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4260B -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4260B
CN115174260B CN202210915289.4A CN202210915289A CN115174260B CN 115174260 B CN115174260 B CN 115174260B CN 202210915289 A CN202210915289 A CN 202210915289A CN 115174260 B CN115174260 B CN 115174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mage
user behavior
hash value
encrypte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52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4260A (zh
Inventor
雷涛
袁丹
廖杰
毛培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2109152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4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4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4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4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6Segmentation of patterns in the image field; Cutting or merging of image elements to establish the pattern region, e.g. clustering-based techniques; Detection of occlu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7Processing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s; using data integration or data reduction, e.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r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or self-organising maps [SOM];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V10/80Fusion, i.e. combining data from various sources at the sensor level, preprocessing level, feature extraction level or classifica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可用于金融科技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包括:通过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用于将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用于判断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采用本方法能够更高效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验证。

Description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验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数据验证的需求越来越多,常规方法是通过用户本人去到第一机构,获取该机构开具用户数据凭证,然后需要由用户本人将该数据凭证送至第二机构,第二机构与第一机构取得联系后,人工核验上述用户数据凭证是否可信,从而评估该用户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户需要亲自去到上述两个机构,当上述两个机构距离较远时,会大大增加用户的花费的成本和时间,使得用户进行数据检验的效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更高效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验证的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所述凭证图像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内容,判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加密工具,并获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私钥;基于所述私钥,通过上述加密工具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所述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生成工具;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标识图像生成工具,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图像处理工具;通过所述图像处理工具,将所述标识图像和所述文本图像拼接成一张图像,得到所述凭证图像;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保存至所述用户端的内存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凭证图像基于所述文本图像以及所述标识图像,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文本图像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标识图像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所述标识图像识别工具,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所述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文本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所述文本图像识别工具,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解密工具以及公钥;基于所述公钥,通过上述解密工具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装置。应用于数据发送端,所述装置包括:
文本图像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加密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哈希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凭证图像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所述凭证图像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内容,判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装置。应用于数据接收端,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图像分割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凭证图像基于所述文本图像以及所述标识图像,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文本图像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标识图像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哈希值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用户行为数据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端、数据接收端、用户端,以及数据验证平台;其中,
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响应于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所述数据验证平台;
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所述数据发送端,还用于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用户端;
所述用户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产生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第六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应用于数据发送端,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所述凭证图像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内容,判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应用于数据接收端,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凭证图像基于所述文本图像以及所述标识图像,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文本图像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标识图像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所述凭证图像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内容,判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凭证图像基于所述文本图像以及所述标识图像,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文本图像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标识图像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应用于数据发送端,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所述凭证图像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内容,判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应用于数据接收端,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凭证图像基于所述文本图像以及所述标识图像,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文本图像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标识图像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上述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用于将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凭证图像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第一哈希值、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内容,判断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