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0700A -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0700A
CN115220700A CN202210633363.3A CN202210633363A CN115220700A CN 115220700 A CN115220700 A CN 115220700A CN 202210633363 A CN202210633363 A CN 202210633363A CN 115220700 A CN115220700 A CN 115220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ted
data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33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学
彭亿洲
文章英
刘世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33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0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0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0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G06F8/24Object-orien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本方法首先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或者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若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则通过集成适配器、集成中介器、集成消息器和流程控制器中的其中一个对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若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时,统一规范待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维度、数据组织维度以及数据交换维度,并且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集中集成方式、汇集数据集成方式和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对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本方法能够根据待集成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宜的集成方式进行集成,提高集成的效率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工业化系统集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业主要服务于基建和房地产。过去二十年里,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7年起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速进入下行趋势,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占现价GDP的比重明显提升。
BIM、GI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将为传统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创建新的数据协同效应,将有效率更高的、更好的、更多的协作平台来进行建筑服务。数字建筑将建造从设计、生产、施工到运营和维护的建筑。
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工业化已成必然趋势。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建筑工业化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工业化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建筑工业化正成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规划搭建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系统,将装配式建筑前期规划、构件设计、生产、现场施工及后期运营等所有信息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从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及透明度,提高装配式建筑管理水平。但目前任何一家厂商都无法很完整的对自己系统的应用和数据进行稳定且合理的集成,因此如何稳定且合理实现系统在应用和数据的集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时,通过配置在接口层的集成适配器、配置在应用层的集成中介器、配置在通信层的集成消息器或配置在业务逻辑层的流程控制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时,统一规范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维度、数据组织维度以及数据交换维度,并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集中集成方式、汇集数据集成方式或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方法首先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或者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若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则通过集成适配器、集成中介器、集成消息器和流程控制器中的其中一个对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若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时,统一规范待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维度、数据组织维度以及数据交换维度,并且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集中集成方式、汇集数据集成方式和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对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本方法能够根据待集成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宜的集成方式进行集成,提高集成的效率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过配置在接口层的集成适配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应用数量之和低于阈值时,设置与所述服务端应用的接口相对应的集成适配器,通过所述集成适配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述通过配置在应用层的集成中介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应用数量之和高于阈值时,设置用于封装应用交互逻辑的集成中介器,通过所述集成中介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过配置在通信层的集成消息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在请求和应答阶段时,或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在消息队列阶段时,或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在发布和预定阶段时,通过独立于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集成消息器构建应用交换模型,通过所述应用交换模型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交换模型为提供异步安全通信机制的消息总线模式,所述应用交换模型通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过配置在业务逻辑层的流程控制器对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流程应用时,设置流程控制器;
将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封装成相应的活动服务;
通过所述流程控制器对封装的所述活动服务进行集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数据内容维度包括数据模式、数据元和信息代码,所述数据组织维度包括信息分类和数据描述,所述数据交换维度包括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交换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过集中集成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均为异构环境数据时,设置具备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的数据整合工具和具备多种数据存储形式的独立数据库,通过所述数据整合工具将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集成于所述独立数据库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过汇集数据集成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均为分支报送的环境数据时,设置汇总数据库和数据提交/接收工具,通过所述数据提交/接收工具将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集成于所述汇总数据库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过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内部数据库中的内部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外部环境数据时,设置临时交换区,所述临时交换区内设置有相互通信连接的临时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整合接口;
