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594A -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5594A
CN115225594A CN202210670986.8A CN202210670986A CN115225594A CN 115225594 A CN115225594 A CN 115225594A CN 202210670986 A CN202210670986 A CN 202210670986A CN 115225594 A CN115225594 A CN 115225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module
message queue
pushed
que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09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5594B (zh
Inventor
胡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tech Robot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btech Robo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tech Robo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btech Robot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6709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5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5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5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该对话管理系统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与用户端建立有通讯连接,所述对话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功能模块及一个队列管理模块;其中,存在交互需求的任意两个所述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创建的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由所述消息队列对应的两个所述功能模块确定。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实现对复杂的对话系统的有序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背景技术
人机交互是智能机器人的重要特征。根据智能机器人的交互方式,可以将智能机器人分为被动式交互机器人和主动交互机器人。被动式交互机器人主要是在用户来发起对话后被动地与用户交谈;也即,被动式交互机器人更多的是对用户的问题进行回应。主动式交互机器人则是主动和用户进行交互。
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对话系统是一种可以模拟和处理人类会话,让人能够像和真人交流一样与数字设备交互的计算机程序。用户与机器人的交谈可以是问答,也可以是各种寒暄,问候,闲聊或情感陪伴等等,还可以是有目的性的引导任务。当前,为了有更加智能且自然的人机交互效果,对话系统在处理一次会话或者发起一次主动会话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不同的技术/功能,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多,整个对话系统会越来越复杂。因而,如何实现对复杂的对话系统的有序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可以实现对复杂的对话系统的有序管理。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话管理系统,该对话管理系统应用于服务端,该服务端与用户端建立有通讯连接,该对话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功能模块及一个队列管理模块;其中,存在交互需求的任意两个该功能模块之间通过该队列管理模块创建的消息队列进行交互,该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由该消息队列对应的两个该功能模块确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端,该服务端搭载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存在交互需求的任意两个所述功能模块之间,不再直接进行数据交互,而是通过消息队列进行数据交互。每个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可根据对应的功能模块而确定。通过引入消息队列,把控对话过程中各数据的流向,实现了对不同功能模块的有序管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话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话管理系统的架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说明本申请上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对话管理系统,下面对该对话管理系统的组成进行解释及说明,请参阅图1,图1给出了该对话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
对话管理系统应用于服务端,该服务端与用户端建立有通讯连接,并为各个用户端提供对话服务。其中,由于用户需要在用户端上登录后才可与服务端交互,因而每个用户端即代表了一个用户。仅作为示例,服务端在服务器上,用户端在用户设备上;或者,服务端及用户端可以都在用户设备上,此处不作限定。下面以服务端在服务器上,用户端在用户设备上为例,对该对话管理系统作出说明。
在对话管理系统中,包括有至少三个功能模块及一个队列管理模块。可以理解,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任意两个功能模块之间可能不存在交互需求,也可能存在交互需求。针对存在交互需求的两个功能模块来说,对话管理系统对二者之间的数据流传输进行了优化,引入了消息队列来实现二者的交互,其中,消息队列由队列管理模块创建。
