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1857B -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1857B
CN115231857B CN202211155150.0A CN202211155150A CN115231857B CN 115231857 B CN115231857 B CN 115231857B CN 202211155150 A CN202211155150 A CN 202211155150A CN 115231857 B CN115231857 B CN 115231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ging
asphalt
asphalt pavement
impr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51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1857A (zh
Inventor
张恒龙
段海辉
曹佳文
郑万洲
罗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1551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1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1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1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1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1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E01C7/182Aggregate or filler materials, except those according to E01C7/26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E01C7/26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mixed with other materials, e.g. cement, rubber, leather, fib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612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as one or more layers of a layered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1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visco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步骤包括:1、将待研究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作为整体,以上面层表面为基准纵深向下依次分为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2、对第一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2%‑12%范围内的由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和防强热氧老化剂复配而成的添加剂;3、对第二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1%‑8%范围内的防热氧老化剂;4、对第三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0.5%‑5%范围内的防热老化剂。本发明方法可提升沥青路面耐老化性能、降低沥青路面的病害发生风险和延长路面服役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面材料性能提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因具有行车平稳舒适、修补方便和可再生利用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道路建设的首选路面类型。然而,在服役期间暴露于复杂环境因素下(如高温、紫外辐射、大气和雨水等),沥青胶结料将持续发生老化反应。同时,受路面某一深度位置的沥青混合料层吸收和阻隔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在深度方向向下邻近的沥青混合料层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小,即导致不同层沥青材料老化的因素类型和强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故在一定服役阶段后,自路表面向下不同(深度)层位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同的老化程度。按照老化因素和方式的差异,沥青路面自路表向下可分为三层。其中,第一层中的沥青材料因暴露在太阳辐射下、与大气和热量充分接触,其主要发生热氧老化和紫外老化,故老化程度往往最大;第一层材料吸收的热量向下传递,但因路面内部空气无法流动导致热量扩散缓慢,热量在第二层发生累积,加上外界渗透而来的空气(氧气),第二层中的沥青材料主要发生热氧老化,老化程度次之;第三层中的沥青材料主要发生热老化,其老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二层材料缓慢传递扩散而来的热量。因老化因素对沥青材料的影响逐层衰减,故第三层以下的沥青混合料老化程度微弱。最终,自路表向下至一定深度,沥青混合料的老化程度具有梯度式下降的规律。
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工艺和流程,对于上面层和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道路建设过程中往往采用不同的设计级配但同一种沥青胶结料进行生产。而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通常采用的是价格昂贵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以避免在服役期间因沥青胶结料老化造成的路面功能失效。然而,中面层的沥青混合料虽有老化,但往往在服役期结束时,中面层内的沥青材料的老化程度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是上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此外,随着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达到服役期或功能无法满足需要的沥青路面将进行铣刨回收利用。但因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的老化程度不同,导致铣刨后旧料的老化程度往往不均匀,这给废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带来困难。而且即使通过添加再生剂等手段恢复了旧料的性能,但旧料不均匀的老化程度也将增加再生路面的病害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将不同层位的铣刨旧料的按不同的老化程度分别处理,则会大大地影响旧料再生利用的施工效率和进度,从而增加再生利用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或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解决目前技术发展的需求和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研究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作为整体,以上面层表面为基准纵深向下依次分为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
S2:对第一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2%-12%范围内的由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和防强热氧老化剂复配而成的添加剂;
S3:对第二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1%-8%范围内的防热氧老化剂;
S4:对第三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0.5%-5%范围内的防热老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1中:第一层材料厚度占上面层和中面层总厚度的10%-25%、第二层材料厚度占上面层和中面层厚度和的20%-30%,余下的为第三层材料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2-S4中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所添加的组分是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或者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添加。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2中的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包括紫外吸收剂UV326、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炭黑、纳米ZnO和纳米TiO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防强热氧老化剂包括有机膨胀蛭石、有机蒙脱石和有机累托石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防紫外辐射老化剂与防强热氧老化剂复配的质量比为(1:1)~(3:1);
