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3576A -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3576A
CN115233576A CN202210818742.XA CN202210818742A CN115233576A CN 115233576 A CN115233576 A CN 115233576A CN 202210818742 A CN202210818742 A CN 202210818742A CN 115233576 A CN115233576 A CN 115233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bodies
pier
section
jurisd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87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敬波
杨志军
司治国
王建生
丁光志
董连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Xinluq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Xinluq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Xinluq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Xinluq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87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35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3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3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or strengthening existing bridges ;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mantl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其包括:多层管片本体,每层四个,多层管片本体拼接为中空环状,每个管片本体均设有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一直面和第二直面;每个管片本体的第一弧面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每个管片本体的第二弧面均向内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每个管片本体的第一直面均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每个管片本体的第二直面均向内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每层的四个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块均滑动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槽,每层的四个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块均插接于其下层对应的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槽。本申请中,在进行多个管片本体的拼装时,不需要操作人员使用螺栓螺母进行固定,比较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桥梁建设作为城市道路建设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在飞速发展中,桥梁通常包括用于跨越江河、山谷或者其他线路的桥板,桥板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桥板的桥墩。
由于桥墩损坏造成桥梁坍塌的情况层出不穷,跨越江河的桥梁的桥墩长期置于水下,由于河水冲刷、水上船舶的意外撞击等情况,处于水下的桥墩会出现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护筒锈蚀、环向裂缝等情况,桥墩的损坏导致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能降低,甚至可能会危及桥板上的行车安全。
故在桥墩损坏时,需要对桥墩进行修复或者加固,在对桥墩加固或者修复时,通常需要在损坏的桥墩的四周围设拼接的管片,再向管片和损坏的桥墩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进行管片的拼接时,即需要使用纵向螺栓和环向弧形螺栓将相邻的管件连接起来,还需要再在横向螺栓或者纵向螺栓的两端部均螺纹连接螺母,拼接管片的过程比较麻烦,安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管片拼接比较麻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包括:管片本体,其设有多层,每层四个,每层的四个所述管片本体拼接并呈现为中空环状,多层所述管片本体拼接后围设于桥墩本体外,每个所述管片本体均设有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一弧面相对的第二弧面、第一直面、与第一直面相对的第二直面;每个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一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每个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二弧面均向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槽;每个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一直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每个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二直面均向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槽;每层的四个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块均滑动插接于相邻的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槽内;每层的四个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块均插接于其下层对应的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多个管片本体的拼装时,先将同层的四个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块均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