通过所述临时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整合接口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总体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集成适配器模式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集成中介器模式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集成消息器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改进的集成消息器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流程控制器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集中集成方式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汇集数据集成方式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过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进行集成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中建五局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管理平台涵盖了设计软件、智慧工厂管理系统、智慧施工管理系统、智慧运维管理系统,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主要涉及智慧施工管理系统中的系统应用和数据集成方向。
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工业化已成必然趋势。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建筑工业化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工业化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建筑工业化正成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规划搭建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系统,将装配式建筑前期规划、构件设计、生产、现场施工及后期运营等所有信息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从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及透明度,提高装配式建筑管理水平。但目前任何一家厂商都无法很完整的对自己系统的应用和数据进行稳定且合理的集成,因此如何稳定且合理实现系统在应用和数据的集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参照图1至图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步骤S210、当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时,通过配置在接口层的集成适配器、配置在应用层的集成中介器、配置在通信层的集成消息器或配置在业务逻辑层的流程控制器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步骤S220、当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时,统一规范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维度、数据组织维度以及数据交换维度,并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集中集成方式、汇集数据集成方式或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参照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个集成方法的框架包括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和安全集成三部分。安全集成是指系统集成的各个层面需要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集成项目实施时应遵循相应的信息安全相关标准。
对于在一段时期内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集成的应用系统,需要从界面、功能、流程方面进行改造,实现应用系统集成。
界面集成针对待集成对象(应用系统、来源不同的信息内容)展现的逻辑关系完成集成工作,为最终用户提供一个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统一视图和访问入口,从而使用户能够与人、内容、应用和流程进行个性化的、安全的、单点式的互动交流。
功能集成是在业务逻辑层面上进行集成,通过对功能进行不同粒度的封装,提供标准化的功能组件或服务。部署到网络环境中,可作为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标准接口,用于所有接受这个标准的应用的调用请求。为满足复杂多变的业务流程活动的要求,需要将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与业务流程逻辑分离,使业务流程的改变不会引起应用系统的改变,实现松耦合的应用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时,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集成模式来规范应用集成,避免低效率的集成或造成集成后信息系统间复杂的关系。为此,可以选择如下四种模式,而且采用任何一种模式都可以减小应用间的耦合度。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解耦的工作:
第一、集成适配器模式。步骤S210包括:当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图3中为应用A和应用B)且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的应用数量之和低于阈值时,设置与服务端应用的接口相对应的集成适配器,通过集成适配器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如图3所示,集成适配器模式提供导出可重用应用服务的方法,也为多个客户端应用提供可重用的接口。客户端应用通过集成适配器来调用服务端应用,集成适配器转换被导出的公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为服务器端API。集成适配器不需要知道客户端应用的存在。本方法能适用于解决新、老系统通过接口实现协作整合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集成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点对点”集成模式,因此不适应于应用较多的情况,所以阈值不应选取过大,此处对阈值的选取不进行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第二、集成中介器模式。步骤S210包括:当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的应用数量之和高于阈值时,设置用于封装应用交互逻辑的集成中介器,通过集成中介器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在图4中,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用应用A至C进行表示。
如图4,为了适应多个应用间的集成,避免出现大量“点对点”集成造成的复杂和混乱状况,集成中介器模式在应用层通过封装应用的交互逻辑,支持多个应用(图4中,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用应用A、应用B、应用C表示)实现集成,降低应用间耦合,实现最小化应用关联性。其主要优点有:
1)最小化应用间的依赖性和已有系统的影响。
2)通过集中式的应用交互,逻辑简化了分布式交互的复杂度与维护工作量。
3)在封装的应用交互逻辑的基础上易于建立可重用的服务。
第三、集成消息器模式。步骤S210包括:当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客户端应用且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在请求和应答阶段时,或当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客户端应用且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在消息队列阶段时,或当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且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在发布和预定阶段时,通过独立于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的集成消息器构建应用交换模型,通过应用交换模型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参照图5,假设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应用A和应用B,应用A和应用B之间可通过独立于应用的集成消息器来实现集成服务。集成消息服务器(集成消息器)是一个物理层上的分布式逻辑实体,可以降低应用间的通讯依存性,建立更为灵活的集成机制,在应用之间传递消息并提供位置透明的服务。本方法可支持的通信方式有:
一对一同步(请求/应答)。由一个客户端应用和一个服务端应用构成,客户端在阻塞模式下等待服务端对请求进行处理。
一对一异步(消息队列)。由一个客户端应用和一个服务端应用构成,客户端在非阻塞模式下等待服务端对请求进行处理。
一对多异步(发布和预定)。由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或多个服务端组成,可由多个预定者订阅同一个发布事件。
