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648A - 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648A
CN115278648A CN202211117366.8A CN202211117366A CN115278648A CN 115278648 A CN115278648 A CN 115278648A CN 202211117366 A CN202211117366 A CN 202211117366A CN 115278648 A CN115278648 A CN 115278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ard
subscriber identity
task
curr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73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8648B (zh
Inventor
翟京卿
姜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78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8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在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

Description

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的智能化,尤其是物联网终端的泛在普及,终端种类、数量都在快速增加,常见的终端例如是手机、手表,大型的终端例如是无人机、汽车等,它们在智能化的同时,也趋于网联化,这就使有卡终端成为主流。但同时,很多终端尤其物联网终端分布广泛、偏远、无人值守、网络环境苛刻,但人们对业务的体验和功能、性能的要求又不断攀升,比如高清视频任务(移动会议、无人机巡航)、自动驾驶的低时延入网任务等,这就使得终端入网开展业务产生的资费、流量,以及人们对业务性能和体验的要求都不断攀升,这对负责终端与外部连接的内核即用户识别卡(SIM卡)及卡上套餐业务就提出较高的要求。
目前,很多用户拥有多张SIM卡,多张SIM卡可能内置于同一终端(比如手机)、也可能分别用在不同终端(如手表、汽车)等。但目前用户的不同用户识别卡(SIM卡)间互相独立,业务资源相互隔离或固化,终端侧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法实现不同卡网资源的统筹规划,不能满足差异化的资源使用需求,负载和资源的不均衡给用户带来了很大困扰,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终端预设有多个用户识别卡,所述业务载体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所述当前业务载体为所述当前终端中当前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当前用户识别卡;
所述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包括:
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所述目标业务载体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
将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以使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作为所述当前终端中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用户识别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终端预设有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所述业务载体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可接入的移动通信网络;
所述当前业务载体为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所接入的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为所述当前终端中当前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用户识别卡;
所述目标业务载体为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目标移动通信网络与所述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是当前用户识别卡可接入的不同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载体包括执行当前任务的终端,所述当前业务载体为执行当前任务的所述当前终端;
所述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包括:
从至少一个终端中确定出目标终端,所述目标业务载体包括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当前终端为不同的终端;
将所述当前任务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使所述目标终端执行所述当前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信息;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未接收到的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对应的预设流量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流量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为预设任务状态时,判断出当前终端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不是预设任务状态时,判断出当前终端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列表,所述当前切换列表包含当前终端中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当前可进行卡切换操作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从所述当前切换列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其他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
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或者
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
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计算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与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当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并将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
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当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将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作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新的任务请求的任务类型为固定流量任务类型,且所述当前终端当前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时,获取所述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
当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所述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新的任务请求的任务类型为固定流量任务类型,所述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时,获取所述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
根据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进行中的所有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所需的流量的差值,得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
当所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所述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的情况下,在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根据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进行中的所有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所需的流量的差值,得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
当所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当所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预设流量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的情况下,在所述将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保存所述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任务的续发信息或重连信息;
在所述将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后,还包括:根据保存的所述续发信息或重连信息,对所述当前终端进行中的任务进行恢复。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载体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自动化实现了终端的业务载体的切换,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实现了终端业务资源的统筹管理,有效优化终端业务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均衡,为用户提供智能、无缝的业务载体切换体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1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2中步骤21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7为图2中步骤21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图2中步骤21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9为图2中步骤21的再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10为图2中步骤21的再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载体切换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11、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步骤11中,在当前终端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2,在当前终端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继续监控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并返回步骤11。
其中,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信息、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或者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
