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834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8342A
CN115188342A CN202210688294.6A CN202210688294A CN115188342A CN 115188342 A CN115188342 A CN 115188342A CN 202210688294 A CN202210688294 A CN 202210688294A CN 115188342 A CN115188342 A CN 115188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ixel group
signal
sub
f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82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8342B (zh
Inventor
黄顾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82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8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8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8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8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8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近端像素组和远端像素组,在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在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信号增强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与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信号增强电路的信号接收端与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信号接收端用于响应扫描信号发送端发送的扫描信号以使信号增强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下,信号增强电路的直流开启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导通,信号增强电路的直流关闭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断开;在第二状态下,直流关闭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导通,直流开启电压端与信号输出端断开。该方案可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需要行向扫描线(即:gate线)提供扫描信号,逐行去开启薄膜晶体管(即:TFT),从而使得列向数据线(即:source线)将数据信号(即:像素电压)传输给像素电极,从而显示不同的画面。
一般gate线和source线都是由金属镀层蚀刻而成,具有一定的阻抗,而当显示面板往大尺寸发展时,由于RC延时效应,gate线中远离扫描信号发送端(即: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的区域相比于靠近扫描信号发送端的区域,波形失真严重;其中,当显示面板尺寸特别大,RC延时很严重时,远端波形严重失真,会导致进入远端薄膜晶体管的扫描信号高电平达不到TFT的阈值电压Vth,当扫描信号不达TFT的阈值电压Vth时,能通过薄膜晶体管的电流较小,source线在规定充电时间内无法使像素电极充到目标电压,会导致屏中间偏暗甚至是黑色,显示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及多个行结构,所述多个行结构沿列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显示区,所述行结构包括近端像素组和远端像素组,所述远端像素组相比于所述近端像素组远离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设置;且所述近端像素组和所述远端像素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
在所述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在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信号增强电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信号增强电路具有信号接收端、信号输出端、直流开启电压端和直流关闭电压端;所述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接收端用于响应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发送的扫描信号以使所述信号增强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导通,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断开,以使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开启;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导通,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断开,以使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关闭。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增强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管断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管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均为N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MOS管,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用于提供直流高电平信号,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用于提供直流低电平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输出端及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同层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信号接收端及所述近端像素组中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同一第一扫描线段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所述信号输出端及所述远端像素组中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同一第二扫描线段连接;
所述第二扫描线段与所述第一扫描线段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位于同一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位于同一列的近端像素组的信号增强电路中:各直流开启电压端通过同一列第一电源线与电源管理芯片连接,各直流关闭电压端通过同一列第二电源线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增强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均位于所述近端像素组与所述远端像素组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像素组与所述远端像素组之间设置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同层设置,所述数据线中远离与其连接的子像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同一过孔结构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上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所述近端像素组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近端像素组和第二近端像素组;
所述远端像素组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远端像素组和第二远端像素组;
