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6813A -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6813A
CN115276813A CN202210845161.5A CN202210845161A CN115276813A CN 115276813 A CN115276813 A CN 115276813A CN 202210845161 A CN202210845161 A CN 202210845161A CN 115276813 A CN115276813 A CN 115276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module
emission wavelength
wavelength
optical
optic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51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6813B (zh
Inventor
韩晓明
夏天
杨程
陈纪刚
沈雨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ru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Yiru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ru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Yiru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ru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Yiru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ru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451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6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6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6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6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6Multiwavelength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上电后,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如果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则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分别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中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自动调整本端发射波长。

Description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传统WDM系统中,光模块常采用固定波长激光器。这导致当波长数量增加时,需要向每个网络节点添加更多不同波长的激光器,这无疑增加了备品备件的数量和难度,现场使用时也缺乏灵活性。
采用可调激光器技术的光模块可以自由配置模块输出波长,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网络节点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减少备份模块数量和现网维护成本。目前,可调谐激光器主要有自由空间光外腔、DBR(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分布式布拉格反射激光器)、DFB(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分布式反馈激光器)阵列等方案。虽然实现可调谐激光器的方案很多,但通常都需要非常复杂的光学设计和制造工艺、超高精度的控制等,存在实现难度大、成品良率低、制造成本高、体积尺寸大等问题,极大限制其应用。
专利CN113098621B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及基于双MCU光模块的波长自动轮询方法,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携带第一低频消息通道的第一光信号,第一低频消息通道用于指示第一波长信息与波长切换指令;接收端光模块的第二从MCU接收并解析获得第一波长信息与波长切换指令,第二主MCU根据第一波长信息与波长切换指令设置回传波长信息,第二从MCU根据回传波长信息发送携带第二低频消息通道的第二光信号;发送端光模块的第一从MCU接收第二光信号后,解析得到回传波长信息,第一主MCU根据回传波长信息判定是否轮询切换波长信息。该方法通过光模块的主、从MCU自动运行波长轮询上线功能,确认了当前需要设置的波长信息并最终建立起两端的链路链接。其不足在于,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需要设置两个MCU,并且发送端所发送的光信号中需要携带第一波长信息和波长切换指令,接收端需要基于第一波长信息和波长切换指令设置回传波长信息。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分别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中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自动调整本端发射波长。
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用于实现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上电后,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如果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则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在所述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
当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
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为了实现波长可调谐的两个光模块(即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分别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中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自动调整本端发射波长。对第一光模块来说,本端发射波长即第一光模块自身的发射波长,接收到的光信号即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第二光信号所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即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类似地,对第二光模块来说,本端发射波长即第二光模块自身的发射波长,接收到的光信号即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第一光信号所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即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
在两端都上电后,检测其中一个光模块(即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另一个光模块(即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如果不能够接收到,则令第二光模块进入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以使该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例如先后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发射波长);当第一光模块接收到第二光信号时,获取该第二光信号所携带的第二发射波长;在得到该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后,获取该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并将该第一发射波长作为第一光模块的固定发射波长;最后,令第二光模块结束波长轮询工作状态,进入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且将第二发射波长作为第二光模块的固定发射波长。
也就是说,经过上述波长自动适配过程,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一发射波长,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第一发射波长和第二发射波长相对应,两个光模块都能够接收到对端发送的光信号。在以上运行过程中,如果第一光模块一直收不到第二光模块发射的第二光信号,第二光模块会持续进行波长轮询(例如可以是链式波长轮询,在链式波长轮询状态下,第二光模块能够根据所能驱动的激光器的数量进行固定间隔时间的波长切换),当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携带第二发射波长的第二光信号时,第二光模块就停止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将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
在现有5G前传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光模块无源系统中,需要区分好不同波长的前传彩光模块,从而在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侧和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侧两端的对应端口插入对应波长的光模块后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如果AAU和DU侧都使用上述波长可调谐的光模块,就不需要进行模块波长的区分,使用时直接将模块插入端口,即可自适应进行配对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可以简化搭建及维护工作,减少试错成本。除了5G前传WDM光模块无源系统,本申请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均能够提供波长自动适配功能,自适应地进行两端的波长配对工作,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广,所消耗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较低,搭建和维护工作简单,试错成本也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包括:
当上电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光模块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当上电后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光模块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两端上电后,会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对端(即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如果能够在该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则判断能够接收到第二光信号,否则判断不能够接收到第二光信号。一方面,检测过程简单,准确率高。另一方面,该预设时长可以人工设定或者智能设定,使得本申请能够适用于多样化环境以及各种复杂环境,例如可以针对传输距离较远或者通信条件恶劣的场景设置较长的预设时长,避免因通信距离较远或者通信信号较弱导致误判,贴近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而针对传输距离较近或者通信条件优良的场景设置较短的预设时长,一旦预设时长内未能接收到对端发送的光信号即刻控制对端进入波长轮询工作状态,提高两端的波长自动适配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预设时长的过程包括:
利用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所述预设时长的操作,响应于所述操作,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可以采用人工设定的方式确定该预设时长,这种设定方式依赖于用户自身经验,不需要计算过程,设定效率高,所消耗的计算资源少,适用范围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预设时长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之间的距离输入至时长估计模型,以得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
其中,所述时长估计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获取训练集,所述训练集包括多个训练数据,每个所述训练数据包括第一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第二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标注数据;
针对所述训练集中的每个训练数据,执行以下处理:
将所述训练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之间的距离输入预设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得到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预测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预测数据和标注数据,对所述深度学习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更新;
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训练结束条件;如果是,则将训练出的所述深度学习模型作为所述时长估计模型;如果否,则利用下一个所述训练数据继续训练所述深度学习模型。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计,建立适量的神经元计算节点和多层运算层次结构,选择合适的输入层和输出层,就可以得到预设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的学习和调优,建立起从输入到输出的函数关系,虽然不能100%找到输入与输出的函数关系,但是可以尽可能地逼近现实的关联关系,由此训练得到的时长估计模型,可以基于任意输入数据预测得到相应的输出数据,且计算结果准确性高、可靠性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包括:
当所述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
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以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第二光模块来说,在接收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后,可以获取该第一光信号所携带的第一发射波长,之后可以获取该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二者之间具有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再将第二发射波长作为第二光模块的固定发射波长,也就是说,第二光模块可以直接结束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只要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光信号中所携带的第一发射波长即可得到其所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作为本端发射波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及时结束第二光模块的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减少第二光模块的能耗,并且避免第二光模块频繁切换所驱动的激光器导致每个激光器短期内开关次数过多,延长第二光模块的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波长配对表;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包括:
从所述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包括:
从所述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来说,利用波长配对表指示本端发射波长和对端发射波长的匹配关系(配对关系)。对于第一光模块来说,第一光模块自身为本端,第二光模块为对端;对于第二光模块来说,第二光模块自身为本端,第一光模块为对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利用波长配对表来实现对端发射波长与本端发射波长之间的匹配,从而在得到对端发射波长后实现本端发射波长的精准配置。由于基于对端发射波长可以直接从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对应的本端发射波长,数据运算量小,运算效率高,提升了波长自动适配过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光纤通信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包括:
将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转化为第二电信号;
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基于滤波处理后的第二电信号,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中携带的第二发射波长;
所述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包括:
将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转化为第一电信号;
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基于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信号,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发射波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滤波处理,只允许符合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抑制其他频率的信号,可解决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同频率信号互相干扰问题,针对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均适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的驱动组件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的发射波长是否与所述第一发射波长相匹配;
如果相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继续驱动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以保持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不变;
如果不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所对应的激光器,以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切换为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第一光模块来说,在每次接收到光信号时,都将本端发射波长调整为与本次对端发射波长相匹配,而在下一次接收到光信号时,如果对端发射波长发生变化则调整对驱动组件的控制,如果对端发射波长不变则不涉及对驱动组件的控制调整,由此减少了驱动组件的状态调整次数,延长了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提升了对驱动组件的控制效率,从整体上提高了第一光模块的光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用于实现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上电后,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并检测所述第二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
