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973A -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973A
CN115174973A CN202210753203.2A CN202210753203A CN115174973A CN 115174973 A CN115174973 A CN 115174973A CN 202210753203 A CN202210753203 A CN 202210753203A CN 115174973 A CN115174973 A CN 115174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isplay
scene
instruction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32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4973B (zh
Inventor
高伟
周晓磊
祝欣培
刘晋
李保成
付廷杰
贾亚洲
岳国华
李佳琳
吴汉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32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4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5Management of the audio stream, e.g. setting of volume, audio stream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8Window management, e.g. event handling following interaction with the use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检测显示设备在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操作指令时的音频状态,并在确定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预设音频特征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在确定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响应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根据历史检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当前检测参数包括当前检测频率、置信度阈值和当前检测次数;根据当前检测频率和当前检测次数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在确定置信度大于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在确定置信度小于或者等于置信度阈值时,不切换显示模式。以此提高场景检测的全面性、灵活性、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和网络的普及,显示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显示设备中不同的显示模式可以适应于不同的显示场景。例如,显示模式包括游戏模式和电影模式;游戏模式适应于游戏画面显示场景,电影模式适应于电影视频画面显示场景。
目前,在显示设备上切换不同的显示模式,一般包括两种切换方式,即主动切换和自动切换。主动切换方式是通过人为控制来切换显示设备上的显示模式;自动切换方式是在确定显示设备触发换台状态之后,通过对当前显示设备上的显示画面进行识别,根据显示画面来选择对应的显示模式;如显示画面为动漫画面,则将显示模式切换为动漫模式。换台状态表示显示设备切换电视频道的状态。
在主动切换方式中,切换显示模式的灵活性差,智能性、自动性低。在自动切换方式中,通过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传输数据的模式下无法识别换台状态,也就是说,在HDMI模式下无法实现自动切换方式;且对显示画面识别的准确率较低,存在频繁切换显示模式的情况,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以避免频繁切换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式,提升显示模式的识别准确率、增加切换显示模式的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
检测所述显示设备在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操作指令时的音频状态;
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非换台状态;所述预设音频特征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显示设备的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
在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对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进行识别;
响应于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根据历史检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检测参数表示历史场景检测指令的检测结果和检测频率;所述当前检测参数包括当前检测频率、置信度阈值和当前检测次数;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频率和所述当前检测次数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大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所述置信度阈值用于识别出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
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不切换显示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显示设备在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操作指令时的音频状态;
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非换台状态;所述预设音频特征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显示设备的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
在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对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进行识别;
响应于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根据历史检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检测参数表示历史场景检测指令的检测结果和检测频率;所述当前检测参数包括当前检测频率、置信度阈值和当前检测次数;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频率和所述当前检测次数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大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所述置信度阈值用于识别出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
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不切换显示模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显示设备在接收用户在控制设备上发起的操作指令之后,检测接收操作指令时刻的音频状态,根据音频状态来确定显示设备是否为换台状态;以此实现在HDMI模式下识别显示设备的换台状态。
在确定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再根据历史检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其中,当前检测参数用于识别显示设备上显示画面的当前实现场景;也就是说,当前检测参数是针对第一场景检测指令进行识别的。由此可以看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参数是变化的,而非固定的,以此增加对显示画面识别的灵活性。
其中,当前检测参数包括当前检测频率、当前检测次数和置信度阈值;根据当前检测频率和当前检测次数来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因为检测参数是变化的,所以检测频率和检测次数也是变化的,以此提升显示画面识别的灵活性。
在确定置信度大于置信度阈值时,表示显示设备中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发生了变化,即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不同,因此需要切换显示模式;其中,历史显示场景与当前显示场景为相邻的识别结果。响应于第i-1场景检测指令时,识别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为动漫场景(即历史显示场景);响应于第i场景检测指令时,识别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为电影场景(即当前显示场景)。