步骤12、在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
其中,业务载体是指终端的网络业务的运行所依赖的物理载体或者虚拟载体,例如终端的不同用户识别卡、同一用户识别卡可接入的不同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能够执行网络任务的不同终端、终端可接入的不同无线网络接入点等。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自动化实现了终端的业务载体的切换,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实现了终端业务资源的统筹管理,有效优化终端业务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均衡,为用户提供智能、无缝的业务载体切换体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应用于预设有多个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终端,当前终端具有多个卡槽,每个卡槽内对应放置有一个用户识别卡(如SIM卡),当前终端当前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业务载体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当前业务载体为当前终端中当前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当前用户识别卡。图2为图1中步骤1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参照图2,在上述步骤12中,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21~步骤22。
步骤21、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目标业务载体为目标用户识别卡。
步骤22、将当前用户识别卡切换至目标用户识别卡,以使目标用户识别卡作为当前终端中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用户识别卡。
在步骤22中,将当前用户识别卡切换至目标用户识别卡,以使目标用户识别卡作为当前终端当前的移动数据卡,连接数据网络并进行数据网络传输,以为当前终端提供上网服务功能。换言之,在切换之前,由当前用户识别卡作为当前终端的移动数据卡为当前终端提供上网服务功能,在切换之后,由目标用户识别卡作为当前终端的移动数据卡为当前终端提供上网服务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自动化实现了终端的多个用户识别卡间的切换,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实现了终端侧的卡资源的统筹管理,有效优化卡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均衡,为用户提供智能、无缝的卡切换体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前终端预设有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业务载体包括用户识别卡可接入的不同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在上述步骤12中,当前业务载体为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所接入的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当前用户识别卡为当前终端中当前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用户识别卡;目标业务载体为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
其中,目标移动通信网络与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是当前用户识别卡可接入的不同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即目标移动通信网络与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制式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业务载体包括执行当前任务的终端,当前业务载体为执行当前任务的当前终端;在步骤12中,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包括:从至少一个终端中确定出目标终端,目标业务载体包括目标终端,目标终端与当前终端为不同的终端;将当前任务发送至目标终端,以使目标终端执行当前任务。其中,目标终端可以是预设有用户识别卡的终端、电视、电脑或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
例如,用户拥有多个终端,终端具有用户识别卡,在用户使用第一用户识别卡的终端访问某视频网站或视频应用程序的视频时,可以将视频任务推送到插有第二用户识别卡的终端执行,或者将视频任务的视频流数据直接推送到电视终端或者其他显示设备进行播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业务载体包括当前终端可接入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当前业务载体是指当前终端当前接入的当前无线网络接入点,目标业务载体是指当前终端可接入的目标无线网络接入点,当前无线网络接入点和目标无线网络接入点是对应不同频段的无线网络接入点,例如支持5G频段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和支持2.4G频段的无线网络接入点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终端是指移动通信智能终端,其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其内置一个或多个用户识别卡,通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外部通信,如终端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无人值守终端(如无人机)、汽车车载终端等,用户识别卡是指用于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网络鉴权的智能卡,用户识别卡内置于终端。移动通信网络基于用户识别卡设置,与用户识别卡一一绑定,每张用户识别卡对应一种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如联通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络等,移动通信网络具有不同网络制式,用户识别卡可接入不同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如3G网络、4G网络、5G网络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可以适用于多卡终端,即内置多张用户识别卡(如SIM卡)的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之前,实时监控并获取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信息。此种情况下,切换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
其中,任务是指流量相关的任务,即执行时需消耗流量的任务,能够触发进行当前终端是否满足卡切换触发条件的判断。该任务可以是一次性任务,即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即执行时需消耗一定量的流量的任务,对于一次性任务,其所需占用的流量为一次性的固定流量,如固定流量对象的下载或传输请求,该任务也可以是实时性任务,即实时性任务类型的任务,即执行时需实时消耗流量的任务,对于实时性任务,其所需占用的流量为实时性的动态流量,例如需要走数据通道、动态占用流量的语音请求或视频请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中,在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并执行步骤12;在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未接收到的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继续监控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并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即返回步骤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包括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此种情况下,切换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
其中,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信号强度用于表示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信号的强弱。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满格信号百分比均匀将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信号强度划分为5个信号强度区间,该5个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可以按照信号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标记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网络信号强度基于用户识别卡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信号强度当前所处的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进行记录,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信号强度当前所处的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表示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中,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并执行步骤12;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继续监控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并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即返回步骤11。
其中,预设信号强度可以基于使当前用户识别卡能够正常进行网络通信的网络信号强度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设置为第二个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即二级。例如,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为第三个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即三级,则判断出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包括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此种情况下,切换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当前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预设流量。其中,流量是指用户识别卡的移动数据流量。
作为示例,当前终端的每张用户识别卡预先绑定办理一种卡业务套餐,套餐内可以包含流量套餐包,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可以是指套餐内剩余的可用流量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中,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对应的预设流量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并执行步骤12;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流量的情况下,继续监控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并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即返回步骤11。
