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0745B -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0745B
CN115280745B CN202180000608.2A CN202180000608A CN115280745B CN 115280745 B CN115280745 B CN 115280745B CN 202180000608 A CN202180000608 A CN 202180000608A CN 115280745 B CN115280745 B CN 115280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field
message
stream
o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0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0745A (zh
Inventor
邱元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80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0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0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0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6Routing software
    • H04L45/566Routing instructions carried by the data packet, e.g. activ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34Signalling channel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H04L43/028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by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9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本申请中,即使第一业务报文跨域转发比如从第一网络域跨至第二网络域转发,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在接收到第一业务报文时,并非简单地基于第二网络域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而是在封装时还参考第一业务报文携带的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以使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的报文头携带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实现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在第二网络域进行随流检测,实现了第一业务报文跨域转发时的随流检测。

Description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流检测(IOAM:In-situ OAM)是指利用正常转发的业务报文进行的网络检测。随流检测可由网络设备和分析器相互配合完成,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作为入节点(Ingress)的网络设备在业务报文中插入检测控制信息,并基于业务报文中插入的检测控制信息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上报给分析器。作为传输节点(Transmit)或者出节点(Egress)的网络设备基于业务报文中插入的检测控制信息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上报给分析器。分析器基于各设备上报的采集数据检测识别网络中的异常,以实现精准检测每个业务的时延、丢包等性能,使得网络质量服务等级协议(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实时可视,做到快速故障定界和定位。
但是,现有的随流检测都被限制在同一网络域比如SRv6域、BIERv6域等,一旦业务流跨域转发,则无法实现随流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以在跨越转发场景中基于跨域转发的业务报文实现随流检测。
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中至少包括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是由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添加至所述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随流检测;
当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时,在所述第二网络域内转发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是通过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二报文头得到的,所述第二报文头至少携带第二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按照同一随流检测方式并对同一业务流进行随流检测。
可选地,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是通过对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进行拷贝得到;或者,
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与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均包含相同的检测控制信息;所述检测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业务流、以及所述随流检测方式。
可选地,所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至少包括:
所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至少包括:
FlowMon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流;
随流检测方式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方式。
可选地,所述随流检测方式字段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字段:
L字段,用于指示丢包标记;
D字段,用于指示时延标记;
FlowMonID Ext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的节点标识;
IOAM-Trace-type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可选地,所述FlowMonID字段占用20bits。
可选地,所述L字段、所述D字段分别占用1bit。
可选地,所述FlowMonID Ext字段占用20bits。
可选地,所述IOAM-Trace-type字段占用24bits。
可选地,所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还包括:
Period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周期。
可选地,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除了所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之外还包含其他字段;
所述其他字段至少包括:
NextHeader字段,用于指示是否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一值时表示未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二值时表示携带扩展数据类型;
扩展数据类型TLVs字段:用于在所述NextHeader字段为第二值时指示携带扩展数据;所述扩展数据至少包括:业务报文经由的节点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二报文头包括:IPv6扩展头;
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为所述IPv6扩展头中目的选项扩展头DOH的一个选项。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步骤。