在确定置信度小于或者等于置信度阈值时,表示显示设备中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未发生变化,即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相同,因此不需要切换显示模式。由此可见,通过判断置信度是否大于置信度阈值来确定显示场景是否发生了变化,以此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式,进而避免了频繁切换显示模式的情况,提升了对显示画面识别的准确率,增加了切换显示模式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的配置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软件配置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换台指令生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场景检测指令生成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模式切换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场景检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设备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图1为本申请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该示意图旨在示出一类场景,此类场景中存在多个显示设备,以及可以与显示设备进行通信的服务器,这些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数据收发及处理功能和图像显示功能和/或声音输出功能的设备。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包括控制设备100、显示设备200、移动设备300及服务器400。
基于万物互联技术,上述场景中的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可以建立通信连接,如移动设备300与显示设备200之间进行通信,以此将移动设备300上显示的画面投影至显示设备200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同一场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触控一体设备、投影设备、平板电脑、计算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外接设备;移动设备100也属于一种显示设备,也可以作为一种控制设备。同类终端设备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显示设备之间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设备100来实现。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控制设备100控制或操作智能电视200与移动设备300进行数据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设备的通信包括红外协议通信或蓝牙协议通信,及其他短距离通信方式,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设备。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输入等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设备。
图2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0的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设备100包括控制器110、通信接口130、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存储器、供电电源。控制设备100可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指令,且将操作指令转换为显示设备可识别和响应的指令,起到用户与显示设备之间交互中介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器和显示器。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硬件配置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包括调谐解调器210、通信器220、检测器230、外部装置接口240、控制器250、显示器260、音频输出接口270、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处理器,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RAM,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包括用于呈现画面的显示屏组件,以及驱动图像显示的驱动组件,用于接收源自控制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视频内容、图像内容以及菜单操控界面的组件以及用户操控UI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60可为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以及投影显示器,还可以为一种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器220是用于根据各种通信协议类型与外部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装置接口2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模拟或数据高清分量输入接口(分量)、复合视频输入接口(CVBS)、USB输入接口(USB)、RGB端口等任一个或多个接口。也可以是上述多个接口形成的复合性的输入/输出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谐解调器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收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以及从多个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中解调出音视频信号,如以及EPG数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和调谐解调器2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210也可在控制器2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上中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RAM,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通信总线(Bus)等中的至少一种。
CPU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指令,以及根据接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交互指令,来执行各种应用程序、数据和内容,以便最终显示和播放各种音视频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形处理器,用于产生各种图形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外部视频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标准编解码协议,进行解压缩、解码、缩放、降噪、帧率转换、分辨率转换、图像合成等视频处理,可得到直接可显示设备上显示或播放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处理器,用于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标准编解码协议,进行解压缩和解码,以及降噪、数模转换、和放大处理等处理,得到可以在扬声器中播放的声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在显示器2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Interface,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层(简称“应用层”),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层(简称“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层(简称“系统运行库层”),以及内核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框架层包括管理器(Managers),内容提供者(ContentProvider)、显示系统(view system)等,其中管理器包括以下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活动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位置管理器(Location Manager)、文件包管理器(PackageManager)、通知管理器(Notification Manager)和窗口管理器(Window Manager)。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运行库层为上层即框架层提供支撑,包括数据库(如WEBKIT、OpenGL ES数据库等)和虚拟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可以获取当前显示画面的数据,并对当前显示画面进行识别,识别出当前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根据显示场景自动切换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
例如,显示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影、体育、新闻、动漫、综艺等。不同显示模式的参数特征不同。通过切换显示模式来对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画面进行显示,提高显示效果。
