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548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548A
CN115278548A CN202110487916.4A CN202110487916A CN115278548A CN 115278548 A CN115278548 A CN 115278548A CN 202110487916 A CN202110487916 A CN 202110487916A CN 115278548 A CN115278548 A CN 115278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us repor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dcp pdu
terminal device
pdc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79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森
辛婷玉
王燕
李秉肇
许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79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8548A/zh
Priority to JP2023566408A priority patent/JP2024516406A/ja
Priority to EP22794471.7A priority patent/EP432936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3849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99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8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548A/zh
Priority to US18/493,461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721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6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compris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e.g. status reports
    • H04L12/1868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mission, e.g. acknowledg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在传输MBS数据时,节省上报状态报告的信令开销,节约资源。该方法包括:分布式单元DU从集中式单元CU接收第一分组汇聚数据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第一PDCP PDU携带多播广播业务MBS的数据;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DU向CU发送状态报告,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多播广播业务(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MBS)是面向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业务,例如现场直播、定时播放节目等。在MBS数据从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时候有两种传输方式:第一种是点到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PTM)传输方式;第二种是点到点(point to point,PTP)传输方式。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系统中,引入了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的基站架构,在CU-DU架构下传输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时,通过DU向CU上报下行数据传输状态(downlink data delivery status,DDDS)的方式来通知DU PDCP PDU的发送结果,以便于CU执行数据流控制(flow control)。但是现有的上报DDDS的方案,对于MBS来说,存在很大的信令开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传输MBS数据时,节省上报状态报告的信令开销,节约资源。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包括:分布式单元DU从集中式单元CU接收第一分组汇聚数据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第一PDCP PDU携带多播广播业务MBS的数据。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DU向CU发送状态报告,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DU从CU接收第一PDCP PDU,第一PDCP PDU携带MBS数据时,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并向CU发送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指示了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使得在传输MBS数据时,节省了上报状态报告的信令开销,节约了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基于该设计,所述每个终端设备共用所述状态报告,节省了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包括:DU采用无线链路控制RLC非确认模式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包括:DU采用点到多点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包括:DU采用RLC确认模式A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DU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基于该设计,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结果共用所述状态报告,节省了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包括:DU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DU采用PTP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基于该设计,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结果共用所述状态报告,节省了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包括:DU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DU采用PTP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状态报告只用于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基于该设计,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果共用所述状态报告,节省了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CU发送状态报告,包括:DU向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DU向CU发送第二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也即,状态报告还可以通过两个状态报告实现。基于该设计,所述第一状态报告和第二状态报告可分别发送,DU不需要知道所有对于不同发送方式的终端设备的结果即可发送状态报告,提升了状态报告的发送效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PTP方式对应。基于该设计,CU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PTM方式发送第一PDCP PDU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PTP方式发送第一PDCP PDU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在由CU决定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采用的方式的情况下,CU仅仅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收到的状态报告是不是完整,也即是不是属于DU发送第一PDCP PDU的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是否还需要等待其它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RLC AM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十指示信息,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RLC UM方式对应。基于该设计,CU根据第九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RLC AM,发送第一PDCP PDU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根据第十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RLC UM,发送第一PDCP PDU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在由CU决定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采用的方式的情况下,CU仅仅根据第九指示信息和/或第十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收到的状态报告是不是完整,也即是不是属于DU发送第一PDCP PDU的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是否还需要等待其它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包括:DU向CU发送第六状态报告,第六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DU向CU第七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非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也即第一状态报告可以通过两个状态报告实现,提升了状态报告的发送效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一指示信息,第十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二指示信息,第十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非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基于该设计,CU可以根据第十三指示信息确定收到的第六状态报告和/或第七状态报告是否完整,也即是否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基于该设计,在由DU决定、或者CU和DU一起决定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所采用的方式的情况下,CU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状态报告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完整,也即是否属于DU发送第一PDCP PDU的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基于该设计,CU可以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基于该设计,CU可以根据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序列号SN。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基于该设计,CU可以根据第七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PDU的最高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其中,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起始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PDU的数目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起始SN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起始SN和结束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bitmap),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基于该设计,CU可以根据比特位图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对于MRB上承载的PDCP PDU来说,不同的PDCP PDU可能对应于PTP以及PTM的方式,因此基于比特位图来对PDCP PDU的发送情况进行反馈,可以避免采用PTP方式对应的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最高SN和采用PTM方式对应的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最高SN不重叠,而导致CU不确定以哪个最高SN为准,决策困难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DU向CU发送第三状态报告,第三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和/或,DU向CU发送第四状态报告,第四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和/或,DU向CU发送第五状态报告,第五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基于该设计,对于与终端设备无关的相关信息,DU可以采用专门反馈该信息的状态报告来进行反馈。基于该设计,CU可以根据第三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根据第四状态报告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还可以根据第五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CU发送状态报告,包括:DU通过第一通道向CU发送状态报告,第一通道为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用户面U隧道。或者,DU通过第二通道向CU发送状态报告,第二通道为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基于该设计,DU可以根据GTP-U隧道建立情况选择合适的状态报告组成方式以及状态报告的上报方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CU向DU发送第一PDCP PDU,第一PDCPPDU携带MBS的数据;CU从DU接收状态报告,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U从DU接收状态报告,包括:CU从DU接收第一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CU从DU接收第二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PTP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RLC AM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十指示信息,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RLC UM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U向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包括:DU向CU发送第六状态报告,第六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DU向CU第七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非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一指示信息,第十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二指示信息,第十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非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其中,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起始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PDU的数目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起始SN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起始SN和结束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CU从DU接收第三状态报告,第三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和/或,CU从DU接收第四状态报告,第四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和/或,CU从DU接收第五状态报告,第五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U从DU接收状态报告包括:CU通过第一通道从DU接收状态报告,第一通道为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用户面U隧道。