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6568A -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6568A
CN115206568A CN202210756488.5A CN202210756488A CN115206568A CN 115206568 A CN115206568 A CN 115206568A CN 202210756488 A CN202210756488 A CN 202210756488A CN 115206568 A CN115206568 A CN 115206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team
valve
steam generato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64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嘉明
荆春宁
赵侠
吴宇翔
黄代顺
丁亮
曲昌明
于沛
彭立
赵丹峰
吴永重
李嫦月
陆洋
董业旻
潘佳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64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65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6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65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9915 priority patent/WO2024000985A1/zh
Priority to ARP220103565A priority patent/AR128081A1/es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0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3/04Safety arrangements
    • G21D3/06Safety 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faults within the plan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2Arrangements of auxiliary equip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包括进汽管线、消音模块及热能回收模块,所述进汽管线包括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及第三管线,所述第一管线分别与所述消音模块及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所述第二管线及所述第三管线皆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且皆与大气连通,所述消音模块分别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及大气连通,所述热能回收模块分别与大气及各用户连通。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可提高经济性、提升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工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往核工程设计过程中,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主要是依靠能动的给水和蒸汽输送排放系统应对设计准事故。这样就对能动给水系统的泵以及水源以的冗余性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汽轮机旁排的措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能够长期作为可靠的二回路热阱长期导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热量。上述配置的分级、容量、冗余性、多样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导致人员和设备成本、建造和布置空间,以及大量施工等,都有很大挑战,经济性较差。另外,蒸汽发生器二回路蒸汽输送排放系统的蒸汽,除了正常运行时用于推动汽轮机,在其他启停工况下,还有很多通过阀门排放的蒸汽都被废弃,造成了大量热能的损失。此外,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卸压排放装置没有统筹考虑,阀门选型、配置、定值和排放管道等的设计还有很多局限性,多个阀门采用同一排放定值导致喷放力大振动加强,并且还存在阀门冗余性过大,排放容量过大等问题,不利于提升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以应对设计基准事故的二回路热阱,同时采用一个纵深防御热阱的设计进一步提升电厂导热的可靠性。另外采用分级卸压装置10,使得蒸汽排放更稳定,振动更小,同时回收高温蒸汽热能再利用,既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性,又提高了电厂的安全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包括进汽管线、消音模块及热能回收模块,所述进汽管线包括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及第三管线,所述第一管线分别与所述消音模块及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所述第二管线及所述第三管线皆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且皆与大气连通,所述消音模块分别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及大气连通,所述热能回收模块分别与大气及各用户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管线与所述消音模块及所述热能回收模块之间设置有调节阀组及第一隔离阀,所述消音模块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之间设置有