所述第一近端像素组位于所述第一远端像素组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之间,且所述第一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一所述信号增强电路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所述第二近端像素组位于所述第二远端像素组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之间,且所述第二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二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另一所述信号增强电路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源极驱动板、电源管理芯片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源极驱动板设有至少一个源极驱动芯片,所述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在列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与所述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源线与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多个,包括近端源极驱动芯片和远端源极驱动芯片,所述近端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远端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近端源极驱动芯片和所述远端源极驱动芯片能够对提供至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进行延时,所述近端源极驱动芯片所延数据信号的时长小于所述远端源极驱动芯片所延数据信号的时长。
本公开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方案通过在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扫描信号发送端之间设置信号增强电路,可利用信号增强电路将直流开启电压端提供的直流开启电压作为扫描信号提供至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以控制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在此直流开启电压下开启,或将直流关闭电压端提供的直流关闭电压作为扫描信号提供至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以控制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在此直流关闭电压下关闭,相比于直接利用扫描信号发送端发送的扫描信号控制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开启或关闭的方案,由于直流开启电压端和直流关闭电压端提供的电压为直流电压,因此,受RC延时影响小,电压大小可以保证达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从而可保证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能够正常开启或关闭。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子像素与公共信号端的连接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第一近端子像素组和第一远端子像素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信号增强电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未设置信号增强电路方案中远端子像素对应的gate信号波形图;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设置信号增强电路时远端子像素对应的gate信号波形图;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一中提到的信号增强电路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工作电压与通过电流的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二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近端子像素和远端子像素在gate信号波形和source信号波形之间的延时大小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100、衬底基板;100a、显示区;100b、非显示区;101、子像素;1011、驱动晶体管;1012、像素电极;1013、公共电极;1014、第一极板;1015、第二极板;102、扫描线;102a、第一扫描线段;102b、第二扫描线段;103、数据线;104、栅极驱动电路;104a、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b、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1、扫描信号发送端;105、公共信号端;106、信号增强电路;1061、信号接收端;1062、信号输出端;1063、直流开启电压端;1064、直流关闭电压端;1065、第一开关管;1066、第二开关管;107、第一电源线;108、第二电源线;20、电源管理芯片;30、源极驱动板;40、电平转换芯片;50、时序控制器;60、集成电路控制板;70、源极驱动芯片。
A、近端像素组;A1、第一近端像素组;A2、第二近端像素组;B、远端像素组;B1、第一远端像素组;B2、第二远端像素组;X、行方向;Y、列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实施例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可用于LCD(液晶显示)装置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Mini-LED或Micro-LED等显示装置中,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可包括衬底基板100、多个子像素101、多行扫描线102和多列数据线103。衬底基板100具有显示区100a和非显示区100b,此非显示区100b可环绕显示区100a设置。
多个子像素101可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阵列排布在衬底基板100的显示区100a,扫描线102和数据线103位于衬底基板100的显示区100a,此扫描线102与子像素101连接,以用于为子像素101提供扫描信号,控制子像素101开启或关闭,数据线103与子像素101连接,以用于为子像素101提供数据信号。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每行子像素101中各子像素101可与同一行扫描线102连接,每列子像素101中各子像素101可与同一列数据线103连接。
但应当理解的是,每行子像素101中各子像素101不限于与同一行扫描线102连接,也可与两行扫描线102连接,例如:此两行扫描线102分别位于每行子像素101在列方向Y上的相对两侧,且每行子像素101中位于奇数的子像素101与一行扫描线102连接,位于偶数的子像素101与另一行扫描线102连接。
同理,每列子像素101中各子像素101不限于与同一行数据线103连接,也可与两行数据线103连接,此两列数据线103分别位于每列子像素101在行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且每列子像素101中位于奇数的子像素101与一列数据线103连接,位于偶数的子像素101与另一列数据线103连接。
其中,为了方便后续描述,可将衬底基板100上的所有子像素101进行划分,具体可将所有子像素101划分成多个行结构,多个行结构沿列方向Y依次排布于衬底基板100上的显示区100a。
本实施例提到的行结构可包括近端像素组A和远端像素组B,远端像素组B相比于近端像素组A远离栅极驱动电路104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设置;且近端像素组A和远端像素组B均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101。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此近端像素组A和远端像素组B均包括多个子像素101,近端像素组A和远端像素组B的多个子像素101向远离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的方向依次排布在一行上。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像素组A和远端像素组B中子像素101的个数可相等,但不限于此,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示例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子像素101可包括驱动晶体管1011、像素电极1012、公共电极1013及存储电容。在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10时,像素电极1012和公共电极1013可位于液晶层的两侧,并形成电场,以使得液晶层中液晶分子偏转,但不限于此,像素电极1012和公共电极1013也可位于液晶层的同一侧,视具体情况而定。且存储电容可包括第一极板1014和第二极板1015,此第一极板1014可与像素电极1012同层设置并相连,用于接收像素电压,第二极板1015和公共电极1013可与公共信号端105连接,公共信号端105用于向第二极板1015和公共电极1013提供公共电压。
