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1199A -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1199A
CN115231199A CN202210145246.2A CN202210145246A CN115231199A CN 115231199 A CN115231199 A CN 115231199A CN 202210145246 A CN202210145246 A CN 202210145246A CN 115231199 A CN115231199 A CN 115231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system
slat
system unit
slats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52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格伦瓦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so Finland Oy
Original Assignee
Metso Outotec Finland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so Outotec Finland Oy filed Critical Metso Outotec Finland Oy
Publication of CN115231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1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30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B65G17/32Individual load-carriers
    • B65G17/34Individual load-carriers having flat surfaces, e.g. platforms, grids, fo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06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 B65G17/067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the load carrying surface being formed by plates or platforms attached to more than one traction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30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B65G17/38Chains or like traction elements; Connections between traction elements and load-carriers
    • B65G17/42Attaching load carriers to tra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被配置为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的一部分的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包括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循环输送机系统。输送机系统单元(10)包括第一板条(11)和第二板条(12),并且每个板条具有支撑表面(13),支撑表面具有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1、22)以及两个短侧边缘部分(23)。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相对于彼此并排布置,并且通过横跨支撑表面(13)延伸的弹性基质(30)互连。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还包括布置在每个板条的每个短侧边缘部分(23)处的支撑侧壁(24),布置在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同短边缘侧上的支撑侧壁(24)通过横跨支撑侧壁(24)延伸的弹性基质壁(324、324’)互连。

Description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被配置为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的一部分的输送机系统单元,以及一种包括一对循环链条和多个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循环输送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采矿业中,存在不同的进料器选项,其可用于将采矿物料从一种设备类型运输到另一种设备类型。对于重载荷应用,经常使用围裙式进料器。围裙式进料器包括由履带链条支撑和驱动的钢进料盘。在存在大量细屑和/或传输高度为关键的情况下,带式进料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连接到由履带链条驱动的钢支撑横条的输送带进料器也是已知的,并且当用于运输矿石物料时,这种布置可以防止细料或可能还有液体通过输送表面泄漏。然而,输送带进料器的带表面磨损且可能被较大的岩石撕裂或刺穿,并且更换磨损的带可能是耗时和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输送机系统单元和一种包括多个这样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改进的循环输送机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这些和其它目的全部或至少部分地通过一种输送机系统单元来实现,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的一部分。根据本公开的这个方面,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包括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它们一起形成一对板条,每个板条具有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具有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以及两个短侧边缘部分。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比所述两个短侧边缘部分长,并且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以及两个短侧边缘部分一起限定矩形支撑表面。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相对于彼此并排布置,其中第一板条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面对第二板条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此外,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通过横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支撑表面延伸的弹性基质(elastomeric matrix)互连。此外,弹性基质包括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延伸的连接部分,从而形成输送机系统单元的连续承载表面,其中,连接部分形成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的铰接连接,并且其中,弹性基质紧固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
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还包括布置在每个板条的每个短侧边缘部分处的支撑侧壁,该支撑侧壁向上延伸到每个板条的支撑表面上方。布置在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相同短边缘侧上的支撑侧壁通过紧固到支撑侧壁并横跨支撑侧壁延伸的弹性基质壁互连。弹性基质壁还包括连接壁部分,该连接壁部分在布置在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相同短边缘侧上的支撑侧壁之间延伸,从而在输送机系统单元的每个短边缘侧处形成连续侧壁,其中,连接壁部分在输送机系统单元的每个短边缘侧处的支撑侧壁之间形成铰接连接。