上对应的第二连接槽内,在将第二连接块与插接于第二连接槽的过程中,将第一连接块对应其下层的第一连接槽,使第一连接块能够插接于其下层对应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槽内,依次进行多层管片本体的拼接固定,操作过程比较方便,且能够有效改善现有管片本体拼接需要进行螺栓螺母固定比较麻烦的问题,进而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可选的,每两层所述管片本体之间均设有置于桥墩本体和所述管片本体之间的内支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支撑组件能够从管片本体的内环面对拼接的管片本体进行支撑,进而增加拼装后的管片本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半圆环,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半圆环拼接围设在桥墩本体外;支撑螺杆,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螺杆与多个所述管片本体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支撑螺杆均与其对应的所述支撑半圆环螺纹连接,且每个所述支撑螺杆远离所述支撑半圆环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对应的所述管片本体的内环面抵接的抵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管片的拼装后,将两个支撑半圆环围绕桥墩进行拼接,然后再转动多个支撑螺杆,至每个抵紧块均紧密抵接对应的管片本体,然后再将两个支撑半圆环固定连接为一体。通过沿着两个支撑半圆环的外环面对管片本体进行支撑的支撑螺杆以及抵紧块,能够增加多个管片本体拼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每两层所述管片本体之间均设有四个抵接所述管片本体内环面的加固块,每个所述加固块均紧密抵接四个所述管片本体的内环面,且每个所述加固块远离其对应的所述管片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每个所述连接座上均转动连接有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半圆环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多个固定螺杆,使每个固定螺杆对应的加固块均能够紧密抵接对应的管片本体的内环面为止,由于每个加固块均能够抵接四个管片本体的内环面,即每个加固块均能够实现对四个管片本体之间的连接处,增加其连接处的抗压能力。
可选的,每个所述加固块靠近所述管片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杆,每个所述顶杆远离所述加固块的一端均设有朝着远离所述加固块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且所述管片本体正对所述顶杆的一侧向内开设有供所述顶杆滑动插接的顶孔,每个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槽的槽底均向内开设有与所述顶孔连通的第一容纳槽,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均向内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顶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管片本体内还设有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的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所述顶孔的一侧均设有缺角,当进行多层所述管片本体的拼接时,每个所述管片本体的第一容纳槽均与其上层的所述管片本体的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设置,且当所述加固块紧密抵接所述管片本体的内环面时,所述连接杆滑动至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块朝着靠近管片本体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顶杆滑动插接于顶孔,在连接杆具有缺角的情况下,顶杆滑动至第一容纳槽,顶杆能够将连接杆向上顶,连接杆滑动插接于上层的管片本体的第二容纳槽内,通过连接杆能够将两层的管片本体连接起来,通过增加每两层管片本体连接的紧密性,能够进一步增加拼接的管片本体的整体稳定性。
在使用加固块对管片本体进行支撑,增加两层之间管片本体连接处的抗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加上下两层管片本体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达到增加整体拼接的管片本体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每两层所述管片本体的外环面均设有外包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包围组件和内支撑组件二者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管片本体的夹持,有效增加管片本体拼接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外包围组件包括第一包围环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围环拼接的第二包围环,且所述第一包围环和所述第二包围环均紧密抵接多个所述管片本体的外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第一包围环和第二包围环包围住两层的管片本体后,再将二者固定相连,完成对两层的管片本体的包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的修复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的修复工艺,S1:清理水下桥墩本体表面,搭建水上施工平台;S2:将多个管片本体围绕桥墩本体拼接为中空圆环状;S3:将拼装完成的管片本体下放至河床底部;S4:浇注混凝土对拼装的管片本体的最底部进行封底;S5:向拼装的管片本体与桥墩本体之间浇注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置于水下的桥墩本体进行修复时,首先需要先将需要修复的桥墩本体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同时将河床底部整理平整,然后在桥墩本体置于河上的位置搭建临时施工平台,再在施工平台上围绕桥墩本体进行多个管片本体的组装,再将拼接完成的管片本体下放至河床的底部,对拼装的管片本体的底部浇注混凝土进行封底,最后再向拼装的管片本体内浇注混凝土,完成对桥墩本体的修复,管片本体既是灌浆模板又是对桥墩本体的附加增强层加固后不需要拆除。
