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873A -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873A
CN115174873A CN202211095301.8A CN202211095301A CN115174873A CN 115174873 A CN115174873 A CN 115174873A CN 202211095301 A CN202211095301 A CN 202211095301A CN 115174873 A CN115174873 A CN 115174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rticle
identity
monitoring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53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生
吴建军
方丽
林宝坤
孙康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53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8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4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video cont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涉及物品安防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本公开实现了对经过人员进行识别以及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Description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购物,快递包裹也随之增多。对于如何处理快递包裹,以及快递包裹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安防技术领域也迈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很多家庭都安装了带摄像头功能的安防设备。
但是,目前大多数安防设备只可以实现人脸识别的功能,无法识别物品并对物品进行高效监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智能安防设备,且包括: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采集的图像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之前,该方法包括:检测移动目标;响应于检测到移动目标,唤醒智能安防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以及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包括:基于图像识别算法,从数据库中确定身份特征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其中,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包括:合法人员,需关注人员,无信息人员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响应于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需关注人员时,采集多个图像,并比较多个图像中预设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物品是否存在增减或移动;若存在增减或移动,向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其中预设物品监控信息指示需关注人员对预设物品进行操作;若不存在增减移动,向终端设备推送信息,其中推送信息用于提醒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与智能安防设备建立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响应于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无信息人员时,监控预设物品是否存在增减移动;若预设物品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向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设置请求用于请求用户对无信息人员的身份特征信息设置标识;若物品不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识别无信息人员是否携带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检测物品所在位置与监控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物品放置位置;和/或,检测多个物品的体积,获得物品摆放信息;当物品放置位置表征超出监控区域位置,或物品摆放信息表征有至少一个物品被遮挡时,向终端设备推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用于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当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表征为合法人员时,控制第二摄像头保持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用于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当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表征为需关注人员或无信息人员时,控制第二摄像头启动进行监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之后,方法还包括:接收设置指令,设置指令中包括用户对无信息人员设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以及将无信息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存储于数据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无信息人员是否携带物品之后,方法还包括:当当第二摄像头识别无信息人员未携带物品时,在图像数据中标记有人经过;当第二摄像头识别无信息人员携带物品时,向终端设备发送通信请求和/或信息推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与智能安防设备绑定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包括:获取预设物品的类别;将预设物品的类别上报至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数据包括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图像数据,其中,第一图像数据由第一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人脸;第二图像数据由第二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物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实现对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区分,以及识别物品,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装置,包括:识别单元,用于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监控装置,实现对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区分,以及识别物品,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实现对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区分,以及识别物品,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安防设备的硬件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示例电子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购物,快递包裹也随之增多。对于如何处理快递包裹,以及快递包裹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安防技术领域也迈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很多家庭都安装了带摄像头功能的安防设备。
