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288B -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288B
CN115174288B CN202210566992.9A CN202210566992A CN115174288B CN 115174288 B CN115174288 B CN 115174288B CN 202210566992 A CN202210566992 A CN 202210566992A CN 115174288 B CN115174288 B CN 115174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linkage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69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4288A (zh
Inventor
苏国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69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2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4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14Exchanging control software or macros for 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在本地查询与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通过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设备,以指示受控设备执行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保证了受控设备的稳定控制。

Description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设备通过网关接入网络,并且通过网关与网络中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或者终端软件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智能设备的控制。但是,当网关和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不稳定时,会导致通过远程网络连接用户终端不能稳定控制设备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
可选地,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受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络,还包括: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间的网络状态;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包括:当所述网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受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络,还包括: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之间的网络状态;
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包括:当所述网络状态为正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通过所述外部控制下发的控制指令,和/或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包括:在所述控制设备本地存储的联动控制关系表中,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关系;所述联动控制关系表基于自定义的联动配置信息进行绑定配置得到;根据所述控制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可选地,在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获取场景联动配置指令;所述场景联动配置指令包括自定义的控制设备与对应的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的联动配置信息;获取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获取场景联动配置指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场景配置信息存储在本地;控制所述控制设备开放注册接口,所述注册接口用于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对所述联动配置信息进行注册绑定;所述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包括: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包括:获取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和私有通信属性,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是私有属性密钥;对所述受控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基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受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本地联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查询模块,用于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联动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
可选地,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第一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第一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间的网络状态。
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第二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之间的网络状态。
获取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状态为正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通过所述外部控制下发的控制指令,和/或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查询模块包括:查询子模块和确定子模块。
查询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本地存储的联动控制关系表中,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关系;所述联动控制关系表基于自定义的联动配置信息进行绑定配置得到;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指令获取模块、联动配置模块和通信链路建立模块。
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场景联动配置指令;所述场景联动配置指令包括自定义的控制设备与对应的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的联动配置信息;
联动配置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
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以及绑定模块。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场景配置信息存储在本地;
绑定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设备开放注册接口,所述注册接口用于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对所述联动配置信息进行注册绑定。
可选地,通信链路建立模块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可选地,通信链路建立模块包括:秘钥发送子模块、校验子模块以及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
秘钥发送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和私有通信属性,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是私有属性密钥;
校验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受控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进行校验;
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用于若校验通过,则基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受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在本地查询与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通过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设备,以指示受控设备执行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保证了受控设备的稳定控制,本地联动可以不受网络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智能设备的成功控制。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步骤S430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另一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灯具设备调节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地,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发现,当网关和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不稳定时,会导致用户终端不能稳定控制,甚至是无法控制智能设备的问题。并且,当用户终端不在用户身边时,或者用户对用户终端的接收能力较差,不会适用用户终端时,导致用户无法通过用户终端控制智能设备,无法享受智能设备给居家生活带来的便利。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网关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至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将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智能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实现本地联动,在网络质量不佳,导致网络连接不稳定时,可以通过第二配置信息实现本地联动控制,确保了智能设备能够被控制,并且通过本地控制避免了用户不会使用用户终端导致的智能设备无法控制的问题。
