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7584A -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7584A
CN115277584A CN202210673995.2A CN202210673995A CN115277584A CN 115277584 A CN115277584 A CN 115277584A CN 202210673995 A CN202210673995 A CN 202210673995A CN 115277584 A CN115277584 A CN 115277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pv6 interface
identifier
terminal equipment
terminal device
f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39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奕琳
刘洁
陈思柏
何宇锋
朱红梅
毕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39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75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7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其中,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分配至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高了对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的类别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3GPP标准中定义了近域通信方式,即在无基站信号区域内,远端终端设备可经由中继终端设备中转接入移动核心网,或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
在相关技术中,近域通信场景下,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中转接入移动核心网,使用数据业务的场景。
但是,上述3GPP标准方案下,如果不对核心网做大规模升级改造,核心网无法对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进行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业务流量难以识别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分配至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响应于远端终端设备对核心网的业务流量的交互请求,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插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中,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包括: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手机号码,则将所述手机号码转换为44位二级制编码,并记作二进制编码;在所述二进制编码的高位写入20位前缀二进制编码,以生成64位的二进制编码;将所述二进制编码的格式转换为16进制的Ipv6接口标识的格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适用于远端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包括: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分配的Ipv6接口标识,所述Ipv6接口标识是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的;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通用公共用户标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MAC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分配模块,设置为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分配至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插入模块,设置为响应于远端终端设备对核心网的业务流量的交互请求,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插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中,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适用于远端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分配的Ipv6接口标识,所述Ipv6接口标识是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的;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并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在不需要对核心网进行功能和架构升级的前提下,能够对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源Ipv6接口标识插入或替换为所述Ipv6接口标识,实现了从中继终端设备的流量中区分远端终端设备的流量,满足业务开展的灵活计费要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的方框图;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的方框图;
图10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的方框图;
图1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包括远端终端设备102、中继终端设备104、无线网络和互联网110。无线网络用以在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无线网络可以包括基站106、用户面功能108、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112和会话管理功能114。无线网络的连接类型包括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但不限于此。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无线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无线网络和服务器。比如无线网络除了现有功能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网络功能、服务器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此处所述的终端设备,除了终端自身的软硬件功能,也可以包含为实现上述功能的应用APP软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一般由无线网络104的网元执行,相应地,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一般设置于网元实例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2,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2,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步骤S204,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步骤S206,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分配至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并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在不需要对核心网进行功能和架构升级的前提下,能够对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源Ipv6接口标识插入或替换为所述Ipv6接口标识,实现了从中继终端设备的流量中区分远端终端设备的流量,满足业务开展的灵活计费要求。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3,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02,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步骤S304,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步骤S306,响应于远端终端设备对核心网的业务流量的交互请求,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插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中,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包括:
步骤S402,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手机号码,则将所述手机号码转换为44位二级制编码,并记作二进制编码。
步骤S404,在所述二进制编码的高位写入20位前缀二进制编码,以生成64位的二进制编码。
步骤S406,将所述二进制编码的格式转换为16进制的Ipv6接口标识的格式。
当UE ID为MSISDN或GPSI手机号时,远端UE ID与IPv6接口ID的转换的一个实施例如下:
(1)将11位手机号转换为44位二进制数;
(2)在44位二进制数高位补充20位特定前缀,组成64位二进制数;
(3)64位二进制数转换位16进制IPv6接口ID格式。
另外考虑到安全性,也可以将11位手机号线性进行一定形式的转换或加密后再做进一步的转换。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5,适用于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502,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分配的Ipv6接口标识,所述Ipv6接口标识是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的。
步骤S504,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通用公共用户标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MAC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的流程图。
参考图6,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可以包括:
步骤S602,远端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与中继UE完成认证后,中继UE需获取远端UE的ID,此处远端UE的ID可以是MSISDN、GPSI、IMSI、SUPI、MAC地址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IMSI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SIM卡的EF-IMSI文件中,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IMSI是SIM卡的id号码,可以区分每一张SIM卡。IMSI由一串十进制数字组成,最大长度为15位,实际使用的IMSI的长度绝大部分都是15位。
其中,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即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是在公共交换电话网交换网络编号计划中,唯一能识别移动用户的号码,俗称为手机号,MSISDN号码其组成包含如下三个部分:
(1)CC:Country Code,国家码,中国的国家码为86。
(2)NDC:National Destination Code,国内目的地码,也称网络接入码,由各个国家的通信主管部门分配给各个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网络接入码为134~139、150~152、188等,中国联通为130~132、185~186等,中国电信为133、153、180、189等。
(3)SN:Subscriber Number,客户号码,由网络运营商分配。
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用户永久标识,类似于4G的IMSI。手机的真实身份在5G里称为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用户永久标识符),类似IMSI,通过公钥加密后的密文称为SUCI(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传送给基站后,基站直接上传至核心网。
GPSI: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通用公共用户标识,等同于4G的MSISDN,SUPI和GPSI之间不一定一一对应,用户如果访问不同的数据网络,就会存在多个GPSI标识,网络需要将外部网络GPSI与SUPI建立关系。NEF可以实现External GPSI与InterGPSI有映射关系,UDR上保存有Internal GPSI与SUPI的映射关系。
MAC: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用来表示互联网上每一个站点的标识符,采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共六个字节(48位)。其中,前三个字节是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RA负责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高位24位),也称为"编制上唯一的标识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后三个字节(低位24位)由各厂家自行指派给生产的适配器接口,称为扩展标识符(唯一性)。一个地址块可以生成2个不同的地址。MAC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
步骤S604,中继UE可以在利用远端UE ID生成IPv6接口ID后,向远端UE分配该IPv6接口ID;
步骤S606,如果在步骤S602中未向远端UE分配接口ID,则需要在远端UE的数据流中,将源IPv6接口ID替换为利用远端UE ID生成的IPv6接口ID;
步骤S608,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对会话管理功能上报对应远端UE的源IPv6接口ID的流量分别统计,分别生成流量记录;
步骤S610,会话管理功能向IT系统发送对应的流量话单。
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的交互示意图。
参考图7,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案的架构可以包括远端UE 702、中继UE 704、会话管理功能706、用户面功能708、IT系统710和互联网712,并按照以下步骤实现交互:
1.远端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与中继UE完成认证后,中继UE需获取远端UE的ID,此处远端UE的ID可以是MSISDN、GPSI、IMSI、SUPI、MAC地址等,但不限于此。
2.中继UE可以利用远端UE ID生成IPv6接口ID。
3a.中继UE向远端UE分配该IPv6接口ID;
3b.远端UE访问网络,中继UE在远端UE的数据流中,将源IPv6接口ID替换为利用远端UE ID生成的IPv6接口ID;
4.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对会话管理功能上报对应远端UE的源IPv6接口ID的流量分别统计,分别生成流量记录;
5.会话管理功能向IT系统发送对应的流量话单。
其中,3a和3b是两种并行的方案,也即远端UE发送的源IPv6接口ID为中继UE分配的IPv6接口ID或中继UE在远端UE的访问数据流中插入的IPv6接口ID。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用于第一阶段的近域通信组网场景中,不需要对核心网做大规模升级改造,不需要对核心网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即可基于中继UE、IT系统的配合,实现中继业务的快速部署,且实现中继流量与中继UE自身业务流量的区别计费,也即直接由中继UE在远端UE的业务流量中插入携带远端UE ID信息的源IPv6接口ID,由核心网和IT联合实现中继流量识别,做到区别计费,实现了近域通信场景的计费需求,满足了系统商用部署要求。
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图8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的方框图。
参考图8,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的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800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802,设置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模块804,设置为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分配模块806,设置为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分配至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模块804还设置为: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手机号码,则将所述手机号码转换为44位二级制编码,并记作二进制编码;在所述二进制编码的高位写入20位前缀二进制编码,以生成64位的二进制编码;将所述二进制编码的格式转换为16进制的Ipv6接口标识的格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通用公共用户标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MAC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的方框图。
参考图9,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的通信流量的识别900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902,设置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模块904,设置为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插入模块906,设置为响应于远端终端设备对核心网的业务流量的交互请求,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插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中,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图10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的方框图。
参考图10,适用于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流量的识别1000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002,设置为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分配的Ipv6接口标识,所述Ipv6接口标识是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的。
确定模块1004,设置为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由于装置1000的各功能已在其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予以详细说明,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100。图11显示的电子设备11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11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1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1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1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120和处理单元1110)的总线11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1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110可以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存储单元11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1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1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1203。
存储单元11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1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1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1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1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1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1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1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1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1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1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160通过总线1130与电子设备11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1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构思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分配至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2.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响应于远端终端设备对核心网的业务流量的交互请求,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插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中,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包括:
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手机号码,则将所述手机号码转换为44位二级制编码,并记作二进制编码;
在所述二进制编码的高位写入20位前缀二进制编码,以生成64位的二进制编码;
将所述二进制编码的格式转换为16进制的Ipv6接口标识的格式。
4.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远端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包括:
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分配的Ipv6接口标识,所述Ipv6接口标识是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的;
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永久标识、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通用公共用户标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和MAC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分配模块,设置为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分配至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7.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中继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Ipv6接口标识;
插入模块,设置为响应于远端终端设备对核心网的业务流量的交互请求,将所述Ipv6接口标识插入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中,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8.一种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远端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流量的识别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中继终端设备分配的Ipv6接口标识,所述Ipv6接口标识是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的;
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分配的所述Ipv6接口标识确定源Ipv6接口标识,用户面功能能够根据接收的业务流量的源Ipv6接口标识识别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流量。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
CN202210673995.2A 2022-06-14 2022-06-14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52775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3995.2A CN115277584A (zh) 2022-06-14 2022-06-14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3995.2A CN115277584A (zh) 2022-06-14 2022-06-14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584A true CN115277584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2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3995.2A Pending CN115277584A (zh) 2022-06-14 2022-06-14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758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3469A (ko) * 2004-02-23 2005-08-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번호의 인터넷 주소 생성 및 획득방법
KR20060075858A (ko) * 2004-12-29 2006-07-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전화번호 체계를 이용한 주소 할당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라우팅 정보 구성 방법
CN109548008A (zh) * 2017-08-15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WO2021208765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保障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01870A (zh) * 2021-12-28 2022-04-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标识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3469A (ko) * 2004-02-23 2005-08-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번호의 인터넷 주소 생성 및 획득방법
KR20060075858A (ko) * 2004-12-29 2006-07-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전화번호 체계를 이용한 주소 할당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라우팅 정보 구성 방법
CN109548008A (zh) * 2017-08-15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WO2021208765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保障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01870A (zh) * 2021-12-28 2022-04-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标识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8791B (zh) 基于5g核心网的用户信息关联回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1986665B (zh) Ipv6地址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975689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118283B (zh) 一种对通信设备进行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7740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0525523C (zh) 一种移动终端接入分组网络的方法
CN111083695B (zh) 5g通信无卡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02426B (zh)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210043865A (ko) Ngsi-ld api 래핑 방법
ES2360874T3 (es) Provisión de un servicio de varias redes gestionadas por separado.
CN105472585A (zh) 网络设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5277584A (zh)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WO2024001086A1 (zh) 一种基于共享密钥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0300679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a communications link
CN114222284B (zh)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ES2366783T3 (es)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de gestión de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arquitectura dedicada, en una terminal.
CN114422998A (zh) 非独立组网登网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112210A (zh) 基于物流信息的虚拟号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007196A1 (en) Connectionless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3062358A1 (ko) 모바일 기기에 장착된 se를 위한 통신 인터페이스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se
CN111405075B (zh) 一种网络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513287B (zh) 一种sim卡激活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KR102541683B1 (ko) 엣지접속관리장치, 및 엣지접속관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3891385B (zh) 网络设备的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167601A (zh) 一种通过多终端实现用户注册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