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9277A -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9277A
CN115199277A CN202210838882.3A CN202210838882A CN115199277A CN 115199277 A CN115199277 A CN 115199277A CN 202210838882 A CN202210838882 A CN 202210838882A CN 115199277 A CN115199277 A CN 115199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
type shallow
ec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88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光林
李大猛
张沛沛
何锐瑞
胡江春
余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8388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92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9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9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26Methods of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12Slings comprising chains, wires, ropes, or bands; 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5/00Bas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ith legs
    • B66C5/02Fixed or travelling bridges or gantries, i.e. elongated structures of inverted L or of inverted U shape or trip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32Reclamation of surface-mined area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7/00Machines for obtaining or the removal of materials in open-pit m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02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by wetting or spraying
    • E21F5/04Spraying barri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20Drawing-off or depositing dus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涉及固态矿产资源开采技术领域,该装备包括:龙门骨架、搬运机斗以及连杆组件;所述龙门骨架包括一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纵杆的上端相连,每个所述纵杆的下端均安装滑轮;所述搬运机斗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之间,且所述搬运机斗通过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横杆连接;所述搬运机斗用于在工作期间,对开采区域进行开采以及对开采区域进行复原。本发明可根据浅层矿产资源的赋存情况,兼顾节约成本、生产效率、矿区复垦、降尘降噪等方面的需求,还可以对因矿产资源开采而遭受破坏的地表起到绿色生态修复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矿产资源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固态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主要有露天开采方式和地下井工开采方式。露天开采方式须先将覆盖在矿产资源上部的非矿产资源剥离,包括岩体和土体的剥离,现代露天矿山便于大型采矿设备的运用,开采规模较大、生产效率较高。由于露天开采方法需要剥离大量的岩土,也需要余土外运,随之而来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运输机械,增加了采矿成本;二是岩土体剥离之后地表裸露,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带来复垦难题;三是露天开采形成的边坡甚至高边坡,带来了边坡安全问题威胁采场安全;四是露天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扬尘和噪声污染;五是露天开采过程中的电力能量消耗(例如夜间照明问题);六是矿产资源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等自然系统,造成生态破坏。
地下井工开采方式主要适用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赋存的矿产资源,地下井工开采方式须要耗费大量的支护装置,如木材、钢材等材料,同时地下开采方式生产效率普遍低于露天开采方式。地下井工开采方式也容易造成地表沉陷,危机生态结构平衡。
发明内容
针对露天开采方式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可根据浅层矿产资源的赋存情况,兼顾节约成本、生产效率、矿区复垦、降尘降噪等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对因矿产资源开采而遭受破坏的地表起到绿色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包括:龙门骨架、搬运机斗以及连杆组件;
所述龙门骨架包括一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纵杆的上端相连,每个所述纵杆的下端均安装滑轮;
所述搬运机斗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之间,且所述搬运机斗通过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横杆连接;所述搬运机斗用于在工作期间,对开采区域进行开采以及对开采区域进行复原。