在对话管理系统中,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发布订阅模式及生产消费模式。队列管理模块在为存在交互需求的任意两个功能模块创建消息队列时,可根据这两个功能模块而设定所创建的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使该消息队列能够满足对应的两个功能模块的交互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话管理系统中可包括如下几个功能模块:对话模块、决策模块及管理模块。下面对这几个功能模块进行简单介绍:
对话模块,可为目标用户端生成待推送消息。其中,目标用户端指的是:存在对话需求的用户端。考虑到服务端一侧通常可主动发起对话,因而,此处所描述的“存在对话需求”,不仅仅包括用户端反馈有消息,服务端需要进行答复的情况,也包括服务端主动向用户端发起对话的情况。
决策模块,可对待推送消息进行决策,决策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目标用户端。决策的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避免重复向目标用户端推送相同的消息;另一方面,避免向目标用户端同时推送多条消息。
管理模块,可对服务端与各个用户端的对话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该对话相关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对话内容信息及对话场景信息,且该对话相关信息存储于预设的数据库。其中,对话内容信息,指的是对话过程中,用户端所反馈的用户消息,及服务端向用户端所推送的消息;可将该对话内容信息理解为对话聊天记录。对话场景信息,指的是对话过程中,用户端所上报的用户所处的场景的信息,仅作为示例,该场景的信息可通过用户端所搭载的传感器(例如摄像头)捕捉得到,或者,该场景的信息也可通过用户端所反馈的用户信息分析得到,此处不作限定。可以理解,随着对话功能的增多,后续可能有更多类型的信息被归入该对话相关信息中。
当然,数据库中可不仅存储有对话相关信息,还可存储有用户相关信息、推送策略及知识图谱等,此处不作赘述。每个功能模块都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访问该数据库,得到所需求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话模块可包括第一对话模块,该第一对话模块能够主动发起对话。该第一对话模块可以与决策模块通过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一消息队列进行交互,该第一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第一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第一对话模块,消费者为决策模块。针对这种情况,待推送消息具体为:待推送主动消息。
第一对话模块作为第一消息队列的生产者,具体用于对各个用户端的状态进行监听,在监听到存在有状态满足预设的推送条件的用户端时,将该状态满足该推送条件的用户端确定为目标用户端,为该目标用户端生成待推送主动消息,并将该待推送主动消息生产至第一消息队列。为便于理解,下面给出该第一对话模块所可能的工作流程示例:
由于第一对话模块是主动发起对话的模块,因而,该第一对话模块仅在启动了主动对话的时间段内开启。在该时间段内,第一对话模块可通过数据库读取获得在线用户列表、设备id和会话id等用户相关信息,还可获得各个已登录有用户的用户端(也即在线用户所在的用户端)所上报的实时的视觉信息、语音信息和/或导航信息等对话场景信息。除此之外,第一对话模块还可读取已设定的推送策略,该推送策略中包括推送条件,该推送条件可以是通用的推送条件,或者,也可针对每个用户端所登录的用户设定针对性的推送条件,此处不作赘述。第一对话模块可判断每个在线用户的用户相关信息及对话场景信息是否满足对应的推送条件,在满足的情况下,认为当前要开启主动推送,此时即可将该在线用户所在的用户端确定为目标用户端。后续,第一对话模块可在对应推送策略的指示下,为该目标用户端生成待推送主动消息,其中,该待推送主动消息可以根据在线用户的用户相关信息和/或对话场景信息等生成,或者,也可以是预设内容,此处不作限定。该待推送主动消息可被发送至第一消息队列中存储。
仅作为示例,推送策略可以是:在用户当日内初次上线时(此为推送条件),推送当日最新的新闻;或者,也可以是:在用户每次上线时(此为推送条件),推送已设定的招呼,例如“你好”。
决策模块作为第一消息队列的消费者,具体用于通过对第一消息队列的消费,得到待推送主动消息并对待推送主动消息进行决策。仅作为示例,如果针对目标用户端的待推送主动消息是一条新闻,且该待推送主动消息在此前已经向该目标用户端推送过了,则通过该决策模块,可取消本次推送,避免消息重复推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话模块可包括第二对话模块,该第二对话模块能够响应用户消息。具体地,第二对话模块要通过管理模块才可获得用户消息,也即,管理模块需要与第二对话模块通过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二消息队列进行交互。该第二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发布订阅模式,其中,该第二消息队列的发布者为管理模块,订阅者为第二对话模块。
管理模块作为第二消息队列的发布者,具体用于在得到任一用户端反馈的用户消息后,对该用户消息进行敏感性分析、类型分析、主题分析和/或情感分析,在分析结果满足预设的答复条件的情况下,将该用户消息发布至第二消息队列。
其中,通过敏感性分析,管理模块可获知用户消息是否携带有敏感词。通过类型分析,管理模块可获知用户消息是否为预设的人设询问类型的消息,例如,用户消息为询问机器人的名称,这就是一条人设询问类型的消息。通过主题分析及情感分析,管理模块可获知用户当前是否期望终止对话。可以理解,在用户消息未携带有敏感词,且该用户消息不为人设询问类型的消息,且该用户消息指示用户当前未期望终止对话的情况下,管理模块可将该用户消息广播至第二消息队列。
第二对话模块作为第二消息队列的订阅者,具体用于通过对第二消息队列的订阅,得到用户消息,并将该用户消息所对应的用户端(也即反馈该用户消息的用户端)确定为目标用户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对用户消息的反馈,第二对话模块可与决策模块通过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三消息队列进行交互。该第三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发布订阅模式,其中,该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为第二对话模块,订阅者为决策模块。针对这种情况,待推送消息具体为:待推送答复消息。
