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6394A -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6394A
CN115236394A CN202211154361.2A CN202211154361A CN115236394A CN 115236394 A CN115236394 A CN 115236394A CN 202211154361 A CN202211154361 A CN 202211154361A CN 115236394 A CN115236394 A CN 115236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 device
metering
transmission line
erro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43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尚礼
郭晓斌
何恒靖
张乐平
罗敏
何子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43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63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6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6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2/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 G01R22/06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by electronic metho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olume of fl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R35/04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of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power or curr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该方法通过对电能数据的校正,提高了电能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可提高基于电能数据确定的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的精度。

Description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电网企业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了实现碳减排,需要对电网企业各个环节碳排放量进行精确掌控,而实现对输电线路碳排放量的准确核算需要建立一个高精度的输电线路碳排放模型。
目前,针对输电线路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为碳排放因子法,该方法简洁有效地实现了对输电线路碳排放量的计量。但是该方法简单地将统计线损与碳排放因子相乘,因此计算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输电线路碳排放的核算方法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互感器和电能表,所述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所述互感器的类型包括电磁式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
所述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包括:
当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磁式互感器时,获取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一比差和第一角差、所述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所述电能表的误差;
根据所述第一比差、所述第一角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电能表的误差,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计量误差信息,还包括:
当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子式互感器时,获取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二比差和第二角差,以及所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二比差、所述第二角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所述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计量装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一计量误差信息,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二计量误差信息;所述电能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一电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二电能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能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量及所述第一电能量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电能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量及所述第二电能量的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一电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还包括所述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中的所述第一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电能量和所述第二电能量之间的计时误差;
根据所述计时误差、所述有功功率以及所述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中的所述第二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包括:
对所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和所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作差,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量;
获取所述输电线路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根据所述电能损耗量和所述碳排放因子,得到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上述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考虑到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对输电线路电能损耗量的计量结果影响,提出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根据计量误差信息对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基于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该方法通过对电能数据的校正,提高了电能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可提高基于电能数据确定的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能计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应用实例中电能计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系统,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其中,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计量装置,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均包括互感器和电能表。
其中,电能数据包括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数据和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数据,第一电能数据和第二电能数据均包括电能量、电能量的时间戳和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
参考图2,为一实施例示出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示意图,在输电线路的送电端和受电端各有一个电能计量装置,分别记为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第二电能计量装置,通过第一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数据,通过第二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数据。
步骤S120,获取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本步骤中,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有两种类型,电磁式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包括电磁式互感器组成的电能计量装置和电子式互感器组成的电能计量装置。不同的电能计量装置,碳排放核算应修正的计量误差种类也不同,由此,根据不同的计量误差种类计算得到的计量误差信息也不同。因此,需要获取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碳排放核算应修正的计量误差种类,依据各计量误差类型的形成机理,对不同类型的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进行计算。
具体实现中,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组成及原理,当电能计量装置由电磁式互感器组成时,其计量误差包括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电能表误差,以及两端电能表同步误差。当电能计量装置由电子式互感器组成时,其计量误差包括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以及两端电能表同步误差。
进一步地,根据计量误差种类,分别计算两个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即分别计算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计量装置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和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计量装置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第二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实际应用中,为便于计量,两个计量装置的类型一般设为相同。