其中,预设流量可以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套餐流量情况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预设流量可以设置为套餐总流量的5%,如套餐总流量为10G,则预设流量可以设置为0.5G。例如,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为0.2G,则判断出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预设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终端可以预先配置切换机制配置信息,切换机制配置信息用于描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与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在切换触发条件判断中的优先排序,其包括基于流量切换机制或基于信号切换机制。基于流量切换机制是指,优先考虑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套餐剩余流量,以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低于预设流量为原则进行切换触发条件的判断。基于信号切换机制是指,优先考虑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以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低于预设信号强度为原则进行切换触发条件的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包括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任务状态可以包括任务的业务类型、任务的业务提供商信息、任务的业务类型的具体业务类别或者任务的业务来源信息。此种情况下,切换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为预设任务状态。
示例性的,任务的业务类型可以包括视频、游戏、即时消息等,任务的业务提供商信息可以包括提供即时消息服务的应用程序开发商信息、应用程序名称信息、应用程序标识信息等,任务的业务类型的具体类别例如是视频的类别(如电影、电视剧)、游戏的类别等,任务的业务来源信息可以包括任务的业务数据流的来源信息,例如电信机房、世纪互联机房、移动机房、联通机房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中,在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为预设任务状态时,判断出当前终端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并执行步骤12;在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不是预设任务状态时,判断出当前终端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并继续监控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并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即返回步骤11。
其中,预设任务状态可以是预先配置的任务的业务类型、任务的业务提供商信息、任务的业务类型的具体业务类别或者任务的业务来源信息。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之前,即在步骤21之前,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31和步骤32。
步骤31、获取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1,获取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列表。
步骤32、识别当前切换列表是否包含当前终端中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当前可进行卡切换操作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在步骤32中,在识别出当前切换列表包含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当前可进行卡切换操作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信息的情况下,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在识别出当前切换列表不包含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当前可进行卡切换操作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信息的情况下,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具备卡切换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即当前终端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切换列表用于记录和描述当前终端中当前可用且参与卡切换操作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切换列表由均衡开关为开启状态且可用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组成,均衡开关基于各用户识别卡设置,各用户识别卡可以对应配置一均衡开关,均衡开关用于界定对应的用户识别卡当前是否参与卡切换操作,可以根据各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均衡开关的开关状态和用户识别卡是否可用更新和设置当前切换列表。
例如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均衡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该用户识别卡可用,则将该用户识别卡的信息更新至当前切换列表;例如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均衡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或者该用户识别卡不可用,则将该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从当前切换列表中移除。
其中,可以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机制确定用户识别卡是否可用,例如当前终端配置的当前切换机制为基于流量切换机制,则当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低于预设流量时,则确定该用户识别卡不可用,并将该用户识别卡的信息移出当前切换列表,当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不低于预设流量,则确定该用户识别卡可用。
例如当前终端配置的当前切换机制为基于信号切换机制,则当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低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则确定该用户识别卡不可用,并将该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从当前切换列表中移除,当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该用户识别卡可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从当前切换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其他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之前,即在步骤21之前,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41~步骤43。
步骤41、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存在进行中的任务。
其中,任务是指流量相关的任务,可以包括一次性任务和/或实时性任务,不包括当前终端的本地离线任务。
在步骤41中,可以查看当前终端的任务进程,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存在正在进行中的任务。在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存在正在进行中的任务地情况下,执行步骤42,在判断出终端当前不存在正在进行中的任务地情况下,执行步骤21,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切换列表包含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当前可进行卡切换操作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1,判断终端当前是否存在进行中的任务。
步骤42、在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的情况下,获取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的任务标签。
其中,任务标签基于任务设置,随任务产生,用于描述任务是否可以被卡切换操作而中断,“否”则代表不可中断,“是”则代表可中断。作为示例,鉴于传统语音通话的通道专有性和通话连续性要求,传统语音任务一般为不可中断任务,其对应的任务标签为不可中断任务标签,而固定流量对象的下载任务一般为可中断任务,其对应的任务标签为可中断任务标签。
步骤43、判断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中是否存在任务标签为不可中断任务标签的任务。
在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中存在任务标签为不可中断任务标签的任务时,即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中存在至少一个任务为不可中断任务,则判断当前终端当前不具备卡切换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即当前终端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
在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中不存在任务标签为不可中断任务标签的任务时,即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则确定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的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并执行步骤21,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之前,即在步骤21之前,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51~步骤52。
步骤51、获取当前终端预设的切换机制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中不存在任务标签为不可中断任务标签的任务时,则确定出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的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先执行步骤51和步骤52,后执行步骤21。
步骤52、根据当前终端预设的切换机制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当前切换机制。
具体地,在切换机制配置信息包括基于信号切换机制的情况下,将基于信号切换机制作为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机制;在切换机制配置信息包括基于流量切换机制的情况下,将基于流量切换机制作为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机制;在切换机制配置信息包括基于信号切换机制和基于流量切换机制的情况下,根据预先配置的基于信号切换机制和基于流量切换机制的优先级,选择优先级较高的切换机制作为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机制。
图6为图2中步骤21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即步骤21,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61~步骤65。