为了更好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下面先对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环境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智能控制系统10中。该智能控制系统10中包括智能网关110、用户终端120、智能设备130、服务器140以及路由器。其中,服务器140可以采用传统服务器,也可以采用云服务器,在此不做限定。智能网关11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其中,服务器140分别与该至少一个智能网关110连接,例如,服务器140可以基于路由器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至少一个智能网关11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服务器140和智能网关110之间的数据交互。
其中,智能设备130具体可以是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门窗传感器、智能开关、空调、窗帘、电视、冰箱、电扇。其中,智能设备13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该至少一个智能设备130分别和至少一个智能网关110连接,例如,一个智能网关110与多个智能设备130连接,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智能网关110与智能设备130可以通过蓝牙、WiFi或者ZigBee等方式进行连接。
可选地,多个智能设备130之间可以通过蓝牙、WiFi或者ZigBee等方式进行连接,例如智能开关与灯可以预先建立连接,进行无线通信,使得通过控制智能开关可以控制灯的开或关。
其中,用户终端120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智能网关110连接,该用户终端120可以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电子设备等,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用户终端120用于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方便用户通过用户终端120可以基于路由器与智能网关110进行无线通信。另外,用户可以在智能网关110和用户终端120同时添加一个帐户信息,通过该帐户信息实现网关和用户终端120的信息同步。
作为一种方式,智能设备130与智能网关110连接,用户终端120可以通过局域网路径与智能网关110进行交互(即用户终端-路由器-网关),从而实现与智能网关110连接的智能设备130进行交互。进一步地,用户终端120还可以通过广域网路径与网关进行交互(即用户终端-服务器-网关),从而实现与智能网关110连接的智能设备130进行交互。具体的,智能网关110以及用户终端120均可以与路由器连接,并通过路由器接入以太网,路由器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等方式接入服务器140。例如,智能网关110与用户终端120可以将信息上传到服务器140中。可选地,用户终端120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服务器140建立网络连接,从而可以获取服务器140下发的数据。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该方法应用于控制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控制设备具体可以为图1中智能设备130、以及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设备等。下面将针对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
其中,控制设备是指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设备,能够控制与其具有预设关系的设备。具体可以是具有数据转发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向受控设备转发指定的命令,以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以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为例,控制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所示的智能设备130中具有数据转发功能的智能设备。
控制设备可以获取针对指定受控设备的控制指令,其中,该控制指令用于控制与控制设备连接的受控设备。控制指令可以控制设备被触发相应的操作生成,也可以是接收到关联设备触发的控制信息生成,例如可通过关联的遥控器或外部设备所触发的控制信号生成,还可以是根据控制设备自身的运行数据自动生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上设置有输入单元,其中,输入单元可以是触摸屏,也可以是按键,用户基于输入单元进行输出操作,控制设备基于该输入操作获得控制指令。
步骤S120、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在控制设备本地存储有多个控制指令中各个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预计目标动作,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控制指令对应控制受控设备执行目标动作。在控制设备获取到控制指令后,从本地查询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与目标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地预先存储有联动控制关系表,该联动控制关系表具体可以基于配置信息生成。配置信息具体可以是用户通过对应的用户终端配置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直接由用户终端下发给控制设备进行配置,也可经由网关或服务器下发至控制设备进行配置。其中,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设备的设备信息,可选地,设备信息可以包括智能设备的属性信息、地址信息等。若通过网关下发配置信息,网关可以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中的设备信息,确定设备信息所指示的设备(可以指示该设备为控制设备或者受控设备),以单播方式根据目标短地址将第一配置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所指示的所有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基于用户终端的应用程序或者终端软件进行设置,从该网络中的所有设备中,对用户期望的设备进行设置,从用户期望的智设备中设置出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用户期望通过控制设备控制受控设备,根据用户的上述设置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将第一配置信息发送至网关,由网关转发至设备。
可选地,控制设备不限制设备类型,对于end device设备(终端节点设备),具体可以是具有收发数据功能、无转发数据功能的设备;由于end device设备有休眠周期,在休眠周期内不能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信息,如果受控设备为end device设备,在处于休眠周期时可能会错过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为了保证本地联动的准确触发,因此,受控设备可以为除了end device设备外的设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设备本地存储的联动控制关系表中,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关系;然后,所述联动控制关系表基于自定义的联动配置信息进行绑定配置得到;最后根据所述控制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步骤S130、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
其中,本地私有通信链路,是指本地的私有属性的通信链路,具体可以是基于各设备的私有属性的本地地址建立的本地通信链路。建立有本地私有通信链路的设备之间不需要外部连网,即可在本地实现相互通信。
其中,私有属性密钥是指本地私有通信链路所对应的通信密码,可以是针对各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的私有密码,具体可以是针对各种配置命令下的控制关系的私有密码。例如,私有属性密钥可以为Setup code(注册码),用于指示具有本地私有通信链路的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进行注册连接的密码。
可以理解,场景联动可以是指设备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时,执行预定义的业务逻辑,以实现对设备的联动控制。触发条件可以包括接收到指定的控制指令,也可以包括设备的状态或采集的数据满足预设的条件等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在本地查询与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通过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受控设备,以指示受控设备执行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保证了受控设备的稳定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受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3,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间的网络状态。
