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709B -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5709B
CN115225709B CN202210908294.2A CN202210908294A CN115225709B CN 115225709 B CN115225709 B CN 115225709B CN 202210908294 A CN202210908294 A CN 202210908294A CN 115225709 B CN115225709 B CN 115225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proxy
access message
address information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82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5709A (zh
Inventor
焦梦洪
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82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5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7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5091 priority patent/WO202402140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5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2Brokering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其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端、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以及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和第二代理方,其中:客户端用于将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访问消息中包含服务端的标识;第一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并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访问消息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访问消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访问消息。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通讯技术中,客户端如果需要访问服务端,需要提前获知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基于该地址信息实现对服务端的访问。另外,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具有较低通信时延的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可以通过将客户端与服务端均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方式来加快二者之间的访问速度,然而,客户端在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时,需要通过专用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进行额外的功能开发,这意味着这种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开发成本,同时对客户端的侵入性也较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端、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以及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和第二代理方,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将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端的标识;
第一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并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
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二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访问消息,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端的标识;
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
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二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一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代理方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的访问消息,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由第一代理方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所确定,所述访问消息由所述客户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
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建立与客户端对接的第一代理方以及与服务端对接的第二代理方,并在第一代理方与第二代理方上分别维护第一对应关系与第二对应关系,使得客户端可以经由第一代理方与第二代理方的代理间接地访问服务端。在客户端间接访问服务端的过程中,客户端只需获知服务端的标识而无需获取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就能够实现对服务端的访问,保护了服务端的地址信息的隐匿性;另外,客户端无需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而是通过第一代理方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同时客户端在接入第一代理方时基于通用的网络协议实现,这意味着客户端在接入第一代理方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功能性改造,从而减轻开发成本,降低了对客户端的侵入性,实现了客户端无感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客户端101(以下简称客户端)、服务端105(以下简称服务端)、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103(以下简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以及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102(以下简称第一代理方)和第二代理方104(以下简称第二代理方),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将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端的标识。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访问信息可以是指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而访问信息中包含的服务端的标识,可以是指HTTP请求中携带的服务端对应的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包括以下构成要件至少之一及其组合:所述服务端的域名、端口号、接口路径、资源参数。因此,服务端的标识表达为由上述构成要件所组合生成的字符串,例如,服务端的标识可以为“server.com”(包含服务端的域名)、“server.com:8000”(包含服务端的域名和端口号)、“server.com:8000/api1”(包含服务端的域名、端口号和接口路径)、“server.com/api/post”(包含服务端的域名、端口号、接口路径和资源参数)。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端用于将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包括:所述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解析得到第一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并根据第一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客户端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与第一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在所述访问消息为HTTP消息而所述服务端的标识为所述服务端的域名的情况下,客户端的本地缓存有服务端的域名到第一代理方的IP地址的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配置,那么,在客户端需要将访问消息发送出去时,将按照HTTP协议解析其中包含的服务端的域名,并基于此查询DNS配置,查找到对应的IP地址为第一代理方的IP地址,那么客户端就会将访问消息按照第一代理方的IP地址发送至第一代理方。对于客户端的业务层而言,由于并未修改服务端对应的域名,因此客户端的业务层仍然认为其访问的是服务端而不是第一代理方,因此,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客户端的业务层无需修改任何代码的情况下接入第一代理方,消除了对客户端业务层的侵入性,从而针对客户端的业务层实现了无感知的代理服务。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任一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MAC地址、身份标识、或者IP地址和端口号。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源地址信息与目的地址信息为在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或传输层封装在原始的应用层数据上的各报文头部上包含的信息,而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访问消息实际上属于应用层数据。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客户端,其部署于客户端节点上,客户端节点是面向用户的客户端设备,具体是指安装有客户端的任何用户方持有的设备。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的客户端可以包括非区块链客户端、区块链钱包、区块链Dapp(DecentralizedApplication,分布式应用程序)等,比如MetaMask、Imtoken、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的App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代理方与第二代理方属于BTNAgent(BlockchainTransmission Network Agent,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代理),其作为其他终端希望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中间代理接入方,一方面需要与其他希望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其他终端建立连接,另一方面也集成了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访问协议,具有将数据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进行传输的功能。BTNAgent通常分为Local Agent(本地代理)和Server Agent(服务器代理,又称Remote Agent,远端代理)两种,其中,Local Agent服务于客户端,部署于客户端能直接访问的网络环境中,而Server Agent服务于服务器,部署于能直接访问上游服务器的网络环境中。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代理方与第二代理方均采取反向代理的方式,其中第一代理方作为Local Agent,支持客户端以任意协议(TCP、UDP、HTTPS、HTTP等)接入第一代理方从而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二代理方作为Server Agent,同样支持服务端以任意协议接入第二代理方从而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除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代理方和第二代理方之外,还可能包括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本地代理或远端代理分别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