当无法对门前物品(例如快递包裹进行监管时,大多家庭选择安装智能安防设备(例如带有摄像头功能的门铃或门锁),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以达到安全防护的功能。
但是,目前大多数安防设备只可以实现人脸识别的功能,无法识别物品并且无法对物品进行监控。
为此,本公开提出一种监控方法,通过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根据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实现对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区分,以及识别物品,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本公开的一种监控方法,在摄像头、智能门铃、带视频的智能门锁等智能安防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人脸识别功能,该人脸识别功能可以集成在软件模块或硬件模块中;当检测到目标移动时,智能安防设备进行录像并将识别到的图片信息发送到用户端;用户根据图片信息,做出对应处理,并制定相应录像与推送策略,将对应的处理策略下发到设备端;当再次检测到目标移动时,通过人脸识别,根据用户的处理策略,判断是否进行录像并将录像发送至用户端(也可以先进行录像再人脸识别),实现对门前人员和特定对象进行识别监控。
本公开适用于基于智能设备的安防监控,智能设备可以是一种智能安防设备,智能设备包括:智能锁,智能保管柜,智能门锁等。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现本公开提出的一种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智能安防设备,智能安防设备也可以包括监控设备,例如门前楼前安放的监控摄像头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像数据可以是同一摄像头采集的数据,也可以是不同摄像头采集后经过处理获得的数据。其中,同一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可以既包括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包括静态对象(例如物体)的信息。对于不同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的方案,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主摄像头)采集图像中的人脸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辅助摄像头)采集物品数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以两个摄像头为例,通过主摄像头和辅助摄像头,分别对抓拍的图片进行AI识别检测,分析图像中的人脸、物品等信息,避免由于水平镜头角度限制问题,无法覆盖门锁下方区域,对于门前的物品无法检测。
其中,主摄像头和辅助摄像头在特定情况下开始拍摄。
本公开主要是用于对物品的监控,通过摄像头模组实现图像数据的采集,且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摄像头模组来实现;摄像头可以设置在需要监控的区域范围内,并不局限于设置在智能锁上,或门上,门体上,可以设置在任何能够实现对应的监控功能的地点。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摄像头模组设置的位置不予限制。
其中,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主摄像头模组和辅助摄像头模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不予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双摄像头布局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对于双摄像头可以设置在不同位置,设置规则为能够实现在监控范围上的互相补偿,满足全范围监控的需求,例如在智能锁或门铃上,可以是水平和设备下方倾斜设置等,在本公开中对于双摄像头的布局不予限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双目摄像头图像拼接方法,扩展视频门锁的视场角度,通过不同的图像拼接方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视角来光看门外的图像场景,同时用户也可设置不同的拼接方式呈现不同的图像效果,举例而言,如果用户侧重点在于直观简单则选择平面拼接效果;如果用户的侧重点在于部分图像的细节则选择画中画效果;如果用户的侧重点在宏观希望从门外看门口的场景则选择鸟瞰效果。
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人脸,虹膜,掌静脉等生物特征信息的至少一种,在本公开中不予限制。
步骤102,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获取到门前人员的视频图像后,启用智能安防设备的识别功能,通过AI识别检测等相关技术对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人脸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取人脸的标识,将人脸的标识作为身份标识。
步骤103,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获取到的身份标识,例如人脸标识,判断主控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与该获取到的人脸标识匹配的对应的标识,根据查询数据库的结果来判断是否进行物品监控,获取物品信息。
其中,物品监控例如可以是通过底部摄像头拍摄。物品信息包括物品的分类类别信息。
步骤104,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报物品监控信息给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
其中,本公开不限制应用程序或搭载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和智能安防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其可以是近场通信也可以是远程通信。具体地,当应用程序或安装应用程序的终端设备与智能安防设备进行远程通信时,上报物品监控信息给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之间存在绑定关系,其可以通过远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绑定,也可以是通过近距离的蓝牙广播进行绑定。本公开中,应用程序或搭载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和智能安防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近场通信时,例如使用RFID技术等,本公开不予限制。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人脸信息的标识;根据身份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向与智能安防设备绑定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实现对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及物品识别,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步骤101和步骤102和步骤103步骤104进行进一步定义。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101之前包括步骤201和步骤202以及步骤203,步骤102包括步骤204和步骤205,步骤104包括步骤207和步骤208。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移动目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移动侦测传感器(PIR)进行移动目标检测。
