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7302A -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 Google Patents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7302A
CN115277302A CN202110481920.XA CN202110481920A CN115277302A CN 115277302 A CN115277302 A CN 115277302A CN 202110481920 A CN202110481920 A CN 202110481920A CN 115277302 A CN115277302 A CN 115277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
issued
mode
subinterfac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19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保
陈然
戴春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819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73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2171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9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7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6Route discovery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和信息发送方法,包括:第一PE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失效而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将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第一PE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而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将DF选举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本发明中,只有当某个<ESI,EVI>上确实存在子接口故障时,DF选举才切换为第一模式,才需要发布与发生故障的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而不需要发布与未发生故障的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由于发生故障的子接口数量远远小于未发生故障的子接口数量,在第一模式需要发布的路由数量成量级地减少,在第二模式更是不需要发布与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降低了系统开销,节约了网络资源。

Description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Ethernet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中的一种指定转发者(DF,Designated Forwarder)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运营商边缘(PE,Provider Edge)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EVPN技术中,受子接口接入电路(AC,Attachment Circuit)影响的DF选举模式(后面称为AC-DF模式,与之相对的则称为非AC-DF模式),目的是使得当主接口没有失效,而其子接口失效时,在该子接口对应的以太网分段标识符(ESI,Ethernet SegmentIdentifier)ESI和EVPN实例(EVI,EVPN Instance)(后面由<ESI,EVI>表示)范围内的DF选举中,将该子接口排除在外,从而避免该<ESI,EVI>的DF选举结果异常。该AC-DF模式依赖于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EthernetAuto-Discovery per EVIroute),如果某个<ESI,EVI>上没有发布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该<ESI,EVI>上的DF选举就会异常,而且无论是否有PE结点上存在该<ESI,EVI>的故障子接口,都会由于DF选举异常而导致问题。
存在一种机制,利用DF选举扩展团体属性,协商DF选举模式是否为AC-DF模式,但是,该协商机制是基于ESI粒度的,而不是<ESI,EVI>粒度的,一旦在ESI粒度上协商为AC-DF模式,该ESI的所有<ESI,EVI>上都必须发布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否则没有发布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的<ESI,EVI>上DF选举结果就会异常。
既然这种AC-DF模式依赖于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而且某些EVPN场景,比如运营商骨干网桥(PBB,Provider Backbone Bridge)EVPN场景,本来不使用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那么,如果仅仅为了进行受AC影响的DF选举而导致常态下就对所有ESI子接口都增加发布相应的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对于PBB EVPN等原本不使用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的场景,是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一种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指定转发者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用于第一提供商网络边缘PE,第一PE与第二PE均在第一以太网分段ES上,第一PE设置有第一子接口,第二PE设置有与第一子接口相对应的第二子接口,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绑定了第一以太虚拟专用网络实例EVI,且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为第一ES上的子接口;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将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第一模式为没有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参与的DF选举模式;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将DF选举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第二模式为有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参与的DF选举模式;
其中,第一路由为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而发布的路由;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是当第二子接口失效时由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可达信息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第一路由撤销消息是当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由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不可达信息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且第一子接口状态正常,为第一子接口发布表示第一子接口状态正常的路由通告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将第一ES中每个<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设为第二模式;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将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仅当收到的所有第一ES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将DF选举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仅当收到的所有第一ES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DF选举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PE还与第三PE存在EVPN邻居关系,且第三PE的子接口均不在第一ES上;方法还包括:
第三PE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带有限定第一ES的路由目标Route Target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且第三PE本地不存在与路由目标匹配的ES,过滤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用于第二提供商网络边缘PE,第二PE与第一PE均在第一以太网分段ES上,第一PE设置有第一子接口,第二PE设置有与第一子接口相对应的第二子接口,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绑定了第一以太虚拟专用网络实例EVI,且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为第一ES上的子接口;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响应于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发布第一路由撤销消息;
其中,第一路由为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而发布的路由;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是当第二子接口失效时由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可达信息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第一路由撤销消息是当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由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不可达信息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在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在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包括:
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仅当所有PE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发布给邻居;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在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将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签MPLS Label字段设为保留值,且将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以太网标签标识Ethernet TagID字段设为与第一EVI对应的I组件服务标识I-SID值,且在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第一骨干组件B-Component的路由目标,其中,第一骨干组件为与第一EVI相绑定的骨干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在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与第一以太网分段ES对应的第一路由目标Route Target。
进一步地,其中:
第一路由目标对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可见。
进一步地,其中:
第一路由目标用于供不在第一ES上的PE节点对第一路由通告消息进行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在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与第一EVI对应的第二路由目标Route Target,且第二路由目标对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不可见。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提供商网络边缘PE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或信息发送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或信息发送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当每个<ESI,EVI>上初始的DF选举模式为第二模式,不需要发布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只有当某个<ESI,EVI>上确实存在子接口故障时,该<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才切换为第一模式。此时该<ESI,EVI>上才需要与发生故障的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发布,每个<ESI,EVI>分别进入第一模式。当<ESI,EVI>上不存在故障时,按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进行DF选举都能得出正确结果,并且第二模式会因其需要发布的路由数量成量级地减少,降低了系统开销,节约了网络资源,所以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体DF选举模式切换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E设备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发明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发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发明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本网络场景为,第一PE与第二PE为同一用户网络边缘CE的双归属,在第一PE设置有第一子接口,第二PE设置有与第一子接口<ESI,EVI>相对应的第二子接口。当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时,触发第一PE对应<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切换的操作。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用于第一PE,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0: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将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其中,第一模式为没有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参与的DF选举模式。
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绑定了第一EVI,且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为第一ES上的子接口。
其中,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是当第二子接口失效时由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可达信息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
第一PE收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后,会通过第一路由中包含的标识第一ES的ESI信息和标识第一EVI的信息确定与之对应的第一子接口,从而将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排除在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流程之外。
