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6395B -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6395B
CN115236395B CN202211154365.0A CN202211154365A CN115236395B CN 115236395 B CN115236395 B CN 115236395B CN 202211154365 A CN202211154365 A CN 202211154365A CN 115236395 B CN115236395 B CN 115236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transformer
electric energy
substation
gene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43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6395A (zh
Inventor
何恒靖
张乐平
周尚礼
罗敏
张本松
杜锦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43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6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6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6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6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6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2/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 G01R22/06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by electronic metho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olume of fl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 Y02P90/845Inventory and reporting systems for greenhouse gases [GH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对变电站碳排放组成部分的分类核算,以便于后续可以进行精准的碳减排处理。

Description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碳排放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超出大气标准会引发温室效应,进而造成海平面上升,引发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人类生存。因此,合理控制碳排放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电网企业的碳排放计量方法是以输配电为主营业务的电网企业作为核算边界,笼统的给出了电网企业输配电损失引起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然而,电网企业的线路具有广阔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以电网企业为核算边界仅适合对电网企业整体碳排放的核算,不利于采取精准的碳减排措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以电网企业为核算边界仅适合对电网企业整体碳排放的核算,不利于采取精准的碳减排措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包括:
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获取所述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碳排放因子,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所述碳排放因子表示生产或消耗单位电能所排放的碳排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碳排放因子,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包括:
分别对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与所述碳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处理,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包括:
针对每个设备,从所述设备的电力数据中确定出所述设备输入侧的电能数据和所述设备输出侧的电能数据;
基于所述设备输入侧的电能数据与所述设备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得到所述设备的电能损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和所述有害气体对应的额定质量,得到所述有害气体的泄露质量;
获取所述有害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基于所述泄露质量和所述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泄露质量和所述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包括:
对所述泄露质量和所述全球变暖潜能值进行相乘处理,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分类核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总量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上述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和变电站所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进行采集,从而可根据采集的电力数据和检测质量,分别得到变电站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最后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该方法在实现对变电站的碳排放量的准确计量的同时,还可实现对变电站碳排放组成部分的分类核算,以便于后续可以进行精准的碳减排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碳排放计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的示意图;
图3(b)为一个实施例中六氟化硫气体监测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碳排放的核算原理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碳排放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系统,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其中,有害气体可以为六氟化硫气体。
其中,电力数据可包括设备输入侧的电力数据和设备输出侧的电力数据,具体地,电力数据可包括电流和电压。
其中,检测质量表示有害气体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指的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具体实现中,可通过预设的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采集变电站中变压器输入侧端口的电压和电流、变压器输出侧端口的电压和电流、变电站各出线端口的电压和电流、站用变压器输入侧端口的电压和电流,以获取变电站各个环节的电量数据。更具体地,电压和电流数据可直接从上述位置处布置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侧采集,若上述位置未布置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则可设置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可通过有害气体监测模块对六氟化硫相关设备内部有害气体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变电站所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其中,六氟化硫气体监测模块设置在六氟化硫相关设备的内部,用于获取设备内部的气体质量数据。
步骤S120,根据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检测质量,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具体实现中,对于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的计算,可先根据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然后基于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对于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的计算,可先获取有害气体对应的额定质量,根据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和有害气体对应的额定质量,得到有害气体的泄露质量,进一步获取有害气体对应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基于泄露质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步骤S130,基于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具体实现中,可将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进行相加,得到变电站各设备产生的损耗碳排放量,将损耗碳排放量和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上述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中,通过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和变电站所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进行采集,从而可根据采集的电力数据和检测质量,分别得到变电站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最后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该方法在实现对变电站的碳排放量的准确计量的同时,还可实现对变电站碳排放组成部分的分类核算,以便于后续可以进行精准的碳减排处理。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中,根据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包括:
步骤S1201,根据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步骤S1202,获取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基于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碳排放因子,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碳排放因子表示生产或消耗单位电能所排放的碳排放量。
进一步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2包括:分别对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与碳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处理,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
具体实现中,变电站包括的设备可分为变压器、其它设备和变电站本身,则变电站损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可以表示为:E损耗=E变压器+ E其它+E站用电
其中,E损耗为变电站所有损耗产生的碳排放量,E变压器为变压器损耗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E其它为变电站其它设备损耗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E站用电为站用电损耗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
若设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为AF,则有:
E变压器= W变压器×AF
E其它= W其它×AF
E站用电= W站用电×AF
其中,W变压器为变压器产生的电能损耗量,W其它为变电站其它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W站用电为站用电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进一步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1包括:针对每个设备,从设备的电力数据中确定出设备输入侧的电能数据和设备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基于设备输入侧的电能数据与设备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得到设备的电能损耗量。
具体地,基于电路理论,当负载为星形或三角形时,三相有功功率P均可以表示为:P=3×Uφ×Iφ×cosψ,其中,Uφ为单相电路相电压,Iφ为单相电路相电流,ψ为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由此可知,有功功率P产生的电能W可以表示为W=∫Pdt,其中,t为所选取的监测时间长度。故可以得到变电站各个主要出入端口的电能:W变压器入端、W变压器出端、W线路出端总电量和W站用电入端
各设备的电能损耗量的计算过程可表示为:
W变压器= W变压器入端-W变压器出端
W其它= W变压器出端-W线路出端总电量
W站用电= W站用电入端
其中,W变压器入端为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W变压器出端为变压器输出侧的电能数据,W线路出端总电量为变电站所有输出侧的电能数据,W站用电入端为站用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变电站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进一步基于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碳排放因子,实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的计算,完成了对变电站各设备碳排放量的分类核算。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20中,根据检测质量,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包括:
步骤S1203,根据检测质量和所述有害气体对应的额定质量,得到所述有害气体的泄露质量;
步骤S1204,获取有害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基于泄露质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进一步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4,基于泄露质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包括:对泄露质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进行相乘处理,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中的有害气体为六氟化硫,可设ESF6为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M泄露为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的质量,GWPSF6为六氟化硫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则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可表示为:
ESF6 = M泄露× GWPSF6
其中,M泄露= M额定-M检测
其中,M检测为六氟化硫气体的检测质量,M额定为六氟化硫气体的额定质量。
进一步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可表示为:
E变电站= E损耗+ ESF6 =E变压器+ E其它+E站用电+ ESF6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六氟化硫相关设备内部气体的实时检测质量,并将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可以根据六氟化硫相关设备的铭牌数据,计算得到六氟化硫气体的泄露质量;该方法在保障了气体数据可靠性的同时,为核算泄漏六氟化硫气体的等效二氧化碳当量提供实时的现场计量数据,实现变电站的碳排放计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的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2,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变电站碳排放计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有害气体监测模块和排放计算模块,利用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获取变电站实时的电压、电流数据,利用有害气体监测模块获取实时的气体质量数据,处理电气量数据与气体质量数据,代入基于损耗计量数据和有害气体质量监测数据的变电站碳排放核算模型,计算得到变电站碳排放总量,同时实现对变电站碳排放组成部分的分类核算。
参考图3(a),为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的示意图,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用于采集变电站中变压器输入侧端口的电压和电流、变压器输出侧端口的电压和电流、变电站各出线端口的电压和电流、站用变压器输入侧端口的电压和电流。
参考图3(b),为六氟化硫气体监测模块的示意图,六氟化硫气体监测模对设备内部六氟化硫气体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采集设备内部气体的质量数据。
参考图4,示出了变电站碳排放的核算原理示意图,对于变电站碳排放的核算,基于变电站碳排放机理,变电站的损耗产生间接的碳排放,各种损耗与碳排放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变电站六氟化硫气体的泄漏产生直接的碳排放。由此可知,变电站碳排放包括变电站损耗产生的碳排放和六氟化硫相关设备产生的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其中,变电站损耗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变压器损耗产生的碳排放、变电站其它设备损耗产生的碳排放、站用电损耗产生的碳排放。
具体地,可利用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实时监测获取各个主要的电能出入端口的电量数据。利用六氟化硫气体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获取六氟化硫相关设备内部的气体质量数据。处理电量数据和气体质量数据,得到电能数据与泄露气体质量数据。将电能数据与泄露气体质量数据代入基于损耗计量数据和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监测数据的变电站碳排放核算模型中,实现对变电站碳排放组成部分的分类核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基于损耗计量数据和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监测数据建立变电站碳排放核算模型,再利用变电站损耗计量模块和气体监测模块获取电量数据和气体的质量数据,处理数据得到电能数据与泄露气体质量数据,代入基于损耗计量数据和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监测数据的变电站碳排放核算模型,计算得到变电站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碳排放量,不仅为核算变电站运行损耗对应的碳排放总量提供实时的现场计量数据,也解决了变电站碳排放组成部分的分类核算困难的问题,为实际中对变电站碳排放的分类核算提供了参考。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步骤S20,根据各设备输入侧的电能数据与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步骤S530,获取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分别对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与碳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处理,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
步骤S540,根据检测质量和有害气体对应的额定质量,得到有害气体的泄露质量;
