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0811A -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0811A
CN115220811A CN202210776908.6A CN202210776908A CN115220811A CN 115220811 A CN115220811 A CN 115220811A CN 202210776908 A CN202210776908 A CN 202210776908A CN 115220811 A CN115220811 A CN 115220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docking
party
standard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69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良涛
赵绍祥
陈兆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69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08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0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0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68Immediately runnable code
    • G06F9/44578Preparing or optimising for loa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属于接口对接技术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实现政务大厅中各个业务场景下不同第三方接口的灵活对接。包括如下步骤:配置对接接口作为标准对接接口;配置接口分类规则;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参照Spring的AOP技术、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和后分别插入一个接入点,对于每个接入点,定义每个对接操作的触发条件以及执行顺序;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并基于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Description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口对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政务大厅中基础的排队、受理、审批等核心业务场景在不同地市基本相似,故开发公司会只用一个版本来部署到对应地市以简化开发维护成本。但政务大厅中总存在第三方产品,并且需要与第三方产品进行交互集成,第三方产品又各自复杂多变。对接方面大多使用http接口的形式进行对接,但因为各自研发标准不同,导致各自接口定义各异,这就导致对接工作复杂,需要进行定制开发。
在政务大厅的产品中,因业务流程基本稳定,对接的业务点也大致相似,仅因为第三方的接口不同而进行定制开发,太浪费人力和维护成本,且原有产品程序会随着部署对接的增多,在产品程序中加入各地的各自专属对接代码,程序变得冗余庞大,代码繁重难以维护,可读性可维护性就会越来越差。
如何实现政务大厅中各个业务场景下不同第三方接口的灵活对接,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来解决如何实现政务大厅中各个业务场景下不同第三方接口的灵活对接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配置对接接口作为标准对接接口,并形成接口配置文件;
配置接口分类规则,所述接口分类规则中定义有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接口分类规则用于对第三方接口进行分类;
对于每一类第三方接口,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所述接口配置规则用于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参照Spring的AOP技术、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和后分别插入一个接入点,对于每个接入点,定义每个对接操作的触发条件以及执行顺序;
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对于每个对接操作,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并基于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方接口用于通过网络方式传递数据,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请求地址、请求内容、请求方式以及返回内容。
作为优选,所述五类接口分别为:
第一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符合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所述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二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但现场运人员能够自定义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三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运维人员无法自行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在调用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时需要进行前置操作,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通过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需要定制开发,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系统,用于通过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实现与不同第三接口的对接,所述系统包括:
接口配置模块,所述接口配置模块用于基于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配置对接接口作为标准对接接口,并形成接口配置文件;
规则配置模块,所述规则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接口分类规则,所述接口分类规则中定义有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接口分类规则用于对第三方接口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第三方接口,所述规则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所述接口配置规则用于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场景切分模块,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所述场景切分模块用于参照Spring的AOP技术、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和后分别插入一个接入点,对于每个接入点,定义每个对接操作的触发条件以及执行顺序;
对接配置模块,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所述对接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对于每个对接操作,用于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并基于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方接口用于通过网络方式传递数据,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请求地址、请求内容、请求方式以及返回内容。
作为优选,所述五类接口分别为:
第一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符合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所述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二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但现场运人员能够自定义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三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运维人员无法自行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在调用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时需要进行前置操作,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通过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需要定制开发,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对接配置模块包括:
对接流程单元,所述对接流程单元用于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
接口分类单元,对于每个对接操作,所述接口分类单元用于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
接口修改配置单元,所述接口修改配置单元通过修改配置界面与现场运维人员和后台开发人员交互,用于支持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用于支持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用于支持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用于支持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用于支持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介质,为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具有以下优点:
1、该方法通过切入关键点,抽象操作行为来囊括一系列的对接,有效的减少开发的工作量,且将现场的部署对接变得更加灵活;
2、通过该方法让重复的开发转变为配置,更加降低了技术难度,简单的对接接口甚至绝大多多数的现场非技术人员都可以进行操作,大大减少维护成本;
3、大厅各自的对接工作转移给大厅现场的实施运维人员,尽量不再在产品的核心程序中过多的添加定制化的开发代码,可现场根据各自情形灵活的进行变更,减少了研发人员的开发量,降低了开发维护成本,减少对各种复杂对接的依赖程度,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核心业务中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中将业务流程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应用于区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用于解决如何实现政务大厅中各个业务场景下不同第三方接口的灵活对接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基于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配置对接接口作为标准对接接口,并形成接口配置文件;
S200、配置接口分类规则,所述接口分类规则中定义有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接口分类规则用于对第三方接口进行分类;
S300、对于每一类第三方接口,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所述接口配置规则用于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S400、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参照Spring的AOP技术、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和后分别插入一个接入点,对于每个接入点,定义每个对接操作的触发条件以及执行顺序;
S500、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对于每个对接操作,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并基于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对接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时候对接什么接口。“什么时候”对应调用的业务阶段,“什么接口”对应第三方提供对接的方式。
首先先对“什么接口”进行拆解分析,第三接口是第三方提供的一种通过网络方式传递数据的方式,大致分为四部分:请求地址、请求内容、请求方式、返回内容。
第三方接口可根据以下进行分类:对接接口的最为简单的方式是第三方可根据我们要求的形式提供接口,但大部分第三方接口也是现有产品,并且很多情况下会因我们的话语权不够而不配合,只提供他们现有的接口。另外第三方接口的形式差异性很大,有很严格遵循REST规范,或者使用现在通用的、常见的请求方式的接口,这部分可通过简单的描述说明就能完成对接;再就是对接口参数和返回值进行了复杂的组合和加密等手段;更复杂的比如实际调用操作接口之前需要调用其他授权相关接口的,那可以通过部分定制的方式来实现:将授权等前置操作单独封装到一个服务程序中,不影响主程序,然后实际操作接口前先通过配置方式先去调用前置接口再进行调用,除前置接口定制,主体部分可通过配置实现。
综上所属,本实施例将第三方接口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第三方接口,能按照标准格式提供接口的,简单配置即可;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接口定义较为简单,现场非技术人员自行进行配置;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接口相对复杂,需后台研发人员告知配置方式;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接口调用需要授权等前置操作,需研发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后再进行接口配置;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无法抽象配置,完全需要定制开发。
作为上述五类第三方接口的具体实施,第一类第三方接口符合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所述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但现场运人员能够自定义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运维人员无法自行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在调用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时需要进行前置操作,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通过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需要定制开发,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接口已经可以通过配置方式描述后,程序的实现不是重点就不再不详述。剩下的就是“什么时候”的业务阶段,在政务大厅范围内,是可以进行明确梳理出来的,政务服务的业务相对比较固定。本实施例Spring框架的AOP(面向切面编程)的技术设计,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成“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后完全可以遍历抽象出所有的业务场景,如附图2所示就可以像“插槽”一样插入对接接口,每个插槽都可以插入多个对接。
“插槽”提供了可对接的点位,然后需要定义的就是对接的触发条件与执行顺序。当某个条件满足时,就自动触发这个对接来完成操作,同时还要考虑对接完成后的接口带出来的进一步的判断逻辑。也就是说,每一个插槽内的众多对接是一个互相影响且有先后顺序的,但进一步抽象插槽内的操作,实际上也是传入传出的基本关系,输入一些值,输出一些值,这个里面就是相对负载的代码封装的过程,因为不同系统的封装的触发点不同,这里也不过多描述,仅提供这种模型方式。
以较为常见的大厅排队叫号系统为例,其基础流程就分为几个阶段:取号、叫号、办结,对每个阶段的前中后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以取号前的操作来进行说明,取号之前的简单来说就是获取人的信息,但获取人的信息五花八门,但归根揭底还是通过输入输出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正常情况下我们取号是只支持身份证来获取信息,当第三方有人脸或健康码等数据时,当用户授权使用后,我们就可以拿到人脸图片和健康码内容从第三方接口获取到基础信息。这样取号前的流程从之前简单的放入身份证获取身份信息,就可以拓展到打开摄像头获取人脸图片,根据人脸图片从第三方拉取身份信息。实际抽象出来之后都是触发->获取基础参数->获取身份信息。其他地方不再过多详述,基本类似。
本实施例的方法灵活应用了aop的思路,抽象出对接接口,针对政务大厅对接的常见进行了深入的方案模型设计,通过这种设计,能更便捷的在大厅现场灵活对接,快速打造上线智能智慧大厅数据传输。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系统,包括接口配置模块、规则配置模块、场景切分模块以及对接配置模块,该系统可通过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实现与不同第三接口的对接。
第三接口是第三方提供的一种通过网络方式传递数据的方式,大致分为四部分:请求地址、请求内容、请求方式、返回内容。
本实施例中,接口配置模块用于基于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配置对接接口作为标准对接接口,并形成接口配置文件。