在第二子接口失效而对应的主接口没有失效的情况下,采用第一模式,第二子接口对应的<ESI,EVI>上的DF选举会将第二子接口排除在外,从而避免该<ESI,EVI>的DF选举结果异常。其中,将第二子接口排除在外,即是将第二子接口所在的PE节点(即第二PE)发来的以太网分段路由排除在外。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二PE角度,并没有直接看到第二子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DF选举有很多种算法,并且将来还可能出现新的DF选举算法,无论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都可以采用这些算法,必须要结合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具体的DF选举算法(比如《draft-ietf-bess-evpn-pref-df》中的DF选举算法),才能得出最终的DF选举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主接口失效,其所有子接口也会随之失效,此时,第二PE只需要撤销相应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并不需要对每个子接口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因此,第一PE从收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就可以知道第二PE上相应ES上的相应子接口失效而其主接口并未失效。
因此,第一PE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后,将对应<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由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200: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将DF选举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其中,第二模式为有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参与的DF选举模式。
第一路由撤销消息是当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由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可达信息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
第一PE收到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后,会通过第一路由中包含的标识第一ES的ESI信息和标识第一EVI的信息确定与之对应的第一子接口,从而将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重新恢复参与到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流程中,就如同第二子接口失效之前那样,因此称其为“有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参与的DF选举模式”。
在<ESI,EVI>范围内,可能存在多个网元,假如在多个网元上均发生了子接口故障,都向邻居发布了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则第一PE会从多个网元上都收到多个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因为每一个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只能撤销其对应的一个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所以,不能在第一PE只收到一个第一路由撤销消息时就直接将DF选举模式切到第二模式,而是应在所有第一路由通告消息都收到所对应的撤销消息之后,才将DF选举模式切到第二模式。
第一PE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后,将对应<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切到步骤S100之前的第二模式。
由于每个<ESI,EVI>上初始的DF选举模式为第二模式,所以不需要发布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而当某个<ESI,EVI>上确实存在子接口故障时,该<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才切换为第一模式。此时该<ESI,EVI>上才需要与发生故障的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发布,每个<ESI,EVI>分别进入第一模式。当<ESI,EVI>上不存在故障时,按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进行DF选举都能得出正确结果,并且第二模式会因其需要发布的路由数量成量级地减少,所以性能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且第一子接口状态正常,为第一子接口发布表示第一子接口状态正常的路由通告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01之前,第一PE并不需要出于DF选举的目的而向邻居发布专门针对具体某个没有故障的子接口的路由通告消息,从而成量级地减少了路由通告消息。
由于在PBB EVPN等场景中,原本不发布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在切换到第一模式前,并没有通过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获取到<ESI,EVI>范围内各个网元的子接口状态信息。因此,当第一PE收到第二PE发布的针对第二子接口失效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时,需要在第一路由<ESI,EVI>范围内,向EVPN邻居补发本网元上正常工作的与第二子接口相对应的第一子接口的路由通告信息,路由通告信息用于向邻居通告第一子接口状态为正常。不限于第一PE,该<ESI,EVI>范围内所有网元都执行步骤S101,则各网元都能学习到该<ESI,EVI>范围内所有正常工作的子接口所在的节点信息,从而将不能正常工作的子接口所在的节点排除在该<ESI,EVI>的DF选举流程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接口与第二子接口属于同一<ESI,EVI>,且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及第一路由撤销消息也是针对<ESI,EVI>,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都是针对<第一ESI,第一EVI>,因而它们之间可以通过<ESI,EVI>信息相互索引到。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出于节约网络资源的考虑,不需要步骤S101,而是由各网元均默认为已经学习到除发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节点外,该<ESI,EVI>在其他所有节点上相应的子接口均是有效的,从而将相应子接口已经失效的节点排除在该<ESI,EVI>的DF选举流程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将某节点排除在DF选举流程之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是指将该节点发来的以太网分段路由排除在相应<ESI,EVI>的DF选举流程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2: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将第一ES中每个<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设为第二模式。