其中,驱动晶体管1011具有驱动端、输入端和输出端,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用于响应控制信号(即:控制电压),以控制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或关闭。结合图1和图2所示,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可与数据线103连接,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出端可与像素电极1012连接,在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响应控制信号使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时,数据线103提供的数据信号(即:数据电压)可输出至像素电极1012,即为像素电极1012提供像素电压。
应当理解的是,前文和后文提到的驱动晶体管1011和开关管的驱动端可为栅极,输入端和输出端中一者可为驱动晶体管1011的漏电极,另一者可为驱动晶体管1011的源电极。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数据线103提供的数据信号为方波信号。
其中,为了缓解或避免RC延时效应对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影响,近端像素组A和远端像素组B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写入的控制信号不同,下面进行具体阐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近端像素组A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可与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也就是说,近端像素组A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用于响应的控制信号为栅极驱动电路104提供的扫描信号,应当理解的是,此扫描信号为方波形信号。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可通过信号增强电路106与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
具体地,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此信号增强电路106具有信号接收端1061、信号输出端1062、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和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信号接收端1061与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信号输出端1062与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连接。
其中,信号接收端1061用于响应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发送的扫描信号以使信号增强电路106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与信号输出端1062导通,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与信号输出端1062断开,以使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开启;在第二状态下,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与信号输出端1062导通,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与信号输出端1062断开,以使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关闭。
也就是说,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用于响应的控制信号为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提供的直流关闭信号(即:直流关闭电压)或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提供的直流开启电压信号(即:直流开启电压)。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与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之间设置信号增强电路106,可利用信号增强电路106将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提供的直流开启电压作为扫描信号提供至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以控制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在此直流开启电压下开启,或将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提供的直流关闭电压作为扫描信号提供至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以控制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在此直流关闭电压下关闭,相比于直接利用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发送的扫描信号控制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开启或关闭的方案,由于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和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提供的电压为直流电压,因此,受RC延时影响小,电压大小可以保证达到驱动晶体管1011的阈值电压Vth,从而可保证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能够正常开启或关闭,以能够在规定充电时间内使像素电极1012充到目标电压,避免或缓解面板中间偏暗甚至是黑色的情况,换言之,可避免或缓解由于RC延时较大而使得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电流较小,数据线103在规定充电时间内无法使像素电极1012充到目标电压的情况,以提高显示效果。
此外,该信号增强电路106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简单,不会占用太多的显示空间。
其中,图5示出了未设置信号增强电路方案中远端子像素对应的gate(扫描)信号波形图,可见gate信号波形失真严重,而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设置信号增强电路时远端子像素对应的gate(扫描)信号波形图,gate信号波形失真情况得以改善。
具体地,如图4所示,信号增强电路106可包括第一开关管1065和第二开关管1066,此第一开关管1065的驱动端与信号接收端1061连接,第一开关管1065的输入端与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连接,第一开关管1065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第二开关管1066的驱动端与信号接收端1061连接,第二开关管1066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第二开关管1066的输入端与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连接;其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开关管1065导通,第二开关管1066断开;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开关管1065断开,第二开关管1066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1065和驱动晶体管1011可为NMOS管,其输出端可为源电极,输入端可为漏电极,第二开关管1066可为PMOS管,其输出端可为漏电极,输入端可为源电极,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管1065、第二开关管1066及驱动晶体管1011可为增强型;其中,此NMOS管用于响应高电平信号开启,低电平信号关闭,PMOS管用于响应低电平信号开启,高电平信号关闭。
其中,在第一开关管1065和驱动晶体管1011为NMOS管,第二开关管1066为PMOS管时,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用于提供直流高电平信号,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用于提供直流低电平信号,这样可以保证在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输出的扫描信号下整行子像素101同时开启或关闭,实现行扫描的驱动形式。
