CN115296862A -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6862A
CN115296862A CN202210832310.4A CN202210832310A CN115296862A CN 115296862 A CN115296862 A CN 115296862A CN 202210832310 A CN202210832310 A CN 202210832310A CN 115296862 A CN115296862 A CN 115296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ayer
coding
encryption
c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23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6862B (zh
Inventor
周伟苗
润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Microfin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enl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enl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enl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23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68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6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6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6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7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pplying multiple layers of encryption, e.g. nested tunnels or encrypting the content with a first key and then with at least a second ke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的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传输的信息,利用lz77编码技术对待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并对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进行比特分层;对已分层的数据编码进行二次压缩,对二次压缩后的数据编码进行数据编码特征分析,根据每层对应的数据编码特征计算每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对各层数据编码进行分层加密,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判断各层数据编码对应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加密后的各层数据编码进行传输。本发明减少了传输过程中对资源利用率的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的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由电话传输、耳听目视更改为计算机传输,而信息传输的载体也变成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携带着人们需要的信息飞速传输。但是在数据编码携带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某些信息的私密性和隐私性需要加密。
现有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一部分为在信息处理的过程对信息整体进行加密,或是改变采集方式,或是设定算法改变信息结构;一部分为在对信息数据编码的过程中对编码方式以相应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而前者在对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加密,容易造成信息冗余和信息结构的混乱,在后续数据化和传输的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后者在对信息数据编码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为当前的主流加密思想,现有的加密方式为通过各种加密算法在对信息数据化的过程中或对已经数据化的信息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方式虽然安全性较前者高,但是数据加密依然是整体加密,为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只能多次加密,会造成数据冗余和计算量增大,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存在的对信息加密后的数据冗余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传输的信息,利用lz77编码技术对待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并对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进行比特分层;
对已分层的数据编码进行二次压缩,对二次压缩后的数据编码进行数据编码特征分析,根据每层对应的数据编码特征计算每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所述数据编码特征包括压缩率加密参数、均匀程度加密参数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对各层数据编码进行分层加密,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判断各层数据编码对应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加密后的各层数据编码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对已分层的数据编码进行二次压缩,包括:
首先定义初始字典为一个不同字符串出现大小;
再进行正常lz77编码检索,未压缩时每次动态字典更新字符步长为1,且初始字典大小不变;
接着有可压缩数据时,在该次压缩完毕调整初始字典大小,每次调整皆为X;无可压缩数据时,字典长度保持不变;其中X具体为:
X=2N+1
其中,X为每次调节后的初始字典的大小,N为上次压缩后的语句长度;
最后对二次编码进行输出,输出仅为语句长度。
进一步的,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
其中,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2
为Bb层的压缩率加密参数,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D为Bb层的码长。
进一步的,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3
其中,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4
为Bb层的均匀程度加密参数,E′为Bb层二次编码后的所有编码中数字为2的编码的个数,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
进一步的,利用如下公式计算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5
其中,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6
为Bb层的语句长度加密参数,B′b,e为Bb层二次编码后的第e个数字,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每层对应的数据编码特征计算每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包括:
对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7
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8
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9
进行规范化,获得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7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8
规范化后数值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6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2
规范化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3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4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215
通过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31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32
计算Bb层整体加密参数Cib,Cib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33
其中,D为Bb层的码长。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判断各层数据编码对应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加密后的各层数据编码进行传输,包括:
对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进行大小排序,整体加密参数与传输优先级成负相关关系,最小整体加密参数值对应的加密后的比特层的加密程度最高,首先优先传输,然后将按照各比特层的优先级依次传输,直至最大加密参数对应的加密后的比特层传输完毕。
有益效果:本发明首先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后根据其压缩结果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加密的过程中数据量变小,相比于现有的加密算法来说,加密后的密文相较于加密前的数据量大大减少,后续传输过程可以大大的减小资源利用率;本发明利用比特分层思想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分层,相比于现有的数据整体加密对每层数据进行加密,每层代码的特征属性(压缩率、语句长度和均匀程度)不同,每层代码加密更加安全,仅破解一层代码无法获得全部的数据信息,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加密前后的二进制波形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信息数据编码进行加密。而为了数据传输的更加安全往往需要多重加密,而多重加密容易造成数据的冗余对资源利用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减少数据的冗余,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通过lz77编码技术对待传输的信息进行数据化,而后利用比特分层技术对编码进行分层,最后对各层数据编码进行分层加密来实现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待传输的信息,利用lz77编码技术对待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并对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进行比特分层;
本实施例需要对待传输的信息进行数据编码,因此首先需要对待传输的信息进行收集。而待传输的信息种类较多,故需要选择相应的收集方式,例如图像信息的收集方式为主流格式jpg、png等。若待传输的数据只包括一种数据类型,则将待传输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集合进行后续处理;若待传输的数据包括多种数据类型,比如文本信息、图像信息、音频信息等,则根据每种数据类型对应的数据生成一个数据集合,接下来以一个数据集合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一个数据集,对该数据集整体进行lz77编码,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从当前压缩位置开始,在动态字典区内考察未编码的数据,并在动态字典区中寻找最长的匹配数据语句;
如果找到,则以该匹配的数据语句的字符长度和偏移量作为该数据语句的编码;如果未找到,则将未编码的数据向动态字典区滑动,以重复上述过程;
最后以每8个数据分成一组,用0来表示原生编码,用1表示数据输出完成编码。
一个例子为:ABACACBACA,其中以4个字节为字典区,其余为未编码区,故该示例字典区为ABAC,未编码区数据为ACBACA,依据上述编码方式,首先从未编码第一位数据开始检索动态字典区,发现ACBACA中语句长度为2偏移量为2的编码AC,则以<2,2>编码,重复编码过程获得编码ABAC<2,2><4,5>,而后将其进行分组,并用0和1表示,获得lz77编码为00001111。
利用上述方法对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编码分区,可获得多个代码组AA,具体为:
AA={A1,A2,…,Aa,…,AA}
其中下标a表示第a组代码,a∈[1,A],下标A为所有分组总个数,即共有A组数据,每组数据中皆有8个数字,由0和1构成。其中第Aa组代码具体为: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41
其中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42
表示第Aa组代码中的第1个数字,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43
表示第Aa组代码中的第2个数字,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44
表示第Aa组代码中的第8个数字。
而后对所有代码组进行比特分层,比特分层的过程具体为:
首先对上述获得的每个代码组进行不同位深提取(从右向左分别为第1层至第8层),而后根据不同位深的数字重新组成代码,最后将整体代码分为8层,即可完成比特分层,可获得8层代码序列BB,其中BB具体为:
BB={B1,B2,…,Bb,…,BB}
其中下标b表示第b层代码,b∈[1,B];下标B表示最多有B层,本实施例中B=8。其中每层代码个数均相等,以第b层代码为例,具体为:
Bb={Bb,1Bb,2,…,Bb,d,…,Bb,D}
其中下标d表示每层中的d个数字,下标D为所有数字的总个数(即码长),d∈[1,D]。
至此,可获得所有数据lz77编码后的比特分层的每层代码。
一个例子为:现有代码组A1={0,1,0,0,1,0,1,0},代码组A2={1,1,0,1,1,0,0,0},代码组A3={1,1,0,1,0,1,0,1},代码组A4={1,1,1,0,1,0,1,0},那么比特分层后的第一层至第八层代码信息分别为B1={0,0,1,0},B2={1,0,0,1},B3={0,0,1,0},B4={1,1,0,1},B5={0,1,1,0},B6={0,0,0,1},B7={1,1,1,1},B8={0,1,1,1,}。
(2)对已分层的数据编码进行二次压缩,对二次压缩后的数据编码进行数据编码特征分析,根据每层对应的数据编码特征计算每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所述数据编码特征包括压缩率加密参数、均匀程度加密参数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上述步骤中将一个数据集的整体数据进行lz77编码,而后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比特分层;本实施例为实现数据编码的安全传输,所以对比特分层后的不同层的代码根据其代码特征进行分别加密,故首先需要对每层数据编码特征进行分析,而后根据每层数据编码的不同特征计算相应层的整体加密参数,所述特征具体为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51
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52
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53