利用这样的输送机系统单元,各个输送机系统单元在破裂、磨损或受到其它影响(例如化学污染)时可以彼此独立地更换。利用独立更换的可能性,减少了在更换期间输送机系统的停机时间。此外,当这些输送机系统单元被布置成循环输送机系统时,这些输送机系统单元使得刮刀(scraper)不仅能够用于循环输送机系统的连续承载表面,也能够用于侧壁。
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侧壁具有支撑构件,并且输送机系统单元被配置为通过连接到第一链条节的第一板条上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和连接到循环链条中的连续链条节的第二板条上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安装到一对循环链条。因此,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被配置为布置成桥接在链条节中的能枢转接头上,并且当循环输送机系统在其中一个滑轮位置上行进时,所述一对板条之间的连接部分和支撑侧壁之间的连接壁部分允许这种枢转移动。因此,支撑构件布置在支撑侧壁的与弹性基质壁相对的一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壁部分是能折叠的并且为楔形形状,具有面对连续承载表面的锐角。当多个输送机系统单元被布置成循环输送机系统时,在滑轮位置之间,楔形形状的连接壁部分将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支撑侧壁之间折叠在一起,并且当在滑轮上行进时,楔形形状的连接壁部分将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支撑侧壁之间伸展,从而形成连续的平坦侧壁,其中支撑侧壁上的弹性基质壁布置在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相同短边缘侧上。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长侧边缘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该纵向延伸的凹部形成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与侧壁之间的铰接连接的一部分。当多个输送机系统单元被布置成循环输送机系统时,连接部分中的纵向延伸凹部在滑轮位置中将实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的能枢转移动,其中,弹性基质将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这种纵向延伸的凹部可以是弧形的或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其它几何形状横截面也是可能的,只要纵向延伸的凹部允许所述两个板条在通过滑轮位置时相对于彼此能枢转地移动即可。纵向延伸的凹部优选地布置在与输送机系统单元的连续承载表面相对的表面中。然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分没有纵向延伸的凹部,相反,弹性基质由足够柔性的材料制成,以允许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弯曲。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板条具有沿着第二长侧边缘部分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并且第二板条具有沿着第一长侧边缘部分的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因此,当多个输送机系统单元在一对循环链条上并排布置成循环输送机系统时(其中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桥接链条节中的能枢转接头,并且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布置成使其第一板条连接到与前面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第二板条相同的链条节),一个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和相邻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相应纵向延伸的凹部对准,从而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的连续承载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具有沿着第一板条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和沿着第二板条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的对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可以形成在弹性基质中,而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由板条的支撑表面与弹性基质的沿着第二板条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没有完全覆盖支撑表面的端部表面相组合而形成。
独立地,如果纵向延伸的腹板和纵向延伸的凹部布置在板条上或弹性基质中,或其组合,则当输送机系统单元如上所述相继布置成循环输送机系统时,将得到连续承载表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板条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具有突出腹板,并且第二板条的支撑壁的侧壁部分具有相应的凹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壁沿着第一板条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具有突出腹板,并且沿着第二板条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具有相应的凹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突出腹板可以沿着第一板条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形成在弹性基质壁中,而相应的凹部由第二板条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与弹性基质壁的沿着第二板条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没有完全覆盖支撑侧壁的端部表面相组合而形成。
同样,独立地,如果腹板和凹部布置在支撑侧壁上、支撑侧壁上的弹性基质壁上或其组合中,则当输送机系统单元如上所述相继布置为循环输送机系统时,将得到连续壁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包括模块化系统。模块化系统包括板条单元、两对支撑侧壁和两个弹性基质壁。
板条单元包括形成一对板条的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每个板条是具有T形横截面的横条(cross bar,横撑条),其中,T形横条的每个上部平坦矩形部分形成支撑表面。
如上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分别为具有T形横截面的横条的形式)相对于彼此并排布置,第一板条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面对第二板条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并且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通过弹性基质互连,该弹性基质横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支撑表面延伸,并且弹性基质包括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延伸的连接部分,从而形成输送机系统单元的连续承载表面,该连接部分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形成铰接连接。同样,弹性基质紧固到所述一对板条。
所述两对支撑侧壁被配置为能释放地附接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短侧边缘,并且每个支撑侧壁具有支撑构件。同样,如上所述,支撑侧壁被配置为向上延伸到每个板条的支撑表面上方。
关于所述两个弹性基质壁单元,每个弹性基质壁单元包括两个弹性基质壁部件,所述弹性基质壁部件被配置为覆盖两个支撑侧壁并且被能释放地附接到所述两个支撑侧壁,所述两个支撑侧壁被配置为布置在板条单元的相同短边缘侧上。所述两个弹性基质壁部件通过连接壁部分互连,所述连接壁部分是能折叠的且为楔形形状,其具有被配置为面对板条单元的连续承载表面布置的锐角。该连接壁部分在弹性基质壁部件之间形成铰接连接。
