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164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1644A
CN115241644A CN202210989320.9A CN202210989320A CN115241644A CN 115241644 A CN115241644 A CN 115241644A CN 202210989320 A CN202210989320 A CN 202210989320A CN 115241644 A CN115241644 A CN 115241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cavity
electronic device
middle plate
mid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3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兴邦
张天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3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16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1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1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组件以及天线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具有腔壁为金属材质的腔体;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设于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一辐射体的辐射方向部分朝向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辐射体设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腔体之间,以提升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腔体之间的隔离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组件的腔体和第一辐射体之间设置第二辐射体,提升腔体和第一辐射体之间的隔离度,以改善第一辐射体的辐射效率,减少腔体模式的影响。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屏即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屏具有可任意弯曲、材质轻薄、省电等特点,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推动柔性屏设备成为未来屏幕显示的主流。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的柔性屏可采用滑动收缩的方式实现不同显示面积的切换。然而,电子设备在闭合时由于存在腔体会使得天线的效率变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组件以及天线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具有腔壁为金属材质的腔体;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设于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一辐射体的辐射方向部分朝向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辐射体设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腔体之间,以提升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腔体之间的隔离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组件的腔体和第一辐射体之间设置第二辐射体,提升腔体和第一辐射体之间的隔离度,即第一辐射体可以耦合到第二辐射体上,腔壁为金属材质的腔体可以等效为腔体天线,该腔体天线也可以耦合到第二辐射体上,以此在第二辐射体上形成反向的耦合电流并相互抵消,使得第一辐射体的电磁波信号不会进入到腔体中,而是被第二辐射体吸引,由此可以改善第一辐射体的辐射效率,减少腔体模式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第二姿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实施例中天线效率分析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天线效率仿真对比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具有柔性屏结构的电子设备,其中,柔性屏可以通过滑动伸缩方式收拢或者展开于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柔性屏结构的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大致可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柔性屏30。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滑动连接。图1中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X、Y和Z三个方向,主要是为了示意出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的滑动方向以及XY、XZ和YZ三个平面,以便于后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具体地,图1中示出的Z方向大致为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Y方向大致为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的运动方向,XY平面大致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可以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了滑动,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呈现出如图1所示的收拢状态。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可以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了滑动,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呈现出如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其中,定义图1中所示的收拢状态为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姿态,定义图2中所示的打开状态为电子设备100的第二姿态,以便于下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
其中,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容腔101。即第一壳体10大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以及连接设于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之间的第一底壁150,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以及第一底壁150共同配合围设形成第一容腔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还可以包括第三侧壁130,第三侧壁130设于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之间,并位于第一底壁150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侧。其中,第三侧壁130可为弧形侧壁,且第三侧壁130与第一底壁150弯折连接。第三侧壁130配合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以及第一底壁150共同围设形成上述第一容腔101。
第二壳体20部分容纳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容腔101内,且第二壳体20被配置为可部分滑动伸缩于第一容腔101,即第二壳体20能够在Y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10实现滑动开合。
其中,第二壳体20具有第二容腔201。即第二壳体20大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框210、第二侧框220以及连接设于第一侧框210、第二侧框220之间的第一底框250,第一侧框210、第二侧框220以及第一底框250共同配合围设形成第二容腔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还可以包括第三侧框230,第三侧框230设于第一侧框210和第二侧框220之间,并位于第一底框250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其中,第三侧框230可为弧形侧壁结构,且第三侧框230与第一底框250弯折连接。第三侧框230配合第一侧框210、第二侧框220以及第一底框250共同围设形成上述第二容腔201。其中,第二容腔201和第一容腔101相连通。在第一姿态下,第一容腔101和第二容腔201的容置空间部分重合,在第二姿态下,第一容腔101和第二容腔201的边界区域相连通。
