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0518B -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0518B
CN115230518B CN202110439983.9A CN202110439983A CN115230518B CN 115230518 B CN115230518 B CN 115230518B CN 202110439983 A CN202110439983 A CN 202110439983A CN 115230518 B CN115230518 B CN 115230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oling
charged
battery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99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0518A (zh
Inventor
刘璐
马学骞
王海鉴
向攀
孙智兴
郑祥斌
林肖
褚政宇
孙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g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g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g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g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99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0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0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0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0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0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5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s or their battery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充电桩包括功率转换模块、超充控制器、充电枪、冷却模块和液冷枪,超充控制器分别与功率转换模块、冷却模块、充电枪和液冷枪连接,功率转换模块与充电枪连接,冷却模块和液冷枪连接。本发明的充电方法中通过在充电桩中设置冷却模块的方式,可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无需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减少了车辆成本,使得车辆可以进行大功率快充,并且在温度较高时,以强制冷却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在温度低时,以自然对流冷却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达到冷却目的且节能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用户对充电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快速推广,需要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的问题。这使得通过充电桩进行大功率快充、超级快充功能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通过充电桩进行大功率快充条件下,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在进行大功率快充时,电动汽车的电池内部发生着各种电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电池系统产热功率过大,导致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得不到较好的散发,将使电池温度升高至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之外导致无法进行短时大功率的充电,而电动汽车自带的热管理系统受车身布局、成本、重量和部件资源的影响,无法支撑超大电流充电,因此,为满足短时大功率的充电需求,现有电动汽车需要设计超大制冷能力,需要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以减少车辆成本。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桩包括功率转换模块、超充控制器、充电枪、冷却模块和液冷枪,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所述冷却模块、所述充电枪和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液冷枪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却风扇、散热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电子三通阀、水泵、补液壶、液位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制冷剂管路和冷却液管路;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管路内,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进口连接,所述液冷枪通过第二出口管路与所述补液壶的出口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管路内,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补液壶内,所述补液壶内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冷凝器平行设置;
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泵和所述电子三通阀连接;
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超充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其中,所述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
如果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
如果接收到,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
如果高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
如果支持,获取所述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液冷枪与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
如果连接成功,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所述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所述连通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和所述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
如果通信连接,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的步骤之后,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其中,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水暖加热器,所述超充控制器与所述水暖加热器连接,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的步骤之后,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将所述水暖加热器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连接。
可选的,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电阻信号,当所述电阻信号小于预设电阻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的步骤之后,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还包括:
如果不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二握手信息;
如果接收到,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的步骤之后,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待充电车辆不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桩包括功率转换模块、超充控制器、充电枪、冷却模块和液冷枪,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所述冷却模块、所述充电枪和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液冷枪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却风扇、散热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电子三通阀、水泵、补液壶、液位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制冷剂管路和冷却液管路;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管路内,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进口连接,所述液冷枪通过第二出口管路与所述补液壶的出口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管路内,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补液壶内,所述补液壶内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冷凝器平行设置;
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泵和所述电子三通阀连接;
所述装置应用于所述超充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认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如果是,触发第一判断模块,其中,所述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如果是,触发电池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电池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如果是,触发冷却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冷却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如果是,触发连接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液冷枪与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如果是,触发液冷状态检测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所述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是,触发连通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连通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所述连通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和所述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如果是,触发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