其中,中控设备可以是具有对各智能设备进行管理控制的设备,具体可以与各控制设备连接,且与外部控制终端连接的设备。例如,中控设备可以是网关等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检测可以所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设备构成的网络的网络状态。
步骤S220、当所述网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控制设备可以主动检测中控设备的外部网络状态,例如,控制设备可以通过向中控设备定时发送状态获取请求,以获取中控设备和外部设备构成的外部网络的网络状态。
当网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说明中控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关系不能良好控制网络中的外部设备,因此,需要位于本地的控制设备来对相应的受控设备进行本地控制。具体地,控制设备可以直接获取在本地触发的控制指令。本地的控制指令具体可以是用户直接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操作生成的指令,例如通过触发控制设备的控制项、按键、开关等操作,以对控制设备触发本地的控制指令。
步骤S230、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步骤S240、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
其中,步骤S230-步骤S2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20-步骤S130,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受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4,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之间的网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检测获取中控设备和外部设备构成的网络的网络状态。
步骤S320、当所述网络状态为正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通过所述外部控制下发的控制指令,和/或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当网络状态为正常状态,说明可以通过外部网络连接关系控制受控设备,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设备获取外部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通过外部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控制受控设备。由于本地控制不受网络状况的影响,因此,控制设备也可以触发本地的控制指令,通过本地的控制指令控制受控设备。
步骤S330、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步骤S340、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
其中,步骤S330-步骤S3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20-步骤S130,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图5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5,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场景联动配置指令;所述场景联动配置指令包括自定义的控制设备与对应的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的联动配置信息。
步骤S420、获取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
步骤S430、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其中,联动配置信息,可以是用户通过对应的用户终端自定义配置的场景配置信息。联动配置信息包括控制设备和对应的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具体可以包括针对控制设备的触发条件,以及针对受控设备的目标动作。
用户终端具体可以发送场景联动配置指令至服务器或网关,服务器或网关可以则将场景联动配置指令对应的联动配置信息,下发至对应的各个设备,即下发给对应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则分别根据联动配置信息进行注册绑定,以基于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步骤S430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431、获取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通过注册接口和私有通信属性,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是私有属性密钥。
控制设备可以开放注册接口,通过注册接口和受控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中控设备,如网关,可以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至多个智能设备,由于多个智能设备受到网速、距离等应因素,导致不同的智能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的时间不一致,在智能设备中的控制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时,在第一延迟时间后,保证所有的设备均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再开放注册接口。例如,第一延迟时间可以为20秒、30秒。由此,可通过开放的注册接口发送设备信息和联动配置信息。
步骤S432、对所述受控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进行校验。
步骤S433、若校验通过,则基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受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场景配置信息存储在本地;控制所述控制设备开放注册接口,所述注册接口用于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对所述联动配置信息进行注册绑定;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步骤S440、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
步骤S450、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步骤S460、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
其中,步骤S440-步骤S46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30,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主设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从设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受控设备。请参阅图7,该方法包括:
步骤S510、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主设备的主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一从设备的第一从设备信息。
网关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或者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可选地,设备信息可以包括智能设备的地址和Setup code等。网关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中的设备信息,确定设备信息所指示的智能设备,以单播方式根据目标短地址将第一配置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所指示的所有智能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基于用户终端的应用程序或者终端软件进行设置,从该网络中的所有智能设备中,对用户期望的智能设备进行设置,从用户期望的智能设备中设置出主设备和第一从设备,用户期望通过主设备控制第一从设备,根据用户的上述设置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并且将第一配置信息发送至网关,由网关转发至智能设备。可选地,主设备不限制设备类型,由于end device设备有休眠周期,在休眠周期内不能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信息,如果从设备为end device设备,在处于休眠周期时可能会错过主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为了保证本地联动的准确触发,因此,从设备可以为除了end device设备外的设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获取网络中的多个智能设备所处的位置,对所处位置位于预设位置的多个智能设备进行配置,从满足预设位置的多个智能设备中选取处理器性能最佳的作为主设备,或者与其他智能设备距离最近的智能设备作为主设备,除主设备外,其余的满足预设位置的多个智能家居作为第一从设备,根据主设备的主设备信息和第一从设备的从设备信息生成第一配置信息,并将第一配置信息发送至网关,由网关转发至智能设备。
例如,网络中包括智能设备a、智能设备b和智能设备c,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了智能设备a和智能设备b各自对应的设备信息,网关根据第一配置信息所指示的智能设备a和智能设备b,将第一配置信息分别发送至智能设备a和智能设备b。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体包括用于指示主设备的主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一从设备的第一从设备信息,例如,主设备信息包括主设备的地址和Setup code等,第一从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一从设备的地址和Setup code等。第一配置信息可以为配置关系表的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Host IEEE Address Slave IEEE Address Setup code
