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3236A -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3236A
CN115263236A CN202110472918.6A CN202110472918A CN115263236A CN 115263236 A CN115263236 A CN 115263236A CN 202110472918 A CN202110472918 A CN 202110472918A CN 115263236 A CN115263236 A CN 115263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ss control
control assembly
setting
string
str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29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科军
赵海洋
马国锐
李渭亮
黄亮
胡勇
潘丽娟
张�杰
黄知娟
吴春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729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3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3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3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4/00Valve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4/06Valve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in wells
    • E21B34/12Valve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in wells operated by movement of casings or tub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17/00Drilling rods or pipes; Flexible drill strings; Kellies; Drill collars; Sucker rods; Cables; Casings; Tub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该控漏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井内下入坐封管柱部分,使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坐封坐挂在外层套管上,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包括控漏失组件;在第一状态下,通过向井内下入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回插管柱部分中的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相接合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连通;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Description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程完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漏失完井管柱。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控漏失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资源的深入开采。目前的油气开采工作都开始集中于井况复杂、脆弱的地层和油井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油气开采的钻井、固井、完井、测试、开采和修井过程中,都井场有可能出现工作液(包括钻井液、水泥浆、完井液等)的漏失问题,即在压差作用下直接进入地层,从而造成工作液漏失,影响井下作业的正常进行。这会严重影响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并最终造成较大的生产损失。常见的工作液漏失类型主要包括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和溶洞性漏失。在现有技术中,当出现工作液漏失的情况时,一般采用化学堵漏剂或水泥对井眼进行封堵。若处理不当,将可能引起其他复杂情况,甚至造成井眼报废。
CN204960820U公开了一种易喷易漏井多功能试油完井管柱。该管柱将堵漏功能结合到了完井管柱中,以利于在完井过程中进行堵漏作业。然而,这种管柱的堵漏功能是一次性的。如果井下后续再次出现漏失问题,那么就需要通过复杂的工序来更换管柱,或通过其他现有的复杂堵漏方式来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通过其可以实现不限次的堵漏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控漏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井内下入坐封管柱部分,使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坐封坐挂在外层套管上,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包括控漏失组件;在第一状态下,通过向井内下入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回插管柱部分中的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相接合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连通;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根据坐封管柱部分与回插管柱部分之间的动作关系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限次的切换。在第一状态下,可以进行正常的井下作业。在第二状态下,则可进行有效的堵漏。因此,可以根据井下的实际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堵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分离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通过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的下压动作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完井、生产和/或修井过程中,通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反复切换来进行正常作业和控漏失作业之间的反复切换。由此,可以实现在不压井的前提下,对回插管柱部分进行更换,或临时管井以便防止漏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坐封管柱部分。