可选的,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之后,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其中,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水暖加热器,所述超充控制器与所述水暖加热器连接,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所述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之后,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将所述水暖加热器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连接。
可选的,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电阻信号,当所述电阻信号小于预设电阻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之后,如果不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二握手信息;
如果接收到,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的,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三判断模块,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之后,当所述待充电车辆不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可以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认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其中,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如果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如果接收到,获取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电池信息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如果高于,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冷却状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如果支持,获取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液冷枪与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如果连接成功,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正常,获取待充电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连通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和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如果通信连接,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通过充电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控制水泵和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液冷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和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水泵、压缩机和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液冷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压缩机和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充电桩中设置冷却模块的方式,可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无需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减少了车辆成本,使得车辆可以进行大功率快充。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
1、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充电桩中设置冷却模块的方式,可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无需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减少了车辆成本,使得车辆可以进行大功率快充。
2、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这使得车辆无需配置大功率电池液冷系统,无需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可降低整车成本,同时避免了车辆配置的大功率电池液冷系统利用率低的问题的发生。
3、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这使得车辆无需满足大功率充电的要求,在使用空调时完全不影响成员舱内空调舒适性,提高了成员舱内空调舒适性。
4、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这使得散热部件未设置于车辆内,避免了车内噪声的产生。
5、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在大功率快充过程中由冷却模块对电池进行降温,使得车辆自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逻辑与车辆空调的控制逻辑无需进行耦合,使得标定周期短,减少整车开发周期及开发成本。
6、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在大功率快充过程中由冷却模块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并且,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从而使其性能达到最优,效率达到最高,并能排除热失控引起的安全隐患。
7、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液冷枪,保证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枪工作在安全范围内。
8、通过设置储能设备的方式,在进行大功率快充时,可以提供电能,避免对市电造成影响。
9、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时,采用频率大于预设频率的脉冲信号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由于频率大于预设频率的脉冲信号即高频脉冲信号的加热速度快,因此,可以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实现在电池温度较低时对电池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的安全性,并提高充电速度。
10、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温度较高时,以强制冷却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在温度低时,以自然对流冷却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达到冷却目的且节能效果好。
11、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时,采用水暖加热器通过电加热的方式直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相比于热传导的方式,加热速度快,因此,可以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实现在电池温度较低时对电池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的安全性,并提高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冲充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充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图7中,1功率转换模块、11DC/DC模组、2超充控制器、3充电枪、4冷却模块、5液冷枪、6通讯模块、7储能设备、8计量模块、9财务模块、10人机交互模块、12水暖加热器、41压缩机、42冷凝器、43冷却风扇、44散热器、45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6板式换热器、47电子三通阀、48水泵、49、补液壶、401液位传感器、402水温传感器、403制冷剂管路、404冷却液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以减少车辆成本。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充电桩包括功率转换模块1、超充控制器2、充电枪3、冷却模块4和液冷枪5,超充控制器2分别与功率转换模块1、冷却模块4、充电枪3和液冷枪5连接,功率转换模块1与充电枪3连接,冷却模块4和液冷枪5连接,其中,液冷枪5具有电池外部冷却枪头。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冷却模块4可以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冷却风扇43、散热器44、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5、板式换热器46、电子三通阀47、水泵48、补液壶49、液位传感器401、水温传感器402、制冷剂管路403和冷却液管路404。
继续参见图2,压缩机41的出口与冷凝器42的入口连接,压缩机41的吸气口与板式换热器46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42的出口通过第一出口管路与板式换热器46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5设置于第一出口管路内,散热器44的出口与补液壶49的入口连接,散热器44的进口与电子三通阀47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46的水路进口与电子三通阀47的第二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46的水路出口与补液壶49的入口连接,水泵48的进口与液冷枪5连接,水泵48的出口与电子三通阀47的进口连接,液冷枪5通过第二出口管路与补液壶49的出口连接,水温传感器402设置于第二出水口管路内,液位传感器401设置于补液壶49内,补液壶49内装有冷却液,冷却风扇43与冷凝器42平行设置。
超充控制器2分别与液位传感器401、压缩机41、冷却风扇43、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5、水温传感器402、水泵48和电子三通阀47连接。
下面对各结构的功能进行介绍:
压缩机41: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制冷剂回路中,起到压缩驱动制冷剂的作用,消耗电能把制冷剂从低压区抽取来经压缩后送到高压区。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主体结构上,通过空调管路与制冷剂回路连接,其中,空调管路包括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