第二壳体20的第一侧框210和第二侧框220分别与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0滑动开合。第一底框250在正交于XY平面的方向上(即Z方向上)与第一底壁150层叠设置,并可相对于第一底壁150滑动,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切换。以第一侧框210和第一侧壁110滑动连接为例,可以理解的,第二侧框220和第二侧壁120的滑动连接方式与第一侧框210和第一侧壁110的滑动连接方式大体相同,故不进行重复赘述。其中,第一侧框210和第一侧壁110中的一者上设有滑槽、另一者上设有滑块,滑块与滑槽相配合能够使得第一侧框210和第一侧壁110之间实现滑动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框210和第一侧壁110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实现滑动连接,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其中,柔性屏30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滑动伸缩的方式实现在大屏状态和小屏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姿态下,柔性屏30呈小屏状态,柔性屏30部分容置于第一容腔101内,另一部分外露于电子设备100以使得柔性屏30可以实现小屏显示效果。在第二姿态下,柔性屏30呈大屏状态,即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展开时,逐步将容置于第一容腔101内的部分柔性屏30拉出,使得柔性屏30能够实现大屏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柔性屏30的中框组件40,即中框组件40被配置为用于支撑于柔性屏30外露于电子设备100的部分。此外,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对运动以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切换时,中框组件40的姿态同步改变,以使中框组件40能够持续支撑对柔性屏30外露于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其中,在第一姿态下,第一容腔101和第二容腔201的空间部分重合,在第二姿态下,第一容腔101和第二容腔201的边界区域相连通。即,第一容腔101和第二容腔201配合构成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容置空间,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中框组件40设于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内并可随上述相对运动改变姿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大屏状态和小屏状态之间任意切换,进而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另外,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合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几乎保持不变,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0可以连接并支撑部分柔性屏30。例如,柔性屏30临近第三侧框230的端部连接设于第三侧框230背离第一底框250的一侧。其中,柔性屏30可以通过胶体粘接于第二壳体20,例如可以通过双面胶、光学胶等粘接连接柔性屏30和第二壳体20和/或者中框组件4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在第一姿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在第二姿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100内设有天线组件50,该天线组件50被配置为用于实现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功能。
可以理解的,在第一姿态下,中框组件40支撑于柔性屏30的支撑面面积相对较小,在第二姿态下,中框组件40支撑于柔性屏30的支撑面面积相对较大。故此,为便于下文表述的一致性,上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姿态也可定义为中框组件40的第一姿态,第二姿态也可定义为中框组件40的第二姿态。
中框组件40大致包括可以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一中框410和第二中框420,即第一中框410和第二中框420能够进行相对运动以使得电子设备100以及中框组件40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切换。换言之,在第一姿态下,第一中框410和第二中框420之间进行了相向运动,在所述第二姿态下,第一中框410和第二中框420之间相背运动。
其中,第一中框410收纳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容腔101,并与第一壳体10连接,以使得第一中框410能够随第一壳体10进行同步运动。第二中框420收纳于第二壳体20的第二容腔201,并与第二壳体20连接,以使得第二中框420能够随第二壳体20进行同步运动。
可选地,第一中框410可通过螺纹连接、卡合连接、粘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一壳体10的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第二中框420可通过螺纹连接、卡合连接、粘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壳体20的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第一中框410大致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中板411和第一边框412,第一中板411和第一边框412配合围设形成第一中框410的第一槽体413。优选地,第一中板411在正交于XY平面的方向上(即Z方向上)与第一底壁150层叠设置。第一边框412环绕于第一中板411的部分外周缘,即第一边框412设于第一中板411邻近于第三侧壁130的一侧,并沿Y方向与第三侧壁130相对设置。
可选地,第二中框420大致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二中板421和第二边框422,第二中板421和第二边框422配合围设形成第二中框420的第二槽体423。优选地,第二中板421在正交于XY平面的方向上(即Z方向上)与第一底框250间隔设置。第二边框422环绕于第二中板421的部分外周缘,即第二边框422设于第二中板421邻近于第三侧框230的一侧,并沿Y方向与第三侧框230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槽体413和第二槽体423的槽体空间相通。即在第一姿态下,第一槽体413和第二槽体423的槽体空间部分重合,在第二姿态下,第一槽体413和第二槽体423的相互邻接的边界区域相通。
其中,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21之间能够进行相对运动,即在中框组件40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时,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21之间进行了相背运动,中框组件40由第二姿态切换至第一姿态时,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21之间进行了相向运动。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21在正交于XY平面的方向上(即Z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边框412和第二边框422位于中框组件40的相对两侧,第一边框412邻近于第三侧壁130设置,第二边框422邻近于第三侧框230设置。
其中,第一中板411与第一壳体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401,第二中板421与第二壳体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402。天线组件50部分悬立于第一间隙401和/或者第二间隙402,以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
可选地,天线组件5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天线、激光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天线、印刷直接成型(Print DirectStructuring,PDS)天线、金属枝节天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体。当然,天线组件5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天线,不作赘述。可选地,天线组件50可为条状、片状、杆状、涂层、薄膜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但不限于在此列举的形式。可以理解的,下文中提及的“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等可以理解为天线组件50的枝节,其成型方式、形状等可参考上述描述,故下文不再赘述。