步骤202,响应于检测到移动目标,唤醒智能安防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目标可以是活动的人或动物,当移动侦测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目标时,主控模块将收到侦测传感器发送的感测信号,响应于该感测信号,主控模块可以控制摄像头开启进行录像。
具体的,智能安防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在门前无人的状态下不进行图像采集,当检测到门前有人时,才启动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图像采集,其中,可以通过移动侦测传感器来检测门前是否有人。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采集门前无人状态下的图像,从而节约电能以及节约视频存储空间。
步骤203,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可以是同一摄像头采集的数据,也可以是不同摄像头采集后经过处理获得的数据。其中,同一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可以既包括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包括静态对象(例如物体)的信息。对于不同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的方案,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主摄像头)采集图像中的人脸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辅助摄像头)采集物品数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摄像头,以两个摄像头为例,当主摄像头和辅助摄像头启动后,开始自身初始化并提取预先植入的校准参数;图像采集设备分别对两个摄像头的图像进行采集,主要是控制传感器的采样频率以及同步两个摄像头的曝光时间,接收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之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校准,其中,数据校准包括色彩和噪点以及畸变参数的校准;根据用户设置的不同拼接模式完成图像不同的拼接效果,包括拼接预处理和拼接功能以及拼接后处理。
需要理解的是,拼接预处理包括拼接前的图像缩放以及裁剪功能,根据拼接后的目标尺寸自动完成缩放比例的计算功能,根据拼接的方式自动完成图像的旋转功能;
拼接功能是拼接任务的核心功能,完成双摄像头的拼接功能。拼接功能包括鸟瞰拼接和平面拼接以及画中画拼接三种方式。鸟瞰拼接是从门外侧看门口的一种视觉图像体验,是将两个摄像头的图像投射到球面坐标系后进行拼接而得到的展示效果;而平面拼接是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一定的缩放比例在平面坐标系中进行直接拼接,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的摆放拼接;画中画拼接是指在平面坐标系中将一个摄像头的图像放置于另一个摄像头图像的坐标系内的拼接方式。
拼接后处理包括拼接后图像的融合以及拼接质量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拼接模块实现拼接功能的闭环处理功能,并将拼接好的图像传递给图像基础设施单元;其中,图像基础设施单元负责发送拼接好的图像,基于WiFi或以太网等基础网络功能,通过网络将拼接好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指定用户。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拼接好的图像也可以直接保存到本地存储系统。
图像数据包括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图像数据,其中,第一图像数据由第一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人脸;第二图像数据由第二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物品。
以智能锁或室外监控装置为例,第一摄像头为主摄像头,第二摄像头为底部摄像头。主摄像头用于采集门锁正前方区域的影像,主要用于人脸识别和物品识别。底部摄像头用于采集门锁低部区域影像,用于人脸识别和物品识别以及物品监控区。
在本公开中,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是摄像头模组,当图像采集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或者实时运行状态时,当移动侦测模组检测到人或动物移动时,主摄像头和辅助摄像头开启工作,图像采集设备启动录像;同时,图像拼接单元开启图像拼接任务,根据用户设置拼接不同的图像效果;向IOT(物联网)平台获取认证指示,以获取上传录像的权限;从传感器获取的流进行编码及拼接,并封装成MP4格式文件,同时对视频文件进行加密;上传线程将视频文件上传至服务器;插件通过向服务器获取数据为用户展示录像,实现图像数据的采集。
此外,在本公开中用户也可以通过直播对讲实现远程沟通。其中,直播对讲功能是通过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进入直播页面,用户点击直播,将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的直播指令发送至后台,通过IOT平台唤醒图像采集设备;设备端摄像头开启,根据用户设置拼接效果进行图像拼接;设备端开启登录P2P(Point to point)服务器,登录成功后P2P服务器与手机端建立通信连接;认证后设备端会将加密后的音视频流上传至服务器,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进行实时播放;直播过程中可进行对讲通话,设备端通过拾音mic获取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手机端获取音频数据并进行播放。
步骤204,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人脸和/或物品主要通过主控实现的,主控用于提供AI算法(人脸识别,物品识别等)。
步骤204与上述步骤101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其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5,基于图像识别算法,从数据库中确定身份特征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获取到的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查询主控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获取到的人脸的标识。
图像识别算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可以是一种AI算法。
其中,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包括:合法人员,需关注人员,无信息人员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公开中合法人员为经过用户标记为安全,或允许访问的人员;需关注人员为经用户标记为重点关注的人员类型,包括:具有一定职能的人员,例如快递员,外卖员等;无信息人员为无标记信息人员,例如陌生人等。
步骤206,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合法人员(例如家人),控制第二摄像头保持关闭,不对物品进行监控,物品监控信息指示家人经过。
具体的,如果AI检测识别到的是家人,设备推送家人经过的信息到用户的应用程序(APP),不查看物品监控区的变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需关注人员(例如快递员),控制第二摄像头启动进行监控,对物品进行监控。采集多个图像,并比较多个图像中物品的数量和位置;根据数量和位置的比较结果,确定物品是否存在增减或移动。其中,当预设物品在监控范围内增加或减少时,可以确定物品存在增减情况;当预设物品在监控范围内位置相较于之前发生变化时,可以确定物品存在移动情况。
若存在增减或移动,向终端设备上报物品监控信息,其中物品监控信息指示快递员取走或投送快递;若不存在增减移动,向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其中通知消息用于提醒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与智能安防设备建立通信。
通知信息还用于提醒用户检查是否存在大物件挡住小物件或物品被放置到物品监控区外的情况。
