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6894A - 一种多芯光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芯光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66894A CN115166894A CN202210763137.7A CN202210763137A CN115166894A CN 115166894 A CN115166894 A CN 115166894A CN 202210763137 A CN202210763137 A CN 202210763137A CN 115166894 A CN115166894 A CN 1151668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cores
- annular
- annular layer
- refractive ind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395—Glass optical fibre with a protective coating, e.g. two layer polymer coating deposited directly on a silica cladding surface during fibre manufa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05—Highest refractive index not on central ax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94—Multiple layers differing in properties other than the refractive index, e.g. attenuation, diffusion, stress propert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芯光纤,包括环形层和包层,其中多个环形层依次分布于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上,且半径更大的同心圆包裹在半径更小的同心圆的外侧,任意一个环形层上的多个核芯为同质核芯,任意一个环形层上的核芯与其他环形层上的核芯为异质核芯,根据环形层所在的同心圆位置的不同,具有较高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大的同心圆上,具有较低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小的同心圆上。本发明提供的多芯光纤结构能够使得多芯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的芯间串扰、弯曲损耗以及差分模式时延较低,进而解决现有的多芯光纤存在的传输质量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串扰低临界弯曲半径的多芯光纤。
背景技术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光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需求飞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为突破标准单模光纤的容量极限,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SDM)技术在不增加占用光纤光缆物理资源的前提下,能成倍的增加光传输网络的容量,为进一步提升光纤通信的系统容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多芯光纤是实现空分复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同一包层内放置多个纤芯以形成并行空间通道,通常能够使光纤具有更大的复用潜力。再辅以空分复用的另一种实现形式——模分复用,即同时利用光纤中的不同模式群,使多个信号在多个空间信道中同时传输,通过在多芯光纤的每个纤芯内实现模分复用,将大幅度的提升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
然而,由于多芯光纤的芯间距一般很小,不同纤芯在传输光信号时容易产生芯间串扰,从而导致多芯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的传输质量较低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低芯间串扰的多芯光纤,以提高多芯光纤传输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芯光纤,特别是一种低串扰低临界弯曲半径的多芯光纤,通过将异质核芯分布在半径不同的多个环形层上,进而使得多芯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的芯间串扰、弯曲损耗以及差分模式时延较低,进而解决现有的多芯光纤存在的传输质量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芯光纤,包括环形层和包层,其中所述环形层为多个,且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分布有多个核芯,在垂直于所述多芯光纤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多个所述环形层依次分布于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上,且半径更大的同心圆包裹在半径更小的同心圆的外侧,所述包层设置在半径最大的所述同心圆的外侧;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多个核芯为同质核芯,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核芯与其他环形层上的核芯为异质核芯,即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与异质核芯的种类数量相同;根据所述环形层所在的同心圆位置的不同,具有较高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大的同心圆上,具有较低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小的同心圆上。
可选地,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多个同质核芯为均匀分布,即分布在同一环形层上的任意两个相邻核芯之间的同质芯间距相等。
可选地,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任意一个核芯与分布在相邻环形层上的与该核芯相邻的两个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相等。
可选地,根据核芯总数的不同,确定包层直径、环形层的数量、每个环形层上分布的核芯数量、同质芯间距和异质芯间距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当核芯总数为6时,所述包层直径为125μm;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2,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和第二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所述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核芯的折射率;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4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44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为41μm。
可选地,当核芯总数为12时,所述包层直径为225μm;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2,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和第二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所述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核芯的折射率;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7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72μm;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为39μm。
可选地,当核芯总数为19时,所述包层直径为225μm;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4,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第二环形层、第三环形层和第四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第三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三核芯,第四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四核芯;包层中心设置1个第一核芯;其中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核芯的折射率;第二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三核芯的折射率;第三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四核芯的折射率;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7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72μm,所述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三同质芯间距为65μm,所述第四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四同质芯间距为64μm。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异质芯间距为39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三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异质芯间距为38.5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三异质芯间距为39.5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三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四异质芯间距为43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五异质芯间距为44μm,所述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六异质芯间距为38μm;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包层中心的第一核芯之间的第七异质芯间距为38.5μm;第四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包层中心的第一核芯之间的第八异质芯间距为37.5μm。