步骤S550,获取有害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对泄露质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进行相乘处理,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步骤S560,基于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变电站碳排放计量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变电站碳排放计量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610、分类核算模块620和总量计算模块630,其中:
数据采集模块610,用于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
分类核算模块620,用于根据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检测质量,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总量计算模块630,用于基于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分类核算模块620,包括:
损耗计量子模块,用于根据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获取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基于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碳排放因子,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碳排放因子表示生产或消耗单位电能所排放的碳排放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计算子模块,具体用于分别对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与碳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处理,得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损耗计量子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设备,从设备的电力数据中确定出设备输入侧的电能数据和设备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基于设备输入侧的电能数据与设备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得到设备的电能损耗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分类核算模块620,还包括:
泄露核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检测质量和有害气体对应的额定质量,得到有害气体的泄露质量;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获取有害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基于泄露质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计算子模块,还用于对泄露质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进行相乘处理,得到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上述变电站碳排放计量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过程中的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所述电力数据包括电流和电压;
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确定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获取所述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碳排放因子,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所述碳排放因子表示生产或消耗单位电能所排放的碳排放量;
其中,所述变电站包括的设备包括变压器、其它设备和变电站本身,所述变压器、所述其它设备和所述变电站本身产生的电能损耗量通过下述方式确定:
针对所述变压器,根据所述电力数据,确定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和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将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的电能数据作差,得到所述变压器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针对所述其它设备,根据所述电力数据,确定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和所述变电站所有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将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的电能数据与所述变电站所有输出侧的电能数据作差,得到所述其它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针对所述变电站本身,根据所述电力数据,确定站用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将所述站用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确定为所述变电站本身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碳排放因子,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包括:
分别对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与所述碳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处理,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和所述有害气体对应的额定质量,得到所述有害气体的泄露质量;
获取所述有害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基于所述泄露质量和所述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泄露质量和所述全球变暖潜能值,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包括:
对所述泄露质量和所述全球变暖潜能值进行相乘处理,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包括:
将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进行相加,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损耗碳排放量;
将所述损耗碳排放量和与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6.一种变电站碳排放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变电站中各设备的电力数据,以及所述变电站所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检测质量;所述电力数据包括电流和电压;
分类核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以及根据所述检测质量,得到与所述有害气体等效的第二碳排放量;
总量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得到所述变电站的总碳排放量;
所述分类核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各设备的电力数据,确定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获取所述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基于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和所述碳排放因子,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所述碳排放因子表示生产或消耗单位电能所排放的碳排放量;
所述变电站包括的设备包括变压器、其它设备和变电站本身,所述分类核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力数据,确定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和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将所述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的电能数据作差,得到所述变压器产生的电能损耗量;根据所述电力数据,确定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和所述变电站所有输出侧的电能数据,将所述变压器输出侧的电能数据与所述变电站所有输出侧的电能数据作差,得到所述其它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根据所述电力数据,确定站用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将所述站用变压器输入侧的电能数据,确定为所述变电站本身产生的电能损耗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核算模块,还用于分别对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量与所述碳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处理,得到所述各设备产生的第一碳排放量。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步骤。
CN202211154365.0A 2022-09-22 2022-09-22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36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365.0A CN115236395B (zh) 2022-09-22 2022-09-22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365.0A CN115236395B (zh) 2022-09-22 2022-09-22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6395A CN115236395A (zh) 2022-10-25
CN115236395B true CN115236395B (zh) 2023-01-20

Family