步骤61、从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具体地,可以将当前切换列表中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其他用户识别卡按照分别对应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从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排序,顺序排在第一位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当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最高的用户识别卡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可以从该多个用户识别卡中任选一个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步骤62、计算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例如,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为第二个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即二级,而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为第四个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即四级,则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为二级。
步骤63、判断信号强度差值是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
当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时,执行步骤64,当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时,执行步骤65。其中,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第二个信号强度区间的等级,即二级。
例如,信号强度差值为二级,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为二级,则信号强度差值等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执行步骤64。
步骤64、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跳转至步骤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表示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高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即备选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信号相对当前用户识别卡较佳,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跳转至步骤22,以进行卡切换操作,在卡切换完成后,当前终端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在当前状态信息指示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的网络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步骤65、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表示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与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相差不大,甚至大于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当前终端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在当前状态信息指示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网络响应新的任务请求,同时可以提示用户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不佳等告警。
图7为图2中步骤21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即步骤21,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71~步骤77。
步骤71、当新的任务请求的任务类型为固定流量任务类型,且当前终端当前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时,获取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
其中,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请求即指上述一次性任务,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即为执行该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流量大小。
步骤72、将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固定流量进行比对。
步骤73、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固定流量,且二者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其中,预设流量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预设流量差可以设置为100M,假设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为100M,而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为200M,则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固定流量的差值为100M,则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200M大于固定流量100M,且二者差值100M等于预设流量差100M。
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固定流量,且二者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差时,表明当前用户识别卡有足够多的套餐剩余流量来处理新的任务请求,因此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无需进行卡切换操作。
步骤74、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表明当前用户识别卡套餐剩余流量不足,可能无法处理新的任务请求,故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需进行卡切换操作,执行步骤75及后续步骤。
步骤75、从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具体地,可以将当前切换列表中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其他用户识别卡按照分别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从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排序,顺序排在第一位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当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可以从该多个用户识别卡中任选一个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步骤76、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执行步骤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跳转至步骤22,以进行卡切换操作,在卡切换完成后,当前终端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的网络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步骤77、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表明当前终端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均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故不进行卡切换操作,当前终端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下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图8为图2中步骤21的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即步骤21,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81~步骤88。
步骤81、当新的任务请求的任务类型为固定流量任务类型,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时,获取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
其中,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请求即指上述一次性任务,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即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
步骤82、根据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进行中的所有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当前所需的流量的差值,得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
例如,进行中的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A还需20M流量、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B还需30M流量,总共还需50M流量,而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为100M,则二者差值为50M,即预计可用剩余流量为50M。
步骤83、将预计可用剩余流量与固定流量进行比对。
步骤84、当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固定流量,且二者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其中,预设流量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预设流量差可以设置为100M,假设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为100M,而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为200M,则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与固定流量的差值为100M,则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200M大于固定流量100M,且二者差值100M等于预设流量差100M。
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固定流量,且二者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差时,表明当前用户识别卡有足够多的可用剩余流量来处理新的任务请求,因此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无需进行卡切换操作,当前终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网络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步骤85、当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表明当前用户识别卡可用剩余流量不足,可能无法处理新的任务请求,故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需进行卡切换操作,执行步骤86及后续步骤。