该坐封管柱部分可用于上述控漏失方法中。所述坐封管柱部分柱包括控漏失组件,所述控漏失组件用于与回插管柱部分中的控漏失开关工具相配合,其中,通过下压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相接合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允许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连通;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漏失组件包括:下部筒状外壳;套设在所述下部筒状外壳内的上支撑套,所述上支撑套的下端设置有纵向向下延伸的铰接支架,在所述上支撑套内形成纵向延伸的流通通道;球形阀芯,所述球形阀芯设置在所述上支撑套之下,并与所述铰接支架铰接连接,所述球形阀芯构造有沿一个方向贯穿所述球形阀芯的流通孔;以及偏置驱动杆,所述偏置驱动杆套设在所述上支撑套与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间,并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偏置驱动杆的下端在偏离于所述铰接支架的位置处与所述球形阀芯铰接;其中,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球形阀芯的流通孔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球形阀芯堵在所述上支撑套的流通通道的下端,使得所述流通孔与所述流通通道不连通;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偏置驱动杆受到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的驱动而向下移动,以带动所述球形阀芯向下旋转,使得所述流通孔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流通孔与所述流通通道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漏失组件还包括:下支撑套,所述下支撑套套设在所述下部筒状外壳内,并处于所述球形阀芯之下;以及套设在所述下支撑套与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在所述下支撑套和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上以实现压缩;其中,所述下支撑套与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间密封配合,所述下支撑套与所述球形阀芯之间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漏失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上的上部筒状外壳;套设在所述上部筒状外壳内的传动套,所述传动套与所述偏置驱动杆的上端相连;以及套设在所述上部筒状外壳与所述传动套之间的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抵住所述传动套的朝向下方的上部台阶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抵住所述上部筒状外壳的朝向上方的上部台阶面;在第一状态下,所述传动套与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相接合,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向下推动所述传动套,并由此向下推动所述偏置驱动杆,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进一步压缩;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所述传动套和所述偏置驱动杆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回插管柱部分。该回插管柱部分可用于上述控漏失方法中。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包括控漏失开关工具,用于与坐封管柱部分中的控漏失组件相配合,其中,通过下压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相接合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允许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连通;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包括纵向延伸的开关筒,在所述开关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接合件,所述密封接合件构造为用于与构造于所述控漏失组件中的传动套的内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开关筒之下的纵向延伸的冲洗筒,在所述开关筒上的密封接合件与所述传动套配合时,所述冲洗筒插入到所述控漏失组件内,以用于冲洗所述控漏失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控漏失完井管柱,所述控漏失完井管柱包括上述坐封管柱部分,以及上述回插管柱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漏失完井管柱用于进行上述控漏失方法。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漏失完井管柱的结构;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控漏失完井管柱中的回插管柱部分的结构;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控漏失完井管柱中的坐封管柱部分的结构;
图4显示了图3所示的坐封管柱部分中的阀体机构中的一部分结构;
图5显示了坐封管柱部分中的阀体机构的另外一部分结构。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将控漏失完井管柱下入井筒中靠近井口的一端定义为上端或相似用语,将远离井口的一端定义为下端或相似用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控漏失完井管柱100的结构,该控漏失完井管柱100包括配合在一起的回插管柱部分1和坐封管柱部分2。回插管柱部分1能够插入式安装到坐封管柱部分2的内部,从而与坐封管柱部分2形成适配连接。回插管柱部分1可用于与油管(未示出)连接。在图2和图3中分别显示了回插管柱部分1和坐封管柱部分2的示意性结构。
如图2所示,回插管柱部分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脱手工具11、密封短节12、负荷指示器14和控漏失开关工具16。在密封短节12和负荷指示器14之间可设置第一配长短节13,以用于根据井下情况来调节密封短节12与负荷指示器14之间的距离。类似地,在负荷指示器14与控漏失开关工具16之间设置有第二配长短节15,以用于根据井下情况来调节负荷指示器14与控漏失开关工具16之间的距离。另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回插管柱部分1还可包括连接在控漏失开关工具16之下的冲洗筒17。
如图3所示,坐封管柱部分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回插锚定工具21、封隔器22、定位卡箍25和控漏失组件。控漏失组件大体上可包括驱动机构23和连接在该驱动机构23下方的阀体机构24。另外,坐封管柱部分2还可包括连接在控漏失组件之下的其他管串结构(未示出),其中可包括固完井过程中使用的尾管的其他常规结构。