结合参阅图6,图6是图5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天线组件50大致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510和第二辐射体520,第一辐射体510可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第二辐射体520与第一辐射体510间隔设置并被配置为用于与第一辐射体510形成分布式电容耦合结构。优选地,第二辐射体520与第一辐射体510沿X方向并排设置以形成分布式电容耦合结构。第一辐射体510上的电流信号能够以电容耦合的方式馈入到第二辐射体520上。
可以理解的,第一辐射体510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第二辐射体520一同配合使用。在天线组件50中,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辐射体510和第二辐射体520的使用方式、频段信息进行设定。
其中,第一辐射体510具有第一端511以及第二端512,第一端511被配置为用于连接设于中框组件40上,第二端512与中框组件40之间具有缝隙。第一辐射体510位于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之间的部分悬立于第一间隙401和/或者第二间隙402。
如图6所示,第一辐射体510的第一端511连接设于第一中板411上,第二端512与第一中板411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第一间隙401可为第一中板411与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壁110和/或者第二侧壁120之间的间隙。第一辐射体510位于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之间的部分悬立于第一间隙401,且第一辐射体510悬立于第一间隙401的部分在X方向上与第二辐射体520并排间隔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510的第一端511连接设于第二中板421上,第二端512与第二中板421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第二间隙402可为第二中板421与第二壳体20的第一侧框210和/或者第二侧框220之间的间隙。第一辐射体510位于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之间的部分悬立于第二间隙402,且第一辐射体510悬立于第二间隙402的部分在X方向上与第二辐射体520并排间隔设置。
如图6所示,第一辐射体510和第二辐射体520可均连接设于第一中板411或者第二中板421上。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时,第二辐射体520与第一辐射体510均沿X方向并排设置以形成分布式电容耦合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510和第二辐射体520中的一者连接设于第一中板411上、另一者连接设于第二中板421上。在第一姿态时,第二辐射体520与第一辐射体510沿X方向并排设置以形成分布式电容耦合结构;在第二姿态时,第二辐射体520与第一辐射体510在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21的相对运动方向(即Y方向)上错位。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实施例中天线效率分析等效模型示意图。中框组件40具有可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元器件的腔体403,第一辐射体510设于腔体403外,第一辐射体510的辐射方向部分朝向腔体403内,第二辐射体520设于第一辐射体510和腔体403之间,以提升第一辐射体410和腔体403之间的隔离度,进而提升天线组件50的天线效率。其中,第一间隙401位于腔体403和第一壳体10之间,第二间隙402位于腔体403和第二壳体2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电子设备100整体结构设置,腔体403朝向天线组件50的一侧一般为敞口结构,即腔体403具有开口方向朝向天线组件50的窗口404。第一辐射体510的辐射信号部分经由窗口404能够入射至腔体403内部。第二辐射体520设于窗口404和第一辐射体510之间,以与第一辐射体510形成分布式电容耦合结构,进而可以避免腔体403对第一辐射体510的天线效率的影响。
如图8所示,当腔体403的腔壁为金属材质时,腔体403可以等效为腔体天线403。此时,当第一辐射体510与腔体403相对即第一辐射体510的辐射方向部分朝向腔体403内时,第一辐射体510收发的电磁波信号受会腔体天线的影响,使得天线效率变差。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辐射体510和腔体403之间设置第二辐射体520,并使得第二辐射体520与第一辐射体510形成分布式电容耦合结构,以及使得第二辐射体520与腔体天线也可以形成分布式电容耦合结构。
其中,中框组件4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以此可以形成腔壁为金属材质的腔体403。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框组件40的材质也可以为塑胶材质或者其他,通过在中框组件40设置金属表层形成腔壁为金属材质的腔体403。
即在使用时第一辐射体510耦合到第二辐射体520上,腔体403形成的腔体天线也耦合到第二辐射体520,耦合电流反向抵消,使得第一辐射体510的电磁波信号不会进入到腔体403中,而是被第二辐射体520吸引,由此可以改善第一辐射体510的辐射效率,减少腔体模式的影响。
再次参阅图6,第二辐射体520具有第三端521以及第四端522,第三端521被配置为用于连接设于中框组件40上,第四端522位于第一辐射体510靠近腔体403的一侧。即第二辐射体520位于第三端521和第四端522之间的部分悬立于第一间隙401和/或者第二间隙402。其中,第二辐射体520的第三端521邻近于第一辐射体510的第二端512设置。第三端521可通过设于中框组件40的导体作为接地点。
进一步地,第二辐射体520自第三端521延伸至第四端522的长度大致为3-10mm,以保证耦合效果,例如可以为4mm、6mm、8mm等。优选地,第二辐射体520的第三端521和第四端522之间的间距大致为3-10mm,例如可以为4mm、6mm、8mm等,以保证耦合效果。
可以理解的,图6中仅示例性的示意出了第一辐射体510和第二辐射体520均连接设于第一中板411上的图例,关于第一辐射体510和第二辐射体520均连接设于第二中板421上、以及分别连接设于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21上的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文描述可直接得出,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文中的相关描述直接得出的其他相关图例均应理解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如前述,腔体403形成于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12之间。具体而言,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12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围壁430,该围壁430设于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12之间。其中,围壁430的相背两面分别抵触于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12,并与第一中板411和第二中板412配合围设形成具有窗口404的腔体403。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辐射体510的工作频率,可以定义第一中板411相对于第二中板412的滑动行程,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板411相对于第二中板412的滑动行程设计为大于第一辐射体510的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1/2。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天线效率仿真效果对比示意图,图中,曲线1为第一辐射体510和腔体403之间设有第二辐射体520时的天线效率示意图,曲线2为第一辐射体510和腔体403之间取消第二辐射体520时的天线效率示意图。
