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4585B -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4585B
CN115264585B CN202210792466.4A CN202210792466A CN115264585B CN 115264585 B CN115264585 B CN 115264585B CN 202210792466 A CN202210792466 A CN 202210792466A CN 115264585 B CN115264585 B CN 115264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infrared sensor
output end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24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4585A (zh
Inventor
王贤林
仝玉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t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t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t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tz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24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4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4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4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4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4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in the indoor unit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9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涉及三联供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室内空调机组件和控制芯片,所述室内空调机组件包括空调本体、出风口、隔温板、横向导流叶片、纵向导流叶片、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控制芯片连接于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该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基于感应人体的红外传感器与测距传感器可以使得冷热气流在流动时随空间距离的变化而增强或减小气流流动距离,使得冷热气流可以均匀的分布于室内各个区域,且红外传感器实时感应人体位置,使得冷热气流可以以舒适的微风与人体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联供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三联供空调是可以提供室内空调、地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的热泵空调机组,且室内空调、地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可以根据生活需求只实现其中一种或同时实现其中任意两种功能,也可以三种功能同时运行,而室内空调是热泵三联供空调整个机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有的热泵三联供空调机组中的室内空调在使用时温度是可以根据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所感应的数值而实时调整的,但室内空调在吹风时其内部导流叶片具有引导气流流向的作用,而气流都是从空调出风口位置流向四周,导致距离空调越近的位置其温度与其他室内区域温度相比更低,导致室内区域中温度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热泵三联供空调机组中的室内空调在使用时温度是可以根据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所感应的数值而实时调整的,但室内空调在吹风时其内部导流叶片具有引导气流流向的作用,而气流都是从空调出风口位置流向四周,导致距离空调越近的位置其温度与其他室内区域温度相比更低,导致室内区域中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室内空调机组件和控制芯片,所述室内空调机组件包括空调本体、出风口、隔温板、横向导流叶片、纵向导流叶片、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空调本体的表面底部开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的内壁上部、下部转动连接有横向导流叶片,所述出风口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有纵向导流叶片,所述横向导流叶片远离纵向导流叶片的一侧设置有隔温板,所述横向导流叶片的两侧顶部设置有横向测距传感器,所述纵向导流叶片的底部设置有纵向测距传感器,所述横向测距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纵向测距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控制芯片连接于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隔温板远离横向导流叶片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板,且出风板远离隔温板的一侧设置有电子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横向导流叶片固定连接,且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均位于隔温板远离出风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纵向导流叶片固定连接,且纵向导流叶片共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电线、插头主件、轴承副件和插头本体,所述电线远离空调本体的一端连接有插头主件,且插头主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轴承副件,所述轴承副件的底部连接有插头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单制冷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空调本体的输入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且板式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输入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且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有压缩机。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单制热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且换向阀的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且板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单热水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且换向阀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换向阀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且板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且换向阀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换向阀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且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且板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且换向阀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换向阀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且空调本体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且板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且换向阀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换向阀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且空调本体的输出端连接有水侧换热器,所述水侧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且储液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单制冷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进入室外换热器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板式换热器进入空调本体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从出风板表面流出,从而完成单制冷工作模式;
(2):单制热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进入空调本体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从出风板表面流出实现单制热工作模式;
(3):单热水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进入水箱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从而实现单热水工作模式;
(4):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进入水箱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进入室外换热器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板式换热器进入空调本体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从出风板表面流出;