0x1122334455667788 0x8877665544332211 0x12345678
0x1122334455667788 0x8877665544aabb11 0x12345687
0x1122334455667788 0x88ccdd5544332211 0x12345633
其中,Host为主设备,Slave为从设备,根据表1可知,Host IEEE Address为主设备的地址,为0x1122334455667788,即Host IEEE Address“0x1122334455667788”指示主设备,Slave IEEE Address为第一从设备的地址,类似的,由表1可知,第一从设备的数量为3个,上述三个Slave IEEE Address分别对应一个第一从设备。
各个智能设备接收并存储第一配置关系,并根据第一配置关系确定自身的身份属性,例如,结合表1的例子,IEEE Address为0x1122334455667788的智能设备,根据表1确定0x1122334455667788对应Host IEEE Address,从而确定自身的身份属性为主设备,再例如,IEEE Address为0x8877665544332211的智能设备,根据表1确定0x8877665544332211对应Slave IEEE Address,从而确定自身的身份属性为从设备,由于表1中对应的是第一从设备,故IEEE Address为0x8877665544332211的智能设备为第一从设备。当然,每个智能设备也能根据表1确定其他智能设备的身份属性。
步骤S520、控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进行所述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的本地联动,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主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二从设备的第二从设备信息,所述第二从设备信息通过对所述第一从设备信息进行校验获得。
智能设备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智能设备在脱离网关时,可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实现智能设备的本地联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智能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自身的身份属性和其他智能设备的身份属性,即确定一个主设备和多个第一从设备。多个第一从设备将自身的网络状况发送至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的主设备。主设备获取了多个第一从设备的网络状况后,将多个网络状况中满足预设网络状况的第一从设备作为目标从设备,将目标从设备对应的第一从设备信息作为目标从设备信息,可以认为网络状况满足预设网络状况的第一从设备的通信能力较好,再将第一配置信息中目标从设备信息保留,且将除了目标从设备信息外的其余第一设备信息删除,实现了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在更新后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第二从设备的第二从设备信息就是指的目标从设备的目标从设备信息,即目标从设备就是指的第二从设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配置信息中删除了网络通信能力较差的第一从设备的配置信息,保留了通信能力较好的目标从设备的目标从设备信息,在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联动时,以确保本地能够成功联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智能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自身的身份属性和其他智能设备的身份属性,即确定一个主设备和多个第一从设备。多个第一从设备将自身的注册信息发送至主设备,主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校验各个第一从设备的注册信息,将注册信息校验成功的第一从设备的第一从设备信息保留,将校验失败的第一从设备的第一从设备信息删除,并且,将保留的第一从设备的第一从设备信息作为第二从设备的第二从设备信息,实现了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
例如,结合表1中的例子,当第一从设备信息0x8877665544332211删除,第一从设备信息0x8877665544aabb11和0x88ccdd5544332211保留时,更新获得的第二配置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Host IEEE Address Slave IEEE Address Setup code
0x1122334455667788 0x8877665544aabb11 0x12345687
0x1122334455667788 0x88ccdd5544332211 0x1234563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从设备信息中保留的第一从设备信息就是指的目标从设备信息,目标从设备信息就是指的第二从设备信息。第一配置关系是网关期望的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联动关系,第二配置信息是实际的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联动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配置关系中包括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为可以被主设备理解的格式,第二控制指令为可以被第二从设备理解并执行的格式。在更新完第二配置信息后,网关仍然可以通过原有路径控制智能设备,通过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实现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的本地联动,可选地,在本地联动时,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可以通过私有属性进行通信。用户通过主设备输入第一控制指令,主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从设备,第二从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指令,并通过第二配置关系将第一控制指令转换成能够被自身执行的第二控制指令,再执行第二控制指令。同样,第二从设备可以将自身的数据发送至第二配置信息的主设备信息指示的主设备中。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通过第二配置信息实现本地联动。
例如,主设备为开关类设备,第二从设备为灯具类设备,第一控制指令包括开关按钮的单击次数,与之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包括色温,第一控制指令还包括开关按钮被按下的时间,与之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还包括亮度。用户通过机械触控开关按钮的方式来操作开关类设备,通过第二配置关系来控制灯具类设备。长按按钮,控制灯的亮度属性从0变化到100,当亮度达到100之后回到0(即熄灭状态),重复0到100的过程,或者根据按下次数属性来选择调灯的色温,每增加一次单击次数,色温增加1000K,或者是设置为单击时灯色温为1000K,双击时灯色温为2000K,以此类推通过按压次数来达到最高色温,当达到最高色温时,第二从设备回到最低色温,通过持续的按压次数重复最低到最高色温这个变化过程。这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是由用户配置而决定,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反过来配置,如利用开关按钮按下的时间来控制色温,利用开关按钮按下的次数来控制灯的亮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智能设备接收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主设备的主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一从设备的从设备信息,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的本地联动,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主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二从设备的第二从设备信息,本地联动可以不受网络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智能设备的成功控制,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网关将第一配置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智能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智能设备根据接收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自身的身份属性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的身份属性,请参阅图8,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0、主设备开放注册接口。
主设备开放注册接口,通过注册接口和从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网关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至多个智能设备,由于多个智能设备受到网速、距离等应因素,导致不同的智能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的时间不一致,在主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时,在第一延迟时间后,保证所有的智能设备均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再开放注册接口。例如,第一延迟时间可以为20秒、30秒。
步骤S620、网关发送配置命令至第二从设备。
网关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从设备,再发送配置命令至从设备,以指示从设备进行注册。
需要说明的是,网关发送配置命令和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的顺序不做限制,即网关可以先发送配置命令再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或者先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再发送配置命令,再或者可以同时发送配置命令和第一配置信息。