在该模块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长侧边缘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该纵向延伸的凹部形成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的铰接连接的一部分。该纵向延伸的凹部被布置在与板条单元的连续承载表面相对的表面中。
关于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长侧边缘部分之间的纵向延伸的凹部形式的连接部分,这种纵向延伸的凹部可以是弧形的或者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其它几何形状横截面也是可能的,只要纵向延伸的凹部允许所述两个板条在通过滑轮位置时相对于彼此能枢转地移动即可。
当模块化系统被组装成输送机系统单元时,以上公开的不同实施例的不同特征同样适用于该模块化系统。
根据上面公开的实施例,板条单元上的弹性基质可以具有沿着第一板条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并且可以具有沿着第二板条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的对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因此,当多个模块化的输送机系统单元在一对循环链条上并排布置成循环输送机系统时(其中模块化输送机系统单元桥接链条节中的能枢转接头,并且连续的模块化输送机系统单元布置成使得附接到第一板条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连接到与附接到前一模块化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第二板条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相同的链条节),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和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对准,从而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的连续承载表面。
同样,根据上面公开的实施例,模块化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另一实施例包括: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其旨在安装到第一板条,具有突出腹板;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旨在安装到第二板条,具有相应凹部。
而且,根据上面公开的实施例,模块化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另一实施例包括:具有突出腹板的弹性基质壁单元的第一弹性基质壁部件的侧壁部分;以及具有相应的凹部的弹性基质壁单元的第二弹性基质壁部件的侧壁部分。
同样,当模块化输送机系统单元如上所述相继布置在一对循环链条上时,将得到连续的弹性基质壁表面。
根据稍早公开的实施例的突出腹板和相应的凹部的替代布置同样可应用于模块化输送机系统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构件被布置在支撑侧壁上,从输送机系统单元的连续承载表面偏移。术语“偏移”是指当在输送机系统单元的承载模式中看时高于连续承载表面的位置。关于该位置,在承载模式中,连续承载表面不与循环链条对准,替代地,连续承载表面布置在与循环链条相比更低的高度上。因此,当循环输送机系统在滑轮上行进时,沿着板条的旋转点低于循环链条的旋转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和/或弹性基质壁的弹性基质材料选自加强的弹性体材料、橡胶、聚氨酯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承受由输送机系统单元所承载的物料或货物的磨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和弹性基质壁通过硫化分别紧固到所述一对板条和支撑侧壁。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和弹性基质壁通过夹紧被紧固。
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和弹性基质壁也可以借助于熔融结合、粘合剂、冷焊或通过机械紧固(例如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或通过使用Velcro(维可牢,魔术贴))来紧固。这些紧固方法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也可用于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这些和其它目的还完全或至少部分地通过一种循环输送机系统实现,该循环输送机系统包括一对循环链条和多个根据输送机系统单元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中任一个或组合的输送机系统单元。根据该第二方面,输送机系统单元并排布置以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其中,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第一板条上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连接到循环链条中一个的第一链条节,并且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第二板条上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连接到循环链条中的连续的第二链条节。此外,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第一板条上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连接到循环链条的第二链条节,并且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的第二板条上的支撑侧壁的支撑构件连接到循环链条中的连续的第三链条节。
同样,利用这样的输送机系统单元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各个输送机系统单元在破裂、磨损或受到其它影响(例如化学污染)时可以彼此独立地更换。利用独立更换的可能性,减少了在更换期间输送机系统的停机时间。此外,这种循环输送机系统使得刮刀不仅能够用于循环输送机系统的连续承载表面,也能够用于侧壁。更进一步地,这种循环输送机系统可应用于重载荷应用以及在进料中存在大量细屑的应用,因为其结构确保了最小的泄漏并且同时提供了允许重载荷的结构。
根据该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沿着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的长侧边缘部分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被接纳在沿着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的长侧边缘部分纵向延伸的凹部中,从而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的连续承载表面。
根据该第二方面的另一实施例,沿着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的突出腹板被接纳在沿着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的支撑侧壁的侧壁部分的凹部中,从而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的连续壁表面。
根据该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载荷分布板连接到两个支撑构件上并且被布置为桥接在两个支撑构件上,所述支撑构件布置在共同链条节上。这种载荷分布板将确保共同链条节上的两个支撑构件对准,并且还将在对准的两个输送机系统单元的连续承载表面上分布任何不均匀的载荷。
在一个实施例中,载荷分布板利用沿链条节方向布置的脊加强。
本公开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具体公开中、从所附权利要求中以及从附图中显现。应该注意,本公开涉及特征的所有可行组合。
总体上,除非在此有其它明确限定,否则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应根据所属技术领域中的通常含义解释。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有提及“一/一个/所述(元件、装置、组件、手段和步骤等)”应开放地解释为是指所述元件、装置、部件、手段和步骤等的至少一个实例。
当在此使用时,术语“包括”和该术语的变型并不旨在排除其它附加物、部件、整体或步骤。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所附示意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示例。