消音隔离阀;所述第二管线及所述第三管线与所述热量回收模块之间依次设置有安全阀及第二隔离阀,所述安全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及所述第三管线的入口处,所述第二隔离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及所述第三管线连通大气段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之间,所述热能回收模块与大气及各用户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热能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调节阀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隔离阀及消音调节阀,以实现调节和隔离排汽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二管线及所述第三管线皆分为至少两列,分别排向大气或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所述第二隔离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及所述第三管线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的部分。
进一步,所述第二管线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段及第一排放段,其中,所述第一连通段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所述第一排放段排向大气;所述第三管线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连通段及第二排放段,其中,所述第二连通段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连通,所述第二排放段排向大气,所述第二隔离阀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段及所述第二连通段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供水管路、换热回路、蒸汽输送卸压管路及分级卸压装置,所述供水管路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以向所述蒸汽发生器内供水,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分级卸压装置连通,并通过所述分级卸压装置与所述蒸汽输送卸压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回路包括蒸汽管线、冷凝管线、至少一换热器及至少一换热水箱,所述蒸汽管线分别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及所述换热器,所述冷凝管线分别连通所述换热器及所述供水管路,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水箱内;其中,所述蒸汽管线上设置有常开的蒸汽隔离阀,所述冷凝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两台串联常关的第一冷凝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蒸汽发生器上设置至少一台宽量程液位测量仪表和至少一台窄量程液位测量仪表,以监测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的液位。
进一步,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分级卸压装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差压流量测量仪表。
进一步,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主给水管路及启停给水管路,所述主给水管路及所述启停给水管路皆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以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所述冷凝管线分别与所述主给水管路及所述启停给水管路连通,且在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凝隔离阀及第三冷凝隔离阀。
进一步,所述主给水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给水流量测量装置、给水调节阀、给水隔离阀及给水止回阀,所述给水流量监测装置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给水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启停给水管路上皆依次设置有启停流量测量装置、启停调节阀、启停隔离阀及启停止回阀,所述启停流量测量装置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启停传感器。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中配置的分级、容量、冗余性、多样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从而降低人员和设备成本、节约建造和布置空间,增加经济性。同时,利用分级卸压装置,将除了正常运行时用于推动汽轮机,在其他启停工况下,通过阀门排放的蒸汽的热能进行回收。并且,通过阀门选型、配置、定值和排放管道等的设计提升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分级泄压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分级卸压装置;1、进汽管线;2、消音模块;3、热能回收模块;11、第一管线;12、第二管线;13、第三管线;111、调节阀;112、第一隔离阀;21、消音隔离阀;14、安全阀;113、第二隔离阀;114、消音调节阀;115、第二隔离阀;121、第一连通段;122、第一排放段;131、第二连通段;132、第二排放段;