如果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则将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都设置为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在所述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
当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或者,
当所述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过上述波长自动适配过程,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一发射波长,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第一发射波长和第二发射波长相对应,两个光模块都能够接收到对端发送的光信号。
在以上运行过程中,如果第一光模块一直收不到第二光模块发射的第二光信号并且第二光模块一直收不到第一光模块发射的第一光信号,则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会持续进行波长轮询(例如可以是链式波长轮询,在链式波长轮询状态下,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都能够根据所能驱动的激光器的数量进行固定间隔时间的波长切换);当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携带第二发射波长的第二光信号时,或者,当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携带第一发射波长的第一光信号时,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就停止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并进入固定波长工作状态,第一光模块将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一发射波长,第二光模块将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
本申请适用于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能够提供波长自动适配功能,自适应地进行两端的波长配对工作,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广,所消耗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较低,搭建和维护工作简单,试错成本也低。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系统,所述光纤通信系统包括电子设备、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程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方式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其中a、b和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项(个)”还可以解释成“一项(个)或多项(个)”。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方式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方式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用于实现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上电后,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步骤S102:如果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则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在所述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
步骤S103:当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
步骤S104: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步骤S105: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
由此,为了实现波长可调谐的两个光模块(即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分别基于接收到的光信号中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自动调整本端发射波长。对第一光模块来说,接收到的光信号即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第二光信号所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即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类似地,对第二光模块来说,接收到的光信号即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第一光信号所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即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
在两端都上电后,检测其中一个光模块(即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另一个光模块(即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如果不能够接收到,则令第二光模块进入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以使该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例如先后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发射波长);当第一光模块接收到第二光信号时,获取该第二光信号所携带的第二发射波长;在得到该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后,获取该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并将该第一发射波长作为第一光模块的固定发射波长;最后,令第二光模块结束波长轮询工作状态,进入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且将第二发射波长作为第二光模块的固定发射波长。
也就是说,经过上述波长自动适配过程,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一发射波长,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第一发射波长和第二发射波长相对应,两个光模块都能够接收到对端发送的光信号。在以上运行过程中,如果第一光模块一直收不到第二光模块发射的第二光信号,第二光模块会持续进行波长轮询(例如可以是链式波长轮询,在链式波长轮询状态下,第二光模块能够根据所能驱动的激光器的数量进行固定间隔时间的波长切换),当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携带第二发射波长的第二光信号时,第二光模块就停止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将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
在现有5G前传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光模块无源系统中,需要区分好不同波长的前传彩光模块,从而在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侧和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侧两端的对应端口插入对应波长的光模块后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如果AAU和DU侧都使用上述波长可调谐的光模块,就不需要进行模块波长的区分,使用时直接将模块插入端口,即可自适应进行配对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可以简化搭建及维护工作,减少试错成本。除了5G前传WDM光模块无源系统,本申请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均能够提供波长自动适配功能,自适应地进行两端的波长配对工作,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广,所消耗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较低,搭建和维护工作简单,试错成本也低。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光模块在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下所能发射的光信号的发射波长的数量不作限定,其例如可以是2、3、4、5、6、7、8、10、15、20、50、100、1000等。
在链式波长轮询状态下,第二光模块能够每隔固定间隔时间切换一次发射波长。该固定间隔时间例如可是10毫秒、100毫秒、1秒钟、2秒钟、5秒钟、10秒钟、15秒钟、30秒钟、1分钟、10分钟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