图1a为根据本公开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为图1a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其被示出为类似于当通过循环输送机系统布置中的滑轮位置时的弯曲位置。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循环输送机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该循环输送机系统具有三个布置于其上的输送机系统单元。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循环输送机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该循环输送机系统具有布置于其上的输送机系统单元。
图8为从另一角度示出的图7中所示的循环输送机系统的立体图。
图9为循环输送机系统的立体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输送机系统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a为图10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12b为在图10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根据图10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循环输送机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该循环输送机系统具有三个布置于其上的输送机系统单元。
图14为循环输送机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该循环输送机系统具有布置于其上的输送机系统单元。
图15为从另一角度示出的图14中所示的循环输送机系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公开,在该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目前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公开能够以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提出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用于彻底性和完整性,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
图1a至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该输送机系统单元10被配置为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一部分。输送机系统单元10以平坦构造示出,并且包括一起形成一对板条的第一板条11和第二板条12。每个板条11、12均具有支撑表面13,该支撑表面被配置为承载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载荷。支撑表面13具有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和两个短侧边缘部分23。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1、22比所述两个短侧边缘部分23长,并且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1、22和所述两个短侧边缘部分23一起限定矩形支撑表面13。
在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相对于彼此并排布置,其中第一板条11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面对第二板条12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并且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通过在横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支撑表面13延伸的弹性基质30互连。因此,弹性基质30将所述两个板条接合在一起。在所述一对板条11、12之间,弹性基质30形成连接部分31,该连接部分从第一板条11延伸到第二板条12,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形成铰接连接,因此,弹性基质30由此形成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
在该实施例中,弹性基质30在其制造过程中通过硫化被紧固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上。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可以通过夹紧、熔融结合、粘合剂、冷焊或通过机械紧固(例如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或通过使用Velcro)来紧固。
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每个短侧边缘部分23处,布置有支撑侧壁24。这些侧壁24被布置成向上延伸到每个板条11、12的支撑表面13上方。此外,布置在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同短边缘侧的支撑侧壁24通过横跨支撑侧壁24延伸的弹性基质壁324互连,并且弹性基质壁324还包括在布置在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同短边缘侧上的支撑侧壁24之间延伸的连接壁部分311,从而在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每个短边缘侧处形成连续侧壁,其中,连接壁部分311在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每个短边缘侧处的支撑侧壁24之间形成铰接连接。
弹性基质壁324也可以在其制造期间通过硫化紧固到支撑侧壁。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基质壁324可以借助于夹紧、熔融结合、粘合剂、冷焊或通过机械紧固(例如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或通过使用Velcro)来紧固。
支撑侧壁24在与弹性基质壁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布置于其上的支撑构件27。这些支撑构件27被配置为安装到一对循环链条51,例如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板条11的第一支撑构件27连接到第一链条节52,并且相同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二板条12的支撑构件27连接到循环链条51中的连续链条节53。连接部分31和连接壁部分311桥接在第一链条节和第二链条节51、52之间的枢转连杆58上,并且当输送机系统单元10到达滑轮位置时,连接部分31和连接壁部分311允许铰接连接中的枢转移动。这在图5至图10中更详细地示出。
在图1a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壁部分311包括柔性的和能折叠的楔形部件,该楔形部件具有面对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的锐角。当输送机系统单元10沿着循环输送机系统路径的平坦部件行进时,连接壁部分311如图1a所示折叠在一起,并且当输送机系统单元10到达循环输送机系统路径的滑轮位置时,连接壁部分311被拉伸以与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支撑侧壁24上的弹性基质壁324形成连续壁,如图6至图9所示。
在图1a中示出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布置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长侧边缘部分21、22之间的连接部分31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37。在图1a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纵向延伸的凹部37被布置为所述一对板条11、12之间的弹性基质30中的弧形纵向延伸的凹部37。然而,该纵向延伸的凹部37还可以具有其它形式。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纵向延伸的凹部37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其它几何形状横截面也是可能的,只要纵向延伸的凹部37允许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在通过滑轮位置时相对于彼此能枢转地移动即可。同样,如稍早所述,连接部分没有必要必须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相反,弹性基质可以由足够柔性的材料制成,以允许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弯曲。