其中,显示模式的参数特征体现于视频画质参数和音频音质参数;视频画质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分辨率(显示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像素个数,如分辨率1920×1080的意思是水平方向含有像素数为1920个,垂直方向像素数1080个。显示设备屏幕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画面就越清晰)、亮度(显示设备的显示亮度)、对比度(对比度越大,显示设备上图像越清晰,色彩越鲜明艳丽;对比度越小,显示设备上图像越模糊不清,呈现灰蒙蒙的显示效果)、屏幕刷新率(是指显示设备屏幕每秒钟刷新画面的次数,路屏幕刷新率:60Hz、120Hz、144Hz、165Hz、240Hz等。屏幕刷新率越高,画面越流畅)、色域(指显示设备所能显示的色彩范围区域。在同一种色彩空间里,色域百分比越高,所能显示的色彩范围就越广)。
音频音质参数包括音量(声音的音量,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音高(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和音色(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
例如,在显示场景为动漫时,对应的显示模式(即动漫模式)中,屏幕刷新率为144Hz;在显示场景为新闻时,对应的显示模式(即新闻模式)中,屏幕刷新率为120Hz。综上,针对不同的显示场景,使用对应的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可以提升显示画面的播放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屏幕刷新率仅作为示例,任意两个显示模式中,可能存在多个参数特征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切换显示模式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切换方式:主动切换和自动切换。其中,主动切换指的是通过人为控制来切换显示设备上的显示模式;例如,用户通过控制设备100在显示设备200上选择显示模式。
自动切换指的是显示设备200在确定触发换台状态(如将频道1切换为频道2)之后,通过对显示设备上的显示数据进行识别,确定出显示数据对应的显示场景(如电影场景,即显示画面为电影画面);最后根据显示场景切换显示模式(将显示模式切换为电影模式)。
在上述方法中,主动切换方式的智能性、灵活性和自动性较差,无法实现自动根据显示场景的变化,来适应新的切换显示模式;自动切换方式中,需要根据显示数据来确定出显示设备是否触发换台状态,而在一些实施例中,HDMI模式下的显示数据无法确定显示设备是否触发换台状态。
因为HDMI是一种全数字化视频和音频接口,即HDMI模式下的数据为数字化数据,不包括数据描述,因此无法在HDMI模式下确定显示设备是否触发换台状态。导致自动切换方式的全面性较差。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数据可能存在多种显示场景,导致在识别显示场景时,频繁更换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进而频繁切换显示模式。
例如,在电影视频(及电影场景)中,具有观看体育节目(体育场景)和动漫节目(动漫场景)的片段;在对该电影视频进行显示场景识别时,会识别出3个显示场景,分别为电影场景、体育场景和动漫场景。因此在播放该电影视频时,会频繁切换显示模式,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综上,为了避免频繁切换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式,提升显示模式的识别准确率、增加切换显示模式的准确率,在部分实施例中,图5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可应用于进行显示设备控制方法的显示设备200。
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510、检测音频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在播放媒体数据时,可以接收用户通过控制设备100发送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可以包括频道选择指令、音量调节指令等。例如,控制设备100为遥控器,用户通过遥控器调节显示设备200的播放音量、选择显示设备200的节目频道(如频道1、频道2等)。需要说明的是,操作指令表示用户在控制设备100上的按键指令,不描述指令的详细信息,如不描述操作指令为音量调节、节目频道选择等。因此需要在接收操作指令之后,判断该操作指令是否指示切换节目频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可以直接接收操作指令,也可以根据控制设备发出的声音来确定控制设备发出操作指令,还可以根据显示设备200在播放媒体数据时的音量变化来确定控制设备发出操作指令。
例如,显示设备200绑定有数字视频变换盒(Set Top Box),也就是机顶盒或机上盒。用户在遥控器上点击音量调节按键,通过机顶盒将点击遥控器按键的操作指令发送至显示设备200,以此实现显示设备200接收操作指令。
再如,用户在遥控器上点击音量调节按键时,发出点击按键声音。机顶盒在获取点击按键声音之后,确定用户通过遥控器发出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至显示设备200,以此实现显示设备200接收操作指令。
又如,显示设备200在播放媒体数据时,音量变化为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则确定用户通过遥控器发出操作指令,并触发该操作指令。
显示设备200接收操作指令之后,响应于该操作指令,检测此时(即接收操作指令时刻)的音频状态。
步骤520、根据音频状态确定显示设备是否为换台状态。若显示设备200为换台状态,则执行步骤530,若显示设备200为非换台状态,则执行步骤540。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状态表示音量变化状态;如音频状态为音量由小变大、音量由大变小、静音等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前一时刻和当前时刻的音量来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量变化状态。例如,当前时刻(即接收操作指令时刻)为第n时刻,前一时刻为第n-1时刻,若第n时刻的音量小于第n-1时刻的音量,则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量变化状态为音量减小,即音量由大变小;若第n时刻的音量等于第n-1时刻的音量,则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量变化状态为无变化,即音量不变;若第n时刻的音量大于第n-1时刻的音量,则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量变化状态为音量增大,即音量由小变大。其中,第n-1时刻与第n时刻时间间隔可以为5ms、10ms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显示设备200为换台状态;在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频状态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显示设备200为非换台状态。
其中,预设音频特征包括: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即在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音量由静音切换为非静音;如在接收控制设备100发送的操作指令起50ms(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音量由静音逐渐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非静音帧对应的阈值。例如,在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且非静音帧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满足预设音频特征。若在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静音帧未切换为非静音帧,或者非静音帧小于等于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音频特征还包括: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非静音帧切换为静音帧,即在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音量由非静音切换为静音;如在接收控制设备100发送的操作指令起30ms(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音量由有声音逐渐减小到静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静音时长阈值。例如,在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非静音帧切换为静音帧,且静音的时长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满足预设音频特征。若在预设时段内,显示设备200的非静音帧未切换为静音帧,或者静音的时长小于等于时长阈值,则确定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是根据经验预设的值,如1s、2s等,预设时段也可以是根据经验预设的值,如100ms、200ms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530、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