水泵48: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消耗电能使冷却液在系统中流动,达到设计流量,完成换热的目的。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主体上,通过进出水管串联在水回路中。
冷凝器42: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制冷剂回路中,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转换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主体结构上,通过空调管路与制冷剂回路连接。
散热器44: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使高温冷却液与空气进行交换,降低冷却液温度。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主体结构上,通过水管与冷却系统连接。
冷却风扇43:消耗电能运转,使散热器44和冷凝器42表面产生空气流动,实现散热器44和冷凝器42换热。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主体结构上,与冷凝器44平行。
板式换热器46: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制冷剂回路中,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使冷却液回路中热量交换至制冷剂回路,实现系统散热。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主体结构上,分别与制冷剂回路和水回路连接。
电子三通阀47: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通过电子控制切换输入输出流道,使系统在自然对流冷却和强制冷却之间切换。电子三通阀串联在水回路中。
补液壶49: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承担补水功能,当压力过高,或者冷却液过量,多余的气体及冷却液将从水壶的旁通水道流出,避免冷却系统压力过高,造成暴管的恶劣后果。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主体结构上,布置位置位于系统最高点,串联在系统中。
液位传感器401: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安装在补液壶49的内部,系统不缺水时,液位传感器401的主体结构浸泡在液体中,系统漏液后,液位降低,液位传感器401无法被全部浸泡,此时,超充控制器2实时采集液位传感器401的电阻信号,当产生变化时例如判断电阻信号是否小于预设电阻阈值,如果是,确定缺液,输出报警信息,以进行保护。
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5: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制冷剂回路中,布置在冷凝器42的出口管路即第一出口管路上,检测此处系统的高压压力,其中,不同的高压压力对应不同的反馈电压。超充控制器2采集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5的反馈电压,用于系统控制及保护,其中,高压压力越高,则冷却风扇43的转速越大,当高压压力大于预设报警值时,超充控制器2控制压缩机41进行停机保护。
水温传感器402: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布置在设备出水口水管内即第二出水口管路内,超充控制器2采集其电阻信号通过传感器电阻与温度对应表确定该电阻信号对应的出水口温度,用于监测及水温目标控制参考,具体的,根据出水口温度控制压缩机41的转速来调节制冷功率,使出水口温度满足目标要求。
液冷枪5: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与车辆冷却系统进行对接连通,起连接及密封作用。位于冷却模块4的设备管路终端,未与车辆连接时固定在冷却模块4的设备插座内。
制冷剂管路403: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制冷剂回路中。
冷却液管路404:在电池外部冷却系统水回路中。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超充控制器2。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认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如果是,执行步骤S120,其中,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
当待充电车辆需要充电时,驶入充电车位。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电动汽车都具备超充功能,其中,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也就是大功率快充功能,因此,充电桩的超充控制器需要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然后根据认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步骤,其中,认证信息为表征车辆是否具有超充功能的信息。
其中,超充控制器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超充控制器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图片信息,根据图片信息从云端查找与图片信息对应的认证信息。
第二种:超充控制器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车牌信息,根据车牌信息从云端查找与车牌信息对应的认证信息。
S120: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如果是,执行步骤S130。
当确认待充电车辆具备超充功能后,人工将充电枪与待充电车辆进行连接。
由于握手协议是用来让客户端及服务器确认彼此的身份的一类网络协议,因此,如果充电枪3与待充电车辆连接成功,则待充电车辆会发送第一握手信息至超充控制器2,因此,超充控制器2可以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的方式,来判断充电枪3与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步骤。
S130:获取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电池信息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140。
当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时,说明充电枪与待充电车辆连接成功。此时,需要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冷却状态确认,具体的,需要获取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电池信息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步骤。
其中,电池信息至少包括电池的温度,还可以包括电芯电压和电池中剩余电荷余量。
S140: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冷却状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如果是,执行步骤S150。
当电池的温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时,说明电池温度较高,存在冷却需求,此时,需要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冷却状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步骤。
其中,冷却状态信息标识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充电桩外部冷却。
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可以为:待充电车辆的车辆控制器发送冷却状态信息至超充控制器2,超充控制器2接收冷却状态信息。
S150:获取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液冷枪与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如果是,执行步骤S160。
当待充电车辆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进入完全超充模式,需要进行冷却连接状态确认,也就是确认液冷枪与待充电车来哪个是否连接成功,具体的,获取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液冷枪与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步骤。
其中,获取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的方式可以为:待充电车辆的车辆控制器发送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至超充控制器2,超充控制器2接收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
S160: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是,执行步骤S170。
当液冷枪与待充电车辆连接成功后,还需要进行桩端液冷状态检测,具体的,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冷却模块4是否正常工作,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步骤。
其中,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的方式可以为:接收冷却模块4发送的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标识冷却模块4是否正常工作。
S170:获取待充电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连通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和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如果是,执行步骤S180。
当冷却模块4正常工作后,还需要进行车-桩系统检测,具体的,需要获取待充电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连通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和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后续步骤。
继续参见图1,充电桩还包括通讯模块6,获取待充电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的方式可以为:接收通讯模块6发送的连通信息。其中,通讯模块6负责将状态信息例如充电状态、故障信息传至服务器,并传递服务器需求指令。
其中,连通信息标识待充电车辆和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
S180: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通过充电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电子三通阀47的第一出口与散热器44的进口连通,控制水泵48和冷却风扇43运转通过液冷枪5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48和冷却风扇43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电子三通阀47的第二出口与板式换热器46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水泵48、压缩机41和冷却风扇43运转通过液冷枪5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48、压缩机41和冷却风扇43停止运转。