通过本申请的以上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中,即使第一业务报文跨域转发比如从第一网络域跨至第二网络域转发,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在接收到第一业务报文时,并非简单地基于第二网络域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而是在封装时还参考第一业务报文携带的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以使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的报文头携带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实现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在第二网络域进行随流检测,实现了第一业务报文跨域转发时的随流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扩展头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v6基础头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1的组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选项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2的组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这里的网络设备可为路由器、交换机等,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业务报文;第一业务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第一报文头中至少包括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是由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添加至所述第一报文头的,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随流检测。
这里,第一业务报文、第一报文头只是为便于描述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执行到本步骤101,第一报文头为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报文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在接收到原始业务报文时,会基于预先配置的随流检测方式识别出原始业务报文是否为需要进行随流检测的目标报文,当识别出原始业务报文为需要进行随流检测的目标报文,则会在原始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携带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的外层报文头(即上述的第一报文头)。至于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如何在原始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的第一报文头,下文会通过具体实施例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为便于描述,这里将在外层封装了携带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的第一报文头的原始业务报文记为上述的第一业务报文,之后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在第一网络域转发第一业务报文,在转发过程中,上述的网络设备有可能会收到第一业务报文,一旦收到第一业务报文,则执行上述的步骤10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随流检测,具体地,其可指示第一业务报文所属的业务流、以及随流检测方式。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业务报文所属的业务流可通过原始业务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标识。至于随流检测方式,下文会举例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步骤102,当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时,在第二网络域内转发第二业务报文;第二业务报文是通过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二报文头得到的,所述第二报文头至少包括第二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按照同一随流检测方式并对同一业务流进行随流检测。
本步骤102是在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的前提下执行的。当网络设备作为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时接收到的第一业务报文如上描述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报文头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则表示第一业务报文还未离开第一网络域,此时意味着第一业务报文是跨域转发(即从第一网络域跨至第二网络域转发)。在此种情况下,如步骤102描述,网络设备会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外层报文头。为便于区分,这里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的外层报文头可记为第二报文头。此时,这里的第二报文头就为外层报文头,而第一业务报文原来携带的第一报文头相比第二报文头而言,就可称为内层报文头。为便于区分,此时可将在外层封装了第二报文头的第一业务报文记为第二业务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报文头至少包括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在第二网络域中进行随流检测。在本实施例中,一旦在第二业务报文的第二报文头携带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则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也即上述的网络设备)、第二业务报文在第二网络域经由的传输节点、第二网络域的出节点就会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进行随流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和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均通过相同方式实现对同一业务流的随流检测。基于此,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按照同一随流检测方式并对同一业务流进行随流检测。
通过图1所示流程实现了即使第一业务报文跨域转发比如从第一网络域跨至第二网络域转发,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在接收到第一业务报文时,并非简单地基于第二网络域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而是在封装时还依据第一业务报文在第一报文头携带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以使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的外层报文头携带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实现了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在第二网络域进行随流检测,实现了第一业务报文跨域转发时的随流检测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与上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相同。可选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可通过拷贝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得到。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也可不是通过拷贝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得到,而是至少要求上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均包含相同的检测控制信息即可。这里,检测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上述业务流以及上述随流检测方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至少包括以下字段:FlowMonID字段、随流检测方式字段。