具体地,在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提供的扫描信号为高电平时:由于驱动晶体管1011为NMOS管,因此,近端像素组A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直接在此扫描信号下开启;而信号增强电路106通过信号接收端1061将此高电平扫描信号分别施加至第一开关管1065的驱动端和第二开关管1066的驱动端,由于第一开关管1065为NMOS管,第二开关管1066为PMOS管,因此,第一开关管1065在此高电平扫描信号下开启,第二开关管1066在此高电平扫描信号下关闭,此时,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提供的直流高电平信号可经信号输出端1062传输至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在此直流高电平信号下开启,即:整行子像素101开启,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提到的高电平扫描信号的电压与直流高电平信号的电压相等,例如均为5V或10V等。
在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提供的扫描信号为低电平时:由于驱动晶体管1011为NMOS管,因此,近端像素组A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直接在此扫描信号下关闭;而信号增强电路106通过信号接收端将此低电平扫描信号分别施加至第一开关管1065的驱动端和第二开关管1066的驱动端,由于第一开关管1065为NMOS管,第二开关管1066为PMOS管,因此,第一开关管1065在此低电平扫描信号下关闭,第二开关管1066在此低电平扫描信号下开启,此时,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提供的直流低电平信号可经信号输出端1062传输至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在此直流低电平信号下关闭,即:整行子像素101关闭,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提到的低电平扫描信号的电压与直流低电平信号的电压相等,例如均为-5V或-10V等。
本实施例中,基于信号增强电路106的信号接收端1061接收到的高电平/低电平扫描信号控制信号输出端1062输出直流高电平/直流低电平信号,由于扫描信号需要的电流极小,信号增强电路106的NMOS管和PMOS管的工作区间可以工作在如图7所示的饱和区甚至亚阀值区,图7中横坐标的Vgs表示工作电压,单位为V(伏特);纵坐标Ids表示通过电流,单位为A(安)。
基于上述内容,本实施例通过信号增强电路106可理解为用于修复扫描信号波形失真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1065的驱动端、第二开关管1066的驱动端、信号接收端1061、信号输出端1062及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同层设置。
在本公开中,“同层设置”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即一次构图工艺对应一道掩模板(mask,也称光罩)。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简化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结合图1、图3及图4所示,第一开关管1065的驱动端、第二开关管1066的驱动端、信号接收端1061及近端像素组A中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通过同一第一扫描线段102a与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这样设置直接利用连接近端像素组A中各子像素101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的第一扫描线段102a,以使信号增强电路106的信号接收端1061与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可以节省走线空间,从而可提高像素开口率。
信号增强电路106的信号输出端1062及远端像素组B中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通过同一第二扫描线段102b连接,这样设置直接利用连接远端像素组B中各子像素101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的第二扫描线段102b,与信号增强电路106的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其中,第二扫描线段102b与第一扫描线段102a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位于同一行,即:属于同一扫描线102中两个间断的扫描线段,以节省走线空间,从而可提高像素开口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个行结构均包括信号增强电路106,因此,在多个行结构在列方向Y上依次排布时,多个行结构的信号增强电路106也在列方向Y上排布。
其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位于同一列的近端像素组A的信号增强电路106中:各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通过同一列第一电源线107与图8所示的电源管理芯片20连接,各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通过同一列第二电源线108与电源管理芯片20连接;可选地,信号增强电路106、第一电源线107和第二电源线108均位于近端像素组A与远端像素组B之间,这样设计可缩短信号增强电路106的信号输出端1062与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走线长度,从而可减少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像素组A与远端像素组B之间设置有数据线103,此数据线103可与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此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可与数据线103同层设置并连接,以降低成本。
可选地,第一电源线107、第二电源线108及数据线103同层设置,这样设置可减少光罩工艺。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3所示,数据线103中远离与其连接的子像素101的一侧设置此第一电源线107和第二电源线108,也就是说,第一电源线107和第二电源线108位于数据线103的同一侧,这样可以将数据线103与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同层设置并直接相连,在能够向子像素101中写入数据信号的同时,降低数据线103与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的连接难度,此外,还可减少光照工艺,降低成本。
基于前述内容可知,数据线103、第一电源线107、第二电源线108、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以及第一开关管1065、第二开关管1066、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同层设置。
可选地,结合图1、图3及图4所示,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第一开关管1065和第二开关管1066均位于第一电源线107和第二电源线108之间,以降低连接难度,并且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以减小其对开口区的压缩,即:保证显示开口率。
应当理解的是,信号增强电路106的信号输出端1062与扫描线102同层设置,通常位于阵列基板的第一金属层;第一开关管1065的输入端和第二开关管1066的输出端均与数据线103同层设置,通常位于阵列基板的第二金属层;且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绝缘设置,因此,第一开关管1065和第二开关管1066的输出端需要经过孔结构与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1065和第二开关管1066的输出端可通过同一过孔结构与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这样可减少面板中过孔结构的数量,从而可减少断线等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
但不限于此,第一开关管1065和第二开关管1066的输出端也可分别通过一个过孔结构与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例如:第一开关管1065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过孔结构与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第二开关管1066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过孔结构与信号输出端1062连接,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错位设置,这样设计可避免过孔结构过于集中在同一区域,导致此区域稳定性差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104,此栅极驱动电路104可直接集成在衬底基板100的非显示区100b上,也就是说,此栅极驱动电路104可理解为GOA电路,但不限于此,显示面板10也可不包括栅极驱动电路104,此栅极驱动电路104可单独做成一栅极驱动芯片,此栅极驱动芯片可通过外接方式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100b进行绑定,以对显示区100a的子像素101进行驱动。