当待充电车辆和超快充电桩之间通信连接后,即可控制功率转换模块1通过充电枪3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当充电桩用于北方地区时,充电桩具备自然对流冷却模式和强制冷却模式,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温度进行判断切换,起到节能的作用,其中,自然对流冷却模式和强制冷却模式均为完全超充模式。因此,在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时,需要进行冷却模式的判断,也就是判断是进行自然对流冷却模式,还是进行强制冷却模式。具体的,需要获取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其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表示为20℃-X,X为根据实际标定确定的温度。
如果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说明当前温度较低,进行自然对流冷却模式就可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具体的,继续参见图2,控制电子三通阀47的第一出口与散热器44的进口连通,控制水泵48和冷却风扇43运转通过液冷枪5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48和冷却风扇43停止运转。
如果环境温度未小于预设温度阈值,说明当前温度较高,进行自然对流冷却模式不足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此时,需要进行强制冷却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具体的,继续参见图2,控制电子三通阀47的第二出口与板式换热器46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水泵48、压缩机41和冷却风扇43运转通过液冷枪5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48、压缩机41和冷却风扇43停止运转。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采集液位传感器401的电阻信号,当电阻信号小于预设电阻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当电阻信号小于预设电阻阈值时,说明此时补液壶49内液体较少,需要输出报警信息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补液。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可以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认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其中,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如果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如果接收到,获取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电池信息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如果高于,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冷却状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如果支持,获取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液冷枪与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如果连接成功,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正常,获取待充电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连通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和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如果通信连接,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通过充电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电子三通阀47的第一出口与散热器44的进口连通,控制水泵48和冷却风扇43运转通过液冷枪5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48和冷却风扇43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电子三通阀47的第二出口与板式换热器46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水泵48、压缩机41和冷却风扇43运转通过液冷枪5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48、压缩机41和冷却风扇43停止运转。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充电桩中设置冷却模块的方式,可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无需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减少了车辆成本,使得车辆可以进行大功率快充。
并且,在温度较高时,以强制冷却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在温度低时,以自然对流冷却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达到冷却目的且节能效果好。
以及,现有的充电桩无对车辆电池冷却的功能,现有充电桩为解决大功率充电散热的问题,车辆需配置大功率电池液冷系统,该电池液冷系统重量大且成本高,只在高温快充场景下才满功率运转,导致利用率低。而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这使得车辆无需配置大功率电池液冷系统,无需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可降低整车成本,同时避免了车辆配置的大功率电池液冷系统利用率低的问题的发生。
以及,现有的充电桩无对车辆电池冷却的功能,使得车辆在大功率充电的同时如果使用空调,则无法同时满足乘员舱升降温和大功率充电的要求,使得成员舱内空调舒适性较差。而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这使得车辆无需满足大功率充电的要求,在使用空调时完全不影响成员舱内空调舒适性,提高了成员舱内空调舒适性。
以及,现有的车辆在大功率充电散热时需要车载的散热部件高转速运转,使得车内噪声大。而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这使得散热部件未设置于车辆内,避免了车内噪声的产生。
以及,现有的充电桩无对车辆电池冷却的功能,车辆为了在大功率快充过程中对电池进行降温,需要将车辆自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逻辑与车辆空调的控制逻辑进行耦合,由于两者的控制逻辑均复杂,使得标定周期长,进一步使得整车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而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在大功率快充过程中由冷却模块对电池进行降温,使得车辆自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逻辑与车辆空调的控制逻辑无需进行耦合,使得标定周期短,减少整车开发周期及开发成本。
以及,现有的充电桩在进行大功率快充时,电动汽车的电池内部发生着各种电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电池系统产热功率过大,导致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得不到较好的散发,将使电池温度升高至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之外,导致电池组的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最终可能使电池组的电化学性能严重降低,从而影响电池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各单体电池温度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各动力电池充放电的容量出现差异,最终使电池组的使用循环寿命减少。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冷却模块,在大功率快充过程中由冷却模块对电池进行均匀降温,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并且,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从而使其性能达到最优,效率达到最高,并能排除热失控引起的安全隐患。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充电桩包含液冷枪,保证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枪工作在安全范围内。
在图3所示方法的步骤S130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通过充电枪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当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时,说明电池存在加热需求,此时,需要控制功率转换模块1通过充电枪3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其中,脉冲信号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脉冲充电的示意图,参见图4,功率转换模块1可以包括DC/DC模组11,超充控制器2控制功率转换模块1通过充电枪3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可以为:超充控制器2控制DC/DC模组11通过充电枪3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由于频率大于预设频率的脉冲信号即高频脉冲信号的加热速度快,因此,可以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实现在电池温度较低时对电池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的安全性,并提高充电速度。
继续参见图1,充电桩还可以包括水暖加热器12,超充控制器2与水暖加热器12连接,在图3所示方法的步骤S130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通过充电枪将水暖加热器的电能传输至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当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时,说明电池存在加热需求,此时,需要控制功率转换模块1通过充电枪3将水暖加热器12的电能传输至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由此,可以通过电加热的方式直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相比于热传导的方式,加热速度快,因此,可以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实现在电池温度较低时对电池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的安全性,并提高充电速度。
