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6232A -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6232A
CN115276232A CN202210956673.9A CN202210956673A CN115276232A CN 115276232 A CN115276232 A CN 115276232A CN 202210956673 A CN202210956673 A CN 202210956673A CN 115276232 A CN115276232 A CN 115276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subsystem
monitoring
wal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66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海
陈伟雄
梁景明
王振刚
姚光久
侯伟
周恒�
罗其锋
王晓强
孟晨旭
陈伟明
肖星
刘文平
曾威
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ong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ong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ong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66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62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6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6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通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与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连接,系统包括:均通过交换机与控制平台电连接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SF6泄漏监测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微正压空调子系统、门禁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及照明子系统。解决现有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无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控制,统一存储及统一分析,导致系统决策时不能就同时考虑到所有的监测数据,得出最优决策,更无法将最优决策远程发送至运维人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电站预制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预制舱具有模块集成、整装调试、快速拼接、即插即用等特点,很好解决了目前变电站的征地困难、施工周期长,以及建设成本高等问题,提高了变电站建设效率与施工质量。同时,预制舱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潮、防震、保温、隔热、阻燃、抗冲击等优点,大大提升变电站的运维效果。
但由于预制舱结构布局特点,舱体内各功能室的设备均处于一种相对狭小的密闭空间,若舱体内发生SF6气体泄漏、电气设备火灾、照明故障、氧气浓度剧降、通道阻塞或门禁失效等情况时,不但影响到人身安全以及舱体设备寿命,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以及设备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给密闭空间作业带来沉重的负面后果。因此,为了确保变电站预制舱的安全,必须实时对变电站预制舱环境进行监测。
现有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无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控制,统一存储及统一分析,导致系统决策时不能就同时考虑到所有的监测数据,得出最优决策,更无法将最优决策远程发送至运维人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无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控制,统一存储及统一分析,导致系统决策时不能就同时考虑到所有的监测数据,得出最优决策,更无法将最优决策远程发送至运维人员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通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与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连接,系统包括:均通过交换机与控制平台电连接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SF6泄漏监测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微正压空调子系统、门禁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及照明子系统;
所述控制平台用于根据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所采集的SF6气体浓度,所述空气质监测子系统所采集的气体监测数据,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所采集的舱内温湿度,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所采集的环境数据,生成控制指令至所述功能模块,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及所述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
可选地,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包括:均与SF6泄漏监测主机电连接的声光报警器、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风机控制单元及风机;所述SF6泄漏监测主机安装于舱体室外墙,所述声光报警器、所述风机控制单元及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所述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舱体室的每个GIS设备间隔框架底。
可选地,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包括:与空气质量监测主机连接的危害气体监测传感器及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质量监测主机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所述危害气体监测传感器安装于每个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中间位置,所述空气净化器安装于每个所述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墙角和中部底座位置。
可选地,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包括安装于舱壁中上部构架的排气扇、所述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温湿度监测传感器,以及微正压空调主机。
可选地,所述门禁子系统包括就均安装于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多个门禁控制器,以及分别于所述门禁控制器连接的人脸识别器、磁力锁、门磁及出门按钮。