可选地,所述龙门骨架包括外骨架、内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的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包括填充于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的第一隔声材料,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的一对曲折布设的第二隔声材料,且所述第一隔声材料包裹在所述第二隔声材料的外部。
可选地,在所述纵杆上开设有水雾喷洒管,且在所述水雾喷洒管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并在所述出风口处布设抽风机和空气过滤装置;在所述横杆上开设有进风口,并在所述进风口处布设进风机。
可选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接装置、搬运架连杆、搬运架和搬运机斗悬绳;
所述横杆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多个所述搬运架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搬运架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搬运架连接,所述搬运架通过所述搬运机斗悬绳与所述搬运机斗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电能调制电路和可充电电池;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布设于所述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的向阳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阵列通过电能调制电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位移变形传感器;所述位移变形传感器用于对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进行监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方法,包括:
根据开采境界,将待开采矿区分割为若干个开采子区域;
运用第一方面所述的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依序开采所述开采子区域,以使所述开采子区域转换成开采空区并在所述开采空区附近放置开采所述开采子区域时产生的破碎覆岩和覆土;
在所述开采空区内依次填充所述破碎覆岩和所述覆土,并在所述覆土上种植植被进行生态修复,从而形成生态修复区域。
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生态修复区域上布置多个位移变形传感器;所述位移变形传感器用于对所述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进行监测;
当所述位移变形传感器监测到所述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大于设定阈值时,对所述生态修复区域进行补土补种植被操作。
可选地,开采过程为:
从第一开采子区域开始,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沿着轨道由一侧开采境界线向另一侧开采境界线推进,开采到另一侧开采境界线时,再将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掉头,沿着轨道由另一侧开采境界线向一侧开采境界线推进,循环往复,直至将整个开采矿区矿产资源开采完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主要应用于露天开采浅层固态矿产的场所。该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主要包括具有通风、降噪、除尘、搬运、移动装置和太阳能发电、储存、照明装置,以及变形沉降监测装置,开采方法主要有子区域划分、边开采边生态修复、观测决策系统等。通过上述的开采装备和开采方法可兼顾节约成本、生产效率、矿区复垦、降尘降噪等方面的需求,还可以对因矿产资源开采而遭受破坏的地表起到绿色生态修复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方法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隔声材料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出风口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水雾喷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太阳能利用与照明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位移变形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位移变形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开采与生态修复一体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鉴于传统浅层地下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具有结构简易、工作高效、节能环保、适用性强、易于实现等特点,且是一种跟随适应浅埋固体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高效开采、绿色节能、环境修复的可移动装备,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开采装备及方法粉尘和噪声污染大、电能补给、植被生态修复等难题,大大提高了工程生产的效率、节约了工程成本,可以让工程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之中。
本发明所述的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主要应用于露天开采浅层固态矿产的场所,该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主要包括具有通风、降噪、除尘、搬运、移动装置和太阳能发电、储存、照明装置,以及变形沉降监测装置,开采方法主要有子区域划分、边开采边生态修复、观测决策系统等。
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主要特征:
(1)采用不同种降噪材料进行交错布置,同时利用降噪材料的反射、折射,降低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2)采用“上进下出”通风形式,在装备顶端布设进风口,在装备下部布设出风口。
(3)在装备内部采用双侧喷雾除尘形式,在装备下部布设对应的水雾喷洒部件。
(4)根据生产需要将矿区划分为若干个开采子区域,同时采用边开采边生态修复的理念,利用覆岩开采碎胀特性填充矿产开采遗留的空区,再在其上覆盖一定厚度供植被生长的表土。然后,还要布设一定数量的位移变形监测传感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方法,包括:
首先根据开采境界,将整个待开采矿区分割为若干个开采子区域;其中,开采子区域划分数量可以根据批准的开采计划周期和开采效率、矿产销售等因素进行具体确定。比如,可以划分为一个开采子区域,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开采子区域、三个开采子区域等若干个开采子区域。这是为了分别独立同时开采、提高开采效率提供条件。
其次,运用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依序开采开采子区域,以使该开采子区域转换成开采空区并在该开采空区附近放置开采该开采子区域时产生的破碎覆岩和覆土。
如图1所示,1是浅层矿产资源开采境界,2是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3、4和8是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移动时所使用的轨道,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轨道3、4和8是可以重复使用的,5是矿产资源开采过后形成的开采空区,10是矿产还未开采区域,6是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的行进移动方向,7是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行进到浅层矿产资源开采境界1后进行调转开采方向的位置,9是另一开采子区域工作的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11是在生态修复区域布置的位移变形传感器,用以监测地面沉降。
从最北端的开采子区域开始,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由右侧开采境界线沿着轨道3、4由右向左推进,开采到左侧开采境界线时,再将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掉头,由左侧开采境界线沿着轨道4、8由左向右推进,这时轨道3可以重新安装至下道推进工作位置以便再次复用。基于同理,当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开采至右侧开采境界线时,再将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2掉头由右向左开次,如是循环往复,直至将整个子区域矿产资源开采完毕。
接着,在开采空区内依次填充破碎覆岩和覆土,并在覆土上种植植物进行生态修复,从而形成生态修复区域。
在开采空区采用临近产生的破碎覆岩和覆土填充。具体填充过程是:按照尺寸大小,将体积最大的岩块填充至最下层,体积最小的岩块填充至最上层,岩块体积与填充深度形成正比,也就是岩块体积越大,要将其填充的深度越大,岩块体积越小,其填充的深度越小。而且每填充一定深度都要进行岩土体的压实操作,压实的深度根据具体工程状况而定,比如可取每200mm、500mm等深度进行压实一次。然后在填充覆岩上部铺上植被生长覆土。
最后,在生态修复区域上布置多个位移变形传感器;位移变形传感器用于对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进行监测,当位移变形传感器监测到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大于设定阈值时,对生态修复区域进行补土补种植被操作。
位移变形传感器设置的间距为5m×5m,将每一个位移变形传感器埋置于覆土中,位移变形传感器埋置深度为地表下10cm。为了能够测试的更加准确地测试竖直位移沉降量,在位移变形传感器底部设置一个扁圆形平衡板,平衡板采用轻质塑料等材料制作而成。
假定监测地面位移垂直沉降所使用的位移变形传感器的数量为m×n个,每个位移变形传感器的编号为由北向南由左向右顺序(如图1所示),即由北向南第一行、由左向右,位移变形传感器编号依次为a11,a12,…,a1n(n≥1,且n∈Z);由北向南第二行、由左向右,位移变形传感器编号依次为a21,a22,…,a2n(n≥1,且n∈Z);由北向南第i行、由左向右,位移变形传感器编号依次为ai1,ai2,…,ain(n≥1,且n∈Z;1≤i≤m,且i∈Z);其中,m为由北向南的总列数。所以,由北向南最后一行、由左向右,位移变形传感器编号依次为am1,am2,…,amn(m≥1,且m∈Z)。在这里,为了简便,本实施例定义对相同时刻任一传感器ajk,其所测得的垂直沉降量大小为bjk,那么整个生态植被生态修复区域内所有位移变形传感器垂直沉降量的平均值为
Figure BDA0003749895650000071
由于整个生态植被生态修复区域垂直方向的沉降差异性是本实施例所关注的,因此,本实施例选取的参考指标也是相对的,这一指标来源于具体任一传感器所测值bjk与所有传感器所测平均值
Figure BDA0003749895650000072
之间的差异大小
Figure BDA0003749895650000073
由于不同的植物种类其根系健康生长所需的稳定土壤厚度也是不同,所以,Δb的预警值
Figure BDA0003749895650000074
与生态修复所种植的植物是相关的,比如对苜蓿草本植物,本实施例可以取
Figure BDA0003749895650000075
生态修复区的土壤沉降大小也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天气良好、无不良工程因素影响条件下,本实施例可以加大传感器采样的时间间隔ΔT,可令ΔT=1d,如遇降水等恶劣条件时,可适当减小传感器采样的时间间隔,令ΔT=0.2d,以便及时掌握生态修复区土壤沉降情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如图2所示,包括:龙门骨架、搬运机斗19以及连杆组件。
所述龙门骨架包括一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纵杆的上端相连,每个所述纵杆的下端均安装滑轮。
所述搬运机斗19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之间,且所述搬运机斗19通过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横杆连接;所述搬运机斗19用于在工作期间,对开采区域进行开采以及对开采区域进行复原。
进一步地,所述龙门骨架包括外骨架48、内骨架36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骨架48和所述内骨架36之间的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包括填充于所述外骨架48和所述内骨架36之间的第一隔声材料12,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骨架48和所述内骨架36之间的一对曲折布设的第二隔声材料13,且所述第一隔声材料12包裹在所述第二隔声材料13的外部。
其中,第二隔声材料13用以反射、折射、消耗采矿噪声的能量。第一隔声材料12是含有孔隙的隔声材料,孔隙的设置也可以吸收噪声能量,第一隔声材料12可以选用含孔隙的纤维材料、岩棉、矿棉等多孔材料。第二隔声材料13被制作为一定的一对弯曲结构,第二隔声材料13可以选用石膏、皮革等吸声消声材料。
