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100B -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5100B
CN115225100B CN202210766470.3A CN202210766470A CN115225100B CN 115225100 B CN115225100 B CN 115225100B CN 202210766470 A CN202210766470 A CN 202210766470A CN 115225100 B CN115225100 B CN 115225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receiving
circuit
switching
process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64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5100A (zh
Inventor
李宏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64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5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5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5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射频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射频接收电路和切换电路,其中,射频接收电路,配置有M个接收通路,每一接收通路的输入端连接至一支天线,各接收通路连接的天线各不相同;切换电路的N个第一端分别与处理电路连接,切换电路的M个第二端分别与M个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切换电路用于在处理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处理电路之间的射频通路,该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可以提高对射频信号接收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背景技术
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是用于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将高速信号,例如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一般而言,客户前置设备中配置有多个天线,以支持多天线的接收切换。
为了实现多天线切换技术,需要在射频系统中增设多个开关,相关技术中开关的设计会降低射频系统的接收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可以提高射频系统的灵敏度。
一种射频系统,包括:
处理电路;
射频接收电路,配置有M个接收通路,每一所述接收通路的输入端连接至一支天线,各所述接收通路连接的天线各不相同;
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的N个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M个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个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用于在所述处理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所述处理电路之间的射频通路,其中,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组包括选自所述M个接收通路的N个接收通路,2≤N<M。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射频系统。
上述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包括处理电路、射频接收电路和切换开关,其中,切换电路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电路之间,也即,切换电路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例如,低噪声放大器)的后端侧(例如,输出端侧),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将切换电路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的前端侧(例如,输入端侧),可以降低接收通路的插损,进而可以提高接收通路的接收灵敏度,例如,其灵敏度至少有0.5-1dB的提升,可以避免切换电路在实现接收通路切换时引入插损而导致性能牺牲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提高射频系统的接收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一;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二;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三;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四;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五;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六;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七;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八;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九;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的框架示意图之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系统,该射频系统应用于客户前置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包括壳体11和电路板(未图示)以及设于壳体11内的射频系统,射频系统电性连接至电路板。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形成安装空腔,电路板和射频系统安装于安装空腔,并由壳体11起到支撑、定位和保护作用。参考图1,壳体11大致呈圆筒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主要由壳体11来呈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11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棱柱形等。电路板可以设置有多个暴露于壳体11的接口13,这些接口13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示例性的,接口13包括电源接口131、USB接口133、网线接口135、电话接口136等。电源接口131用于接通外部电源以利用外部电源为客户前置设备10供电,USB接口133可用于客户前置设备10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当然,USB接口133和电源接口131可以集成为一体,以简化客户前置设备10的接口13的布置。网线接口135可以进一步包括有线网络接入端以及有线网络输出端。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有线网络接入端连入网络,再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有线网络输出端连接至其他设备。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线网络输出端可以缺省,即客户前置设备10采用有线网络输入端接入网络后,利用射频系统将有线网络转化为无线网络(例如WiFi)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当然,有线网络接入端和有线网络输出端均可以省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射频系统接入蜂窝网络(又称移动网络),再转化为WiFi信号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
参考图1,壳体11还可以设置按键14等结构,按键14用于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例如,用户按压按键14即可启动客户前置设备10或者关闭客户前置设备10。当然,壳体11还可以设置指示灯等器件以用于提示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14和多个接口13设置于电路板的同一侧并暴露于壳体11的同一侧,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按键14以及接口13与电路板的组装,并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特性,且能够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当然,这种设置可以替换为其他设置,例如,接口13与按键14可以分别暴露于壳体11的不同侧。