或者,CU通过第二通道从DU发送状态报告,第二通道为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CU根据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根据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或者,CU根据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CU根据第一状态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或者,CU根据第三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根据第四状态报告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或者,CU根据第五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期望的数据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CU根据状态报告,或者第一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七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或者,CU根据状态报告,或者第一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八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或者,CU根据状态报告,或者第一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比特位图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从CU接收第一PDCPPDU,第一PDCP PDU携带MBS的数据。通信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PDU。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发送状态报告,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采用RLC确认模式A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采用PTP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采用PTP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状态报告只用于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发送第二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PTP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RLC AM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十指示信息,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RLC UM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发送第六状态报告,第六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第七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非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一指示信息,第十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二指示信息,第十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非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序列号SN。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其中,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起始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PDU的数目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起始SN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起始SN和结束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发送第三状态报告,第三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和/或,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发送第四状态报告,第四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和/或,通信模块,还用于向CU发送第五状态报告,第五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通道向CU发送状态报告,第一通道为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用户面U隧道。或者,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二通道向CU发送状态报告,第二通道为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向DU发送第一PDCPPDU,第一PDCP PDU携带MBS的数据。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状态报告,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第一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第二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PTP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RLC AM对应。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十指示信息,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RLC UM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第六状态报告,第六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第七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非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一指示信息,第十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二指示信息,第十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非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其中,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起始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PDU的数目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起始SN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起始SN和结束S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第三状态报告,第三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和/或,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第四状态报告,第四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和/或,通信模块,还用于从DU接收第五状态报告,第五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通道从DU接收状态报告,第一通道为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用户面U隧道。或者,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二通道从DU发送状态报告,第二通道为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根据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或者,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根据第一状态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或者,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三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根据第四状态报告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或者,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五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期望的数据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状态报告,或者第一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七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或者,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状态报告,或者第一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八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或者,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状态报告,或者第一状态报告,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比特位图确定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或其任一设计提供的方法。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处理动作,收发器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发送的动作。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方面或其任一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任一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任一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电路和收发管脚,处理电路和收发管脚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或其任一设计提供的方法。其中,处理电路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处理动作,收发管脚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发送的动作。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或其任一设计提供的通信装置,以及上述第四方面或其任一设计提供的通信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G基站架构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基站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照协议栈划分的CU-DU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BS传输架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CP PDU的比特位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指示”可以包括直接指示和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所述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直接指示所述待指示信息,其中所述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所述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又例如,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所述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所述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又例如,还可以仅仅指示所述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所述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另外,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100,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CU101、DU102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在该系统架构下,采用CU-DU分离的基站和多个终端设备组成通信系统,可选的,一个CU可以连接多个DU(图中未示出)。在该通信系统中,MBS数据从CU发送到DU,再由DU发送到多个终端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U和DU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也可以通过其他设备的转发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100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采用5G通信技术的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未来演进的系统或者多种通信融合的系统等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例如,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machine,M2M)、宏微通信、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以及海量物联网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长期演进-新空口双连接(E-UTRAN NRdual connectivity,EN-DC)组网、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frequency network,MBSFN)、单频网络(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FN)等场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被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被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被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其中,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辆、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示例性的,图2a示出了在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系统中的基站架构示意图,4G基站被称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从物理模块结构上看,4G基站可以由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和天线组成,每个4G基站都具备一套BBU,并且通过该BBU直接连接到核心网。
