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2950A -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2950A
CN115172950A CN202210790529.2A CN202210790529A CN115172950A CN 115172950 A CN115172950 A CN 115172950A CN 202210790529 A CN202210790529 A CN 202210790529A CN 115172950 A CN115172950 A CN 115172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emical device
polymer layer
layer
metal lay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05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2950B (zh
Inventor
张国文
马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05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2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2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2950A/zh
Priority to EP23183764.2A priority patent/EP430398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2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2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4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nal coating on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01M50/12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of only 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收容壳与电极组件。收容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沿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并共同限定出收容腔。第一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聚合物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聚合物层,第一聚合物层设于第一金属层朝向第二壳体的一侧,第一聚合物层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槽,以使第一金属层的表面包括对应第一通槽的第一区域以及设有第一聚合物层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电极组件与第二聚合物层之间。该电化序装置可以改善电化学装置工作过程中内部热量不断积累的现状,进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化学装置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供电的装置。一般地,电化学装置包括收容壳、收容于收容壳内的电极组件以及极耳。其中,收容壳限定出一收容腔,用以收容上述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离件,该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两者之间设有隔离膜进行分隔。一极耳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极片,另一端伸出收容壳;另一极耳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极片,另一端伸出收容壳。
当前电化学装置的收容壳一般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聚合物层、金属层与第二聚合物层。其中,第一聚合物层设于金属层朝向收容壳内部的一侧,该第一聚合物层的设置便于收容壳的热熔封装;第二聚合物层则设于金属层朝向收容壳外部的一侧,以降低外界环境对金属层腐蚀的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在电化学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电极组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使得上述热量在收容壳内部不断积累,而这可能引发电化学装置热失控。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以降低当前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收容壳与电极组件。收容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沿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并共同限定出收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聚合物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聚合物层,所述第一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聚合物层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槽,以使所述第一金属层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槽设置的第一区域以及设有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中第一聚合物层设有第一通槽,故电极组件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通槽处时不会被第一聚合物层阻挡,而可以经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第一金属层向外传递。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序装置可以改善电化学装置工作过程中内部热量不断积累的现状,进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极组件在第一金属层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区域内。采用此设置,可使电极组件与第一区域直接接触,因此电极组件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通槽处时不会被第一聚合物层阻挡,而可以经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第一金属层向外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导热材料层。所述第一导热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导热系数为λ1,所述第一导热材料层的导热系数为λ3,1.1≤λ31≤2.5;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热材料层相对。由于第一导热材料层的导热系数较第一金属层更大,因此采用该设置能够加快电化学装置内部热量的散发。在一些实施例中,1.5≤λ31≤2,此时能够使第一导热材料层与第一金属层之间的贴合效果更优,更有利于电化学装置内部热量的向外传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体部与第一凸缘部。第一腔体部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的边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一侧部共同围成第一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所述第一凹腔。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侧部背离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凸缘部,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基部,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凸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聚合物层、第二金属层与第四聚合物层,所述第三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四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三聚合物层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包括对应所述第二通槽设置的第三区域以及设置有所述第三聚合物层的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之间。