客户前置设备包括M支天线,其中,M≥2,M为正整数。M支天线可以收发预设频段的天线信号。示例性的,M支天线可以为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用于收发天线信号。例如,M支天线可以为5G天线、4G天线、WiFi天线、蓝牙天线等,用于对应收发相应频段的天线信号。天线的数量M可以为2、3、4、6、8、10等数量,以满足客户前置设备的通信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M支天线沿着客户前置设备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且M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三个不同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每支天线具有辐射面,该辐射面可以理解为该天线用于辐射天线信号的辐射体所在的平面。其中,M支天线的辐射面至少朝向三个方向,以实现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天线的辐射面的朝向方向不同,且对应的天线的波束扫描范围也就不同。可将M支天线分别设置在客户前置设备的不同位置,使其M支天线的辐射面且至少朝向三个方向使得各天线的波束扫描范围能够实现水平面的360°全向覆盖。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可包括处理电路110、射频接收电路120和切换电路130。其中,射频接收电路120,用于接收并处理接收的射频信号,也即可支持对射频信号的接收处理。射频接收电路120配置有M个接收通路,每一接收通路的输入端连接至一支天线,各接收通路连接的天线各不相同。可以理解的是,M个接收通路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至M支天线。接收通路与天线之间的射频通路具有唯一性。各接收通路上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器等射频器件,以实现对射频信号的接收处理。射频信号可以为LTE 4G信号、NR5G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射频信号的类型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说明,以接收通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为例对射频信号的接收路径进行说明。天线可接收来自自由空间的射频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传输至滤波器,经给滤波器滤波处理后输出至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可对放大处理后的射频信号传输中处理电路110中的射频收发器,以实现对射频信号的接收处理。
切换电路130的N个第一端分别与处理电路110连接,切换电路130的M个第二端分别与M个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切换电路130用于在处理电路110的控制下,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处理电路110之间的射频通路。其中,目标接收通路组包括选自所述M个接收通路的N个接收通路,2≤N<M。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目标接收通路组中各接收通路连接的各天线称之为目标天线组,其中,目标天线组中包括N支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客户前置设备需支持的多进多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来设定N的数量。例如,若客户前置设备需支持2*2MIMO,则需要从多个接收通路中选择2支接收通路作为目标接收通路组;若客户前置设备需支持4*4MIMO,则需要从多个接收通路中选择4支接收通路作为目标接收通路组等。示例性的,M可以为八,N可以为4,这样,射频系统可在处理电路110的控制下,同时导通四路接收通路,以支持对四路射频信号的接收,进而支持对射频信号的4*4MIMO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M、N的取值不做限定,各数值可以根据射频系统的需求来设定。
处理电路110可至少包括射频收发器,切换电路130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处理电路110之间的射频通路,可以理解为切换电路130可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射频收发器之间的射频通路。处理电路110还可基于各接收通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确定目标接收通路组,并根据确定的目标接收通路组控制切换电路130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处理电路110之间的射频通路,以采用目标接收通路组来实现对射频信号的接收,这样可以提高射频系统对射频信号的接收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电路130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120的输出端与处理电路110之间,也即,切换电路130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120(例如,低噪声放大器)的后端侧(例如,射频接收电路120的输出端侧),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将切换电路130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120的前端侧(例如,射频接收电路120的输入端侧),可以降低接收通路的插损,进而可以提高接收通路的接收灵敏度,例如,其灵敏度至少有0.5-1dB的提升,可以避免切换电路130在实现接收通路切换时引入插损而导致性能牺牲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提高射频系统的接收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将切换电路130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120的后端侧,虽然会增加接收通路在后端侧的射频走线长度,但是其射频走线长度带来的插损可以通过调节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来进行抵消,因此,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120后端侧的切换开关和射频走线带来的插损在计算灵敏度时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射频走线指的是切换电路130与射频接收电路120之间的电连接线。
如图3-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接收电路120包括多个接收模块121,每一接收模块121中配置有至少一接收通路。射频接收电路120中各接收模块121中的接收通路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接收电路中的接收模块121也可以配置有一接收通路,支持对射频信号的单路接收。可选的,接收电路中的一接收模块121中可配置有两个接收通路,以支持对射频信号的双路接收。可选的,接收电路中的一接收模块121可配置有四个接收通路,以支持对射频信号的四路接收。
各接收模块121中配置的接收通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一接收通路上可包括一低噪声放大器,每一接收通路上还可以包括滤波器。接收模块121可以为包括低噪声放大器等器件的射频接收模组(也可称之为射频接收芯片)。示例性的,射频接收模组可以为LNA器件、LFEM器件等。
切换电路包括130至少一个切换开关131。其中,切换开关131的数量可以与接收模块121的数量相等。多个切换开关131可分别与多个接收模块12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切换开关131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电路110连接,所述切换开关131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分别与各所述接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接收通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切换电路130中的各切换开关131可在处理电路110的控制下,导通各接收模块121中的任一接收通路与射频收发器之间的通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接收模块121中配置的接收通路越多,该接收电路的集成度也就越高,这样可以提高射频系统的集成度,有利于射频系统的小型化设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以每一接收模块121中配置有两个接收通路为例进行说明。