图1b中示出了图1a所示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剖视图。图1b还示出了,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具有布置在第一板条11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上的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并且具有沿着第二板条12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的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在图1b的实施例中,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和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形成在弹性基质30中。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和纵向延伸的相应凹部42可以形成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可以形成在弹性基质30中,而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由板条12的支撑表面13与弹性基质30的沿着第二板条12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没有完全覆盖支撑表面13的端部表面相组合而形成,如图4所示。
在图1a-图1b中示出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还具有沿着布置在第一板条11上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的突出腹板45,以及沿着布置在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的相应凹部46。同样,突出腹板45和相应凹部46可被布置在支撑侧壁24上的弹性基质壁324中,如图1b所示,或者可被布置支撑侧壁24中,或者甚至可包括弹性基质壁324中的突出腹板45以及相应的凹部46,该凹部46由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与支撑侧壁24上的弹性基质壁324的朝向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没有完全覆盖支撑侧壁24的端部表面相组合而形成。
因此,当两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并排布置在一对循环链条51上时,一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突出腹板41、45将与相邻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应凹部42、46对准,并且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和连续壁表面。
腹板41、45没有必要必须布置在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同侧上。替代地,纵向腹板41可以沿着第一板条11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布置,而腹板45可以布置在布置于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的侧部25上。利用这种布置,纵向凹部42将沿着第二板条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布置,并且凹部46将布置在布置于第一板条11上的支撑侧壁24的侧部25上。
图5是图1a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其被示出为类似于当通过循环输送机系统布置中的滑轮位置时的弯曲位置。如图5所示,连接壁部分311现在被伸展出来,并且与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支撑侧壁24上的弹性基质壁324一起形成连续的平滑侧壁,同时连接部分31像铰链一样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弯曲。
如图6所示,其中三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已经被布置在一对循环链条51上,该循环链条具有用于中间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空间,连接部分31和连接壁部分311被布置成桥接在两个连续链条节52、53之间的枢转连杆58上,并且当循环输送机系统50在滑轮位置上行进时,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弯曲。
图7和图8示出了多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如何相继布置在一对循环链条51上。同样,示出了当通过滑轮位置时,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如何相对于彼此枢转,同时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二板条12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保持与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一板条11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对准,其中,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二板条12的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被接纳在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第一板条11中的相应纵向延伸的凹部42中,以形成弹性基质3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因为这些板条被布置在共同的链条节上。以相同的方式,沿着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二板条12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的突出腹板45被接纳在沿着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第一板条11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的相应凹部46中,以形成连续侧壁表面。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立体剖视图,其示出了分别布置在第一板条11和第二板条12的材料中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和纵向延伸的腹板41。循环输送机系统50还具有载荷分布板70,每个载荷分布板均被分别布置成桥接在布置于共同的链条节52、53、54、55上的两个不同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两个支撑构件27上。载荷分布板70紧固到循环链条51,其中支撑构件2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布置在其之间。每个载荷分布板70还可以具有沿链条节方向布置的加强脊71。
图10至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输送机系统单元。在该实施例中,输送机系统单元10包括模块化系统。如图12a所示,模块化系统包括板条单元60、两对支撑侧壁24和两个弹性基质壁324’。