第二对话模块作为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具体用于在得到目标用户端反馈的用户消息后,根据用户消息为目标用户端生成至少一条待推送答复消息,并将至少一条待推送答复消息发布至第三消息队列。可以理解,第二对话模块中,可包括至少两个答复子模块,每个答复子模块均为第二消息队列的订阅者,且每个答复子模块均为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不同答复子模块所采用的消息生成算法不同,因而针对同一条用户消息,不同答复子模块往往可生成不同的待推送答复消息,由此可得到至少一条待推送答复消息。为避免用户端迟迟得不到回答,本申请实施例还设定有超时时长,如果在接收到用户消息后的超时时长内某一答复子模块未能生成对应的待推送答复消息,则认为其处理超时,可不再等待其答复。
仅作为示例,可以有如下几种类型的答复子模块:问答子模块、通用技能子模块、推荐子模块、模型生成子模块及知识图谱子模块。可以理解,每个答复子模块可能会用到不同的对话相关信息来辅助生成对应的待推送答复消息,因而,每个答复子模块均具备有访问数据库的权限,以获得生成对应的待推送答复消息所需要的信息。
决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第三消息队列的订阅,得到待推送答复消息并对待推送答复消息进行决策。仅作为示例,针对同一条用户消息M1,问答子模块、通用技能子模块、推荐子模块、模型生成子模块及知识图谱子模块均生成了对应的待推送答复消息及评分,各条待推送答复消息分别记作N1、N2至N5。则,决策模块可对根据N1、N2至N5的评分,并保留所得评分最高的部分(例如一个)待推送答复消息,其余待推送答复消息不予推送。
由此,对话管理系统解耦了各个答复子模块,将各个答复子模块由串行变成并行,即使某个答复子模块未生效或超时,或者,需要添加/删减答复子模块,也不影响对话管理系统的整体主流程,只需要对相关的消息队列(例如第二消息队列及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订阅者进行调整即可。每个答复子模块均能共享同样的对话相关信息,且每个答复子模块产生的待推送消息在经过推送后均能被其它模块共享。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模块可读取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敏感词表(该敏感词表存储有多个敏感词),并根据该敏感词表对用户消息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用户消息中存在有词语与敏感词表中的任意敏感词相匹配,则管理模块可确定该用户消息不满足答复条件,此时可直接将预设的安全答复作为待推送答复消息,并将该待推送答复消息广播至第三消息队列处。也即,在这种用户消息不满足答复条件的情况下,管理模块也可以作为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将待推送答复消息(也即安全答复)发布至第三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模块在对用户消息进行类型分析后,若确定用户消息是人设询问类型的消息,则管理模块可确定该用户消息不满足答复条件,此时可生成对应的人设答复,将该人设答复作为待推送答复消息,并将该待推送答复消息广播至第三消息队列处。也即,在这种用户消息不满足答复条件的情况下,管理模块也可以作为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将待推送答复消息(也即人设答复)发布至第三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模块在对用户消息进行主题分析和/或情感分析后,若确定用户消息指示用户期望终止对话(例如用户明显不耐烦等),则管理模块可确定该用户消息不满足答复条件,此时可生成终止答复,将该终止答复作为待推送答复消息,并将该待推送答复消息广播至第三消息队列处。也即,在这种用户消息不满足答复条件的情况下,管理模块也可以作为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将待推送答复消息(也即终止答复)发布至第三消息队列。其中,管理模块在生成终止答复之前,可再判断本轮答复是本次与用户的对话过程中的第几轮答复;如果不是第一轮答复,则管理模块还可将当前分析所得的情感和/或主题等记录到数据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答复子模块可在未订阅第二消息队列的情况下,或者,在未收到用户消息的情况下(例如用户端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反馈),也可以根据自己内部的规则/算法来直接发送待推送消息到第三消息队列。订阅了第三消息队列的决策模块可根据预设的规则/模型进行决策处理,选择是否进行推送。基于此,实现各个答复子模块的主动推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模块可与各个用户端通过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四消息队列进行交互,该第四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该第四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各个用户端,消费者为管理模块。
每个用户端作为第四消息队列的生产者,均可在接收到对应的用户所输入的用户消息时,将该用户消息推送至第四消息队列。由于管理模块为第四消息队列的消费者,因而管理模块可通过对该第四消息队列的消费,获得某一用户端所反馈的用户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决策模块可与各个用户端通过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五消息队列进行交互,该第五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该第五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决策模块,消费者为各个用户端。
决策模块作为第五消息队列的生产者,具体用于在决策结果指示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目标用户端的情况下,将待推送消息生产至第五消息队列。由于目标用户端为第五消息队列的消费者,且待推送消息已明确了是给该目标用户端的,因而目标用户端能够通过对第五消息队列的消费得到该待推送消息,实现服务端对该待推送消息的推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决策模块可与数据库通过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六消息队列进行交互,该第六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该第六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决策模块,消费者为数据库。
决策模块作为第六消息队列的生产者,还用于在决策结果指示将待推送消息推送至目标用户端的情况下,将待推送消息生产至第六消息队列;相应地,数据库作为第六消息队列的消费者,用于消费第六消息队列中的待推送消息,实现数据库的更新。这种通过消息队列来更新数据库的方式,可使得数据库的更新与待推送消息的推送并行实现,这样一来,数据库更新的耗时就不会影响到待推送消息的推送,能够避免出现推送延时的情况。