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在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实施了本发明的节点可以确认网络中是否存在未实施本发明的节点,只有当同一ES上所有PE均实施了本发明时,实施了本发明的节点才真正对外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当第一PE收到第二PE发布的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的以太网分段路由时,也会对是否收到第一路由进行判断,将第一ES所有未收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ESI,EVI>上的DF选举设为第二模式,所有已收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ESI,EVI>上的DF选举设为第一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3: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仅当收到的所有第一ES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由于每个<ESI,EVI>上初始的DF选举模式为第二模式,所以不需要发布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而当某个<ESI,EVI>上确实存在子接口故障时,该<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才切换为第一模式。此时该<ESI,EVI>上才需要与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量级相当的路由(比如第一路由)发布,每个<ESI,EVI>分别进入第一模式。当<ESI,EVI>上不存在故障时,按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进行DF选举都能得出正确结果,而第二模式因其需要发布的路由数量成量级地减少,所以性能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包括以下步骤:
S104: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仅当收到的所有第一ES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DF选举模式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与步骤S103相对应,在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也需要通过第一路由撤销消息,通知相应ESI上的DF模式切换到步骤S103之前的第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将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排除在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流程之外。第一路由为额外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在EVPN二层属性扩展团体属性(Layer 2Attributes Extended Community)中携带,具体地,在该属性的“控制标记(Control Flags)”字段中的某个标志位中携带,为描述方便起见,可以称之为AC失效标志位。当第二接口失效时,由第二PE发布这种格式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通告消息,其中AC失效标志位的值设置为“1”,用以告诉接收端PE其为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可选的,AC标志位可以不限于1位,也不限于设置为“1”时表示AC失效,只要在Control Flags中包含AC失效标志含义的设置,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第一PE收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则将相应的以太网分段路由排除在DF选举流程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通过BGP的路由目标约束RTConstraints机制向邻居通告包含第一路由目标Route Target的路由目标成员资格NLRI(Route Target membership NLRI)。
通常情况下,第二PE的EVPN路由在发布时不被限制,会携带Route Target发往所有邻居,接收侧根据Route Target进行匹配,只接受可以匹配的路由。本实施例通过RouteTarget对ES范围进行限定,可以避免在不必要的邻居上占用路由资源。
Route Target可采用特殊类型,比如ES入方向Route Target(ES Import RT)和EVI Route Target(EVI-RT),目的是在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同时携带第一ES的RouteTarget和第一EVI的Route Target时,接收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节点可以将两种RouteTarget区分开,从而将第一路由的导入范围控制在同一ES内的PE上,网络中其它无关的PE则不会接受带这些Route Target的路由,并且,只有ES Import RT和EVI-RT均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导入。
在路由转发路径上,可能存在运行RT Constraints机制的节点(比如某个RR节点),将会对第二PE发布的EVPN路由做限制。为避免RT Constraints机制带来的影响,在接收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通过BGP的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向邻居通告包含第一路由目标的路由目标成员资格NLRI,可以使携带有第一路由目标的第一路由在网络中顺利的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接收到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带有路由目标RouteTarget,包括以下步骤:
S105:第三PE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E发布的带有限定第一ES的Route Target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且第三PE本地不存在与路由目标匹配的ES,过滤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其中,第二PE与第三PE存在EVPN邻居关系,且第三PE的子接口均不在第一ES上。当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带有限定第一ES的Route Target时,因为第三PE的子接口均不在第一ES上,所以第三PE本地不存在与路由目标匹配的ES,因此无法接收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用于第二PE,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300: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其中,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绑定了第一EVI,且第一子接口及第二子接口均为第一ES上的子接口。
当ESI的主接口没有失效而其子接口失效时,需要通知邻居网元,在对应该子接口<ESI,EVI>的DF选举流程中将该子接口(如第二子接口)所在的节点(即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节点)排除在外,否则<ESI,EVI>的DF选举结果异常。
其中,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是当第二子接口失效时由第二PE针对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第一路由可以采用在已有路由类型中添加特殊标志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新增的地址族,或采用新增路由类型的方式。比如,采用路由类型编码大于13的新的EVPN路由类型。
虽然第一路由通告消息针对的是子接口“失效”,但本发明采用的是多协议网络层可达信息MP_REACH_NLRI,而不是多协议网络层不可达信息MP_UNREACH_NLRI。原因在于,MP_REACH_NLRI是针对路由通告,而MP_UNREACH_NLRI是针对MP_REACH_NLRI的撤销,如果之前本就没有收到过与MP_UNREACH_NLRI对应的MP_REACH_NLRI,则携带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自然是无效的消息。通常做法是将携带该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丢弃。