当上电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光模块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当上电后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光模块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由此,在两端上电后,会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对端(即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如果能够在该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则判断能够接收到第二光信号,否则判断不能够接收到第二光信号。一方面,检测过程简单,准确率高。另一方面,该预设时长可以人工设定或者智能设定,使得本申请能够适用于多样化环境以及各种复杂环境,例如可以针对传输距离较远或者通信条件恶劣的场景设置较长的预设时长,避免因通信距离较远或者通信信号较弱导致误判,贴近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而针对传输距离较近或者通信条件优良的场景设置较短的预设时长,一旦预设时长内未能接收到对端发送的光信号即刻控制对端进入波长轮询工作状态,提高两端的波长自动适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时长不作限定,其例如可以是10毫秒、100毫秒、1秒钟、2秒钟、5秒钟、10秒钟、15秒钟、30秒钟、1分钟、10分钟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预设时长的过程可以包括:
利用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所述预设时长的操作,响应于所述操作,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由此,用户可以采用人工设定的方式确定该预设时长,这种设定方式依赖于用户自身经验,不需要计算过程,设定效率高,所消耗的计算资源少,适用范围广。
本申请实施例对交互设备不作限定,其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设备,或者,交互设备可以是工作站或者控制台。
本申请实施例对利用交互设备接收各种人工操作(或者说用户操作)的方式不作限定。按照输入方式划分操作,例如可以包括文本输入操作、音频输入操作、视频输入操作、按键操作、鼠标操作、键盘操作、智能触控笔操作等。这些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输入预设时长的操作。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预设时长的过程可以包括:
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之间的距离输入至时长估计模型,以得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
其中,所述时长估计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获取训练集,所述训练集包括多个训练数据,每个所述训练数据包括第一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第二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标注数据;
针对所述训练集中的每个训练数据,执行以下处理:
将所述训练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之间的距离输入预设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得到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预测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预测数据和标注数据,对所述深度学习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更新;
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训练结束条件;如果是,则将训练出的所述深度学习模型作为所述时长估计模型;如果否,则利用下一个所述训练数据继续训练所述深度学习模型。
由此,通过设计,建立适量的神经元计算节点和多层运算层次结构,选择合适的输入层和输出层,就可以得到预设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的学习和调优,建立起从输入到输出的函数关系,虽然不能100%找到输入与输出的函数关系,但是可以尽可能地逼近现实的关联关系,由此训练得到的时长估计模型,可以基于任意输入数据预测得到相应的输出数据,且计算结果准确性高、可靠性高。
本申请实施例对参数信息不作限定,其例如可以包括中心波长、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损耗和色散、激光器类别、光纤接口、输出光功率、接收灵敏度最大值、消光比、光饱和度、最大功耗、光模块的使用寿命和环境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等。其中,环境参数例如可以包括温度、工作电压、工作电平、工作电流等。不同型号的光模块其所对应的参数信息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其工作性能不同,在波长自动适配过程中的表现也会不同。另外,两个光模块之间的距离也会对波长自动适配过程产生影响,一方面,光速虽然快,但是如果距离过远,所需要的传输时间就会更长,另一方面,当距离过远时,两端之间的光纤长度也更长,光纤自身发生故障的概率更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训练得到时长估计模型,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时长估计模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以获取训练集中的样本光模块(包括第一样本光模块、第二样本光模块)的相关数据(参数信息、二者之间的距离、二者对应的预设时长)等。也就是说,这些样本光模块可以是真实的光模块。当然,样本光模块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是利用GAN模型的生成网络自动生成的。
其中,GAN模型即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由一个生成网络与一个判别网络组成。生成网络从潜在空间(latent space)中随机采样作为输入,其输出结果需要尽量模仿训练集中的真实样本。判别网络的输入则为真实样本或生成网络的输出,其目的是将生成网络的输出从真实样本中尽可能分辨出来。而生成网络则要尽可能地欺骗判别网络。两个网络相互对抗、不断调整参数,最终目的是使判别网络无法判断生成网络的输出结果是否真实。使用GAN模型可以生成多个样本光模块的相关数据,用于时长估计模型的训练过程,能有效降低原始数据采集的数据量,大大降低数据采集和标注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对标注数据的获取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人工标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自动标注或者半自动标注的方式。当样本光模块是真实光模块时,可以通过关键词提取的方式从历史数据中获取真实数据作为标注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对时长估计模型的训练过程不作限定,其例如可以采用上述监督学习的训练方式,或者可以采用半监督学习的训练方式,或者可以采用无监督学习的训练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的训练结束条件不作限定,其例如可以是训练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预设次数例如是1次、3次、10次、100次、1000次、10000次等),或者可以是训练集中的训练数据都完成一次或多次训练,或者可以是本次训练得到的总损失值不大于预设损失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5中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的步骤,可以包括:
当所述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
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以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
由此,对第二光模块来说,在接收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后,可以获取该第一光信号所携带的第一发射波长,之后可以获取该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二者之间具有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再将第二发射波长作为第二光模块的固定发射波长,也就是说,第二光模块可以直接结束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只要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光信号中所携带的第一发射波长即可得到其所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作为本端发射波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及时结束第二光模块的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减少第二光模块的能耗,并且避免第二光模块频繁切换所驱动的激光器导致每个激光器短期内开关次数过多,延长第二光模块的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波长配对表;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包括:
从所述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包括:
从所述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
由此,对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来说,利用波长配对表指示本端发射波长和对端发射波长的匹配关系(配对关系)。对于第一光模块来说,第一光模块自身为本端,第二光模块为对端;对于第二光模块来说,第二光模块自身为本端,第一光模块为对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利用波长配对表来实现对端发射波长与本端发射波长之间的匹配,从而在得到对端发射波长后实现本端发射波长的精准配置。由于基于对端发射波长可以直接从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对应的本端发射波长,数据运算量小,运算效率高,提升了波长自动适配过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光纤通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波长配对表可以存储于云端、预设存储位置或者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本地。相比于将波长配对比表存储于云端或者(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本地以外的)预设存储位置来说,将该波长配对表存储于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本地,可以减少数据查询时间,提高波长查询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可以包括:
将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转化为第二电信号;
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基于滤波处理后的第二电信号,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中携带的第二发射波长;
所述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可以包括:
将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转化为第一电信号;
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基于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信号,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发射波长。
由此,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滤波处理,只允许符合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抑制其他频率的信号,可解决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同频率信号互相干扰问题,针对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均适用。
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的流程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可以包括:
步骤S201: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的驱动组件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的发射波长是否与所述第一发射波长相匹配;
步骤S202:如果相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继续驱动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以保持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不变(即保持在第一发射波长不变);
步骤S203:如果不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所对应的激光器,以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切换为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由此,对第一光模块来说,在每次接收到光信号时,都将本端发射波长调整为与本次对端发射波长相匹配,而在下一次接收到光信号时,如果对端发射波长发生变化则调整对驱动组件的控制,如果对端发射波长不变则不涉及对驱动组件的控制调整,由此减少了驱动组件的状态调整次数,延长了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提升了对驱动组件的控制效率,从整体上提高了第一光模块的光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器的发射波长与第一发射波长相匹配是指:二者的数值相同,或者,二者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或者,二者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发射波长的比值小于预设比值阈值。其中,预设差值阈值和预设比值阈值是预先设定的数值,二者均可以是很小的正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可以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光模块的驱动组件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的发射波长是否与所述第二发射波长相匹配;
如果相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继续驱动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以保持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不变(即保持在第二发射波长不变);
如果不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所对应的激光器,以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切换为所述第二发射波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器的发射波长与第二发射波长相匹配是指:二者的数值相同,或者,二者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或者,二者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发射波长的比值小于预设比值阈值。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致,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用于实现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上电后,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并检测所述第二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
如果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则将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都设置为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在所述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
当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或者,
当所述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由此,经过上述波长自动适配过程,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一发射波长,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第一发射波长和第二发射波长相对应,两个光模块都能够接收到对端发送的光信号。
在以上运行过程中,如果第一光模块一直收不到第二光模块发射的第二光信号并且第二光模块一直收不到第一光模块发射的第一光信号,则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会持续进行波长轮询(例如可以是链式波长轮询,在链式波长轮询状态下,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都能够根据所能驱动的激光器的数量进行固定间隔时间的波长切换);当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携带第二发射波长的第二光信号时,或者,当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携带第一发射波长的第一光信号时,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就停止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并进入固定波长工作状态,第一光模块将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一发射波长,第二光模块将发射波长固定在第二发射波长。
本申请适用于光纤通信系统的两端,能够提供波长自动适配功能,自适应地进行两端的波长配对工作,操作简单,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广,所消耗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较低,搭建和维护工作简单,试错成本也低。
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的发射端均有3个发射波长(即二者的发射端均至少设置有3个发射波长不同的激光器)。
第一光模块上电后其发射端进入链式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即根据第一光模块的激光器的发射波长数量进行固定间隔时间的波长切换。由于第一光模块的发射端有3个发射波长,在第一光模块上电后,首先工作在发射波长A,即发射波长为A的激光器工作,而其它激光器关闭;间隔几秒后第一光模块工作在发射波长B,即发射波长为B的激光器工作,而其它激光器关闭;再间隔几秒后第一光模块工作在发射波长C,即发射波长为C的激光器工作,而其它激光器关闭;间隔几秒后第一光模块再工作在发射波长A,即发射波长为A的激光器工作,而其它激光器关闭,等待链式循环切换工作。
在以上运行条件下,如果本端的光模块在系统中一直收不到对端的光信号信息,会持续进行链式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如果对端的光模块在系统中也一直收不到本端的光信号信息,对端的光模块也会进入链式波长轮询工作状态。此时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的发射都在链式波长切换状态,同时两端的接收端在系统中也会不停的探测光信号,当某个时间段本端(或对端)的光模块接收到光信号后,本端的光模块会停止发射端的波长链式轮询,同时会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基于滤波处理后的电信号,获取所接收到的光信号中携带的对端发射波长;假设本端的光模块已按照期望波长正常工作,系统的架构就能保证对端此时也能正常收到信号,所以对端的光模块也停止发射端链式轮询,同时根据接收到的对端光信号携带的波长信息固定本端发射波长。最终本端和对端的波长可调谐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均已固定,可进行正常的业务传输。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系统,所述光纤通信系统包括电子设备30、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10和第二光模块20;所述电子设备30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致,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30可以和第一光模块10结合为一体。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30可以和第二光模块20结合为一体。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30可以单独设置,电子设备30分别与第一光模块10和第二光模块20可通信地连接。在一个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30可以采用云服务器。