可选地,所述多个核芯中的每一个的折射率分布为环芯折射率分布。
可选地,所述包层的直径小于预设直径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直径阈值使得多芯光纤满足预设的失效概率极限
可选地,所述的环形折射率分布表达式为:
其中,r1为核芯的内芯半径,r1为核芯的外芯半径,ncl为所述包层的折射率,ncore为所述核芯的折射率,所述包层的折射率应小于所述核芯的折射率,所述核芯内在C波段和L波段上支持的线性偏振模式数量均为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多芯光纤采用根据折射率高低分布的环形层结构,使拥有高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大的同心圆上,拥有低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小的同心圆上,该结构下的多芯光纤能够提高同环形层中各同质核芯之间的芯间距,减小不同环形层之间异质核芯的弯曲半径阈值,有效减少了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产生的芯间串扰。
此外,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及方法步骤实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十八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芯的折射率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六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十二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十九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清楚的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芯光纤结构,包括环形层和包层,其中环形层为多个,且任意一个环形层上分布有多个核芯,在垂直于多芯光纤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多个环形层依次分布于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上,且半径更大的同心圆包裹在半径更小的同心圆的外侧,包层设置在半径最大的同心圆的外侧;任意一个环形层上的多个核芯为同质核芯,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任意一个环形层上的核芯与其他环形层上的核芯为异质核芯,即环形层的数量与异质核芯的种类数量相同,多芯光纤可以包括2种,3种或者4种异质结构的核芯,此时,对应的不同折射率环形层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或者4个。
具体来说,随着多芯光纤种核芯数量的增加,可以增加多芯光纤中异质结构的核芯的种类,并根据不同折射率异质纤芯的数量,将其分为不同的折射率环形层,例如,对于6芯光纤可以包括2种异质结构的纤芯,两种异质结构的纤芯又可以形成2个不同折射率的环形层,每个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核芯,其中,折射率高的核芯所在的环形层的半径更大,其核芯位于更加接近包层边缘位置,折射率低的核芯所在的环形层的半径更小,其核芯位于更加远离包层边缘的位置;若多芯光纤的核芯数为12,则可以包括2种异质结构的纤芯,两种异质结构的纤芯又可以形成2个不同折射率的环形层,每个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核芯,其中,折射率高的核芯所在的环形层的半径更大,其核芯位于更加接近包层边缘位置,折射率低的核芯所在的环形层的半径更小,其核芯位于更加远离包层边缘的位置;若多芯光纤的核芯数为19,则可以包括4种异质结构的纤芯,上述4种异质结构的纤芯又可以形成4个不同折射率的环形层,每个环形层从折射率由高到低可以包括6,6,3,3个核芯,并且在包层的中心位置再放置一个折射率最高的核芯,每个环芯层的半径根据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多层环结构。根据所述环形层所在的同心圆位置的不同,具有较高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大的同心圆上,具有较低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小的同心圆上。
如图2所示,所述多个核芯中的每一个的折射率分布为环芯折射率分布,每一个核芯均采用环芯结构,其核芯的内芯r1半径在2μm~4μm,外芯r2半径为6.3μm,以保证每一核芯内可传输的LP模式数为3;多芯光纤包层的直径为125~250μm,用以保证光纤良好的机械性能。
可选地,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多个同质核芯为均匀分布,即分布在同一环形层上的任意两个相邻核芯之间的同质芯间距相等。
可选地,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任意一个核芯与分布在相邻环形层上的与该核芯相邻的两个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相等,在包层直径尺寸的影响下,不同异质核芯间的芯间距随多层环的半径变化而变化。
可选地,根据核芯总数的不同,确定包层直径、环形层的数量、每个环形层上分布的核芯数量、同质芯间距和异质芯间距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芯光纤的核芯总数为6时,所述包层直径为125μm;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2,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和第二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所述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核芯的折射率;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4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44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为41μm。
如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六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分布,其中包括两种异质结构的核芯,每种异质结构核芯的数量分别为3、3,每种异质结构的核芯位于不同半径的两个环形层上。如图3所示,包层5直径设置为125μm,折射率设置为1.444,第一环形层1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1,设置为35μm,第一环形层1上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3.35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9%,第一环形层1上每个同质核芯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47μm,距离相邻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设置为41μm;第二环形层2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2,设置为37μm,第二环形层2上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3.13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84%,每个同质核芯间的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44μm,距离相邻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设置为41μm。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芯光纤的核芯总数为12时,所述包层直径为225μm;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2,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和第二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所述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核芯的折射率;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7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72μm;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为39μm。