本申请通过数据发送端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再基于加密数据得到第一哈希值以及标识图像,将标识图像和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融合到一张图片,得到凭证图像,将凭证图像通过用户端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将第一哈希值通过数据验证平台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然后数据接收端将凭证图像分割成文本图像和标识图像,并通过标识图像得到加密数据,若该加密数据的第二哈希值和第一哈希值匹配,则将解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进行对比,若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内容匹配,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能够更高效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验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验证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加密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行为数据凭证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验证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验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验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验证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数据发送端101通过网络与用户端102进行通信,数据发送端101通过网络与数据验证平台103进行通信,用户端102通过网络与数据接收端104进行通信,数据验证平台103通过网络与数据接收端104进行通信。数据发送端101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数据发送端101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数据发送端101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103;数据验证平台103用于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数据发送端101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102;用户端102用于将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数据接收端104用于通过凭证图像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第一哈希值、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内容,判断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其中,用户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数据发送端101、数据验证平台103,以及数据接收端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数据发送端101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其中,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的信用数据,例如用户的余额或者信贷记录等,而文本图像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明文图像。
具体地,用户通过用户端102向数据发送端101发送用户行为数据获取请求,数据发送端101响应该请求,从发送端101的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相应的文本图像。
步骤S102,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其中,加密数据为用户行为数据加密以后的数据。
具体地,使用数据发送端101的私钥,通过sha1的非对称算法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步骤S103,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103;数据验证平台103用于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
其中,第一哈希值为在数据发送端101,加密数据对应的哈希值,而数据验证平台103为一个第三方平台,为数据发送端101和数据接收端104处理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工具,例如数据验证平台103向数据发送端101提供数据加密工具、哈希值生成工具等。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1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基于加密数据,采用SM2国密算法,得到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103,数据验证平台103再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
步骤S104,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102;用户端102用于将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数据接收端104用于通过凭证图像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第一哈希值、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内容,判断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其中,标识图像为加密数据对应的二维码图像,而凭证图像为将二维码图像和文本图像合二为一形成的图像,至于第二哈希值为在数据接收端104,加密数据对应的哈希值,而文本内容为在数据接收端104,基于文本图像识别出来的文本内容。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1通过二维码生成工具,基于Zxing的方式生成矩阵式二维码,然后数据接收端101通过图像合成工具,将二维码和文本图像合二为一形成凭证图像,再将凭证图像通过用户端103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数据接收端104接收到凭证图像后,通过凭证图像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若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匹配,且用户行为数据和文本内容一致,则上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上述数据验证方法中,通过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103;数据验证平台103用于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102;用户端102用于将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数据接收端104用于通过凭证图像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第一哈希值、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内容,判断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本申请通过数据发送端101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再基于加密数据得到第一哈希值以及标识图像,将标识图像和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融合到一张图片,得到凭证图像,将凭证图像通过用户端102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将第一哈希值通过数据验证平台103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然后数据接收端104将凭证图像分割成文本图像和标识图像,并通过标识图像得到加密数据,若该加密数据的第二哈希值和第一哈希值匹配,则将解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进行对比,若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内容匹配,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能够更高效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加密工具,并获取数据发送端101的私钥。
其中,加密工具为对用户行为数据行进加密的工具,而私钥为数据发送端101的提供的私钥。
具体地,数据发送端101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加密工具,获取数据发送端101的私钥。
步骤S302,基于私钥,通过加密工具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具体地,通过加密工具,采用sha1的非对称算法,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加密工具,采用sha1的非对称算法,能够高效准确的得到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
其中,哈希值生成工具为生成哈希值的工具。
具体地,数据发送端101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采用SM2国密算法,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采用SM2国密算法,能够高效准确的得到第一哈希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标识图像生成工具;基于加密数据,通过标识图像生成工具,生成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
其中,标识图像生成工具为生成二维码的工具。
具体地,数据发送端101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二维码生成工具,基于Zxing的方式生成矩阵式二维码,即为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二维码生成工具,基于Zxing的方式生成矩阵式二维码,即为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能够高效准确的得到标识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102,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图像处理工具;通过图像处理工具,将标识图像和文本图像拼接成一张图像,得到凭证图像;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102;用户端102用于将凭证图像保存至用户端102的内存中。
其中,图像处理工具为图像拼接工具。