第一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并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
第一代理方可以同时支持解析多种不同协议的访问消息,例如,当第一代理方接收到访问消息后,可以基于接收到该访问消息的端口号来确定对应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并基于确定出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对所述访问消息进行解析,从而解析得到所述访问消息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代理方可以按照端口号来识别并解析多种不同协议的消息,从而给客户端提供多种协议的访问消息的支持,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
第一代理方在接收到访问消息后,将对访问消息进行解析,获取其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第一代理方根据所述服务端的标识以及自身维护的第一对应关系,匹配得到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于是,第一代理方为访问消息封装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作为访问消息的目的地址信息)并将其发送至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从而使得访问消息能够在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被正确路由至第二代理方。由于访问消息在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其所依赖的并非是通过IP地址和端口号实现路由寻址的通讯协议,而是通过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各个终端在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身份标识实现路由寻址的特殊协议,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访问消息的源地址信息实际上为第一代理方的身份标识,而访问消息的目的地址信息实际上为第二代理方的身份标识。
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第二代理方在接收到访问消息后,将对访问消息进行解析,得到访问消息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第二代理方根据所述服务端的标识以及自身维护的第二对应关系,匹配得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于是,第二代理方将访问消息按照与服务端之间的通讯协议进行封装(将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作为访问消息的目的地址信息),从而使得访问消息能够被正确路由至服务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与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基于第四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二代理方除了可以通过第二对应关系得到服务器的地址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三对应关系和第四对应关系进行两次映射得到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在这种方式下相当于直接与服务端相连的第二代理方与不与服务端直接相连的客户端针对同一个服务端维护有不同的标识,即客户端维护的只是服务端的外部标识(即前述的服务端的标识),而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内部标识。由于只有服务端的内部标识才能解析得到服务器的地址信息,这使得客户端无法通过其所知晓的服务端的外部标识获取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因为能够解析获得服务器的地址信息的只有第二代理方。于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能够进一步限制客户端获取服务器的地址信息的途径,从而进一步保护了服务端的地址信息的隐匿性。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包含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所述服务端在内,实际与第二代理方相连的服务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当然,包含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客户端在内,实际与第一代理方相连的客户端也包括一个或多个。
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服务端在接收到访问消息后,还需要进一步处理该访问消息,可以按照访问消息所需请求获取的资源或服务以执行对应的任务。当访问请求作为HTTP请求时,服务端可以依据HTTP请求来执行对应的读取或写入任务,例如获取HTTP请求所需读取的资源并构造相应的HTTP应答返回至第二代理方,同时该HTTP应答将按照HTTP请求的路由路径原路返回至客户端(通过各个参与方的回调函数)。
在上述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客户端与第一代理方直接对接,而服务端与第二代理方直接对接,因此,对客户端而言,它只与第一代理方进行通信,并且只需要提供服务端的标识而非地址信息,其后续第一代理方、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二代理方与客户端之间的通讯过程对客户端是无感知的;而对服务端而言,它会将第二代理方视为一个客户端的角色,只能知晓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而无法感知真正进行间接访问的客户端的地址信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建立与客户端对接的第一代理方以及与服务端对接的第二代理方,并在第一代理方与第二代理方上分别维护第一对应关系与第二对应关系,使得客户端可以经由第一代理方与第二代理方的代理间接地访问服务端。在客户端间接访问服务端的过程中,客户端只需获知服务端的标识而无需获取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就能够实现对服务端的访问,保护了服务端的地址信息的隐匿性;另外,客户端无需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而是通过第一代理方间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同时客户端在接入第一代理方时基于通用的网络协议实现,这意味着客户端在接入第一代理方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功能性改造,从而减轻开发成本,降低了对客户端的侵入性,实现了客户端无感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具备多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通道至少包括高流量型通道与高实时性通道;
第一代理方还用于为所述访问消息添加目标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通道标识;
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用于:通过所述访问消息对应的所述通道标识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通道,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二代理方。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需求,而第一代理方可以根据访问消息的数据类型为其封装不同的通道标识后再将其发送至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例如,第一代理方在识别出访问消息为高优先级的消息时,可以为访问消息添加高实时性通道对应的通道标识;而在识别出访问消息包含大文件的数据时,可以为访问消息添加高流量型通道对应的通道标识,从而使得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便能智能的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通道转发访问消息。当第一代理方为访问消息添加目标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通道标识的情况下,访问消息在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转发的过程中,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各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解析访问消息对应的通道标识来确定访问消息所需加入的传输通道为目标数据传输通道,从而将访问消息通过所述目标数据传输通道传输至第二代理方。
在传统的区块链技术中,各个服务端之间均直接采用P2P(Peer to Peer,点对点)技术进行通信,但由于各种网络因素可能导致通信时延高、稳定性差。因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基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区块链通信技术。该技术中各个服务端之间能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系统来实现通信,由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是面向区块链实时传输的骨干中继通信网络,其包含的各个中继节点之间能够通过高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障的优质带宽进行通信交互,因而由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接管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中间链路(middle mile),能够降低通信时延、提高稳定性,从而显著提升服务端之间的通信质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即上述面向区块链实时传输的骨干中继通信网络系统,传统技术中,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外部对接的终端通常为区块链节点,而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将第一代理方与第二代理方作为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终端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同时将服务端与第二代理方对接,客户端与第一代理方对接,从而使得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构成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中间链路,加快了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访问速度,提升了客户端用户的使用体验。本说明书并不限制所采用的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具体实例,譬如,应用于公有链的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主要包括Falcon、FastBitcoin Relay Network(FBRN)、Fast Internet Bitcoin Relay Engine(FIBRE)等,而应用于联盟链的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主要包括BloXRoute、Blockchain TransmissionNetwork(BTN)等。