由于现有的快充桩,无储能设备,在进行大功率快充时,对市电供电端要求高,对市电网络冲击大,干扰市电,易造成用电高峰时段功率不足,为了解决此问题,继续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还可以包括储能设备7,储能设备7与功率转换模块1连接。
通过储能设备7将市电储存在储能电池中,在超充桩工作时为超充桩提供直流电能。
由此,通过设置储能设备7的方式,在进行大功率快充时,可以提供电能,避免对市电造成影响。
在图3所示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S110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不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二握手信息;
如果接收到,获取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判断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功率转换模块1通过充电枪3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当确认待充电车辆不具备超充功能后,需要进行普通直流快充模式,人工将充电枪3与待充电车辆进行连接。
由于握手协议是用来让客户端及服务器确认彼此的身份的一类网络协议,因此,如果充电枪3与待充电车辆连接成功,则待充电车辆会发送第二握手信息至超充控制器2,因此,超充控制器2可以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二握手信息的方式,来判断充电枪3与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
当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二握手信息时,说明充电枪3与待充电车辆连接成功。此时,获取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判断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其中,第一状态信息标识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当确认充电桩正常工作后,进入普通直流快充流程,超充控制器2控制功率转换模块1通过充电枪3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仅仅是通过直流方式进行充电,并未涉及脉冲信号。
由此,在待充电车辆不具备超充功能时,通过普通直流快充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在图3所示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S140之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待充电车辆不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获取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根据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判断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通过充电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当待充电车辆不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获取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根据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判断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其中,第二状态信息标识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当确认充电桩正常工作后,进入普通超充模式,超充控制器2控制功率转换模块1通过充电枪3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仅仅是通过直流方式进行充电,并未涉及脉冲信号。
由此,在待充电车辆不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通过普通超充模式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继续参见图1,充电桩还可以包括计量模块8和财务模块9,计量模块8和财务模9块均与超充控制器2连接,计量模块8用于统计充电过程消耗电能,财务模块9用于根据消耗的电能统计计算消费金额,并承担支付相关功能。
继续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还可以包括人机交互模块10,人机交互模块10与超充控制器2连接。
人机交互模块10的主要载体为触摸屏,收集用户输入信息,显示充电桩状态信息,与超充控制器2交互。
在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的每一个判断步骤之后,都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进行人机提示,例如:在确认待充电车辆具备超充功能时,可以进行充电车辆具备超充功能的人机提示,在确认待充电车辆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可以进行待充电车辆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的人机提示,在此就不一一举例。
由此,通过设置人机交互模块10的方式,可以进行人机提示,方便查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充控制器2的信号传输示意图,参见图5,箭头代表信号传输方向。
图5中,超充控制器2的左侧为信号输入侧:超充桩液位传感器为液位传感器401,高压制冷剂压力来源于制冷剂压力传感器,车端BMS电池管理系统信息来源于充电枪采集的车端BMSCAN信号,其中,BMS为电池管理系统,CAN为控制器局域网络。储能设备状态信息和电网供电能力信息来源于储能设备EMS(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发动机管理系统)。超充桩人机输入来源于超充桩触摸屏模块。远程及大数据信息来源于后台服务器,通过4G传输主控。快充枪头温度信号来源于枪头温度传感器,可实时反应枪头温度,当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将停止充电,上述超充桩均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
图5中,超充控制器2的右侧为信号输出侧:信号输出至超充桩端油冷水泵、超充桩液冷水泵、冷却模块4内的电子水阀和超充桩电气元件,超充桩人机显示。冷却风扇可以为冷却风扇43,压缩机可以为压缩机41,输出储能请求、超充桩状态信息、充电状态信息和故障及报警信息。
为方便理解,下面从另一个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进行介绍,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参见图6,图6中的车辆认证为图3中的步骤S110,连接状态确认为图3中S120,冷却状态确认为图3中的步骤S140,冷却连接状态确认为图3中的步骤S150,桩端液冷状态监测为图3中的步骤S160,车-桩系统检测为图3中的步骤S170,冷却模式判断为图3中的步骤S180,具体参见图3中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为从车辆驶入-充电-车辆驶出的整体流程,Y代表是,N代表否。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如图7所示,所述充电桩包括功率转换模块、超充控制器、充电枪、冷却模块和液冷枪,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所述冷却模块、所述充电枪和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液冷枪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却风扇、散热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电子三通阀、水泵、补液壶、液位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制冷剂管路和冷却液管路;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管路内,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进口连接,所述液冷枪通过第二出口管路与所述补液壶的出口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管路内,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补液壶内,所述补液壶内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冷凝器平行设置;
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泵和所述电子三通阀连接;
所述装置应用于所述超充控制器,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认证信息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如果是,触发第一判断模块702,其中,所述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702,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如果是,触发电池信息获取模块703;
所述电池信息获取模块703,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如果是,触发冷却状态信息获取模块704;
所述冷却状态信息获取模块704,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如果是,触发连接状态信息获取模块705;
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获取模块705,用于获取所述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液冷枪与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如果是,触发液冷状态检测信息获取模块706;
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获取模块706,用于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所述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是,触发连通信息获取模块707;