请参阅图2,图2给出了对话管理系统的架构示例。结合图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对基于该对话管理系统的对话流程进行简单说明:
用户在用户端上登录上线。服务端读取到用户上线的信息,在数据库中发现有如下推送策略:该用户上线时应该推送新闻。因此,该用户端被确定为目标用户端。服务端根据该推送策略,结合用户上线的信息生成一条待推送主动消息,并将该待推送主动消息发送至第一消息队列。决策模块从第一消息队列获得该待推送主动消息,决策后认为可进行推送,将该待推送主动消息发送至第五消息队列。目标用户端一直在监听第五消息队列,发现第五消息队列里有给自己的消息,就可通过消费将该第五消息队列中的待推送主动消息取出来。至此,用户获得了服务端所主动推送的消息(也即一条新闻)。
用户在读取了新闻后,如果感兴趣,会回复机器人一条用户消息。用户消息被存储至第四消息队列。管理模块监听第四消息队列,在监听到该用户消息后消费取出并进行各项分析处理。如果分析结果满足答复条件,则将该用户消息发送到第二消息队列。第二对话模块中的多个答复子模块订阅了该第二消息队列,其会根据该第二消息队列中的该条用户消息生成对应的待推送答复消息,每个答复子模块所生成的待推送答复消息可存到第三消息队列中。由于决策模块也监听了第三消息队列,因而决策模块可从第三消息队列中获得相应的多条待推送答复消息进行决策,选择合适的一条待推送答复消息发送到第五消息队列。目标用户端通过消费将该第五消息队列中给自己的待推送主动消息取出来。至此,用户获得了服务端所回复的消息。
上述过程中,每次决策模块在根据决策结果将可推送的待推送消息发送至第五消息队列时,也会同时将该可推送的待推送消息发送至第六消息队列,以实现数据库的更新。
可以理解,该对话管理系统可通过对消息队列的合理增减及应用实现更多的主被动对话功能,但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需求去制定所需要的消息队列。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在交互需求的任意两个功能模块之间,不再直接进行数据交互,而是通过消息队列进行数据交互。每个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可根据对应的功能模块而确定。通过引入消息队列,把控对话过程中各数据的流向,实现了对不同功能模块的有序管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组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外部设备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话管理系统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与用户端建立有通讯连接,所述对话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功能模块及一个队列管理模块;其中,存在交互需求的任意两个所述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创建的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由所述消息队列对应的两个所述功能模块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功能模块包括对话模块、决策模块及管理模块;
所述对话模块,用于为目标用户端生成待推送消息,所述目标用户端为:存在对话需求的用户端;
所述决策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推送消息进行决策,决策结果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端;
所述管理模块,用于对服务端与各个用户端的对话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所述对话相关信息包括:对话内容信息及对话场景信息,所述对话相关信息存储于预设的数据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话模块包括第一对话模块;所述第一对话模块与所述决策模块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一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第一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所述第一对话模块,所述第一消息队列的消费者为所述决策模块;
所述第一对话模块,具体用于对各个用户端的状态进行监听,在监听到存在有状态满足预设的推送条件的用户端时,将所述状态满足所述推送条件的用户端确定为目标用户端,为所述目标用户端生成待推送主动消息,并将所述待推送主动消息生产至所述第一消息队列;
所述决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消息队列的消费,得到所述待推送主动消息并对所述待推送主动消息进行决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话模块包括第二对话模块;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第二对话模块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二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第二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发布订阅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消息队列的发布者为所述管理模块,所述第二消息队列的订阅者为所述第二对话模块;
所述管理模块,具体用于在得到任一所述用户端反馈的用户消息后,对所述用户消息进行敏感性分析、主题分析和/或情感分析,在分析结果满足预设的答复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消息发布至所述第二消息队列;
所述第二对话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二消息队列的订阅,得到所述用户消息,并将所述用户消息所对应的用户端确定为目标用户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话模块与所述决策模块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三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第三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发布订阅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为所述第二对话模块,所述第三消息队列的订阅者为所述决策模块;