其中,FlowMon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流。可选地,FlowMonID字段可占用20bits。这里,业务流可通过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起表示一条业务流。
随流检测方式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随流检测方式字段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字段:L字段、D字段、FlowMonID Ext字段、IOAM-Trace-type字段。
其中,L字段,用于指示丢包标记。比如,当丢包标记取值为数值1比如0时,指示执行丢包检测,当丢包标记取值为数值2比如1时,指示不执行丢包检测。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L字段占用1bit。
D字段,用于指示时延标记。比如,当时延标记取值为数值3比如0时,指示执行时延检测,当时延标记取值为数值4比如1时,指示不执行时延检测。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D字段占用1bit。
FlowMonID Ext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的节点标识。可选地,FlowMonID Ext字段占用20bits。
IOAM-Trace-type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可选的,IOAM-Trace-type字段占用24bits,每一bit代表一种数据类型,比如以随流检测用于检测时延为例,则这样的数据类型可包括:接收到报文的时间戳信息、报文计数信息等。
图2以随流检测方式字段包括L字段、D字段、FlowMonID Ext字段、IOAM-Trace-type字段为例举例示出了检测控制信息字段的结构。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还可进一步包括:Period字段。这里,Period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周期。作为一个实施例,Period字段占用8bits。仍以随流检测用于检测时延为例,则上述的报文计数信息是指在一个周期内的报文计数信息。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第二随流检测选项除了包括上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之外还可包括其他字段。比如,其他字段为:NextHeader字段、扩展数据类型TLVs字段等。
其中,NextHeader字段,用于指示是否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一值时表示未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二值时表示携带扩展数据类型。
扩展数据类型TLVs字段:用于在NextHeader字段为第二值时指示携带扩展数据;扩展数据至少包括:报文经由的节点的标识。
应用于IPv6场景,上述第二报文头可包括:IPv6扩展头(Extension Header)。图3举例示出了IPv6扩展头的结构。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为IPv6扩展头中目的选项扩展头(DOH:Destination Option Header)的一个选项。
作为一个实施例,假如第一业务报文为单播报文,第二网络域为IPv6段路由(SR:Segment Routing),则上述IPv6扩展头还包括:段路由扩展头(SRH:Segment RoutingHeader)。在本实施例中,当执行逐跳随流检测时,上述IPv6扩展头中上述DOH处于SRH之前。而当执行端到端随流检测时,上述Pv6扩展头中上述DOH处于SRH之后。在本实施例中,SRH用于携带第二业务报文在第二网络域转发的路径信息,其结构类似现有SRH的封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第二报文头还包括:IPv6头(Header)。这里的IPv6头不同于上述的IPv6扩展头。相对于上述的IPv6扩展头,这里的IPv6头可记为IPv6基础头,其结构如图4所示。在一个例子中,在第二报文头中,IPv6基础头处于IPv6扩展头之前。下文通过图5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举例示出单播报文的随流检测。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假若第一业务报文为组播报文,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支持比特索引的显式复制(BIER:Bit Indexed Explicit Replication),第二网络域为BIER域,则上述IPv6扩展头还包括:BIER报文头。
BIER是一种基于位索引显式复制的新型组播技术,该技术不需要显式建立组播分发树,也不需要中间节点保存任何组播流状态。具有BIER能力的路由器称之为位转发路由器(BFR:Bit-Forwarding Router),BFR组成的域称之为BIER域,BIER域中处于边缘的BFR分别称之为BFIR和BFER。BIER域内的BFR通过运行控制面协议交换BFR的标识、所在BIER子域以及BIER转发能力等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计算生成位索引转发路由表(BIFT:Bit IndexForwarding Table)。BIFT由转发位串掩码F-BM和BFR邻居组成,F-BM的每一位表示BIER域中唯一一个BFR,该信息由BFR的标识BFR-id定义。当组播报文进入BIER域时,BFIR确定该组播报文在BIER域内的BFER集合,然后在组播报文封装BIER报文头,当组播报文达到BFER时,BFER解封装BIER头并继续执行组播路由转发。下文会通过图7所示实施例描述组播报文转发,这里暂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BIER报文头携带了BFER集合。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BFER集合可通过比特串(BitString)表示,其中,当BitString中置1的bit位指示对应的BFER。
作为一个实施例,BIER报文头可为上述DOH中的另一选项。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执行逐跳随流检测时,上述DOH中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可处于BIER报文头之前。而当执行端到端随流检测时,上述DOH中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可处于BIER报文头之后。
下面结合两个实施例对图1所示流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1的组网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以SRv6单播报文跨域转发时的随流检测为例。
如图5所示,第一SRv6域中作为入节点的设备A1接收到原始SRv6单播报文(记为报文501),则解析报文特征比如源地址、目的地址等,基于解析出的报文特征并按照预先配置的随流检测识别方式识别出报文501需要进行随流检测,则在报文501的外层封装报文头(记为第一报文头)。封装的第一报文头可包括IPv6基础头、IPv6扩展头。其中,IPv6扩展头中至少包括DOH和SRH。其中,DOH增加了一个选项用于随流检测,记为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可选地,基于上面描述的随流检测选项的结构,图6举例示出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IPv6基础头、以及上述SRH类似现有的封装方式,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以逐跳进行随流检测为例,则上述IPv6扩展头中DOH可处于SRH之前。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设备A1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
为便于描述,上述将封装了第一报文头的报文501记为报文502。
之后,设备A1基于报文502携带的SRH中的路径信息转发报文502至设备B1。
设备B1收到报文502后,识别出报文502的DOH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B1基于报文502携带的SRH中的路径信息转发报文502至设备C1。
如图5所示,设备C1为第二SRv6域的入节点,当设备C1收到报文502时,识别出报文502的DOH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C1在报文502的外层封装报文头(记为第二报文头)。封装的第二报文头可包括IPv6基础头、IPv6扩展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报文头中的IPv6扩展头至少包括DOH和SRH。其中,DOH增加了一个选项用于随流检测,记为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可选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可通过对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拷贝得到,或者,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所包含的检测控制信息相同,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的结构类似图6所示的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的结构。为便于描述,上述将封装了第二报文头的报文502记为报文50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层报文头中IPv6基础头、以及上述SRH类似现有的封装方式,不再赘述。
