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1955A -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1955A
CN115291955A CN202210926341.6A CN202210926341A CN115291955A CN 115291955 A CN115291955 A CN 115291955A CN 202210926341 A CN202210926341 A CN 202210926341A CN 115291955 A CN115291955 A CN 115291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message
network
idle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63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质干
张恩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63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19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1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1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8Suspend and resume; Hibernate and awa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第一系统状态已切换指令;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前台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后台系统。本公开能够满足终端设备在活跃态时,前后台系统中的应用允许访问网络,在空闲态时,前后台系统限制指定的应用访问网络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平台和行业需求的发展,双系统需求在各行业的用户中逐渐凸显,例如在警务、安防、政企等行业市场。双系统移动终端一般包括安全系统和普通系统,普通系统供日常使用,使用公共网络数据配置进行网络访问,安全系统供行业业务使用,使用专用的加密的网络数据设置。
在双系统架构下,当终端设备进入待机状态后,出于流量和功耗的考虑,前后台系统都会进入空闲(doze)状态。但是当终端设备通过按键或者手势等事件被唤醒时,这些事件并不会告知后台系统。前台系统收到唤醒事件,会从doze状态下退出,但是后台系统继续停留在doze状态。由于前后台系统运行在同一个内核之上,因此当后台系统仍处于doze状态时,将会影响前台系统的应用访问网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前台系统收到唤醒事件,后台系统仍处于doze状态时,影响前台系统的应用访问网络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第一系统状态已切换指令;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前台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后台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包括唤醒指令,所述第一状态为空闲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活跃状态,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将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指令第一消息,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所述状态确认消息包括第二系统的状态;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状态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状态确认消息确认所述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包括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所述第一状态为活跃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空闲状态,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将活跃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所述第一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空闲状态的指令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所述第二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启动定时器,监测处于所述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下的时间间隔;
确定所述时间间隔达到设定阈值,监测到空闲定时器触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显示器,用于显示屏幕显示区域;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网络策略同步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中,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第一系统状态已切换指令;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本公开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变为主从关系,第二系统中的空闲状态受到第一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从而解决了解决前台系统收到唤醒事件,后台系统仍处于doze状态时,影响前台系统的应用访问网络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单系统终端设备进入及退出空闲状态网络策略更新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终端设备进入及退出空闲状态网络策略更新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第一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的情况下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认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中确认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中确认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空闲定时器触发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系统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程序产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下面对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
1、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其中,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双系统架构下,前后台系统运行在同一个内核实体上,但系统服务却是每个系统都有独立且相互隔离的服务。这为多系统行为定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为了满足多系统的需求,有些状态必须在前后台系统间进行同步。
双系统下,由于只有前台系统处于和用户直接交互的状态,所以按键等事件并不会分发给后台系统。这就会导致处在后台的系统由于缺少和用户直接的交互而发生和前台系统状态不一致的情况。
网络管理策略是前后台系统同步的一个重要状态。双系统设计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当前台系统和用户交互的时候,后台系统必须处于活跃状态。这其中尤其是和网络交互。在终端设备处于和用户交互时,后台系统必须能够访问网络以及接收网络数据,并在必要时通知前台系统呈现给用户。
网络管理策略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对应用访问网络进行限制,减少流量消耗;另一个是减少待机功耗。这两个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监视终端设备和应用状态,并在进入特定状态时施加特定的网络策略。具体包括如下几种网络策略:
1)、管理应用是否可以使用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或者蜂窝网络;
2)、当应用处于后台时,是否可以访问网络;
3)、当设备进入powersave(节电)状态时,应用是否可以访问网络;
4)、当设备进入doze状态时,应用是否可以访问网络。
前两种策略不受双系统架构的影响,本公开主要解决后两种网络策略的同步,在本公开中,将powersave状态和doze状态统称为空闲状态。在空闲状态下网络策略采用白名单模式,对应的规则会下发到内核中。当前后台系统的网络策略不同步时,如果有其中之一为以上两种模式中的一个,则会导致另一个系统也无法访问网络。
例如,在具体场景中,当终端设备灭屏、静置且非充电时,前后台系统都会进入空闲状态。此时,如果前台系统有按键、闹钟或者插充电器等操作,前台系统会从空闲状态下退出,而后台系统则继续停留在空闲状态下,后台系统中未在白名单的应用并不能访问网络,从而影响后台系统接收网络数据,也会影响前台系统中的应用访问网络。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双系统架构下的终端设备以及多系统架构下的终端设备;其中,双系统包括一个第一系统(前台系统)和一个第二系统(后台系统);多系统包括一个第一系统和多个第二系统,例如,如图1所示,该多系统中包括一个第一系统11,和四个第二系统12,其中,第二系统分别为第二系统1、第二系统2、第二系统3和第二系统4。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系统11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所述第一系统11向第二系统12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第一系统状态已切换指令;所述第二系统12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本公开基于同一构思,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在介绍完本公开的发明构思之后,下面先对本公开提供的终端设备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2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图2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显示器130、摄像头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蓝牙模块181、以及电源190等部件。
RF电路11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后交给处理器180处理;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器件。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20存储有使得终端设备10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公开中存储器1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程序代码。
显示器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显示器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设备100正面的触摸屏131,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