可选地,所述视频监控子系统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摄像头及视屏控制主机;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上层;所述视屏控制主机安装于预制舱主控室的视屏监测屏柜。
可选地,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包括均与消防报警主机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装置、气体灭火喷射装置及声光报警器;所述消防报警主机安装于舱体室外墙,所述火灾探测器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中部和/或上层,所述手动火灾报警装置安装于所述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上墙中部位置,所述气体灭火喷射装置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并安装于舱内设备的正上方,所述声光报警器安装于所述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上墙上部位置。
可选地,所述照明子系统包括:与灯光控制箱连接的液晶人机操作屏及灯具;所述灯光控制箱安装于预制舱门卫室,所述液晶人机操作屏安装于所述预制舱门卫室的内墙,所述灯具安装于所述气体灭火喷射装置旁。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舱体内墙上层风机及舱体内墙下层风机,所述舱体内墙上层风机。
可选地,所述微正压空调主机包括: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气体压缩外机、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门前后两壁的气体制冷内机,以及内安装于所述气体制冷内机的空调控制模块。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通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与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连接,系统包括:均通过交换机与控制平台电连接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SF6泄漏监测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微正压空调子系统、门禁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及照明子系统;所述控制平台用于根据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所采集的SF6气体浓度,所述空气质监测子系统所采集的气体监测数据,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所采集的舱内温湿度,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所采集的环境数据,生成控制指令至所述功能模块,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及所述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从而解决现有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无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控制,统一存储及统一分析,导致系统决策时不能就同时考虑到所有的监测数据,得出最优决策,更无法将最优决策远程发送至运维人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SF6泄漏监测子系统结构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结构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微正压空调子系统结构分布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微整压效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门禁子系统结构分布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视频监控子系统结构分布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消防报警子系统结构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照明子系统结构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无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控制,统一存储及统一分析,导致系统决策时不能就同时考虑到所有的监测数据,得出最优决策,更无法将最优决策远程发送至运维人员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系统通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09与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10连接,系统包括:均通过交换机108与控制平台100电连接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SF6泄漏监测子系统101、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102、微正压空调子系统103、门禁子系统104、视频监控子系统105、消防报警子系统106及照明子系统107;所述控制平台100用于根据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101所采集的SF6气体浓度,所述空气质监测子系统102所采集的气体监测数据,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103所采集的舱内温湿度,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106所采集的环境数据,生成控制指令至所述功能模块,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09及所述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1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机108为连接各执行子系统与控制平台100的信息传递、互换融合的桥梁。在实际运行时,各子系统作为远程控制或联动策略的执行子模块,控制平台100作为发送远程控制或联动策略的控制总模块,而交换机108通过特定的网络规约连接两者,具有动态环境物理量数据信息收集上传、信息交换融合、远方控制或联动策略下达等传递过程的功能。