4、蒸汽发生器;40、供水管路;50、换热回路;60、蒸汽输送卸压管路;51、蒸汽管线;52、冷凝管线;53、换热器;54、换热水箱;511、蒸汽隔离阀;521、第一冷凝隔离阀;401、宽量程液位测量仪表;402、窄量程液位测量仪表;403、差压流量测量仪表;41、主给水管路;42、启停给水管路;522、第二冷凝隔离阀;523、第三冷凝隔离阀;411、给水流量测量装置;412、给水调节阀;413、给水隔离阀;414、给水止回阀;415、给水传感器;421、启停流量测量装置;422、启停调节阀;423、启停隔离阀;424、停止回阀;425、启停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级卸压装置10,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的蒸汽输送和卸压管路上,包括与蒸汽输送和卸压管路上排汽管连通的进汽管线1、消音模块2及热能回收模块3,进汽管线1包括第一管线11、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第一管线11分别与消音模块2及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皆与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且皆与大气连通,消音模块2分别与热能回收模块3及大气连通,热能回收模块3分别与大气及各用户连通。
其中,第一管线11与消音模块2及热能回收模块3之间分别设置有调节阀组111及第一隔离阀112,消音模块2与热能回收模块3之间设置有消音隔离阀21。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与热量回收模块3之间依次设置有安全阀14及第二隔离阀113,安全阀14设置于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的入口处,第二隔离阀113设置于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连通大气段与热能回收模块3之间,热能回收模块3与大气及各用户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热能隔离阀31。
可以理解,蒸汽输送和卸压管路中的蒸汽从进汽管线1进入后,通过第一管线11经由调节阀组111进入至消音模块中2,并通过消音模块2排往大气进行卸压。当消音隔离阀21打开时,蒸汽还可进入热能回收模块3内,将蒸汽的余热利用热能回收模块3进行回收。
可以理解,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上的两个安全阀14分别按照不同排放压力定值进行设计,并均配置核级抗震供电,当蒸汽的压力达到排放压力定值时,蒸汽进入第二管线12和/或第三管线13,并排入大气,以实现分级卸压的效果。当第二隔离阀113打开时,蒸汽还可进入热能回收模块3内,将蒸汽的余热利用热能回收模块3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调节阀组11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隔离阀115及消音调节阀114,以实现调节和隔离排汽的效果。
可以理解,第三隔离阀115可用采用电动隔离阀、气动隔离阀、先导快开阀等。
进一步地,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皆分为至少两列,分别排向大气或与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第二隔离阀113设置于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与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的部分。
进一步地,第二管线1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段121及第一排放段122,其中,第一连通段121与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第一排放段122排向大气。
第三管线1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连通段131及第二排放段132,其中,第二连通段131与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第二排放段132排向大气,第二隔离阀113分别设置于第一连通段121及第二连通段131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4、供水管路40、换热回路50、蒸汽输送卸压管路60及分级卸压装置10,供水管路40连通蒸汽发生器4,以向蒸汽发生器4内供水,蒸汽发生器4与分级卸压装置连通,并通过分级卸压装置与蒸汽输送卸压管路60连通。换热回路50包括蒸汽管线51、冷凝管线52、至少一换热器53及至少一换热水箱54,蒸汽管线51分别连通蒸汽发生器4及换热器53,冷凝管线52分别连通换热器及供水管路40,换热器53位于换热水箱54内。
其中,蒸汽管线51上设置有常开的蒸汽隔离阀511,冷凝管路52上设置有至少两台串联常关的第一冷凝隔离阀521。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4产生的蒸汽经过分级卸压装置进行卸压及热量回收后,排向汽轮机,以向汽轮机供气。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4上设置至少一台宽量程液位测量仪表401和至少一台窄量程液位测量仪表402,以监测蒸汽发生器4内的液位。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4与分级卸压装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差压流量测量仪表403。
可以理解,差压流量测量仪表403所测的流量信号可以送入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用于触发安全保护信号。
进一步地,供水管路40包括主给水管路41及启停给水管路42,主给水管路41及启停给水管路42皆与蒸汽发生器4连通,以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
进一步地,冷凝管线52分别与主给水管路41及启停给水管路42连通,且在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凝隔离阀522及第三冷凝隔离阀523。
进一步地,主给水管路41上依次设置有给水流量测量装置411、给水调节阀412、给水隔离阀413及给水止回阀414,给水流量监测装置4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给水传感器415。