显示器130还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100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具体地,显示器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设备100正面的显示屏132。其中,显示屏13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130可以用于显示本公开中终端设备的屏幕显示区域。
其中,触摸屏131可以覆盖在显示屏132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131与显示屏132集成而实现终端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本公开中显示器130可以显示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操作步骤。
摄像头140可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80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加速度传感器151、距离传感器152、指纹传感器153、温度传感器154。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设备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还可以用于组合其他按钮,调整封闭区域。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Wi-Fi模块170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180是终端设备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8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本公开中处理器180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显示及触控响应,以及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另外,处理器180与显示器130耦接。
蓝牙模块181,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81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终端设备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例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有电源按钮,用于终端设备的开机和关机,以及锁屏等功能。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其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分别使用各自的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共同使用系统库和内核层。第一系统在发生状态切换时,通过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实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状态的同步,进而实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网络策略的同步。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电话、彩信、WiFi、微信、信息、闹钟、图库、日历、WLAN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短信息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息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终端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例如短信息的消息内容),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终端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一种动画方式)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底层驱动。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软件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两者相互不可见。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用户界面。两者独有的服务如PKMS(Package ManagerService,程序包管理服务)、PMS(Power Manager Service,电源管理服务)、AMS(ActivityManager Service,活动管理服务)等各自运行在各自的系统内的系统库中,且相互独立。而一些涉及到硬件的服务,两者需要通过主系统进行同步和调度,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共同使用主系统的共享服务。第一系统在发生状态切换时,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转变为主从关系,第一系统控制和管理第二系统的空闲状态的进入和退出,具体是通过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实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状态的同步,进而实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网络策略的同步。
主系统、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共用同一个内核层,无线接口守护只存在于主系统的共享服务中,而共享服务是在主系统的系统库层。网络守护在主系统、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各有一份,主系统下的网络守护管理的是真实的网络,同时负责虚拟出对应的网络并移交给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网络守护管理的是主系统虚拟出来的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100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上述切换指的是在同一系统中进行状态的切换。
上述状态切换指令包括唤醒指令和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如表1所示:
当上述状态切换指令为唤醒指令时,第一状态为空闲状态,第二状态为活跃状态;
当上述状态切换指令为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时,第一状态为活跃状态,第二状态为空闲状态。
表1
状态切换指令 第一状态 第二状态
唤醒指令 空闲状态 活跃状态
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 活跃状态 空闲状态
步骤502,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第一系统状态已切换指令;
当上述状态切换指令为唤醒指令时,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指令第一消息。
当上述状态切换指令为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时,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空闲状态的指令的第二消息。
步骤503,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前台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后台系统。
本公开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相互独立的关系转变为主从关系,第二系统中的空闲状态受到第一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状态的同步,进而实现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网络策略的同步,从而解决了解决前台系统收到唤醒事件,后台系统仍处于doze状态时,影响前台系统的应用访问网络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现有技术中,单系统终端进入空闲状态及退出空闲状态网络策略更新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单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
例如,终端设备处于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的时间间隔达到设定阈值;或者,用户点击了节电按键;或者终端设备的电量达到设定阈值且处于未充电状态等。
其次,单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控制终端设备进入空闲状态;
如图6所示,空闲控制器(IdleController)用于监视并管理终端设备空闲状态;网络策略服务(Netpolicy)用于为终端设备指定网络策略配置;路由管理(Netd)用于网络管理守护进程,负责网络相关的功能;内核就是linux操作系统,负责对设备驱动的管理;各箭头表示调用;Netdbpf库是netd和内核bpf模块打交道的库。
然后,单系统将其网络策略设置为白名单模式,非白名单内应用禁止上网,即所述单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限制访问网络;
之后,单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
例如,终端设备被按键事件、定时器或者充电状态唤醒。
然后,单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控制终端设备进入活跃状态;
最后,单系统的网络策略撤销白名单模式,允许单系统中的所有应用上网。
现有技术中,双系统终端设备进入空闲状态及退出空闲状态网络策略更新流程如图7所示:
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和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监控自己的状态,并在终端设备进入空闲状态时设置对应的网络策略,但是两者之间相互独立,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由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空闲状态控制相互独立,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退出空闲状态并不一致,这就会导致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对应的网络策略不同。但是由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运行在同一个内核之上,当第一系统收到唤醒指令,会退出空闲状态,而第二系统仍处于空闲状态,将会影响第一系统的网络访问。本公开将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变为主从关系,第二系统受到第一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为了避免网络策略不一致带来的问题,本公开提供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第二系统放弃对设备空闲状态的管理,转交给第一系统全权负责。第一系统进入或者退出空闲状态时,会将状态同步给第二系统。本公开提供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状态切换指令为唤醒指令时,进行网络策略同步;
第二种情况,当状态切换指令为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时,进行网络策略同步。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第一种情况下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01,第一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
所述唤醒指令包括:终端设备被按键事件、定时器或者充电状态唤醒。
步骤802,所述第一系统将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