步骤S630、第二从设备响应于配置命令发送注册信息至主设备。
在从设备中,响应配置命令并且成功发送注册信息至主设备的从设备为第二从设备。第二设备响应于配置命令,在第二延迟时间后,启动注册流程,获取自身的注册信息,并通过第一配置信息查找主设备信息,再通过主设备信息指示的主设备的注册接口发送注册信息至主设备。例如,第二延迟时间可以为0~60秒的一个时间,如第二延迟时间为30秒、60秒等。
可选地,注册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地址信息和setup code。例如,地址信息可以为MAC地址。
步骤S640、主设备根据注册信息,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先设置主设备的注册接口的预设开放时间,例如,预设开放时间可以为100秒、120秒等,当所述注册接口的开放时间到达预设开放时间时,关闭注册接口,在本轮注册中,注册信息接收完毕,不再接受新的注册信息,根据所述注册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册信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从设备的目标从设备信息,其中,目标从设备为发送注册信息至网关的第一从设备信息,也为第二从设备信息。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确定除与所述目标从设备信息相同的第一从设备信息外的第一从设备信息,作为待删除从设备信息,即待删除从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从设备未发送注册信息至主设备进行注册。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所述待删除从设备信息删除,获得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例如,结合表1和表2中的例子,当主设备接收到的注册信为0x8877665544aabb11和0x88ccdd5544332211时,则0x8877665544332211对应的第一从设备并未进行注册,将表1中的0x8877665544aabb11和0x88ccdd5544332211保留,0x8877665544332211删除,获得的第二配置信息为表2。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智能设备接收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通过注册信息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的本地联动,本地联动可以不受网络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智能设备的成功控制,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第一从设备的数量为多个,相应地,第一从设备信息的数量也为多个,请参阅图9,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10、主设备开放注册接口。
步骤S720、网关发送配置命令至第二从设备。
步骤S730、第二从设备响应于配置命令发送注册信息至主设备。
其中,步骤S710-步骤S7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610-步骤S63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40、主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校验注册信息。
主设备通过将注册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中的从设备信息比对来进行校验,主设备根据注册信息确定设备,在第一配置信息中不存在该设备对应的从设备信息,则该设备不是被主设备控制的从设备,将该注册信息删除,以减少主设备本地内存的占用;当第一配置信息中存在该设备对应的从设备信息时,执行下述步骤S750。
步骤S750、主设备当注册信息和多个第一设备信息中任一第一从设备信息匹配时,确定注册信息校验成功,生成返回信息。
当注册信息和多个第一设备信息中任一第一从设备信息匹配时,则确定注册信息校验成功,说明书注册信息对应的第二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通信质量较佳,能够稳定地实现本地联动,生成返回信息。
步骤S760、主设备发送返回信息至第二从设备。
主设备与第二从设备通信连接,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通过私有属性进行通信,主设备将返回信息以私有属性的形式发送至第二从设备,以使第二从设备明确注册成功,无需再次发送注册信息。
步骤S770、主设备根据注册信息,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步骤S77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64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80、主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至第二从设备,以使所述第二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所述主设备进行本地联动。
主设备根据更新后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二从设备,并将第二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从设备进行同步,第二从设备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后,删除自身存储的第一配置信息,实现了第二从设备配置信息的更新。主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二从设备,第二从设备将自身的运行数据发送至主设备,实现了主设备与第二从设备之间的本地联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智能设备接收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主设备开放注册接口,第二从设备响应于配置命令通过注册接口发送注册信息至主设备,主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校验注册信息,当校验成功时,生成返回信息,并且发送返回信息至第二从设备,根据注册信息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并将第二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从设备,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的本地联动,本地联动可以不受网络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智能设备的成功控制,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请参阅图10,当智能设备将自身存储的设备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中的主设备信息一致时,确定智能设备为主设备,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10、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主设备的主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一从设备的第一从设备信息。
步骤S820、当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主设备时,开放注册接口。
步骤S830、当通过所述注册接口接收到目标从设备响应于配置命令发送的注册信息时,将所述目标从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从设备,其中,所述配置命令由所述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从设备属于所述第一从设备信息所指示的第一从设备。
步骤S840、根据所述注册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步骤S810-步骤S8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610-步骤S640,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请参阅图11,当智能设备将自身存储的设备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中的从设备信息一致时,确定智能设备为从设备,所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10、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主设备的主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一从设备的第一从设备信息。
其中,步骤S9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6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20、当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从设备时,响应于配置命令发送注册信息至所述主设备信息所指示的主设备,以指示所述主设备信息所指示的主设备根据所述注册信息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命令由所述网关发送。
从设备在注册时,发送注册信息至主设备,等待主设备反馈的返回信息,主设备在未接收到注册信息或者注册信息失真等情况下,不会反馈返回信息。当在预设等待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主设备信息所指示的主设备反馈的返回信息时,重新发送注册信息,直至接收到所述主设备信息所指示的主设备反馈的返回信息。或者是,预先在从设备处设置预设次数,直至发送次数到达预设次数。例如,预设次数为3次,当从设备重传返回信息的次数到达3次,则退出注册流程,结束返回信息的重传。由于注册失败,该从设备无法与主设备进行本地联动,将该从设备存储的第一配置信息删除,以减少内存的占用,其中,所述返回信息由所述主设备信息所指示的主设备接收到注册信息后发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智能设备接收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通过注册信息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主设备和第二从设备的本地联动,本地联动可以不受网络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智能设备的成功控制,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请参阅图12,在一种应用场景中,控制系统包括终端设备、云端、网关和多个子设备,子设备可以是前述的智能设备。终端设备和网关通过云端连接,网关与多个子设备连接。终端设备通过安装在其上的应用软件将联动控制关系配置后通过云端下发至网关,网关将控制关系下发至本地的多个子设备,多个子设备在接收到该配置关系后,依据配置关系确定自身为主设备(即控制设备)或从设备(即受控设备)。对于主设备则可以开放注册接口,等待从设备进行注册。