所述第二对话模块,具体用于在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端反馈的所述用户消息后,根据所述用户消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端生成至少一条待推送答复消息,并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推送答复消息发布至所述第三消息队列;
所述决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三消息队列的订阅,得到所述待推送答复消息并对所述待推送答复消息进行决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话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答复子模块,每个所述答复子模块均为所述第二消息队列的订阅者,且每个所述答复子模块均为所述第三消息队列的发布者,不同所述答复子模块所采用的消息生成算法不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模块与各个所述用户端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四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第四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所述第四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各个所述用户端,所述第四消息队列的消费者为所述管理模块;
所述管理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第四消息队列的消费,得到任一所述用户端反馈的所述用户消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块与各个所述用户端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五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第五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所述第五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所述决策模块,所述第五消息队列的消费者为各个所述用户端;
所述决策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决策结果指示将所述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端的情况下,将所述待推送消息生产至所述第五消息队列,以使得所述目标用户端能够通过对所述第五消息队列的消费得到所述待推送消息,实现所述待推送消息的推送。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块与所述数据库通过所述队列管理模块所创建的第六消息队列进行交互,所述第六消息队列的工作模式为:生产消费模式,其中,所述第六消息队列的生产者为所述决策模块,所述第六消息队列的消费者为所述数据库;
所述决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决策结果指示将所述待推送消息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端的情况下,将所述待推送消息生产至所述第六消息队列;
所述数据库,用于消费所述第六消息队列中的所述待推送消息,实现所述数据库的更新。
10.一种服务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搭载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对话管理系统。
CN202210670986.8A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Active CN115225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0986.8A CN115225594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0986.8A CN115225594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594A true CN115225594A (zh) 2022-10-21
CN115225594B CN115225594B (zh) 2023-09-22

Family

ID=83608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0986.8A Active CN115225594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559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767A (zh) * 2014-07-21 2014-10-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增加消息队列模型的发布/订阅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170026319A1 (en) * 2015-03-16 2017-01-26 Webtext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messages between messaging systems
CN107070737A (zh) * 2017-02-07 2017-08-18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指标数据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7133349A (zh) * 2017-05-24 2017-09-05 北京无忧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话机器人系统
CN111405130A (zh) * 2020-06-01 2020-07-10 上海慧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CN112800139A (zh) * 2021-02-23 2021-05-14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消息队列的第三方应用数据同步系统