第一隔声材料12和第二隔声材料13的一部分,即局部47为例,对局部47进行放大,如图3所示,51是外骨架48预留的孔洞,36是内骨架。内外骨架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在承载力增大的位置,如35是搬运架基座与内骨架36之间连接之处需要增加布筋等增强处理。外骨架48和内骨架36之间由第一隔声材料12填充,在第一隔声材料12之间布设两排第二隔声材料13,这两排之间采用耦合方式布置,即每道隔声结构由平部49和凹部50所构成的隔声子单元51组成。在同一水平线上,若靠近内骨架36侧的一道吸声结构若为平部,则靠近外骨架48侧的一道吸声结构对应为凹部;若靠近内骨架36侧的一道吸声结构若为凹部,则靠近外骨架48侧的一道吸声结构对应为平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纵杆上开设有水雾喷洒管14,且在所述水雾喷洒管14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15,并在出风口15处布设抽风机和空气过滤装置;所述水雾喷洒管14用于消散采矿产生的粉尘。在所述横杆上开设有进风口16,并于此处布设进风机。
如图4所示,出风口15主要由轴流风机57、螺纹导杆52、第一电机58、轴流风机57、带螺纹的电机转轴53、刮灰板54、第一灰尘过滤层55和第二灰尘过滤层56组成。其中,螺纹导杆52和电机转轴53通过螺纹啮合,将电机转轴53的转动通过螺纹导杆52使刮灰板54上下运动。当第一电机58正向转动时,刮灰板54向上运动;当第一电机58反向转动时,刮灰板54向下运动;第一电机58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交替进行,保证刮灰板54的上下往复运动。第一灰尘过滤层55和第二灰尘过滤层56是可拆卸进行清理的,当灰尘过滤层灰尘较多时便于卸下清理。轴流风机57可以将通过第二灰尘过滤层56的空气抽到开采装备外骨架48的外部。
水雾喷洒管14的喷水角度是可以调节的,其具体的放大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水雾喷洒管14通过支撑杆59固定于支座60上,支座60通过转轴61连接与第二电机62。当第二电机62正转时,水雾喷洒管14顺时针转动;当第二电机62反转时,水雾喷洒管14逆时针转动;由此,通过第二电机62的转动起到控制水雾喷洒管14水平面角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接装置35、搬运架连杆17、搬运架18和搬运机斗悬绳20。
所述横杆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5与多个所述搬运架连杆17的一端连接,所述搬运架连杆17的另一端与所述搬运架18连接,所述搬运架18通过所述搬运机斗悬绳20与所述搬运机斗连接。
如图6所示,36是内骨架,37是搬运架运动约束导轨,38是减震弹簧,39是内部带螺纹的空心圆柱腔体,40是外部带螺纹的圆柱腔体,41是内部带螺纹的空心圆柱腔体39和外部带螺纹的圆柱腔体40之间的螺纹连接部分,42是第三电机,43是电机转轴,44是搬运架基座,45是带有无线控制刹车功能的轮子,46是供搬运架连杆17穿过的预留孔隙。
当需要调节搬运机斗19垂直于纸面位置时,可以使第三电机42正向转动从而带动外部带螺纹的圆柱腔体40转动,使得内部带螺纹的空心圆柱腔体39向下运动,导致减震弹簧38松弛直至离开内骨架36,这时,可以通过无线控制解除轮子45的刹车状态,使得轮子45处于自由状态,从而可以使得轮子45带动搬运架连杆17在垂直于大地方向自由移动到需要调节的位置。这时,为了在工作中保证搬运机斗19的稳定性,需要通过无线控制使得轮子45处于刹车状态,然后,使第三电机42反向转动带动外部带螺纹的圆柱腔体40转动,使得内部带螺纹的空心圆柱腔体39向上运动,导致减震弹簧38压缩直至与内骨架36之间张紧,最终达到搬运架连杆17固定的目的。
图7是太阳能利用与照明示意图。其中,27是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布设于浅层矿产资源开采装备2的向阳的上部、东部、西部和南部,太阳能电池板阵列27产生的电能经电能调制电路28调制后储存于可充电电池29中。在夜间,再由可充电电池29对照明/警示灯30进行供电。太阳能电池板阵列27由多个独立电池板63排列组合而成,每个独立电池板的正极64和负极65如图7所示,各独立电池板的正负极之间进行串联连接,最终经过电能调制电路28对充电电池29进行充电。
如图8所示,太阳能电池板63安装于开采装备外骨架48朝阳的四面,分别为面66、面67、面68、面69。在有太阳的白天,面68和面66全天能够受到阳光的照射,由于太阳的运动,面69在午后不能受到阳光照射,面67午后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因此面66、面67、面68、面69的光照时长是有差异的,每个面的发电量也是不同的。
如图9和10所示,为传感器及其附属部件,图10为图9的底视图。其中,31是平衡板,32是传感器,33是电池,34是平衡柱。
本实施例通过平衡板31围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传感器32和电池33设置在该腔体内,且在腔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平衡柱34。该腔体的上表面的圆心为为O1,半径为r1。多个平衡柱34围成一个圆,且该圆的圆心为O2,半径为r2
图11是开采与生态修复一体化示意图。其中,21是矿石上覆岩石,其厚度为H1。22是所要开采的有用矿石部分,其厚度为H2。23是矿石下部岩石,是不需开采部分,其厚度为H3。24是矿石上覆岩石21受到开采破碎后填充到采空区的部分,其厚度为H4。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碎胀系数,比如砂、黏土、碎煤的碎胀系数为1.06~1.2,黏土/砂质页岩、硬砂岩的碎胀系数为1.4~1.8。因此,存在如下关系H4>H1,或者H4=(1.06~2.00)H1。为了恢复资源开采之前的地形地貌和便于绿色植被的生长,需要在岩石碎胀充填层24上部覆盖上植被土体25,植被土体25的厚度为H5。考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力求节约,一般有如下厚度关系:H4+H5≤H1+H2。而绿色植被生态修复一般多采用草木、小灌木等种类,加之破碎岩石的粒径和水肥保持特征,因此建议H5≥(30~50)mm。即得(30~50)mm≤H5≤(H1+H2-H4)。26是种植于植被土体25的绿色生态修复植被。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骨架、搬运机斗以及连杆组件;
所述龙门骨架包括一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纵杆的上端相连,每个所述纵杆的下端均安装滑轮;
所述搬运机斗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之间,且所述搬运机斗通过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横杆连接;所述搬运机斗用于在工作期间,对开采区域进行开采以及对开采区域进行复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骨架包括外骨架、内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的隔声材料;所述隔声材料包括填充于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的第一隔声材料,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的一对曲折布设的第二隔声材料,且所述第一隔声材料包裹在所述第二隔声材料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杆上开设有水雾喷洒管,且在所述水雾喷洒管的下部设置有出风口,并在所述出风口处布设抽风机和空气过滤装置;在所述横杆上开设有进风口,并在所述进风口处布设进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接装置、搬运架连杆、搬运架和搬运机斗悬绳;