比如,当第二PE与第一PE之间需要由路由反射器(RR,Route Reflector)转发路由消息时,假设第二PE用携带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来通告第二子接口失效,RR本就没收到过与该MP_UNREACH_NLRI对应的MP_REACH_NLRI,所以当RR收到携带该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时,会丢弃此消息,当然也不会将此消息转发给第一PE。
本发明中的第一路由只是将子接口的“失效”作为路由消息的内容通告给邻居,子接口的“失效”与MP_REACH_NLRI的“可达”不是一个概念。仍以上述RR场景为例,第二子接口失效时,第二PE用携带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来通告第二子接口失效,RR收到该路由通告消息后,会转发该路由通告消息给第一PE。
S400:响应于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发布第一路由撤销消息。
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本发明中的第一路由使用携带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来撤销步骤S300中子接口“失效”时发布的相应携带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仍以步骤S300中的RR场景为例,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第二PE发布携带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用来撤销此前发布的与之对应的携带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RR收到携带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后,发现此前曾收到过与之对应的携带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因此不会直接丢弃,会将此消息转发给第一PE。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在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在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只有当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时才发布的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还扩展DF选举(DF Election)扩展团体属性,在其中的“Bitmap”字段中扩展一个表示基于EVI切换到AC-DF模式的标志位(称为AC-DF per EVI,即第一指示信息的一种实现方式),表示第二PE实施了本发明(也就是能够发送和接收第一路由)。此时称第二PE上对第一ES进行的是基于EVI的AC-DF模式,所谓其于EVI的AC-DF模式就是起始态(即没有任何故障的状态)该ES上每个<ESI,EVI>均采用第二模式,而当感知到某个<ESI,EVI>故障之后,再单独在该<ESI,EVI>粒度上使能第一模式,当该<ESI,EVI>故障解除之后,会恢复第二模式。
需要说明是,基于EVI的AC-DF模式说的是某个ES上各个<ESI,EVI>采用的DF选举模式(即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整体情况,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说的是该ES的具体某个<ESI,EVI>的DF选举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表示了相应ESI的各个<ESI,EVI>采用的DF选举模式的整体情况为基于EVI的AC-DF模式。说第一指示信息表示第二PE实施了本发明,或者说第一指示信息表示第二PE能够发送和接收第一路由,或者说第一指示信息表示第二PE为第一ES的各个<ESI,EVI>采用的DF选举模式的整体情况为基于EVI的AC-DF模式,是同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地,当所有以太分段路由均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说明相应ES上各PE节点均实施了本发明,此时,可以说在该ES级别上协商为支持第一路由,或者,也可以说在该ES粒度上将DF选举模式协商为基于EVI的AC-DF模式,也可以说将该ES的各个<ESI,EVI>采用的DF选举模式的整体情况协商为基于EVI的AC-DF模式,这几种说法都是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指示信息与AC-DF能力标志同时设置。
扩展团体属性的Bitmap字段中,DF选举模式标志中第一指示信息与AC-DF能力(AC-DF Capability)标志位可以同时置位。
当第一指示信息与该Bitmap字段中AC-DF能力标志同时置位时,如果该ESI的所有以太分段路由均携带了第一指示信息(说明该ES中不存在未实施本发明的节点),则AC-DF能力标志自动失效,否则,AC-DF能力标志仍然有效。这样可以确保该ES中存在不支持第一指示信息的节点时,仍然可以按AC-DF标志指示的方法选举DF,从而能更好的发挥支持AC-DF但未实施本发明的节点的DF选举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包括以下步骤:
S302: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仅当所有PE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发布给邻居。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路由消息不新增路由类型,仍采用已有的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消息,向第一PE通告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的消息。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容易与现有网络(比如其中的RR节点)兼容。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实施了本发明的节点可以确认网络中是否存在未实施本发明的节点,只有当同一ES上所有PE均实施了本发明时,实施了本发明的节点才真正往外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这样一来,当网络中存在未实施本发明(即未在以太网分段路由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节点时,就按照相应ESI的所有以太网分段路由均未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的规则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在新旧节点混合组网时,本发明不会使结果变得更糟。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3: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在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将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签MPLS Label字段设为保留值,且将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以太网标签标识Ethernet TagID字段设为与第一EVI对应的I组件服务标识I-SID值,且在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第一骨干组件B-Component的路由目标,其中,第一骨干组件为与第一EVI相绑定的骨干组件。
在步骤S301的基础上,为了区别于MP_REACH_NLRI中的常规设定,在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中,对MP_REACH_NLRI做特殊设置,包括将MPLS Label字段设为不与现有协议冲突的保留值,比如0,且将Ethernet Tag ID字段设为与第一EVI对应的I-SID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在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标识该路由为第一路由。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路由可以是新增的路由类型(此时,路由类型的取值即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是在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上,做特殊的设置。