具体地,数据发送端101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图像处理工具,将标识图像和文本图像拼接成一张图像,得到凭证图像,再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102,用户端102将凭证图像保存至用户端102的本地内存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图像处理工具,能够高效准确的得到凭证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数据接收端10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用户端102用于将数据发送端101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凭证图像基于文本图像以及标识图像,通过数据发送端101生成;文本图像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101生成;标识图像基于加密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101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101生成。
其中,凭证图像为数据发送端101生成的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图像,该凭证图像包括文本图像以及标识图像,而文本图像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明文图像,至于标识图像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二维码图像,加密数据为用户行为数据加密后的数据。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4获取用户端104发送的凭证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工具将该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
步骤S402,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其中,第二哈希值为加密数据在数据接收端104生成的哈希值。
具体地,通过标识图像识别工具,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再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步骤S403,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发送的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数据验证平台103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端101生成的第一哈希值;第一哈希值基于加密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101生成。
其中,第一哈希值为加密数据在数据发送端104生成的哈希值。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4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发送的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将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进行匹配,当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一致时,通过解密工具,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
步骤S404,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文本内容与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其中,文本内容为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数据。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4通过文本识别工具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将文本内容与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匹配,当文本内容与用户行为数据一致时,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上述数据验证方法中,通过数据发送端101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再基于加密数据得到第一哈希值以及标识图像,将标识图像和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融合到一张图片,得到凭证图像,将凭证图像通过用户端102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将第一哈希值通过数据验证平台103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4,然后数据接收端104将凭证图像分割成文本图像和标识图像,并通过标识图像得到加密数据,若该加密数据的第二哈希值和第一哈希值匹配,则将解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进行对比,若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内容匹配,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能够更高效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标识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标识图像识别工具,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
其中,标识图像识别工具为识别二维码的工具。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4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标识图像识别工具,使用Zxing的方式,对二维码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标识图像识别工具,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能够高效准确地得到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其中,哈希值生成工具为生成哈希值的工具。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4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采用SM2国密算法,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哈希值生成工具,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文本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文本图像识别工具,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
其中,文本图像识别工具为OCR识别工具。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4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OCR文本图像识别工具,获取文本图像中的文本内容,并将该文本内容转换为json格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OCR文本图像识别工具,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得文本图像中的文本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验证平台103的解密工具以及公钥;基于公钥,通过上述解密工具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
其中,解密工具为采用sha1的非对称算法,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的工具。
具体地,数据接收端104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解密工具,采用sha1的非对称算法,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数据验证平台103的解密工具,能够准确高效地还原用户行为数据。
在一个应用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验真、数据加密、SM2国密算法、二维码标识、OCR识别等技术的可信凭证验证的方法。上述方法至少包括四个参与方,可信凭证验证平台、客户端、出具凭证的机构对应的凭证发送端,以及采纳凭证的机构对应的凭证接收端。
S101可信凭证验证平台为参与可信凭证验证的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授权、发布公钥的方法模块。
S102用户从凭证发送端查询下载办理业务所需要的凭证。
S103凭证发送端查询本地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用户的所述凭证的数据文件。
S104凭证发送端调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的加密模块,用凭证发送端的私钥对提供的凭证内容进行加密,采用sha1的非对称算法进行加密。
S105凭证发送端基于S104的加密数据,调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组件,生成哈希值并登记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的数据库,生成哈希值的算法采用SM2国密算法。
S106凭证发送端基于S104的结果,调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的二维码生成组件生成二维码。
S107凭证发送端将S106生成的二维码和凭证发送端的明文数据文件一起放到一张图片上,并且保存在用户端的相册中。之所以要将凭证文件转换成图片打上二维码并且保存在手机相册中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用户端中APP里面现在的文件都是私有的不能外发使用,导致文件凭证不能被使用,只有变成图片文件保存在相册中才可以外发使用;二是图片文件在保存在相册时,操作系统会改变文件的大小、分辨率、命名等导致文件失真,基于文件来验真会失败,打上基于内容加密的二维码标识文件来验真只要持有人不更改文件内容就可以保障验真的安全可靠。
S108凭证接收端通过文件接口自动接收可信凭证验证平台传送的客户文件,并且在业务需要时调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的相关文件处理验真模块处理验真文件。
S109凭证接收端将图像中的明文内容和二维码切割开来(切割明文内容和二维码图片是为了保证二维码的识别成功和准确率,不同手机保存的图片由分辨率和大小等问题偶尔会导致二位码识别失败),调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OCR识别组件识别图片文件的文字内容,并且转化成json格式的数据文本保存。
S110凭证接收端将S109切割出来的二维码,调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的二维码识别组件识别得到原来私钥加密的内容。
S111凭证接收端将S110识别出的结果,调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的SM2国密算法生成哈希值在可信凭证验证平台上查询是否存在有效的数据,这个验证结果的必要性在于:如果私钥被盗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二位码内容被更改的话,此处验真会不通过。
S112凭证接收端使用S101中出具凭证发送端的公钥解密S110中的结果,进一步解密结果与S109中的json格式的内容做对比得到明文结果是否真实可信。
S113凭证接收端基于S111和S112的结果输出最终的结果,只有S111和S112都验真通过的情况,该凭证才是验证通过,否则验证不通过。