步骤86、从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具体地,可以将当前切换列表中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其他用户识别卡按照分别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从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排序,顺序排在第一位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当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可以从该多个用户识别卡中任选一个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步骤87、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执行步骤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跳转至步骤22,以进行卡切换操作,在卡切换完成后,当前终端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的网络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步骤88、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表明当前终端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均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故不进行卡切换操作,当前终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下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图9为图2中步骤21的再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即步骤21,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91~步骤94。
步骤91、当新的任务请求的任务类型为实时性任务类型,当前终端当前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时,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其中,实时性任务类型的任务请求即指上述实时性任务。
步骤92、从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具体地,可以将当前切换列表中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其他用户识别卡按照分别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从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排序,顺序排在第一位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当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可以从该多个用户识别卡中任选一个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步骤93、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执行步骤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跳转至步骤22,以进行卡切换操作,在卡切换完成后,当前终端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的网络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步骤94、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表明当前终端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均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故不进行卡切换操作,当前终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下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图10为图2中步骤21的再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的情况下,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的步骤,即步骤21,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101~步骤107。
步骤101、根据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进行中的所有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所需的流量的差值,得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
在步骤101中,关于预计可用剩余流量的计算方式可参见上述对步骤8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2、将预计可用剩余流量与预设流量进行比对。
步骤103、当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其中,预设流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预设流量可以设置为100M,而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为200M,则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200M大于预设流量100M。
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表明当前用户识别卡有足够多的可用剩余流量来处理新的任务请求,因此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无需进行卡切换操作。
步骤104、当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预设流量时,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当当前用户识别卡的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预设流量时,表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可用剩余流量不足,可能无法处理新的任务请求,故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需进行卡切换操作,执行步骤105及后续步骤。
步骤105、从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具体地,可以将当前切换列表中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其他用户识别卡按照分别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从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排序,顺序排在第一位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当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可以从该多个用户识别卡中任选一个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步骤106、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作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执行步骤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则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将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目标用户识别卡,并跳转至步骤22,以进行卡切换操作,在卡切换完成后,当前终端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基于目标用户识别卡的网络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步骤107、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当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表明当前终端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均小于或等于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故不进行卡切换操作,当前终端继续基于当前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网络传输,并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网络下响应新的任务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确保在卡切换操作中不影响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的情况下,在将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前,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还包括:保存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任务的续发信息或重连信息的步骤。
具体地,查看进行中的各任务的任务类型,对于一次性任务,记录并保存其任务进度以及连接配置参数(即续发信息),对于实时性任务,记录并保存其连接配置参数(即重连信息)。
此种情况下,在将当前用户识别卡切换至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后,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还包括:根据保存的任务的续发信息或重连信息,对任务进行恢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支持多卡终端不同用户识别卡间的切换,该业务载体切换方法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多卡移动终端的大流量、多任务请求并发的复杂业务场景,实现终端侧卡间资源的统筹管理,有效优化卡间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均衡,为用户提供智能、无缝的卡切换体验,助力构建大市场路线下用户体验为先的终端运营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2中,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当前终端当前执行的任务的任务类型或者接收到的新的任务的任务类型,将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切换至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其中,目标移动通信网络和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属于不同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例如,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为5G网络,目标移动通信网络为4G网络。