如此,该电极组件在工作过程呈产生的热量部分可以直接经由上述第二通槽,直接向第二金属层的第三区域传递,之后经由第四聚合物层向外传递;而无需先经由第三聚合物层,再依次经由第二金属层和第四聚合物层向外传递。该第二通槽的设置能够在进一步加快电化学装置中内部热量的散发,从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极组件在第二金属层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三区域内。采用此设置,可使该电极组件与第三区域直接接触,因此电极组件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二通槽处时不会被第三聚合物层阻挡,而可以经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第二金属层向外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导热材料层。所述第二导热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三区域朝向所述第二通槽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导热系数为λ2,所述第二导热材料层的导热系数为λ4,1.1≤λ42≤2.5;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材料层相对。由于第二导热材料层的导热系数较第二金属层更大,因此其的设置能够加快电化学装置内部热量的散发。在一些实施例中,1.5≤λ42≤2,此时能够使第二导热材料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的贴合效果更优,更有利于电化学装置内部热量的向外传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腔体部与第二凸缘部。第二腔体部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的边缘延伸形成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基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共同围成第二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所述第二凹腔。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侧部背离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腔体部,所述第四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凸缘部,或者,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基部,所述第四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层与所述第三聚合物层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与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一体成型。采用该方案,可以简化封装工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组件,该电化学装置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模块与上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其设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的外表面。由于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因此该电化学装置组件可以改善电化学装置工作过程中内部热量不断积累的现状,进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化学装置或电化学装置组件。由于包括上述电化学装置或电化学装置组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中电化学装置工作过程中内部热量不断积累的现状,进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化学装置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其中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9为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11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电化学装置;
100、收容壳;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11、第一腔体部;112、第一凸缘部;113、第一金属层;114、第一聚合物层;115、第二聚合物层;123、第二金属层;124、第三聚合物层;125、第四聚合物层;1111、第一基部;1112、第一侧部;1131、第一区域;1132、第二区域;101、收容腔;1011、第一凹腔;1101、第一通槽;
200、电极组件;
100b、收容壳;110b、第一壳体;120b、第二壳体;113b、第一金属层;114b、第一聚合物层;115b、第二聚合物层;1131b、第一区域;1132b、第二区域;116b、第一导热材料层;
200b、电极组件;
100c、收容壳;110c、第一壳体;120c、第二壳体;123c、第二金属层;124c、第三聚合物层;125c、第四聚合物层;126d、第二导热材料层;1131c、第一区域;1231c、第三区域;1232、第四区域;1201c、第二通槽;
200d、电极组件;
100e、收容壳;120e、第二壳体;121e、第二腔体部;122e、第二凸缘部;1211e、第二基部;1212e、第二侧部;
2、电化学装置组件;21、无线充电模块;
3、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的示意图、该电化学装置1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以及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点电化学装置1包括收容壳100与电极组件200。收容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两者沿电化学装置1的厚度方向Z相对设置,并共同限定出一收容腔101。电极组件200则收容于上述收容腔101。第一壳体1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聚合物层114、第一金属层113与第二聚合物层115,第一聚合物层114设于第一金属层113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侧,第二聚合物层115设于第一金属层113背离第二壳体120的一侧,第一聚合物层114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槽1101,以使第一金属层113的表面包括对应第一通槽1101设置的第一区域1131以及设有第一聚合物层114的第二区域1132。电极组件200收容于上述收容腔101;上述第一区域1131位于电极组件200与第二聚合物层115之间。接下来,以该电化学装置1为软包锂离子电池为例,对该电化学装置1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但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电化学装置1亦可以是钠离子电池等其他的电化学装置,本申请不对其作具体限定。
对于上述收容壳100,请先参阅图1与图2,收容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该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沿图示电化学装置1的厚度方向Z相对设置,并共同限定出收容腔101,以用于收容上述电极组件200。
关于第一壳体110,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其包括第一腔体部111与第一凸缘部112。该第一腔体部111呈无顶的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基部1111与第一侧部1112。其中,第一基部1111大致呈扁平的片状结构,第一侧部1112自第一基部1111的边缘延伸形成;该第一基部1111与第一侧部1112共同围成第一凹腔1011,该第一凹腔1011朝向上述第二壳体120设置。第一凸缘部112自第一侧部1112背离第一基部111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其整体环绕第一腔体部111设置。