板条单元60包括形成一对板条的第一板条11和第二板条12,每个板条11、12是具有T形横截面的横条。横条11、12的每个上部平坦矩形部分形成每个横条或板条11、12的支撑表面13。在板条单元60中,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相对于彼此并排布置,其中第一板条11的支撑表面13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面对第二板条12的支撑表面13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并且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通过弹性基质30互连,该弹性基质横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支撑表面13延伸。弹性基质30还包括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延伸的连接部分31,从而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形成铰接连接。在图10至图1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1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37,该凹部可以具有弧形横截面或三角形横截面。其它几何形状横截面也是可能的,只要纵向延伸的凹部37允许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相对于彼此能枢转地移动即可。同样,连接部分没有必要必须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替代地,弹性基质可以由足够柔性的材料制成,以允许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弯曲。
所述两对支撑侧壁24被配置为能释放地附接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短侧边缘23,并且特别地附接到具有T形横截面的横条11、12的竖直部分。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支撑侧壁24具有布置于其上的支撑构件27,该支撑构件27在配置为背对板条单元6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的表面上布置在支撑侧壁24上,从而布置在与弹性基质壁所附接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如图12b详细所示,每个弹性基质壁324’包括两个弹性基质壁部件327,其被配置为覆盖并能释放地附接到两个支撑侧壁24,该支撑侧壁24被配置为布置在板条单元60的相同短边缘侧上。弹性基质壁部件327通过连接壁部分311互连,该连接壁部分是柔性的、能折叠的、楔形的并具有锐角,该锐角被配置为面对板条单元6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布置。该连接壁部分311在弹性基质壁部件237之间形成铰接连接。
当模块化系统被组装成输送机系统单元10时,它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被使用和组装到一对循环链条51。因此,支撑构件27安装到一对循环链条51,如图13至图15所示,其中,附接到第一板条11的支撑侧壁24的第一支撑构件27连接到第一链条节52,并且附接到第二板条12的支撑侧壁24的支撑构件27连接到循环链条51中的连续链条节53。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连接部分31和连接壁部分311桥接在第一链条节和第二链条节51、52之间的枢转连杆58上,并且当输送机系统单元10到达滑轮位置时,连接部分31和连接壁部分311允许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与附接到其上的支撑侧壁24之间的枢转移动。这在图13至图15中更详细地示出。
图11所示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剖视图进一步示出了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具有布置在第二板条12的弹性基质的第一长侧边缘21上的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以及沿着第一板条11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的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在图11的实施例中,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和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形成在弹性基质30中。因此,当两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并排布置在一对循环链条51上时,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将与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应凹部42对准,并且形成用于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
图12b中示出的弹性基质壁324’似乎不具有沿着第一弹性基质壁部件327的侧壁部分的任何突出腹板45,并且不具有沿着第二弹性基质壁部件327的侧壁部分的相应凹部46。然而,当安装到侧壁时,其将在一端中形成弹性基质的突出腹板45,并且在另一端中形成相应凹部46,所述凹部由支撑侧壁表面和弹性基质壁部件327的朝向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未完全覆盖支撑侧壁24的端部表面形成,如图10所示。
然而,根据关于图1至图4中公开的稍早公开的替代方案的具有突出腹板45和相应凹部46的替代布置对于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这种模块化形式也是可能的。
在图10至图1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使弹性基质30夹紧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长侧边缘21、22周围,弹性基质30被紧固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然而,它也可以通过在板条单元60的制造期间硫化而紧固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而弹性基质壁324’可以如螺钉或者螺钉和螺栓布置那样机械紧固到支撑侧壁上,或者通过Velcro紧固。
如图13所示,三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已经被布置在一对循环链条51上,该对循环链条具有用于中间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空间,连接部分31和连接壁部分311被布置成桥接在两个连续链条节52、53之间的枢转连杆58上,并且当循环输送机系统50在滑轮位置上行进时,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在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弯曲。
图14和图15示出了多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如何相继布置在一对循环链条51上。同样,示出了当通过滑轮位置时,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如何相对于彼此枢转,同时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第二板条12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与共同链条节上的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中的第一板条11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对准。同样,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突出腹板41、45被接纳在相邻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应凹部42、46中,以形成弹性基质3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和连续弹性基质壁表面。
图13至图15中的循环输送机系统50还具有载荷分布板70,每个载荷分布板均被布置成桥接在两个支撑构件27上,这两个支撑构件来自布置在共同链条节52、53、54、55上的两个不同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载荷分布板70通过螺栓连接紧固到循环链条51,其中支撑构件27布置在其之间。每个载荷分布板70还可以具有沿链条节方向布置的加强脊71。
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在此描述的实施例的若干修改是可能的。
例如,第一板条上的支撑侧壁24的第二长侧边缘22和侧壁部分25的突出腹板41、45以及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的第一长侧边缘22和侧壁部分25的相应的凹部42、46可以分别以其它方式围绕第一板条11和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的长侧边缘21、22和侧壁部分25布置,或者甚至以不同方式布置。