图2b示出了在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系统中的基站架构示意图,5G基站被称为gNodeB(gNB/ng-eNB),可以由CU和DU构成。5G的基站架构中,将4G基站中的RRU和天线合并成为有源天线单元(activeantenna unit,AAU),将4G基站中的BBU拆分成为CU和DU。不同5G基站的DU部分独立部署,不同5G基站的CU部分集中部署。每个5G基站都具备一台DU,然后不同5G基站共用一个CU接入到核心网,进行集中式的管理。
可以理解的,上述4G基站,5G基站是具体的示例,它们都属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用于完成无线接入网或无线接入设备功能。因此,上述基站也可以替换为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U和DU可以理解为是对无线接入网设备从逻辑功能角度的划分。其中,CU和DU在物理上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部署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CU和DU之间可以通过接口相连,例如可以是F1接口。CU和DU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以及PDCP层的功能设置在CU中,可以用于实现数据的加密/解密、完整性保护、排序等功能。而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等的功能设置在DU中,可以用于实现反馈、调度、数据包分割(segmentation)以及集联(concatenation)等功能。可以理解,对CU和DU处理功能按照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划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CU和DU之间通过F1接口连接。CU代表gNB通过NG接口和核心网连接,CU代表gNB通过Xn接口和其他gNB连接,CU还可以代表gNB通过X2接口和其他eNB连接执行双连接操作。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接口均为逻辑接口。在5G网络以及未来其他的网络中,上述接口还可以具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结合图3来说明MBS数据经过无线接入网协议栈传输的流程。MBS数据首先到达CU的PDCP层,MBS数据经过CU的PDCP层处理后,递交到DU的RLC层,随后DU的RLC层将该MBS数据递交到MAC层以及物理层,最后经由天线通过空口传输给终端设备。相应的,终端设备的各个协议层按照与基站侧相反的顺序对数据包进行对应的处理,从而接收到MBS数据。
应理解,MBS数据在每个层的时候都需要经过各个层的处理,每个层都有相应的功能实体来执行相应的功能,比如PDCP层的PDCP实体,或者RLC层的RLC实体。
可选的,本申请实例图1中的CU和DU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模块。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图1中的CU或者DU可以通过图4中的通信装置实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400包括处理器401、通信线路402、存储器4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4中的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404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404,可以称为收发器或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4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指令,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4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4中的处理器401和处理器4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4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405和输入设备406。输出设备405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图1中的CU和/或DU还可以通过图5中的通信装置500实现。该通信装置500包括处理模块501和通信模块502。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50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500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的形式。
具体的,图5中的通信模块502和处理模块5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者,图5中的处理模块5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图5中的通信模块5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中所示的通信装置400中的通信接口4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500可执行下文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下文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下文所述的方法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功能或网元或设备之间的信息名字或信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文中,如无特殊说明,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表达的含义相同,接入网设备与基站表达的含义相同。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对一些技术术语和相关概念进行介绍。
1、MBS传输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或者多播广播业务(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MBS)是面向多个UE的业务,例如现场直播业务、定时播放节目等。
多播传输技术是指通过接入网设备同时向多个UE发送MBS数据的技术。MBS数据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为UE建立专用的承载以单播(unicast)的形式发送给UE,也可以通过建立MBS专用的承载以多播(multicast)的形式发送给UE。当有大量UE需要接收某一MBS数据时,以单播形式发送此业务需要为大量的UE建立专用承载,消耗资源;如果是以多播的形式发送给UE,则可通过建立MBS专用的承载,所有对该MBS感兴趣的UE都可以通过该MBS专用的承载接收该MBS,可以节省空口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并提高传输速率。
示例性的,图6示出了MBS数据的传输过程。如图6所示,MBS数据来自数据服务器,首先服务器将MBS数据发送给核心网,然后核心网将MBS数据发送给接入网设备,最后接入网设备将MBS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UE。
对于支持MBS的接入网设备而言,在MBS数据从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的时候,有两种传输方式:第一种是PTM(point to multi-point,点到多点)传输方式;第二种是PTP(point to point,点到点)传输方式。其中,PTM传输方式也可以被称为组调度方式或者多播传输方式。
2、PTM传输方式
PTM传输方式是指某种业务通过网络设备同时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传输方式。在采用PTM传输时,针对同一数据,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发送的过程中有多个终端设备同时进行接收。
3、PTP传输方式
PTP传输方式是指某种业务通过接入网设备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传输方式。在采用PTP传输时,针对同一数据,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通过与各个终端设备之间建立单独的传输通道,然后分别向各个终端发送数据。
4、RLC实体传输模式
无线协议栈中,RLC层包括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包括以下三种:
(1)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RLC实体对数据不作任何处理,只提供数据的透传(pass through)功能。采用该传输模式的RLC实体称为TM RLC实体,简称TM实体。
(2)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RLC实体提供除重传和重分段外的所有RLC功能,即使在数据包传输出错的情况下,该传输模式下的RLC实体也没有重传功能,只能提供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服务。采用该传输模式的RLC实体称为UM RLC实体,简称UM实体。其中,在网络设备采用PTM的方式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RLC实体支持UM传输,简称为RLC UM。
(3)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RLC实体提供所有RLC功能,包括ARQ功能,RLC实体通过出错检测和重传,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采用该传输模式的RLC实体称为AM RLC实体,简称AM实体。其中,在网络设备采用PTP的方式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RLC实体支持UM传输或者AM传输,简称为RLC AM或者RLC UM。
5、CU和DU之间传输的不同数据包包头的帧格式
目前,在CU和DU之间传输用户面数据(例如:PDCP PDU)时,为了便于CU对用户面数据包的传输执行数据流控制,也即便于CU对用户面数据传输的进程进行控制,防止数据的丢失,在已有的协议中规定了3种不同数据包包头的帧格式。DU可以通过不同格式的数据包的包头帧对丢包、重传、发送确认等信息向CU进行反馈,以便于CU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执行数据流控制。示例性的,不同格式的数据包的包头帧提供了以下具体功能:
(1)为特定数据无线承载从承载NR PDCP的节点传输到相应节点的用户数据提供NR-用户面(user,U)特定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信息。
(2)针对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从相应节点成功向UE顺序下发NRPDCP PDU的信息。
(3)未下发到UE或未传输到下层的NR PDCP PDU信息。
(4)用于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的NR PDCP PDU信息。
(5)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丢弃的下行NR PDCP PDU信息;
(6)在相应节点上,用于向UE传输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的当前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
(7)在相应节点处,用于向UE传输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的当前期望数据速率的信息(以字节为单位)。
(8)从对应节点向按序递交模式的UE下发NR PDCP PDU成功的信息,用于重传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
(9)传输到下层的NR PDCP PDU信息,用于重传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
(10)对应节点上的特定事件信息。
(11)来自相应节点的无线链路质量信息,用于发送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
(12)用于从相应节点监控与特定数据无线承载关联的用户数据的QoS信息。
示例性的,下列表1、表2、表3示出了不同数据包包头的具体的帧格式。
表1
Figure BDA0003051175640000161
(1)PDU Type:用于指示该PDU数据包的类型,0表示该数据包为下行用户数据。
(2)Spare:预留字段。
(3)DL Discard Blocks:块丢包标志位,0表示不存在DL discard Number ofblocks、DL discard NR PDCP PDU SN start((first block))、Discarded Block size((last block))域,1表示存在这几个域。
(4)DL Flush:0表示不存在DL discard NR PDCP PDU SN域,1表示存在这个域。
(5)Report Polling:Polling标志位,0表示不需要对端回复状态报告;1表示需要对端回复状态报告。
(6)Assistance Information Report Polling Flag:0表示不需要对端回复帮助信息数据,1表示需要对端发送帮助信息数据。
(7)Retransmission flag:重传标志位,代表此NR-U报文是否为重传报文。
(8)NR-U Sequence Number:代表PDCP分配的NR-U SN。
(9)DL discard NR PDCP PDU SN:当DL Flush为1时存在此字段,表示PDCP要求将此PDCP SN号之前的报文全部丢弃。
(10)DL discard Number of blocks:当DL Discard Blocks为1时存在此字段,表示块丢弃的个数。
(11)DL discard NR PDCP PDU SN start:当DL Discard Blocks为1时存在此字段,表示PDCP要求从此SN号开始(包括此SN号)丢弃Discarded Block size个报文。
(12)Discarded Block size:当DL Discard Blocks为1时存在此字段,表示丢弃报文的数量。
表2
Figure BDA0003051175640000171
Figure BDA0003051175640000181
(1)PDU type:1表示该数据包为下行数据传输状态(DDDS)。
(2)Desired buffer size for the concerned DRB:用于指示相关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期望的DU的缓冲区(buffer)大小。Desired Data Rate:用于指示DRB期望的数据速率,也即与该DRB关联的UE期望的数据速率。这两条信息可用于辅助CU执行数据流控制。当CU收到表2所示的数据帧DDDS之后,根据该数据帧中的这两条信息以及DU目前已有的PDCP PDU的最高SN,向DU继续传输期望比特的PDCP PDU,直到下次接收到DDDS。
(3)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用于指示CU成功发送给UE的NR PDCP PDU的最高SN。其中,该信息可以具体指示为以下①、②所述的信息。
①the highest NR PDCP PDU sequence number successfully delivered insequence to the UE(AM):用于指示DU成功按序递交给UE的NR PDCP PDU的最高SN,AM指的是DU采用RLC AM向UE发送PDCP PDU。
②Number/Start/End of successfully delivered out of sequence PDCPSequence Number range(AM):用于指示DU成功非按序递交给UE的NR PDCP PDU的SN的数目/开始SN/结束SN,AM指的是DU采用RLC AM向UE发送PDCP PDU。
(4)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用于指示UE成功传输的NR PDCPPDU。其中,该信息可以具体指示为以下③所述的信息。
③the highest NR PDCP PDU sequence number transmitted to low layers(UM):用于指示DU成功发送到底层的NR PDCP PDU的最高SN号,其中底层指的是MAC层和物理层。UM指的是DU采用RLC UM向UE发送PDCP PDU。
其中,①、②、③中所述的信息也可用于辅助CU执行数据流控制。
(5)Number/Start/End of“lost”NR-U packet:用于指示丢失的NR-U数据包的数目/开始SN/结束SN。其中,该信息是为了避免UE之间的NR PDCP超帧号(hyper framenumber,HFN)失同步而引入的。
(6)Successfully delivered re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用于指示DU向UE成功重传的NR PDCP SN。Re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用于指示DU向底层重传的NR PDCP PDU的SN。通过这两条消息,CU可以确定DU对UE,或者对底层对哪些PDCP PDU进行了重传。
表3
Figure BDA0003051175640000182
Figure BDA0003051175640000191
PDU type:2表示该数据包为辅助信息数据。
该信息可以用于支持CU调整向DU传输PDCP PDU的流程。示例性的,在以下情况下,CU可以通过该辅助信息调整向DU传输PDCP PDU的流程。