可选的,所述S2包括:S21:搭建底层:取多个管片本体,使得多个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块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槽内,直至多个管片本体首尾相接对桥墩本体进行包围;S22:搭建第二层:取多个管片本体,使多个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块插接于对应的底层管片本体的第一连接槽,同时使多个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块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的第二连接槽内,至第二层的多个管片本体首尾相接对桥墩本体进行包围;S23:安装第一包围环和第二包围环:将第一包围环和第二包围环拼接,使第一包围环和第二包围环均紧密抵接管片本体的外环面,再将第一包围环和第二包围环固定相连;S24:安装支撑半圆环:将两个支撑半圆环围设桥墩本体拼接,在两个支撑半圆环和桥墩本体之间留存间隙,同时使两个顶杆均与对应的顶孔处于同一高度时,转动支撑螺杆和固定螺杆,使第一抵紧块和加固块均紧密抵接于管片本体的内环面,再将两个支撑半圆环固定相连;S25:重复两次S22,再依次重复S23和S24;S26:重复S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支撑半圆环、第一包围环和第二包围环等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多个拼装的管片本体的稳定性,且能够增加对桥墩本体的加固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槽的设计使得管片本体的连接更加精准,能够有效提高管片本体的拼接效率,有效改善现有管片本体拼接需要进行螺栓安装并通过螺母固定比较麻烦的问题;
2.通过设置内支撑组件能够从管片本体的内环面对拼接的管片本体进行支撑,增加拼装后的多个管片本体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外包围组件,使外包围组件和内支撑组件二者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多个管片本体的夹持,有效增加多个管片本体拼接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显示管片本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突出显示连接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片本体;1a、第一弧面;1b、第二弧面;1c、第一直面;1d、第二直面;11、第一连接块;12、第一连接槽;13、第二连接块;14、第二连接槽;15、顶孔;16、第一容纳槽;17、第二容纳槽;2、桥墩本体;3、内支撑组件;31、支撑半圆环;32、支撑螺杆;33、抵紧块;4、加固块;41、连接座;42、固定螺杆;5、顶杆;6、连接杆;7、外包围组件;71、第一包围环;72、第二包围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参照图1,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包括管片本体1,管片本体1在竖直方向上设有多层,每层的管片本体1均设置有四个,且每层管片本体1拼接并呈现为中空环状,从而使多层管片本体1拼接在一起后能够围设于桥墩本体2外。在本实施例中每层的管片本体1均设四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每层管片本体1也可设置为其他数量的个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桥墩本体2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每层管片本体1的个数,以及对应选择相应规格的管片本体1,在此不作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每个管片本体1均设有第一弧面1a、第二弧面1b、第一直面1c以及第二直面1d,第一弧面1a和第二弧面1b相对设置,第一直面1c和第二直面1d相对设置,且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弧面1a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1,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弧面1b向内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2,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直面1c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3,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直面1d均向内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4,第一连接块11和第一连接槽12相适配,此处的第一连接块11优选为呈环条形设置,从而方便位于上层的管片本体1和位于下层的管片本体1之间的配合安装,第一连接槽12设置为与第一连接块11相适配的形状;此处的第二连接块13优选为呈长条形设置且第二连接块13的截面为“T”形,第二连接槽14设置为与第二连接块13相适配的形状。截面呈“T”形设置的第二连接块13能够增加同层的管片本体1之间装配时的紧密性,降低每两个相邻的管片本体1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松动的概率。
每层的四个管片本体1首尾相接拼接为环状,且每层的四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块13均滑动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槽14中,且位于同一层的四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块11均插接于其下层对应的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槽12中。
在对管片本体1进行拼装时,将管片本体1同层的四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块13均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1上的第二连接槽14内,在连接同层的四个管片本体1的同时,保障同层的四个第一连接块11均插接于下层对应的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槽12内,依次进行多层管片本体1的拼接,拼接过程比较方便。且第一连接块11、第一连接槽12、第二连接块13以及第二连接槽14的设计使得管片本体1的连接更加精准,能够有效提高管片本体1的拼接效率,有效改善现有管片本体1在进行同一层的拼接需要进行螺栓安装并通过螺母固定比较麻烦的问题。