其中,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路由使用L2VPN/EVPN地址族,其NLRI类型为1,在EVPN二层属性扩展团体属性的Control Flags字段中添加AC失效标志,其中,所述AC失效标志即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接收侧可以根据扩展团体属性中的AC失效标志得知第二PE的第二子接口失效,以及标识将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排除在与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流程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4: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在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与第一ES对应的第一路由目标Route Target。
通常情况下,第二PE的EVPN路由在发布时不被限制,会携带Route Target发往所有邻居,接收侧根据Route Target进行匹配,只接受可以匹配的路由。通过Route Target对ES范围进行限定,可以避免在不必要的邻居上占用路由资源。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路由可以是新增的路由类型,也可以是在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上,做特殊的设置。其中,MP_REACH_NLRI字段的填写方法与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相同,但其Route Target采用特殊类型,比如ES Import RT和EVI-RT,目的是在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同时携带第一ES的Route Target和第一EVI的Route Target时,接收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节点可以将两种Route Target区分开,从而将第一路由的导入范围控制在同一ES内的PE上,网络中其它无关的PE则不会接受带这些Route Target的路由。此时,ES Import RT和/或的出现即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目标对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可见。
在路由转发路径上,可能运行有RT Constraints机制,将会对第二PE发布的EVPN路由做限制。为避免RT Constraints机制带来的影响,在接收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通过BGP的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向邻居通告路由目标成员资格NLRI。第一路由目标对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可见,即RT Constraints机制会检查第一路由目标,若第一路由目标不能匹配路由目标成员资格,则带有第一路由目标的路由将不被发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目标用于供不在第一ES上的PE节点对第一路由通告消息进行过滤。
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所同时携带第一ES的Route Target和第一EVI的RouteTarget。由于该PE节点不在第一ES,因此第一ES的Route Target无法匹配,第三PE不会处理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5:响应于第二子接口失效,在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与第一EVI对应的第二路由目标Route Target,且第二路由目标对RT Constraints机制不可见。
通过将第一EVI对应的第二路由目标设定为对RT Constraints机制不可见,即使第三PE通过RT Constraints机制表示其希望接收携带该路由目标的路由,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也会由于与第一ES对应的路由目标不匹配,不会被转发给第三PE,从而保证了在部署了RT Constraints的网络中,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只会到达第一ES上的PE节点。比如,第三PE由于配置有第一EVI,其会发布针对第一EVI的路由目标(即第二路由目标)的路由目标成员资格NLRI,但不会发布针对第一ES的路由目标(即第一路由目标)的路由目标成员资格NLRI,因此,虽然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包含了第二路由目标,但是,由于该路由目标对RT-Constraints机制不可见,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会因为第一路由目标没有匹配到第三PE发布的路由目标成员资格NLRI而不对第三PE发布。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图13所示,PE1、PE2分别为第一PE、第二PE(不限定必须是PE1为第一PE、PE2为第二PE,具体角色对应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PE3为示例性的其他PE设备(比如第三PE),R4和R5分别为示例性的PE之间的其他设备,CE所在的ES的ESI为ESI2,ESI2绑定在主接口IF_1上,但业务绑定在IF1的子接口IF_1.1和IF_1.2上,子接口IF_1.1和IF_1.2作为AC绑定在I组件中,第一路由在I组件中发布,且不发布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
其中,I组件是PBB EVPN的I组件,除I组件外,PBB EVPN还有B组件(B-Component),实施例中有两个EVPN实例,名称分别是100和200,每个EVPN实例在每台PE上各有一个对应的I组件,DF选举要为每个<ESI,EVI>选出一个唯一的DF结点。比如,对于<ESI2,EVI100>,DF选举结果为:PE1为DF、PE2为非DF;而对于<ESI2,EVI200>,DF选举结果为:PE1为非DF、PE2为DF。
缺省情况下,ESI2在各PE上的主接口IF_1及其所有子接口均是UP的,因此,对ESI2的DF选举采用第二模式,也就是说,当前DF选举结果不受其中不包含第二指示信息的基于EVI的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存在与否的影响。
当PE1上子接口IF_1.1失效而其主接口以及其它子接口没有失效时,PE1针对子接口IF_1.1发布第一路由,同一ES上的其它PE(以PEn为例)可以通过该第一路由将相应<ESI,EVI>上的DF选举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当PE1上子接口IF_1.1恢复,此时PE1发布该第一路由的撤销,当PEn收到该撤销通知时,消除此前从PE1收到的第一路由,则将该<ESI,EVI>上的DF选举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如果同一<ESI,EVI>上不再存在其它第一路由,则所有PE为该ESI发布的以太分段路由都将参与针对该<ESI,EVI>的DF选举流程。
除PBB EVPN外,本发明还应用于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Virtual ExtensibleLocal Area Network)EVPN,或分段路由IPv6(SRv6,Segment Route IPv6)EVPN的不发布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可以不采用MAC/IP地址发布路由(MAC/IPAdvertisement Route),而是在数据面学习远端MAC条目来取代MAC/IP地址发布路由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PBB EVPN场景中,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可以只携带B组件的RouteTarget而不携带I组件的Route Target,此时,可以通过将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的EthernetTag ID字段设置为相应I-SID来区分针对不同I组件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路由可以是一种新的EVPN路由类型(当第二指示信息为其路由类型时),如上,其与以太网自动发现路由的发布、撤销时机是相反的,即后者的发布时机是其撤销时机,后者的撤销时机是其发布时机,因此,第一路由是在故障时发布,故障恢复时撤销的,由于故障是个别的,故而常态下不会发布第一路由,也就是说,常态下第一路由不会占用网络资源。只有当某个<ESI,EVI>上确实存在子接口故障时,DF选举才切换为第一模式,才需要发布与发生故障的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而不需要发布与未发生故障的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由于发生故障的子接口数量远远小于未发生故障的子接口数量,在第一模式需要发布的路由数量成量级地减少,在第二模式更是不需要发布与子接口量级相当的路由,降低了系统开销,节约了网络资源。