回插管柱部分1中的脱手工具11用于与坐封管柱部分2中的回插锚定工具21彼此接合,以用于在回插管柱部分1如图1所示地插入到坐封管柱部分2中时,实现两者的适配连接。这里的脱手工具11可以是具有卡爪的机械脱手工具,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脱手工具。另外,
回插管柱部分1中的密封短节12可用于与外侧的坐封管柱部分2实现密封配合。由此,能够避免流体流动通过回插管柱部分1与坐封管柱部分2之间的环空。
坐封管柱部分2可用于与外层套管实现坐封配合,以封隔外层套管与坐封管柱部分2之间的环空。这可以避免流体从该环空向井底、尤其是井底的漏失处流动。另外,这也能避免井下高压向井口传递而发生井喷。
回插管柱部分1中的负荷指示器14可用于与坐封管柱部分2中的定位卡箍25相配合。负荷指示器14可以构造为凸起。当回插管柱部分1插入到坐封管柱部分2中时,如图1所示,负荷指示器14与定位卡箍25相抵。此时,回插管柱部分1下入的压力会陡增。作业人员可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回插管柱部分1已经在坐封管柱部分2内插入到位了,并停止后续的下入操作。
回插管柱部分1中的控漏失工具16可包括纵向延伸的开关筒,以及设置在该开关筒的外侧壁上的、径向向外凸出的接合件161(图2)。相应地,如图3所示,坐封管柱部分2中的控漏失组件的驱动机构23包括上部筒状外壳231,套设在该上部筒状外壳内的传动套233,以及套设在上部筒状外壳231与传动套23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232。第二弹性件232的上端抵住传动套233的朝向下方的上部台阶面,第二弹性件232的下端抵住上部筒状外壳231的朝向上方的上部台阶面。由此,使得第二弹性件232处于压缩状态。该第二弹性件232可以是螺旋弹簧、碟簧,或任意其他适当的第二弹性件。在传动套233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上述接合件161卡接配合的接合槽233A。通过接合槽233A与接合件161之间的卡接配合,在向下插入回插管柱部分1的过程中,控漏失工具16可以带动传动套233一起向下移动。优选地,接合件161与接合槽233A均构造为环形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接合槽233A构造于传动套233的底端附近。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接合槽233A也可替换为设置在传动套233的内壁上的接合台阶或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坐封管柱部分2中的阀体机构24可用于在驱动机构23的驱动作用下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由此来实现坐封管柱部分内的上下连通或上下封隔。图4具体显示了该阀体机构24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为了对阀体机构24的内部结构和工作机理进行详细展示,图4中省略了下部筒状外壳241。
阀体机构24包括下部筒状外壳241(图3),以及套设在该下部筒状外壳241内的上支撑套242。该上支撑套242形成为筒状,在其内部形成纵向延伸的流通通道。在上支撑套242的下端处设置有纵向向下延伸的铰接支架243。铰接支架243优选地如图4所示形成为两个相对间隔开布置的杆。阀体机构24还包括设置在上支撑套242下方的球形阀芯244,在该球形阀芯244上构造有沿一个方向贯穿球形阀芯244的流通孔245。球形阀芯244与上述铰接支架243铰接配合,从而使得球形阀芯244能围绕该铰接位置实现旋转。阀体机构24还可以包括大体上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偏置驱动杆246。偏置驱动杆246套设在上支撑套外。该偏置驱动杆246的下端与球形阀芯244铰接,上端与上文所述的传动套233固定相连。在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上支撑套242的侧壁上构造有径向贯穿该侧壁的通孔242A。一方面,传动套233沿纵向向下延伸到与该通孔242A重叠的位置。另一方面,偏置驱动杆246的上端沿纵向向上延伸至与该通孔242A重叠的位置,并径向向内延伸至与传动套233固定相连。由此,来实现偏置驱动杆246与传动套233之间的固定连接和传动作用。
在阀体机构24关闭的状态(即,第二状态)下,球形阀芯244的流通孔245沿横向方向取向。由此,上支撑套242内的流通通道不能通过球形阀芯244的流通孔245与下方的其他管串结构相连通。此时,就实现了坐封管柱部分2内的上下封隔。
在阀体机构24打开的状态(即,第一状态)下,如图1所示,偏置驱动杆246受到传动套233向下移动的驱动,继而向球形阀芯244提供一个向下的力。由于该力偏离于球形阀芯244与铰接支架243连接的位置,因此球形阀芯244会在该力的作用下向下旋转,直到球形阀芯244的流通孔245转到沿纵向方向取向的位置。这使得上支撑套242内的流通通道可以通过球形阀芯244的流通孔245与下方的其他管串结构相连通。此时,就实现了坐封管柱部分2内的上下连通。
如图5所示,阀体机构24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球形阀芯244之下的下支撑套247。下支撑套247套设在下部筒状外壳241内,并且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密封圈249而密封配合。阀体机构24还包括套设在下支撑套247与下部筒状外壳24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248。第一弹性件248的上端抵着下支撑套247的朝向下方的台阶面247A,下端抵着下部筒状外壳241的朝向上方的台阶面241A,并由此处于压缩状态下。因此,下支撑套247能在第一弹性件248的作用下紧抵着上方的球形阀芯244的表面。该下支撑套247还可设计为朝下的有效承压面比朝上的有效承压面的面积要大,从而使得该下支撑套247也可以在管串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向上紧贴球形阀芯244的表面。图5示出了阀体机构24打开的第一状态。此时,球形阀芯244的流通孔245与下支撑套247内的空间相连通,并由此与下方的其他管串结构相连通,实现坐封管柱部分2内的上下连通。在第二状态下,球形阀芯244的流通孔245横向取向,并由此不欲下支撑套247内的空间相连通。此时,在球形阀芯244与下支撑套247之间的密封配合以及下支撑套247与下部筒状外壳241之间的密封配合的作用下,可以方便且有效地确保坐封管柱部分2内的上下封隔。
另外,连接在控漏失开关工具16之下的冲洗筒17可以向下延伸至上支撑套242内靠近球形阀芯244的位置。通过冲洗筒17,可以对阀体机构24内进行冲洗,以将球形阀芯244上堆积的杂质更好地冲洗干净,从而能避免阀体机构24发生堵塞、卡死等妨碍阀体机构24顺畅动作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控漏失方法的工作过程来对回插管柱部分1与坐封管柱部分2中的各个结构及相关的配合方式和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井下漏失的情况时,或者在易发生漏失的井眼中进行固完井作业时,可通过送入工具将控漏失完井管柱100中的坐封管柱部分2送入到井眼内。在下入过程中,由于驱动机构23未受到向下的力的驱动,所以控漏失组件的阀体机构24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状态)。由此,在下入过程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井下发生严重的漏失。