所述连通信息获取模块707,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所述连通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和所述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如果是,触发第二控制模块708;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708,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认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其中,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如果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如果接收到,获取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电池信息判断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如果高于,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冷却状态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如果支持,获取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液冷枪与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如果连接成功,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正常,获取待充电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连通信息判断待充电车辆和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如果通信连接,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通过充电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控制水泵和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液冷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和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水泵、压缩机和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液冷枪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水泵、压缩机和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充电桩中设置冷却模块的方式,可以对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无需占用车辆空间和整车重量,减少了车辆成本,使得车辆可以进行大功率快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之后,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其中,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水暖加热器,所述超充控制器与所述水暖加热器连接,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所述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之后,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将所述水暖加热器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电阻信号,当所述电阻信号小于预设电阻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可以具体用于:
在所述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之后,如果不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二握手信息;
如果接收到,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三判断模块,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可以具体用于:
在所述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之后,当所述待充电车辆不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可以按照实际进行变化和组合,并不仅限于本申请中所列出的方式。
上述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与该方法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具体说明参见方法实施例。装置实施例是基于方法实施例得到的,具体的说明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功率转换模块、超充控制器、充电枪、冷却模块和液冷枪,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所述冷却模块、所述充电枪和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液冷枪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却风扇、散热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电子三通阀、水泵、补液壶、液位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制冷剂管路和冷却液管路;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管路内,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进口连接,所述液冷枪通过第二出口管路与所述补液壶的出口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管路内,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补液壶内,所述补液壶内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冷凝器平行设置;
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泵和所述电子三通阀连接;
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超充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其中,所述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
如果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
如果接收到,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
如果高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
如果支持,获取所述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液冷枪与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
如果连接成功,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所述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所述连通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和所述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
如果通信连接,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
在所述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不具备超充功能,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二握手信息;
如果接收到,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一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在所述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待充电车辆不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时,获取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充电桩的第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充电桩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正常,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其中,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水暖加热器,所述超充控制器与所述水暖加热器连接,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将所述水暖加热器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电阻信号,当所述电阻信号小于预设电阻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6.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桩包括功率转换模块、超充控制器、充电枪、冷却模块和液冷枪,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所述冷却模块、所述充电枪和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功率转换模块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液冷枪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却风扇、散热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电子三通阀、水泵、补液壶、液位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制冷剂管路和冷却液管路;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管路内,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出口与所述补液壶的入口连接,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液冷枪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进口连接,所述液冷枪通过第二出口管路与所述补液壶的出口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管路内,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补液壶内,所述补液壶内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冷凝器平行设置;
所述超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泵和所述电子三通阀连接;