第三方面,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PE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
存储器502,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项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503,连接在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其中,处理器501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等;存储器502为具有数据存储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更具体如SDRAM、DDR等)、只读存储器(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FLASH);I/O接口(读写接口)503连接在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间,能实现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的信息交互,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总线(Bu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I/O接口503通过总线504相互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的其它组件连接。
第四方面,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4)

1.一种指定转发者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用于第一提供商网络边缘PE,所述第一PE与第二PE均在第一以太网分段ES上,所述第一PE设置有第一子接口,所述第二PE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接口相对应的第二子接口,所述第一子接口及所述第二子接口均绑定了第一以太虚拟专用网络实例EVI,且所述第一子接口及所述第二子接口均为所述第一ES上的子接口;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将与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没有所述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参与的DF选举模式;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将DF选举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有所述第二PE为第一ES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参与的DF选举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路由为所述第二PE针对所述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而发布的路由;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是当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时由所述第二PE针对所述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可达信息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所述第一路由撤销消息是当所述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由所述第二PE针对所述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不可达信息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且所述第一子接口状态正常,为所述第一子接口发布表示所述第一子接口状态正常的路由通告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的以太网分段路由,将第一ES中每个<ESI,EVI>上的DF选举模式设为第二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将与所述第一子接口对应的DF选举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仅当收到的所有所述第一ES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DF选举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
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将DF选举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第一路由撤销消息,仅当收到的所有所述第一ES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有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DF选举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PE还与第三PE存在EVPN邻居关系,且所述第三PE的子接口均不在第一ES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PE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E发布的带有限定第一ES的路由目标RouteTarget的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且所述第三PE本地不存在与所述路由目标匹配的ES,过滤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6.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用于第二提供商网络边缘PE,所述第二PE与第一PE均在第一以太网分段ES上,所述第一PE设置有第一子接口,所述第二PE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子接口相对应的第二子接口,所述第一子接口及所述第二子接口均绑定了第一以太虚拟专用网络实例EVI,且所述第一子接口及所述第二子接口均为所述第一ES上的子接口;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发布第一路由撤销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路由为所述第二PE针对所述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而发布的路由;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是当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时由所述第二PE针对所述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可达信息MP_REACH_NLRI的路由通告消息;所述第一路由撤销消息是当所述第二子接口恢复正常时由所述第二PE针对所述第二子接口状态变化发布的携带多协议网络层不可达信息MP_UNREACH_NLRI的路由撤销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发布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之前,在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在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发布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仅当所有PE发布的以太网分段路由中均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时,才将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发布给邻居;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PE能够发布和接收第一路由的情况下发布的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在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将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标签MPLS