多种通讯方式都可以最小化应用间的通讯依赖性。通过集成消息器的消息代理机制还可完成诸如数据转换、消息分发、路由、缓冲、存储等特定功能。本方法可支持“多对多”集成模式,是基于消息传递的松耦合技术,消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平台、应用间易于实现跨平台系统的集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交换模型为提供异步安全通信机制的消息总线模式,应用交换模型通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如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作为消息代理架构,提供消息队列系统,使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支持Java的JMS,.NET的MSMQ)等标准技术来实现。集成消息的改进模式如图6所示。
第四、流程控制器模式。步骤S210包括:当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为流程应用时,设置流程控制器,将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封装成相应的活动服务,通过流程控制器对封装的活动服务进行集成。
流程控制器是在业务逻辑层,实现工作流集成,减小流程自动化逻辑与应用的关联性。如图7所示,选择成熟的工作流引擎和流程模型设计工具(流程控制器),把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集成的应用系统(图7中,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用应用A、应用B表示)中的活动封装改造成活动服务供流程控制器管理,通过流程模型设计工具进行编排,实现灵活的流程定制和集成。本方法可以通过灵活的系统集成架构改善交易的灵活性,交易需要高质量的业务流程、降低缩短业务周期、降低处理成本。相同的流程每天都被重复地执行无数次,流程控制器可以自动地为这些流程建立活动的排序机制,流程控制器的核心是流程的排序和控制。以流程控制器模式为基础,在分布式体系下易于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和业务流程自动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20中的数据内容维度包括数据模式、数据元和信息代码,数据组织维度包括信息分类和数据描述,数据交换维度包括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交换技术。
第一、规范信息语义的“数据内容”维度,包括数据模式、数据元和信息代码的相关规范。数据内容规范主要应用于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为实现共享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依据。
a)实现数据集成需要统一的数据模式作为数据内容集成的基础。保证集成的相关人员对统一的数据模型有准确的、无歧义的理解。要求符合数据集模式标准、数据元标准和环境信息代码标准。
b)数据元用于确立某种类别的数据在其名称、含义、表示格式、标识等方面的特征,用数据的分类与编码形式确立对某种类别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赋予特定代码,以达到对该种数据类别或其分类结果在语义上的无歧义理解。
c)信息代码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归并在一起,使之与不具有共性的数据区分开来,然后设定某种符号体系进行编码,使之能够进行计算机或人工识别和处理,保证数据得到有效的管理,并能支持高效率的查询服务。通过编码准确地识别数据,对数据实施有效管理,并能按类别开发利用数据,规范各种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第二、规范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管理的“数据组织”维度,包括信息分类和数据描述的相关规范。数据组织规范用于数据资源的分类和管理,如建立资源管理目录等。
a)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的属性或特征,将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以便更好的管理和使用信息。数据的采集、管理、利用等过程,可根据现有的信息分类标准分别进行信息的分类。
b)数据描述,采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描述。元数据是从外部对数据的规范化描述,是按照一定标准,从信息资源中抽取出相应的特征,组成的一个特征元素集合。这种规范化描述可以准确和完备地说明信息资源的各项特征。信息元数据用以描述环境信息相关的数据的标识、内容、分发、限制、管理和维护等信息,为各级公司信息资源的发现和获取提供一种实际而简便的方法。信息元数据用于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中元数据的采集、元数据库建库等。
第三、规范环境信息交换的“数据交换”维度,包括数据交换格式、数据交换模式和数据交换技术的相关规范。数据交换包括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交换技术部分,用于异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a)数据交换格式,是数据的一种特定编排格式,是数据格式不同的多个源数据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中介标准格式,以满足数据共享活动中对某类业务交换数据的共享要求,保证在双边或多边的数据交换中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和自动处理。例如:可基于抽象数据交换格式制定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其中,数据交换格式的XML编码模式应符合W3C XML标准的要求,包括《W3C XML模式第0部分:简介》、《W3C XML第1部分:结构》、《W3C XML第2部分:数据类型》和《W3C XML命名空间》。
b)数据交换技术:
其中一种类型是将待集成的数据移植到新系统的数据库中,此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同构的数据之间,可以通过数据库复制技术实现数据的交换。
2)异构的数据之间,可以通过数据的抽取、转换、加载(ETL,ExtractTransformationLoadind)过程来实现数据的整合,从而提供共享。
另一种类型是不进行数据的物理移动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此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通过应用之间或者应用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访问接口实现(具体数据源需要具体分析)。
2)通过中间件进行交换,利用应用中间件访问异构的数据源;利用消息中间件实现不同应用间的数据交换。
3)采用数据联邦的方法,通过建立一个虚拟层在后台真实数据库和访问之间建立一个映射,将多数据库集成为统一数据视图。这种方式可通过单一的预定义的联邦接口访问各类应用数据库,而无须改变源数据和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是传统的集成模式。实现应用系统之间,或应用系统与其他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访问。如图8所示,应用接口或数据库访问接口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20中的通过集中集成方式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当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均为异构环境数据时,设置具备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的数据整合工具和具备多种数据存储形式的独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整合工具将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集成于独立数据库中。
如图9所示,数据集中集成方式是对需要共享的多个异构数据源进行整合和数据的集中管理,供多个系统共享和使用。共享数据库可以采用独立于任何具体应用系统的共享信息库,即将需要共享的信息从每个应用的数据库中复制到一个共享的公共数据库中。采用ETL等整合工具。采用存储过程开发实现等手段,适用于对可共享数据的集中管理,能够实现多种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集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20中的通过汇集数据集成方式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当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均为分支报送的环境数据时,设置汇总数据库和数据提交/接收工具,通过数据提交/接收工具将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集成于汇总数据库中。
如图10所示,汇集数据集成方式可以实现汇总数据库与各项数据库之间需共享数据间的传输和交换。可采用消息中间件进行数据的提交和接收,开发专用的提交/接收工具,利用ETL(Extract Transformation Loadind)工具实现各级公司进行数据报送和接收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20中的通过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当第一待集成对象为内部数据库中的内部环境数据,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外部环境数据时,设置临时交换区,临时交换区内设置有相互通信连接的临时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整合接口;通过临时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整合接口集成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如图11所示,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可以实现信息系统与外部相关单位进行数据交换。按数据交换技术要求,与外部单位进行数据交换。建立临时交换区,并与内部数据库之间按照安全相关规定,实现安全隔离;建立临时交换区,并与外部之间的连接按照安全相关规定,实现安全隔离。具备支持多种异构数据的接收和整合能力。