(5):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进入水箱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通过换向阀进入空调本体内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从出风板表面流出;
(6):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进入水箱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经过换向阀进入空调本体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从出风板表面流出,冷凝放热后变成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冷媒进入水侧换热器中与水对流换热产生地暖用热水;
(7):空调本体为安装在室内的空调内机,空调本体表面的出风口内部安装有可以受空调遥控器所控制的横向导流叶片、纵向导流叶片,横向导流叶片横向来回摆动使得空调所发出的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区域,而纵向导流叶片上下来回摆动可以将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各个高度,基于此,横向测距传感器随横向导流叶片横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纵向测距传感器随纵向导流叶片纵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发送至控制芯片内,距离参数越大则控制芯片将电子阀的打开度增大,此时气流流动体量增加并且出风板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加压使得气流喷射的越远,距离参数越小则控制芯片将电子阀的打开度减小,使得气流流动体量减小,同时出风板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减小压力使得气流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空调本体所发出的气流均匀覆盖室内各个区域,有利于解决室内各个区域温度不均的问题,而且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优先度位于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的前面优先被控制芯片处理,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随横向导流叶片、纵向导流叶片同步摆动,而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朝向与气流流动方向一致,当第一红外传感器或第二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人体时以空调本体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准,调整电子阀的开合度以及出风板内部的压力泵的压力大小,使得气流以适应人体舒适度的状态与人体接触,有利于提高人体处于室内的舒适度,并且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均位于隔温板远离出风板的一侧,隔温板可以将从出风板出口处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接触,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可以长时间保持工作而不受冷热气流影响;
(8):最后插头本体通过导线与电线连接,而导线位于插头主件内部呈缠绕式的放置,即导线于插头主件内部尽可能的多放置长度,通过轴承副件可以人工转动插头主件,使插头主件发生旋转,使得插头本体在插入插座内部后插头主件与电线的连接处与电线整体仍处于一条直线上,有利于避免插头主件与电线的连接处因长时间发生弯折而表面破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感应人体的红外传感器与测距传感器可以使得冷热气流在流动时随空间距离的变化而增强或减小气流流动距离,使得冷热气流可以均匀的分布于室内各个区域,且红外传感器实时感应人体位置,在气流流动方向朝向人体时优先于室内空间距离的变化调整成空调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得冷热气流可以以舒适的微风与人体接触,以提高人体舒适度。
1.该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横向测距传感器随横向导流叶片横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纵向测距传感器随纵向导流叶片纵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发送至控制芯片内,距离参数越大则控制芯片将电子阀的打开度增大,此时气流流动体量增加并且出风板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加压使得气流喷射的越远,距离参数越小则控制芯片将电子阀的打开度减小,使得气流流动体量减小,同时出风板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减小压力使得气流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空调本体所发出的气流均匀覆盖室内各个区域,有利于解决室内各个区域温度不均的问题。
2.该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的优先度位于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的前面优先被控制芯片处理,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随横向导流叶片、纵向导流叶片同步摆动,而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朝向与气流流动方向一致,当第一红外传感器或第二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人体时以空调本体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准,调整电子阀的开合度以及出风板内部的压力泵的压力大小,使得气流以适应人体舒适度的状态与人体接触,有利于提高人体处于室内的舒适度。
3.该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均位于隔温板远离出风板的一侧,隔温板可以将从出风板出口处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接触,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横向测距传感器、纵向测距传感器可以长时间保持工作而不受冷热气流影响。
4.该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插头本体通过导线与电线连接,而导线位于插头主件内部呈缠绕式的放置,通过轴承副件可以人工转动插头主件使其发生旋转,使得插头本体在插入插座内部后插头主件与电线的连接处与电线整体处于一条直线上,有利于避免连接处发生弯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空调本体外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空调本体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调整电子阀开合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插头主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单制冷工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单制热工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单热水工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室内空调机组件;101、空调本体;102、出风口;103、隔温板;104、横向导流叶片;105、纵向导流叶片;106、横向测距传感器;107、纵向测距传感器;108、第一红外传感器;109、第二红外传感器;2、控制芯片;3、出风板;4、电子阀;5、插头组件;501、电线;502、插头主件;503、轴承副件;504、插头本体;6、板式换热器;7、储液器;8、室外换热器;9、换向阀;10、压缩机;11、水箱;12、水侧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室内空调机组件1和控制芯片2,室内空调机组件1包括空调本体101、出风口102、隔温板103、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空调本体101的表面底部开设有出风口102,且出风口102的内壁上部、下部转动连接有横向导流叶片104,出风口102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有纵向导流叶片105,横向导流叶片104远离纵向导流叶片105的一侧设置有隔温板103,横向导流叶片104的两侧顶部设置有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导流叶片105的底部设置有纵向测距传感器107,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控制芯片2连接于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的输出端,隔温板103远离横向导流叶片104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板3,且出风板3远离隔温板103的一侧设置有电子阀4,第一红外传感器108与横向导流叶片104固定连接,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均位于隔温板103远离出风板3的一侧,第二红外传感器109与纵向导流叶片105固定连接,且纵向导流叶片105共设置有两个;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空调本体101为安装在室内的空调内机,空调本体101表面的出风口102内部安装有可以受空调遥控器所控制的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来回摆动使得空调所发出的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区域,而纵向导流叶片105上下来回摆动可以将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各个高度,基于此,横向测距传感器106随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纵向测距传感器107随纵向导流叶片105纵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发送至控制芯片2内,距离参数越大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增大,此时气流流动体量增加并且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加压使得气流喷射的越远,距离参数越小