关于第二壳体120,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其呈片状结构,并设于上述第一凸缘部112,并封堵第一凹腔1011;由此,上述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共同限定出上述收容腔101。该收容腔101包括第一凹腔1011,伴随着收容壳100实际形状的差异,该收容腔101亦可以包括其他的腔室;例如,第二壳体120局部背离第一壳体110膨起时,收容腔101还包括第二壳体120限定出的凹腔。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通过第一凸缘部112与第二壳体120热熔固定,同时实现密封;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亦可以通过粘接等其他可选的方式固定。
接下来,对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构造分别作出说明。
请参阅图3,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金属层113、第一聚合物层114以及第二聚合物层115,沿上述厚度方向Z,该第一聚合物层114、第一金属层113以及第二聚合物层115层叠设置。其中,第一金属层113为承载第一聚合物层114与第二聚合物层115的基材,其凭借原子致密分布的特性,从而可以起到阻隔收容腔101与电化学装置1之间发生气液交换,即防止水汽由外进入收容腔101,以及收容腔101内的电解液由内泄露至外界。此外,第一金属层113的导热性较好,从而可以在收容腔101内温度较高时较快地将热量向外传递。可选地,第一金属层113为铝箔;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金属层113亦可以为铜箔等其他的金属箔材。第一聚合物层114设于第一金属层113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侧,其设有沿上述厚度方向Z贯通的第一通槽1101;由此,第一金属层113包括对应该第一通槽1101设置的第一区域1131,以及位于该第一区域1131之外的第二区域1132;换而言之,该第一区域1131为不设有第一聚合物层114的区域,第二区域1132则为设有第一聚合物层114的区域。可选地,第一聚合物层114的材料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聚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醛、聚苯醚。第二聚合物层115设于第一金属层113背离第二壳体120的一侧,其是该第一壳体110的外保护材料层。可选地,第二聚合物层115的材料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聚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醛、聚苯醚。该第二聚合物层115与第一聚合物层114的材料可以相同,亦可以不相同。
请继续参阅图3,第二壳体120包括第二金属层123、第三聚合物层124以及第四聚合物层125,沿上述厚度方向Z,该第三聚合物层124、第二金属层123以及第四聚合物层125层叠设置。其中,第二金属层123为承载第三聚合物层124与第四聚合物层125的基材,其凭借原子致密分布的特性,从而可以起到阻隔收容腔101与电化学装置1之间发生气液交换,即防止水汽由外进入收容腔101,以及收容腔101内的电解液由内泄露至外界。此外,第二金属层123的导热性较好,从而可以在收容腔101内温度较高时较快地将热量向外传递。可选地,第二金属层123为铝箔;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金属层123亦可以为铜箔等其他的金属箔材。第三聚合物层124设于第二金属层123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其与上述第一聚合物层114位于第一凸缘部112的部分热熔固定。至于第三聚合物层124的选材,其可以参照上述第一聚合物层114,在此不赘述。可选地,第三聚合物层124与第一聚合物层114的材质相同,从而便于两者热熔固定时更好地融合。第四聚合物层125则设于第二金属层123背离第二壳体120的一侧,其是该第二壳体120的外保护材料层。至于第四聚合物层125的选材,其可以参照上述第二聚合物层115,在此不赘述。该第四聚合物层125与第三聚合物层124的材料可以相同,亦可以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以是分体成型,亦可以是一体成型。当两者一体成型时,上述第一金属层113与第二金属层123一体成型,上述第一聚合物层114与第三聚合物层124层之间一体成型,第二聚合物层115与第四聚合物层125一体成型。
对于上述电极组件200,请参阅图2,该电极组件200收容于收容腔101内,其是电化学装置1中实现充放电的核心元件。电极组件2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膜。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两者之中的一个为正极片,另一个为负极片;该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设有隔离膜进行分隔。本实施例中,该电极组件200为卷绕式结构。具体地,该电极组件200卷绕成截面为长圆形的柱状结构,其厚度方向与上述厚度方向Z一致,从而便于收容于上述收容腔10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电极组件200亦可以是叠片式结构;具体地,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沿上述厚度方向交替设置,相邻的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设有上述隔离膜进行分隔。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区域1131位于电极组件200与第二聚合物层115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00设于上述第一区域1131(即在Z方向,电极组件200在第一金属层113的投影落在第一区域1131内),其与第一区域1131直接接触。第一区域1131可以设置得较大,以使电极组件200沿厚度方向Z的投影完全位于第一区域1131之内;当然,第一区域1131亦可以设置得较小,以使电极组件200朝向第一区域1131的一面仅局部与第一区域1131接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31位于第一腔体部111,相应地,第二区域1132位于第一凸缘部112;此时,第一区域1131整体呈盒状,其既包括位于第一基部1111的部分,亦包括位于第一侧部1112的部分。又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区域1131亦可以位于第一基部1111;相应地,第二区域1132位于第一侧部1112与第一凸缘部112。
电极组件200在工作过程呈产生的热量部分可以直接经由上述第一通槽1101,直接向第一金属层113的第一区域1131传递,之后经由第二聚合物层115向外传递;而无需先经由第一聚合物层114,再依次经由第一金属层113和第二聚合物层115向外传递。故第一通槽1101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电化学装置1中内部热量的散发,从而降低电化学装置1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应当理解,即使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壳体110呈盒状结构,电极组件200与上述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区域1131直接接触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保证:第一聚合物层114设有第一通槽1101以显露出上述第一区域1131,且该第一区域1131位于电极组件200与第二聚合物层115之间即可。