如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十二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两种异质结构的核芯,每种异质结构核芯的数量分别为6、6,每种异质结构的核芯位于不同半径的两个环形层上。如图4所示,包层5直径设置为225μm,折射率设置为1.444,第一环形层1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1,设置为35μm,第一环形层1上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3.35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9%,每个同质核芯间的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77μm,距离相邻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设置为39μm;第二环形层2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2,设置为40μm,第二环形层2上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3.13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84%,每个同质核芯间的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72μm,距离相邻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设置为39μm。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芯光纤的核芯总数为19时,所述包层直径为225μm;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4,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第二环形层、第三环形层和第四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第三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三核芯,第四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四核芯;包层中心设置1个第一核芯。
其中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核芯的折射率;第二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三核芯的折射率;第三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四核芯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7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72μm,所述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三同质芯间距为65μm,所述第四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四同质芯间距为64μm;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异质芯间距为39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三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异质芯间距为38.5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三异质芯间距为39.5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三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四异质芯间距为43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五异质芯间距为44μm,所述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六异质芯间距为38μm;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包层中心的第一核芯之间的第七异质芯间距为38.5μm;第四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包层中心的第一核芯之间的第八异质芯间距为37.5μm。
如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十九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四种异质结构的核芯,每种异质结构核芯的数量根据折射率由高到低分别为7、6、3、3,每种异质结构的核芯位于不同半径的四个环形层上。如图5所示,包层5直径设置为225μm,折射率设置为1.444,第一环形层1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1,设置为35μm,第一环形层1上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3.35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9%,每个同质核芯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77μm,距离相邻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设置为39μm(与第二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38.5μm(与第三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39.5μm(与第四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第二环形层2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2,设置为40μm,第二环形层2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3.13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84%,每个同质核芯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72μm,距离相邻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设置为39μm(与第一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43μm(与第三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44μm(与第四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第三环形层2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3,设置为74μm,第三环形层2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3.01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81%,每个同质核芯间的第三同质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65μm,距离相邻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设置为38.5μm(与第一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38.5μm(与包层中心的第一核芯之间)、43μm(与第二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第四环形层4距包层边缘位置的距离为CT4,设置为75μm,第三环形层2核芯的外芯半径设置为6.3μm,内芯半径设置为2.90μm,核芯的相对折射率设置为0.78%,每个同质核芯间的第四同质芯间距均相同设置为64μm,距离相邻环形层之间最近的异质核芯的异质芯间距相等,分别设置为37.5μm(与包层中心的第一核芯之间)、39.5μm(与第一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44μm(与第二环形层的相邻异质核芯之间);位于包层5中心的另一核芯,参数与第一环形层1核芯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
采用了根据折射率高低分布的环形层结构,使拥有高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大的同心圆上,即更接近于包层的最外围边界的位置;拥有低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小的同心圆上,即更远离包层的最外围边界的位置。而核芯折射率越高,核芯对光场、模场的束缚能力越强,在同等弯曲损耗情况下,高折射率核芯可以位于更接近包层最外围边界的位置上,这样可以增大各相同环形层中各核芯之间的芯间距,当核芯间的芯间距增大时,即可以有效减少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产生的芯间串扰。
根据公式Rpk为异质核芯的弯曲半径阈值,neff为核芯内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为有效折射率差,Λ为核芯间的芯间距。由于在最外层采取更高折射率的核芯,高折射率的纤芯内部传输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也随之增大,有效模式折射率差也随之增大,使得Rpk减小。虽然多层环结构增加了芯间距,但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本发明提供的多芯光纤结构依然可以减小弯曲半径阈值。
相邻的核芯采用异质结构,同样可有效减少光纤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芯间串扰。且异质核芯间的芯间串扰在弯曲半径达到阈值前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在弯曲半径超过阈值Rpk时,异质核芯间的芯间串扰会迅速减小,并趋于平稳。本发明所述的多芯光纤拥有更小的弯曲半径阈值,因此可在更小弯曲半径下获得更低的芯间串扰值。
多芯光纤采用的核芯均为环芯结构,纤芯的有效模场面积更大,可以使光传输中的非线性效应较小。
综上可知,应用本发明实例提供的多芯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芯间串扰、临界弯曲半径、非线性均较小,从而提高了多芯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的传输质量。
需要明确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意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芯光纤,包括环形层和包层,其中所述环形层为多个,且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分布有多个核芯,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多芯光纤中心轴的横截面上,多个所述环形层依次分布于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上,且半径更大的同心圆包裹在半径更小的同心圆的外侧,所述包层设置在半径最大的所述同心圆的外侧;