规则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接口分类规则,接口分类规则中定义有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接口分类规则用于对第三方接口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第三方接口,所述规则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所述接口配置规则用于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方接口可根据以下进行分类:对接接口的最为简单的方式是第三方可根据我们要求的形式提供接口,但大部分第三方接口也是现有产品,并且很多情况下会因我们的话语权不够而不配合,只提供他们现有的接口。另外第三方接口的形式差异性很大,有很严格遵循REST规范,或者使用现在通用的、常见的请求方式的接口,这部分可通过简单的描述说明就能完成对接;再就是对接口参数和返回值进行了复杂的组合和加密等手段;更复杂的比如实际调用操作接口之前需要调用其他授权相关接口的,那可以通过部分定制的方式来实现:将授权等前置操作单独封装到一个服务程序中,不影响主程序,然后实际操作接口前先通过配置方式先去调用前置接口再进行调用,除前置接口定制,主体部分可通过配置实现。
本实施例将第三方接口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第三方接口,能按照标准格式提供接口的,简单配置即可;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接口定义较为简单,现场非技术人员自行进行配置;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接口相对复杂,需后台研发人员告知配置方式;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接口调用需要授权等前置操作,需研发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后再进行接口配置;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无法抽象配置,完全需要定制开发。
作为上述五类第三方接口的具体实施,第一类第三方接口符合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所述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但现场运人员能够自定义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运维人员无法自行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在调用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时需要进行前置操作,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通过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需要定制开发,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场景切分模块用于参照Spring的AOP技术、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和后分别插入一个接入点,对于每个接入点,定义每个对接操作的触发条件以及执行顺序。
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对接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对于每个对接操作,用于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并基于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本实施例系统,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成“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后完全可以遍历抽象出所有的业务场景,可以像“插槽”一样插入对接接口,每个插槽都可以插入多个对接。“插槽”提供了可对接的点位,然后需要定义的就是对接的触发条件与执行顺序。当某个条件满足时,就自动触发这个对接来完成操作,同时还要考虑对接完成后的接口带出来的进一步的判断逻辑。也就是说,每一个插槽内的众多对接是一个互相影响且有先后顺序的,但进一步抽象插槽内的操作,实际上也是传入传出的基本关系,输入一些值,输出一些值,这个里面就是相对负载的代码封装的过程,因为不同系统的封装的触发点不同,这里也不过多描述,仅提供这种模型方式。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介质,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实施例1公开的方法。具体地,可以提供配有存储介质的系统或者装置,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着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且使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何一项实施例的功能,因此程序代码和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的一部分。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实施例包括软盘、硬盘、磁光盘、光盘(如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可选择地,可以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上下载程序代码。
此外,应该清楚的是,不仅可以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而且可以通过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计算机上操作的操作系统等来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功能。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将由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到插入计算机内的扩展板中所设置的存储器中或者写到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扩展单元中设置的存储器中,随后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安装在扩展板或者扩展单元上的CPU等来执行部分和全部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手段得到本发明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配置对接接口作为标准对接接口,并形成接口配置文件;
配置接口分类规则,所述接口分类规则中定义有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接口分类规则用于对第三方接口进行分类;
对于每一类第三方接口,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所述接口配置规则用于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参照Spring的AOP技术、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和后分别插入一个接入点,对于每个接入点,定义每个对接操作的触发条件以及执行顺序;
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对于每个对接操作,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并基于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接口用于通过网络方式传递数据,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请求地址、请求内容、请求方式以及返回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类接口分别为:
第一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符合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所述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二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但现场运人员能够自定义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三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运维人员无法自行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在调用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时需要进行前置操作,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通过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需要定制开发,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4.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实现与不同第三接口的对接,所述系统包括:
接口配置模块,所述接口配置模块用于基于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配置对接接口作为标准对接接口,并形成接口配置文件;
