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4551A - 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4551A
CN115224551A CN202110424026.9A CN202110424026A CN115224551A CN 115224551 A CN115224551 A CN 115224551A CN 202110424026 A CN202110424026 A CN 202110424026A CN 115224551 A CN115224551 A CN 115224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put terminal
movab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ov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40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书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240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45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4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4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2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in parallel, e.g. splitt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转接器,其具有一输出端及一输入端。输出端具有一第一输出端子及一第二输出端子。输入端具有一第一端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当两个供电插头分别插入输入端的两端子组时,第一端子组的第一输入端子、第二端子组的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且第一端子组的第三输入端子、第二端子组的第四输入端子、第二输出端子电连接,因此能将两供电插头所供应的电流传导至输出端。若只有两端子组的其中之一插接有供电插头,另一端子组上的输入端子的电位仍为零而不会有触电的风险。

Description

转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让多个供电插头插接的转接器,以连接电源与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所消耗的功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所需要的电流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一般电源供应器所能供应的最大电流为十安培,因此各种电子装置运作的最大功率受到最大电流的限制。另一方面,透过添购更多电子装置来提升运算效能,则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安装电子装置,但由于机房的空间有限,这个方案显然有难以克服的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接器,其输入端可连接多个电源供应器的插头,并将多个电源供应器所供应的电流汇集后输出,进而提升所输出的最大电流。另外,当输入端的只有其中一端子组被插接有插头时,另一端子组内所外露的输入端子的电位仍为零,不会有误触的危险,符合安全规范。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转接器包含:
一输出端子组,包含一第一输出端子;
一第一输入端子组,包含一第一输入端子及一第一活动端子,该第一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一输入端子电连接;
一第二输入端子组,包含一第二输入端子及一第二活动端子,该第二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
一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该第一活动端子及该第二活动端子;以及
一第一输出导线,电连接第一输入端子及该第一输出端子;
其中,当该第一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一活动端子且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时,该第一输出端子与该第一输入端子及该第三输入端子为相导通。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当该第一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一活动端子或该第二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时,该第一输入端子及该第二输入端子为绝缘状态。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
该输出端子组更包含一第二输出端子;
该第一输入端子组更包含一第三输入端子及一第三活动端子,该第三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三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第二输入端子组更包含一第四输入端子及一第四活动端子,该第四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转接器更包含:
一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该第三活动端子及该第四活动端子;以及
一第二输出导线,电连接该第四输入端子及该第二输出端子;
其中,当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且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时,该第二输出端子与该第四输入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相导通。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当该第二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或该第四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时,该第二输入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为绝缘状态。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该第一端子组更包含一复位件,其连接于该第一活动端子,并倾向使该第一活动端子与该第一输入端子分离。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更包含一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包含:
一插接口;以及
一内壁,其正对于该插接口;
其中,该第一活动端子包含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电连接端,以及位于该固定端及该连接端之间的中段;该固定端固设该内壁,且该第一活动端子由该内壁向该插接口延伸;且
该复位件自该第一活动端子的该固定端延伸至该第一活动端子的该中端,并贴合于该第一活动端子的该固定端及该中段。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更包含一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包含:
一侧壁,其位于该内壁及该插接口之间;该侧壁包含:
一贴合部,其该贴合部抵靠于该复位件的一端部;及
一弧形部,其与该贴合部相连接且相连接处为平滑面,该弧形部与该复位件之间形成有间隙。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
该第一输入端子包含:
一外连接部,其用以联外而作为一电极;
一内连接部,其与该外连接部间隔设置;及
一相连接部,其电连接该外连接部与该内连接部;
该第一活动端子选择性地接触该内连接部,并藉此与该内连接部电连接。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该第一端子组更包含一复位件,其连接于该第一活动端子,并倾向使该第一活动端子与该第一输入端子的该内连接部分离。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该第一端子组更包含:
一接触辅助件,其选择性地推抵该第一活动端子;于该第一活动端子的活动方向上,该接触辅助件、该第一活动端子、及该第一输入端子的该内连接部依序排成一列。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该接触辅助件包含一抵靠斜面,其背向于该第一活动端子,并朝向该转接器的一插接口倾斜。
如前所述的转接器中:
该输出端子组更包含一第二输出端子;
该第一输入端子组更包含一第三输入端子及一第三活动端子,该第三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三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第二输入端子组更包含一第四输入端子及一第四活动端子,该第四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转接器更包含:
一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该第三活动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以及
一第二输出导线,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及该第二输出端子;
其中,当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且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时,该第二输出端子与该第四输入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相导通。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路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端子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路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组连接电源供应器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端子组连接电源供应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皆连接电源供应器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路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组件。
本发明提出一种转接器,其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的供电插头与多个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藉此能透过本发明的转接器整合多个电源供应器所供应的电流后,对电子装置提供较大的电流。换言之,透过本发明的转接器整合多少个电源供应器的电流,可输出相较于单一电源供应器/供电插头所能供应的数倍的电流,同时还能符合安全规范。以下以两个电源供应器/供电插头为示例性说明。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的转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具有一输出端10、一输入端20、及导线组30,且转接器的绝缘基座40具有二插接口41、一内壁42、及一侧壁43。插接口41设置于输入端20,并用以供其中一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插接。内壁42正对于插接口41。侧壁43位于该内壁42及该插接口41之间。于本实施例中,侧壁43可具有一贴合部431及一弧形部432,贴合部431与弧形部432相连接,且相连接处为平滑曲面。
接着请参考图1、图3、及图4。输出端10具有一第一输出端子11及一第二输出端子12,并可选择性地具有一输出接地件13。输出端10用以连接电子装置的供电插头。第一输出端子11与第二输出端子12为输出端10的电极,而输出接地件13用以与电子装置的供电插头的地线电连接。
输入端20包含一第一端子组201及一第二端子组202,第一端子组201及第二端子组202分别设置于插接口41内并用以分别连接两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
第一端子组201具有一第一输入端子21a、一第一活动端子21b、一第三输入端子23a、及一第三活动端子23b,并可选择性地具有一第一输入接地件25。第一输入端子21a及三输入端子23a可分别用作火线(live wire)或中线(neutral line)使用。