本实施例以栅极驱动电路104集成在衬底基板100的非显示区100b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栅极驱动电路104可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a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b,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a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b位于显示区100a在行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通过设置两组栅极驱动电路104能够从两侧为同一行子像素101提供扫描信号,这样也可缓解一部分由于RC效应而导致远端子像素波形失真严重的情况,从而可改善显示效果。此外,设置两组栅极驱动电路104可应用于更大尺寸的显示面板10中,以保证更大尺寸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远端子像素指的是远离栅极驱动电路104的子像素101,在栅极驱动电路104设置两组并位于显示区100a的两侧时,远端子像素则可理解为与更靠近显示区100a中心的子像素10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尺寸显示面板10由于RC延时严重导致远端子像素波形严重失真的情况,如图1所示,可将近端像素组A和远端像素组B均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近端像素组A1、第二近端像素组A2、第一远端像素组B1和第二远端像素组B2;第一近端像素组A1位于第一远端像素组B1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a之间,且第一近端像素组A1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a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第一远端像素组B1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通过一信号增强电路106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a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第二近端像素组A2位于第二远端像素组B2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b之间,且第二近端像素组A2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b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第二远端像素组B2的子像素101中驱动晶体管1011的驱动端通过另一信号增强电路106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b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
应当理解的时,远端像素组B不限于两组,也可设置更多组,均位于第一近端像素组A1和第二近端像素组A2之间并在行方向X上排列,并通过信号增强电路106。举例而言,远端像素组B的数量可设置偶数组,例如:4组、6组、8组等,以8组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前4组可分别通过一信号增强电路106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a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后4组可分别通过一信号增强电路106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b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在此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其还可包括彩膜滤光层等等,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此显示装置可包括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显示面板10,但不限于此,还可包括源极驱动板30,电源管理芯片20、电平转换芯片40、时序控制器50等,其中,电源管理芯片20、电平转换芯片40及时序控制器50可设置在同一集成电路控制板60上,集成电路控制板60可与源极驱动板30进行绑定。
应当理解的是,在大尺寸显示面板10中,源极驱动板30可设置两组。
源极驱动板30可设置至少一个源极驱动芯片70,但不限于此,如图8所示,也可设置多个,此源极驱动芯片70设置在显示面板10在列方向Y上的一侧,源极驱动芯片70通过数据线103与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连接,此源极驱动芯片70通过数据线103将数据信号写入至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源极驱动芯片70可通过COF(覆晶薄膜)方式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100b进行绑定,以能够将源极驱动板30及集成电路控制板60等弯折于显示面板10的背面,实现窄边框。
其中,一个源极驱动芯片70可与多列数据线103连接,即:可向多列子像素101提供数据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在通过信号增强电路106修改扫描信号的波形失真情况后,扫描信号的波形存在一定时间的延时,这样会造成距离栅极驱动电路104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近的子像素101(即:近端子像素)充电时间比远的子像素101(即:远端子像素)充电时间短,在画面显示上会有显示不均匀的现象。
基于此,为了改善远端和近端充电不均匀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对远端和近端数据信号(即:source信号)做不同程度的延时,近端子像素对应连接的数据线103输出的数据信号(source信号)延时时间短,远端子像素对应连接的数据线103输出的数据信号延时时间长,从而改善充电不均匀问题。
如图9所示,远端子像素的远端gate信号相比于近端子像素的近端gate信号延时T1时长,通过使得远端子像素的远端source信号相比于远端子像素的远端source信号延时T2时长,以保证远端子像素的充电时间T4与近端子像素的充电时间T3相等,改善由于充电时间不均匀而导致显示不均匀性的现象。具体地,如图8所示,源极驱动芯片70设置多个,可包括近端源极驱动芯片70和远端源极驱动芯片70,近端源极驱动芯片70通过数据线103与近端像素组A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连接,远端源极驱动芯片70通过数据线103与远端像素组B的子像素101的驱动晶体管1011的输入端连接;其中,近端源极驱动芯片70和远端源极驱动芯片70能够对提供至数据线103的数据信号进行延时,近端源极驱动芯片70所延数据信号的时长小于远端源极驱动芯片70所延数据信号的时长,以改善充电不均匀问题。
其中,近端源极驱动芯片70连接的多列数据线103的延时时长可相等,远端源极驱动芯片70连接的多列数据线103的延时时长可相等;也可在远离栅极驱动电路104的扫描信号发送端1041的方向上,即:由近至远延时时长基于扫描信号延时时长依次增加,应当理解的是,在此情况下,近端源极驱动芯片70所延数据信号的最大时长小于远端源极驱动芯片70所延数据信号的最小时长。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源极驱动芯片70如何进行延时可通过内部算法来实现,也可通过设置不同长度输出走线等方式来实现,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能够保证近端和远端子像素充电均匀即可。