显示设备200在确定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其中,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对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进行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用户连续多次通过控制设备发送操作指令,导致多次生成场景检测指令,通过在生成场景检测指令之前,生成换台指令,根据换台指令减少场景检测指令生成的次数,提升场景检测指令生成的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在确定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换台指令;然后判断在预设时段阈值内是否生成第二换台指令。也就是说,确定第一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与第二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预设时段阈值。
其中,第二换台指令为与第一换台指令为相邻指令;第一换台指令早于第二换台指令;换台指令表示控制设备发送的操纵指令为控制显示设备200切换节目频道的指令。预设时段阈值可以为根据经验预设的值,如1s、1.5s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预设时段阈值为1s,用户以0.5s的时间间隔通过控制设备发起切换节目频道的指令,即换台指令。如在第5s时刻生成第一换台指令;若在第5.5s时刻生成第二换台指令,计算出第一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与第二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5s,确定第一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与第二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段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显示设备200在确定预设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时,也就是确定第一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与第二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段阈值时,则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
若显示设备200在确定预设时段阈值内生成第二换台指令时,也就是确定第一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与第二换台指令的生成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段阈值时,则将第二换台指令作为第一换台指令,直至确定预设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预设时段阈值来避免用户连续多次通过控制设备发送操作指令,导致多次生成场景检测指令的情况,以此减少场景检测指令生成的次数,提升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的效率,进而提升场景检测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在确定预设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之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预设检测条件;若满足预设检测条件,则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若不满足预设检测条件,则不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其中,预设检测条件用于指示当前时刻是否需要对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检测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当前数据传输接口为高清多媒体接口,且高清多媒体接口中传输有视频流;也就是说,当前时刻的显示设备200是在HDMI模式下播放媒体数据的。
场景检测功能为开启状态;场景检测功能用于指示生成场景检测指令,检测显示画面的当前显示场景;在场景检测功能为开启状态时,表示需要对显示设备200播放的媒体数据进行检测;在场景检测功能为关闭状态时,表示不需要对显示设备200播放的媒体数据进行场景检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预设检测条件来灵活的对媒体数据进行场景检测,提升了场景检测的灵活性。
为了更好的阐述上述技术方案,图6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换台指令生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按键检测模块610、音量检测模块620、按键音检测模块630和换台状态判断模块640。
其中,按键检测模块610可以设置于与显示设备200绑定的机顶盒中,用于接收用户通过与机顶盒绑定的控制设备(如遥控器)发送的按键指令(如用户点击音量调节按键的指令、用户点击切换节目频道按键的指令等),并将按键指令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至换台状态判断模块640。
音量检测模块620用于对显示设备200播放的媒体数据的音量进行检测,在确定换台状态判断模块640接收操作指令之后,计算接收操作指令时刻媒体数据的音量,并对媒体数据的音量进行状态特征提取,得到音量状态;即通过前一时刻和当前时刻的音量来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量变化状态。将音量状态发送至换台状态判断模块640。
按键音检测模块630用于检测控制设备是否发出按键音;例如,用户在点击音量调节按键时发出按键音,则按键音检测模块630在获取该按键音之后,对按键音进行音频特征提取,生成操作指令,并将该操作指令发送至换台状态判断模块640。
换台状态判断模块640用于在接收操作指令之后,判断接收操作指令时刻的音频状态;在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显示设备200为换台状态;其中,预设音频特征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显示设备的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在确定当前时刻的音频状态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显示设备200为非换台状态。然后在确定显示设备200为换台状态之后,生成第一换台指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图7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场景检测指令生成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换台检测模块710、源检测模块720、开关机检测模块730、功能开关检测模块740和指令生成模块750。
其中,换台检测模块710用于检测在生成第一换台指令之后,在预设时段阈值内是否生成第二换台指令。
源检测模块720用于检测当前显示设备200播放的媒体数据是否为HDMI源,即检测显示设备200是否通过HDMI接口获取数据。
开关机检测模块730用于接收显示设备200发送的广播信息,根据该广播信息确定显示设备200是否为开机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在挂起到内存(SuspendtoRAM,STR)状态时,发送广播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在未挂起到硬盘(Suspendto Disk,STD)状态时,发送广播信息。
例如,STR状态开启时,显示设备200向开关机检测模块730发送广播信息,以指示显示设备200为开机状态。再如,STD状态关闭时,显示设备200向开关机检测模块730发送广播信息,以指示显示设备200为开机状态。
功能开关检测模块740用于检测场景检测功能是否为开启状态。
指令生成模块750用于在通过换台检测模块710确定在预设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时,且通过源检测模块720确定显示设备200播放的媒体数据为HDMI源时,且通过功能开关检测模块740确定场景检测功能为开启状态时,生成场景检测指令。
也就是说,显示设备200确定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且满足预设检测条件均满足时,生成场景检测指令。
步骤540、结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确定显示设备为非换台状态,不执行操作指令,不生成换台指令,进而不生成场景检测指令。以此避免生成无效场景检测指令,返回出现频繁切换显示模式的情况,提升场景检测的准确率。
步骤550、计算当前检测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0在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之后,根据历史监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其中,当前检测参数用于响应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当前检测参数包括当前检测频率、置信度阈值和当前检测次数;历史检测参数表示历史场景检测指令的检测结果和检测频率。
历史检测参数包括预设历史时段内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和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连续数量表示在响应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之前,连续相同的历史显示场景的数量。其中,预设历史时段为从当前时刻起的历史时段。预设历史时段可以为根据经验预设的值,如10s、20s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历史显示场景为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的前一场景检测指令对应的显示场景。