(1)对应节点(例如DU)向承载NR PDCP实体的节点(例如:CU)发送相关DRB的无线链路质量辅助信息和/或激活PDCP复制的建议。
(2)对应节点向承载NR PDCP实体的节点发送相关RLC实体的无线链路质量辅助信息。
其中,(1)和(2)中所述的质量辅助信息还可以包括由相应节点(例如:DU)测量的上行链路(uplink,UL)延迟信息和/或下行链路(downlink,DL)延迟信息。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以及相关概念的介绍,以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F1场景指的是,一个基站的CU与该基站的DU通信的场景,X2场景指的是,一个基站的CU与另一基站的DU通信的场景。在上述场景之下,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DU的RLC实体在接收到DU发送的数据包NR-U时,会通过接收窗口对NR-U的SN号,也即PDCP PDU的SN号进行管理。示例性的,DU的RLC实体通过接收窗口最大可以维护1024个乱序SN的比特(bit)位。
另外,DU还会通过向CU上报DDDS的方式,以便于CU对向DU发送的数据包执行数据流控制。目前DU向CU上报DDDS: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
方式1:DU采用RLC UM向终端设备发送新空口-用户(new radio-user,NR-U)数据包(也即,PDCP PDU)的情况下,DU在收到MAC层组包成功的信息之后会发NR-U状态报告,也即发送DDDS给CU的PDCP实体,同时DU还会启动周期定时器,周期性发送DDDS给CU。
方式2:DU采用RLC AM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NR-U包的情况下,会在DU的RLC实体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报告之后,发送DDDS给CU的PDCP实体,同时DU还会启动周期定时器,周期性发送DDDS给CU。
方式3:DU在收到CU发送的polling报文时,会立即发送DDDS给CU。
目前,在CU-DU的架构下传输MBS数据时,CU向DU上报DDDS有两种方式:
方式A:CU和DU之间建立有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GTP-U隧道,以及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目前至少对于DU采用PTM的方式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CU通过共享的GTP-U隧道向DU发送MBS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中包括MBS数据PDCP PDU以及包头下行用户数据(DL USER DATA)(也即表1所示的PDU Type 0),DU通过专用的GTP-U隧道向CU分别反馈每个终端设备的DDDS(也即表2所示的PDU Type 1)。
方式B:CU和DU之间建立有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GTP-U隧道以及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目前至少对于DU采用PTM的方式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CU通过共享的GTP-U隧道向DU发送MBS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中包括MBS数据PDCP PDU以及包头DLUSER DATA,DU通过共享的GTP-U隧道向CU分别反馈每个终端设备的DDDS。在该方式下,DU向CU反馈的DDDS报告中携带有终端设备的索引,以便于CU确定该DDDS所属的终端设备,以及后续为该终端设备重传PDCP PDU。
上述方式A、方式B都是都针对单个DRB上报DDDS的,对于不同的终端设备,CU会分配不同的DRB,也即,上述方式A、方式B都是针对单个终端设备上报DDDS的。对于DU采用RLCUM向终端设备发送PDCP PDU的情况下,DU会将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PDCP PDU发送到底层之后,就生成DDDS,该DDDS用于指示DU缓存(buffer)的空间和/或F1接口上丢失的PDCP PDU的情况;对于DU采用RLC AM向终端设备发送PDCP PDU的情况下,DU会将PDCP PDU发送到该终端设备并且收到该终端设备的反馈之后生成DDDS,该DDDS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PDCP PDU的接收情况。随后DU向CU发送DDDS,通知CU PDCP PDU的发送情况以及DU的buffer空间,以便于CU后续向DU的buffer发送数据。
但是对于MBS来说,发送给多个终端设备的MBS数据是相同的,CU通过F1接口向DU发送PDCP PDU,DU将接收到的PDCP PDU存储在缓存(buffer)内,然后通过PTM和/或PTP的方式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PDCP PDU。此时,多个终端设备收到的数据包是DU中存储的同一个数据包。对于上述采用RLC UM的情况下,DU生成的DDDS与终端设备是无关的,因此DU通过上述方式A、方式B向CU发送DDDS时,会带来重复的信令开销,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上述采用RLC AM的情况下,DU通过上述方式A、方式B对每个终端设备的DDDS分别上报,也会带来很大的信令开销,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本申请中DU从CU接收至少一个PDCP PDU,至少一个PDCP PDU中携带有MBS数据。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这至少一个PDPC PDU。然后DU向CU发送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是由DU对多个终端设备(至少两个)的PDCP PDU的发送结果汇总得到的。其中,DU向这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这至少一个PDCP PDU所采用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RLCUM、RLC AM、PTM、PTP等。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01、CU向DU发送第一PDCP PDU。相应的,DU接收CU发送的第一PDCP PDU。
该步骤S701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第一PDCP PDU携带MBS的数据。第一PDCP PDU可以指一个或者多个PDCPPDU,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CU可以通过F1通道向DU发送第一PDCP PDU,相应的,DU可以通过F1通道接收CU发送的第一PDCP PDU。其中F1通道包括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GTP-U隧道以及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本申请中对CU向DU发送第一PDCP PDU所使用的隧道不作具体限定。
S702、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该步骤S702中,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DU在接收到第一PDCP PDU之后,将其存在自己的缓存(buffer)中,并经过处理之后发送给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
可选的,DU可以通过以下设计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设计1,DU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需要说明的是,由于DU采用PTM方式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该方式只支持RLC UM,在DU采用PTP方式向终端设备采用传输数据时,该方式可以支持RLC AM以及RLC UM。因此在该设计中,DU采用RLC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包括了DU采用PTM方式以及采用支持RLC UM的PTP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情况。
设计2,DU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设计3,DU采用RLC A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DU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设计4,DU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PDU,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DU采用PTP模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其中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可选的,DU采用何种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可以由CU单独决定,也可以由DU单独决定,也可以由DU和CU一起决定。
S703、DU向CU发送状态报告。相应的,CU接收DU发送的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3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也即,该状态报告是DU对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汇总”得到的。该状态报告也可以称为DDDS,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为便于描述,将“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简称为“发送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汇总”意为该状态报告是DU根据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发送结果”确定出一个“发送结果”,来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结果。并非简单的将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发送结果”都罗列到一个状态报告中,来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结果。
示例性的,以第一PDCP PDU为3个PDCP PDU为例,用SN1至SN3分别标识这3个PDCPPDU。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为3个为例,用UE1至UE5分别标识这3个终端设备。
以上文表2所述的帧结构为例,假设DU采用PTM方式向UE1至UE3发送SN1至SN3。假设SN1和SN2向3个终端设备都发送成功,SN3向UE2未发送成功。那么“汇总”的状态报告中携带“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并将其填写为“SN#2”,需要说明的是,“SN#2”意为SN号为2,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用于指示向3个终端设备发送SN1至SN3的结果。
而并非是携带“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将其填写为“SN#3”用于指示向UE1发送SN1至SN3的结果,“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Number”将其填写为“SN#3”用于指示向UE2发送SN1至SN3的结果,以及“Highest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并将其填写为“SN#2”用于指示向UE3发送SN1至SN3的结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DU从CU接收第一PDCP PDU,第一PDCP PDU携带MBS数据时,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并向CU发送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指示了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使得在传输MBS数据时,节省了上报状态报告的信令开销,节约了资源。
可选的,DU可以通过第一通道向CU发送状态报告,相应的,CU通过第一通道接收DU发送的状态报告。其中,第一通道为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GTP-U隧道。
可选的,DU可以通过第二通道向CU发送状态报告,相应的,CU通过第二通道接收DU发送的状态报告。其中,第二通道为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
其中,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的结果。示例性的,以终端设备为3个为例,DU向3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则状态报告指示了向这3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可选的,该状态报告可以是针对优先级较低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也即,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是优先级较低的终端设备。对于优先级较高的终端设备或被标注为不可与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结果进行汇总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针对单个终端设备上报DDDS”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结合步骤S702的设计,以及上文表2所示的帧格式,对状态报告进行具体说明。
在采用上述设计1的情况下,该状态报告为“RLC UM”的状态报告,RLC UM指的是DU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时所采用的方式,为便于描述,用此种形式来表示,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指示DU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示例性,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为5个为例,以UE1至UE5来分别标识这5个终端设备,以第一PDCP PDU为5个PDCP PDU,用SN1至SN5来标识这5个PDCP PDU。
在该情况下,DU采用RLC UM向UE1、UE2、UE3、UE4、UE5发送SN1、SN2、SN3、SN4、SN5。假设SN1、SN2被成功发送给5个UE,SN3只被成功发给了UE3、UE5,但是并没有成功发送给剩余的3个终端设备。则在该情况下,该状态报告的帧格式中可以包括“Highest transmittedNR PDCP Sequence Number”域并将该域填写为“SN#2”,也就是说,这一个状告报告指示了DU采用RLC UM,向5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在采用上述设计2的情况下,该状态报告为“PTM”的状态报告,指示DU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还是以上述示例说明,在该情况下,该状态报告的帧格式中可以包括“Highest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域并将该域填写为“SN#2”,也就是说,这一个状告报告指示了采用DU采用PTM方式,向5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在采用上述设计3的情况下,该状态报告为“RLC AM以及RLC UM”的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还是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为5个为例,以UE1至UE5来分别标识这5个终端设备,以第一PDCP PDU为5个PDCP PDU,用SN1至SN5来标识这5个PDCP PDU。以第一终端设备为UE1、UE3、UE4,第二终端设备为UE2、UE5为例。
示例性,在该情况下,DU采用RLC AM向UE1、UE3、UE4发送SN1、SN2、SN3、SN4、SN5;采用RLC UM向UE2、UE5发送SN1、SN2、SN3、SN4、SN5。假设DU采用RLC AM时,SN1、SN2、SN3被成功发送给UE1、UE3、UE4;SN4只被成功发送个UE3,SN5只被成功发送给UE4。DU采用RLC UM时,SN1、SN2被成功发送给UE2、UE5,但是SN3、SN5只被成功发送给了UE2,SN4只被成功发送给了UE5。因此,在此种情况下,该状态报告中可以包括“Highest 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PDCP Sequence Number Highest”域并将该域填写为“SN#2”,以及包括“Highest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并将该域填写为“SN#4”。