例如,图4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b的剖切示意图(剖切方向可参照图2的剖切方向),图5示出了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电化学装置1b仍包括收容壳100b与电极组件200b,其中,收容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b与第二壳体120b。该电化学装置1b与上述电化学装置1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化学装置1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金属层113、第一聚合物层114与第二聚合物层115,电极组件200直接固定于第一金属层113的第一区域1131;而电化学装置1b中,第一壳体110b除包括第一金属层113b、第一聚合物层114b与第二聚合物层115b之外,还另包括第一导热材料层116b,电极组件200b通过该第一导热材料层116固定于第一金属层113b的第一区域1131b。具体地,第一导热材料层116设于第一区域1131b朝向第一通槽的一侧,并且满足:1.1≤λ31≤2.5;其中,λ1为第一金属层113b的导热系数,λ3为第一导热材料层116b的导热系数。例如,第一金属层为铝箔时,第一导热材料层116b可以为铜箔。电极组件200b与该第一导热材料层116b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00b固定于第一导热材料层116b;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00b亦可以固定于第一聚合物层114b或第二壳体120b。由于第一导热材料层116b的导热系数较第一金属层113b更大,因此其的设置能够加快电化学装置1b内部热量的散发。在一些实施例中,1.5≤λ31≤2,此时能够使第一导热材料层116b与第一金属层113b之间的贴合效果更优,更有利于电化学装置1b内部热量的向外传导。
例如,图6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c的剖切示意图(剖切方向可参照图2的剖切方向),图7示出了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电化学装置1c仍包括收容壳100c与电极组件200c,其中,收容壳100c包括第一壳体110c与第二壳体120c。该电化学装置1c与上述电化学装置1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化学装置1中,仅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聚合物层114设有第一通槽1101,以显露出第一金属层113的部分,即第一区域1131;而电化学装置1c中,第一壳体110c仍是同样设置,另外第二壳体120c中的第三聚合物层124c设有沿上述厚度方向Z贯通的第二通槽1201c,以显露出第二金属层123c的部分。具体地,第二金属层123c包括对应该第二通槽1201c设置的第三区域1231c,以及位于该第三区域1231c之外的第四区域1232c,该第四区域1232c为设有第三聚合物层124c的区域。该第三区域1231c位于电极组件200与第四聚合物层125c之间;本实施例中,在Z方向上,电极组件200c在第二金属层123c的投影落在第三区域1231c内。如此,电极组件200c在工作过程呈产生的热量部分可以直接经由上述第二通槽1201c,直接向第二金属层123c的第三区域1231c传递,之后经由第四聚合物层125c向外传递;而无需先经由第三聚合物层124c,再依次经由第二金属层123c和第四聚合物层125c向外传递。该第二通槽1201c的设置能够在进一步加快电化学装置1中内部热量的散发,从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例如,图8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d的剖切示意图(剖切方向可参照图2的剖切方向),图9示出了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电化学装置1d仍包括收容壳100d与电极组件200d,其中,收容壳100d包括第一壳体110d与第二壳体120d。该电化学装置1d与上述电化学装置1c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化学装置1c中,第二壳体120c包括第二金属层123c、第三聚合物层124c与第四聚合物层125c,电极组件200c直接固定于第一金属层113的第一区域1131与第二金属层123c的第三区域1231;而电化学装置1d中,第二壳体120d除包括第二金属层123d、第三聚合物层124d与第四聚合物层125d之外,还另包括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电极组件200d通过该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固定于第二金属层123d的第三区域。具体地,第二导热材料层126设于第三区域1231d朝向第二通槽1201d的一侧,并且满足:1.1≤λ42≤2.5;其中,λ2为第二金属层123d的导热系数,λ4为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的导热系数。例如,第二金属层为铝箔时,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可以为铜箔。电极组件200d与该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00d固定于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00d可以固定于上述第一聚合物层。由于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的导热系数较第二金属层121d更大,因此其的设置能够加块电化学装置内部热量的散发。在一些实施例中,1.5≤λ42≤2,此时能够使第二导热材料层126d与第二金属层121d之间的贴合效果更优,更有利于电化学装置1b内部热量的向外传导。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还可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适应性地组合或变形,在此不进行赘述。
此外,即使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均为扁平状,但实则其亦可以采用类似第一壳体的形状;同理地,即使各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为盒状,但其亦可以采用扁平状的结构,本申请不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具体形状作出限定。例如,请参阅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e的剖切示意图,其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主要不同在于:该电化学装置1e的第二壳体120e并非为扁平状,而是大致呈盒状结构,其包括第二腔体部121e与第二凸缘部122e。该第二腔体部121e呈无顶的盒状结构,其包括第二基部1211e与第二侧部1212e。其中,第二基部1211e大致呈扁平的片状结构,第二侧部1212e自第二基部1211e的边缘延伸形成;该第二基部1211e与第二侧部1212e共同围成第二凹腔,该第二凹腔朝向第一壳体110e设置,上述收容腔包括该第二凹腔。第二凸缘部122e自第二侧部1212e背离第二基部1211e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其整体环绕第二腔体部121e设置。该第二凸缘部122e与上述第一凸缘部层叠并固定,以使该第二壳体120e与第一壳体共同限定出上述收容腔。其中,当第二壳体120e具有上述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时,第三区域可以位于第二腔体部121,相应地,第四区域位于第二凸缘部;或者,第三区域位于第二基部,相应地,第四区域位于第二侧部和第二凸缘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包括收容壳100与电极组件200。其中,收容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该第一壳体1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聚合物层114、第一金属层113与第二聚合物层115,第一聚合物层114设于第一金属层113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侧。该第一聚合物层114设有第一通槽1101,以使第一金属层113包括对应第一通槽1101设置的第一区域1131以及设有第一聚合物层114的第二区域1132;该第一区域1131位于电极组件200与第二聚合物层115之间。
第一通槽1101的设置,使得电极组件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通槽1101处时不会被第一聚合物层114阻挡,而可以经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第一金属层113向外传递。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可以改善电化学装置工作过程中内部热量不断积累的现状,进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组件2。请参阅图11,其示出了该电化学装置组件2的剖切示意图,同时结合其他附图,该电化学装置组件2包括无线充电模块21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1b、1c、1d、1e)。其中,无线充电模块21包括充电线圈,该无线充电模块21设于上述第二聚合物层115的外表面。该无线充电模块21与电化学装置1电连接,并用于向电化学装置1进行充电。较优地,该无线充电模块21与上述第一区域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该电化学装置组件2为无线充电电池;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组件2亦可以是无线充电电池中的模组或其他装置。