步骤803,所述第一系统解除所述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在空闲状态下,第一系统中被用户选定的应用加入白名单,允许访问网络,而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禁止访问网络,而这就是白名单模式。第一系统在将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后,会撤销白名单模式,允许所有应用访问网络。
步骤804,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第一消息;
上述第二系统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上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指令。
如图9所示,当第二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响应于唤醒指令,将自身的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之后,调用网络策略服务1,由网络策略服务1配置解除所述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的网络策略。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向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发送第一消息。
步骤805,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如图9所示,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接收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发送的第一消息。
步骤806,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
如图9所示,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根据第一消息将自身的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
步骤807,所述第二系统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如图9所示,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调用网络策略服务2,由网络策略服务2配置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的网络策略。
在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之后,还需要进行状态确认,如图10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所述状态确认消息包括第二系统的状态;
如图9所示,当第二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向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发送状态确认消息。
步骤102,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状态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状态确认消息确认所述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通信机制来保证每个第二系统均已从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
如图9所示,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接收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发送的状态确认消息,并根据状态确认消息中的第二系统的状态确定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
例如,如图11所示,当多系统中有一个前台系统和两个后台系统时,前台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前台系统将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前台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前台系统向后台系统1和后台系统2发送第一消息;后台系统1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后台系统1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后台系统2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后台系统2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之后,如图12所示,后台系统1向前台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1,所述状态确认消息1包括后台系统1的状态,后台系统2向前台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2,所述状态确认消息2包括后台系统2的状态;前台系统接收状态确认消息1和状态确认消息2,根据状态确认消息1确认后台系统1已切换到活跃状态,根据状态确认消息2确认后台系统2已切换到活跃状态。
例如,如图13所示,当多系统中有一个前台系统和三个后台系统时,前台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前台系统将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前台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前台系统向后台系统1、后台系统2和后台系统3发送第一消息;后台系统1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后台系统1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后台系统2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后台系统2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后台系统3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后台系统3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之后,如图14所示,后台系统1向前台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1,所述状态确认消息1包括后台系统1的状态,后台系统2向前台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2,所述状态确认消息2包括后台系统2的状态,后台系统3向前台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3,所述状态确认消息3包括后台系统3的状态;前台系统接收状态确认消息1、状态确认消息2和状态确认消息3,根据状态确认消息1确认后台系统1已切换到活跃状态,根据状态确认消息2确认后台系统2已切换到活跃状态,根据状态确认消息3确认后台系统3已切换到活跃状态。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第二种情况下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包括:
步骤51,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
其中,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如图16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响应于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启动定时器,监测处于所述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下的时间间隔;
步骤62,确定所述时间间隔达到设定阈值,监测到空闲定时器触发。
除了上述方法可以使空闲定时器触发,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空闲定时器触发:触发节电按键;或者终端设备的电量达到设定阈值且处于未充电状态等。
步骤52,所述第一系统将活跃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
步骤53,所述第一系统限制所述第一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上述第一系统限制所述第一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是将第一系统的网络策略设置为白名单方式实现的,其具体操作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择应用的指令,允许第一系统中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限制第一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步骤54,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第二消息;
上述第二系统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上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空闲状态的指令。
如图17所示,当第二系统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将自身的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之后,调用网络策略服务1,由网络策略服务1配置限制所述第一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的网络策略。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向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发送第二消息。
步骤55,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二消息;
如图17所示,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接收第一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1发送的第二消息。
步骤56,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
如图17所示,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根据第一消息将自身的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
步骤57,所述第二系统限制所述第二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上述第二系统限制所述第二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是将第二系统的网络策略设置为白名单方式实现的,其具体操作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择应用的指令,允许第二系统中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限制第二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其中第一系统中被用户选定的应用与第二系统中被用户选定的应用是不同的,由用户分别设置的。
如图17所示,第二系统中的空闲控制器2调用网络策略服务2,由网络策略服务2配置限制所述第二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的网络策略。