进一步地,启停给水管路42上皆依次设置有启停流量测量装置421、启停调节阀422、启停隔离阀423及启停止回阀424,启停流量测量装置42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启停传感器425。
可以理解,给水流量测量装置411位于抗震厂房,设计成核级抗震设备,给水传感器415所测的流量信号可以送入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用于触发安全保护信号,给水调节阀412为气动阀门,并且设计成失气关,既可以实现调节功能,又可以实现快速隔离功能,给水隔离阀413既可以采用电动隔离阀,也可以采用气液联动快关隔离阀。给水调节阀412、给水隔离阀413均接受给水隔离信号,根据实际关闭引起水力瞬态结果,可采用分阶段隔离。给水隔离阀413和给水调节阀412均接受给水隔离信号,根据实际关闭引起水力瞬态结果,可采用分阶段隔离。给水隔离阀413尽可能靠近安全壳贯穿件布置,给水止回阀414尽可能靠近蒸汽发生器4布置,并且位于换热回路接管50的上游。
可以理解,启停流量测量装置421位于抗震厂房,设计成核级抗震设备,启停传感器425所测的流量信号可以送入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用于触发安全保护信号,启停调节阀422为气动阀门,并且设计成失气关,既可以实现调节功能,又可以实现快速隔离功能,启停隔离阀423既可以采用电动隔离阀,也可以采用气液联动快关隔离阀。启停调节阀422、启停隔离阀423均接受给水隔离信号,根据实际关闭引起水力瞬态结果,可采用分阶段隔离。启停隔离阀423和启停调节阀422均接受给水隔离信号,根据实际关闭引起水力瞬态结果,可采用分阶段隔离。启停隔离阀423尽可能靠近安全壳贯穿件布置,启停止回阀424尽可能靠近蒸汽发生器4布置,并且位于换热回路接管50的上游。
在本实施例中,在核电厂正常运行工况下,通过主给水供水管路41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在蒸汽发生器4二次侧换热之后,通过蒸汽输送和卸压管路60进入汽轮机方向,作为电厂正常运行期间的二次侧热阱。在核电厂启停运行工况下,通过启停给水管路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在蒸汽发生器4二次侧换热之后,正常蒸汽排放至冷凝器不可用时,通过将蒸汽在分级卸压装置10中排放,作为电厂启停运行期间的二次侧热阱。其中供水管路40上的调节阀用于调整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的流量。
当蒸汽通过分级卸压装置10中排放时,分级卸压装置10主要用于电厂启停或者某些长期处于热停热备阶段,并且蒸汽处于无放射性的情况。当蒸汽通过调节阀组111时,先进入消音模块2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再将蒸汽排入热量回收模块3,也可以根据换热用户的需求无需降低噪音直接将蒸汽排放至热量回收模块3。热量回收模块3里可以设置多个高压蓄能模块。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对通往各用户管线上的隔离阀和调节阀进行开关和调节来进行热量分配,将蒸汽输送到各用户,各用户根据需要可以再将接收到的蒸汽进行降温降压使用。
该分级卸压装置10中安全阀14的开启定值是比调节阀组111的排放定值高,且安全阀14的开启定值均不同,是逐级增大的。在不同瞬态情况下安全阀14会根据系统压力变化情况逐级开启,最高开启压力定值要保证不同事故工况下二次侧不超过压力限值。同时安全阀14排放管线按照两列对称排放,可以将阀门出口反作用力平衡,并且减少主蒸汽管道上的载荷,将阀门开启时的震动最小化,并且针对不同事故可以投运最优化投运不同数量的阀门。使得蒸汽排放更可靠、更稳定,振动更小。
分级卸压装置10中的安全阀14排放容量比较大,除了作为热阱排放带热,主要还是用于超压保护,蒸汽通过安全阀14一般直接排向大气。在不影响完成上述功能的前提下,安全阀14的排放也可以排放到热量回收模块3,并且不同安全阀14的排放布置在不同高度上,排放口径也可以逐渐增大减小排放背压,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排放集中在同一区域带来的冲击力和局部压力骤增。
在核电厂处于设计基准事故情况下,首先是由丧失厂外电等情况导致主给水供水丧失,主给水管路41隔离。然后通过启停给水管路42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在蒸汽发生器4二次侧换热之后,正常蒸汽排放至冷凝器不可用时,通过将蒸汽在分级卸压装置10中排放,作为电厂事故停运行期间用于纵深防御的二次侧热阱,这样就避免了非能动换热系统的投运。进一步提高了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当蒸汽通过分级卸压装置10中排放时,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分析,如果蒸汽不带放且能较长时间处于恢复期间,可以考虑热量回收利用,否则直接排放掉。
在核电厂处于设计基准事故情况下,首先是由丧失厂外电等情况导致主给水供水丧失,主给水管路41隔离。然后通过启停给水管路42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如果启停给水供水丧失,启停给水管路42隔离。其中启停给水管路42上的低流量给水信号送往反应堆保护系统,用于组合触发非能动换热回路投运需要关闭和开启的阀门。需要给主给水管路41上的调节阀和隔离阀发送关闭信号,需要给启停给水管路42上的给水调节阀412和给水隔离阀413发送关闭信号,需要给主蒸汽隔离阀发送关闭信号。需要给换热回路50中的冷凝管线52上设置的两台串联常关第一冷凝隔离阀521以及通往启停给水管路42的冷凝管线上52的常开第三冷凝隔离阀523发送开启信号。这些阀门和信号均采用核级可靠蓄电池供电,即便上述常关电动阀阀门或关闭的汽动阀门出现单一故障,另外一台阀门仍然可以实现非能动换热回路投运边界的隔离。换热回路50投运后,二回路的蒸汽通过蒸汽管线51进入换热器54,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换热水箱55,蒸汽被冷凝为水,然后通过冷凝管线52,将冷凝水通过启停供水管路42向蒸汽发生器4供给,如果启停供水管路42回路出现故障,可以隔离该管路,然后通过开启向主给水管路41接管的冷凝管线52上的第二冷凝隔离阀522,继续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形成一个非能动的封闭式自然循环。换热回路50作为设计基准事故下蒸汽发生器二路热阱,保证了核电厂在事故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在核电厂处于瞬态或者事故情况下,分级卸压装置10中的调节阀组111开启定值较低,除了用于调节蒸汽排放容量,稳定一二回路压力,还用于实现纵深防御热量导出的功能,避免非能动换热回路投运。此外,还用于实现纵深防御超压保护的功能,避免安全阀14投运。