步骤S130,根据计量误差信息对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具体实现中,由于输电线路包括送电端和受电端,因此,对电能数据的校正包括:根据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计量装置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一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一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以及,根据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计量装置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二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二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步骤S140,基于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其中,校正后的电能数据包括输电线路送电端的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和输电线路受电端的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具体实现中,可对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和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作差,得到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量,进一步获取输电线路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根据电能损耗量和碳排放因子,得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更具体地,根据电能损耗量和碳排放因子确定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的过程为:对电能损耗量和碳排放因子进行相乘处理,将得到的乘积作为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上述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中,考虑到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对输电线路电能损耗量的计量结果影响,提出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根据计量误差信息对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基于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该方法通过对电能数据的校正,提高了电能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可提高基于电能数据确定的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的精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能计量装置包括互感器和电能表,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互感器的类型包括电磁式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
上述步骤S120中,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包括:当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磁式互感器时,获取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一比差和第一角差、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以及电能表的误差;根据第一比差、第一角差、第一相位差和电能表的误差,确定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其中,互感器的比差表示通过二次回路间接测量到的电流值。
其中,互感器的角差,即为相角误差,是指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电压)相量逆时针转180°后与一次电流(电压)相量之间的相位差。
具体实现中,当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磁式互感器时,设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3个相位的第一比差分别为f u1f u2f u3,第一角差分别为α 1 、α 2 、α 3。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3个相位的比差分别为f I1f I2f I3,第一角差分别为β 1 、β 2 、β 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3个相位的相位差分别为φ a φ b φ c ,则考虑电流、电压互感器的比差和角差,以A相为例,有功测量值为:PA= UA(1+ f u1)IA(1+ f I1)cos(φ a -α 1+β 1)。
电磁式互感器的输出为模拟输出,电能表需要对模拟量进行采样和计算,因此电能表的计量误差包括采样误差和算法误差,记电能表误差为ρ,则计及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误差和电能表计量误差的有功测量值为:
PA'= UA(1+ f u1)IA(1+ f I1)cos(φ a -α 1+β 1)*(1+ρ
因此,计入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误差后,可得A相有功功率的合成误差为:
Figure 408949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δ 1=α 1-β 1
电能量为有功功率对时间的积分,因此有功功率的合成误差即为电能量的合成误差。由上述过程亦可计算出B相和C相的电能量合成误差分别为:
Figure 16648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272180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δ 2=α 2-β 2δ 3=α 3-β 3
通常输电线路的三相不平衡度很小,因此,计及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误差和电能表计量误差后的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可表示为:
ε1=(εABC)/3
本实施例中,在电能计量装置由电磁式互感器组成时,通过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电能表误差、送电端和受电端两端的电能表同步误差,进行计量误差信息的确定,以便于后续可基于该计量误差信息,进行电能数据的校正。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中,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计量误差信息,还包括:当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子式互感器时,获取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二比差和第二角差,以及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二相位差;根据第二比差、第二角差和第二相位差,确定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具体实现中,当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子式互感器时,设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3个相位的第二比差分别为h u1h u2h u3,第二角差分别为ω 1 、ω 2 、ω 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3个相位的第二比差分别为h I1h I2h I3,第二角差分别为θ 1 、θ 2 、θ 3。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3个相位的相位差分别为γ a γ b γ c
电子式互感器的输出量为数字量,直接输出至电能表计算即可,因此电能表的计量误差仅含算法误差,而算法误差相对于采样误差以及电能表的精度等级可以忽略,此时A相有功功率的合成误差为:
Figure 728088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τ 1=ω 1-θ 1
电能量为有功功率对时间的积分,因此有功功率的合成误差即为电能量的合成误差。由上述过程亦可计算出B相和C相的电能量合成误差εB和εC
通常输电线路的三相不平衡度很小,因此,计及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误差和电能表计量误差后的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可表示为:
ε1=(εABC)/3
本实施例中,在电能计量装置由电子式互感器组成时,通过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送电端和受电端两端的电能表同步误差,进行计量误差信息的确定,以便于后续可基于该计量误差信息,进行电能数据的校正。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能计量装置包括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计量装置,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一计量误差信息,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二计量误差信息;电能数据包括第一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一电能数据和第二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二电能数据;
上述步骤S130中,根据计量误差信息对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包括:
步骤S1301,根据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一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
步骤S1302,根据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二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进一步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能数据包括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量及第一电能量的第一时间戳,第二电能数据包括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量及第二电能量的第二时间戳;第一电能数据和第二电能数据还包括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
上述步骤S1301,包括:根据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一电能数据中的第一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
具体地,设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为ε1送,送电端的电能表电量读数 为W,则基于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一电能数据中的第一电能量进行校正得到的校正后 的第一电能数据为:
Figure 651045DEST_PATH_IMAGE010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302,包括: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确定第一电能量和第二电能量之间的计时误差;根据计时误差、有功功率以及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二电能数据中的第二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具体地,输电线路两端按照潮流顺序依次为送电端和受电端,设送电端和受电端电能量同一次召测的时间戳分别为t1和t2,假设受电端电能量时间戳t2滞后于送电端Δt,电能量为W,由电能表的技术规范,电能表在一天内的累积计时误差Δt不超过1s,在Δt时间内,可认为线路的负荷变化极小,即线路有功功率P在Δt内稳定。因此,受电端在t1时间戳对应的电能量可校正为:
W'= W - PΔt