接下来对分析和计算过程进行说明:
上述步骤中已经获得了所有比特层的数据编码,对比特层代码(即数据编码)进行分析,可发现:不同比特层的共同特征为每层的代码由0和1不停的重复构成,具有很大的空间冗余量;每一个分层后的编码的均匀程度不同。为保证数据加密的随机性,故利用每层编码的空间冗余量和每层编码的均匀程度的编码特征对对应层的代码进行整体加密参数的计算。
比特分层后的数据编码(简称编码)中只含有0和1,为方便后续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54
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55
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56
的计算,本实施例对每层数据编码进行二次压缩,传统的lz77编码方式中利用固定大小动态字典的方式对每层编码进行二次编码不能很好的反映每层编码的空间冗余量,且重复率不够的情况下检索整个字典区浪费的时间较大,对于重复率、均匀程度和语句长度计算不是很理想。所以本实施例对传统的lz77编码固定大小动态字典进行自适应来调整动态字典的大小,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首先定义初始字典为一个不同字符串出现大小;
而后进行正常lz77编码检索,未压缩时每次动态字典更新字符步长为1,且初始字典大小不变;
接着有可压缩数据时,在该次压缩完毕调整初始字典大小,每次调整皆为X。无可压缩数据时,字典长度保持不变。其中X具体为:
X=2N+1
其中X为每次调节后的初始字典的大小,N为上次压缩后的语句长度,为满足最低采样标准,本实施例使用2倍的语句长度作为自适应动态字典的长度(字典方向调整),后续加一为步长补偿值。
最后对二次编码进行输出,输出仅为语句长度。
一个例子为:第b层的编码Bb={0,0,1,0,1,0,1,0,1,1,0,0,1,0,0},首先进行定义初始字典为第一个不同字符串出现的大小,即{0,0,1},以此作为初始字典,检索重复的语句进行压缩,首次压缩量为{0,1}语句长度为2,则更新字典为2×2+1=5,故更新后字典为{0,0,1,0,1},未压缩区的编码为{0,1,0,1,1,0,0,1,0,0},检索未压缩区重复语句为{0,1,0,1},语句长度为4,故更新字典为{0,0,1,0,1,0,1,0,1},未压缩区的编码为{1,0,0,1,0,0},重复此操作,获得压缩后的编码为B′b={0,0,1,2,4,2,2,2}。
利用上述编码方式对每层数据进行编码二次压缩,即可获得所有二次编码后的编码集合B′B,B′B可反映出比特分层后每层编码的压缩率、均匀程度和具体语句长度。其中B′B具体为:
B′B={B′1,B′2,…,B′b,…,B′B}
其中B′b为第b层二次编码后的编码信息,具体为:
B′b={B′b,1,B′b,2,…,B′b,e,…,B′b,E}
式中下标e表示二次编码的第e个数字,e∈[1,E];下标E表示二次编码后的总体数字个数(即码长);B′b,e表示第b层代码二次编码后第e个数字。
至此,所有比特层的基于lz77改进二次编码完成。
本实施例所指的加密参数分别为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1
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2
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3
以Bb层为例说明各加密参数的求解过程:
首先计算代码的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4
其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5
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6
式中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D为Bb层的码长。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7
越大,说明二次压缩效果越差,即压缩率越低,说明通过第一次lz77编码后该层编码冗余量越小,该层编码离散性越大,自身安全性较高。
而后计算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8
其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69
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
式中E′为二次编码后的所有编码中数字为2的编码的个数,即原始数据第一次通过lz77编码后编码中最小不同码元{0,1}和{1,0}的个数,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2
越大,说明第一次编码中该层所有码元间均匀程度越低(均匀程度高的在第二次编码中表现为大于二的编码),即该层数据安全性越高。
接着计算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3
其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4
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5
式中B′b,e为Bb层二次编码后的第e个数字(即编码),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6
越大,表示二次编码后的数据的相同语句长度的一次编码码元的重复率越高,说明第一次lz77编码后该层的代码的安全性越低。
最后通过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7
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8
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9
计算Bb层整体加密参数Cib,Cib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首先对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0
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1
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2
进行规范化,获得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3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4
规范化后数值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5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6
规范化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7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8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19
而后通过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20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21
计算Bb层整体加密参数Cib,Cib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722
其中,Cib越大,说明该层数据编码的安全性越低。
对比特分层后的所有比特层的编码进行上述操作,可获得整体数据编码不同比特层的加密参数CiB,具体为:
CiB={Ci1,Ci2,…,Cib,…,CiB}
其中,Cib为第b层的加密参数,b∈[1,B],B=8。
至此,本实施例获得了所有层的整体加密参数。
(3)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对各层数据编码进行分层加密,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判断各层数据编码对应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加密后的各层数据编码进行传输。
上述步骤中获得了所有比特层的整体加密参数CiB,而后利用各层的整体加密参数计算每层密钥HB,具体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首先利用整体加密参数计算每层密钥HB,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81