参见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0的结构框图。
电子设备200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210、至少一个处理器220以及连接不同平台系统的总线230。
存储器21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1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21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213。
其中,存储器210还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220执行,使得处理器220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存储器210还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程序模块215的实用工具214,这样的程序模块21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相应的,处理器220可以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可以执行实用工具214。
处理器220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其他电子元件。
总线2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2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2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能够与该电子设备2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2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2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2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260可以通过总线230与电子设备2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2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平台等。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致,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程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程序产品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申请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已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申请以上的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申请,因此,凡一切与本申请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申请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属本申请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上电后,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如果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则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在所述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
当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
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包括:
当上电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光模块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当上电后的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光模块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预设时长的过程包括:
利用交互设备接收用户输入所述预设时长的操作,响应于所述操作,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预设时长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之间的距离输入至时长估计模型,以得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
其中,所述时长估计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获取训练集,所述训练集包括多个训练数据,每个所述训练数据包括第一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第二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标注数据;
针对所述训练集中的每个训练数据,执行以下处理:
将所述训练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之间的距离输入预设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得到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预测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样本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样本光模块对应的预设时长的预测数据和标注数据,对所述深度学习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更新;
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训练结束条件;如果是,则将训练出的所述深度学习模型作为所述时长估计模型;如果否,则利用下一个所述训练数据继续训练所述深度学习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包括:
当所述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
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以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波长配对表;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包括:
从所述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包括:
从所述波长配对表中查询得到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包括:
将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转化为第二电信号;
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基于滤波处理后的第二电信号,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中携带的第二发射波长;
所述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包括:
将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转化为第一电信号;
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基于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信号,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中携带的第一发射波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的驱动组件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的发射波长是否与所述第一发射波长相匹配;
如果相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继续驱动当前所驱动的激光器,以保持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不变;
如果不匹配,则利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所对应的激光器,以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切换为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9.一种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之间的波长自动适配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上电后,检测所述第一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并检测所述第二光模块是否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