之后,设备C1基于报文503携带的SRH中的路径信息转发报文503至设备D1。
设备D1收到报文503后,识别出报文503的DOH携带了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D1基于报文503携带的SRH中的路径信息转发报文503至设备E1。
设备E1作为第二SRv6域的出节点,在收到报文503后,识别出报文503的DOH携带了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E1去除报文503的第二报文头恢复出上述的报文502,基于报文502携带的SRH中的路径信息转发报文502至设备F1。
设备F1作为第一SRv6域的出节点,在收到报文502后,识别出报文502的DOH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F1去除报文502的上述内层报文头恢复出上述的报文501,继续转发报文501。
至于分析器,其在接收到设备A1至设备F1上报的数据后,按照现有的检测方式汇总并确定报文501所属的业务流的全程转发性能数据。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分析器如何确定业务流的全程转发性能数据,其可参见现有的确定方式。
通过实施例1可以看出,即使SRv6单播报文从第一SRv6域跨至第二SRv6域转发,第二SRv6域的入节点比如上述的设备C1在接收到来自第一SRv6域的SRv6单播报文比如上述的报文502,其并非简单地基于第二SRv6域在SRv6单播报文比如上述的报文502的外层进行封装,而是在封装时还参考报文502携带的第一随流检测选项进行封装,以使在SRv6单播报文比如上述的报文502的外层封装至少携带了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的外层报文头,最终第二SRv6域中的节点基于外层报文头携带的第二随流检测选项进行随流检测,实现了SRv6单播报文跨域转发时的随流检测。
以上以SRv6单播报文跨域转发为例通过实施例1进行了描述,下面以SRv6组播报文为例通过实施例2进行描述:
实施例2:
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2的组网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以SRv6组播报文跨域转发时的随流检测为例。
如图7所示,设备A2作为BIER域的入节点,在接收到原始SRv6组播报文(记为报文701),则解析报文特征比如源地址、目的地址等,基于解析出的报文特征并按照预先配置的随流检测识别方式识别出报文701需要进行随流检测,则在报文701的外层封装外层报文头(记为第一报文头)。封装的第一报文头可包括IPv6基础头、IPv6扩展头。IPv6扩展头中的DOH包括两个选项,其中一个选项用于随流检测,记为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另一个选项为BIER报文头。本实施例中的随流检测假若为逐跳随流检测,则DOH中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在BIER报文头之前,图7举例示出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和BIER报文头在DOH中的位置顺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IPv6基础头、IPv6扩展头类似现有的封装方式,不再赘述。BIER报文头携带了BFER集合,BFER集合为报文701离开BIER域时的出节点的集合。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设备A2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
为便于描述,上述将封装了报文头的报文701记为报文702。
之后,设备A2基于报文702携带的BIER报文头中的BFER集合转发报文702至设备B2。
设备B2收到报文702后,识别出报文702的DOH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B2基于报文702携带的BIER报文头中的BFER集合转发报文702至设备C2。
如图7所示,设备C2为SRv6域的入节点,当设备C2收到报文702时,识别出报文702的DOH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C2在报文702的外层封装外层报文头(记为第二报文头)。封装的第二报文头可包括IPv6基础头、IPv6扩展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报文头中IPv6扩展头包括DOH和SRH。其中的DOH增加了一个选项用于随流检测,记为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可选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可通过对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拷贝得到,或者,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所包含的检测控制信息相同。为便于描述,上述将封装了新的报文头的报文702记为报文703。SRH携带了报文703在SRv6域转发的路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层报文头中IPv6基础头、以及上述SRH类似现有的封装方式,不再赘述。
之后,设备C2基于报文703携带的SRH中的路径信息转发报文703至设备D2。
设备D2收到报文703后,识别出报文703的DOH携带了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D2基于报文703携带的SRH中的路径信息转发报文703至设备E2。
设备E2作为SRv6域的出节点,在收到报文703后,识别出报文703的DOH携带了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E2去除报文703的第二报文头恢复出上述的报文702,基于报文702携带的BIER报文头中的BFER集合转发报文702至设备F2。
设备F2作为BIER域的出节点,在收到报文702后,识别出报文702的DOH携带了第一随流检测选项,则基于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IOAM-Trace-type字段指示的数据类型获取对应的数据比如报文接收时间戳、报文计数等,将获取到的数据上报至分析器。之后,设备F2去除报文702的报文头恢复出上述的报文701,继续转发报文701。
至于分析器,其在接收到设备A2至设备F2上报的数据后,按照现有的检测方式汇总并确定报文701所属的业务流的全程转发性能数据。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分析器如何确定业务流的全程转发性能数据,其可参见现有的确定方式。
通过实施例2可以看出,即使SRv6组播报文从BIER域跨域至SRv6域转发,SRv6域的入节点比如上述的设备C2在接收到来自BIER域的SRv6组播报文比如上述的报文702,其并非简单地基于SRv6域对接收到的SRv6组播报文比如上述的报文702进行封装,而是在封装时还参考SRv6组播报文比如报文702携带的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以使在SRv6组播报文比如上述的报文702的外层封装至少包含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的外层报文头,最终SRv6域中的节点基于外层报文头携带的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即可进行随流检测,实现了SRv6组播报文跨域转发时的随流检测。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中至少包括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是由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添加至所述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随流检测;
跨域转发单元,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时,在所述第二网络域内转发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是通过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二报文头得到,所述第二报文头至少包括第二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按照同一随流检测方式并对同一业务流进行随流检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是通过对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进行拷贝得到;或者,