在坐封管柱部分2下入到预定位置时,通过回插锚定工具21和封隔器22实现坐封管柱部分2与外侧套筒之间的坐挂和坐封。
此后,可根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控漏失操作。
如在当前状态下,确定不再发生漏失或明显漏失,则可下入回插管柱部分1。在下入过程中,回插管柱部分1中的控漏失开关工具16与坐封管柱部分2中的控漏失组件的驱动机构23彼此接合。由此,回插管柱部分1可带动驱动机构23中的传动套233一起向下移动。随着向下移动,阀体机构24受到驱动机构23的驱动而从上述关闭状态(第二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第一状态)。在此过程中,驱动机构23中的第二弹性件232进一步压缩而积蓄弹性势能。
当回插管柱部分1下入至负荷指示器14与定位卡箍25相配合并发出压力升高指示。此时,可确定回插管柱部分1在坐封管柱部分2内插入到位。可以通过回插管柱部分1中的脱手工具11与坐封管柱部分2中的回插锚定工具实现连接配合,并通过密封短节12来实现回插管柱部分1与坐封管柱部分2之间的密封配合。
在回插管柱部分1插入到坐封管柱部分2内使得阀体机构24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进行正常的井下作业,包括完井、生产和修井等。
如果再次发现井下发生漏失现象,可以通过上提回插管柱部分1,使得回插管柱部分1与坐封管柱部分2之间的连接断开。继续上提回插管柱部分1,可使驱动机构23中的传压筒233不再受到下压的力,并使得驱动机构23与控漏失打开工具16分离。开关机构23中的第二弹性件232可以释放弹性势能而上行复位,进而带动传动套233和偏置驱动杆246向上移动。这使得球形阀芯244向上旋转至封堵上支撑套242的下端的关闭状态(第二状态)。由此,使坐封管柱部分1内部上下封隔,从而阻止坐封管柱部分2以上井筒内的工作液漏失。
在从钻井到生产的整个井下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漏失,即可通过上述方法来实现控漏失的作用。另外,通过上提和下插回插管柱部分1,能够在不压井的前提下实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反复切换。由此,可在进行正常作业和控漏失作业之间、或者正常作业与更换回插管柱部分1之间的自由切换。
这使得控漏失完井管柱100能够在发生漏失情况下迅速关闭阀体机构24,从而能够显著降低完井期间出现漏失时工作液的漏失量。这有效避免针对易漏失井的作业过程中的巨大的作业成本和作业风险,有利于提高完井作业和后期油气生产作业的作业效率及增强作业效果,对完井作业和后期油气生产作业具有很大意义。
在本发明中,在没有明确的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的情况下,用语“纵向”、“横向”、“上”、“下”等均是相对于井眼的延伸方向来描述的。用语“上”指的是沿井眼延伸方向而靠近井眼的一侧。用语“下”指的是沿井眼延伸方向而靠近井底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控漏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井内下入坐封管柱部分,使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坐封坐挂在外层套管上,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包括控漏失组件;
在第一状态下,通过向井内下入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回插管柱部分中的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相接合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连通;
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漏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分离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漏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状态下,通过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的下压动作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漏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井、生产和/或修井过程中,通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反复切换来进行正常作业和控漏失作业之间的反复切换。
5.一种在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漏失方法中使用的坐封管柱部分,所述坐封管柱部分柱包括控漏失组件,所述控漏失组件用于与回插管柱部分中的控漏失开关工具相配合,其中,通过下压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相接合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允许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连通;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坐封管柱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漏失组件包括:
下部筒状外壳;
套设在所述下部筒状外壳内的上支撑套,所述上支撑套的下端设置有纵向向下延伸的铰接支架,在所述上支撑套内形成纵向延伸的流通通道;
球形阀芯,所述球形阀芯设置在所述上支撑套之下,并与所述铰接支架铰接连接,所述球形阀芯构造有沿一个方向贯穿所述球形阀芯的流通孔;以及
偏置驱动杆,所述偏置驱动杆套设在所述上支撑套与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间,并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偏置驱动杆的下端在偏离于所述铰接支架的位置处与所述球形阀芯铰接;
其中,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球形阀芯的流通孔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球形阀芯堵在所述上支撑套的流通通道的下端,使得所述流通孔与所述流通通道不连通;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偏置驱动杆受到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的驱动而向下移动,以带动所述球形阀芯向下旋转,使得所述流通孔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流通孔与所述流通通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封管柱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漏失组件还包括:
下支撑套,所述下支撑套套设在所述下部筒状外壳内,并处于所述球形阀芯之下;以及
