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2511B -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2511B
CN115242511B CN202210870766.XA CN202210870766A CN115242511B CN 115242511 B CN115242511 B CN 115242511B CN 202210870766 A CN202210870766 A CN 202210870766A CN 115242511 B CN115242511 B CN 115242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de
login
center
unique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07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2511A (zh
Inventor
周道华
王建
胡欢
许江泽
李正成
张佳音
周小强
雷运宇
吴婷婷
唐光明
徐雷
黄维
张明娟
张勇
曾俊
詹飞
吴勇科
罗玉
陈运均
王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ke Daqi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ongke Daqi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ongke Daqi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ongke Daqi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07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2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2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2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2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1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providing single-sign-on or fe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该管理平台包括:第一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本地部署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应用;第二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云端的一个或多个云端应用;唯一码生成中心,用于在终端用户登录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的登录状态下,所述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接时生成所述终端用户的唯一码,所述唯一码用于所述终端用户登录所述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本发明利用唯一码归集了终端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权限信息,使得终端用户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登录至管理平台,访问本地应用和云端应用,进而实现本地、云端应用的统一管理,简化了管理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环境下多应用账号的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G端或者B端用户常常涉及到使用不同技术服务商提供的不同的应用软件或系统,使得用户在使用业务系统开展经营过程中时常面临多个管理系统、多个账号使用管理的问题,造成用户体验差、管理效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
为解决多应用间账号互通的问题,专利CN114254292A提供了一种基于应用的统一管理平台,其通过用户中心模块进行应用申请和配置,并通过管理模块进行对应的审批和设置,从而方便了用户操作,使得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账号密码就可以登录多个应用系统,无需逐一进行登录,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时间资源的消耗,提升了工作效率。专利CN111291340A公开了一种统一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审批激活和身份认证,对用户账号信息进行认证并同步为关联账号,基于编辑的登录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并获取对用的关联账号访问对应的第三方业务系统,实现了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身份统一管理以及统一认证授权。
但是,现有技术解决账号互通是针对同一环境下的多个应用间的账户互通问题,特别是针对云端多应用间的账号互通。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既包括云服务也包括本地部署的应用系统。例如,对于景区管理平台,既有外卖、住宿等云端应用,也有票务系统、OA系统等本地部署的业务系统,而现有的针对同一环境的账户互通解决方案显然难以解决不同环境下的多应用账户互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以实现云上与本地部署这类多环境下各应用系统账户互通,通过一个账号登录访问与管理平台连接的云上应用或本地部署的应用,增强用户体验、提高管理效率、简化管理操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包括:
第一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本地部署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应用;
第二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云端的一个或多个云端应用;
唯一码生成中心,用于在终端用户登录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的登录状态下,所述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接时生成所述终端用户的唯一码,所述唯一码用于所述终端用户登录所述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
本技术方案中,管理平台包括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其中,第一用户中心为本地用户中心,终端用户在登录本地用户中心后,能够访问本地部署的应用;第二用户中心为云端用户中心,终端用户在登录云端用户中心后,能够访问云端的应用服务。
在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未连接时,两个用户中心的数据相互独立。在未连接外网的内网环境下,终端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用户中心访问本地部署的第三方应用,而在未连接内网的外网环境下,终端用户可以通过第二用户中心访问云端应用服务。其中,无论是本地应用还是云端应用,均需要在对应的用户中心申请appkey和secret,根据sdk和开发文档接入。
当内网环境和外网环境连通时,第一用户中心能够与第二用户中心实现连接。此时,对于已经登录第一用户中心或者第二用户中心的终端用户,在其首次连通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时,唯一码生成中心将基于两个用户中心存储的登录码生成对应于该终端用户的唯一码,并将该唯一码与两个中心的登录码中进行关联,以将该唯一码作为登录两个用户中心的唯一编码。后续使用中,在独立的内网环境下登录第一用户中心,或在独立的外网环境下登录第二用户中心,又或是在内外网环境连通下登录第一或第二用户中心,唯一码均作为终端用户身份识别的唯一账号。
唯一码归集了终端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权限信息,使得终端用户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登录至管理平台,访问本地应用和云端应用,进而实现本地、云端应用的统一管理,简化了管理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用户中心包括:
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终端用户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
第一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
第一登录模块,用于导入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在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验证通过后,调用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对应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以访问对应的本地应用。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用户中心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一验证模块和第一登录模块。其中,第一输入模块用于终端用户在未产生唯一码时输入其第一登录码,并在产生唯一码后输入其唯一码。第一登录模块在导入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后,将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同第一用户中心的账号数据库中的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进行比对,验证该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是否存在。验证后,终端用户即登录第一用户中心,并能够通过第一用户中心与各本地应用的接口来访问各本地应用。
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有终端用户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所述本地业务属性信息不仅表明当前终端用户的身份属性信息,例如用户类型、地区编码、时间戳,还包含终端用户的权限信息,例如当前终端用户已开通访问权限的本地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用户中心包括:
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终端用户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
第二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
第二登录模块,用于导入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在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验证通过后,调用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对应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以访问对应的云端应用。