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与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均包含相同的检测控制信息;所述检测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业务流、以及所述随流检测方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至少包括:
FlowMon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流;
随流检测方式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方式。
其中,随流检测方式字段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字段:
L字段,用于指示丢包标记;
D字段,用于指示时延标记;
FlowMonID Ext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的节点标识;
IOAM-Trace-type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FlowMonID字段占用20bits。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L字段、D字段分别占用1bit。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FlowMonID Ext字段占用20bits。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IOAM-Trace-type字段占用24bits。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还包括:
Period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周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第二随流检测选项除了包括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之外还包括其他字段;其中,其他字段至少包括:
NextHeader字段,用于指示是否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一值时表示未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二值时表示携带扩展数据类型;
扩展数据类型TLVs字段:用于在NextHeader字段为第二值时指示携带扩展数据;扩展数据至少包括:报文经由的节点的标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报文头包括:IPv6扩展头。其中,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为IPv6扩展头中DOH的一个选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DOH还包括另一选项,另一选项为比特索引的显式复制BIER报文头,BIER报文头用于携带第二业务报文在第二网络域转发的转发信息。当执行逐跳随流检测时,上述DOH中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处于BIER报文头之前。而当执行端到端随流检测时,上述DOH中第二随流检测选项处于BIER报文头之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IPv6扩展头还包括SRH;SRH用于携带第二业务报文在第二网络域转发的路径信息。可选地,当执行逐跳随流检测时,上述IPv6扩展头中上述DOH处于SRH之前。而当执行端到端随流检测时,上述Pv6扩展头中上述DOH处于SRH之后。
至此,完成图8所示装置的结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图8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硬件结构可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方法。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方法。
示例性的,上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报文头中至少包括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是由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添加至所述第一报文头,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随流检测;
当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域的入节点时,在所述第二网络域内转发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是通过在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二报文头得到,所述第二报文头至少包括第二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按照同一随流检测方式并对同一业务流进行随流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是通过对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进行拷贝得到;
或者,
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与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中的检测控制信息字段均包含相同的检测控制信息;所述检测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业务流、以及所述随流检测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至少包括:
FlowMonID字段,用于指示业务流;
随流检测方式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方式字段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字段:
L字段,用于指示丢包标记;
D字段,用于指示时延标记;
FlowMonID Ext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入节点的节点标识;
IOAM-Trace-type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数据的数据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FlowMonID字段占用20bits。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L字段、所述D字段分别占用1bit;和/或,
所述FlowMonID Ext字段占用20bits;和/或,
所述IOAM-Trace-type字段占用24bits。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还包括:
Period字段,用于指示随流检测的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流检测选项、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除了包含所述检测控制信息字段之外还包含其他字段;
所述其他字段至少包括:
NextHeader字段,用于指示是否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一值时表示未携带扩展数据类型,当为第二值时表示携带扩展数据类型;
扩展数据类型TLVs字段:用于在所述NextHeader字段为第二值时指示携带扩展数据;所述扩展数据至少包括:业务报文经由的节点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头包括:IPv6扩展头;
所述第二随流检测选项为所述IPv6扩展头中目的选项扩展头DOH的一个选项。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CN202180000608.2A 2021-03-25 2021-03-25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280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2981 WO2022198560A1 (zh) 2021-03-25 2021-03-25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0745A CN115280745A (zh) 2022-11-01
CN115280745B true CN115280745B (zh) 2023-05-26

Family