本实施例中,通过凭证发送端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数据,再基于加密数据得到第一哈希值以及标识图像,将标识图像和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融合到一张图片,得到凭证图像,将凭证图像通过用户端发送至凭证接收端,将第一哈希值通过可信凭证验证平台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然后凭证接收端将凭证图像分割成文本图像和标识图像,并通过标识图像得到加密数据,若该加密数据的第二哈希值和第一哈希值匹配,则将解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进行对比,若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内容匹配,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能够更高效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验证。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数据验证方法的数据验证系统。该系统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验证系统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验证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端601、数据接收端604、用户端602,以及数据验证平台603;其中:
数据发送端601,用于响应于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
数据验证平台603,用于接收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数据发送端601,进一步用于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
用户端602,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端产生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数据接收端604,用于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文本内容与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601,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加密工具,并获取数据发送端的私钥;基于私钥,通过上述加密工具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601,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601,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生成工具;基于加密数据,通过标识图像生成工具,生成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601,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图像处理工具;通过图像处理工具,将标识图像和文本图像拼接成一张图像,得到凭证图像;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用于将凭证图像保存至用户端的内存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604,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文本识别工具,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604,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604,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文本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文本图像识别工具,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604,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解密工具以及公钥;基于公钥,通过上述解密工具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数据验证方法的数据验证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验证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验证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装置,应用于数据端,包括:文本图像获取模块701、加密数据获取模块702、哈希值获取模块703和凭证图像获取模块704,其中:
文本图像获取模块701,用于响应于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加密数据获取模块702,用于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哈希值获取模块703,用于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凭证图像获取模块704,用于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标识图像以及文本图像,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用于将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凭证图像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第一哈希值、第二哈希值、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文本内容,判断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密数据获取模块702,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加密工具,并获取数据发送端的私钥;基于私钥,通过上述加密工具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哈希值获取模块703,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凭证图像获取模块704,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生成工具;基于加密数据,通过标识图像生成工具,生成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凭证图像获取模块704,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图像处理工具;通过图像处理工具,将标识图像和文本图像拼接成一张图像,得到凭证图像;将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用于将凭证图像保存至用户端的内存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示,提供了一种数据验证装置,数据接收端,包括:数据图像分割模块801、哈希值获取模块802、用户数据获取模块803和用户数据验证模块804,其中:
数据图像分割模块801,用于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凭证图像基于文本图像以及标识图像,通过数据发送端生成;文本图像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生成;标识图像基于加密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生成;加密数据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生成;
哈希值获取模块802,用于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基于加密数据,得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用户数据获取模块803,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端生成的第一哈希值;第一哈希值基于加密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端生成;
用户数据验证模块804,用于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文本内容与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哈希值获取模块802,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标识图像识别工具,对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加密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哈希值获取模块802,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通过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验证模块804,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文本图像识别工具;通过文本图像识别工具,对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获取模块803,进一步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的解密工具以及公钥;基于公钥,通过上述解密工具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行为数据。
上述数据验证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验证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据验证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据验证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和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数据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行为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所述凭证图像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内容,判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加密工具,并获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私钥;
基于所述私钥,通过上述加密工具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
通过所述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生成工具;
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标识图像生成工具,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图像处理工具;
通过所述图像处理工具,将所述标识图像和所述文本图像拼接成一张图像,得到所述凭证图像;
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保存至所述用户端的内存中。
6.一种数据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凭证图像基于所述文本图像以及所述标识图像,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文本图像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标识图像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标识图像识别工具;
通过所述标识图像识别工具,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哈希值生成工具;