所述控制平台100作为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技术的核心,将SF6泄漏监测101、空气质量监测102、微正压空调103、门禁104、视频监控105、消防报警106、照明107等7项子系统经过标准网络规约以及网络交换机108进行融合,动态收集各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和交互功能,并能设置丰富的联动控制及设备自动运行控制策略,根据实际环境状态在日常运维模式以及故障紧急模式之间动态切换,为各子系统下达最优解的策略指令。同时,能够将站内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的关键信息上送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09、调度端信息系统110,便于远程的监控以及运维人员及时收到关键信息,对提升变电站预制舱整体运维效率起到关键作用。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SF6泄漏监测子系统结构分图,具体地,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101包括:均与SF6泄漏监测主机1011电连接的声光报警器1012、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1013、风机控制单元1014及风机1015;所述SF6泄漏监测主机安装于舱体室外墙,所述声光报警器1012、所述风机控制单元1014及所述风机1015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所述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1013安装于所述舱体室的每个GIS设备间隔框架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F6泄漏监测主机1011位于舱体室外墙,具有自动、手动、远方、就地、检修等模式设置、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实时数据显示、向上发送告警事件及历史数据,向下转发执行来自控制平台的远程控制或联动策略指令;声光报警器1012位于舱体室内墙,执行来自SF6泄漏监测主机1011的控制指令时发出声光告警,提示舱体室内气体浓度情况以及运维人员进入舱体前的温馨提示;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1013基于SF6气体比空气密度大、易下沉的物理特性,通常安装在舱体室每个GIS设备间隔框架底座,将监测舱体室内SF6、O2气体浓度数据传送到SF6泄漏监测主机1011,便于SF6泄漏监测主机1011的监控决策;风机控制单元1014位于舱体室内墙,内置风机启停控制模块、风机故障监测模块,同时在电源箱布设风机电源空气开关、风机电源回路以及控制回路,最终执行来自SF6泄漏监测主机1011的动态指令,实现风机启停;当风机收到启动指令但没有实际启动时,风机故障监测模块会监测到风机电流值为零,发送某个具体故障风机信号到SF6泄漏监测主机1011,再经过交换机108上送信息到控制平台100,由该平台统一汇总、记录、存储、转发故障信息到运维人员远方监控操作台,及时发现故障缺陷并消缺。风机1015暗装在舱体室内墙,分舱体上下两层布置,舱体内墙上层风机为常规通风排气,通过舱体上层外墙朝下的排风口排出;舱体下层风机为事故排气,将SF6以及其它密度大的气体往舱体下层外墙朝下的排风口排出;所有出风口均有有高强度缝隙小的金属滤网,达到防虫防尘效果。
请参阅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结构分图,具体地,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102包括:与空气质量监测主机1021连接的危害气体监测传感器1022及空气净化器1023;所述空气质量监测主机1021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所述危害气体监测传感器102安装于每个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中间位置,所述空气净化器1023安装于每个所述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墙角和中部底座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气质量监测主机1021暗装于舱体室内墙,具有自动、手动、远方、就地、检修等模式设置、数据采集、参数设置、实时数据显示、向上发送告警事件及历史数据,向下转发执行来自控制平台100的远程控制或联动策略指令;危害气体监测传感器1022主要布局在每个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中间位置,监测每个采样点的环境空气中有害气体,诸如舱体内部建筑物的醛化物、高压设备灭弧产生的硫化物以及等危及人体健康的空气杂质,作为SF6气体泄漏监测101的额外补充。当监测到分异常气体存在时,实时将数据传送到空气质量监测主机1021,便于后续的子系统分析与决策。空气净化器1023布局在每个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墙角和中部底座位置,吸收空气危害杂质,循环净化空气流通的作用。当受到空气质量监测主机1021的远程控制以及联动策略,多组空气净化器执行基于危害气体浓度变化的动态节能启停、火灾时防止电源短路的自动切断等指令;当空气净化器停机时会上送故障信号到子系统主机,再经过交换机上108送信息到控制平台100,由该平台统一汇总、记录、存储、转发故障信息到运维人员远方监控操作台,及时发现故障缺陷并消缺。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微正压空调子系统结构分布图,具体地,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103包括安装于舱壁中上部构架的排气扇1031、所述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温湿度监测传感器1032,以及微正压空调主机103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1031采用暗装方式安装于舱壁中上部的构架,对应舱内构架设置迷宫式排风道,由舱体上层外墙朝下的排风口排出,所有出风口均有有高强度缝隙小的金属滤网,达到防虫防尘效果。温湿度监测传感器1032位于每个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中间位置,监测舱内每个采样点的温度、湿度变化情况,实时将数据传送到微正压空调主机,便于后续的子系统判定与决策。微正压空调主机1033包括气体压缩外机、气体制冷内机、空调控制模块。气体压缩外机设置在舱体外墙,采用空气压缩技术,将外界空气压缩,供给气体制冷内机进行制冷。气体制冷内机设置在舱体内进门前后两壁,采用微正压技术,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微整压效果,微正压技术可保证舱体内部保持微正压,灰尘不容易进入舱体内部,提高舱体内部设备运行环境清洁度。空调控制模块内置于气体制冷内机,能根据温湿度监测传感器的上传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动态控制气体压缩外机、气体制冷内机的启停,具有动态调节舱体内温湿度度、模式设定、断电自启动、故障信号以及温湿度数据传输、远方控制启停、火灾时防止电路的自动切断、节能减排等功能。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门禁子系统结构分布图,所述门禁子系统104包括就均安装于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多个门禁控制器1041,以及分别于所述门禁控制器1041连接的人脸识别器1042、磁力锁1043、门磁1044及出门按钮104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子系统安装在舱体各设备功能室的所有出入口、重要区域的通道口,具备异常报警功能(如门超时未关、暴力砸门等)、消防联动功能、储存进出记录、权限设置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出入口的远程控制以及决策联动。