例如,如图18所示,当多系统中有一个前台系统和两个后台系统时,前台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将活跃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限制前台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前台系统向后台系统1和后台系统2发送第二消息;后台系统1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限制后台系统1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后台系统2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限制后台系统2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例如,如图19所示,当多系统中有一个前台系统和三个后台系统时,前台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将活跃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限制前台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前台系统向后台系统1、后台系统2和后台系统3发送第二消息;后台系统1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后台系统1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后台系统2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后台系统2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后台系统3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后台系统3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前文论述的网络策略同步功能,请参考图2,该设备包括显示器130、处理器180和存储器120,其中所述存储器12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显示器130用于显示屏幕显示区域;
所述处理器180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通过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
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第一系统状态已切换指令;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前台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后台系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包括唤醒指令,所述第一状态为空闲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活跃状态,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将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指令第一消息,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所述状态确认消息包括第二系统的状态;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状态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状态确认消息确认所述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包括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所述第一状态为活跃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空闲状态,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将活跃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所述第一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空闲状态的指令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所述第二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启动定时器,监测处于所述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下的时间间隔;
确定所述时间间隔达到设定阈值,监测到空闲定时器触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0,上述指令可由终端设备100的处理器180执行以完成上述网络策略同步方法。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如图20所示,该计算机程序产品20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文论述任一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由于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相似,因此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设备。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设备的制造品,该指令设备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所述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发送消息,所述消息包括第一系统状态已切换指令;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前台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是多系统中的后台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包括唤醒指令,所述第一状态为空闲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活跃状态,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唤醒指令,将空闲状态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的指令第一消息,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同步切换到活跃状态,并解除所述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访问网络的限制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状态确认消息,所述状态确认消息包括第二系统的状态;
所述第一系统接收所述状态确认消息,根据所述状态确认消息确认所述第二系统已切换到活跃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包括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所述第一状态为活跃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空闲状态,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状态切换指令,将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将活跃状态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所述第一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为包括第一系统已切换到空闲状态的指令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消息,根据所述消息同步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系统中的各应用的访问网络权限进行对应修改,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同步切换到空闲状态,并限制所述第二系统中未被用户选定的应用访问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空闲定时器触发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响应于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启动定时器,监测处于所述灭屏、静置和非充电状态下的时间间隔;
确定所述时间间隔达到设定阈值,监测到空闲定时器触发。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用于显示屏幕显示区域;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策略同步方法。
CN202210926341.6A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2919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6341.6A CN115291955A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6341.6A CN115291955A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1955A true CN115291955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5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6341.6A Pending CN115291955A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19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1502B (zh) 移动终端及其移动通信网络切换方法
CN104298554A (zh) 管理多任务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14733B (zh) 一种截屏、录屏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86165A (zh) 一种显示设备、移动终端及投屏数据传输方法
CN114339332B (zh) 一种移动终端、显示设备及跨网投屏方法
WO2022262434A1 (zh)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764812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14614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被控设备
CN115291955A (zh) 一种网络策略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1600862B (zh) 一种用户账户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2114883A (zh) 一种终端唤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86320A (zh) 一种显示设备、移动终端及蓝牙连接方法
CN11178715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响应方法
CN113496039A (zh)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11159734A (zh) 通信终端及多应用数据互访处理方法
CN111163220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通信终端
WO2024093530A1 (zh) 一种投屏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297467A (zh) 一种数据域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CN11200040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WO2024082871A1 (zh) 一种投屏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3014792A (zh) 一种终端设备和相机资源共享方法
CN115442472A (zh) 一种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615649A (zh) 对讲终端及其话权请求方法
CN115129292A (zh) 时间刷新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95203A (zh) 基于双系统的文件同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