例如,预设历史时段为30s,则表示在当前时刻之前的30s内。假设在当前时刻之前的30s内共生成3个场景检测指令,则计算出生成频率为10s/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任一场景检测指令,可以得到一个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包括显示场景。连续数量表示在响应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之前,连续相同的历史显示场景的数量;例如,假设当前时刻的场景检测指令(如第n场景检测指令)对应的显示场景为第n场景,与第n场景相邻的显示场景为第n-1场景(即第n-1场景是第n-1场景检测指令对应的显示场景),与第n-1场景相邻的显示场景为第n-2场景(即第n-2场景是第n-2场景检测指令对应的显示场景),以此类推,还包括第n-3场景等。其中,第n场景检测指令与第n-1场景检测指令为相邻的检测场景,第n-1场景检测指令早于第n场景检测指令。
举例来说,假设第n-1场景为动漫场景,第n-2场景为体育场景;也就是说,第n-1场景和第n-2场景为连续,但不相同的显示场景。则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为1(仅包括第n-1场景)。
假设第n-1场景为动漫场景,第n-2场景为动漫场景,第n-3场景为电影场景;也就是说,第n-1场景和第n-2场景为连续相同的显示场景,第n-2场景和第n-3场景为连续,但不相同的显示场景。则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为2(包括第n-1场景和第n-2场景)。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历史检测参数中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选择当前检测频率;其中,生成频率与当前检测频率成正比。即生成频率越大,当前检测频率越大;生成频率越小,当前检测频率越小。
根据下述公式(1)选择当前检测频率;
Figure BDA0003718993270000101
其中,ST表示当前检测频率,a1、a2和a3表示当前检测频率的值;FSD表示历史检测参数中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由公式(1)可以看出,生成频率在小于2s/次(每2秒生生成一个场景检测指令)时,ST=a1;生成频率在大于等于2s/次,小于等于10s/次时,ST=a2;生成频率在大于10s/次时,ST=a3。a1、a2和a3可以为根据经验预设的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a1=0.5s/次(每0.5s进行一次场景检测,或1s内进行2次场景检测),a2=1s/次,a3=3s/次。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1)仅为一种示例,还可以增加选择项,如a4、a5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根据生成频率选择当前检测频率,在生成频率较高时,提升当前检测频率,进而提升场景检测的效率;在生成频率较低时,减小当前检测频率,进而减少场景检测的计算资源消耗;提升了场景检测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连续数量选择当前检测次数;其中,连续数量与当前检测次数成反比。即连续数量越大,当前检测次数越小;连续数量越小,当前检测次数越大。
根据下述公式(2)选择当前检测次数;
Figure BDA0003718993270000111
其中,NR表示当前检测次数,b1、b2和b3表示当前检测次数的值;SS表示历史检测参数中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由公式(2)可以看出,连续数量在大于5时,NR=b1;连续数量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5时,NR=b2;连续数量在小于2时,NR=b3。b1、b2和b3可以为根据经验预设的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b1=5(表示需要进行5次场景检测),b2=10,b3=20。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2)仅为一种示例,还可以增加选择项,如b4、b5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根据连续数量选择当前检测次数,在连续数量较高时,降低当前检测次数,进而降低切换检测场景的几率,避免频繁切换显示场景;在连续数量较低时,提高当前检测次数,进而增加场景检测的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连续数量以及生成频率计算置信度阈值;置信度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其中,连续数量与第一阈值成正比;生成频率与第一阈值成反比。也就是说,即连续数量越大,第一阈值越大;连续数量越小,第一阈值越小。生成频率越大,第一阈值越小;生成频率越小,第一阈值越大。
根据下述公式(3)计算第一阈值;
Figure BDA0003718993270000112
其中,CLH表示第一阈值,c1、c2和c3表示第一阈值的值;SS表示历史检测参数中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FSD表示历史检测参数中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由公式(3)可以看出,连续数量在大于5,且生成频率在小于2s/次时,CLH=c1;连续数量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5,且生成频率在大于等于2s/次,小于等于10s/次时,CLH=c2;连续数量在小于2,且生成频率在大于10s/次时,CLH=c3。c1、c2和c3可以为根据经验预设的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c1=0.9,c2=0.8,c3=0.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选择第一阈值时,生成频率与连续数量具有优先级;例如,连续数量的优先级大于生成频率的优先级;或者连续数量的优先级小于生成频率的优先级。
举例来说,连续数量的优先级大于生成频率的优先级;在连续数量在大于5,且生成频率在大于10s/次时,即连续数量或生成频率仅满足上述公式(3)中一个条件时,因为连续数量的优先级大于生成频率的优先级,所以选择CLH=c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为第一阈值与预设倍数的乘积结果;根据下述公式(4)计算第二阈值;
CLL=d×CLH (4);
其中,CLH表示第一阈值,CLL表示第二阈值,d表示预设倍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CLL小于第一阈值CLH。也就是说,预设倍数d小于1大于0;如d=0.8。
步骤560、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其中,置信度表示当前显示画面的类别结果。类别结果包括显示场景,如动漫场景、体育场景、电影场景、综艺场景、新闻场景等。置信度阈值用于识别出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也就是说,在置信度中的某一值大于置信度阈值时,则将当前显示场景确定为根据该值对应的显示场景。
举例来说,置信度R={r1,r2,r3,r4,r5};其中,r1,r2,r3,r4,r5表示不同显示场景中的置信值。如r1表示动漫场景的置信值,r2表示体育场景的置信值,r3表示电影场景的置信值,r4表示综艺场景的置信值,r5表示新闻场景的置信值。假设r1大于置信度阈值,则确定当前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为动漫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检测参数的当前检测频率和当前检测次数对当前显示画面进行识别,得到每次检测的置信度;例如,将当前检测频率、当前检测次数和置信度阈值输入至场景检测模型,以使场景检测模型根据当前检测频率和当前检测次数对显示画面进行场景检测。如当前检测次数为3,场景检测模型基于上述计算的当前检测频率对显示设备200播放的显示画面进行3次识别,共得到3次检测的置信度。
如3次检测的置信度分别为:R1={0.9,0.1,0.2,0.4,0.1};R2={0.7,0.4,0.1,0.2,0.1};R3={0.8,0.1,0.3,0.3,0.1}。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i小于等于当前检测次数;因为每次检测是基于当前检测频率进行的,因此,可以在得到每次检测的置信度之后,计算置信度平均值。
基于上述描述进行举例,i等于1时,则第1次检测的置信度R1即为置信度平均值;i=2时,第2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通过R1和R2进行计算;第3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通过R1、R2和R3进行计算;得到3次置信度平均值分别为:R`1={0.9,0.1,0.2,0.4,0.1};R`2={0.8,0.25,0.15,0.3,0.1};R`3={0.8,0.2,0.2,0.3,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得到第i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之后,判断第i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根据第i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确定出当前显示场景。
基于上述描述进行举例,假设第一阈值为0.8;因为第1次置信度平均值中,“0.9”大于0.8,则确定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阈值。根据“0.9”确定当前显示场景。其中,“0.9”对应表示动漫场景的置信值,因此,确定当前显示场景为动漫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判断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小于或者等于置信度阈值的第一阈值,则进行第i+1次检测,直至达到当前检测次数。