式中norm为归一化计算,通过上述计算方式可获得各层密钥HB,具体为:
HB={H1,H2,…,Hb,…,HB}
其中Hb为第b层密钥,而后利用密钥对每个比特层进行加密。因为每个比特层中的编码为0和1,所以利用密钥和二进制波形图进行加密,以第b层为例,具体如下所示:
首先将其代码生成的二进制波形图f(d)作为明文信息,其次根据密钥Hb对明文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密文波形图g(d),加密方式为:
Figure BDA0003745981440000082
式中~为二进制取反运算(~1=0,~0=1),时钟信号为固定的零一交替序列。
一个例子为:某层编码中其中一部分编码为B′b={1,1,0,1,0,0,0,1,0,1,1,1},其对应的密钥Hb=3。则其加密前后的二进制波形图如图2所示,图中T1为第一个密钥的奇数倍时钟区间,T2为第一个密钥的偶数倍时钟区间。
根据上述方法对所有比特层的数据编码进行加密,可获得所有比特层的数据编码信息。获得了所有比特层的数据编码信息后,对所有整体加密参数进行大小排序,最小整体加密参数值对应的加密后的比特层的加密程度最高,故首先优先传输,依次传输直至最大加密参数对应的加密后的比特层传输完毕,即可完成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
本实施例首先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后根据其压缩结果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加密的过程中数据量变小,相比于现有的加密算法来说,加密后的密文相较于加密前的数据量大大减少,后续传输过程可以大大的减小资源利用率。本实施例利用比特分层思想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分层,相比于现有的数据整体加密对每层数据进行加密,每层代码的特征属性(压缩率、语句长度和均匀程度)不同,每层代码加密更加安全,仅破解一层代码无法获得全部的数据信息,安全性更高。本实施例的加密算法为基于要传输的编码本身(0和1)进行加密,相比于现有的基于数据加密算法在最基础层次进行加密,运算简单且传输极为方便,加密程度更高,安全性更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传输的信息,利用lz77编码技术对待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并对待传输的信息对应的数据编码进行比特分层;
对已分层的数据编码进行二次压缩,对二次压缩后的数据编码进行数据编码特征分析,根据每层对应的数据编码特征计算每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所述数据编码特征包括压缩率加密参数、均匀程度加密参数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对各层数据编码进行分层加密,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判断各层数据编码对应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加密后的各层数据编码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已分层的数据编码进行二次压缩,包括:
首先定义初始字典为一个不同字符串出现大小;
再进行正常lz77编码检索,未压缩时每次动态字典更新字符步长为1,且初始字典大小不变;
接着有可压缩数据时,在该次压缩完毕调整初始字典大小,每次调整皆为X;无可压缩数据时,字典长度保持不变;其中X具体为:
X=2N+1
其中,X为每次调节后的初始字典的大小,N为上次压缩后的语句长度;
最后对二次编码进行输出,输出仅为语句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12
为Bb层的压缩率加密参数,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D为Bb层的码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13
其中,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14
为Bb层的均匀程度加密参数,E′为Bb层二次编码后的所有编码中数字为2的编码的个数,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公式计算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2
为Bb层的语句长度加密参数,B b,e为Bb层二次编码后的第e个数字,E为Bb层二次压缩后整体编码的码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层对应的数据编码特征计算每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包括:
对压缩率加密参数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3
均匀程度加密参数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4
和语句长度加密参数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5
进行规范化,获得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6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7
规范化后数值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8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9
规范化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10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11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12
通过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13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14
计算Bb层整体加密参数Cib,Cib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FDA00037459814300000215
其中,D为Bb层的码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显著性特征的机器零件疲劳裂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判断各层数据编码对应的优先级,根据所述优先级对加密后的各层数据编码进行传输,包括:
对各层数据编码的整体加密参数进行大小排序,整体加密参数与传输优先级成负相关关系,最小整体加密参数值对应的加密后的比特层的加密程度最高,首先优先传输,然后将按照各比特层的优先级依次传输,直至最大加密参数对应的加密后的比特层传输完毕。
CN202210832310.4A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Active CN115296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310.4A CN115296862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310.4A CN115296862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6862A true CN115296862A (zh) 2022-11-04
CN115296862B CN115296862B (zh) 2024-01-26

Family

ID=8382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2310.4A Active CN115296862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68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1855A (zh) * 2023-03-10 2023-04-07 聊城市洛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图像数据的安全存储方法
CN116051156A (zh) * 2023-04-03 2023-05-02 北京智蚁杨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新能源动态电价数据管理系统