ID=83395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0608.2A Active CN115280745B (zh) 2021-03-25 2021-03-25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1804A1 (zh)
EP (1) EP4152658A4 (zh)
JP (1) JP7446489B2 (zh)
KR (1) KR20230005369A (zh)
CN (1) CN115280745B (zh)
WO (1) WO2022198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5006B (zh) * 2022-12-21 2023-03-28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604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业务流提供业务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4429B2 (ja) 2006-12-29 2011-08-10 Kddi株式会社 拡張された保守ドメインレベル管理方法、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構造
CN108737269B (zh) 2017-04-13 2021-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方法、装置和节点
US10582027B2 (en) * 2017-11-04 2020-03-03 Cisco Technology, Inc. In-band metadata export and removal at intermediate nodes
US10812315B2 (en) * 2018-06-07 2020-10-20 Cisco Technology, Inc. Cross-domain network assurance
US10693777B2 (en) * 2018-06-26 2020-06-23 Cisco Technology, Inc. In-situ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iOAM) for software defined architectures (SDAs)
US10931542B2 (en) * 2018-08-10 2021-02-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embedded real time service level objective validation
CN113595913B (zh) * 2018-11-02 2023-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发送报文的装置和接收报文的装置
CN111277426B (zh) * 2018-12-05 2022-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oam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EP4099631A4 (en) * 2020-02-27 2023-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ERFORMANCE TES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382437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556259B (zh) * 2020-04-24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随流检测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604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业务流提供业务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 Chen ; China Telecom ; H. Yuan ; UnionPay ; T. Zhou ; W. Li ; G. Fioccola ; Y. Wang ; Huawei ;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CEP) Extensions toEnable IFITdraft-chen-pce-pcep-ifit-00.IETF .全文. *
H. Song ; Futurewei ; F. Qin ; China Mobile ; H. Chen ; China Telecom ; J. Jin ; LG U+ ; J. Shin ; SK Telecom ; .In-situ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draft-song-opsawg-ifit-framework-12.IETF .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8560A1 (zh) 2022-09-29
EP4152658A1 (en) 2023-03-22
KR20230005369A (ko) 2023-01-09
US20230231804A1 (en) 2023-07-20
JP2023531987A (ja) 2023-07-26
JP7446489B2 (ja) 2024-03-08
CN115280745A (zh) 2022-11-01
EP4152658A4 (en) 2023-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5620B2 (en) Method for forwarding packet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8054397A1 (zh) 业务功能链检测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65492A1 (zh) 一种实现业务功能链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39919B (zh) 转发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1800B (zh) 一种建立路径的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12197A (zh) 位转发入口路由器、位转发路由器及操作管理维护检测方法
CN108809759A (zh) 检测链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路由器
CN112422435B (zh) 报文转发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603413B (zh) 通过指定路径传输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07192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580079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522795B1 (en) End to end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tics of tunnel encapsulated traffic in the underlay
CN109379241B (zh) 一种路径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511988B (zh) 报文转发方法、设备、系统、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4004847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280745B (zh)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676959A (zh) 一种基于5g核心网的业务流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583736A (zh) 一种信令报文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697160B (zh) 一种隧道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47687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697408B (zh) 一种隧道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442288B (zh) 一种SRv6网络数据包检查方法和装置
CN117157952A (zh) 通过bgp下发随流检测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78144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93227A1 (zh) 信息的收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