基于上述描述进行举例,假设第一阈值为0.95;因为第1次置信度平均值中,任一置信值小于0.9,则需要进行第2次场景检测,得到第2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R`2。因为第2次置信度平均值中,任一置信值小于0.9,则需要进行第3次场景检测,得到第3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R`3。
此时,i=3,相当于达到当前检测次数;然后判断第3次置信度平均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不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第3次置信度平均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第3次置信度平均值确定当前显示场景。
由以上方案可知,第一阈值用于中断场景检测,在确定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阈值,且i小于当前检测次数时,则中断场景检测,直接确定出当前显示场景;无需使场景检测的次数达到当前检测次数,减少了场景检测的实际次数,节省了计算资源,提升了场景检测的效率;且因为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保证了确定显示场景的准确率。
步骤570、确定是否切换显示模式;若是,则切换与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否则不切换显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i达到当前检测次数时,若判断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则默认将历史显示场景作为当前显示场景,因此不需要切换显示设备200的显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显示画面检测的置信度确定出当前显示场景之后,判断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是否不同,若不同,则切换显示模式;否则不切换显示模式。基于上述描述进行举例,当前显示场景为动漫场景,历史显示场景为体育场景,则将显示模式切换为动漫场景对应的动漫模式。
图8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显示模式切换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内容如下:
第一时刻(即历史场景检测时刻),显示设备200播放的显示画面为X1(表示体育节目画面),对应的显示场景为体育场景,体育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为s1(表示体育模式);也就是说,显示画面X1是在显示模式s1(即体育模式)下进行播放的。
第二时刻(即当前场景检测时刻),显示设备200播放的显示画面为X2(表示动漫节目画面),对应的显示场景为动漫场景。因此需要将显示模式s1切换为显示画面X2对应的显示模式s2(表示动漫模式);也就是说,显示画面X2对应的显示场景为动漫场景,动漫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为s2,因此将显示画面X2在显示模式s2下进行播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切换显示模式之前,若生成第二场景检测指令,则停止响应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响应于第二场景检测指令;其中,第二场景检测指令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为相邻指令;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早于第二场景检测指令。
也就是说,在响应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的过程中,若生成第二场景检测指令,则将第二场将检测指令作为第一场景检测指令,重新进行场景检测。以此避免用户在频繁换台的场景中,对显示画面进行频繁检测,降低计算资源消耗,提升场景检测效率。
为了更好地描述上述技术方案,图9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场景检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内容如下:
步骤910、计算当前检测参数。
根据上述公式(1)、公式(2)、公式(3)和公式(4),计算出当前检测参数中的当前检测频率、当前检测次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步骤920、进行场景检测。
将当前检测频率、当前检测次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输入至场景检测模型,由场景检测模型基于当前检测频率逐次进行场景检测,得到每次场景检测的置信度以及置信度平均值。
步骤930、判断是否中断检测;若是,则执行步骤940,否则执行步骤920。
针对第i次场景检测,若i未达到当前检测次数时,在第i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大于第一阈值时,中断检测,根据第i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确定当前显示场景,并执行步骤940。
在第i次检测的置信度平均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不中断检测,执行步骤920,进行第i+1次场景检测。
步骤940、生成切换指令。
显示设备200在确定出当前显示场景之后,判断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是否不同,若不同,则确定需要切换显示模式,生成切换指令;否则确定不需要切换显示模式,不生成切换指令。切换指令用于指示将显示模式切换至为与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确定需要切换显示模式,则生成第一切换指令;在满足预设切换条件时,响应于第一切换指令,将显示模式切换至为与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
其中,预设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当前切换时刻与历史切换时刻计算切换时间间隔;切换时间间隔小于切换阈值;当前切换时刻与历史切换时刻为相邻切换时刻;
检测当前切换时刻的音量;当前切换时刻的音量小于音量阈值;
切换至与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之前,未生成第二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与第二切换指令为相邻指令;第一切换指令早于第二切换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切换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切换阈值;则对第一切换指令进行延时处理,以此避免频繁切换显示模式,提升用户观看显示画面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切换时刻的音量大于等于音量阈值;则对第一切换指令进行延时处理,以此避免切换显示模式时,显示差异较大,提升用户观看显示画面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切换至与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之前,生成第二切换指令,则将第二切换指令作为第一切换指令,执行第二切换指令,以此避免频繁切换显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切换显示模式之后,根据当前检测参数的当前检测频率更新历史检测参数中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
例如,预设历史时段为30s,更新前的预设历史时段内场景检测指令的数量为3个,则更新前的场景检测指令生成频率为10s/次;更新后的预设历史时段内场景检测指令的数量为4个,则更新前的场景检测指令生成频率为7.5s/次。
根据当前显示场景更新历史检测参数中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例如,若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相同,则将连续数量加1;若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不同,则将连续数量设置为1。
更新后的历史检测参数用于计算下一个场景检测指令对应的当前检测参数。
为了更好地描述上述技术方案,图10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显示设备控制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内容如下:
步骤1011、检测音频状态。
显示设备200在接收用户遥控器发送的操作指令时,检测此时显示设备200播放的视频的音频状态。
步骤1012、判断音频状态是否满足预设音频特征;若满足,则执行步骤1013;若不满足,则不响应该操作指令,在接收下一操作指令时,再次检测音频状态。
步骤1013、生成第一换台指令。在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表示显示设备200发生切换了节目频道,即更换了播放的视频。因此生成换台指令,以指示对切换后的节目频道进行场景检测。
步骤1014、判断预设时段阈值内是否生成第二换台指令;若是,执行步骤1013,相当于将第二换台指令作为第一换台指令。若否,则执行步骤1015。
步骤1015、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表示响应于第一换台指令,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用于指示计算当前检测参数,识别前显示设备200播放的视频的显示场景。
步骤1016、计算当前检测参数。
根据历史检测参数中预设历史时段内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和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计算当前检测参数的检测频率、置信度阈值和当前检测次数。具体的计算过程已在上述进行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1017、识别当前显示场景。