由于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因此该电化学装置组件2可以改善电化学装置工作过程中内部热量不断积累的现状,进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此外,值得补充一提的是,当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电池由于电化学装置的散热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在无线充电模块中额外设置高导热性能的石墨材料层,进而导致该无线充电电池整体的体积较大。与之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组件2中的电化学装置则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因此可省去无线充电模块中的石墨材料层,进而可改善当前无线充电电池占用体积较大的现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3。请参阅图12,其示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3的示意图,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组件2,以及由该电化学装置组件2进行供电的负载结构。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3包括手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电脑、无人机等其他由电力驱动的装置。
在本申请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3亦可以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由于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因此该电子装置3可以改善电化学装置工作过程中内部热量不断积累的现状,进而降低电化学装置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沿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并共同限定出收容腔;以及
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聚合物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聚合物层,所述第一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聚合物层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槽,以使所述第一金属层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槽的第一区域以及设有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极组件在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导热材料层;
所述第一导热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导热系数为λ1,所述第一导热材料层的导热系数为λ3,1.1≤λ31≤2.5;
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热材料层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1.5≤λ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腔体部,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的边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一侧部共同围成第一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所述第一凹腔;以及
第一凸缘部,自所述第一侧部背离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腔体部,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凸缘部,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基部,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凸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聚合物层、第二金属层与第四聚合物层,所述第三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四聚合物层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所述第三聚合物层设有沿所述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包括对应所述第二通槽的第三区域以及设置有所述第三聚合物层的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极组件在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三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导热材料层;
所述第二导热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三区域朝向所述第二通槽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导热系数为λ2,所述第二导热材料层的导热系数为λ4,1.1≤λ42≤2.5;
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材料层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1.5≤λ42≤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腔体部,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的边缘延伸形成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基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共同围成第二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所述第二凹腔;
第二凸缘部,自所述第二侧部背离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
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腔体部,所述第四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凸缘部,或者,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基部,所述第四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
11.一种电化学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于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的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的外表面。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或者,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组件。
CN202210790529.2A 2022-07-06 2022-07-06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5172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0529.2A CN115172950B (zh) 2022-07-06 2022-07-06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EP23183764.2A EP4303983A1 (en) 2022-07-06 2023-07-06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0529.2A CN115172950B (zh) 2022-07-06 2022-07-06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2950A true CN115172950A (zh) 2022-10-11