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减小,使得气流流动体量减小,同时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减小压力使得气流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空调本体101所发出的气流均匀覆盖室内各个区域,有利于解决室内各个区域温度不均的问题,而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的优先度位于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的前面优先被控制芯片2处理,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随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同步摆动,而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朝向与气流流动方向一致,当第一红外传感器108或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感应到人体时以空调本体101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准,调整电子阀4的开合度以及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的压力大小,使得气流以适应人体舒适度的状态与人体接触,有利于提高人体处于室内的舒适度,并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均位于隔温板103远离出风板3的一侧,隔温板103可以将从出风板3出口处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与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接触,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可以长时间保持工作而不受冷热气流影响。
请参阅图1、图5,空调本体101的一侧设置有插头组件5,插头组件5包括电线501、插头主件502、轴承副件503和插头本体504,电线501远离空调本体101的一端连接有插头主件502,且插头主件50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轴承副件503,轴承副件503的底部连接有插头本体504;
具体操作如下,插头本体504通过导线与电线501连接,而导线位于插头主件502内部呈缠绕式的放置,即导线于插头主件502内部尽可能的多放置长度,通过轴承副件503可以人工转动插头主件502,使插头主件502发生旋转,使得插头本体504在插入插座内部后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与电线501整体仍处于一条直线上,有利于避免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因长时间发生弯折而表面破损。
请参阅图6,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单制冷工作模式,该模式下空调本体101的输入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入端连接有储液器7,储液器7的输入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且室外换热器8的输入端连接有换向阀9,换向阀9的输入端连接有压缩机10;
具体操作如下,单制冷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从而完成单制冷工作模式,蒸发吸热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而蒸发吸热后气液两相冷媒会再进入气液分离器内部,之后液态冷媒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0中进行压缩。
请参阅图7,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单制热工作模式,该模式下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空调本体101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
具体操作如下,单制热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实现单制热工作模式,冷凝放热后冷凝体变成中温重压的液态冷媒经过板式换热器6、储液器7后再进入室外换热器8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气液两相冷媒会再进入气液分离器内部,之后液态冷媒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0中进行压缩。
请参阅图8,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单热水工作模式,该模式下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
具体操作如下,单热水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从而实现单热水工作模式,气态冷媒通过换向阀9还经过板式换热器6、储液器7、室外换热器8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液态冷媒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0中进行压缩。
请参阅图9,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且室外换热器8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
具体操作如下,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蒸发吸热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气液两相冷媒会再进入气液分离器内部,之后液态冷媒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0中进行压缩。
请参阅图10,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且空调本体101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
具体操作如下,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通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冷凝放热后变成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后进入至室外换热器8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气液两相冷媒会再进入气液分离器内部,之后液态冷媒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0中进行压缩。
请参阅图11,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且空调本体101的输出端连接有水侧换热器12,水侧换热器12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且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
具体操作如下,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冷凝放热后变成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冷媒进入水侧换热器12中与水对流换热产生地暖用热水,与空调侧换热的冷媒汇合后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后进入室外换热器8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气液两相冷媒会再进入气液分离器内部,之后液态冷媒沉积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0中进行压缩。
请参阅图1至图11,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单制冷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从而完成单制冷工作模式;
(2):单制热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实现单制热工作模式;
(3):单热水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从而实现单热水工作模式;
(4):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
(5):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通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
(6):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冷凝放热后变成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冷媒进入水侧换热器12中与水对流换热产生地暖用热水;
(7):空调本体101为安装在室内的空调内机,空调本体101表面的出风口102内部安装有可以受空调遥控器所控制的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来回摆动使得空调所发出的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区域,而纵向导流叶片105上下来回摆动可以将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各个高度,基于此,横向测距传感器106随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纵向测距传感器107随纵向导流叶片105纵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发送至控制芯片2内,距离参数越大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增大,此时气流流动体量增加并且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加压使得气流喷射的越远,距离参数越小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减小,使得气流流动体量减小,同时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减小压力使得气流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空调本体101所发出的气流均匀覆盖室内各个区域,有利于解决室内各个区域温度不均的问题,而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的优先度位于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的前面优先被控制芯片2处理,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随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同步摆动,而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朝向与气流流动方向一致,当第一红外传感器108或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感应到人体时以空调本体101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准,调整电子阀4的开合度以及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的压力大小,使得气流以适应人体舒适度的状态与人体接触,有利于提高人体处于室内的舒适度,并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均位于隔温板103远离出风板3的一侧,隔温板103可以将从出风板3出口处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与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接触,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可以长时间保持工作而不受冷热气流影响;
