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9561A -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9561A
CN115269561A CN202211148362.6A CN202211148362A CN115269561A CN 115269561 A CN115269561 A CN 115269561A CN 202211148362 A CN202211148362 A CN 202211148362A CN 115269561 A CN115269561 A CN 115269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base
hybrid
interface
prese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83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9561B (zh
Inventor
高昆仑
乔贵邠
赵保华
陈国宝
张亮
周飞
林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gtu Data Beijing Software Co ltd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ngtu Data Beijing Software Co ltd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gtu Data Beijing Software Co ltd,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ngtu Data Beiji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83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9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9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9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9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956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6095 priority patent/WO202406095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2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between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front-end appl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第二数据库。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实现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的调用,以快速切换为访问第二数据库,提高了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库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目前数据管理系统智能化要求的提高,混合数据库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图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组成的混合数据库。
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数据库通常在接口层面按照数据库类型进行模式隔离,用户需要在指定模式访问对应类型的数据库,当用户接下来需要访问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时,需要通过改变数据库连接,切换到相应的模式,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降低了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降低了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等缺陷。
本申请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所述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所述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当在所述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所述第二数据库。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向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发送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调用指令,以将当前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可选的,还包括:
对访问所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时产生的所有上下文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以共享所述所有上下文数据;
其中,所述上下文数据至少包括会话上下文数据、用户安全权限上下文数据和数据库事务上下文数据。
可选的,还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向所述第二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二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二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可选的,还包括:
当在所述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一数据库时,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基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向所述第一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一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一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所述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
所述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Gremlin图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所述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JDBC关系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为Gremlin业务接口,所述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为JDBC连接接口。
本申请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管理模块,用于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所述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所述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第二管理模块,用于当在所述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所述第二数据库。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向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发送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调用指令,以将当前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管理模块,用于对访问所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时产生的所有上下文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以共享所述所有上下文数据;
其中,所述上下文数据至少包括会话上下文数据、用户安全权限上下文数据和数据库事务上下文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三管理模块,还用于:
基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向所述第二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二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二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三管理模块,还用于:
当在所述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一数据库时,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基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向所述第一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一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一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所述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
所述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Gremlin图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所述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JDBC关系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为Gremlin业务接口,所述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为JDBC连接接口。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混合数据库,第一数据库、第二数据库及如上第二个方面以及第二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
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有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所述第二数据库的接口层有预设的第一数据库连接接口;
所述混合数据库管理采用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管理所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本申请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个方面以及第一个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第二数据库。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实现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的调用,以快速切换为访问第二数据库,提高了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以下各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图查询语言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查询语言,使用最为广泛的最典型的主流语言包括Gremlin和Cypher。Gremlin 基于 Groovy,但有许多语言变体,允许开发者以 Java、Python 等编程语言原生编写查询。它既包含命令式也包含声明式的语义,能方便表达图遍历的逻辑,所以被众多图数据库系统采用。
关系型数据库建立在关系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是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的数据库。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可用关系模型来表示。
关系型数据库的查询语言是SQL语言,即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Language),是一种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
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简称:JDBC)是Java语言中用来规范客户端程序如何来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提供了诸如查询和更新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
现有的智能应用,在图数据库的应用过程中,对于其它模式的数据为混合应用要求也越来越多,即在同一个应用系统中,使用图数据库的时候也使用到其它数据库类型,如文档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呈现“混合”模式的特性。
但是,目前的混合数据库通常在接口层面按照数据库类型进行模式隔离,用户需要在指定模式访问对应类型的数据库,当用户接下来需要访问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时,需要切换到相应的模式,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降低了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通过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第二数据库。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实现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的调用,以快速切换为访问第二数据库,提高了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