本技术方案中,第二用户中心包括第二输入模块、第二验证模块和第二登录模块。其中,第二输入模块用于终端用户在未产生唯一码时输入其第二登录码,并在产生唯一码后输入其唯一码。第二登录模块在导入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后,将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同第二用户中心的账号数据库中的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进行比对,验证该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是否存在。验证后,终端用户即登录第二用户中心,并能够通过第二用户中心与各云端应用的接口来访问各云端应用。
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有终端用户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所述云端业务属性信息不仅表明当前终端用户的身份属性信息,例如用户类型、地区编码、时间戳,还包含终端用户的权限信息,例如当前终端用户已开通访问权限的云端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唯一码生成中心用于向终端用户登录的第一用户中心调取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比对所述第一登录码与第二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二登录码,或者向终端用户登录的第二用户中心调取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比对所述第二登录码与第一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一登录码;
基于比对结果,若存在业务属性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登录码和第二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所述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若不存在业务属性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登录码和第二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已存在的第一登录码或第二登录码。
本技术方案中,在当前终端用户登录状态下,第一、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通时,若终端用户登录的是第一用户中心,也即内网环境下登录并连接外网,唯一码生成中心调取登录状态的第一登录码,并将第一登录码与第二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二登录码进行比对,比对第一登录码包含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和第二登录码包含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中代表终端用户身份属性的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唯一码关联第一登录码和第二登录码,终端用户凭借唯一码即可登录第一或第二用户中心,并访问本地或云端应用;若不一致,则表明终端用户暂未在第二用户中心创建过第二登录码,此时唯一码生成中心生成唯一码并关联第一登录码。
同理地,若终端用户登录的是第二用户中心,也即外网环境下登录并连接内网,唯一码生成中心调取登录状态的第二登录码,并将第二登录码与第一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一登录码进行比对,若匹配到第一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两个登录码,若未匹配到第一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第二登录码。
进一步地,所述唯一码、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包括若干字符,所述字符代表至少部分云端业务属性信息或至少部分本地业务属性信息。本技术方案中,唯一码、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所包含的业务属性信息至少部分通过字符体现,以在不读取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即可根据唯一码、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的位数分解获取想要的账户资料业务属性。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业务属性信息、本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数据来源、应用部署环境、用户类型、所属地区编码、时间戳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环境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是否连接,并在第一用户中心、第二用户中心连接前检查外网环境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在检查外网环境的稳定性时,调用包含应用部署服务器的外网ip地址的命令若干次,若持续返回的文本信息包含时间和生存时间信息,则表明当前外网环境稳定。为了确保网络的连通性及稳定性,运用Java开发语言调用控制台执行ping命令。具体地,假设目标应用部署服务器外网ip为127.0.0.1,通过程序调用类似“ping 127.0.0.1-n 10-w 4”的命令,让该命令执行10次,如果目标ip127.0.0.1外网通顺,则会返回类似“来自127.0.0.1的回复:字节=32时间=39ms TTL=51”的文本信息,具体返回数值根据实际情况会有变化,文字信息中的“时间=39ms TTL=51”字样信息,总是能够返回即代表一次ping的结果是能通的,如果类似这样字样出现10次,则说明127.0.0.1是能够连通且网络稳定的。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具体调用dos命令用Runtime.getRuntime().exe()调用ping(String,int,int)函数实现,查看字符串是否符合格式用正则表达式实现。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安全模块,所述数据安全模块用于第一用户中心与一个或多个本地应用交互,或者第二用户中心与一个或多个云端应用交互时,保障终端用户的数据的安全性。对于用户账户资料在接口服务的交互中,各应用与用户中心交互时,会先经过统一网关会校验,验证应用appkey和secret的合法性。对于敏感数据将会进行脱敏、SM4加密处理。如真实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进行脱敏数据展示,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诸如此类的信息会通过SM4加密,并在返回json数据时再次进行SM4加密处理,其中包括非敏感信息,以此来保障终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的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用户中心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验证所述第一登录码通过后,允许终端用户访问第一登录码包含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所对应的本地应用;或第二用户中心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验证所述第二登录码通过后,允许终端用户访问第二登录码包含的云端业务属性所对应的云端应用;
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在登录状态下,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接时生成所述终端用户的唯一码,所述唯一码用于所述终端用户后续登录所述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并在所述第一用户中心与所述第二中心连接时,允许终端用户访问所述本地应用和所述云端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唯一码归集了终端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权限信息,使得终端用户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登录至管理平台,访问本地应用和云端应用,进而实现本地、云端应用的统一管理,简化了管理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管理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生成的唯一码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包括:
第一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本地部署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应用;
第二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云端的一个或多个云端应用;
唯一码生成中心,用于在终端用户登录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的登录状态下,所述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接时生成所述终端用户的唯一码,所述唯一码用于所述终端用户登录所述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中心包括:
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终端用户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
第一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
第一登录模块,用于导入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在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验证通过后,调用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对应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以访问对应的本地应用。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用户中心包括:
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终端用户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
第二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
第二登录模块,用于导入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在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验证通过后,调用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对应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以访问对应的云端应用。