(8):最后插头本体504通过导线与电线501连接,而导线位于插头主件502内部呈缠绕式的放置,即导线于插头主件502内部尽可能的多放置长度,通过轴承副件503可以人工转动插头主件502,使插头主件502发生旋转,使得插头本体504在插入插座内部后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与电线501整体仍处于一条直线上,有利于避免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因长时间发生弯折而表面破损。
综上,请参阅图1至图11,该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在单制冷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从而完成单制冷工作模式;
单制热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实现单制热工作模式;
单热水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从而实现单热水工作模式;
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
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通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
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冷凝放热后变成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冷媒进入水侧换热器12中与水对流换热产生地暖用热水;
其中,空调本体101为安装在室内的空调内机,空调本体101表面的出风口102内部安装有可以受空调遥控器所控制的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来回摆动使得空调所发出的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区域,而纵向导流叶片105上下来回摆动可以将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各个高度,基于此,横向测距传感器106随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纵向测距传感器107随纵向导流叶片105纵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发送至控制芯片2内,距离参数越大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增大,此时气流流动体量增加并且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加压使得气流喷射的越远,距离参数越小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减小,使得气流流动体量减小,同时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减小压力使得气流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空调本体101所发出的气流均匀覆盖室内各个区域,有利于解决室内各个区域温度不均的问题;
而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的优先度位于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的前面优先被控制芯片2处理,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随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同步摆动,而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朝向与气流流动方向一致,当第一红外传感器108或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感应到人体时以空调本体101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准,调整电子阀4的开合度以及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的压力大小,使得气流以适应人体舒适度的状态与人体接触,有利于提高人体处于室内的舒适度;
并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均位于隔温板103远离出风板3的一侧,隔温板103可以将从出风板3出口处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与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接触,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可以长时间保持工作而不受冷热气流影响;
最后插头本体504通过导线与电线501连接,而导线位于插头主件502内部呈缠绕式的放置,即导线于插头主件502内部尽可能的多放置长度,通过轴承副件503可以人工转动插头主件502,使插头主件502发生旋转,使得插头本体504在插入插座内部后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与电线501整体仍处于一条直线上,有利于避免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因长时间发生弯折而表面破损。

Claims (3)

1.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室内空调机组件(1)和控制芯片(2),所述室内空调机组件(1)包括空调本体(101)、出风口(102)、隔温板(103)、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所述空调本体(101)的表面底部开设有出风口 (102),且出风口(102)的内壁上部、下部转动连接有横向导流叶片(104),所述出风口(102)的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有纵向导流叶片(105),所述横向导流叶片(104)远离纵向导流叶片(105)的一侧设置有隔温板(103),所述横向导流叶片(104)的两侧顶部设置有横向测距传感器(106),所述纵向导流叶片(105)的底部设置有纵向测距传感器(107),所述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08),所述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所述控制芯片(2)连接于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 (107)、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的输出端,所述隔温板(103)远离横向导流叶片(104)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板(3),且出风板(3)远离隔温板(103)的一侧设置有电子阀(4);所述空调本体(101)的一侧设置有插头组件(5),所述插头组件(5)包括电线(501)、插头主件(502)、轴承副件(503)和插头本体(504),所述电线(501)远离空调本体(101)的一端连接有插头主件(502),且插头主件(50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轴承副件(503),所述轴承副件(503)的底部连接有插头本体(504);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单制冷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空调本体(101)的输入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入端连接有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的输入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且室外换热器(8)的输入端连接有换向阀(9),所述换向阀(9)的输入端连接有压缩机(10);所述热泵三 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单制热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所述空调本体(101)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单热水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所述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所述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且室外换热器(8)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所述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且空调本体(101)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且板式换热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所述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换向阀(9),且换向阀(9)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箱(11),所述换向阀(9)的另一输出端连接有空调本体(101),且空调本体(101)的输出端连接有水侧换热器(12),所述水侧换热器(12) 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液器(7),且储液器(7)的输出端连接有板式换热器(6),所述板式换热器 (6)的输出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8);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单制冷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 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从而完成单制冷工作模式;