在子设备进行本地控制时,对于配置中规定的主设备而言,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主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上述配置,如果没有接收到配置,则继续处理其他业务,如果接收到上述配置,存储配置中规定的配置关系,并且开放注册接口等待配置中的其他子设备(即从设备)注册,如果收到配置中所有从设备的注册,确定注册完成,初始化配置关系,即从新确定控制对象和被控对象,反之,如果没有没有配置完成,则继续等待从设备注册,如果等待超时,则删除注册配置中未注册的从设备,初始化配置关系。
对于配置中规定的从设备而言,如图14所示,如果某设备未接收到配置,则处理其他业务,如果该设备接收到配置后,存储配置关系,并且依据配置关系确定自身为从设备,启动注册流程,即向配置中规定的主设备进行注册,如果注册完成,则将获得的配置关系初始化;如果注册未完成,判断是否超时,如果超时,则删除配置关系,如果未超时则继续注册。
可选地,请参阅图15,对于主设备(host端)而言,判断是否有注册命令,如果没有,则执行其他业务逻辑,如果有,则判断Addr(设备地址)与setup code(注册码)是否对应,如果不对应,则丢弃该信息,并且返回注册状态,如果对应,则标记成功注册设备并存储设备信息,然后返回注册状态,在返回注册状态后,判断是否所有设备注册完成,如果是,则主设备关闭注册接口,如果不是,则判断注册是否超时,如果超时,则关闭注册接口,如果未超市,则继续判断是否有注册命令。
可选地,请参阅图16,对应从设备(Slaver端)而言,判断是否有注册命令,如果没有,则执行其他业务逻辑,如果有,则打包自身的设备id(设备标识)以及setup code进行发送(指的发送到主设备),判断主设备是否响应,如果主设备响应则判断注册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重新初始化配置表,如果未成功,则删除配置表;如果主设备未响应,则判断重传次数是否大于3,如果大于3则删除配置表,如果不大于3(即小于或等于3)则继续执行打包自身的设备id以及setup code进行发送的步骤,其中,重新初始化配置表和删除配置表的步骤后,都退出注册。
可选地,在初始化配置表后,请参阅17,控制系统包括网关、host(主设备)以及slaver(从设备),主设备与从设备均通过原有的命令与网关进行交互,而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以私有属性命令进行交互,主设备与从设备与其他并不在初始化配置表中设备之间继续以原有命令进行交互。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于灯具设备的场景,上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在该应用场景的应用如下,结合图18,这里假设开关类设备与灯类设备出于同一个局域网络中,并且彼此都可以进行通信,使用者通过终端设备在灯类产品与开关控制器之间配置绑定控制关系,该控制关系可以实现开关控制器类通过本地的机械触控方式来进行控制网络中的灯类设备,
例如,以主设备为开关类设备为例,开关类设备可配置如下属性:
1)按钮单击次数;
2)按钮被按下时间;
以主设备对应的从设备为灯类设备为例,灯类设备可配置如下属性:
1)亮度;
2)色温;
用户可在终端任意配置设备之间对应的控制关系,如图18,例如配置关系:长按按钮,控制灯的亮度属性从0变化到100,当亮度达到100之后回到0(即熄灭状态),重复0到100的过程,或者根据按下次数属性来选择调灯的色温,每增加一次单击次数,色温增加1000K,所以可以达到效果:单击:灯色温为1000K,双击:灯色温为2000K,以此类推来达到最高色温,当达到最高色温时,设备回到最低色温,重复最低到最高色温这个过程。这里的配置是随使用者配置而决定,上面的配置也可以反过来利用按钮摁下的时间来控制色温,利用按下次数来控制灯的亮度。
示例性的,当网关失效时,主设备与从设备同样可以执行自动化逻辑。结合开关面板设备与灯设备的示例,开关面板为主设备,灯带设备为从设备,开关面板设备中存储了多个自动化逻辑,例如开关面板设备被按钮按压3次,灯带设备则调节色温至6500。此时,若网关失效,或网关对应的局域网络失效,通过按压开关面板设备3次,开关面板设备与灯带设备仍能通过私有属性的本地通信链路进行通信,控制灯带设备色温调节至6500。
通过配置主设备及对应的从设备之间的本地控制关系,可在局域网中实现脱离于网关的本地联动动作。由此,即使网关与外界失去联系后等场景,同样能够执行自动化联动逻辑,进而保证自动化联动逻辑不失效。
请参阅图19,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装置的模块框图。下面将针对图19所示的模块框图进行阐述,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600应用于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与网关连接,设备本地联动装置600包括:获取模块610、查询模块620和联动模块630,其中:
获取模块610,用于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
查询模块620,用于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联动模块630,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
可选地,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第一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第一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间的网络状态。
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第二网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之间的网络状态。
获取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状态为正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通过所述外部控制下发的控制指令,和/或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查询模块包括:查询子模块和确定子模块。
查询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本地存储的联动控制关系表中,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关系;所述联动控制关系表基于自定义的联动配置信息进行绑定配置得到;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指令获取模块、联动配置模块和通信链路建立模块。
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场景联动配置指令;所述场景联动配置指令包括自定义的控制设备与对应的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的联动配置信息;
联动配置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
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所述设备本地联动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以及绑定模块。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场景配置信息存储在本地;
绑定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设备开放注册接口,所述注册接口用于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对所述联动配置信息进行注册绑定。
可选地,通信链路建立模块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可选地,通信链路建立模块包括:秘钥发送子模块、校验子模块以及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
秘钥发送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和私有通信属性,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是私有属性密钥;
校验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受控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进行校验;
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子模块,用于若校验通过,则基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受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并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智能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阅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段程序、该代码集或指令集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网关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所述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对存储器的访问。