示例性的,在该情况下,DU采用RCL AM向UE1、UE3、UE4发送SN1至SN5,采用RLC UM向UE2、UE5发送SN1至SN5。假设SN1、SN2、SN3、SN4被成功发送给了UE1至UE5,SN3被成功发送给了UE3、UE4,未成功发送给UE1、UE2、UE5。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在上文表3所述的帧格式中,新定义一个域,例如:“Highest successfully sent NR PDCP Sequence NumberHighest”,并将该域填写为“SN#4”,用于指示目前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给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最高SN为4。或者,可以复用表2所示的帧格式中的现有的域,例如:“Highest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 Highest”、“Highest transmittedNR PDCP Sequence Number”等等,并将其填写为“SN#4”,用于指示目前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给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最高SN为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状态报告的帧格式、帧格式中包括的域、以及相应的填写方式不作具体限制,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在采用上述设计4的情况下,具体还存在下文所述设计5以及设计6的情况。
设计5:该状态报告为“PTP以及PTM”的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可选的,在该设计下,该状态报告可以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状态报告为一个“PTP以及PTM”的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该指示信息可以复用上述表2所示的帧格式中目前的索引(indication)(也可以称为指示)实现,例如:“Highest Delivered NR PDCP SN Ind”以及“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N Ind”,还可以通过新定义“PTP以及PTM”的索引来实现,本申请对该指示信息具体的实现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还是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为5个为例,以UE1至UE5来分别标识这5个终端设备,以第一PDCP PDU为5个PDCP PDU,用SN1至SN5来标识这5个PDCP PDU。以第一终端设备为UE1、UE3、UE4,第二终端设备为UE2、UE5为例。在该情况下,DU采用PTP方式向UE1、UE3、UE4发送SN1、SN2、SN3、SN4、SN5;采用PTM方式向UE2、UE5发送SN1、SN2、SN3、SN4、SN5。
假设DU采用PTP时,SN1、SN2、SN3被成功发送给UE1、UE3、UE4;SN4只被成功发送个UE3,SN5只被成功发送给UE4。DU采用PTM时,SN1、SN2被成功发送给UE2、UE5,但是SN3、SN5只被成功发送给了UE2,SN4只被成功发送给了UE5。因此,在此种情况下,该状态报告中可以包括“Highest 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 Sequence”域并将该域填写为“SN#2”,以及包括“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并将该域填写为“SN#4”。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方式下,需要提前约定好“Highest 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Sequence”代表的是DU采用PTP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填写的域,“Highest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代表的是DU采用PTM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填写的域。或者,该状态报告中可以包括“Highest 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PDCP Sequence”域域并将该域填写为“SN#4”,以及包括“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Sequence Number”并将该域填写为“SN#2”。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方式下,也需要提前约定好“Highest 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 Sequence”代表的是DU采用PTM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时填写的域,“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代表的是DU采用PTP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时填写的域。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具体约定哪个域为DU采用PTP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PDU时填写的域,哪个域为DU采用PTM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时填写的域,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或者,可以通过单独指示的方式来指示该域为DU采用PTP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时填写的域,还是DU采用PTM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时填写的域。例如:可以通过比特位来指示,“0”代表PTM方式,“1”代表PTP方式。可选的,对于具体对哪个域来额外添加指示以及指示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或者,还可以在上文表2所示的帧格式中新定域,例如:“Highest successfullysent NR PDCP Sequence for PTP”,用于指示DU采用PTP方式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和/或“Highest successfully sent NR PDCP Sequence for PTM”,用于指示DU采用PTM方式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
示例性的,在该情况下,DU采用PTP向UE1、UE3、UE4发送SN1至SN5,采用PTM向UE2、UE5发送SN1至SN5。假设SN1、SN2、SN3、SN4被成功发送给了UE1至UE5,SN3被成功发送给了UE3、UE4,未成功发送给UE1、UE2、UE5。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在上文表3所述的帧格式中,新定义一个域,例如:“Highest successfully sent NR PDCP Sequence NumberHighest”,并将该域填写为“SN#4”,用于指示目前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给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最高SN为4。或者,可以复用表2所示的帧格式中,现有的域,例如:“Highest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 Highest”、“Highest transmittedNR PDCP Sequence Number”等等,并将其填写为“SN#4”,用于指示目前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给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最高SN为4。
设计6:该状态报告为“PTM”的状态报告,只用于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也即,在该设计下,DU只对采用PTM方式发送的第一PDCP PDU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发送结果进行汇总,不对采用PTP方式发送的第一PDCP PDU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发送结果进行汇总。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只用于”是针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时的相对概念,比如,“只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则意味着不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上述描述并不排除该状态报告中包含其它信息。
示例性的,在该设计下,状态报告的帧格式可以与上述设计2中状态报告的帧格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报告的帧格式以及以及帧格式中相关域填写的方式和/或内容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够成对状态报告的具体限定,状态报告也可以通过单独的字段来指示相应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对于DU采用PT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可以采用一个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也可以将向第二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分别用一个状态报告指示,也即通过上文所述的“针对单个终端设备上报DDDS”的方式。在该设计下,本申请对第二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DU通过上文所述的“针对单个终端设备上报DDDS”的方式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发送结果的情况下,如果DU通过上述共享GTP-U向CU发送该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可以携带终端设备的索引号(index),以便于CU识别该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哪个终端设备的。示例性的,该索引号可以用终端设备标识(UE identity,UE ID)表示;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次发送该状态报告时通过携带UE ID以及指示序号,告知CU此UE ID与该指示序号对应,再次发送该状态报告时仅携带指示序号的方式来表示,CU直接根据指示序号即可确定该状态报告所属的终端设备,以此来节省信令开销;还可以通过提前约定指示序号的方式来表示,例如:CU、DU、UE之间共用一个指示序号来代指UE ID。本申请对UE index具体的表示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其中,在采用上述设计3和/或采用上述设计5的情况下,步骤S703还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步骤:
步骤S703a、DU向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相应的,CU接收DU发送的第一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3a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步骤S703b、DU向CU发送第二状态报告。相应的,C U接收DU发送的第二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3b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第二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结果。
也即,状态报告中可以具体实现为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DU可以分别向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703a以及步骤S703b的顺序可以互换,本申请对DU向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的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结合上述设计3,步骤S703a还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步骤:
S703c、DU向CU发送第六状态报告。相应的,CU接收DU发送的第六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3c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第六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按序递交第一PDCPPDU的结果。
S703d、DU向DU向CU第七状态报告。相应的,CU接收DU发送的第七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3d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第七状态报告指示向第一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非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703c、S703d的执行顺序可以互换,本申请对上述步骤S703c、步骤S703d的执行顺序也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对于与向终端设备发送PDCP PDU的发送结果无关的相关指示和信息也可以包含在上述状态报告中,例如:上述表2中所示的“Final Frame Ind.”、“Cause Report”、“CauseValue”等等。或者,对于与向终端设备发送PDCP PDU的发送结果无关的相关指示和信息,也可以不包含在上述状态报告中,由DU单独上报给CU,此时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单独上报的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类似本申请中汇总的方式。另外,对于表3所示的辅助信息,也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单独上报的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类似本申请中汇总的方式。本申请对此部分信息上报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CU在接收到状态报告之后,需要确定该状态报告是否是属于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才可以执行后续的工作,例如:判断是否需要等待后续的状态报告。
因此,可选的,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还可以包括以下设计。
结合上述设计4: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设计A。
设计A:第一状态报告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意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PTM”的状态报告,也即第一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PTM方式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复用上述表2中的索引来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PTM”的状态报告,例如:“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N Ind”或者其它索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PTM只支持RLC UM,因此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采用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域,来隐式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PTM”的状态报告。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额外添加字段“PTM”的方式来显示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PTM”的状态报告,例如:新定义一个索引或者新定义一个域等等。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通过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其他域,并为其添加字段的方式实现,来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PTM”的状态报告。