CN115172950B CN115172950B (zh) 2024-07-30

Family

ID=8349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0529.2A Active CN115172950B (zh) 2022-07-06 2022-07-06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4303983A1 (zh)
CN (1) CN1151729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2691A (zh) * 2022-10-13 2022-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袋、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3984A1 (en) * 2004-10-18 2006-04-20 Oh Jeong W Battery sheath having radiation layer formed thereon and lithium polymer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110008665A1 (en) * 2007-11-09 2011-01-13 Lg Chem, Ltd. Battery cell having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module employed with the same
EP2760063A1 (en) * 2012-01-02 2014-07-30 LG Chem, Ltd. Middle and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assembly
US20150171406A1 (en) * 2012-05-18 2015-06-18 24M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336902A (zh) * 2019-06-28 2019-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后壳、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20200035965A1 (en) * 2017-03-16 2020-01-30 Eliiy Power Co., Ltd. Sealed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for engine ignition
US20200185668A1 (en) * 2018-12-06 2020-06-11 Robert Bosch Battery Systems Llc Deep Pouch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4614190A (zh) * 2022-03-03 2022-06-1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6486A (ja) * 2004-03-23 2005-10-06 Nissan Motor Co Ltd 積層型電池、組電池および車両
KR100614373B1 (ko) * 2004-09-24 2006-08-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강도 강화층이 형성된 리튬 폴리머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649026B2 (ja) * 2015-10-02 2020-02-19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3984A1 (en) * 2004-10-18 2006-04-20 Oh Jeong W Battery sheath having radiation layer formed thereon and lithium polymer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110008665A1 (en) * 2007-11-09 2011-01-13 Lg Chem, Ltd. Battery cell having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module employed with the same
EP2760063A1 (en) * 2012-01-02 2014-07-30 LG Chem, Ltd. Middle and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assembly
US20150171406A1 (en) * 2012-05-18 2015-06-18 24M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00035965A1 (en) * 2017-03-16 2020-01-30 Eliiy Power Co., Ltd. Sealed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for engine ignition
US20200185668A1 (en) * 2018-12-06 2020-06-11 Robert Bosch Battery Systems Llc Deep Pouch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336902A (zh) * 2019-06-28 2019-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后壳、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14190A (zh) * 2022-03-03 2022-06-1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2691A (zh) * 2022-10-13 2022-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袋、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78505A1 (zh) * 2022-10-13 2024-04-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袋、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03983A1 (en) 2024-01-10
CN115172950B (zh) 202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8431B2 (en) Battery module
KR101865995B1 (ko) 배터리 모듈
KR101307992B1 (ko) 높은 효율성의 냉각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1943542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1792675B1 (ko) 배터리 모듈
KR102002350B1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KR101792751B1 (ko) 배터리 모듈
KR102051109B1 (ko) 전지 모듈
KR20180005456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자동차
JP5732241B2 (ja) 蓄電セル、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を搭載する車両
EP2323202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KR20180023699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190078841A (ko) 개선된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KR2015004653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15172950A (zh)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13113692A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KR102352295B1 (ko) 냉각 효율이 향상된 배터리 모듈
KR20180023637A (ko) 배터리 모듈
JP5837999B2 (ja) 蓄電セル、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を搭載する車両
CN115066787A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罐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