此外,近端像素组A可对应多个源极驱动芯片70,远端像素组B也可对应多个源极驱动芯片7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源管理芯片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源线107与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连接,用于为直流开启电压端1063提供直流开启电压,此直流开启电压基于前述实施例一记载的内容可为直流高电平电压。电源管理芯片2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源线108与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连接,用于为直流关闭电压端1064提供直流关闭电压,此直流关闭电压基于前述实施例一记载的内容可为直流低电平电压。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电源管理芯片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可与电平转换芯片40连接,以用于为电平转换芯片40供电。其中,电平转换芯片40可用于连接时序控制器50与栅极驱动电路104,时序控制器50输出的扫描信号可经电平转换芯片40进行转换,以输出至第一栅极驱动电路104a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104b中。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在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装置还可包括背光模组等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为电视、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公开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及多个行结构,所述多个行结构沿列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显示区,所述行结构包括近端像素组和远端像素组,所述远端像素组相比于所述近端像素组远离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设置;且所述近端像素组和所述远端像素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在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信号增强电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信号增强电路具有信号接收端、信号输出端、直流开启电压端和直流关闭电压端;所述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接收端用于响应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发送的扫描信号以使所述信号增强电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导通,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断开,以使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开启;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导通,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断开,以使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增强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管断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管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均为N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MOS管,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用于提供直流高电平信号,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用于提供直流低电平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输出端及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同层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信号接收端及所述近端像素组中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同一第一扫描线段与所述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所述信号输出端及所述远端像素组中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同一第二扫描线段连接;
所述第二扫描线段与所述第一扫描线段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位于同一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同一列的近端像素组的信号增强电路中:各直流开启电压端通过同一列第一电源线与电源管理芯片连接,各直流关闭电压端通过同一列第二电源线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增强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均位于所述近端像素组与所述远端像素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像素组与所述远端像素组之间设置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同层设置,所述数据线中远离与其连接的子像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同一过孔结构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上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所述近端像素组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近端像素组和第二近端像素组;
所述远端像素组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远端像素组和第二远端像素组;
所述第一近端像素组位于所述第一远端像素组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之间,且所述第一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一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一所述信号增强电路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所述第二近端像素组位于所述第二远端像素组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之间,且所述第二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二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端通过另一所述信号增强电路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发送端连接。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源极驱动板、电源管理芯片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源极驱动板设有至少一个源极驱动芯片,所述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在列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与所述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直流开启电压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源线与所述直流关闭电压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驱动芯片设置多个,包括近端源极驱动芯片和远端源极驱动芯片,所述近端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近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远端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远端像素组的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近端源极驱动芯片和所述远端源极驱动芯片能够对提供至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进行延时,所述近端源极驱动芯片所延数据信号的时长小于所述远端源极驱动芯片所延数据信号的时长。
CN202210688294.6A 2022-06-17 2022-06-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188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8294.6A CN115188342B (zh) 2022-06-17 2022-06-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8294.6A CN115188342B (zh) 2022-06-17 2022-06-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8342A true CN115188342A (zh) 2022-10-14
CN115188342B CN115188342B (zh) 2023-08-22

Family