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用于管理用户端对混合数据库的访问,以提高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可作为混合数据库用户端的电子设备,比如服务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其他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
其中,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第一数据库具体可以为图数据库,第二数据库具体可以为关系型数据库。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时,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可以为预设的中间服务器的IP地址,预设中间服务器分别与第一数据库服务器和第二数据库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当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上时,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即为该服务器的IP地址。
具体地,混合数据库的用户端可以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同时与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建立通信连接,以使该用户端能够基于该共享连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
示例性的,当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时,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具体可以为使用Gremlin图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具体可以为使用JDBC关系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具体可以为Gremlin业务接口,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具体可以为JDBC连接接口。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实现了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的连接和运行环境的共享,第一数据库实例和第二数据库实例从用户端应用的角度而言共享及复用了物理连接,该物理连接即为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
步骤102,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第二数据库。
具体地,用户可以在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基于Gremlin语言编写的指令,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其中,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可以在包括若干个业务接口(transaction接口),同时扩充有适用于第二数据库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JDBC Connection接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包括:
步骤1021,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步骤1022,向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发送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调用指令,以将当前调用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示例性的,在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的情况下,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调用指令可以为Connection conn =graph.tx().getRdbConnection()。
具体地,可以通过先得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基于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获得第一数据库实例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实例,然后在该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实例中引入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调用指令,以将当前调用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口转换得到的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符合第二数据库的连接接口规范,如符合JDBC的Connection接口规范,可以创建JDBC的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并可以通过这些Statement接口执行查询或更新操作,或获取查询结果的ResultSet。此处的Statement/PreparedStatement/ResultSet均符合JDBC接口规范。
具体地,在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的情况下,用户端可以通过前述的graph.tx()获取图数据侧的数据库事务,进行数据库事务的控制;通过得到graph实例(图数据库实例),获取图数据侧的操作接口(如Traversal、Computing等)进行操作。客户端可以通过前述的Connection接口获取关系型数据侧的事务控制操作接口,及SQL语言执行的操作接口以进行关系型数据的操作。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对访问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时产生的所有上下文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以共享所有上下文数据;
其中,上下文数据至少包括会话上下文数据、用户安全权限上下文数据和数据库事务上下文数据。
具体地,由于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事务上下文数据的共享,不管是第一数据库操作接口或者第二数据库操作接口在开始一个数据库事务时(或自动或手动),所开始的数据库事务共享;不管是第一数据库操作接口或者第二数据库操作接口提交事务操作时,共享数据库事务的第一数据库及第二数据库的数据库事务操作都将操作;不管是第一数据库操作接口或者第二数据库操作接口回滚事务操作时,共享数据库事务的第一数据库及第二数据库的数据库事务操作都将回滚;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的数据库事务的相关特性如隔离级别、事务ID等也将得到共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基于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向第二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二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第二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二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混合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效率,可以让混合数据库在数据处理内核以统一的事务管理机制同时支持OLAP+OLTP事务管理,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可以由不同的数据处理引擎分别进行处理,以此实现一种共享数据运行环境的不同引擎混合运行环境。
具体地,客户端在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访问第一数据库或第二数据库时,第一数据库或第二数据库的服务端对来自同一用户请求上下文、同一Session,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将处于相同的Session、数据库事务、用户权限等上下文运行环境中,因而在其数据处理内核可以以统一的事务管理机制来同时支持OLTP+OLAP事务管理。
相应地,在一实施例中,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一数据库时,可以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基于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向第一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一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第一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一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具体地,在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的情况下,图数据操作由图数据处理引擎进行,即存在一个基于Gremlin语言解析、执行的语言处理来驱动一个以点、边数据为特性的图数据处理引擎,以实现图数据库业务的处理,得到对应的图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关系型数据操作由关系处理引擎进行,即存在一个基于SQL语言解析、执行的语言处理来驱动一个以行表及表之间关联数据(即以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集合)为特性的关系型数据的处理引擎,以实现关系型数据库业务的处理,得到对应的关系型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通过引入各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引擎,并行处理各自数据库的业务,提高了混合数据库的业务处理效率。并且,不同的处理引擎可以分别提供符合不同类型数据(如图及关系型数据)查询语言规范的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通过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第二数据库。上述方案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实现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的调用,以快速切换为访问第二数据库,提高了混合数据库的应用效率。并且,通过引入各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引擎,并行处理各自数据库的业务,提高了混合数据库的业务处理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20包括:第一管理模块201和第二管理模块202。
其中,第一管理模块,用于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第二管理模块,用于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第二数据库。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管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向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发送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调用指令,以将当前调用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管理模块,用于对访问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时产生的所有上下文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以共享所有上下文数据;
其中,上下文数据至少包括会话上下文数据、用户安全权限上下文数据和数据库事务上下文数据。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管理模块,还用于:
基于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向第二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二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第二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二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管理模块,还用于:
当在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一数据库时,在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基于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向第一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一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第一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一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Gremlin图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JDBC关系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为Gremlin业务接口,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为JDBC连接接口。
关于本实施例中的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数据库,用于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的结构示意图。该混合数据库30包括:第一数据库301、第二数据库302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20。
其中,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有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第二数据库的接口层有预设的第一数据库连接接口;混合数据库管理采用如上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管理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数据库,用于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4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