进一步地,当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包括纳米ZnO或纳米TiO2时,所述纳米ZnO、纳米TiO2为表面亲油型,平均粒径为40nm;
进一步地,当复配而成的添加剂中包括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炭黑、有机膨胀蛭石、有机蒙脱石、有机累托石的任意一种时,所述组分的粒度均为300目。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3中的防热氧老化剂包括Irganox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B215、抗氧剂264和抗氧剂1076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3中的防热老化剂是膨胀蛭石、蒙脱石、累托石中的任意一种,组分的粒度为300目。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2中的第一层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和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和防强热氧老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3中的第二层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和防热氧老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步骤S4中的第三层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和防热老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所述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且粗集料和细集料通过率均满足:16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00.0%、13.2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95.0%、9.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76.5%、4.7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53.0%、2.36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37.0%、1.18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26.5%、0.6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9.0%、0.3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3.5%、0.1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0.0%、0.07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6.0%;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胶结料为石油沥青,针入度等级为60~80mm;
进一步地,所述矿粉为碱性石灰岩矿粉,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表观相对密度(g/cm3) ≥2.8、粒度<0.6mm含量为100%、粒度<0.15mm含量为90%~100%、粒度<0.075mm含量为70%~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沥青路面不同层位材料存在梯度老化行为特性为基础,针对造成各层位沥青材料老化的因素和老化方式特点,对不同层位材料进行分层防老化设计,以期应对梯度老化行为特征,减少道路面层材料生产和建设成本并在路面服役期结束时获得老化程度均匀的旧料,为旧料的再生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这对于提升沥青路面性能、降低沥青路面的病害发生风险和延长路面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过程中有利于降低废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难度和节省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投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申请中所用的表示用量、百分比的所有数字、以及其他数值,在所有情况下都应理解为以词语“大约”所修饰。各个数字参数至少应被看作是根据所报告的有效数字和通过常规的四舍五入方法而获得的。
实施例1:
某拟建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厚度为:上面层厚度4cm,中面层厚度6cm;取适量其道路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用于后续的试验和测试,样品原材料种类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等。其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且级配满足下表1;沥青胶结料SK70#石油沥青的针入度等级为68mm;矿粉表观相对密度为2.9 g/cm3、粒度<0.6mm含量为100%、粒度<0.15mm含量为95%、粒度<0.075mm含量为85%。
表1 实施例1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数据
Figure 29003DEST_PATH_IMAGE001
(1)对沥青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分层:自路表面向下0~2cm为第一层材料,2~4cm为第二层材料,4~10cm为第三层材料;
(2)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一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4.5%表面亲油型纳米ZnO和1.5%有机膨胀蛭石以提高第一层材料的耐紫外辐射和耐强热氧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分别制备第一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3)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二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4%抗氧剂Irganox1010以提高第二层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制备第二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4)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三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2%膨胀蛭石以提高第三层材料的耐热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中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制备第三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5)取适量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松散材料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的T 0734以21~22 kg/m2的松铺密度分别将其放入135℃电热鼓风烘箱中强制通风4小时,每小时用铲子翻拌一次,以模拟沥青混合料在实际拌和、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老化;
(6)取适量上述室内短期模拟老化后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松散材料采用轮碾法分别制备各层材料压实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使得各层材料成型厚度满足前述各层材料设计厚度,且压实度与原路面设计厚度一致;
(7)在第三层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成型材料上方依次叠放相应的第二层成型材料和第一层成型材料,之后将叠放的三层成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放入自制的紫外老化环境箱中,其中紫外辐照强度为60W/m2、紫外老化温度为60℃、紫外老化时长为30天,以模拟一定时期的实际老化过程中太阳辐射、热与氧对沥青路面不同层位材料的影响;
(8)参照规程中的T 0727利用旋转蒸发器法对经历30天老化前后所获得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胶结料分别进行抽提回收,之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老化前后回收的沥青胶结料进行软化点(参照规程T 0606)、布氏旋转粘度(参照规程T 0625)和温度扫描(参照规程T 0628)测试,以获得软化点SPunaged和SPaged、布氏旋转粘度Vunaged和Vaged以及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温度扫描模式下获得的复数模量Cunaged和Caged及相位角PAunaged和PAaged,基于所述参数分别计算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中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增量SPI=SPaged-SPunaged及布氏旋转粘度变化率VAI=Vaged÷Vunaged、复数模量变化率CAI=Caged÷Cunaged和相位角变化率PAI=PAaged÷PAunaged,并通过软化点增量SPI和布氏旋转粘度变化率VAI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的物理老化性能;通过复数模量变化率CAI和相位角变化率PAI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的流变老化性能。