规则配置模块,所述规则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接口分类规则,所述接口分类规则中定义有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接口分类规则用于对第三方接口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第三方接口,所述规则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所述接口配置规则用于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场景切分模块,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所述场景切分模块用于参照Spring的AOP技术、将业务流程的每个阶段抽象为切点,在切点的前、中和后分别插入一个接入点,对于每个接入点,定义每个对接操作的触发条件以及执行顺序;
对接配置模块,对于业务大厅的每个业务场景,所述对接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对于每个对接操作,用于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并基于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对所述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接口用于通过网络方式传递数据,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请求地址、请求内容、请求方式以及返回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类接口分别为:
第一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符合预定的接口标准格式,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所述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
第二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二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但现场运人员能够自定义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三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三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运维人员无法自行配置,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在调用所述第四类第三方接口时需要进行前置操作,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通过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
第五类第三方接口,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不符合接口标准格式、且需要定制开发,对应的接口配置规则为: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配置模块包括:
对接流程单元,所述对接流程单元用于基于执行顺序和触发条件依次执行对接操作;
接口分类单元,对于每个对接操作,所述接口分类单元用于基于接口分类规则判断所述对接操作对应第三方接口的类别;
接口修改配置单元,所述接口修改配置单元通过修改配置界面与现场运维人员和后台开发人员交互,用于支持现场运维人员基于接口标准格式对标准接口进行基本配置,通过标准对接接口与所述第一类第三方接口对接,用于支持现场运维人员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自定义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用于支持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后台开发人员返回的配置方式对标准对接接口进行修改配置,形成与第二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用于支持后台开发人员对前置操作定制封装为前置接口,通过配置方式调用前置接口后再调用所述标准对接接口;用于支持后台开发人员基于场景需求定制与所述第五类第三方接口适配的对接接口。
8.介质,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76908.6A 2022-07-04 2022-07-04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Pending CN115220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6908.6A CN115220811A (zh) 2022-07-04 2022-07-04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6908.6A CN115220811A (zh) 2022-07-04 2022-07-04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0811A true CN115220811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6908.6A Pending CN115220811A (zh) 2022-07-04 2022-07-04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08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33048A1 (zh) 定制化软件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1381186B1 (en) Deployment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White et al. Automating product-line variant selection for mobile devices
US6405264B1 (en) Marshaling and unmarshaling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filters in a distributed object system
US8589861B2 (en) Code generation
US2004013917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service delivery
Lee et al. Soft-coded trade procedures for open-edi
CN110968437A (zh) 一种基于Java智能合约的单个合约并行执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6925632B2 (en) System for configuration programming
CN112148278A (zh) 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及智能合约开发部署方法
US7444618B2 (e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batch programs with identification, insertion of invariables, declarative statements and variables with the use of place-marks
CN114217887A (zh) 微服务编排方法、执行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338716A (zh) 基于规则引擎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202419A (zh) 一种报文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888050A (zh) 一种基于规则引擎实现风控规则配置化的方法
CN111736844B (zh) 一种数据库云服务标准接口及实现方法
CN11119075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CN112559344A (zh) 远程mock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5220811A (zh) 应用于政务大厅的第三方接口对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Hartmann et al. Using MDA for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components in software supply chains
CN115037587B (zh) 网络设备配置自动发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48051A (zh) 面向多用户的金融系统配置方法及贷款请求消息处理方法
CN115268847A (zh) 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Berry et al. The A1√ architecture model
CN112667441A (zh) 基于容错功能的业务模块调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