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PTP方式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状态报告与PTP方式对应”意为第二状态报告是第一个“PTP”的状态报告,也即第二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PTP方式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额外添加字段“PTP”的方式来显示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一个“PTP”的状态报告。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通过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其他域,并为其添加字段的方式实现,来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一个“PTP”的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在设计A下,如果是由CU决定采用PTM方式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以及决定采用PTP方式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则假设CU先收到了第一状态报告,则CU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还需要等待第二状态报告,也即第二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或者,假设CU先收到了第二状态报告,则CU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二状态报告是第二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还需要等待第一状态报告,也即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结合上述设计3: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设计B。
设计B: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与RLC AM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状态报告与RLC AM对应”意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RLCAM”的状态报告,也即,第一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RLC AM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九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复用上述表2中的索引来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AM”的状态报告,例如:“Highest Delivered NR PDCP SN Ind”、Delivered NR PDCP SN Range Ind或者其它索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九指示信息可以采用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Highest 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域,来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RLC AM”的状态报告。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九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额外添加字段“AM”的方式来显示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RLC AM”的状态报告,例如:新定义一个索引或者新定义一个域等等。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九指示信息还可以通过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其他域,并为其添加字段的方式实现,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一个“RLC AM”的状态报告。
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十指示信息,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状态报告与RLC UM”意为第二状态报告是一个“RLC UM”的状态报告,也即,第二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RLC UM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十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复用上述表2中的索引来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一个“RLC UM”的状态报告,例如:“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N Ind”或者其它索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十指示信息可以采用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Highest transmitt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域,来隐式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一个“RLC UM”的状态报告。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十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额外添加字段“UM”的方式来显示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一个“RCL UM”的状态报告,例如:新定义一个索引或者新定义一个域等等。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十指示信息还可以通过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其他域,并为其添加字段的方式实现,来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一个“RLC UM”的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在设计B下,如果是由CU决定采用RLC AM,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以及决定采用RLC UM,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则假设CU先收到第一状态报告,则CU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还需要等待第二状态报告,也即第二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或者,假设CU先收到了第二状态报告,则CU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二状态报告是第二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还需要等待第一状态报告,也即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进一步的,结合设计3,第一状态报告可以包括第六状态报告以及第七状态报告。
第六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设计a、设计b。
设计a、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一指示信息,第十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二指示信息,第十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非按序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第十一指示信息可以采用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的“the highest NR PDCP PDUsequence number successfully delivered in sequence to the UE”域,来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一个“AM按序”的状态报告。还可以通过复用上述表2中的索引来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一个“AM按序”的状态报告,例如:“Highest Delivered NR PDCP SN Ind”或者其它索引,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第十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上述表2所示的帧结构的“Number/Start/End ofsuccessfully delivered out of sequence PDCP Sequence Number range”域,来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一个“AM非按序”的状态报告。还可以通过复用上述表2中的索引来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一个“AM非按序”的状态报告,例如:“Delivered NR PDCP SN Range Ind”或者其它索引,本申请对此也不作限制。
可选的,第十一指示信息和/或第十二指示信息还可以单独添加字段指示,本申请对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在该设计下,DU接收到第六状态报告,根据第十一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当前的状态报告是“按序”状态报告,也即该状态报告属于DU采用RCL AM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还是“非按序”的状态报告,也即该状态报告属于DU采用RLC AM非按序递交第一PDCP PDU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设计b、第六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六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也即第六状态报告是否属于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和/或第七状态报告携带第十三指示信息,第十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七状态报告是否包含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也即第七状态报告是否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以第六状态报告为例,第十三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添加“完整”字段的形式,如果该字段为“0”说明该状态报告不完整,也即第六状态报告不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如果该字段为“1”说明该状态报告完整,也即第六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可选的,CU根据上述设计a仅仅可以确定该状态报告所属的类型,也即是“按序”状态报告,还是“非按序”状态报告。但是无法确定该状态报告是否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因此,CU可以结合设计a和设计b,确定接收到的状态报告是否完整。
示例性的,假设CU先接收到第六状态报告,根据第十一指示信息确定该状态报告为“按序”状态报告,又根据第十三指示信息确定该状态报告不完整,也即,该状态报告不是第一终端设备的中所有RLC AM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则CU可以确定还需要等待“非按序”的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假设CU先接收到第七状态报告,根据第十二指示信息确定该状态报告为“非按序”状态报告,又根据第十三指示信息确定该状态报告完整,则CU可以确定不需要继续等待“按序”的状态报告。
结合上述设计A以及设计B,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还可以包括以下设计C。
设计C: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也即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属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和/或,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包含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也即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属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同样的,第三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上述第十三指示信息的方式实现,此处不予赘述。
示例性的,在该设计下,结合上述设计A,如果是由DU,或者,DU和CU一起决定采用决定采用PTM方式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以及决定采用PTP方式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则假设CU先接收到第一状态报告,则CU根据第一指示信息仅仅可以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但是CU无法确定是否还存在第二终端设备,也即无法确定是否需要等待第二状态报告。此时,结合设计C,CU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完整,也即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属于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如果完整,则CU可以确定不需要继续等待第二状态报告;如果不完整,则CU可以确定需要等待第二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在该设计下,结合上述设计B,如果是由DU,或者,DU和CU一起决定采用RLC AM,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以及决定采用RLC UM,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则假设CU先收到第一状报告,但是CU无法确定是否还存在第二终端设备,也即无法确定是否需要等待第二状态报告。此时,结合设计C,CU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完整,也即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属于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如果完整,则CU可以确定不需要继续等待第二状态报告;如果不完整,则CU可以确定需要等待第二状态报告。
示例性,在该设计下,不管是由CU决定、或者DU决定,或者CU和DU一起决定向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方式的。假设CU先收到第一状态报告,仅仅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完整。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状态报告完整,则CU确定不需要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如果不完整,则CU可以确定需要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
可选的,在上述设计1的情况下,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设计D。
设计D、状态报告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意为该状态报告为一个“RLC UM”的状态报告,也即该状态报告是属于CU采用RLC UM发送第一PDCP PDU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也可以采用上述第十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此处不予赘述。
示例性的,在该设计下,如果是由CU决定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则假设CU收到了状态报告,则CU仅仅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该状态报告是完整的,也即是属于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CU可以确定无需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