具体的,以快递员为例,当AI检测识别到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快递员并且检测物品所在位置与监控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物品放置位置,如果物品监控区有增减挪动的情况,设备会推送快递员取走或者投送快递的消息到用户应用程序(APP)。同时录像会对快递投放、快递取走情况进行标记,以便用户查阅。如果监控区没有变化,会推送快递员经过的消息给用户应用程序(APP),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开摄像头,指引快递员进行取走和投送快递到物品监控区域。(例如,识别到快递员,但是监控区没有变动,这个情况可能出现物品放到监控区外,用户可以主动打开应用程序(APP)查看实际场景情况)。同时录像视频会标记快递员经过,以区分快递员正常取走和投放的情况,以便后续查询有快递员经过,物品监控区没有变动的问题。
如果辅助摄像头检测到物品移动,设备推送监控区有变动信息给用户应用程序(APP),录像标记为监控区有变动,用户可以打开视频,检测多个物品的体积,获得物品摆放信息;检查监控区是否出现大物件挡住小物件的情况,当物品放置位置表征超出监控区域位置,或物品摆放信息表征有至少一个物品被遮挡时,向终端设备推送信息。如果辅助摄像头没有检测到物品移动,主摄像头检测到物品移动,设备推送物品移动信息给应用程序(APP),录像标记为物品移动,用户可打开视频远程检查物品是否放置到物品监控区域外。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无信息人员(例如陌生人),对物品进行监控。监控物品是否存在增减移动;若物品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向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设置请求用于请求用户对无信息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设置标识;若物品不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识别陌生人是否携带物品。
向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之后,还包括接收设置指令,设置指令中包用户对无信息人员设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以及将无信息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存储于数据库中。
识别无信息人员是否携带物品之后,还包括当无信息人员未携带物品时,在图像数据中标记有人经过;当无信息人员携带物品时,向终端设备发送通信请求和/或信息推送。
具体的,如果AI检测识别到的是未标记过的人,设备推送有人经过的消息给用户应用程序(APP),如果物品监控区有增减挪动,设备推送物品监控区有变动的信息给用户应用程序(APP),用户可打开视频,对该人员进行标记,录像视频会对物品监控区变动情况进行标记,以便查阅。如果物品监控区没有变动,通过物品识别,判断该人员是否有携带物品,如果没有携带物品,录像视频会对有人经过的情况进行标记。如果携带物品,则进入视频画面内物品监测。
如果AI检测识别到无标记信息的人员,例如快递员,设备推送有人经过的消息至用户应用程序(APP),用户可以打开远程通信,将当前识别到的人员标记为快递员。当再次识别该人员时,智能安防设备可以直接识别该人员的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需关注人员。
其中,对于监控物品是否存在增减移动,设备可以在动态目标离开监控区域后更新监控区物品的情况,通过监控区域的画面信息和上一次获取到的信息对比,得到监控区域内物品的变动信息,其包含物品的个数和每个物品对应的位置。
人离开后停止录像,并把录像上传到云端,用户可根据录像标记查看录像。同时更新物品监控区信息,根据物品识别的结果分析判断监控区的有效性。
步骤207,获取预设物品的类别。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AI学习,识别不同的物体(箱子,塑料袋,文件夹等),通过识别到不同的物体对物品进行分类,在监控区的物品会有对应的物品类型,物品在监控区的位置,物品数量等信息来进行管理。这些信息智能安防设备可发给用户应用程序(APP)。
例如,物品的管理,主要通过从轨迹判断,物品属性,两个维度获取物品信息,并进行管理。
轨迹判断是判断物品在画面中出现或者消失。
属性判断是物品识别和分类(例如,箱子、快递袋、塑料袋/纸袋(外卖)、文件袋等)。
对物体颜色不限、材质不限、外形标准/部分损坏/不规则均可识别。判断类型可以具体分为:物品(箱子、快递袋、塑料袋、文件袋);箱子类型(瓦楞纸箱、泡沫箱、塑料箱、箱体上装了塑料袋等);快递袋类型(快递袋撑满/扁平/内装方型盒子等);塑料袋/纸袋(外卖)(塑料袋/纸袋撑满/扁平/内装方型盒子等);文件袋等。即基于物品属性和物品轨迹,对物品进行分类。
步骤208,将预设物品的类别上报至终端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打开安防设备通信流程,获取物品的类别,查看具体实际情况。
具体的,是上报给用户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APP),通过智能安防设备和用户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上传。其中,通信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
综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当检测到有移动目标经过时,唤醒智能安防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数据,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基于图像识别算法,从数据库中确定身份特征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获取预设物品的类别,将预设物品的类别上报至终端设备,实现对于门前的物品精准检测,对门前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区分,实现精准的推送,以及物品的识别,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监控方法,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侦测传感器监测到人经过就会打开主控,摄像头开启进行录像。摄像头为主摄像头和底部摄像头,分别对抓拍的图片进行AI识别检测,分析图像中的人脸、物品等信息,其中,门锁底部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为物品监控区。
如果AI检测识别到的是合法人员,设备推送目标移动信息到用户的应用程序(APP),不关心物品监控区的变动。
如果AI检测识别到的是需关注人员(例如快递员)并且物品监控区有增减挪动的情况,设备推送需关注人员取走或者投送物品的信息至用户应用程序(APP)。设备进行录像,同时会对物品投放、物品取走情况进行对应标记,以便查阅。如果监控区域物品信息发生变动,则推送目标移动信息至用户应用程序(APP)。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摄像头,通过直播对讲远程指引需关注人员进行取走和/或投送物品至监控区域内,同时对目标移动的情况进行标记,以区分需关注人员具体的操作,并记录监控区域内的物品位置和数量信息。
如果AI检测识别到的是无信息人员,设备推送目标移动信息至用户应用程序(APP),如果物品监控区有增减挪动,设备推送物品监控区域物品变动的信息至用户应用程序(APP),用户可以开启视频,对该人员标记身份标识,同时对物品监控区变动的情况进行标记,以便查阅。如果物品监控区域物品没有变动信息,则通过物品识别,判断该人员是否有携带物品,当识别到未携带物品时,仅标记存在目标移动的情况。当识别到携带物品时,则进行远程通信,例如进行视频通信,以实现物品监测。
其中,视频画面内物品监测,如果底部摄像头检测到物品移动,设备推送监控区有变动信息给用户应用程序(APP),录像标记为监控区有变动,用户可以打开视频,检查监控区是否出现物品监控区被破坏的情况。如果底部摄像头没有检测到物品移动,主摄像头检测到物品移动,设备推送物品移动信息给应用程序(APP),录像标记为物品移动,用户可打开视频,检查物品是否放置到物品监控区外。
当AI识别到相关人员离开预设监控区域时,并把录像信息上传到服务器,以便用户查看录像。同时更新物品监控区信息,根据物品识别的结果分析判断监控区的有效性。
其中,物品监控区被破坏的情况为摄像头区域被挡,大物件占用的区域影响到其他小物件等。设备推送通知到用户应用程序(APP),用户可打开视频观看实时场景,以便提前做好快递包裹的保护。