(9)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老化前后抽提回收的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布氏旋转粘度、复数模量和相位角测试结果及其老化指数如表2和表3所示。由表2和表3可知:室内模拟老化环境增加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的软化点、粘度和复数模量但降低了沥青材料的相位角;同时,第一层材料的物理和复数模量指数最高,第二层材料次之,第三层材料最低,相位角老化指数结果恰好相反,验证了路面材料的梯度老化行为特性,也明确了各层材料间耐老化性能差异。此外,对照组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沥青材料的软化点增量SPI、粘度老化指数VAI和复数模量老化指数CAI均明显高于相应实验组各层材料的老化指数值,相位角老化指数PAI结果规律则恰好相反,表明了通过基于沥青路面梯度老化行为进行分层改性进而提升铺面材料老化性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表2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老化前后的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618248DEST_PATH_IMAGE002
表3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的物理和流变老化指数
Figure 929143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2:
某拟建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厚度为:上面层厚度4cm,中面层厚度5cm;取适量其道路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用于后续的试验和测试,样品原材料种类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等。其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且级配满足下表4;沥青胶结料金陵70#石油沥青的针入度等级为72mm;矿粉表观相对密度为3.1 g/cm3、粒度<0.6mm含量为100%、粒度<0.15mm含量为94%、粒度<0.075mm含量为88%。
表4 实施例2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数据
Figure 980145DEST_PATH_IMAGE004
(1)对沥青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分层:自路表面向下0~2cm为第一层材料,2~4cm为第二层材料,4~9cm为第三层材料;
(2)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一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2.5%紫外吸收剂UV326和2.5%有机蒙脱石以提高第一层材料的耐紫外辐射和耐强热氧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分别制备第一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3)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二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4%抗氧剂B215以提高第二层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分别制备第二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4)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三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1.5%膨胀蛭石以提高第三层材料的耐热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中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分别制备第三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5)取适量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松散材料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的T 0734以21~22 kg/m2的松铺密度分别将其放入135℃电热鼓风烘箱中强制通风4小时,每小时用铲子翻拌一次,以模拟沥青混合料在实际拌和、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老化;
(6)取适量上述室内短期模拟老化后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松散材料采用轮碾法分别制备各层材料压实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使得各层材料成型厚度满足前述各层材料设计厚度,且压实度与原路面设计厚度一致;
(7)在第三层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成型材料上方依次叠放相应的第二层成型材料和第一层成型材料,之后将叠放的三层成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放入自制的紫外老化环境箱中,其中紫外辐照强度为60W/m2、紫外老化温度为60℃、紫外老化时长为30天,以模拟一定时期的实际老化过程中太阳辐射、热与氧对沥青路面不同层位材料的影响;
(8)参照规程中的T 0727利用旋转蒸发器法对经历30天老化前后所获得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胶结料分别进行抽提回收,之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老化前后回收的沥青胶结料进行软化点(参照规程T 0606)、布氏旋转粘度(参照规程T 0625)和温度扫描(参照规程T 0628)测试,以获得软化点SPunaged和SPaged、布氏旋转粘度Vunaged和Vaged以及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温度扫描模式下获得的复数模量Cunaged和Caged及相位角PAunaged和PAaged,基于所述参数分别计算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中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增量SPI=SPaged-SPunaged及布氏旋转粘度变化率VAI=Vaged÷Vunaged、复数模量变化率CAI=Caged÷Cunaged和相位角变化率PAI=PAaged÷PAunaged,并通过软化点增量SPI和布氏旋转粘度变化率VAI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的物理老化性能;通过复数模量变化率CAI和相位角变化率PAI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的流变老化性能。
(9)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老化前后抽提回收的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布氏旋转粘度、复数模量和相位角测试结果及其老化指数如表5和表6所示。由表5和表6可知:室内模拟老化环境增加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的软化点、粘度和复数模量但降低了沥青材料的相位角;同时,第一层材料的物理和复数模量指数最高,第二层材料次之,第三层材料最低,相位角老化指数结果恰好相反,验证了路面材料的梯度老化行为特性,也明确了各层材料间耐老化性能差异。此外,对照组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沥青材料的软化点增量SPI、粘度老化指数VAI和复数模量老化指数CAI均明显高于相应实验组各层材料的老化指数值,相位角老化指数PAI结果规律则恰好相反,表明了通过基于沥青路面梯度老化行为进行分层改性进而提升铺面材料老化性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表5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老化前后的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528938DEST_PATH_IMAGE005
表6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的物理和流变老化指数
Figure 148138DEST_PATH_IMAGE006
实施例3:
某拟建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厚度为:上面层厚度4cm,中面层厚度6cm;取适量其道路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用于后续的试验和测试,样品原材料种类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等。其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且级配满足下表;沥青胶结料GS70#石油沥青的针入度等级为71mm;矿粉表观相对密度为3.0 g/cm3、粒度<0.6mm含量为100%、粒度<0.15mm含量为95%、粒度<0.075mm含量为88%。
表7 实施例3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数据
Figure 821696DEST_PATH_IMAGE007
(1)对沥青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分层:自路表面向下0~2cm为第一层材料,2~5cm为第二层材料,5~10cm为第三层材料;
(2)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一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6%炭黑和3%有机累托石以提高第一层材料的耐紫外辐射和耐强热氧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分别制备第一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3)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二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5%抗氧剂1076以提高第二层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上中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分别制备第二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4)分别取两份适量第三层材料各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添加按沥青胶结料质量百分比计的3%累托石以提高第三层材料的耐热老化性能,并依据待研究沥青路面中面层材料组成特性分别制备第三层松散材料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5)取适量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松散材料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的T 0734以21~22 kg/m2的松铺密度分别将其放入135℃电热鼓风烘箱中强制通风4小时,每小时用铲子翻拌一次,以模拟沥青混合料在实际拌和、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老化;
(6)取适量上述室内短期模拟老化后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松散材料采用轮碾法分别制备各层材料压实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使得各层材料成型厚度满足前述各层材料设计厚度,且压实度与原路面设计厚度一致;
(7)在第三层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成型材料上方依次叠放相应的第二层成型材料和第一层成型材料,之后将叠放的三层成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放入自制的紫外老化环境箱中,其中紫外辐照强度为60W/m2、紫外老化温度为60℃、紫外老化时长为30天,以模拟一定时期的实际老化过程中太阳辐射、热与氧对沥青路面不同层位材料的影响;
(8)参照规程中的T 0727利用旋转蒸发器法对经历30天老化前后所获得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胶结料分别进行抽提回收,之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老化前后回收的沥青胶结料进行软化点(参照规程T 0606)、布氏旋转粘度(参照规程T 0625)和温度扫描(参照规程T 0628)测试,以获得软化点SPunaged和SPaged、布氏旋转粘度Vunaged和Vaged以及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温度扫描模式下获得的复数模量Cunaged和Caged及相位角PAunaged和PAaged,基于所述参数分别计算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中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增量SPI=SPaged-SPunaged及布氏旋转粘度变化率VAI=Vaged÷Vunaged、复数模量变化率CAI=Caged÷Cunaged和相位角变化率PAI=PAaged÷PAunaged,并通过软化点增量SPI和布氏旋转粘度变化率VAI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的物理老化性能;通过复数模量变化率CAI和相位角变化率PAI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层材料的流变老化性能。
(9)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老化前后抽提回收的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布氏旋转粘度、复数模量和相位角测试结果及其老化指数如表8和表9所示。由表8和表9可知:室内模拟老化环境增加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的软化点、粘度和复数模量但降低了沥青材料的相位角;同时,第一层材料的物理和复数模量指数最高,第二层材料次之,第三层材料最低,相位角老化指数结果恰好相反,验证了路面材料的梯度老化行为特性,也明确了各层材料间耐老化性能差异。此外,对照组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沥青材料的软化点增量SPI、粘度老化指数VAI和复数模量老化指数CAI均明显高于相应实验组各层材料的老化指数值,相位角老化指数PAI结果规律则恰好相反,表明了通过基于沥青路面梯度老化行为进行分层改性进而提升铺面材料老化性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表8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老化前后的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551754DEST_PATH_IMAGE008
表9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层沥青材料的物理和流变老化指数
Figure 955054DEST_PATH_IMAGE009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研究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作为整体,以上面层表面为基准纵深向下依次分为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
S2:对第一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2%-12%范围内的由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和防强热氧老化剂复配而成的添加剂;
S3:对第二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1%-8%范围内的防热氧老化剂;
S4:对第三层材料,添加按质量百比分计占沥青胶结料质量0.5%-5%范围内的防热老化剂;
所述步骤S2中:所述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包括紫外吸收剂UV326、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炭黑、纳米ZnO和纳米TiO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防强热氧老化剂包括有机膨胀蛭石、有机蒙脱石和有机累托石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第一层材料厚度占上面层和中面层总厚度的10%-25%、第二层材料厚度占上面层和中面层厚度和的20%-30%,余下的为第三层材料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S4中的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所添加的组分是在改性沥青制备过程或者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添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紫外辐射老化剂与防强热氧老化剂复配的质量比为(1:1)~(3:1);
当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包括纳米ZnO或纳米TiO2时,所述纳米ZnO、纳米TiO2为表面亲油型,平均粒径为40nm;