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网关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7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730,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723或数据722的存储介质72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730和存储介质72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72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电子设备70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710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720通信,在电子设备700上执行存储介质72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76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7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74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721,例如WindowsServerTM,MacOS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输入输出接口740可以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电子设备70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74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740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0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设备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700还可包括比图20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0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图21是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模块框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810,该计算机程序810被处理器执行实现上述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智能设备接收网关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控制设备的控制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一受控设备的受控设备信息,控制第一配置信息更新为第二配置信息,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进行控制设备和第二受控设备的本地联动,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控制设备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二受控设备的第二受控设备信息,本地联动可以不受网络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智能设备的成功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设备本地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
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所述私有属性密钥用于指示具有本地私有通信链路的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在外部网络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建立有本地私有通信链路的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通过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进行本地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受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间的网络状态;
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当所述网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受控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控制设备对应的中控设备与外部控制终端之间的网络状态;
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当所述网络状态为正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设备获取通过所述外部控制下发的控制指令,和/或
获取针对所述控制设备触发的本地的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包括:
在所述控制设备本地存储的联动控制关系表中,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关系;所述联动控制关系表基于自定义的联动配置信息进行绑定配置得到;
根据所述控制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获取场景联动配置指令;所述场景联动配置指令包括自定义的控制设备与对应的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的联动配置信息;
获取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
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场景联动配置指令之后,还包括:
将场景配置信息存储在本地;
控制所述控制设备开放注册接口,所述注册接口用于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对所述联动配置信息进行注册绑定;
所述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包括:
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通过所述注册接口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对应的受控设备通过注册接口和私有通信属性,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联动配置信息对应是私有属性密钥;
对所述受控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进行校验;
若校验通过,则基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受控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私有属性密钥,建立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联动配置信息中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
8.一种设备本地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控制设备获取控制指令;
查询模块,用于在本地查询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受控设备和目标动作;
联动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控制设备和受控设备之间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受控设备,以指示所述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目标动作进行场景联动控制;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属的联动配置信息和对应的私有属性密钥进行配置生成,所述私有属性密钥用于指示具有本地私有通信链路的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在外部网络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建立有本地私有通信链路的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通过所述本地私有通信链路进行本地通信。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66992.9A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174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6992.9A CN115174288B (zh)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6992.9A CN115174288B (zh)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288A CN115174288A (zh) 2022-10-11
CN115174288B true CN115174288B (zh) 2024-02-23

Family

ID=8348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6992.9A Active CN115174288B (zh)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288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786A (zh) * 2012-09-21 2013-01-23 兴泓昇(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进行关联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场景控制组网方法
CN103237069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浙江大学 一种智能家电无线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763107A (zh) * 2014-01-24 2014-04-30 刘文军 智能家电系统密钥控制方法及智能家电系统
CN105093942A (zh) * 2014-10-26 2015-11-25 深圳市艾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分组控制方法