参照图1,每两层管片本体1之间均设有内支撑组件3,内支撑组件3设置在桥墩本体2和两层管片本体1之间,从多个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对管片本体1进行支撑,增加拼装的多个管片本体1整体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内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半圆环31,支撑半圆环31设有两个,两个支撑半圆环31拼接围设在桥墩本体2外,且每个支撑半圆环31均与桥墩本体2之间留存缝隙,每个支撑半圆环31均对应四个管片本体1,其中四个管片本体1为处于相邻两层上的四个紧邻的管片本体1。且每个支撑半圆环31上均螺纹连接有四个支撑螺杆32,每个支撑半圆环31上的四个支撑螺杆32均与其对应的四个管片本体1一一对应,每个支撑螺杆32远离支撑半圆环31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抵紧块33,通过转动两个支撑半圆环31上的八个支撑螺杆32,使八个抵紧块33均紧密抵接于对应的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然后再将两个支撑半圆环31固定相连。
将两个支撑半圆环31围设于桥墩本体2,再转动两个支撑半圆环31上的支撑螺杆32,使每个抵紧块33均紧密抵接于对应的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时,完成对两个支撑半圆环31的初步固定,再将两个支撑半圆环31首尾固定连接起来,通过多个支撑螺杆32对抵紧块33进行支撑,抵紧块33对管片本体1进行支撑,能够增加多个管片本体1拼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3,每两层管片本体1之间均设有四个加固块4,四个加固块4沿着桥墩本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加固块4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管片本体1第一直面1c的长度方向,且每个加固块4的长度为两个第一直面1c长度相加之和,使同一个加固块4可以作用于两层的管片本体1之间。每个加固块4靠近支撑半圆环3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41,每个连接座41和对应的支撑半圆环31之间均设有固定螺杆42,固定螺杆4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座41,固定螺杆4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对应的支撑半圆环31,每个加固块4均置于两层管片本体1中呈田字格分布的相邻的四个管片本体1之间,且每个加固块4均能够对对应的四个管片本体1的连接处进行遮挡加固。
转动多个固定螺杆42,至多个加固块4均能紧密抵接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通过对多个管片本体1连接处的支撑,能够有效增加多个管片本体1连接处的抗压性能,进而有效增强拼装的多个管片本体1的整体抗压性能。
参照图1和图3,每个加固块4远离支撑半圆环3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顶杆5,每个顶杆5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对应的加固块4的长度方向,且每个顶杆5均对应一个管片本体1,每个管片本体1对应顶杆5的位置均向内开设有顶孔15,当加固块4移动的过程中,每个顶杆5均滑动插接于对应的顶孔15内。
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块11的下表面均向内开设有第二容纳槽17,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槽12的槽底均向内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6,第一容纳槽16和第二容纳槽17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管片本体1的第一直面1c的长度方向,第一容纳槽16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容纳槽17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顶孔15的长度方向,第一容纳槽16和顶孔15连通设置,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容纳槽16均与其上层的管片本体1的第二容纳槽17连通设置,设有第一容纳槽16的管片本体1的内部均插设有连接杆6,每个连接杆6均置于对应的第一容纳槽16内,且每个连接杆6既滑动插接于对应的第一容纳槽16内,又滑动插接于与对应的第一容纳槽16连通的第二容纳槽17内,每个连接杆6靠近顶孔15的一端均设有缺角,且每个顶杆5远离对应的加固块4的一端的端面为斜面,且朝着远离加固块4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在移动加固块4的过程中,加固块4移动能够带动顶杆5移动,顶杆5滑动插接于顶孔15,故每个顶杆5均能够将其对应的连接杆6进行顶挤,使得连接杆6能够朝着第一容纳槽16的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一容纳槽16和第二容纳槽17之间,通过连接杆6将置于上下层的两个管片本体1连接起来,增加相邻两层管片本体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参照图1,每两层管片本体1的外环面均设有外包围组件7,通过外包围组件7和内支撑组件3同时作用于管片本体1,二者的夹持包围能够有效增加管片本体1拼接的整体的稳定性。
每个外包围组件7均包括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拼接,实现对拼接完成的管片本体1的围设,且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均紧密抵接管片本体1的外环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的修复工艺。参照图1-图3,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的修复工艺包括:
S1:清理桥墩本体2置于水下的损坏部分的外表面,使用清理工具,例如钢丝刷和铲刀对桥墩本体2受损部位的表面进行处理,将桥墩本体2的外表面松散的混凝土以及从河床蔓延至桥墩本体2外表面的水中生物进行清理,然后再对河床的底部进行整平处理,处理完成后,在水上搭建施工平台。
S2:拼接置于桥墩外围的管片本体1,其具体步骤如下:
S21:搭建底层:在施工平台上放置底板,然后在底板上依次放置多个管片本体1,在放置管片本体1的过程中,使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块13均插接于与其相邻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槽14内,至多个管片本体1首尾相接对桥墩本体2进行包围,且多个管片本体1呈现为中空环状后,便完成对底层的管片本体1的拼接。
S22:搭建第二层:再取跟S21中同样数量同种规格的管片本体1,依次将多个管片本体1存放至底层的管片本体1的上方,使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块11均插接于对应的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槽12内,且同时保障第二层的多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块13均插接于与其相邻的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槽14内,至多个管片本体1将桥墩本体2包围并呈现为中空环状,完成对第二层的管片本体1的拼接。