由图9可知,在工作频率大致为5-6GHz频段时,曲线1所对应的天线效率明显优于曲线2所对应的天线效率。如图9中A点和B点所示,A点和B点所对应的工作频率大致为5.2874GHz,曲线1中A点所对应的天线效率大致为-3.2738dB,曲线2中B点所对应的天线效率大致为-5.1900dB,显然曲线1中A点所对应的天线效率相较于曲线2中B点所对应的天线效率大致提升了2dB左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组件的腔体和第一辐射体之间设置第二辐射体,提升腔体和第一辐射体之间的隔离度,即第一辐射体可以耦合到第二辐射体上,腔体形成的腔体天线也可以耦合到第二辐射体上,在第二辐射体上形成反向的耦合电流并相互抵消,使得第一辐射体的电磁波信号不会进入到腔体中,而是被第二辐射体吸引,由此可以改善第一辐射体的辐射效率,减少腔体模式的影响。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移动终端设备9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大致上可包括RF电路91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组件)、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移动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屏30)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关于显示面板的相关技术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柔性屏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具有腔壁为金属材质的腔体;以及
天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体设于所述腔体外,所述第一辐射体的辐射方向部分朝向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辐射体设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腔体之间,以提升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腔体之间的隔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辐射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连接设于所述中框组件上,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端连接设于所述中框组件上,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靠近所述腔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端邻近于所述第二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中板和第二中板,所述腔体形成于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之间;其中,所述腔体具有开口朝向所述天线组件的窗口,所述第二辐射体设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窗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连接设于所述第一中板上,或者,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连接设于所述第二中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中的一者连接设于所述第一中板上、另一者连接设于所述第二中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能够进行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中框组件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配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腔体的窗口相对;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的相对运动方向上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板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板的滑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的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间距为3-1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围壁,所述围壁设于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之间;其中,所述围壁的相背两面分别抵触于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并与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二中板配合围设形成具有所述窗口的所述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容腔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一中板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二中板收容于所述第二容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辐射体的所述第一端连接设于所述第一中板上,所述第一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悬立于所述第一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板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辐射体的所述第三端连接设于所述第二中板上,所述第二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部分悬立于所述第二间隙。
CN202210989320.9A 2022-08-17 2022-08-17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2416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320.9A CN115241644A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320.9A CN115241644A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1644A true CN115241644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8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320.9A Pending CN115241644A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16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832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mponent trim antenna
CN111755805B (zh)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EP2110882B1 (en) Antennas for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9178268B2 (en) Antennas integrated with speakers and methods for suppressing cavity modes
US8896488B2 (en) Multi-element antenna structure with wrapped substrate
EP2774215B1 (en) Antenna with folded monopole and loop modes
TWI530107B (zh) 天線裝置及具有該天線裝置的行動終端機
CN111343317A (zh) 电子设备及壳体组件
CN115241644A (zh) 电子设备
CN114464985A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0492235B (zh) 电子设备
CN117638469A (zh) 电子设备
CN218448435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400797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tenna Fed via Speaker
US2024007978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tenna with Vent Structures
US202400797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tenna Tuners Around Connector
KR101698853B1 (ko) 안테나, 이를 포함하는 동글 및 이동 단말기
US2024007979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Grounding Springs and Pads
US202400809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onductive Contact Soldered to Printed Circuit
CN114070908A (zh) 电子设备
CN115149252A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7673702A (zh) 通过传感器模块实现天线接地的电子设备
CN116565566A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3691659A (zh) 电子设备、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