通过AI学习,识别不同的物体(箱子,塑料袋,文件夹等),通过识别到不同的物体对物品进行分类,在监控区的物品会有对应的物品类型,物品在监控区的位置,物品数量等信息来进行管理。这些信息设备可发给用户应用程序(APP)。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于智能安防设备的硬件框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安防设备的硬件框图。该智能安防设备由门锁主摄像头(正前方水平安装)、主控,底部摄像头,主移动侦测传感器(水平安装),WIFI模组,底部移动侦测传感器组成。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主摄像头负责采集门锁正前方区域的影像,用于人脸识别和物品识别。主控用于提供AI算法(人脸识别,物品识别等),录像。底部摄像头负责采集门锁低部区域影像,用于人脸识别和物品识别,物品监控区。主移动侦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前方区域是否有人或动物经过。WIFI模组用于上传录像文件到云,发送事件通知到服务器。底部移动传感器用于检测底部区域是否有人或动物经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门锁主摄像头、主控,底部摄像头,主移动侦测传感器,WIFI模组,底部移动侦测传感器,实现了实现对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及物品识别,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与上述的一种监控方法相对应,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监控装置。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该监控装置应用于智能安防设备,智能安防设备也可以包括监控设备,例如门前楼前安放的监控摄像头等。如图5所示,包括:
识别单元510,用于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
获取单元520,用于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
确定单元530,用于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上报单元540,用于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500还包括:唤醒单元,用于识别采集的图像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之前,检测移动目标;响应于检测到移动目标,唤醒智能安防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以及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520用于:基于图像识别算法,从数据库中确定身份特征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其中,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包括:合法人员,需关注人员,无信息人员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30用于:响应于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需关注人员时,采集多个图像,并比较多个图像中所述预设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物品是否存在增减或移动;若存在增减或移动,向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其中预设物品监控信息指示需关注人员对预设物品进行操作;若不存在增减移动,向终端设备推送信息,其中推送信息用于提醒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与智能安防设备建立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30用于:响应于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无信息人员时,监控预设物品是否存在增减移动;若预设物品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向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设置请求用于请求用户对所述无信息人员的身份特征信息设置标识;若物品不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识别无信息人员是否携带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30用于:检测物品所在位置与监控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物品放置位置;和/或,检测多个物品的体积,获得物品摆放信息;当物品放置位置表征超出监控区域位置,或物品摆放信息表征有至少一个物品被遮挡时,向终端设备推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30用于: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用于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当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表征为合法人员时,控制第二摄像头保持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30用于: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用于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当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表征为需关注人员或无信息人员时,控制第二摄像头启动进行监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3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之后,接收设置指令,设置指令中包括用户对无信息人员设置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以及将无信息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存储于数据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30用于:识别无信息人员是否携带物品之后,当第二摄像头识别无信息人员未携带物品时,在图像数据中标记有人经过;当第二摄像头识别无信息人员携带物品时,向终端设备发送通信请求和/或信息推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报单元540用于:获取预设物品的类别;将预设物品的类别上报至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数据包括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图像数据,其中,第一图像数据由第一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人脸;第二图像数据由第二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物品。