根据任务的任务类型可以确定任务对网络的时延和带宽的要求,从而选择满足相应时延和带宽要求的移动通信网络作为目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业务载体切换。例如,任务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移动视频会议任务、无人值守终端的巡航视频回传任务等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任务,则可选择比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更高的移动通信网络作为目标移动通信网络,任务也可以是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指令转发任务、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任务等对网络时延要求较高的任务,则可选择比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时延更低的移动通信网络作为目标移动通信网络。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在车联网领域,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对时延要求很高,车载终端可以选择接入低时延的5G网络,当需要传输高清视频或者进行高清定位、需要大流量的流媒体传输时,则车载终端可以选择接入更大带宽的移动通信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的情况下,在步骤12中,将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切换至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其中,目标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制式低于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制式。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载体切换装置的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载体切换装置110,该业务载体切换装置110可以应用于设有多个卡槽的终端,每个卡槽内放置有一用户识别卡,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包括: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及存储在存储器112上并可在处理器111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被该处理器111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公开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终端预设有多个用户识别卡,所述业务载体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所述当前业务载体为所述当前终端中当前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当前用户识别卡;
所述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包括:
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所述目标业务载体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
将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以使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作为所述当前终端中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用户识别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终端预设有至少一个用户识别卡,所述业务载体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可接入的移动通信网络;
所述当前业务载体为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所接入的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为所述当前终端中当前用于进行数据网络传输的用户识别卡;
所述目标业务载体为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目标移动通信网络与所述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是当前用户识别卡可接入的不同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载体包括执行当前任务的终端,所述当前业务载体为执行当前任务的所述当前终端;
所述将当前终端的当前业务载体切换至目标业务载体,包括:
从至少一个终端中确定出目标终端,所述目标业务载体包括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当前终端为不同的终端;
将所述当前任务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使所述目标终端执行所述当前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信息;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当前终端当前未接收到的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对应的预设流量的情况下,判断出当前终端当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流量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当前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
所述根据当前终端的当前状态信息,判断当前终端是否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包括:
在所述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为预设任务状态时,判断出当前终端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在所述当前终端执行任务之前或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状态不是预设任务状态时,判断出当前终端不满足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当前切换列表,所述当前切换列表包含当前终端中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以外的、当前可进行卡切换操作的其他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从所述当前切换列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其他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
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或者
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
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计算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与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网络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当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并将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当前终端的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确定出目标用户识别卡,包括:
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
当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大于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时,将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作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新的任务请求的任务类型为固定流量任务类型,且所述当前终端当前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时,获取所述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
当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小于所述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指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接收到新的任务请求的情况下,在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新的任务请求的任务类型为固定流量任务类型,所述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时,获取所述新的任务请求所需的固定流量;
根据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进行中的所有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所需的流量的差值,得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
当所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所述固定流量,或者二者差值小于预设流量差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均为可中断任务的情况下,在所述从至少一个所述用户识别卡中选择当前套餐剩余流量最高的用户识别卡作为备选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
根据当前用户识别卡的当前套餐剩余流量与进行中的所有固定流量任务类型的任务所需的流量的差值,得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
当所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不进行卡切换操作;
当所述预计可用剩余流量小于预设流量时,判断出所述当前终端当前满足卡切换执行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终端当前存在进行中的任务且所有任务标签均为可中断任务标签的情况下,在所述将所述备选用户识别卡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前,还包括:保存所述当前终端当前进行中的任务的续发信息或重连信息;
在所述将所述当前用户识别卡切换至所述目标用户识别卡之后,还包括:根据保存的所述续发信息或重连信息,对所述当前终端进行中的任务进行恢复。
17.一种业务载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载体切换方法。
CN202211117366.8A 2021-09-14 2022-09-14 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278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3414.3A CN113784334A (zh) 2021-09-14 2021-09-14 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21110734143 2021-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648A true CN115278648A (zh) 2022-11-01
CN115278648B CN115278648B (zh) 2024-03-29

Family