各切换开关131的第一端与处理电路110连接,各切换开关131的两个第二端分别与各接收模块121中的两个接收通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示例性的,切换开关131可以为单刀多掷开关。切换电路130中的各切换开关131可在处理电路110的控制下,导通各接收模块121中的任一接收通路与射频收发器之间的通路。
可选的,切换电路130中包括的切换开关131的数量可少于接收模块121的数量。示例性的,切换开关1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切换开关131可以多通路选择开关,其包括N个第一端和M个第二端,其中,N个第一端分别与处理电路110中的射频收发器连接,M个第二端分别与M个射频接收通路一一对应连接。该切换开关131可在处理电路110的控制下,导通任意N个接收通路与射频收发器之间的通路。这样,可以简化处理电路110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逻辑,可以提高对切换电路130的切换效率,以提高射频系统切换不同目标接收通路的切换效率。
示例性的,M=8,N=4,射频接收电路120包括四个接收模块121,各接收模块121中配置有两个接收通路,射频接收电路120中的八个接收通路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至八支天线,例如,ANT1-ANT8,切换电路130包括四个切换开关131,各切换开关131为单刀多掷开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电路130中包括的切换开关131的类型和切换开关131的数量均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开关。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可包括射频收发器111,该射频收发器111可直接实现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可以理解的是,切换电路130可在射频收发器111的控制下,导通N个接收通路与射频收发器111之间的射频通路。具体的,射频收发器111,射频收发器111上配置有N个端口。N个端口分别与切换电路130的N个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切换电路130的M个第二端分别与M个接收通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射频收发器111的端口与接收通路可以构成每支天线的接收传输路径。射频收发器111存储接收传输路径的配置信息,接收传输路径可理解为为每一天线配置的唯一接收传输路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天线的标识信息、端口的标识信息、预设接收传输路径上的各开关的控制逻辑信息等。
射频收发器111可分时控制导通各接收通路与射频收发器111之间的通路,并对各端口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出目标接收通路组。其中,目标天线组可以由网络信号最优的N支天线组成,也可以是网络信号达到预设门限值的任意N支天线组成。射频收发器111可以根据确定的目标接收通路组来控制切换电路130的导通状态,以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中N个接收通路与射频收发器111之间的射频通路,以控制与目标接收天线组连接的目标天线组来接收射频信号。示例性的,射频收发器111可从8个接收通路中选择4个接收通路作为目标接收通路组,以使射频系统支持对射频信号的4*4MIMO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收发器111可直接实现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以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射频收发器111之间的通路。也即,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接收通路组的确定以及控制都是由射频收发器111来实现,而不需要基带处理电路110的参与,射频收发器111可通过对各端口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实时处理,及时地感知到各天线对射频信号的接收状态,控制响应准确且及时,可以提高对目标天线组切换响应度,进而可提高射频系统的接收性能,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如图7所示,可选的,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处理电路110除了包括射频收发器111以外,还包括分别与射频收发器111、切换电路130连接的切换控制模块112。射频收发器111用于根据N个端口接收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生成切换信号,其中,切换信号可根据射频处理器确定的目标接收通路组来生成。其中,网络信息可以包括与所接收的射频信号的无线性能度量相关联的原始和处理后的信息,诸如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噪比等等。切换控制模块112可接收射频收发器111输出的切换信号,并根据切换信号导通N个接收通路与处理电路110之间的射频通路。
其中,切换控制模块112可通过信号总线与切换电路130中的各切换开关131连接。示例性的,信号总线可以MIPI总线,其切换信号可基于MIPI总线传输至对应的切换开关131,以MIPI控制方式实现对各切换开关131的控制。可选的,信号总线也可以为GPIO总线,其切换信号可基于GPIO总线传输至对应的切换开关131,以GPIO控制方式实现对各切换开关131的控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控制模块112对切换开关131的控制方式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其处理电路110包括射频收发器111和切换控制模块112,射频收发器111和切换控制模块112协同作用,以共同实现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这样可以提高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精准度,进而,可进一步提升射频系统的接收性能。
如图8所示,可选的,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电路110中的射频收发器111和切换控制模块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控制模块分别与射频收发器111、切换电路130连接,用于根据射频收发器111的N个端口接收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控制切换电路130导通N个接收通路与处理电路110之间的射频通路。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目标接收通路组由切换控制模块112来确定,也即,切换控制模块可基于射频收发器111接收到的各个接收通路的射频信号来确定目标接收通路组,并根据确定的目标接收通路组来控制切换电路130的导通状态,以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中N个接收通路与处理电路110之间的射频通路。
可选的,切换控制模块可以为基带处理器1121。基带处理器1121可基于射频收发器111获取每一接收通路组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并对该网络进行分析,以确定出目标接收通路组。接收通路组包括N个接收通路。示例性的,以网络信息为接收功率为例进行说明。基带处理器1121可对每个接收通路组接收的射频信号的信噪比Si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i标识接收通路组的标识信息,例如第一接收通路组的信噪比为S1,并将具有最大信噪比的接收通路组作为目标收发天线组。基带处理器1121可根据确定的目标接收通路组来控制切换电路130的导通状态,以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中N个接收通路与射频处理器之间的射频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其处理电路110包括射频收发器111和基带处理器1121,射频收发器111和基带处理器1121协同作用,以共同实现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这样可以提高对切换电路130的控制精准度,进而,可进一步提升射频系统的接收性能。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还包括发射电路140和开关电路150,其中发射电路140与处理电路110连接,用于接收来自处理电路110输出的发射信号,支持对发射信号的发射处理。开关电路150的多个第一端分别与一接收模块121、发射电路140连接,开关电路150的多个第二端分别与多支天线一一对应连接。其中,开关电路150用于在处理电路110的控制下,分时导通发射电路140与目标天线组中N个天线之间的射频通路。
如图10所示,可选的,发射电路140和开关电路150中的至少一个可集成在接收模块121中,以形成一收发模块。收发模块可以为射频前端电路中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器件,其可包括功率放大器,开关,滤波器,合路器,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等器件在内组成的模块,也叫L-PAMiD器件。