根据当前检测参数的检测频率和当前检测次数对显示设备200播放的视频进行画面识别,得到置信度。根据置信度和置信度预置确定显示设备200播放的视频的显示场景。
步骤1018、判断是否生成第二场景检测指令;若是,执行步骤1070,相当于将第二场景检测指令作为第一场景检测指令,重新检测显示设备200播放的视频的显示场景。若否,则执行1019。
步骤1019、生成第一切换指令。
在确定出当前播放视频的显示场景之后,对比上一次确定的显示场景与本次确定的显示场景是否相同,若是不相同,则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将显示设备200切换至与本次确定的显示场景相对应的显示模式。
步骤1020、判断是否生成第二切换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1019,相当于将第二切换指令作为第一切换指令。否则执行步骤1021。
步骤1021、切换显示模式。
将显示设备200切换至与本次确定的显示场景相对应的显示模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显示设备在接收用户在控制设备上发起的操作指令之后,检测接收操作指令时刻的音频状态,根据音频状态来确定显示设备是否为换台状态;以此实现在HDMI模式下识别显示设备的换台状态。
通过预设时段阈值来避免用户连续多次通过控制设备发送操作指令,导致多次生成场景检测指令的情况,提升生成场景检测指令的效率,进而提升场景检测的效率。通过预设检测条件来灵活的对媒体数据进行场景检测,提升场景检测的灵活性。
根据生成频率选择当前检测频率,减少场景检测的计算资源消耗,提升场景检测的灵活性。根据连续数量选择当前检测次数,降低切换检测场景的几率,避免频繁切换显示场景,增加场景检测的准确率。
通过判断置信度是否大于置信度阈值来确定显示场景是否发生了变化,以此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显示设备的显示模式,进而避免了频繁切换显示模式的情况,提升了对显示画面识别的准确率,增加了切换显示模式的准确率。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
检测所述显示设备在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操作指令时的音频状态;
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非换台状态;所述预设音频特征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显示设备的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
在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对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进行识别;
响应于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根据历史检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检测参数表示历史场景检测指令的检测结果和检测频率;所述当前检测参数包括当前检测频率、置信度阈值和当前检测次数;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频率和所述当前检测次数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大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所述置信度阈值用于识别出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
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不切换显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检测参数包括预设历史时段内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和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所述连续数量表示在响应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之前,连续相同的历史显示场景的数量;
所述控制器根据历史检测参数的检测频率和检测结果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具体被配置为:
根据历史检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的步骤中,根据所述生成频率选择所述当前检测频率;所述生成频率与所述当前检测频率成正比;
根据所述连续数量以及所述生成频率计算置信度阈值;所述连续数量与所述置信度阈值成正比;所述生成频率与所述置信度阈值成反比;
根据所述连续数量选择所述当前检测次数;所述连续数量与所述当前检测次数成反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信度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连续数量以及所述生成频率计算置信度阈值,具体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连续数量以及所述生成频率计算置信度阈值的步骤中,根据所述连续数量以及所述生成频率选择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连续数量与所述第一阈值成正比;所述生成频率与所述第一阈值成反比;
计算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第一阈值与预设倍数的乘积结果;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具体被配置为:
生成第一换台指令;
若判断预设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则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换台指令为与所述第一换台指令为相邻指令;所述第一换台指令早于所述第二换台指令;
若判断时段阈值内生成第二换台指令,则将所述第二换台指令作为所述第一换台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若判断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则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具体被配置为:
若判断时段阈值内未生成第二换台指令,且满足预设检测条件,则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所述预设检测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当前数据传输接口为高清多媒体接口,且所述高清多媒体接口中传输有视频流;
场景检测功能为开启状态;所述场景检测功能用于指示生成场景检测指令,检测显示画面的当前显示场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当前检测频率和所述当前检测次数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大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具体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当前检测频率,根据所述当前检测次数依次对当前显示画面进行识别,得到每次检测的置信度;
针对任一次检测,根据已检测得到的置信度计算置信度平均值;
在判断所述置信度平均值大于所述当前检测参数的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判断所述置信度平均值大于所述当前检测参数的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具体被配置为:
在第i次检测未达到所述当前检测次数时,若判断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置信度阈值的第一阈值,则根据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选择当前显示场景,并切换至与所述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
若判断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置信度阈值的第一阈值,则进行第i+1次检测;
在所述第i次检测达到所述当前检测次数时,若判断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大于所述置信度阈值的第二阈值,则根据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选择当前显示场景,并切换至与所述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
若判断第i次检测时的置信度平均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置信度阈值的第二阈值,则不切换显示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切换显示模式之前,还被配置为:
若生成第二场景检测指令,则停止响应于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二场景检测指令;所述第二场景检测指令与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为相邻指令;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早于所述第二场景检测指令;
若未生成第二场景检测指令,则在判断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不同时,切换至与所述当前显示场景对应的显示模式;
在判断当前显示场景与历史显示场景相同时,不切换显示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切换显示模式之后,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参数的当前检测频率更新所述历史检测参数中场景检测指令的生成频率;
根据当前显示场景更新所述历史检测参数中历史显示场景的连续数量。