如果是DU决定、或者,DU和CU一起决定采用RLC UM,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则假设CU接收到状态报告,仅仅根据第四指示信息无法确定该状态报告是否完整。在该情况之下,如果存在第三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是除上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之外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也即DU向第三终端设备以及上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PDU。此时状态报告中还应该携带“完整”指示,也即该状态报告是否属于DU发送第一PDCPPDU的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如果指示该状态报告完整,则CU确定无需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若指示该状态报告不完整,则CU确定需要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
可选的,该“完整”指示也可以通过上述第十三指示信息的方式实现,此处不予赘述。
示例性,在该设计下,不管是由CU决定、或者DU决定,或者CU和DU一起决定向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方式的。假设CU收到状态报告,仅仅根据状态报告中携带的“完整”指示就可以确定状态报告是否完整。若指示状态报告完整,则CU确定不需要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如果指示不完整,则CU可以确定需要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
可选的,在上述设计2的情况下,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设计E。
设计E: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意为该状态报告是一个“PTM”的状态报告,也即状态报告是属于DU采用PTM方式发送第一PDCP PDU的中的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示例性的,在该设计下,如果是由CU决定采用PTM方式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 PDU的,则假设CU接收到状态报告,则CU仅仅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该状态报告是完整的,也即是属于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CU可以确定无需继续等待其他状态报告。
其他情况同上述设计D,此处不再予以赘述。
可选的,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还可以携带以下信息(1)至(5)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BS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可选的,CU可以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MBS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CU执行的该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或者,通信装置500的处理模块501执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指示信息可以实现为通过为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Desired buffer size for the data radio bearer”域添加“MBS”指示的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指示信息可以实现为将表2所示帧结构中的“Desired buffer size for the data radio bearer”域直接修改为“Desired buffersize for the MBS radio bearer”域,或者修改为“Desired buffer size for theconcerned MRB”域的方式。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指示信息可以实现为单独添加“Desired buffersize for the MBS radio bearer”域或者“Desired buffer size for the concernedMRB”域的方式。
本申请对第五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2)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可选的,CU可以根据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CU执行的该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或者,通信装置500的处理模块501执行。
示例性的,第六指示信息可以实现为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Desired Data Rate”域。又或者,第六指示信息还可以实现为其它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在CU接收到多个状态报告的情况下,例如:CU接收到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以CU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为例,假设第一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都携带有第六指示信息,则在CU可以根据先接收到的状态报告中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例如:假设CU先接收到一状态报告,则CU可以根据第一状态报告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假设CU先接收到第二状态报告,则CU可以根据第二状态报告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
示例性的,在CU接收到多个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假设这多个状态报告中包括采用上述“针对单个UE上报DDDS”的状态报告,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状态报告(“针对多个UE上报一个DDDS”的状态报告),则CU可以选择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状态报告中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或者,CU还可以根据“针对单个UE上报DDDS”的状态报告中的相关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
可选的,针对CU确定MBS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方式可以与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3)第七指示信息,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序列号SN。
示例性的,第七指示信息可以具体实现为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Highestsuccessfully delivered NR PDCP Sequence Number”域、“Highest transmitted NRPDCP Sequence Number”域、“the highest NR PDCP PDU sequence number successfullydelivered in sequence to the UE”域等等。
(4)第八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起始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起始SN和结束SN,或者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CP PDU中被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起始SN和结束SN。
示例性的,第八指示信息可以具体实现为表2所示帧结构中的“Number ofsuccessfully delivered out of sequence PDCP Sequence Number range”域、“Startof successfully delivered out of sequence PDCP Sequence Number range”域、“Endof successfully delivered out of sequence PDCP Sequence Number range”域,此3种域的任意组合方式。
(5)比特位图(bitmap),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CPPDU的结果。
示例性的,比特位图可以通过在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新定义一个索引的方式来实现,假设该索引为“0”,也即该索引不存在,则状态报告中不携带比特位图的相关域,如果该索引为“1”,则状态报告中可以携带比特位图的相关域。本申请对比特位图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比特位图可以如图8所示,发送结果为[1,1,0,0,0,1,1,0]。假设第一PDCP PDU包括8个PDCP PDU,SN1至SN8,以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包括3个为例,UE1至UE3。SN1、SN4、SN6、SN8由DU采用PTP方式发给UE1、UE2、UE3。SN2、SN3、SN5、SN7由DU采用PTM方式发送给UE1、UE2、UE3。SN1成功发送给UE1、UE2、UE3,用“1”标识SN1成功发送,SN2、SN2、SN6、SN7成功发送给UE1、UE2、UE3,用“1”标识成功发送的PDPC PDU,对于SN3,3个UE中有未成功发送的,用“0”标识SN3未成功发送。同理,用“0”标识SN4、SN5、SN8也未成功发送。
对于MRB上承载的PDCP PDU来说,不同的PDCP PDU可能对应于PTP以及PTM的方式,因此基于bitmap来对PDCP PDU的发送情况进行反馈,可以避免采用PTP方式对应的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最高SN和采用PTM方式对应的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最高SN不重叠,而导致CU不确定以哪个最高SN为准,决策困难的问题。
可选的,CU可以根据第七指示信息、或者第八指示信息、或者bitmap确定所述第一PDCP PDU中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CU执行的该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或者,通信装置500的处理模块501执行。
示例性的,DU在接收到多个状态报告的情况下,例如:DU接收到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假设第一状态报告以及第二状态报告都携带有第七指示信息,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七指示信息指示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为8,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七指示信息指示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为5。则DU可以选取所有最高SN中,最高的一个SN,也即CU将“8”确定为第一PDCP PDU中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可选的,图7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图中未示出):
S704、DU向CU发送第三状态报告,相应的,CU接收DU发送的第三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4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第三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
和/或,S705、DU向CU发送第四状态报告,相应的,CU接收DU发送的第四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5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其中,第四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和/或,S706、DU向CU发送第五状态报告,相应的DU接收CU发送的第五状态报告。
其中,第五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该步骤S706中,C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或者,DU执行的动作可以由前述通信装置400的通信接口404执行,以及通信装置500的通信模块502执行。
可选的,CU还可以根据第三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还可以根据第四状态报告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还可以根据第五状态报告确定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可选的,状态报告、第一状态报告、第二状态报告中还可以携带其它信息,例如:指示丢包情况的相关信息,例如表2所示的帧结构中的“Number of lost NR-U Sequence Number ranges reported”、“Start of lost NR-USequence Number range”、“End of lost NR-U Sequence Number range”等等,CU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确定第一PDCP PDU的丢包情况等等。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携带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电路和收发管脚,处理电路和收发管脚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其中,处理电路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处理动作,收发管脚用于执行相应方法中的接收/发送的动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布式单元DU从集中式单元CU接收第一分组汇聚数据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PDCP PDU携带多播广播业务MBS的数据;
所述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
所述DU采用无线链路控制RLC非确认模式UM,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
所述DU采用点到多点PTM方式,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
所述DU采用RLC确认模式AM,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
所述DU采用RLC UM,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
所述DU采用PTM方式,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
所述DU采用PTP方式,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和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
所述DU采用PTM方式,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及
所述DU采用PTP方式,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PDU,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所述状态报告只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状态报告,包括:
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第一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第二状态报告,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状态报告与所述PTM方式对应;
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与所述PTP方式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包含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包含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报告与所述RLC UM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报告与所述PTM方式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BS关联的无线承载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序列号SN;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16.根据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所述第八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所述第八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起始SN,或者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结束SN,或者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起始SN和结束SN,或者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起始SN和结束SN。