CN107976911A (zh) * 2016-10-24 2018-05-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092861A (zh) * 2017-12-13 2018-05-29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联动的配置方法、设备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121212A (zh) * 2017-12-13 2018-06-0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联动的智能设备、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07568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智慧照明设备及智慧照明系统
CN109634251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设备
CN112492004A (zh) * 2020-11-17 2021-03-12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本地通信链接的建立方法及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71763A (zh) * 2020-12-23 2021-04-16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组网环境下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3848734A (zh) * 2021-08-30 2021-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189399A (zh) * 2020-09-14 2022-03-15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oRa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本地互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2347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Oce-Technologies B.V.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smart mobile device for remote control of a target process
CN106991097A (zh) * 2016-01-21 2017-07-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291603B2 (en) * 2016-04-07 2019-05-1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Registering a smart device with a registration device using a multicast protocol
US20190223014A1 (en) * 2018-01-12 2019-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of zigbee key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786A (zh) * 2012-09-21 2013-01-23 兴泓昇(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进行关联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场景控制组网方法
CN103237069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浙江大学 一种智能家电无线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763107A (zh) * 2014-01-24 2014-04-30 刘文军 智能家电系统密钥控制方法及智能家电系统
CN105093942A (zh) * 2014-10-26 2015-11-25 深圳市艾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分组控制方法
CN107976911A (zh) * 2016-10-24 2018-05-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07568A (zh) * 2017-01-13 2018-07-20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智慧照明设备及智慧照明系统
CN108121212A (zh) * 2017-12-13 2018-06-05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联动的智能设备、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092861A (zh) * 2017-12-13 2018-05-29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联动的配置方法、设备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34251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设备
CN114189399A (zh) * 2020-09-14 2022-03-15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oRa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本地互控方法
CN112492004A (zh) * 2020-11-17 2021-03-12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本地通信链接的建立方法及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71763A (zh) * 2020-12-23 2021-04-16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组网环境下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3848734A (zh) * 2021-08-30 2021-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e Fu,etal..conflict detection of device linkage rules in smart home systems.《2020 Chinese Automation Congress (CAC) 》.2021,全文. *
基于树莓派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唐翼;《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288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5098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257159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a singl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connec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WO2017097093A1 (zh) 家庭物联网的实现方法及机顶盒、物联网服务器
CN105652676B (zh) 一种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200257495A1 (en)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and Device Comprising the Apparatus
WO2020082633A1 (zh) 无线射频参数的配置方法、装置和智能家电设备
US11985052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status of network device
US9258137B2 (en) Bridge apparatus and bridge system with a virtual device for protocol conversion
US101165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profile commissioning in a network
CN112584364A (zh) 蓝牙网络及其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69055A (zh) 设备配网方法、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28829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ilding steady piconet based on bluetooth
US9281958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working service in home network
EP3110074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terminal, and system
US20150039740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890065A (zh) 一种家电设备的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12511392B (zh) 智能家居网络Combo设备网关选择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9429243A (zh) 监测配网设备的网络接入状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10051039A1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ntrol system
US20100005325A1 (en) Energy saving information appliance network and energy saving control method
JP5722162B2 (ja) 通信制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105028A1 (zh) 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及装置
US20160330565A1 (en) Z-wave controller shift in thermostats
CN115174288B (zh) 设备本地联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2129916A (ja) 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