Label字段设为保留值,且将该第一路由通告消息的以太网标签标识Ethernet TagID字段设为与第一EVI对应的I组件服务标识I-SID值,且在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第一骨干组件B-Component的路由目标,其中,所述第一骨干组件为与所述第一EVI相绑定的骨干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在发布的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第一ES对应的第一路由目标Route Target。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路由目标对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可见;
或者,
所述第一路由目标用于供不在第一ES上的PE对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进行过滤。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接口失效,在发布的所述第一路由通告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第一EVI对应的第二路由目标Route Target,且所述第二路由目标对路由目标约束RT Constraints机制不可见。
13.一种提供商网络边缘PE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81920.XA 2021-04-30 2021-04-30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Pending CN115277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920.XA CN115277302A (zh) 2021-04-30 2021-04-30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PCT/CN2022/082171 WO2022227940A1 (zh) 2021-04-30 2022-03-22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920.XA CN115277302A (zh) 2021-04-30 2021-04-30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302A true CN115277302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6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920.XA Pending CN115277302A (zh) 2021-04-30 2021-04-30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7302A (zh)
WO (1) WO20222279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63600A1 (en) * 2015-08-31 2017-03-02 Juniper Networks, Inc. Egress protection for bum traffic with link failures in evpn
US10237163B2 (en) * 2015-12-30 2019-03-19 Juniper Networks, Inc. Static route advertisement
WO2017118880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aster convergence on primary provider edge (pe) failure in a single-active redundancy topology
US10230535B2 (en) * 2016-07-29 2019-03-12 Juniper Networks, Inc. Communicating IGMP leave requests between load-balanced, multi-homed provider-edge routers in an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N108600070B (zh) * 2018-03-30 2020-12-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指定转发者df选举方法及装置
US11477233B2 (en) * 2019-10-18 2022-10-18 Juniper Networks, Inc. Deploying secure neighbor discovery in EVP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7940A1 (zh)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95029B (zh) 一种传输路径故障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387836B2 (ja) 送信経路障害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WO2021258754A1 (zh) 报文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98403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JP516823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エッジルータ及び信号転送方法
CN110391951B (zh) 以太网段标识邻接检测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868214B (zh) 分组内的协调负载转移oam记录
EP38064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loop
CN113615132B (zh) 快速泛洪拓扑保护
CN107682261B (zh) 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039765B (zh) 路由信息发送的方法、路由选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47374B (zh) 一种聚合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US74966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network component change
CN114531396B (zh) 一种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中的故障回切方法及装置
CN115277302A (zh) Df选举模式切换方法、信息发送方法、pe设备、介质
CN113872843B (zh) 一种路由生成方法、路由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143399B2 (en)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not-via addresses
CN115460107A (zh) 路由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037677A (zh) 一种frr场景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17692383A (zh) 一种evpn的bum流量高效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511665A (zh) 路由检测方法、路由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