当复配而成的添加剂中包括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炭黑、有机膨胀蛭石、有机蒙脱石、有机累托石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时,添加剂组分的粒度均为3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防热氧老化剂包括Irganox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B215、抗氧剂264和抗氧剂1076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防热老化剂是膨胀蛭石、蒙脱石、累托石中的任意一种,组分的粒度为3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第一层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和防紫外辐射老化剂和防强热氧老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第二层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和防热氧老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第三层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胶结料、矿粉和防热老化剂。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且粗集料和细集料通过率均满足:16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00.0%、13.2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95.0%、9.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76.5%、4.7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53.0%、2.36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37.0%、1.18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26.5%、0.6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9.0%、0.3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3.5%、0.1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10.0%、0.075mm筛孔尺寸通过率为6.0%;
所述沥青胶结料为石油沥青,针入度等级为60~80mm;
所述矿粉为碱性石灰岩矿粉,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表观相对密度(g/cm3) ≥2.8、粒度<0.6mm含量为100%、粒度<0.15mm含量为90%~100%、粒度<0.075mm含量为70%~100%。
CN202211155150.0A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Active CN115231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5150.0A CN115231857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5150.0A CN115231857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1857A CN115231857A (zh) 2022-10-25
CN115231857B true CN115231857B (zh) 2022-11-22

Family

ID=8366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5150.0A Active CN115231857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185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7414A (zh) * 2014-04-16 2014-07-02 湖南大学 一种复配耐老化道路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8406A (zh) * 2017-03-13 2017-06-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沥青路面铣刨料老化沥青的逐次抽提分析方法
US20180171146A1 (en) * 2016-12-19 2018-06-21 Blacklidge Emulsions Inc. Age-resistant asphal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9610261A (zh) * 2018-12-29 2019-04-12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及制备方法
CN112746542A (zh) * 2020-12-31 2021-05-04 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36261A (zh) * 2021-05-20 2021-09-03 湖南大学 纳米ZnO/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7414A (zh) * 2014-04-16 2014-07-02 湖南大学 一种复配耐老化道路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US20180171146A1 (en) * 2016-12-19 2018-06-21 Blacklidge Emulsions Inc. Age-resistant asphal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6908406A (zh) * 2017-03-13 2017-06-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沥青路面铣刨料老化沥青的逐次抽提分析方法
CN109610261A (zh) * 2018-12-29 2019-04-12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及制备方法
CN112746542A (zh) * 2020-12-31 2021-05-04 安徽水利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36261A (zh) * 2021-05-20 2021-09-03 湖南大学 纳米ZnO/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1857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8057B (zh)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KR100946588B1 (ko) 상온 재생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혼합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olonna et al. Application of bottom ash for pavement binder course
EP3467045A1 (en) Plant mix warm regenerated asphalt mix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3698139B (zh) 一种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1386B (zh) 一种环保型抗车辙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7491B (zh) 常温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6663B (zh) 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9268B (zh) 一种提高微波吸收效率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3374A (zh) 用回收风机叶片废料作为填料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CN104402311A (zh) 一种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94284A (zh)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CN109293281B (zh) 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2369A (zh) 高速公路重载沥青路面
CN114538827A (zh) 一种聚合物复合橡胶改性沥青高性能钢渣超薄磨耗层的混合料
CN115215610B (zh) 掺钢渣的高性能抗滑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83616B (zh) 一种废旧轮胎热裂解再生炭黑改性材料以及改性沥青
Yao et al. Sustainable asphalt concrete containing RAP and coal gangue aggregate: performance,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CN113698138A (zh) 一种rap高掺量的再生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231857B (zh) 一种分层改性提升沥青路面材料老化性能的方法
KR101675882B1 (ko) 보수용 상온 아스콘 조성물
CN112159157A (zh) 一种湿法直投橡胶-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31852B1 (ko) 현무암 석분슬러지와 폐아스콘을 활용한 재생 개질 아스팔트 혼합물
CN113788641B (zh) 一种抗水损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5844A (zh) 一种抗紫外光老化脱硫胶粉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