S23:安装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将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拼接,使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均紧密抵接管片本体1的外环面,然后再将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固定相连。
S24:安装支撑半圆环31:将两个支撑半圆环31拼接于桥墩本体2和管片本体1之间,两个支撑半圆环31与桥墩本体2之间需要留存空隙,调整两个支撑半圆环31所处的高度,使每个加固块4上的两个顶杆5均与对应的顶孔15处于同一高度时,再转动两个支撑半圆环31上的多个支撑螺杆32和多个固定螺杆42,使多个抵紧块33以及加固块4均能够紧密抵接于对应的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最后将两个支撑半圆环31固定相连。
S25:重复两次S22的操作,然后再重复一次S23和一次S24的操作。
S26:重复S25的操作。
S3:将多个拼装的管片本体1下放至河床底部。
S4:浇筑混凝土对拼装的管片本体1的最底部进行封底。
S5:向拼装的管片本体1和桥墩本体2之间浇注混凝土。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片本体(1),其设有多层,每层四个,每层的四个所述管片本体(1)拼接并呈现为中空环状,多层所述管片本体(1)拼接后围设于桥墩本体(2)外,每个所述管片本体(1)均设有第一弧面(1a)、与所述第一弧面(1a)相对的第二弧面(1b)、第一直面(1c)、与第一直面(1c)相对的第二直面(1d);
每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一弧面(1a)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1),每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二弧面(1b)均向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1)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槽(12);
每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一直面(1c)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3),每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二直面(1d)均向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3)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槽(14);
每层的四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块(13)均滑动插接于相邻的所述管片本体(1)的所述第二连接槽(14)内;
每层的四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块(11)均插接于其下层对应的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层所述管片本体(1)之间均设有置于桥墩本体(2)和所述管片本体(1)之间的内支撑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组件(3)包括:
支撑半圆环(31),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半圆环(31)拼接围设在桥墩本体(2)外;
支撑螺杆(32),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螺杆(32)与多个所述管片本体(1)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支撑螺杆(32)均与其对应的所述支撑半圆环(31)螺纹连接,且每个所述支撑螺杆(32)远离所述支撑半圆环(3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对应的所述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抵接的抵紧块(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层所述管片本体(1)之间均设有四个抵接所述管片本体(1)内环面的加固块(4),每个所述加固块(4)均紧密抵接四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且每个所述加固块(4)远离其对应的所述管片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41),每个所述连接座(41)上均转动连接有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半圆环(31)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杆(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固块(4)靠近所述管片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杆(5),每个所述顶杆(5)远离所述加固块(4)的一端均设有朝着远离所述加固块(4)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且所述管片本体(1)正对所述顶杆(5)的一侧向内开设有供所述顶杆(5)滑动插接的顶孔(15),每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槽(12)的槽底均向内开设有与所述顶孔(15)连通的第一容纳槽(16),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下表面均向内开设有第二容纳槽(17),所述第一容纳槽(16)和所述第二容纳槽(17)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顶杆(5)的长度方向,所述管片本体(1)内还设有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6)内的连接杆(6),每个所述连接杆(6)靠近所述所述顶孔(15)的一侧均设有缺角,当进行多层所述管片本体(1)的拼接时,每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第一容纳槽(16)均与其上层的所述管片本体(1)的所述第二容纳槽(17)连通设置,且当所述加固块(4)紧密抵接所述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时,所述连接杆(6)滑动至第一容纳槽(16)和所述第二容纳槽(1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层所述管片本体(1)的外环面均设有外包围组件(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围组件(7)包括第一包围环(71)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围环(71)拼接的第二包围环(72),且所述第一包围环(71)和所述第二包围环(72)均紧密抵接多个所述管片本体(1)的外环面。