CN114422467A (zh) * 2022-03-30 2022-04-29 北京沃丰时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消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2767A (zh) * 2014-07-21 2014-10-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增加消息队列模型的发布/订阅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170026319A1 (en) * 2015-03-16 2017-01-26 Webtext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messages between messaging systems
CN107070737A (zh) * 2017-02-07 2017-08-18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指标数据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7133349A (zh) * 2017-05-24 2017-09-05 北京无忧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话机器人系统
CN111405130A (zh) * 2020-06-01 2020-07-10 上海慧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CN112800139A (zh) * 2021-02-23 2021-05-14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消息队列的第三方应用数据同步系统
CN114422467A (zh) * 2022-03-30 2022-04-29 北京沃丰时代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消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594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9133B2 (en) Implicit group formation around feed content for mobile devices
CN104836723B (zh) 基于mqtt主题订阅机制的通信方法以及接入网关
US7814159B2 (en) Time line display of chat conversations
US7680895B2 (en) Integrated conversations having both email and chat messages
US849905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replying to mail
US20060080130A1 (en) Method that uses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to provide real-time proactive post-sales and pre-sales service over SIP/SIMPLE/XMPP networks
US20080126491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from a Sender to a Recipient, a Messaging System and Message Converting Means
US20170288942A1 (en) Portal for Provisioning Autonomous Software Agents
US2006019054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US20050170856A1 (en) Command based group SMS with mobile message receiver and server
CN112838978B (zh) 支持人机协作的实时简讯机器人的系统及方法
US20170289070A1 (en) Making a Dialogue Available To an Autonomous Software Agent
US20170288943A1 (en) Supplying Context Data to a Servicing Entity
US20170289069A1 (en) Selecting an Autonomous Software Agent
US201000770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multi-person chat history injection
CN102158614A (zh) 语境敏感的基于云的电话技术
JP2007504529A (ja) スケーラブルな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アーキテクチャ
US20170286755A1 (en) Facebot
US2008020898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tatus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a relat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participants
CN115225594A (zh) 一种对话管理系统及服务端
KR20050114624A (ko) 인터넷 네트워크와 같은 전기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실시간메시징 서비스를 위한 선택적 참석 상태 관리 방법
EP2611082A1 (en) Method for instant communicating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clients
CN114363277A (zh) 基于社会关系的智能聊天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KR101934582B1 (ko) 복수의 메신저를 이용하는 사용자간 심리스한 채팅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대화형 ai 에이전트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KR100397286B1 (ko) 네트워크상에 접속된 컴퓨터를 통한 다자간 실시간 대화시스템 및 그 방법과 그 방법이 구현된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