在核电厂事故期间,例如SGTR情况下,当识别出放射性,并且蒸汽发生器4水位高等信号,通过关闭事故蒸汽发生器4的给水隔离阀413和启停隔离阀423以将蒸汽发生器4隔离,且在该压力下分级卸压装置10中的安全阀14和排放阀可以处于关闭状态,实现破损蒸汽发生器4的自动隔离,避免出现放射性向外释放。保证人员、电厂和环境的安全。
该系统的分级卸压装置10,优化了瞬态及事故情况下阀门开启的数量,避免了阀门同时开启排放或卸压带来的震动,并且可以回收部分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同时回收高温蒸汽热能再利用,既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性,又提高了电厂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有:
(1)采用一种更安全和可靠的利用密度差和重力作用形成自然循环的非能动换热回路450,作为应对设计基准事故的二回路热阱。同时在主给水管路41丧失时,采用启停给水管路42与蒸汽输送及分级卸压装置10配合导热作为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的纵深防御热阱,避免非能动换热回路50投入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以往采用能动系统应对设计基准事故带来的繁琐复杂的设计,避免了上述设计中由于设备分级、容量、冗余性、多样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导致人员和设备成本、建造和布置空间,以及大量施工等带来的经济性提升该套二回路热阱系统整体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采用分级卸压装置10,该装置包括至少一台可以调节和隔离排汽卸压的阀调节组111,以及至少两台可以直接排放的安全阀14,阀门的数量要根据阀门的排放量和事故分析优化确定。以上排放阀门均按照不同的开启压力定值进行设计,分级卸压装置10最高开启压力定值要保证不同事故工况下二次侧不超过压力限值。同时安全阀14排放管线按照两列对称排放,可以将阀门出口反作用力平衡,并且减少主蒸汽管道上的载荷,将阀门开启时的震动最小化,并且针对不同事故可以投运最优化投运不同数量的阀门。使得蒸汽排放更可靠、更稳定,振动更小。
(3)采用分级卸压装置10,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消音模块,和至少一个热量回收模块。其中消音器模块2,可以根据电厂需求设置多级消音器,可以设置不同消音能力的模块,这种灵活设置可以根据用户的现场需求,考虑进行不同程度的消音处理,尽可能根据用户需求优化设备,并有利于提高电厂的经济性。其中热量回收模块3至少包括一个蓄热模块,排放至该模块内的排放管线综合考虑将其排放高度设置在不同标高,并且设置不同排放管径,经过模拟计算确定的最终尺寸,除了满足排放要求和热量回收要求,还避免了集中排放在同一位置冲击力过大以及增压过快的问题。回收的热量通根据用户的需求,可通过调节阀组111进行流量调节和降压,必要时通过隔离阀进行用户隔离,还可以在用户范围内设置降温装置。通过上述配置使得从热量回收模块3出来之后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包括电厂内常规的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和对含油污管道的清洁等,还包括电厂内用于二回路除氧器的热力除氧等,可降低二回路不可用期间,减少电锅炉使用时间,节约能源等等。
(4)采用分级卸压装置10,其中可以调节和隔离排汽卸压的调节阀组111中的第三隔离阀115和消音调节阀114,可根据电厂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阀门类型进行组合。安全阀14可根据电厂实际情况采用弹簧式或者先导式。这些阀门的分级排放可以保证电厂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蒸汽发生器4壳侧、相连接管道、和执行安全壳隔离以及蒸汽发生器4隔离的安全相关功能的设备的完整性。对于可以调节和隔离排汽卸压的调节阀组111既可以用于热量的调节导出,又可以控制核电一二回路的稳定性,可同时作为二回路超压保护和衰变热导出的纵深防御措施,进一步提升电厂的可靠性。
(5)供水管路40的调节阀同时具有调节和隔离给水的功能,因此调节阀和隔离阀相当于设置了两道核级可靠给水隔离阀,在SGTR事故情况下,防止蒸汽发生器满溢,以及主蒸汽管线过水。避免分级卸压装置10中的阀门向大气排放给水和反应堆冷却剂而引起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同时作为非能动换热回路投运的可靠边界隔离阀。蒸汽管路上的主蒸汽隔离阀可以采用具备两路控制回路的气液联动隔离阀实现可靠的蒸汽隔离,同时作为非能动换热回路投运的可靠边界隔离阀。同时蒸汽管路上的分级卸压装置10中的采用可靠的安全阀,在不需求超压保护时,可切换至关闭状态并维持关闭,保持一个封闭的隔离状态。分级卸压装置10中的可以调节和隔离排汽卸压的阀组,采用隔离阀加调节阀的设计,相当于具备两道隔离措施,保持一个封边的隔离阀装置。分级卸压装置10中的上述阀门可以作为非能动换热回路投运的可靠边界隔离阀。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级卸压装置,设置于蒸汽输送和卸压管路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汽管线(1)、消音模块(2)及热能回收模块(3),所述进汽管线(1)包括第一管线(11)、第二管线(12)及第三管线(13),所述第一管线(11)分别与所述消音模块(2)及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所述第二管线(12)及所述第三管线(13)皆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且皆与大气连通,所述消音模块(2)分别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及大气连通,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分别与大气及各用户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线(11)与所述消音模块(2)及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之间设置有调节阀组(111)及第一隔离阀(112),