在上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际上是从整个数据传输系统的角度来描述了本说明书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案。下面结合图2和图3,分别从第一代理方和第二代理方的角度,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容易理解的是,图2和3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前文针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均适用于图2和3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2,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二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S202: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访问消息,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端的标识。
S204: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
S206: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如前所述,上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接收到所述访问消息的端口号确定对应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确定出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对所述访问消息进行解析。
请参见图3,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二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一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S302:接收第一代理方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的访问消息,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由第一代理方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所确定,所述访问消息由所述客户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
S304: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S306: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如前所述,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与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上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基于第四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4,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402、内部总线404、网络接口406、内存4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4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4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4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408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如图5所示,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4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二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消息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访问消息,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端的标识。
第一地址确定单元502,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
第一消息发送单元503,用于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可选的,还包括:
消息解析单元504,用于基于接收到所述访问消息的端口号确定对应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确定出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对所述访问消息进行解析。
如图6所示,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4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二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一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消息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一代理方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的访问消息,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由第一代理方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所确定,所述访问消息由所述客户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
第二地址确定单元602,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第二消息发送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可选的,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与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识确定单元604,用于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
第三地址确定单元605,用于基于第四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上述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与系统实施例相对应,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前文针对图1、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均适用于图5和6所示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服务器系统。当然,本发明不排除随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上述实施例功能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虽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例如若使用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石墨烯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端、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以及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和第二代理方,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将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端的标识;
第一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并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
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客户端用于将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包括:
所述客户端用于基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解析得到第一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并根据第一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具备多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多个数据传输通道至少包括高流量型通道与高实时性通道;
第一代理方还用于为所述访问消息添加目标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通道标识;
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用于:通过所述访问消息对应的所述通道标识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通道,基于所述目标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第二代理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第一代理方用于:
基于接收到所述访问消息的端口号确定对应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确定出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对所述访问消息进行解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及其组合:所述服务端的域名、端口号、接口路径、资源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任一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MAC地址、身份标识、或者IP地址和端口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与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用于:
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
基于第四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一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二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访问消息,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所述服务端的标识;
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
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至第二代理方;第二代理方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并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接收到所述访问消息的端口号确定对应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确定出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对所述访问消息进行解析。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相连的第二代理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与第一代理方相连,第一代理方维护有服务端的标识和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代理方根据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送的访问消息,第二代理方的地址信息由第一代理方基于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所确定,所述访问消息由客户端发送至第一代理方;
基于第二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将所述访问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第二代理方维护有所述服务端的标识和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与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与所述访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服务端的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
基于第四对应关系与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标识确定所述服务端的地址信息。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08294.2A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25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8294.2A CN115225709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35091 WO2024021405A1 (zh) 2022-07-29 2022-11-29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8294.2A CN115225709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709A CN115225709A (zh) 2022-10-21
CN115225709B true CN115225709B (zh) 2024-03-26

Family

ID=83613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8294.2A Active CN115225709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5709B (zh)
WO (1) WO20240214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4273B (zh) * 2022-07-29 2024-03-26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25709B (zh) * 2022-07-29 2024-03-26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5850A (zh) * 2019-07-24 2019-11-1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节点访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KR20200063959A (ko) * 2018-11-27 2020-06-05 주식회사 스마트엠투엠 IoT 플랫폼과 블록체인 플랫폼 사이의 데이터 통신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003889A (zh) * 2020-07-10 2020-11-27 南京邮电大学 分布式跨链系统及跨链信息交互与系统访问控制机制
CN112953821A (zh) * 2020-09-25 2021-06-1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86912B2 (en) * 2006-07-28 2009-09-08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DHCP information among DHCP relay agents and DHCP servers
US9559993B2 (en) * 2014-10-02 2017-01-3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Virtual agent proxy in a real-time chat service
CN109802936B (zh) * 2018-11-22 2022-04-2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01906B (zh) * 2019-09-29 2021-05-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770102B (zh) * 2020-07-01 2022-07-1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跨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211B (zh) * 2021-04-21 2021-07-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14273B (zh) * 2022-07-29 2024-03-26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25709B (zh) * 2022-07-29 2024-03-26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63959A (ko) * 2018-11-27 2020-06-05 주식회사 스마트엠투엠 IoT 플랫폼과 블록체인 플랫폼 사이의 데이터 통신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0445850A (zh) * 2019-07-24 2019-11-1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节点访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003889A (zh) * 2020-07-10 2020-11-27 南京邮电大学 分布式跨链系统及跨链信息交互与系统访问控制机制
CN112953821A (zh) * 2020-09-25 2021-06-1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1405A1 (zh) 2024-02-01
CN115225709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25709B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860566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osing different service facades of an underlying network
US9871850B1 (en) Enhanced browsing using CDN routing capabilities
CN115314273B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5400B (zh) 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20170104671A1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service node, and delivery node
WO2020220783A1 (zh) 一种代理订阅的授权方法及装置
US2017004142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trieving a content manifest in a network
KR20220140833A (ko) 애플리케이션 탐지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시스템
CN116250219A (zh) 一种面向网内算力或资源服务的通信方法
US11102166B2 (en) Explicit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SFC) using DNS extensions
Panev et al. SDN‐based failure detection and recovery mechanism for 5G core networks
US20150067066A1 (en) Provision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ing Proxy Server in a Cloud
CN110519388B (zh) 区块链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53716B (zh) 服务绑定的方法及装置
EP3657859A1 (fr) Optimisation par type de message de l'echange de donnees entre objets connectes
CN113645283A (zh)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830105A (zh) 一种数据读取方法以及终端
CN116668542B (zh) 一种增强型服务架构下基于异构资源绑定的业务执行方法
US11973843B2 (en) On demand end user monitoring for automated help desk support
CN113742079B (zh) K8s七层负载均衡策略实现的方法及应用
CN115712545B (zh) 一种实现集群的服务拓扑感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30385139A1 (en) Network api credentials within a translation session
CN117834611A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567482A (zh) 一种跨多种网络的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