所述横杆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多个所述搬运架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搬运架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搬运架连接,所述搬运架通过所述搬运机斗悬绳与所述搬运机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电能调制电路和可充电电池;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布设于所述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的向阳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阵列通过电能调制电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变形传感器;所述位移变形传感器用于对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进行监测。
7.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开采境界,将待开采矿区分割为若干个开采子区域;
运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依序开采所述开采子区域,以使所述开采子区域转换成开采空区并在所述开采空区附近放置开采所述开采子区域时产生的破碎覆岩和覆土;
在所述开采空区内依次填充所述破碎覆岩和所述覆土,并在所述覆土上种植植被进行生态修复,从而形成生态修复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生态修复区域上布置多个位移变形传感器;所述位移变形传感器用于对所述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进行监测;
当所述位移变形传感器监测到所述生态修复区域的表土沉降量大于设定阈值时,对所述生态修复区域进行补土补种植被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开采过程为:
从第一开采子区域开始,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沿着轨道由一侧开采境界线向另一侧开采境界线推进,开采到另一侧开采境界线时,再将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掉头,沿着轨道由另一侧开采境界线向一侧开采境界线推进,循环往复,直至将整个开采矿区矿产资源开采完毕。
CN202210838882.3A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Pending CN1151992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8882.3A CN115199277A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8882.3A CN115199277A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9277A true CN115199277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8882.3A Pending CN115199277A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92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27833B (zh) 一种多功能采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模拟方法及模拟装置
CN102168579A (zh) 中厚倾斜破碎矿体脉内采准无间柱连续分段充填法
CN110207758A (zh) 一种沟头填埋区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
US10823331B1 (en) Big mass battery including manufactured pressure vessel for energy storage
CN109057799A (zh) 一种北方露天煤矿水资源存储及调配方法
CN110298141B (zh) 一种井工矿井下硐室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CN110967469A (zh) 一种适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模拟试验系统
CN215715388U (zh) 一种复合式高陡边坡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系统
CN212153542U (zh) 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蓄水装置
CN115199277A (zh) 一种生态修复型浅层矿产开采装备及方法
CN115306624B (zh) 一种基于关闭煤矿井巷空间的联合储能系统
CN110965822A (zh) 一种水电站地下厂房自流排水系统
CN109306674A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水泵自动浇灌系统的生态挡墙及施工方法
CN115024194A (zh) 一种具有管道收纳功能的矿山修复治理用灌溉装置和方法
CN201751827U (zh) 一套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装置
CN215613728U (zh) 一种环保料仓脉冲除雪系统
CN214613834U (zh) 一种用于土石方工程的清渣降尘装置
CN21313335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煤矿生产加工用筛分装置
CN213434693U (zh) 一种具有除尘效果的煤矿用粉碎装置
CN212923476U (zh) 一种用于煤矿运输的高效型开采设备
CN213433642U (zh) 一种煤矿挖矿用除尘装置
CN213116378U (zh) 一种煤矿掘进巷道用除尘装置
CN212479088U (zh) 一种煤矿采矿用的冲孔装置
CN213176102U (zh) 一种煤矿井下通风装置
CN214439581U (zh) 一种选煤厂用锤式破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