基于该校正原理,设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为ε1受,受电端的电能表电量读数为W,则基于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第二电能数据中的第二电能量进行校正得到的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为:
Figure 898486DEST_PATH_IMAGE012
其中,Δt= t 2t 1
进一步地,设输电线路所在区域的碳排放因子为AF loss,则基于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和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确定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可表示为:
Figure 641314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E 为输电线路碳排放量,ΔWloss为输电线路线损,即电能损耗量。
上述实施例,计及了电流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能表计量误差、同步误差的影响,对电能数据进行校正,提高了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精度,扩大了核算方法的应用范围。
参考图3,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1)读取电能计量数据。具体地,读取输电线路送电端和受电端的电能计量数据,包括电能量、有功功率和时间戳。
(2)根据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的不同类型,确定碳排放核算应修正的计量误差种类。具体地,根据输电线路送电端和受电端两侧电能计量装置的不同类型,确定其综合计量误差的构成。其中,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包括电磁式互感器组成的电能计量装置和电子式互感器组成的电能计量装置。
根据其组成及原理,电能计量装置为电磁式互感器时,其计量误差包括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电能表误差和两端电能表同步误差。
电能计量装置为电子式互感器时,其计量误差包括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和两端电能表同步误差。
(3)依据各计量误差类型的形成机理,对不同类型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进行计算。具体包括:根据互感器角差、比差以及电能表误差计算合成误差;根据电能表的功率读数和滞后时间计算同步误差。
(4)依据送电端和受电端电能表的同步误差,修正同步误差对线损计算的影响。
(5)依据碳排放核算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4的具体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4,示出了一种送电端和受电端均由电磁式互感器组成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示意图,在读取输电线路送电端和受电端电能量数据后,根据输电线路装置类型确定核算碳排放量时应计及的误差种类。本实施例中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为电磁式互感器,其误差类型应包括: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电能表同步误差、电能表计量误差。
确定误差种类后,计算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的合成误差,该输电线路两侧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632404DEST_PATH_IMAGE016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误差计算公式,得到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计及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误差、电能表计量误差的综合误差,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754075DEST_PATH_IMAGE018
进一步,校正电能表同步误差。
某一时刻召测的送电端和受电端电能量数据分别为,47.96 kWh、45.430 kWh,从电能表数据中获知线路的有功功率为82 kW,由两只电能表发送的数据时标计算Δt=0.05s。
最后,计算输电线路碳排放量。
由前述碳排放计量模型,并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发放的区域碳排放因子 ,则该550kV输电线路碳排放量计算结果为:
Figure 169488DEST_PATH_IMAGE020
本申请考虑了输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的不同种类,根据电磁式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的区别分别给出了不同输电线路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计及了电流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电能表计量误差、同步误差的影响,提高了核算方法的精度,扩大了核算方法的应用范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装置,包括:采集模块510、第一确定模块520、校正模块530和第二确定模块540,其中:
采集模块510,用于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520,用于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校正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540,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互感器和电能表,所述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所述互感器的类型包括电磁式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上述第一确定模块520,还用于当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磁式互感器时,获取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一比差和第一角差、所述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所述电能表的误差;根据所述第一比差、所述第一角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电能表的误差,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520,还用于当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子式互感器时,获取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二比差和第二角差,以及所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二相位差;根据所述第二比差、所述第二角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能计量装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所述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计量装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一计量误差信息,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二计量误差信息;所述电能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一电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二电能数据;上述校正模块5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根据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能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量及所述第一电能量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电能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量及所述第二电能量的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一电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还包括所述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上述校正模块53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中的所述第一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校正模块53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电能量和所述第二电能量之间的计时误差;根据所述计时误差、所述有功功率以及所述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中的所述第二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上述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互感器和电能表,所述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所述互感器的类型包括电磁式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
所述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包括:
当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磁式互感器时,获取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一比差和第一角差、所述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所述电能表的误差;
根据所述第一比差、所述第一角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电能表的误差,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计量误差信息,还包括:
当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的互感器为电子式互感器时,获取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各自的第二比差和第二角差,以及所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二比差、所述第二角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计量装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和所述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计量装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一计量误差信息,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第二计量误差信息;所述电能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一电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采集的第二电能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能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送电端的第一电能量及所述第一电能量的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二电能数据包括所述输电线路受电端的第二电能量及所述第二电能量的第二时间戳;所述第一电能数据和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还包括所述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一电能数据中的所述第一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一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一电能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电能计量装置对应的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电能量和所述第二电能量之间的计时误差;