17.根据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第三状态报告,所述第三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
和/或,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第四状态报告,所述第四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和/或,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第五状态报告,所述第五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状态报告,包括:
所述DU通过第一通道向所述CU发送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一通道为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用户面U隧道;
或者,所述DU通过第二通道向所述CU发送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二通道为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
2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CU向DU发送第一PDCP PDU,所述第一PDCP PDU携带MBS的数据;
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状态报告,包括:
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第一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第二状态报告,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指示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
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与PTP方式对应。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是否包含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是否包含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
25.根据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报告与RLC UM对应。
26.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状态报告与PTM方式对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2-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
28.根据权利要求22-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期望的数据速率。
29.根据权利要求22-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30.根据权利要求22-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CP PDU包括一个或多个PDCP PDU,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第八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所述第八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所述第八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起始SN,或者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和结束SN,或者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起始SN和结束SN,或者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所述DU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数目、起始SN和结束SN。
31.根据权利要求22-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和/或,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CP PDU的结果。
32.根据权利要求20-3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第三状态报告,所述第三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的状态报告;
和/或,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第四状态报告,所述第四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和/或,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第五状态报告,所述第五状态报告为专用于反馈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期望的数据速率的状态报告。
33.根据权利要求20-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状态报告包括:
所述CU通过第一通道从所述DU接收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一通道为多个终端设备共享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用户面U隧道;
或者,所述CU通过第二通道从所述DU发送所述状态报告,所述第二通道为单个终端设备专用的GTP-U隧道。
34.根据权利要求22-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U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确定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
或者,所述CU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五指示信息确定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述CU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或者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六指示信息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
或者,所述CU根据所述第三状态报告确定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根据所述第四状态报告确定期望的数据速率;
或者,所述CU根据所述第五状态报告确定所述MBS关联的RB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期望的数据速率。
35.根据权利要求22-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U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或者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或者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七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或者,
所述CU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或者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或者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第八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或者,
所述CU根据所述状态报告,或者所述第一状态报告,或者所述第二状态报告携带的比特位图确定所述第一PDCP PDU中被成功发送的至少一个PDCP PDU的最高SN。
3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涉及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的模块,或者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0至35中任一项所涉及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的模块。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得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20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20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9.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0至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87916.4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278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7916.4A CN115278548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3566408A JP2024516406A (ja) 2021-04-30 2022-03-29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22794471.7A EP4329364A1 (en) 2021-04-30 2022-03-2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2/083849 WO2022227998A1 (zh) 2021-04-30 2022-03-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8/493,461 US20240057218A1 (en) 2021-04-30 2023-10-2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7916.4A CN115278548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548A true CN115278548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5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7916.4A Pending CN115278548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7218A1 (zh)
EP (1) EP4329364A1 (zh)
JP (1) JP2024516406A (zh)
CN (1) CN115278548A (zh)
WO (1) WO20222279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4258A (zh) * 2022-12-02 2023-03-31 深圳市领创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335B (zh) * 2009-07-10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广播组播条件下发送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95156B (zh) * 2011-09-28 2015-05-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应用于pdcp实体和rlc实体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006312B2 (en) * 2018-04-06 2021-05-11 Apple Inc. PDCP packet-based DDDS frame transmission
CN111148163B (zh) * 2018-11-0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190531A (zh) * 2019-04-30 2022-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4258A (zh) * 2022-12-02 2023-03-31 深圳市领创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84258B (zh) * 2022-12-02 2023-09-15 深圳市领创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7998A1 (zh) 2022-11-03
US20240057218A1 (en) 2024-02-15
EP4329364A1 (en) 2024-02-28
JP2024516406A (ja) 202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9933B2 (e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ata processing,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392004B (zh)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US2023028429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in cloud lan environment
CN109392028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设备
US1117249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network element,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CN109644431B (zh) 上行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6734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0216099A1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4005721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254749A1 (en) Multicast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23018930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909597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2105925A1 (zh) 传输方法、通知方法、传输单元和网络侧设备
CN11258443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33918A1 (zh) 解码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583041A (zh) 高速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0872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379395A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03390B (zh) 消息、策略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8809490B (zh) 信令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2736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9752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421354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400493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15146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