第一活动端子21b选择性地接触第一输入端子21a,并借由与第一输入端子21a接触使第一活动端子21b与第一输入端子21a电连接。第三活动端子23b选择性地接触第三输入端子23a,并借由与第三输入端子23a接触使第三活动端子23b与第三输入端子23a电连接。第一端子组201中的第一输入端子21a及第一活动端子21b可为第一组电极,而第一端子组201中的第三输入端子23a及第三活动端子23b可为第二组电极,由于第一组电极与第二组电极的结构可相似,此以下仅以第一组电极为示例性说明。
第一组电极中,第一输入端子21a可具有一外连接部211、一内连接部212、及一相连接部213。外连接部211用以与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之其中一电极电连接。内连接部212与外连接部211间隔设置。相连接部213电连接外连接部211与内连接部212。
第一活动端子21b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214及一电连接端215,以及位于固定端214及电连接端215之间的中段。第一活动端子21b的固定端214固设绝缘基座40的内壁42,且第一活动端子21b由内壁42向绝缘基座40的插接口41延伸。第一活动端子21b的电连接端215选择性地接触第一输入端子21a的内连接部212,并借此与内连接部212电连接。
接着请参考图4及图5。第一端子组201的第一组电极更可具有一复位件21c及一接触辅助件21d。
复位件21c可为弹性件,且可更进一步地为一弹片。复位件21c连接于第一活动端子21b,并倾向使第一活动端子21b与第一输入端子21a分离,且具体而言是与第一输入端子21a的内连接部212分离。复位件21c自第一活动端子21b的固定端214延伸至第一活动端子21b的中段,并贴合于第一活动端子21b的固定端214及中段。复位件21c的端部贴合于绝缘基座40的侧壁43的贴合部431,且复位件21c与绝缘基座40的侧壁43的弧形部432之间形成有间隙。
接触辅助件21d选择性地推抵第一活动端子21b,并借由接触辅助件21d抵靠于第一活动端子21b而帮助第一活动端子21b与第一输入端子21a接触而形成电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活动端子21b的活动方向上,接触辅助件21d、第一活动端子21b、及第一输入端子21a的内连接部212依序排成一列。具体而言,接触辅助件21d具有一抵靠斜面,其背向于该第一活动端子21b,并朝向转接器的插接口41倾斜。
接着请参考图4及图6。类似地,第二端子组202具有一第二输入端子22a、一第二活动端子22b、一第四输入端子24a、及一第四活动端子24b,并可选择性地具有一第三输入接地件26。第二活动端子22b选择性地接触第二输入端子22a,并借由与第二输入端子22a接触使第二活动端子22b与第二输入端子22a电连接。第四活动端子24b选择性地接触第四输入端子24a,并借由与第四输入端子24a接触使第四活动端子24b与第四输入端子24a电连接。由于第一端子组201及第二端子组202的结构可相似,因此本文不再多加赘述。
接着请参考图3、图4、及图7。导线组30具有一第一输出导线31、一第一连接导线32、一第二连接导线33、一第二输出导线34、一接地导线35。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出导线31与第一输入端子21a电连接,且与第一输出端子11电连接。第一连接导线32与第一活动端子21b电连接,且与第二活动端子22b电连接。第二连接导线33与第三活动端子23b电连接,且与第四活动端子24b电连接。第二输出导线34与第四输入端子24a电连接,且与第二输出端子12电连接。接地导线35电连接于输出接地件13、第一输入接地件25、及第二输入接地件26。
透过上述结构,当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连接第一端子组201时,该供电插头会推抵第一活动端子21b接触第一输入端子21a,并同时推抵第三活动端子23b接触第三输入端子23a。当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连接第二端子组202时,第二活动端子22b接触第二输入端子22a,且第四活动端子24b接触第四输入端子24a。
请一并参考图5。具体而言,当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连接第一端子组201时,该供电插头会推抵于接触辅助件21d的抵靠斜面,且接触辅助件21d会随着该供电插头深入插接口41而以越大的角度偏转,并借此接触辅助件21d会推抵第一活动端子21b偏转,而使第一活动端子21b的电连接端215与第一输入端子21a的内连接部212接触而形成电连接。同时,基于同一原理,第三活动端子23b亦会随着该供电插头插入而接触第三输入端子23a。
接着请参考图8至图11。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差异在于第一端子组201与第二端子组202的相对位置关系,于第一实施例中是上下并排,而于第二实施例中是左右并排,但各电路组件的连接关系是相同的。另一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可不具有复位件及接触辅助件,而是在供电插头插入时直接以供电插头推抵第一活动端子21b及第三活动端子23b与第一输入端子21a及第三输入端子23a形成电连接,并以第一活动端子21b及第三活动端子23b自身的弹性而与第一输入端子21a及第三输入端子23a分离。
接着请参考图12至图14。透过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当其中一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连接第一端子组201时(如图12所示),第一活动端子21b接触第一输入端子21a,且第三活动端子23b接触第三输入端子23a;当另一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连接第二端子组202时(如图13所示),第二活动端子22b接触第二输入端子22a,且第四活动端子24b接触第四输入端子24a。若称甲与乙接触,可理解为甲与乙之间未经其他介质而直接连接,或者甲与乙之间经特定介质连接以形成物理连接或电性连接。
若同时有两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分别连接第一端子组201及第二端子组202时,即可形成一完整回路而对连接于输出端10的电子装置供电。具体而言,第一输出端子11、第一输出导线31、第一输入端子21a、第一活动端子21b、第一连接导线32、第二活动端子22b、及第二输入端子22a依序连接,而第二输出端子12、第二输出导线34、第四输入端子24a、第四活动端子24bb、第二连接导线33、第三活动端子23b、及第三输入端子23a依序连接。借此,当两电源供应器的所供应的电流可迭加并输出。
当任一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拔出后(同样以第一端子组201为例),于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透过复位件21c使第一活动端子21b及第三活动端子23b进行分离。然而。由于第一活动端子21b的主要功能在于形成电连接及导电,因此材料的选择首要考虑是传导性;相对的,复位件21c的功能在辅助第一活动端子21b回弹至原位,因此材料的选择首要考虑是弹性。此外,于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活动端子21b及第三活动端子23b可透过其自身的弹性与第一输入端子21a及第三输入端子23a分离。