WO2023134797A3 (zh) * 2022-12-09 2023-10-05 探长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柜的视频远程监测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6637A (zh) * 2014-01-15 2014-04-09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内容分析的h.264压缩域分层视频加密方法
CN108880556A (zh) * 2018-05-30 2018-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lz77的无损数据压缩方法、误码修复方法及编码器和解码器
CN113132079A (zh) * 2021-03-31 2021-07-16 广东工业大学 多图像加密方法及解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6637A (zh) * 2014-01-15 2014-04-09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内容分析的h.264压缩域分层视频加密方法
CN108880556A (zh) * 2018-05-30 2018-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lz77的无损数据压缩方法、误码修复方法及编码器和解码器
CN113132079A (zh) * 2021-03-31 2021-07-16 广东工业大学 多图像加密方法及解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797A3 (zh) * 2022-12-09 2023-10-05 探长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柜的视频远程监测系统
CN115941855A (zh) * 2023-03-10 2023-04-07 聊城市洛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图像数据的安全存储方法
CN115941855B (zh) * 2023-03-10 2023-06-09 聊城市洛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图像数据的安全存储方法
CN116051156A (zh) * 2023-04-03 2023-05-02 北京智蚁杨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新能源动态电价数据管理系统
CN116051156B (zh) * 2023-04-03 2023-07-25 北京智蚁杨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新能源动态电价数据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6862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96862A (zh) 一种基于数据编码的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He et al.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JPEG images based on negative influence models
CN111050020A (zh) 基于压缩感知和双随机加密机制的彩色图像压缩加密方法
Devi Kotha et al. Review on lossless compression techniques
CN11243706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Bhattacharjee et al. Unified GPU technique to boost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nd trim data loss in big data transmission
CN113067832B (zh) 基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通讯数据加密方法
Begum et al. An efficient and secure compression technique for data protection using burrows-wheeler transform algorithm
Malik et al. A high capacity text steganography scheme based on huffman compression and color coding
CN108573069B (zh) 一种加速压缩流量正则表达式匹配的Twins方法
CN108134799B (zh) 新型编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CN113779075B (zh) 基于差分隐私的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hanmugasundaram et al. IIDBE: A lossless text transform for better compression
Souley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s
Shanmugasundaram et al. Text preprocessing using enhanced intelligent dictionary based encoding (EIDBE)
Bhattacharjee et al. Hiding of compressed bit stream into audio file to enhance the confidentiality and portability of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hmad et al. Emoticon-based steganography for securing sensitive data
Sharma et al. Evaluation of lossless algorithms for data compression
HANDRIZAL et al. SECURING AND COMPRESSING TEXT FILES USING THE AES 256 ALGORITHM AND LEVENSTEIN CODE
EP081073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multaneous data compression and encryption
CN116132107B (zh) 基于数据云处理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追溯管理系统
CN116405293B (zh) 安全运维系统的数据加密存储方法
Alsaffar An encryption by using DNA algorithm for hiding a compressed message in Image
Nechta Steganographic message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partial antidisturbance property
US20040170273A1 (en) Coding method, particularly a numeric cod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2

Address after: Room 3305-3310, Wanling Plaza, No. 39 Jiefang South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Metro Microfin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8, Building B, Xingzhi Science Park, No. 6, Xingzhi Road,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0046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Wenl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