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所述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所述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当在所述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所述第二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向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发送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调用指令,以将当前调用的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转换为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访问所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时产生的所有上下文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以共享所述所有上下文数据;
其中,所述上下文数据至少包括会话上下文数据、用户安全权限上下文数据和数据库事务上下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向所述第二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二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二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在所述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一数据库时,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
基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向所述第一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库业务,以得到对应的第一数据库业务处理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基于第一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库为图数据库,所述第二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
所述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Gremlin图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所述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为使用JDBC关系查询语言的数据查询环境,所述第一数据库业务接口为Gremlin业务接口,所述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为JDBC连接接口。
7.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理模块,用于基于混合数据库服务端的共享连接,与所述混合数据库包含的每个数据库建立通信,以进入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或第二数据库访问环境;其中,所述混合数据库包括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第二管理模块,用于当在所述混合数据库的第一数据库访问环境下需要访问第二数据库时,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调用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以连接并访问所述第二数据库。
8.一种混合数据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库、第二数据库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数据库管理装置;
所述第一数据库的接口层有预设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接口;
所述第二数据库的接口层有预设的第一数据库连接接口;
所述混合数据库管理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管理所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148362.6A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269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8362.6A CN115269561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116095 WO2024060956A1 (zh) 2022-09-21 2023-08-31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8362.6A CN115269561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9561A true CN115269561A (zh) 2022-11-01
CN115269561B CN115269561B (zh) 2023-01-24

Family

ID=8375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8362.6A Active CN115269561B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9561B (zh)
WO (1) WO20240609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6865A (zh) * 2023-02-17 2023-05-16 安芯网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数据库混合使用的代理方法及装置
WO2024060956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14784A1 (en) * 2013-01-28 2014-07-31 Altibase Corp.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ransaction sharing hybrid interface of session
CN107818127A (zh) * 2017-09-09 2018-03-20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多源数据的查询方法及系统
CN109241054A (zh) * 2018-08-02 2019-01-18 成都松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型数据库系统、实现方法以及服务器
CN111881223A (zh) * 2020-08-06 2020-11-0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管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949650A (zh) * 2019-05-1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语言融合查询方法及多模数据库系统
US20210056104A1 (en) * 2019-08-24 2021-02-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ynergistic and Retrofittable Graph Queries Inside a Relational Database
CN112416962A (zh) * 2020-11-06 2021-02-26 北京偶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68500A (zh) * 2021-06-08 2021-08-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566B (zh) * 2014-06-25 2019-03-0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在关系数据库上支持命令式图形查询的方法和系统
CN115269561B (zh) * 2022-09-21 2023-01-24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14784A1 (en) * 2013-01-28 2014-07-31 Altibase Corp.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ransaction sharing hybrid interface of session
CN107818127A (zh) * 2017-09-09 2018-03-20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多源数据的查询方法及系统
CN109241054A (zh) * 2018-08-02 2019-01-18 成都松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型数据库系统、实现方法以及服务器
CN111949650A (zh) * 2019-05-1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语言融合查询方法及多模数据库系统
US20210056104A1 (en) * 2019-08-24 2021-02-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ynergistic and Retrofittable Graph Queries Inside a Relational Database
CN111881223A (zh) * 2020-08-06 2020-11-0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管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416962A (zh) * 2020-11-06 2021-02-26 北京偶数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68500A (zh) * 2021-06-08 2021-08-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956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CN116126865A (zh) * 2023-02-17 2023-05-16 安芯网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数据库混合使用的代理方法及装置
CN116126865B (zh) * 2023-02-17 2023-09-08 安芯网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数据库混合使用的代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0956A1 (zh) 2024-03-28
CN115269561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7956B2 (en) Background format optimization for enhanced querie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cluster
CN115269561B (zh) 一种混合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混合数据库及电子设备
WO2020228801A1 (zh) 一种多语言融合查询方法及多模数据库系统
US10061808B2 (en) Cached views
US10007698B2 (en) Table parameterized functions in database
US7769789B2 (en) High performant row-level data manipulation using a data layer interface
US5701461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ing a remote database using pass-through queries
CA2425045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ecuting a database query
US20140281247A1 (en) Method to accelerate queries using dynamically generated alternate data formats in flash cache
CN103455540A (zh) 从数据仓库模型生成内存模型的系统和方法
US9646040B2 (en) Configurable rule for monitoring data of in memory database
US9672231B2 (en) Concurrent access for hierarchical data storage
CN112949269A (zh) 可视化数据分析报表的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69441A (zh) 基于图数据库的知识挖掘引擎系统
US20170068703A1 (en) Local database cache
US10558661B2 (en) Query plan generation based on table adapter
US10810116B2 (en) In-memory database with page size adaptation during loading
CN115357606A (zh) 数据源查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19113B (zh) 一种数据库的业务处理方法及数据库服务器
CN112163029A (zh) 一种虚拟数据库系统及查询方法
US20230281201A1 (en) On-demand access of database table partitions
CN111143449B (zh) 一种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数据服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44661A1 (en) Intelligent parity service with database query optimization
US20240193170A1 (en) Unified data access and querying
CN116719872A (zh) 数据库的部署方法及数据库管理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