如果所述第一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光模块不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则将所述第一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都设置为波长轮询工作状态,在所述波长轮询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二光模块分别以多个发射波长发射第二光信号;
当所述第一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模块发送的第二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二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光模块的第二发射波长;获取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一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或者,
当所述第二光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模块发送的第一光信号时,获取所接收的第一光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模块的第一发射波长;获取所述第一发射波长对应的第二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二发射波长;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固定波长工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光模块的发射波长固定在所述第一发射波长。
10.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通信系统包括电子设备、波长可调谐的第一光模块和第二光模块;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45161.5A 2022-07-18 2022-07-18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76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5161.5A CN115276813B (zh) 2022-07-18 2022-07-18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5161.5A CN115276813B (zh) 2022-07-18 2022-07-18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6813A true CN115276813A (zh) 2022-11-01
CN115276813B CN115276813B (zh) 2023-07-21

Family

ID=8376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5161.5A Active CN115276813B (zh) 2022-07-18 2022-07-18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681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3714A1 (en) * 2003-03-31 2006-06-22 Sappey Andrew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CN104066016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无色onu上行波长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4883226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拍频噪声实现无色光网络单元上行光波长设定的方法
WO2019079138A1 (en) * 2017-10-16 2019-04-25 Finisa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WITH HARDWARE CONFIGURATION
CN112714858A (zh) * 2018-07-13 2021-04-27 拉布拉多系统公司 能够在不同环境照明条件下操作的移动设备的视觉导航
CN113098621A (zh) * 2021-03-31 2021-07-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基于双mcu光模块的波长自动轮询方法
CN113098613A (zh) * 2021-03-31 2021-07-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基于双mcu光模块的波长自动对通方法
CN113189718A (zh) * 2021-03-24 2021-07-30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及其波长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3714A1 (en) * 2003-03-31 2006-06-22 Sappey Andrew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CN104066016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无色onu上行波长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4883226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拍频噪声实现无色光网络单元上行光波长设定的方法
WO2019079138A1 (en) * 2017-10-16 2019-04-25 Finisa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WITH HARDWARE CONFIGURATION
CN112714858A (zh) * 2018-07-13 2021-04-27 拉布拉多系统公司 能够在不同环境照明条件下操作的移动设备的视觉导航
CN113189718A (zh) * 2021-03-24 2021-07-30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及其波长配置方法
CN113098621A (zh) * 2021-03-31 2021-07-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基于双mcu光模块的波长自动轮询方法
CN113098613A (zh) * 2021-03-31 2021-07-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及基于双mcu光模块的波长自动对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佳;闫连山;潘炜;罗斌;邹喜华;: "面向光载无线系统的混合频相调制信号产生", 光学学报,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6813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8237B (zh) 一种无线意图驱动网络的配置方法
CN110162799B (zh) 模型训练方法、机器翻译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设备
EP3425849A1 (en) Stat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9941748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CN110601876A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平台
KR102524766B1 (ko) 자연어 및 지식 그래프 기반 표현 학습 방법 및 장치
CN103095490A (zh) 发现和挖掘设备的性能信息用于先行发送更新到设备
CN110334347A (zh) 基于自然语言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52101A (zh) 光收发器中的操作状态信息生成方法
US20130311419A1 (en) Incremental Reasoning Under Data Source Availability Constraints
CN113255373B (zh) 一种基于Rasa框架的ARM侧离线对话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2890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ressing possible interruption during interaction with digital assistant
KR20220015323A (ko) 호스팅 애플리케이션의 컴파일 최적화 방법,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CN111385348A (zh) 一种云脑机器人系统
Zhou et al. 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principles, key techniques, and opportunities
CN115276813B (zh) 波长自动适配方法、光纤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81207A (zh) 路由器和家电控制系统
CN110471654A (zh) 通信协议的云端开发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程序产品
Ventura et al. Autonomous Composition and Execution of REST APIs for Smart Sensors.
US11170028B2 (en) Predictive graph query system for auto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US10778328B2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management platform
Ledeczi et al. Model-integrated embedded systems
KR102472585B1 (ko) 빅데이터 기반의 모듈형 ai 엔진 서버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7294743A (zh) 一种构建方法、第一通信节点、存储介质及构建系统
Wang et al. Task mapping-assisted laser power scaling for optical network-on-chi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