因此,即便是只有第一端子组201或第二端子组202连接电源,外露的输入端子上的电位仍为零,因此不会发生误触的危险。举例而言,若第二端子组202连接电源而第一端子组201没有连接电源,则第一输入端子21a及第三输入端子23a即为外露,但由于第一活动端子21b及第三活动端子23b未与第一输入端子21a及第三输入端子23a形成电连接,因此第一输入端子21a及第三输入端子23a上的电位仍为零,符合安全上的要求。
接着请参考图15。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类似,差异在于导线的连接方式。具体而言,第三实施例中的转接器同样可具有一输出端、一输入端、及导线组。输出端具有一第一输出端子及一第二输出端子。输入端包含一第一端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具有一第一输入端子21a、一第一活动端子21b、一第三输入端子23a、及一第三活动端子23b,而第二端子组具有一第二输入端子22a、一第二活动端子22b、一第四输入端子24a、及一第四活动端子24b。
导线组具有一第一输出导线31、一第一连接导线32、一第二连接导线33、及一第二输出导线34。第一输出导线31与第一输入端子21a电连接,且与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第一连接导线32与第一活动端子21b电连接,且与第二活动端子22b电连接。第二连接导线33与第三活动端子23b电连接,且与第四输入端子24a电连接。第二输出导线34与第四活动端子24b电连接,且与第二输出端子电连接。
在正常情况下,插座位于左侧的电极的电位为零(连接中性线),因此第三输入端子23a及第四输入端子24a于连接电源供应器的供电插头后电位仍是零。换言之,于第三实施例中,即便是仅有第一端子组201连接电源,使第三输入端子23a连接于供电插头之电极后,第三输入端子23a、第三活动端子23b、与第四输入端子24a依序形成电连接,因此第二输入端子22a、第二活动端子22b、与第四输入端子24a的电位也是零。此时,即便是误触外露的第四输入端子24a仍不会造成伤害。
接着请参考图16及图17。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差异在于第一端子组201与第二端子组202的相对位置关系,于第三实施例中是上下并排,而于第四实施例中是左右并排,但各电路组件的连接关系是相同的。另一差异在于,第四实施例可不具有复位件21c及接触辅助件21d。
综上所述,透过本发明的转接器,能将两电源供应器所供应的电流迭加后进行输出,让耗电量大的电子装置能在不提升电压的情况下接受较多的电能。此外,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透过第一输入端子21a只有在第一端子组201连接供电插头时与第一活动端子21b电连接、第三输入端子23a只有在第一端子组201连接供电插头时与第三活动端子23b电连接、第二输入端子22a只有在第二端子组202连接供电插头时与第二活动端子22b电连接、第四输入端子24a只有在第二端子组202连接供电插头时与第四活动端子24b电连接,即便是同一时间点只有其中一端子组与供电插头连接,另一端子组内所外露的输入端子的电位仍为零,不会有误触的危险,符合安全规范。另一方面,在个别具体实施例中,若只有第一端子组201或第二端子组202插接供电插头,未形成完整的回路,因此输出端10不会供应电流给电子装置,以保护电子装置。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转接器包含:
一输出端子组,包含一第一输出端子;
一第一输入端子组,包含一第一输入端子及一第一活动端子,该第一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一输入端子电连接;
一第二输入端子组,包含一第二输入端子及一第二活动端子,该第二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
一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该第一活动端子及该第二活动端子;以及
一第一输出导线,电连接该第一输入端子及该第一输出端子;
当该第一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一活动端子且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时,该第一输出端子与该第一输入端子及该第三输入端子为相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一活动端子或该第二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时,该第一输入端子及该第二输入端子为绝缘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输出端子组还包含一第二输出端子;
该第一输入端子组还包含一第三输入端子及一第三活动端子,该第三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三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第二输入端子组还包含一第四输入端子及一第四活动端子,该第四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转接器还包含:
一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该第三活动端子及该第四活动端子;以及
一第二输出导线,电连接该第四输入端子及该第二输出端子;
当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且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时,该第二输出端子与该第四输入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相导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或该第四输入端子未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时,该第二输入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为绝缘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还包含一复位件,其连接于该第一活动端子,并倾向使该第一活动端子与该第一输入端子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转接器还包含一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包含:
一插接口;以及
一内壁,其正对于该插接口;