套设在所述下支撑套与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在所述下支撑套和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上以实现压缩;
其中,所述下支撑套与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间密封配合,所述下支撑套与所述球形阀芯之间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封管柱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漏失组件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下部筒状外壳之上的上部筒状外壳;
套设在所述上部筒状外壳内的传动套,所述传动套与所述偏置驱动杆的上端相连;以及
套设在所述上部筒状外壳与所述传动套之间的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抵住所述传动套的朝向下方的上部台阶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抵住所述上部筒状外壳的朝向上方的上部台阶面;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传动套与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相接合,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向下推动所述传动套,并由此向下推动所述偏置驱动杆,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进一步压缩;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所述传动套和所述偏置驱动杆向上移动。
9.一种在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漏失方法中使用的回插管柱部分,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包括控漏失开关工具,用于与坐封管柱部分中的控漏失组件相配合,其中,通过下压所述回插管柱部分并使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与所述控漏失组件相接合来打开所述控漏失组件,允许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连通;通过上提所述回插管柱部分来关闭所述控漏失组件,使得所述坐封管柱部分内上下封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插管柱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包括纵向延伸的开关筒,在所述开关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接合件,所述接合件构造为用于与构造于所述控漏失组件中的传动套的内壁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漏失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漏失开关工具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开关筒之下的纵向延伸的冲洗筒,在所述开关筒上的密封接合件与所述传动套配合时,所述冲洗筒插入到所述控漏失组件内,以用于冲洗所述控漏失组件。
CN202110472918.6A 2021-04-29 2021-04-29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Pending CN115263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2918.6A CN115263236A (zh) 2021-04-29 2021-04-29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2918.6A CN115263236A (zh) 2021-04-29 2021-04-29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3236A true CN115263236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2918.6A Pending CN115263236A (zh) 2021-04-29 2021-04-29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32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13180A (en) One trip backwash/sand control system with extendable washpipe isolation
US7284619B2 (en) Packer with positionable collar
US9057240B2 (en) Debris barrier for downhole tools
US20030131988A1 (en) Inflatable packing element
AU2003209251A1 (en) Inflatable packing element
AU2018204706B2 (en) A flow control device
CA2631038C (en) Plugging a side pocket mandrel using a swelling plug
US7699111B2 (en) Float collar and method
NO20160858A1 (en) Dual isolation well assembly
CN115263236A (zh) 控漏失完井管柱及方法
US20150233209A1 (en) Control line damper for valves
CN110017127B (zh) 酸压控水一体化装置、酸压控水管柱及酸压控水方法
RU52904U1 (ru) Башмак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профильного перекрывателя в скважине
CN113323627A (zh) 一种压差滑套及油气井压裂施工方法
CN115263237A (zh) 一种控漏失完井管柱
US4192378A (en) Port valve isolation packer
CN113803019B (zh) 用于水平井的固完井方法和管串
CN216142737U (zh) 一种用于侧钻水平井的分段充填工具
AU2012369167B2 (en) Debris anti-compaction system for ball valves
US20220025724A1 (en) Liner hanger and method
CN115680575A (zh) 一种用于侧钻水平井的分段充填工具
CN116335585A (zh) 一种控水压裂阀和裸眼水平井完井管柱
CN114439445A (zh) 一种防砂滑套
CN115492553A (zh) 钻具旁通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RU2194148C1 (ru)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освоения 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скважин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