此外,板条可以具有其它横截面轮廓,只要这种横截面轮廓提供矩形支撑表面13和与支撑表面相对的端部,当通过滑轮位置时允许板条之间的枢转移动即可。

Claims (15)

1.一种输送机系统单元(10),被配置为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一部分,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包括:
一起形成一对板条的第一板条(11)和第二板条(12),每个板条(11、12)具有支撑表面(13),所述支撑表面具有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1、22)以及两个短侧边缘部分(23),所述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1、22)比所述两个短侧边缘部分(23)长,并且所述第一长侧边缘部分和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1、22)以及所述两个短侧边缘部分(23)一起限定矩形支撑表面(13),其中,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相对于彼此并排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板条(11)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面对所述第二板条(12)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通过横跨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所述支撑表面(13)延伸的弹性基质(30)互连,其中,所述弹性基质(30)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延伸的连接部分(31),从而形成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其中,所述连接部分(31)在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形成铰接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弹性基质(30)紧固到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其中,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还包括布置在每个板条(11、12)的每个短侧边缘部分(23)处的支撑侧壁(24),所述支撑侧壁(24)向上延伸到每个板条(11、12)的所述支撑表面(13)上方,其中,布置在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同短边缘侧上的所述支撑侧壁(24)通过紧固到所述支撑侧壁(24)并横跨所述支撑侧壁延伸的弹性基质壁(324)互连,并且所述弹性基质壁(324、324’)还包括连接壁部分(311),所述连接壁部分在布置于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相同短边缘侧上的所述支撑侧壁(24)之间延伸,从而在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每个短边缘侧处形成连续侧壁,其中,所述连接壁部分(311)在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每个短边缘侧处的所述支撑侧壁(24)之间形成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每个侧壁(24)具有支撑构件(27),并且其中,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被配置为通过连接到第一链条节(52)的第一板条(11)上的支撑侧壁(24)的支撑构件(27)和连接到循环链条(51)中的连续链条节(53)的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的支撑构件(27)安装到一对循环链条(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连接壁部分(311)是能折叠的并且是楔形形状的,具有面对所述连续承载表面(313)的锐角。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所述长侧边缘部分(21、22)之间的所述连接部分(31)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37),所述纵向延伸的凹部(37)形成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的铰接连接的一部分。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弹性基质(30)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板条(11)的第二长侧边缘部分(22)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板条(12)的第一长侧边缘部分(21)的相应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第一板条(11)的所述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具有突出腹板(45),并且所述第二板条(12)的所述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具有相应的凹部(4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弹性基质壁(324、324’)沿着所述第一板条(11)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具有突出腹板(45),并且其中所述弹性基质壁(324、324’)沿着所述第二板条(12)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具有相应的凹部(4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每个输送机系统单元(10)包括模块化系统,所述模块化系统包括:
板条单元(60),包括形成一对板条的第一板条(11)和第二板条(12),每个板条(11、12)是具有T形横截面的横条,其中,T形横条(11、12)的每个上部平坦矩形部分形成所述支撑表面(13);
两对支撑侧壁(24),被配置为能释放地附接到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所述短侧边缘(23),并且其中,每个支撑侧壁(24)具有支撑构件(27);以及
两个弹性基质壁(324’),每个弹性基质壁(324’)包括两个弹性基质壁部件(327),每个弹性基质壁部件被配置为覆盖并且被能释放地附接到两个支撑侧壁(24),所述两个支撑侧壁被配置为布置在所述板条单元(60)的相同短边缘侧上,所述两个弹性基质壁部件(327)通过连接壁部分(311)互连,所述连接壁部分(311)是能折叠的和楔形形状的,具有被配置为面对所述板条单元(60)的所述连续承载表面(313)布置的锐角,所述连接壁部分(311)在所述弹性基质壁部件(327)之间形成铰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的所述长侧边缘部分(21、22)之间的所述连接部分(31)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37),所述纵向延伸的凹部(37)形成所述一对的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11、12)之间的铰接连接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支撑构件(27)被布置在所述支撑侧壁(24)上,从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所述连续承载表面(313)偏移。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其中,所述弹性基质(30)和/或所述弹性基质壁(324,324’)的弹性基质材料选自加强的弹性体材料、橡胶、聚氨酯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承受由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所承载的物料或货物的磨损。