在具体实现中,门禁控制器1041为门禁104的核心,具有人脸数据输入输出的信息处理、判断、储存以及执行控制平台100的远程操作或联动策略的指令下发。人脸识别器1042通过人脸录制寄存在门禁控制器1041,每次进出舱体受控门时,可以自动根据已录制的数据进行自动开启。门磁1044以及磁力锁1043,根据电生磁原理,当电流通过硅钢片时,磁力锁1043产生强大的吸力,紧紧的吸附门磁1044,达到锁门的效果。当门禁系统识别人脸符合条件后即断电失磁力开门。同时,通过平台100的控制以及联动策略,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自动开启大门。出门按钮1045为手动开启大门,通常指检修维护人员正常环境下进入舱体后,通过该按键,实现大门的快速机动性撤离。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视频监控子系统结构分布图,具体地,所述视频监控子系统105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摄像头1051及视屏控制主机1052;所述摄像头1051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上层;所述视屏控制主机1052安装于预制舱主控室的视屏监测屏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1051安装在各舱体内部上层,具有人员行为分析、跟踪、360度无死角视角全覆盖、夜间补光、自动巡检以及紧急故障的事故局部聚焦等功能。视屏控制主机1052安装在舱体主控室的视屏监测屏柜,通过交换机连接到控制平台,可实现视频存档调阅、远程控制、轮巡设置、联动、事故追忆等逻辑判定以及决策功能。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消防报警子系统结构分图,具体地,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106包括均与消防报警主机1061连接的火灾探测器1062、手动火灾报警装置1063、气体灭火喷射装置1064及声光报警器1065;所述消防报警主机1061安装于舱体室外墙,所述火灾探测器1062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中部和/或上层,所述手动火灾报警装置1063安装于所述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上墙中部位置,所述气体灭火喷射装置1064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并安装于舱内设备的正上方,所述声光报警器1065安装于所述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上墙上部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消防报警主机1061分别对火灾探测器1062、手动火灾报警装置1063等信号进行综合物理量分析判断,起到运算决策、下达执行指令的核心模块。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能够查阅实时显示各种报警状态、报警来源位置,历史火警事件,并能够将关键故障火灾信息经交换机实时上送到控制平台100,控制平台100再下达实现远程的控制以及火灾故障的综合多系统联动策略。火灾探测器1062安装在舱体内墙中部以及顶部,根据火灾事故的物理特征,分为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分别监测火灾时的烟雾、温度以及火焰亮度等物理量,并把物理量转变为数字电信号动态上送消防报警主机。手动火灾报警装置1063安装在舱体每个进出门的上墙中部位置,为手动按钮式装置。当人员在舱体密闭空间作业时,发现火灾险情时能迅速人工手动启动发送火灾信号到消防报警主机,便于根据综合判断,及时安排火灾救灾,控制火灾的蔓延。气体灭火喷射装置1064安装在舱体室内设备的正上空,主要灭火气体为七氟丙烷。当火灾探测器监测到火灾时,消防报警主机会下达灭火的控制指令,气体灭火喷射装置就会释放对应区域的气体进行灭火,阻止火势的蔓延,有效增加后续救灾的宝贵时限。声光报警器1065安装在舱体每个进出门的上层位置。当火灾探测器监测到火灾时,消防报警主机会发出火警信号,声光报警器就会对应发出紧急撤离提示声音,伴随有红色闪烁告警,提醒舱内人员立即撤离避险。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照明子系统结构分图,具体地,所述照明子系统107包括:与灯光控制箱1071连接的液晶人机操作屏1072及灯具1073;所述灯光控制箱1071安装于预制舱门卫室,所述液晶人机操作屏1072安装于所述预制舱门卫室的内墙,所述灯具1073安装于所述气体灭火喷射装置1064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灯光控制箱1071安装在舱体的门卫室,内置控制运算单元、整流/逆变器、灯具电源回路、灯具控制回路,能够监控整个子系统的输入输出,根据舱布局,对灯具按不同支路具进行遥控、遥测、遥信,具有按时段、按模式、按场景动态调节灯具的输出功率以及光照度。同时,分别与液晶人机操作屏1072、控制平台100进行网络通信连接,实施就地或远方动态监测,执行联动策略。液晶人机操作屏1072安装在舱体门卫室内墙,具有开停灯时段设置、输出功率设置、手动自动检修模式切换、光照度设置、故障告警上送、历史告警以及数据记录操作功能。灯具1073安装在舱体室内设备正上方顶部,分为应急照明以及日常照明。日常照明在日常运维时,日常照明执行液晶人机操作屏1072提前设定的支路管理模式以及参数进行动态启停,当照明传感器监测到某区域有人员作业时,日常照明系统会根据该区域光照度,自动调节灯光角度与亮度,保证作业区域灯光亮度足够;对于非作业区域的照明装置,日常照明系统会动态降低光照度以及输出功率,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应急照明安装在舱体内每个拼接的舱体单元间隔中间位置,并且光照位置均朝向所有舱体进出口大门位置。设备发生火灾时,会执行灯光控制箱下发来自控制平台100的联动策略,根据火灾告警信号,自动开启所有支路的应急照明,联动解锁打开所有舱体进出大门,所有应急照明朝着进出口大门射出呈线性动态型的光柱,便于作业人员在密闭的舱体空间内朝着光柱快速逃生,提高密闭空间作业的人身避险安全系数。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利用包系统通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09与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10连接,系统包括:均通过交换机108与控制平台100电连接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SF6泄漏监测子系统101、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102、微正压空调子系统103、门禁子系统104、视频监控子系统105、消防报警子系统106及照明子系统107;所述控制平台100用于根据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101所采集的SF6气体浓度,所述空气质监测子系统102所采集的气体监测数据,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103所采集的舱内温湿度,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106所采集的环境数据,生成控制指令至所述功能模块,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09及所述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110。从而解决现有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无法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控制,统一存储及统一分析,导致系统决策时不能就同时考虑到所有的监测数据,得出最优决策,更无法将最优决策远程发送至运维人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通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与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均通过交换机与控制平台电连接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SF6泄漏监测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微正压空调子系统、门禁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及照明子系统;