通过所述哈希值生成工具,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文本图像识别工具;
通过所述文本图像识别工具,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的解密工具以及公钥;
基于所述公钥,通过上述解密工具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
11.一种数据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发送端,所述装置包括:
文本图像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
加密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
哈希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验证平台;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数据接收端;
凭证图像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通过所述凭证图像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哈希值、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文本内容,判断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是否通过验证。
12.一种数据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接收端,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图像分割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所述用户端用于将数据发送端生成的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凭证图像基于所述文本图像以及所述标识图像,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文本图像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标识图像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哈希值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用户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的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基于所述加密数据,通过所述数据发送端生成;
用户数据验证模块,用于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13.一种数据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端、数据接收端、用户端,以及数据验证平台;其中:
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响应于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待发送的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加密数据;获取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所述数据验证平台;
所述数据验证平台,用于接收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并将所述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所述数据发送端,还用于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利用所述标识图像以及所述文本图像,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用户端;
所述用户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产生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凭证图像,并将所述凭证图像分割为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应的文本图像,以及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标识图像;对所述标识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基于所述加密数据,得到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获取所述数据验证平台发送的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当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匹配时,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对所述文本图像进行识别,得到所述文本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当所述文本内容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匹配时,则所述用户行为数据通过验证。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15289.4A 2022-07-29 2022-07-29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ctive CN115174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5289.4A CN115174260B (zh) 2022-07-29 2022-07-29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5289.4A CN115174260B (zh) 2022-07-29 2022-07-29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260A CN115174260A (zh) 2022-10-11
CN115174260B true CN115174260B (zh) 2024-02-02

Family

ID=8347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5289.4A Active CN115174260B (zh) 2022-07-29 2022-07-29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426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226A (zh) * 2008-05-19 2008-10-22 北京深思洛克数据保护中心 一种利用图片信息提高信息安全设备验证安全性的方法
CN112422500A (zh) * 2020-09-25 2021-02-26 北京熠智科技有限公司 跨平台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688784A (zh) * 2020-12-23 2021-04-20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签名、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6355B2 (en) * 2008-06-24 2014-05-13 Gary Stephen Shust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via selection of sensible output from recorded digital dat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226A (zh) * 2008-05-19 2008-10-22 北京深思洛克数据保护中心 一种利用图片信息提高信息安全设备验证安全性的方法
CN112422500A (zh) * 2020-09-25 2021-02-26 北京熠智科技有限公司 跨平台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688784A (zh) * 2020-12-23 2021-04-20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签名、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4260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3272B2 (e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storage of certification records to a side chain
US10903976B2 (en) End-to-end secure operations using a query matrix
US20180212753A1 (en) End-To-End Secure Operations Using a Query Vector
WO2018145127A1 (e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storage of certification records to a side chain
CN113572743B (zh) 数据加密、解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023620B2 (en) Cryptography chip with identity verification
CN117561508A (zh) 可验证凭证的跨会话颁发
CN114240347A (zh) 业务服务安全对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KR102355918B1 (ko) 블록체인을 이용한 전자 데이터 제공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16049802B (zh) 应用单点登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62021A (zh) 金融合作机构中用户实名认证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488873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684102A (zh) 报文传输方法、报文校验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14499893B (zh) 基于区块链的投标文件加密存证方法和系统
CN116015846A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53556B (zh) 数据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74260B (zh) 数据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6527681A (zh) 数据匿名上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22288A (zh) 设备标识生成方法、设备标识校验方法和装置
USRE49968E1 (e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storage of certification records to a side chain
JP2008011100A (ja) 属性認証方法、属性証明書生成装置、サービス提供先装置、サービス提供元装置、及び属性認証システム
CN117078263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90665A (zh) 身份信息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7828680A (zh)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12268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