所述消音模块(2)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之间设置有消音隔离阀(21);所述第二管线(12)及所述第三管线(13)与所述热量回收模块(3)之间依次设置有安全阀(14)及第二隔离阀(113),所述安全阀(14)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12)及所述第三管线(13)的入口处,所述第二隔离阀(11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12)及所述第三管线(13)连通大气段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之间,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与大气及各用户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热能隔离阀(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阀组(11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隔离阀(115)及消音调节阀(114),以实现调节和隔离排汽的效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线(12)及所述第三管(13)线皆分为至少两列,分别排向大气或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所述第二隔离阀(11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12)及所述第三管线(13)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线(1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段(121)及第一排放段(122),其中,所述第一连通段(121)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所述第一排放段(122)排向大气;
所述第三管线(1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连通段(131)及第二排放段(132),其中,所述第二连通段(131)与所述热能回收模块(3)连通,所述第二排放段(132)排向大气,所述第二隔离阀(1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段(121)及所述第二连通段(131)上。
5.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汽发生器(4)、供水管路(40)、换热回路(50)、蒸汽输送卸压管路(60)及分级卸压装置(10),所述供水管路(40)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4),以向所述蒸汽发生器(4)内供水,所述蒸汽发生器(4)与所述分级卸压装置(10)连通,并通过所述分级卸压装置(10)与所述蒸汽输送卸压管路连通(60);所述换热回路(50)包括蒸汽管线(51)、冷凝管线(52)、至少一换热器(53)及至少一换热水箱(54),所述蒸汽管线(51)分别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4)及所述换热器(53),所述冷凝管线(52)分别连通所述换热器(53)及所述供水管路(40),所述换热器(53)位于所述换热水箱(54)内;
其中,所述蒸汽管线(51)上设置有常开的蒸汽隔离阀(511),所述冷凝管路(52)上设置有至少两台串联常关的第一冷凝隔离阀(5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发生器(4)上设置至少一台宽量程液位测量仪表(401)和至少一台窄量程液位测量仪表(402),以监测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的液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发生器(4)与所述分级卸压装置(1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差压流量测量仪表(40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管路(40)包括主给水管路(41)及启停给水管路(42),所述主给水管路(41)及所述启停给水管路(42)皆与所述蒸汽发生器(4)连通,以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
所述冷凝管线(52)分别与所述主给水管路(41)及所述启停给水管路(42)连通,且在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凝隔离阀(522)及第三冷凝隔离阀(523)。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给水管路(41)上依次设置有给水流量测量装置(411)、给水调节阀(412)、给水隔离阀(413)及给水止回阀(414),所述给水流量监测装置(41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给水传感器(415)。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停给水管路(42)上皆依次设置有启停流量测量装置(421)、启停调节阀(422)、启停隔离阀(423)及启停止回阀(424),所述启停流量测量装置(42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启停传感器(425)。