单制热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实现单制热工作模式;
单热水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从而实现单热水工作模式;
制冷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室外换热器(8)中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再经过储液器(7)、板式换热器(6)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最终冷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
制热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通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进行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
制热、地暖与热水同工作模式时,经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 换向阀(9)进入水箱(11)中冷凝放热产生生活热水,气态冷媒还经过换向阀(9)进入空调本体(101)内部的空调换热器中与室内空气完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冷凝放热,热气穿过电子阀(4)从出风板(3)表面流出,冷凝放热后变成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一部分冷媒进入水侧换热器(12)中与水对流换热产生地暖用热水;
空调本体(101)为安装在室内的空调内机,空调本体(101)表面的出风口(102)内部安装有可以受空调遥控器所控制的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来回摆动使得空调所发出的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区域,而纵向导流叶片(105)上下来回摆动可以将冷热气流分布至室内各个高度,基于此,横向测距传感器(106)随横向导流叶片(104)横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纵向测距传感器(107)随纵向导流叶片(105)纵向摆动而实时测得空调本体(10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发送至控制芯片(2)内,距离参数越大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增大,此时气流流动体量增加并且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加压使得气流喷射的越远,距离参数越小则控制芯片(2)将电子阀(4)的打开度减小,使得气流流动体量减小,同时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随之减小压力使得气流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空调本体(101)所发出的气流均匀覆盖室内各个区域,有利于解决室内各个区域温度不均的问题,而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的优先度位于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的前面优先被控制芯片(2)处理,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随横向导流叶片(104)、纵向导流叶片(105)同步摆动,而第一红外传感器(108)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朝向与气流流动方向一致,当第一红外传感器(108)或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感应到人体时以空调本体(101)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准,调整电子阀(4)的开合度以及出风板(3)内部的压力泵的压力大小,使得气流以适应人体舒适度的状态与人体接触,有利于提高人体处于室内的舒适度,并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均位于隔温板(103)远离出风板(3)的一侧,隔温板(103)可以将从出风板(3)出口处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与第一红外传感器(108)、 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接触,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可以长时间保持工作而不受冷热气流影响;
最后插头本体(504)通过导线与电线(501)连接,而导线位于插头主件(502)内部 呈缠绕式的放置,即导线于插头主件(502)内部尽可能的多放置长度,通过轴承副件(503) 可以人工转动插头主件(502),使插头主件(502)发生旋转,使得插头本体(504)在插入插座内部后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与电线(501)整体仍处于一条直线上,有利于避免插头主件(502)与电线(501)的连接处因长时间发生弯折而表面破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08)与横向导流叶片(104)固定连接,且第一红外传感器(108)、第二红外传感器 (109)、横向测距传感器(106)、纵向测距传感器(107)均位于隔温板(103)远离出风板(3)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109)与纵向导流叶片(105)固定连接,且纵向导流叶片(105)共设置有两个。
CN202210792466.4A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Active CN115264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2466.4A CN115264585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2466.4A CN115264585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4585A CN115264585A (zh) 2022-11-01
CN115264585B true CN115264585B (zh) 2023-04-11

Family

ID=8376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2466.4A Active CN115264585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458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6C (zh) * 1997-11-14 2003-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传感器组件、利用该组件的气流控制装置
JP5112031B2 (ja) * 2007-12-06 2013-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6440201B (zh) * 2016-09-26 2019-06-18 北京儒博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9556210B (zh) * 2018-10-16 2020-11-17 宁波市海智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型三联供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3093524U (zh) * 2020-10-28 2021-04-30 余姚市国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插头
CN215112916U (zh) * 2021-03-17 2021-12-1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4585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6447A (zh) 节能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56210B (zh) 一种低温型三联供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974226A (zh) 一种空调器加湿的控制方法、加湿控制系统及空调器
CN108180542A (zh) 多功能热泵型家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EP2708826B1 (en) System airconditioner
CN106440273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00390A (zh)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41265U (zh) 一种节能的恒温恒湿系统
CN115264585B (zh) 一种新型热泵三联供变频空调系统
CN110057030A (zh) 空调器自清洁加湿控制方法
CN110131819B (zh) 建筑节能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327993A (zh) 一种高效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9916006A (zh) 空调器自清洁加湿控制方法
KR2020000452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냉방 제어 방법
CN111853930A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12481560U (zh) 一体式内机热泵空调系统
CN209027144U (zh) 一种空调
CN206944383U (zh) 一种旋风出风式加湿清新移动空调
CN220103463U (zh) 一种高精度恒温冷风机
CN208983516U (zh) 一种水冷移动空调
CN220471924U (zh) 一种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CN219494241U (zh) 一种舒适温度风吹出组件及风管机空调器
CN215523572U (zh) 室内环境温度调节装置
CN216195086U (zh) 一种可以进行压力调节的定压补水装置
CN220852236U (zh) 一种具有空调和热水功能的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