为了便于说明,以收发模块中配置有两个接收通路和一个发射电路140,多支天线包括八支天线,例如,ANT1、ANT2、…、ANT8为例进行说明。开关电路150可包括三个第一端和M个第二端,开关电路150的三个第一端可分别与两个接收通路、一个发射电路140连接,开关电路150的八个第二端分别与八支天线一一对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射频系统在实现对射频信号的接收过程中,天线ANT1、天线ANT2分别一一对应连接至收发模块中的两个接收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射电路140和开关电路150的具体形式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
目标天线组和目标接收通路组可由处理电路110同时确定。可以理解的是,确定了目标天线组也即确定了目标接收通路组,确定了目标接收通路组也即确定了目标天线组。在确定目标天线组后,处理电路110可控制开关电路150,以使该射频系统能够支持一路发射信号在目标收发天线组中四支天线间轮发的1T4R(1transmitting 4receiving)功能,也即有且仅有一路发射信号会在4路接收通道(四支天线)中进行SRS(Sounding ReferenceSwitching,探测参考信号)切换,以提升网络吞吐量,进而可提升射频系统的收发性能。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系统还包括射频单板160和天线单板170,其中,射频接收电路120、切换电路130和处理电路110设置在射频单板160上,各天线设置在天线单板170上。
射频板也可称之为射频单板160。射频板160可以为多层PCB板。其中,该PCB板可以选择介电常数较小的Rogers RO 5880作为介质基板,以减小介质基板对天线的干扰。进一步的,可以在Rogers RO 5880里掺杂了玻璃纤维等物质,在不改变原有电性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介质基板的硬度。天线板170也可以选择多层PCB板,其材质可以与射频板相同,也可以与射频板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射频板160、天线板170的材质选取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天线板17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天线板170的数量为多个时,其设置在天线板170上的器件数量可以做适应性调整。
可选的,在射频板160上设有M个第一射频连接点。各第一射频接点可以通过射频走线、微带走线与设置在射频板160上的切换电路130连接。可选的,天线板170上设有M个第二射频连接点,各第二射频接点可以通过射频走线、微带走线与设置在天线板170上的各天线连接。M个第二射频连接点分别与M个第一射频连接点一一对应连接,以实现射频板与天线板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第一射频连接点、第二射频连接点可以理解为电性连接点,例如,可以为焊接点,也可以为贴片连接器的安装点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射频连接点、第二射频连接点的具体的形式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切换电路130和射频接收电路120设置在射频板上,将多支天线设置在天线板上,可以提高各天线在天线板上的布局灵活度,也可以实现从N支天线中选择M支天线进行通信的逻辑控制,降低了射频系统的组装复杂度,可实现性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射频系统。通过在客户前置设备中设置该射频系统,将切换电路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例如,低噪声放大器)的后端侧(例如,射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侧),相对于将切换电路设置在射频接收电路的前端侧(例如,射频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侧),可以降低接收通路的插损,进而可以提高接收通路的接收灵敏度,例如,其灵敏度至少有0.5-1dB的提升,可以避免切换电路在实现接收通路切换时引入插损而导致性能牺牲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提高客气前置设备的接收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电路;
射频接收电路,配置有M个接收通路,每一所述接收通路的输入端连接至一支天线,各所述接收通路连接的天线各不相同;
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的N个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M个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个接收通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用于在所述处理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目标接收通路组与所述处理电路之间的射频通路,其中,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组包括选自所述M个接收通路的N个接收通路,N=4,M=8;其中,
所述射频接收电路包括四个接收模块,每一所述接收模块中配置有两个所述接收通路;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四个切换开关,各所述切换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两个第二端分别与各所述接收模块中的两个所述接收通路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射频收发器,所述射频收发器上配置有N个端口,所述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的N个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其中,
所述切换电路用于在所述射频收发器的控制下,导通N个所述接收通路与所述处理电路之间的射频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器分时控制导通各所述接收通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之间的通路,并对各端口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组;其中,将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组中各所述接收通路连接的各天线称之为目标天线组,所述目标天线组包括网络信号最优的N支天线,或,包括网络信号达到预设门限值的任意N支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器的端口与所述接收通路构成每支天线的接收传输路径;其中,所述接收传输路径是为每一所述天线配置的唯一接收传输路径;所述射频收发器存储所述接收传输路径的配置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
射频收发器,所述射频收发器上配置有N个端口,所述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的N个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射频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N个端口接收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生成切换信号;以及
切换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射频收发器、所述切换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导通N个所述接收通路与所述处理电路之间的射频通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
射频收发器,所述射频收发器上配置有N个端口,所述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的N个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以及
切换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射频收发器、所述切换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射频收发器的N个端口接收的射频信号的网络信息控制所述切换电路导通N个所述接收通路与所述处理电路之间的射频通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