ID=83667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4365.0A Active CN115236395B (zh) 2022-09-22 2022-09-22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6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9078B (zh) * 2023-08-03 2023-10-2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畜禽舍碳排放监测方法、监测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8342A (zh) * 2015-11-26 2016-04-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升压运行项目碳减排量的核算方法
CN107367435A (zh) * 2016-05-13 2017-11-21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系统中含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CN113282868A (zh) * 2020-02-20 2021-08-20 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度电碳排放强度在线监测系统及计算分析方法
CN113886752A (zh) * 2021-09-10 2022-01-04 远景智能国际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计算碳排放强度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15728047U (zh) * 2021-09-13 2022-02-0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碳排放管控的六氟化硫在线监测装置
CN114048955A (zh) * 2021-10-15 2022-02-15 深圳安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碳排放监管系统
CN114493961A (zh) * 2022-01-26 2022-05-13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综合能源站碳排放计算方法
CN114912749A (zh) * 2022-04-02 2022-08-16 湖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碳排放效果的经济量化方法
CN114996892A (zh) * 2022-01-21 2022-09-0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着色Petri网的电力碳足迹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5048755A (zh) * 2021-11-22 2022-09-1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一种考虑时空耦合特性的虚拟抽蓄电厂低碳运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4210B2 (en) * 2016-07-29 2019-10-15 B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carbon emissions calculation for electrical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8342A (zh) * 2015-11-26 2016-04-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升压运行项目碳减排量的核算方法
CN107367435A (zh) * 2016-05-13 2017-11-21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系统中含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CN113282868A (zh) * 2020-02-20 2021-08-20 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度电碳排放强度在线监测系统及计算分析方法
CN113886752A (zh) * 2021-09-10 2022-01-04 远景智能国际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计算碳排放强度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15728047U (zh) * 2021-09-13 2022-02-0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碳排放管控的六氟化硫在线监测装置
CN114048955A (zh) * 2021-10-15 2022-02-15 深圳安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碳排放监管系统
CN115048755A (zh) * 2021-11-22 2022-09-1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一种考虑时空耦合特性的虚拟抽蓄电厂低碳运行方法
CN114996892A (zh) * 2022-01-21 2022-09-0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着色Petri网的电力碳足迹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4493961A (zh) * 2022-01-26 2022-05-13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综合能源站碳排放计算方法
CN114912749A (zh) * 2022-04-02 2022-08-16 湖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碳排放效果的经济量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110 kV变电站降碳方案研究;王卓;《电工电气》;20220131(第1期);第66-68页 *
王卓.基于全生命周期的110 kV变电站降碳方案研究.《电工电气》.2022,(第1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6395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power system dynamic state estimation based on unscented transform
Li Evaluating mean life of power system equipment with limited end-of-life failure data
Lei et al. Non-sequenti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cyber-induced dependent failures in composite power system reliability evaluation
Kamwa et al. Robust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oscillations using the Teager-Kaiser energy operator
CN115236395B (zh) 变电站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shraf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tatic network reduction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power systems
CN106771448A (zh) 一种电能表分流分析防窃电预警分析方法
CN109684320B (zh) 监测数据在线清洗的方法和设备
CN106841726A (zh) 一种失压断相分析防窃电预警分析方法
CN114264941B (zh) 重合闸导前时间确定方法、装置和继电保护设备
CN106341467A (zh) 基于大数据并行计算的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状态分析方法
CN106908753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传输数据的电能表现场校验装置与数据云存储系统
CN111025068B (zh) 电表负荷曲线数据抄读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Gebrekiros et al. Assessment of PTDF based power system aggregation schemes
CN112578188B (zh) 电气量波形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ulaeman et al. Evaluation of wind power capacity value including effects of transmission system
Foreman et al.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 for data reduction and privacy i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Clements et al. Low-loss, high-compression of energy profiles
CN108181534B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全额上网的发用电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Drechny The method of consumers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mpressed power load profiles
Zhuo et al. Research of acceleration algorithm in power system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scattered sampling and heuristic local load shedding
CN116498435B (zh) 基于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状态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5776105B (zh)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50581A (zh) 具有时空动态特征的电网碳排放信息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4069854A (zh) 电力物联网通信设备监控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