综上,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监控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向与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实现对经过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及物品识别,对物品保护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前述对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原理相同,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可参照上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中不再进行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6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6所示,设备600包括计算单元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608加载到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访问/存取存储器)6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603中,还可存储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设备6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输入单元6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6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6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6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609允许设备6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6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6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s,图形处理单元)、各种专用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6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监控的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的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6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602和/或通信单元6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6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603并由计算单元6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6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前述监控的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ASSP(Application Specific StandardProduct,专用标准产品)、SOC(System On Chi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RAM、ROM、EPROM(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快闪存储器、光纤、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Virtual Private Server",或简称 "VPS")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硬件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几大方向。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安防设备,且包括:
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
获取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所述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所述预设物品监控信息;以及
向与所述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所述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采集的图像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移动目标;
响应于检测到移动目标,唤醒所述智能安防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以及
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所述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包括:
基于图像识别算法,从数据库中确定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对应的身份标识,其中,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包括:合法人员,需关注人员,无信息人员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
响应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需关注人员,采集多个图像,并比较多个图像中所述预设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物品是否存在增减或移动;
若存在增减或移动,向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所述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其中所述预设物品监控信息指示需关注人员对所述预设物品进行操作;
若不存在增减移动,向所述终端设备推送信息,其中所述推送信息用于提醒用户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智能安防设备建立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
响应于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为无信息人员,监控所述预设物品是否存在增减移动;
若所述预设物品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所述设置请求用于请求用户对所述无信息人员的身份特征信息设置标识;
若所述物品不存在增减移动的情况,识别所述无信息人员是否携带物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物品所在位置与监控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物品放置位置;
和/或,
检测多个物品的体积,获得所述物品摆放信息;
当所述物品放置位置表征超出监控区域位置,或所述物品摆放信息表征有至少一个物品被遮挡时,向所述终端设备推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对所述预设物品进行监控,所述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
当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表征为合法人员时,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保持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对所述预设物品进行监控,所述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包括:
当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表征为需关注人员或无信息人员时,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启动进行监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设置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设置指令,所述设置指令中包括所述用户对所述无信息人员设置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以及
将所述无信息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对所述预设物品进行监控,所述识别所述无信息人员是否携带物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摄像头识别所述无信息人员未携带物品时,在所述图像数据中标记有人经过;