8.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
S1:清理水下桥墩本体(2)表面,搭建水上施工平台;
S2:将多个管片本体(1)围绕桥墩本体(2)拼接为中空圆环状;
S3:将拼装完成的管片本体(1)下放至河床底部;
S4:浇注混凝土对拼装的管片本体(1)的最底部进行封底;
S5:向拼装的管片本体(1)与桥墩本体(2)之间浇注混凝土。
9.根据权利8所述的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S21:搭建底层:取多个管片本体(1),使得多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块(13)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槽(14)内,直至多个管片本体(1)首尾相接对桥墩本体(2)进行包围;
S22:搭建第二层:取多个管片本体(1),使多个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块(11)插接于对应的底层管片本体(1)的第一连接槽(12),同时使多个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块(13)插接于相邻的管片本体(1)的第二连接槽(14)内,至第二层的多个管片本体(1)首尾相接对桥墩本体(2)进行包围;
S23:安装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将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拼接,使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均紧密抵接管片本体(1)的外环面,再将第一包围环(71)和第二包围环(72)固定相连;
S24:安装支撑半圆环(31):将两个支撑半圆环(31)围设桥墩本体(2)拼接,在两个支撑半圆环(31)和桥墩本体(2)之间留存间隙,同时使两个顶杆(5)均与对应的顶孔(15)处于同一高度时,转动支撑螺杆(32)和固定螺杆(42),使第一抵紧块(33)和加固块(4)均紧密抵接于管片本体(1)的内环面,再将两个支撑半圆环(31)固定相连;
S25:重复两次S22,再依次重复S23和S24;
S26:重复S25。
CN202210818742.XA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Pending CN1152335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8742.XA CN115233576A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8742.XA CN115233576A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3576A true CN115233576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3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8742.XA Pending CN115233576A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35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4174A (zh) * 2023-07-06 2023-08-22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管片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4174A (zh) * 2023-07-06 2023-08-22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管片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6624174B (zh) * 2023-07-06 2024-05-10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管片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5805B (zh) 膨胀加强带控裂大型现浇水池及其施工方法
CN115233576A (zh)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管片加固装置及其修复工艺
CN110700023A (zh) 一种基于轨道工程的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施工方法
CN113236307B (zh) 一种城市地铁隧道钢内衬加固施工方法
KR101703441B1 (ko) 플로팅 도크를 이용한 상향식 프리캐스트 저판형 케이슨 제작방법, 그 시스템, 그 플로팅 도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케이슨
CN216515635U (zh) 用于基坑围护的装配式斜向内支撑结构
EP0029775A1 (fr) Installation de centrale nucléaire, et procédé pour l'édification d'une telle centrale
CN111622091B (zh) 一种预制桥墩的受力试验方法
CN215857171U (zh) 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的连接结构
CN211447021U (zh) 装配式大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检查井
CN108505538B (zh)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临时封堵方法
CN112459012A (zh) 一种渠道衬砌板修复方法
CN117942627A (zh) 一种叠式滤池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1576464A (zh) 一种装配式定位卡盘静压钢管桩基础
CN215758501U (zh) 位于库区内的浸水预应力钢束的防护结构
CN218713292U (zh) 一种脱模浇筑预制检查井
CN111005320B (zh) 管道铺设方法
CN220166961U (zh)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永临结合uhpc肋板围堰结构
CN218711889U (zh) 一种道路板及装配式道路
LU504303B1 (en) Modular installation design method of cofferdam
CN219547583U (zh) 一种临时支墩结构
CN110512609B (zh) 一种抛石系统导管架及其建造工艺
CN219080391U (zh) 一种预制分体式混凝土套箱
CN115075273B (zh) 钢筋混凝土预制套箱围堰及施工方法
CN214089836U (zh) 一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