根据所述计时误差、所述有功功率以及所述第二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第二电能数据中的所述第二电能量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第二电能量,作为校正后的第二电能数据。
7.一种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通过电能计量装置采集输电线路的电能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根据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型,确定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信息;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量误差信息对所述电能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校正后的电能数据,确定所述输电线路的碳排放量。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步骤。
CN202211154361.2A 2022-09-22 2022-09-22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363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361.2A CN115236394A (zh) 2022-09-22 2022-09-22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4361.2A CN115236394A (zh) 2022-09-22 2022-09-22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6394A true CN115236394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7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4361.2A Pending CN115236394A (zh) 2022-09-22 2022-09-22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639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320A (zh) * 2011-04-13 2011-12-14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误差分析的确定线损率合理区间的方法
CN106546944A (zh) * 2015-09-18 2017-03-29 侯飞 一种在有线损系统中校验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的方法
CN107085195A (zh) * 2017-04-14 2017-08-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厂站的互感器和电能表进行匹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07563622A (zh) * 2017-08-22 2018-01-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特高压/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能源减排量计算及比选方法
CN110045212A (zh) * 2019-05-17 2019-07-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能计量装置不确定度对线损率进行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54767A (zh) * 2019-12-05 2020-04-03 武汉华瑞智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路线损精准分析方法
CN112966886A (zh) * 2019-12-13 2021-06-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一种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模型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320A (zh) * 2011-04-13 2011-12-14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误差分析的确定线损率合理区间的方法
CN106546944A (zh) * 2015-09-18 2017-03-29 侯飞 一种在有线损系统中校验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的方法
CN107085195A (zh) * 2017-04-14 2017-08-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厂站的互感器和电能表进行匹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07563622A (zh) * 2017-08-22 2018-01-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特高压/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能源减排量计算及比选方法
CN110045212A (zh) * 2019-05-17 2019-07-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能计量装置不确定度对线损率进行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54767A (zh) * 2019-12-05 2020-04-03 武汉华瑞智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路线损精准分析方法
CN112966886A (zh) * 2019-12-13 2021-06-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一种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模型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启明 等: "浅析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低碳技术》 *
唐登平 等: "统计线损数据准确性研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商福恭: "《电能表接线技巧》", 31 August 2007 *
彭平 等: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检定与维修》", 31 December 1997 *
王赞: "输电线路统计线损异常成因研究及治理",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穆习: "《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检查实用指南》", 30 June 2008 *
霍志桦: "基于碳排放的电缆选择模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6554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tility meter phase identification
Santhanagopalan et al.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life modeling of lithium-ion cells
Poess et al. Analysis of tpcx-iot: The first industry standard benchmark for iot gateway systems
CN108616321A (zh) 电能表的时钟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454905B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
Zhang et al. The integrated calibration of synchronized phasor measurement data i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04483650B (zh) 一种电表的校表方法
Li et al. Modeling of the GPS satellite clock error and i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Barreiro et al. Integrated Sachs–Wolfe effect map recovery from NVSS and WMAP 7-yr data
Vanin et al. Combined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system state and line impedance matrix estimation
CN116150581A (zh) 具有时空动态特征的电网碳排放信息生成方法和装置
US20130124758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Power Time of Use
US9019122B2 (en) Information retrieval for boundary reading processing
CN115236394A (zh) 输电线路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Mayilvahanan et al.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electrode degradation: Learning in the face of model-experiment discrepancies
Zhang et al. Correlating lepton mixing angles and mixing maxtrix with Wolfenstein parameters
WO2016206191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749488A (zh) 电网谐波实时在线监测仪及利用该监测仪检测谐波的方法
CN112578188B (zh) 电气量波形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576120A (zh) 三次谐波分量准同步信息传输校验与自愈算法
CN114518543A (zh) 电池参数测量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Fernando et al. Smart electricity monitoring and analysing an IoT system with a mobile application
Xie et al. From high-resolution data to high-resolution probabilistic load forecasts
Rai et al. Algorithms for Synchrophasor-Enabled Digital Relay in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Schemes
CN109472295B (zh) 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WAMS/SCADA系统对时排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