在部分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安全模块,所述数据安全模块用于第一用户中心与一个或多个本地应用交互,或者第二用户中心与一个或多个云端应用交互时,保障终端用户的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境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是否连接,并在第一用户中心、第二用户中心连接前检查外网环境的稳定性。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在检查外网环境的稳定性时,调用包含应用部署服务器的外网ip地址的命令若干次,若持续返回的文本信息包含时间和生存时间信息,则表明当前外网环境稳定。
本实施例唯一码归集了终端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权限信息,使得终端用户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登录至管理平台,访问本地应用和云端应用,进而实现本地、云端应用的统一管理,简化了管理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唯一码生成中心用于向终端用户登录的第一用户中心调取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比对所述第一登录码与第二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二登录码,或者向终端用户登录的第二用户中心调取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比对所述第二登录码与第一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一登录码;
基于比对结果,若存在业务属性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登录码和第二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所述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若不存在业务属性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登录码和第二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已存在的第一登录码或第二登录码。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唯一码、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包括若干字符,所述字符代表至少部分云端业务属性信息或至少部分本地业务属性信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云端业务属性信息、本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数据来源、应用部署环境、用户类型、所属地区编码、时间戳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唯一码总共25位生成用户唯一编码,确保用户唯一码在分布式环境下唯一。在部分实施例中,唯一码的字符包括的业务属性信息包括:数据来源取1位(O或C),部署环境取1位(C或L),用户类型取1位(B或G),所属地区编码取6位(如:510101),时间戳取12位(当前时间),随机数取4位(24个字母加10个数字进行随机)。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基于前述任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的管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用户中心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验证所述第一登录码通过后,允许终端用户访问第一登录码包含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所对应的本地应用;或第二用户中心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验证所述第二登录码通过后,允许终端用户访问第二登录码包含的云端业务属性所对应的云端应用;
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在登录状态下,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接时生成所述终端用户的唯一码,所述唯一码用于所述终端用户后续登录所述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并在所述第一用户中心与所述第二中心连接时,允许终端用户访问所述本地应用和所述云端应用。
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例如第一用户中心、第二用户中心,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等)只是为了描述清楚起见而对相应部件进行区别,不旨在限制任何次序或者强调重要性等。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使经由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本地部署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应用;
第二用户中心,用于终端用户登录并访问云端的一个或多个云端应用;
唯一码生成中心,用于在终端用户登录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的登录状态下,所述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接时生成所述终端用户的唯一码,所述唯一码用于所述终端用户后续登录所述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并在所述第一用户中心与所述第二用户中心连接时,允许终端用户访问所述本地应用和所述云端应用;
环境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是否连接,并在第一用户中心、第二用户中心连接前检查外网环境的稳定性,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在检查外网环境的稳定性时,调用包含应用部署服务器的外网ip地址的命令若干次,若持续返回的文本信息包含时间和生存时间信息,则表明当前外网环境稳定;
其中,所述唯一码的字符的业务属性信息包括:数据来源取1位、部署环境取1位、用户类型取1位、所属地区编码取6位、时间戳取12位、以及随机数取4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中心包括:
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终端用户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
第一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
第一登录模块,用于导入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在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验证通过后,调用所述第一登录码或唯一码对应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以访问对应的本地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中心包括:
第二输入模块,用于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包含终端用户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
第二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
第二登录模块,用于导入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在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验证通过后,调用所述第二登录码或唯一码对应的云端业务属性信息以访问对应的云端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码生成中心用于向终端用户登录的第一用户中心调取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比对所述第一登录码与第二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二登录码,或者向终端用户登录的第二用户中心调取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比对所述第二登录码与第一用户中心存储的所有第一登录码;
基于比对结果,若存在业务属性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登录码和第二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所述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若不存在业务属性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登录码和第二登录码,则生成唯一码并关联已存在的第一登录码或第二登录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码、第一登录码、第二登录码包括若干字符,所述字符代表至少部分云端业务属性信息或至少部分本地业务属性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业务属性信息、本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数据来源、应用部署环境、用户类型、所属地区编码、时间戳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安全模块,所述数据安全模块用于第一用户中心与一个或多个本地应用交互,或者第二用户中心与一个或多个云端应用交互时,保障终端用户的数据的安全性。
8.基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用户中心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一登录码,验证所述第一登录码通过后,允许终端用户访问第一登录码包含的本地业务属性信息所对应的本地应用;或第二用户中心导入终端用户的第二登录码,验证所述第二登录码通过后,允许终端用户访问第二登录码包含的云端业务属性所对应的云端应用;
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在登录状态下,第一用户中心和第二用户中心首次连接时生成所述终端用户的唯一码,所述唯一码用于所述终端用户后续登录所述第一用户中心或第二用户中心,并在所述第一用户中心与所述第二用户中心连接时,允许终端用户访问所述本地应用和所述云端应用。
CN202210870766.XA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Active CN115242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0766.XA CN115242511B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0766.XA CN115242511B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511A CN115242511A (zh) 2022-10-25
CN115242511B true CN115242511B (zh) 2024-04-12

Family