该第一活动端子包含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电连接端,以及位于该固定端及该连接端之间的中段;该固定端固设该内壁,且该第一活动端子由该内壁向该插接口延伸;且
该复位件自该第一活动端子的该固定端延伸至该第一活动端子的该中端,并贴合于该第一活动端子的该固定端及该中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转接器还包含一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包含:
一插接口;
一内壁,其正对于该插接口;以及
一侧壁,其位于该内壁及该插接口之间,该侧壁包含:
一贴合部,其该贴合部抵靠于该复位件的一端部;及
一弧形部,其与该贴合部相连接且相连接处为平滑面,该弧形部与该复位件之间形成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输入端子包含:
一外连接部,其用以联外而作为一电极;
一内连接部,其与该外连接部间隔设置;及
一相连接部,其电连接该外连接部与该内连接部;
该第一活动端子选择性地接触该内连接部,并借此与该内连接部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还包含一复位件,其连接于该第一活动端子,并倾向使该第一活动端子与该第一输入端子的该内连接部分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还包含:
一接触辅助件,其选择性地推抵该第一活动端子,且于该第一活动端子的活动方向上,该接触辅助件、该第一活动端子、及该第一输入端子的该内连接部依序排成一列。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辅助件包含一抵靠斜面,其背向于该第一活动端子,并朝向该转接器的一插接口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输出端子组还包含一第二输出端子;
该第一输入端子组还包含一第三输入端子及一第三活动端子,该第三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三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第二输入端子组还包含一第四输入端子及一第四活动端子,该第四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
该转接器还包含:
一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该第三活动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以及
一第二输出导线,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及该第二输出端子;
当该第二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二活动端子且该第四输入端子电连接该第四活动端子时,该第二输出端子与该第四输入端子及该第四输入端子相导通。
CN202110424026.9A 2021-04-20 2021-04-20 转接器 Pending CN1152245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4026.9A CN115224551A (zh) 2021-04-20 2021-04-20 转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4026.9A CN115224551A (zh) 2021-04-20 2021-04-20 转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4551A true CN115224551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4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4026.9A Pending CN115224551A (zh) 2021-04-20 2021-04-20 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45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9877B1 (en) Power adapter connecting in a surface to surface contact
ATE487250T1 (de) Elektrische verbinder
TWI536686B (zh) 多方向電池連接器
CN101499574A (zh) 电连接器
US2024007250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base
JP2012209255A (ja) Usbコネクタ
US9966717B2 (en) Conductive device and electrical socket for providing electric power
US7001194B2 (en) Electric power connector and electric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US6443772B1 (en) Common two-prong and three-prong socket AC power receptacle
CN101488614B (zh) 薄型通用插头、插座
KR20160082442A (ko) 커넥터
CN115224551A (zh) 转接器
TWI545844B (zh) 電源連接器及系統
TWI767658B (zh) 轉接器
TWI763862B (zh) 充電連接器,充電裝置以及套件和充電方法
US845439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o a charging/ data pod
US11476627B2 (en) Rotatable power plug assembly and power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2659710U (zh) 增大供电电流的连接器端子结构
CN214254813U (zh) 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及其弹片结构
CN21072342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1880122U (zh) 一种模块化插接式充电器
CN115663504A (zh) 插座、插头、连接器和电子装置
CN109216986A (zh) 多触点导电夹片
CA27385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o a charging/data pod
KR20120057232A (ko) 스위칭 내장형 커넥터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