ID=7884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414.3A Pending CN113784334A (zh) 2021-09-14 2021-09-14 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2211117366.8A Active CN115278648B (zh) 2021-09-14 2022-09-14 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414.3A Pending CN113784334A (zh) 2021-09-14 2021-09-14 卡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37843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508A (zh) * 2020-11-12 2021-02-02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自动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915105B (zh) * 2022-11-29 2023-07-04 优游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esim卡移动数据流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487A (zh) * 2015-07-15 2015-10-2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移动终端的呼叫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208197A (zh) * 2015-08-17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识别卡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5357362A (zh) * 2015-08-03 2016-02-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636136A (zh) * 2016-03-25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驻留网络切换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6506401A (zh) * 2016-10-31 2017-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17731A (zh) * 2015-11-30 2017-06-09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终端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071760A (zh) * 2017-03-31 2017-08-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自动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82833A (zh) * 2017-09-30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流量使用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076479A (zh) * 2016-11-08 2018-05-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切换方法、装置
CN109743724A (zh) * 2019-01-30 2019-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sim卡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200068383A1 (en) * 2018-08-27 2020-02-27 Shenzhen J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sim card terminals, user terminals and applications
CN110913063A (zh) * 2018-09-18 2020-03-2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ai学习自动切换手机卡的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18260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94870A (zh) * 2018-12-10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业务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57305A (zh) * 2020-06-16 2020-10-09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执行终端的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087772A (zh) * 2020-10-10 2020-12-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异常恢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637800A (zh) * 2020-12-15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切换方法及装置、系统、智能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487A (zh) * 2015-07-15 2015-10-2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移动终端的呼叫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357362A (zh) * 2015-08-03 2016-02-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08197A (zh) * 2015-08-17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识别卡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6817731A (zh) * 2015-11-30 2017-06-09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终端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636136A (zh) * 2016-03-25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驻留网络切换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6506401A (zh) * 2016-10-31 2017-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76479A (zh) * 2016-11-08 2018-05-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切换方法、装置
CN107071760A (zh) * 2017-03-31 2017-08-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自动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82833A (zh) * 2017-09-30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流量使用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00068383A1 (en) * 2018-08-27 2020-02-27 Shenzhen J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sim card terminals, user terminals and applications
CN110913063A (zh) * 2018-09-18 2020-03-2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ai学习自动切换手机卡的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18260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94870A (zh) * 2018-12-10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业务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43724A (zh) * 2019-01-30 2019-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sim卡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757305A (zh) * 2020-06-16 2020-10-09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执行终端的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087772A (zh) * 2020-10-10 2020-12-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异常恢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637800A (zh) * 2020-12-15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切换方法及装置、系统、智能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田穗子: "黑龙江电信4G流量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辑》, 15 April 2018 (2018-04-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334A (zh) 2021-12-10
CN115278648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78648B (zh) 业务载体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197391B (zh) 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数字定制数据内容注入机构
US20160094982A1 (en) Call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IM Multi-Active Terminal
CN109495875B (zh) Sim卡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9555B (zh) 网络资源共享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203437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1586B (zh) 网络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33235A (zh) 一种多运营商多网聚合的文件传输方法、系统及智能终端
CN103841616A (zh) 一种应用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79208B (zh) 网络对象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3660653B (zh)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32132A (zh) 一种流量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EP4161143A1 (en) Network slice allo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291718B (zh) 基于低功耗蓝牙广播的业务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9963312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网络转换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7069A (zh)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535112B (zh) 一种实现终端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151784B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13239B (zh)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网络模式切换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2137494A (zh) 通信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416349B (zh) 无线资源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2804162B (zh)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509155A (zh) 传输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5406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重选控制方法及基站
US202202727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