ID=8367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0766.XA Active CN115242511B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多环境应用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251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3921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接入方法和认证系统
CN103124266A (zh) * 2013-02-07 2013-05-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通过其进行登录的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6209726A (zh) * 2015-04-30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应用单点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6909827A (zh) * 2017-03-02 2017-06-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账户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59996A (zh) * 2016-05-09 2017-11-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多网站间的自动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7920138A (zh) * 2016-10-08 2018-04-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统一标识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47501A (zh) * 2018-05-09 2018-10-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应用程序共享密码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87778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系统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40896A (zh) * 2020-01-06 2020-06-05 深圳市随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99652A (zh) * 2020-10-23 2021-01-0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终端、服务器、系统、介质和设备
CN112532653A (zh) * 2020-12-22 2021-03-19 深圳市富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第三方账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46857A (zh) * 2021-09-09 2021-12-03 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18550A (zh) * 2021-11-09 2022-03-2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56080B2 (en) * 2017-03-17 2019-07-1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ntralized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for cloud platform with multiple deployments
US20200220948A1 (en) * 2019-01-04 2020-07-09 Byton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Unique id for correlating services across region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3921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接入方法和认证系统
CN103124266A (zh) * 2013-02-07 2013-05-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通过其进行登录的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6209726A (zh) * 2015-04-30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应用单点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7359996A (zh) * 2016-05-09 2017-11-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多网站间的自动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7920138A (zh) * 2016-10-08 2018-04-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统一标识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09827A (zh) * 2017-03-02 2017-06-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账户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47501A (zh) * 2018-05-09 2018-10-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应用程序共享密码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87778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系统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40896A (zh) * 2020-01-06 2020-06-05 深圳市随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99652A (zh) * 2020-10-23 2021-01-0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终端、服务器、系统、介质和设备
CN112532653A (zh) * 2020-12-22 2021-03-19 深圳市富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第三方账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46857A (zh) * 2021-09-09 2021-12-03 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18550A (zh) * 2021-11-09 2022-03-2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模式及其实现;蒋建军;丁志锋;;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0615(第06期);全文 *
范柯 ; 李亮亮 ; 刘瑞 ; 张燕 ; .黄委政务外网统一用户与访问管理的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2010,(第20期),全文. *
蒋建军 ; 丁志锋 ; .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模式及其实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第06期),全文. *
黄委政务外网统一用户与访问管理的技术实现;范柯;李亮亮;刘瑞;张燕;;办公自动化;20101015(第2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2511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9254B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48204B (zh) 一键登录方法及系统、相关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581105B (zh) 登录验证方法和登录验证系统
CN108989346B (zh) 基于账号隐匿的第三方有效身份托管敏捷认证访问方法
CN101414909B (zh) 网络应用用户身份验证系统、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1582762B (zh) 基于动态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和系统
US9009793B2 (en) Dynamic pin dual factor authentication using mobile device
CN104954391A (zh) 用于验证实体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设备和方法
CN103929402A (zh) 敏感操作验证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和验证系统
CN101350720A (zh) 一种动态密码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10266642A (zh) 身份认证方法及服务器、电子设备
CN101645775A (zh) 基于空中下载的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
CN109861968A (zh) 资源访问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07416A (zh) 一种网络终端机器身份认证的方法及应用系统
CN102868702B (zh) 系统登录装置和系统登录方法
CN106341233A (zh) 客户端登录服务器端的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1448001A (zh) 一种实现wap手机银行交易安全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US20180374093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digital information
CN10972653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营销终端安全管控方法
CN112131564A (zh) 加密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09587683B (zh) 短信防监听的方法及系统、应用程序和终端信息数据库
CN106559386A (zh) 一种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0535652A (zh) 一种将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展示和统一登录的系统和方法
CN113852628A (zh) 一种去中心化的单点登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71811B (zh) 一种资源调用方法、资源调用装置、客户端及业务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