所述装置应用于所述超充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认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充电车辆的认证信息,根据所述认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具备超充功能,如果是,触发第一判断模块,其中,所述超充功能为以大于预设功率的电流进行充电的功能;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待充电车辆发送的第一握手信息,如果是,触发电池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电池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信息,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如果是,触发冷却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冷却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的冷却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冷却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支持进行充电桩外部冷却,如果是,触发连接状态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液冷枪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液冷枪与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连接成功,如果是,触发液冷状态检测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液冷状态检测信息,根据所述液冷状态检测信息判断所述冷却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是,触发连通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连通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连通信息,根据所述连通信息判断所述待充电车辆和所述充电桩之间是否通信连接,如果是,触发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并获取所述待充电车辆周围的环境温度,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如果否,控制所述电子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进口连接,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运转通过所述液冷枪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冷却,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水泵、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风扇停止运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之后,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间断式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对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其中,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大于预设频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水暖加热器,所述超充控制器与所述水暖加热器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所述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池信息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之后,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度未高于预设电池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通过所述充电枪将所述水暖加热器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待充电车辆的电池进行加热以及充电。
CN202110439983.9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230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9983.9A CN115230518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9983.9A CN115230518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0518A CN115230518A (zh) 2022-10-25
CN115230518B true CN115230518B (zh) 2024-04-12

Family

ID=83666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9983.9A Active CN115230518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051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1549A (zh) * 2017-01-23 2017-05-24 青岛逸轩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带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快速充电桩
CN106864284A (zh) * 2017-02-14 2017-06-20 苏州高迈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分布式非对称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CN108899122A (zh) * 2018-06-06 2018-11-27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600a充电枪专用液冷电缆dc+和dc-的串冷冷却方式
CN110281794A (zh) * 2019-05-31 2019-09-27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及主动冷却控制方法
CN209888678U (zh) * 2018-12-20 2020-01-0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KR20200071164A (ko) * 2018-12-10 2020-06-19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고전압배터리 냉각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376750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控制方法
JP2021027776A (ja) * 2019-08-08 2021-02-22 株式会社Subaru 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0519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高频脉冲加热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5230509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5230508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5230537B (zh) * 2021-04-23 2024-04-12 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1549A (zh) * 2017-01-23 2017-05-24 青岛逸轩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带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快速充电桩
CN106864284A (zh) * 2017-02-14 2017-06-20 苏州高迈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分布式非对称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CN108899122A (zh) * 2018-06-06 2018-11-27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600a充电枪专用液冷电缆dc+和dc-的串冷冷却方式
KR20200071164A (ko) * 2018-12-10 2020-06-19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고전압배터리 냉각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09888678U (zh) * 2018-12-20 2020-01-0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1376750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0281794A (zh) * 2019-05-31 2019-09-27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及主动冷却控制方法
JP2021027776A (ja) * 2019-08-08 2021-02-22 株式会社Subaru 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0518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2363B2 (en) Charging system
CN106711549B (zh) 一种带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快速充电桩
JP7130036B2 (ja) 加熱速度を調節可能なバッテリー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28173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保温系统及其方法
US11787308B2 (en) Battery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of electric vehicle
CN111376750B (zh)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9585952A (zh) 车辆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5230519A (zh) 一种具有高频脉冲加热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5230537B (zh) 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WO2022036608A1 (zh) 蓄热装置、换热装置、控制方法、控制部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CN115230518B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4448049A (zh)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储能充电系统
CN11031600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车载设备冷却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534842A (zh) 一种电池包温度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31021A (zh) 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115230509A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5230508A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5501157A (zh) 一种电动车空调供电方法及系统
CN109802193B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高温充电的冷却方法
CN217426798U (zh) 一种复合电源热电联供系统及控制单元
CN110712565A (zh) 一种新型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361509A (zh) 一种复合电源供应系统、控制单元及控制方法
CN115503539A (zh) 一种带电池温度控制的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5799709A (zh) 一种耦合整车电池散热的快充充电站冷却系统
CN114312471A (zh) 增程式车辆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