所述控制平台用于根据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所采集的SF6气体浓度,所述空气质监测子系统所采集的气体监测数据,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所采集的舱内温湿度,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所采集的环境数据,生成控制指令至所述功能模块,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及所述调度端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F6泄漏监测子系统包括:均与SF6泄漏监测主机电连接的声光报警器、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风机控制单元及风机;所述SF6泄漏监测主机安装于舱体室外墙,所述声光报警器、所述风机控制单元及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所述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舱体室的每个GIS设备间隔框架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包括:与空气质量监测主机连接的危害气体监测传感器及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质量监测主机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所述危害气体监测传感器安装于每个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中间位置,所述空气净化器安装于每个所述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墙角和中部底座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正压空调子系统包括安装于舱壁中上部构架的排气扇、所述单元结构舱体内墙的温湿度监测传感器,以及微正压空调主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子系统包括就均安装于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多个门禁控制器,以及分别于所述门禁控制器连接的人脸识别器、磁力锁、门磁及出门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监控子系统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摄像头及视屏控制主机;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上层;所述视屏控制主机安装于预制舱主控室的视屏监测屏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报警子系统包括均与消防报警主机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装置、气体灭火喷射装置及声光报警器;所述消防报警主机安装于舱体室外墙,所述火灾探测器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中部和/或上层,所述手动火灾报警装置安装于所述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上墙中部位置,所述气体灭火喷射装置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并安装于舱内设备的正上方,所述声光报警器安装于所述预制舱功能室出入口的上墙上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子系统包括:与灯光控制箱连接的液晶人机操作屏及灯具;所述灯光控制箱安装于预制舱门卫室,所述液晶人机操作屏安装于所述预制舱门卫室的内墙,所述灯具安装于所述气体灭火喷射装置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舱体内墙上层风机及舱体内墙下层风机,所述舱体内墙上层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正压空调主机包括: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气体压缩外机、安装于所述舱体室内墙的门前后两壁的气体制冷内机,以及内安装于所述气体制冷内机的空调控制模块。
CN202210956673.9A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Pending CN115276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6673.9A CN115276232A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6673.9A CN115276232A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6232A true CN115276232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51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6673.9A Pending CN115276232A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62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5171A (zh) * 2023-03-02 2023-03-28 山东铁马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f6电气设备内气体在线监控报警系统及实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5171A (zh) * 2023-03-02 2023-03-28 山东铁马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f6电气设备内气体在线监控报警系统及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6088B1 (ko) 조립식 자동제어식 에너지 절약형 안전캐비닛
CN102436235A (zh) 室内环境安全智能控制系统
CN102829533B (zh) 用于通信基站智能新风节能系统的监控单元
CN210460079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
CN111145482A (zh) 一种消防指挥控制系统
CN208521198U (zh) 配电房系统
CN211908986U (zh) 高速机电系统智能运维预警管理平台
CN203588047U (zh) 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N111870843A (zh) 一种用于储能站的无线消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65477U (zh) 楼宇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CN206311963U (zh) 一种楼宇智能化监控装置
CN107715358A (zh)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N115276232A (zh)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环境控制及监测系统
CN112634579A (zh) 一种变电站安防预警联动系统
CN104456813B (zh) 一种铁路站房给排风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0718967B (zh) 一种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智慧配电运维系统
CN110763279A (zh) 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CN209787687U (zh) 一种模块化一体式装置柜
CN208836459U (zh) 一种智慧机柜
CN216981606U (zh) 一种模块化预装式变电所安防综合监控系统
CN211042306U (zh) 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CN203774632U (zh) 一种配送式电力设备舱
CN102611193B (zh) 电力系统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915018A (zh) 一种智能配电室监控系统
CN217824420U (zh) 一种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