本方法首先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或者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若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则通过集成适配器、集成中介器、集成消息器和流程控制器中的其中一个对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若判断待集成对象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时,统一规范待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维度、数据组织维度以及数据交换维度,并且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集中集成方式、汇集数据集成方式和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对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本方法能够根据待集成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宜的集成方式进行集成,提高集成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待集成对象和第二待集成对象;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应用系统时,通过配置在接口层的集成适配器、配置在应用层的集成中介器、配置在通信层的集成消息器或配置在业务逻辑层的流程控制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分布在不同物理节点的环境数据时,统一规范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维度、数据组织维度以及数据交换维度,并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集中集成方式、汇集数据集成方式或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配置在接口层的集成适配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应用数量之和低于阈值时,设置与所述服务端应用的接口相对应的集成适配器,通过所述集成适配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配置在应用层的集成中介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应用数量之和高于阈值时,设置用于封装应用交互逻辑的集成中介器,通过所述集成中介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配置在通信层的集成消息器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在请求和应答阶段时,或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在消息队列阶段时,或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服务端应用,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应用且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在发布和预定阶段时,通过独立于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的集成消息器构建应用交换模型,通过所述应用交换模型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交换模型为提供异步安全通信机制的消息总线模式,所述应用交换模型通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配置在业务逻辑层的流程控制器对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进行集成,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流程应用时,设置流程控制器;
将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封装成相应的活动服务;
通过所述流程控制器对封装的所述活动服务进行集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内容维度包括数据模式、数据元和信息代码,所述数据组织维度包括信息分类和数据描述,所述数据交换维度包括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交换技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集中集成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均为异构环境数据时,设置具备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的数据整合工具和具备多种数据存储形式的独立数据库,通过所述数据整合工具将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集成于所述独立数据库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汇集数据集成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均为分支报送的环境数据时,设置汇总数据库和数据提交/接收工具,通过所述数据提交/接收工具将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集成于所述汇总数据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外部数据交换方式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为内部数据库中的内部环境数据,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为外部环境数据时,设置临时交换区,所述临时交换区内设置有相互通信连接的临时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整合接口;
通过所述临时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整合接口集成所述第一待集成对象和所述第二待集成对象。
CN202210633363.3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Pending CN115220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3363.3A CN115220700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3363.3A CN115220700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0700A true CN115220700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3363.3A Pending CN115220700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07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2040B (zh)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海量短报文数据处理的系统
CN106713018B (zh) 消息队列业务数据调度及消息队列的实现方法
CN111061788B (zh) 一种基于云架构的多源异构数据转换整合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3176875B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架构
CN110989983A (zh) 一种零编码的应用软件快速构建系统
US20070011291A1 (en) Grid automation bus to integrate management frameworks for dynamic grid management
CN111813570A (zh) 一种电力物联网的事件驱动型消息交互方法
CN113268319A (zh)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流程定制与分布式流程调度方法
CN108804238B (zh) 一种基于远程过程调用的软总线通信方法
CN111488332B (zh) 一种ai服务开放中台及方法
CN101739460A (zh) 基于网格的空间数据源统一化服务系统和方法
CN113867965A (zh) 分布式云管理系统、管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应用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Internet of Things middleware for intelligent industrial parks
CN113672240A (zh) 一种基于容器的多机房批量自动化部署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13377344A (zh) 一种复杂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方法
CN113766026B (zh) 一种应用于能源工业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657282B (zh) 一种换流站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集成方法及装置
EP1506478B1 (en) Exchange infrastructure system and method
CN112328667B (zh) 一种基于数据血缘的页岩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移交方法
CN113515267A (zh) 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的PaaS平台
Dai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SB based on SOA in power system
CN113542390A (zh) 一种采用内存数据模型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064688A (zh) 工作流通用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15220700A (zh) 一种建筑工业化系统的应用和数据集成方法
CN114385541A (zh) 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opc ua聚合服务器及其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