当所述第二摄像头识别所述无信息人员携带物品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通信请求和/或信息推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与智能安防设备绑定的终端设备上报预设物品监控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物品的类别;
将所述预设物品的类别上报至所述终端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图像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由第一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所述身份特征信息;
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由第二摄像头采集,且用于检测所述预设物品信息。
13.一种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智能安防设备,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身份特征信息和/或物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包括用于表征用户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的身份标识,所述身份标识包括对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标识,确定是否对预设物品进行监控,以获取所述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上报单元,用于向与所述智能安防设备关联的终端设备上报所述预设物品监控信息。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095301.8A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1748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5301.8A CN115174873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5301.8A CN115174873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873A true CN115174873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5301.8A Pending CN115174873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87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9838A1 (en) * 2014-12-31 2016-07-07 Google Inc. Automated handling of a package delivery at a smart-home
CN108230497A (zh) * 2017-12-21 2018-06-29 合肥天之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快递特征识别的门禁安防方法
CN110336978A (zh) * 2019-06-18 2019-10-15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监控看守物品的方法及系统
CN111757069A (zh) * 2020-07-10 2020-10-09 广州博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门铃的监控防盗方法及装置
CN114584733A (zh) * 2020-11-30 2022-06-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可视门铃的图像采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可视门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9838A1 (en) * 2014-12-31 2016-07-07 Google Inc. Automated handling of a package delivery at a smart-home
CN108230497A (zh) * 2017-12-21 2018-06-29 合肥天之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快递特征识别的门禁安防方法
CN110336978A (zh) * 2019-06-18 2019-10-15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监控看守物品的方法及系统
CN111757069A (zh) * 2020-07-10 2020-10-09 广州博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门铃的监控防盗方法及装置
CN114584733A (zh) * 2020-11-30 2022-06-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可视门铃的图像采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可视门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0504B2 (en) Emotion detection enabled video redaction
CN105684038B (zh) 用于替换图像的部分的图像缓存
KR101810578B1 (ko) 셔터 클릭을 통한 자동 미디어 공유
US20210365343A1 (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Based Cloud Computing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N106341661B (zh) 巡逻机器人
CN109040693B (zh) 智能告警系统及方法
CN102880634B (zh) 基于云的智能人脸识别检索方法
US11049375B2 (en) Parcel delivery prediction-based theft detection
US20170262706A1 (en) Smart tracking video recorder
CN109766779A (zh) 徘徊人员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047824B (zh) 一种室内儿童看护联动控制预警方法及系统
WO2016209509A1 (en) Automatic metatagging in images
CN110532888A (zh)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81813A (zh) 一种视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监控系统
CN110852306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监控系统
CN109495723A (zh) 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家用智能监控系统
CN111191507A (zh) 智慧社区的安全预警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072478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生记录系统及其方法
CN115103157A (zh) 基于边云协同的视频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10402777B2 (e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object recognition
CN105957300A (zh) 一种智慧金睛识别可疑张贴遮蔽报警方法和装置
CN106803937B (zh) 一种具有文本日志的双摄像头视频监控方法、系统和监控装置
CN111277789A (zh) 基于视频的社区安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4873A (zh) 一种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0569715A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