ID=83512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8294.6A Active CN115188342B (zh) 2022-06-17 2022-06-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834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381A (zh) * 2006-11-29 2008-06-0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2109692A (zh) * 2009-12-28 2011-06-29 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扫描线补偿电路
CN206097868U (zh) * 2016-10-21 2017-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6782405A (zh) * 2017-02-07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7358900A (zh) * 2017-09-15 2017-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用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制作方法
CN107481686A (zh) * 2017-08-21 2017-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改善液晶面板显示状态的方法、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9585525A (zh) * 2019-01-08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729474U (zh) * 2019-02-22 2019-12-0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81591A (zh) * 2020-06-28 2020-09-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883074A (zh) * 2020-07-28 2020-11-03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栅极驱动电路、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07067A (zh) * 2021-08-24 2021-11-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4170891A (zh) * 2020-09-11 2022-03-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381A (zh) * 2006-11-29 2008-06-0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2109692A (zh) * 2009-12-28 2011-06-29 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的扫描线补偿电路
CN206097868U (zh) * 2016-10-21 2017-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6782405A (zh) * 2017-02-07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7481686A (zh) * 2017-08-21 2017-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改善液晶面板显示状态的方法、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7358900A (zh) * 2017-09-15 2017-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用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制作方法
CN109585525A (zh) * 2019-01-08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729474U (zh) * 2019-02-22 2019-12-0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81591A (zh) * 2020-06-28 2020-09-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883074A (zh) * 2020-07-28 2020-11-03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栅极驱动电路、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170891A (zh) * 2020-09-11 2022-03-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07067A (zh) * 2021-08-24 2021-11-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8342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2439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US6862013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143004B1 (ko) 시프트 레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837608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919000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52216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JP2016539365A (ja) 液晶パネルの駆動回路、駆動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3376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2385205A (zh) 像素结构
CN111883074A (zh) 栅极驱动电路、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72657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23332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arying the row scanning time to compensate the signal attenuation depending on the distance between pixel rows and column driver
KR20200020328A (ko) Oled 표시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oled 표시 장치
CN107300794B (zh) 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US20020033787A1 (en) Driving method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circuits thereof
US1186206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with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in display area
WO202408771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25675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518834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08912B2 (en) Gate drive circuit for improving charging efficiency 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568232B (zh) 像素单元、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屏
US20070171178A1 (en)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US20200344873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5004509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699100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