发射电路,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用于接收自所述处理电路输出的发射信号,支持对所述发射信号的发射处理;以及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多个第一端分别与一所述接收模块、所述发射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多个第二端分别与多支所述天线连接,其中,所述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处理电路的控制下,分时导通所述发射电路与目标天线组中各天线之间的射频通路,其中,所述目标天线组包括N个天线,所述N个天线分别与所述目标接收通路组内的N个接收通路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中的至少一个集成在接收模块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射频单板和天线单板,其中,所述射频接收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和所述处理电路中的射频收发器设置在所述射频单板上,各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天线单板上。
10.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系统。
CN202210766470.3A 2022-07-01 2022-07-01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Active CN115225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470.3A CN115225100B (zh) 2022-07-01 2022-07-01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470.3A CN115225100B (zh) 2022-07-01 2022-07-01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100A CN115225100A (zh) 2022-10-21
CN115225100B true CN115225100B (zh) 2024-05-14

Family

ID=83609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6470.3A Active CN115225100B (zh) 2022-07-01 2022-07-01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510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758A (en) * 1974-10-21 1977-11-08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Mobile diversity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59802A (zh) * 2002-06-13 2005-08-2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使相关噪音不相关的交换链路的电信系统
CN1700614A (zh) * 2004-05-19 2005-11-23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CN212463203U (zh) * 2020-07-24 2021-02-02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载频电路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12436846A (zh) * 2020-12-02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L-PA Mid器件、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2468178A (zh) * 2020-11-27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方法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4640371A (zh) * 2020-12-16 2022-06-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758A (en) * 1974-10-21 1977-11-08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Mobile diversity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59802A (zh) * 2002-06-13 2005-08-2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使相关噪音不相关的交换链路的电信系统
CN1700614A (zh) * 2004-05-19 2005-11-23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
CN212463203U (zh) * 2020-07-24 2021-02-02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载频电路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12468178A (zh) * 2020-11-27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方法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2436846A (zh) * 2020-12-02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L-PA Mid器件、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640371A (zh) * 2020-12-16 2022-06-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100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0959B1 (en) Multiway switch,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187297B (zh) 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US7999749B2 (en) Antenna assembly
CN115225111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方法和客户前置设备
US11462830B2 (en)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for beam steering applications
CN112383321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1525933B (zh) 一种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271113B (zh) 射频系统、射频组件和通信设备
CN115765762B (zh) 射频组件和通信设备
US20070069962A1 (en) Antenna system for a radio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station having such antenna system
EP3540963B1 (en) Multiway switch,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4124143B (zh)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4095048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382484B (zh) 客户前置设备
CN114640370B (zh)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285422B (zh) 射频drx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124137A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5378444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640371A (zh)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726358A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5225100B (zh) 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CN111509405B (zh) 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949402A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5395978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JP4922956B2 (ja) 無給電素子を備えたマルチ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