CN202210756488.5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Pending CN1152065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6488.5A CN115206568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PCT/CN2022/129915 WO2024000985A1 (zh) 2022-06-30 2022-11-04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ARP220103565A AR128081A1 (es) 2022-06-30 2022-12-23 Dispositivo de alivio de presión por etapas y sistema de disipación de calor del bucle secundario del generador de vapor para usar con dicho dispositiv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6488.5A CN115206568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6568A true CN115206568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6488.5A Pending CN115206568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6568A (zh)
AR (1) AR128081A1 (zh)
WO (1) WO20240009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2589A (ja) * 1997-08-29 1999-03-16 Toshiba Corp 主蒸気逃がし安全弁の排気装置
CN203366759U (zh) * 2013-05-30 2013-12-25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的大气排放系统
KR101479001B1 (ko) * 2013-06-11 2015-01-05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피동잔열제거계통의 배기설비
CN107068214B (zh) * 2017-05-09 2024-03-26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厂蒸汽大气排放装置与二回路压力释放方法
CN112309598A (zh) * 2019-07-26 2021-02-02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的超压保护系统和核电站
CN114038587B (zh) * 2021-11-10 2023-11-2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小型压水堆核电厂的启停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0985A1 (zh) 2024-01-04
AR128081A1 (es) 202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3650B (zh) 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MX2013003220A (es) Sistemas y metodos de seguridad de reactor de baja presion.
CN102867548A (zh)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113808764B (zh) 安全壳内堆芯余热导出方法和系统
CN104505130A (zh) 一种核电站非能动应急给水系统
WO2021213415A1 (zh) 反应堆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15274150B (zh) 一种基于集中海水冷却的二回路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CN115206568A (zh) 一种分级卸压装置及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热阱系统
CN109801722B (zh) 核电厂seu系统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试验方法及系统
CN108010593B (zh) 一种核电宝及其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KR101278906B1 (ko) 응축수 혼합 저장탱크를 갖는 열충격 방지장치
KR100363574B1 (ko) 원자력 발전소의 피동이차응축 계통의 작동제어방법
WO2020067918A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риведения атомной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и в безопас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 после экстремаль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CN113436760A (zh) 热态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热能力调试试验方法
Conway et al. Simplified safety and containment systems for the IRIS reactor
CN210039650U (zh)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KR102531725B1 (ko) 원자력 발전소와 연계된 액화공기 에너지 저장장치 시스템
KR102660990B1 (ko) 원자력발전소의 피동형 비상노심냉각시스템 및 피동형 비상노심냉각방법
CN220821111U (zh)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15507416B (zh) 模块化核能供暖节能装置
JPS61213401A (ja) 廃熱回収ボイラ
JPH10206590A (ja) コンバインド型原子力発電所
CN116230263A (zh) 一种核电站乏燃料水池余热利用系统
Muzafarov et al.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on of an idle MCP with three operating without a preliminary reduction in the power of the VVER-1000 reactor
KR20220135505A (ko) 원자력발전소의 사용후핵연료 저장시설과 연계된 에너지 저장장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