10.一种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显示设备在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操作指令时的音频状态;
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在确定所述音频状态不满足预设音频特征时,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非换台状态;所述预设音频特征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显示设备的静音帧切换为非静音帧;
在确定所述显示设备为换台状态时,生成第一场景检测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对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进行识别;
响应于所述第一场景检测指令,根据历史检测参数计算当前检测参数;其中,所述历史检测参数表示历史场景检测指令的检测结果和检测频率;所述当前检测参数包括当前检测频率、置信度阈值和当前检测次数;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频率和所述当前检测次数识别显示画面的置信度,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大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切换显示模式;所述置信度阈值用于识别出显示画面的显示场景;
在确定所述置信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置信度阈值时,不切换显示模式。
CN202210753203.2A 2022-06-28 2022-06-28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174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203.2A CN115174973B (zh) 2022-06-28 2022-06-28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203.2A CN115174973B (zh) 2022-06-28 2022-06-28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973A true CN115174973A (zh) 2022-10-11
CN115174973B CN115174973B (zh) 2024-05-28

Family

ID=8348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3203.2A Active CN115174973B (zh) 2022-06-28 2022-06-28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9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5601A (zh) * 2022-11-09 2023-01-03 合肥康芯威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eMMC数据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5129A (ja) * 2009-07-01 2011-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質調整装置
US20170013241A1 (en) * 2014-03-24 2017-0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ent Presentation Method, Content Presentation Mode Push Method,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CN110996153A (zh) * 2019-12-06 2020-04-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场景识别的音画品质增强方法、系统和显示器
CN114286138A (zh) * 2021-01-14 2022-04-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外接设备及多视角比例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5129A (ja) * 2009-07-01 2011-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質調整装置
US20170013241A1 (en) * 2014-03-24 2017-0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ent Presentation Method, Content Presentation Mode Push Method,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CN110996153A (zh) * 2019-12-06 2020-04-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场景识别的音画品质增强方法、系统和显示器
CN114286138A (zh) * 2021-01-14 2022-04-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外接设备及多视角比例显示方法
CN114302193A (zh) * 2021-01-14 2022-04-0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外接设备及自动控制协议检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5601A (zh) * 2022-11-09 2023-01-03 合肥康芯威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eMMC数据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5565601B (zh) * 2022-11-09 2023-03-03 合肥康芯威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eMMC数据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973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3446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流媒体视频音画同步方法
CN114302190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画质调整方法
CN112118400B (zh) 显示设备上图像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421532B (zh) 背光调整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1836104B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CN112087671B (zh) 一种输入法控件的操控提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327199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多窗口参数设置方法
CN115174973B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CN113781957B (zh) 防止显示设备烧屏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289271B (zh) 显示设备及调光方式切换方法
CN113593488A (zh) 背光调整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095769B (zh) 一种应用级播放器的直播低延迟处理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040297B (zh) 一种epg页面的翻页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118476B (zh) 一种快速显示节目预约图标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007119A (zh) 视频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5185392A (zh) 显示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296664A (zh) 一种副屏亮度调节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438528A (zh) 一种组合按键的实现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218156A (zh) 一种调节视频动态对比度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971049A (zh) 一种后台服务管理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194355B (zh) 一种视频播放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596563B (zh) 一种背景色展示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WO2021203677A1 (zh) 一种控件展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928762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时区信息显示方法
CN113436564B (zh) 一种epos的展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