12.一种循环输送机系统(50),包括一对循环链条(51)和多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系统单元(10),所述输送机系统单元(10)并排布置以形成循环输送机系统(50),其中,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第一板条(11)上的支撑侧壁(24)的支撑构件(27)连接到多个循环链条(51)之一的第一链条节(52),并且所述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的支撑构件(27)连接到所述循环链条(51)中的连续的第二链条节(53、54),并且其中,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第一板条(11)上的支撑侧壁(24)的支撑构件(27)连接到所述循环链条(51)的第二链条节(54),并且所述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第二板条(12)上的支撑侧壁(24)的支撑构件(27)连接到所述循环链条(51)中的连续的第三链条节(5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循环输送机系统(50),其中,沿着所述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长侧边缘部分(21)的纵向延伸的突出腹板(41)被接纳在沿着所述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长侧边缘部分(22)的纵向延伸的凹部(42)中,从而形成所述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连续承载表面(313)。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循环输送机系统(50),其中,沿着所述第一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的突出腹板(45)被接纳在沿着所述连续输送机系统单元(10)的支撑侧壁(24)的侧壁部分(25)的相应的凹部(46)中,从而形成所述循环输送机系统(50)的连续壁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输送机系统(50),其中,载荷分布板(70)连接到两个支撑构件(27)并且被布置为桥接在所述两个支撑构件上,所述支撑构件布置在共同链条节(52、53、54、55)上。
CN202210145246.2A 2021-04-22 2022-02-17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Pending CN1152311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69906.1A EP4079661A1 (en) 2021-04-22 2021-04-22 Conveyor system unit and endless conveyor system
EP21169906.1 2021-04-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1199A true CN115231199A (zh) 2022-10-25

Family

ID=756398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5660.7U Active CN217650176U (zh) 2021-04-22 2022-02-17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CN202210145246.2A Pending CN115231199A (zh) 2021-04-22 2022-02-17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5660.7U Active CN217650176U (zh) 2021-04-22 2022-02-17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2) EP4079661A1 (zh)
CN (2) CN217650176U (zh)
AU (1) AU2021221620A1 (zh)
CA (1) CA3215933A1 (zh)
WO (1) WO20222231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28507A (en) * 1945-11-23 1947-10-07 Webb Co Jervis B Apron conveyor
GB854646A (en) * 1956-05-19 1960-11-23 Heinr Auer Muhlenwerke Komman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veyors for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s
DE1123619B (de) * 1960-08-13 1962-02-08 Gewerk Eisenhuette Westfalia Plattenbandfoerderer mit kurvengaengiger, gefalteter Banddecke
AT296877B (de) * 1968-09-16 1972-02-25 Ver Flugtechische Werke Ges Mi Kurvengängiger Förderer
FR2399961A1 (fr) * 1977-08-12 1979-03-09 Braud Sa Bande transporteuse deformable dans l'espace
DE4244760C2 (de) * 1992-07-17 1994-11-03 Scholtz Conrad Gmbh Taschenförderer
AU2010200824B2 (en) * 2009-07-23 2016-10-20 Transmin Pty Limited Conveyor Assembly
CA3116134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Boundary Equipment Co. Ltd. Cast feeder pans, methods of casting same and uses therefo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0176U (zh) 2022-10-25
CA3215933A1 (en) 2022-10-27
WO2022223171A1 (en) 2022-10-27
AU2021221620A1 (en) 2022-11-10
EP4326648A1 (en) 2024-02-28
EP4079661A1 (en) 2022-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2764B2 (en) Entry conveyor and pan section for the same
RU2615803C2 (ru)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конвейер для систем извлечения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очные пластины
US5927478A (en) Input station for belt conveyor
US7182202B2 (en) Conveying device for bulk material
US5660266A (en) Pocket belt conveyor
US7810637B2 (en) Positively driven, tracking flat belt and conveyor
US20030192777A1 (en) Radius conveyor belt
US10308434B1 (en) Apron feeder pan
CN217650176U (zh) 输送机系统单元和循环输送机系统
US102210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conveyor
DE3429940A1 (de) Steilfoerdervorrichtung
US6196378B1 (en) Conveyor belt connector and method
US9352907B2 (en) Width extension part for modular belt
DE4311863C1 (de) Kurvenbandförderer mit Faltengurt
WO2007124749A2 (en) Multi conveyor
RU275305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онцов конвейерной ленты
CA2986877A1 (en) Apron feeder pan
RU2352509C1 (ru) Вертикальный ленточный конвейер
WO1999003761A1 (en) A transport chain
RU2209754C2 (ru)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конвейер
CN115385017A (zh) 一种链甲板条止转输送装置
GB2172568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belt convey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