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多个核芯为同质核芯,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核芯与其他环形层上的核芯为异质核芯,即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与异质核芯的种类数量相同;
根据所述环形层所在的同心圆位置的不同,具有较高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大的同心圆上,具有较低折射率核芯的环形层分布于半径更小的同心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多个同质核芯为均匀分布,即分布在同一环形层上的任意两个相邻核芯之间的同质芯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环形层上的任意一个核芯与分布在相邻环形层上的与该核芯相邻的两个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其特征在于:根据核芯总数的不同,确定包层直径、环形层的数量、每个环形层上分布的核芯数量、同质芯间距和异质芯间距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其特征在于:
当核芯总数为6时,所述包层直径为125μm;
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2,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和第二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
所述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核芯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4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44μm;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为41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其特征在于:
当核芯总数为12时,所述包层直径为225μm;
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2,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和第二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
所述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核芯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7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72μm;
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异质芯间距为39μ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其特征在于:
当核芯总数为19时,所述包层直径为225μm;
所述环形层的数量为4,包括距离所述包层边缘位置从近到远的第一环形层、第二环形层、第三环形层和第四环形层;其中,第一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一核芯,第二环形层包括6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二核芯,第三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三核芯,第四环形层包括3个折射率相同的第四核芯;包层中心设置1个第一核芯;
其中第一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核芯的折射率;第二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三核芯的折射率;第三核芯的折射率大于第四核芯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同质芯间距为77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同质芯间距为72μm,所述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三同质芯间距为65μm,所述第四环形层上的每个同质核芯之间的第四同质芯间距为64μm;
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二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一异质芯间距为39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三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二异质芯间距为38.5μm,所述第一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三异质芯间距为39.5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三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四异质芯间距为43μm,所述第二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五异质芯间距为44μm,所述第三环形层上的每个核芯与所述第四环形层上与该核芯相邻的异质核芯之间的第六异质芯间距为38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核芯中的每一个的折射率分布为环芯折射率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光纤,所述包层的直径小于预设直径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直径阈值使得多芯光纤满足预设的失效概率极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3137.7A CN115166894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多芯光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63137.7A CN115166894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多芯光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66894A true CN115166894A (zh) | 2022-10-11 |
CN115166894B CN115166894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348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63137.7A Active CN115166894B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多芯光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66894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73389A (ja) * | 2010-09-28 | 2012-04-12 | Fujikura Ltd | ソリッドフォトニックバンドギャップファイバおよび該ファイバを用いたファイ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ファイバアンプ、ファイバレーザ |
CN103765264A (zh) * | 2011-08-25 | 2014-04-30 | 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 | 多芯光纤以及多芯光纤的纤芯的配置方法 |
US20150147039A1 (en) * | 2013-11-25 | 2015-05-28 | Fujikura Ltd. | Multicore fiber |
CN104678484A (zh) * | 2014-12-26 | 2015-06-03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纤芯单模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226269A (zh) * | 2017-01-26 | 2019-09-10 | 泰拉二极管公司 | 利用蜂窝芯光纤进行光束整形的激光系统 |
CN110441862A (zh) * | 2019-08-02 | 2019-11-12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低插入损耗的串扰抑制型多芯光纤分束器 |
CN112180498A (zh) * | 2019-07-03 | 2021-01-0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多芯光纤 |
CN112198586A (zh) * | 2020-09-25 | 2021-01-08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多芯光纤 |
CN112711091A (zh) * | 2021-01-19 | 2021-04-27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增益均衡的多芯掺铒超模光纤 |
WO2021240880A1 (ja) * | 2020-05-26 | 2021-12-02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コンバイナ及びレーザ装置 |
EP4006597A1 (en) * | 2019-07-22 | 2022-06-01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and design method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10763137.7A patent/CN1151668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73389A (ja) * | 2010-09-28 | 2012-04-12 | Fujikura Ltd | ソリッドフォトニックバンドギャップファイバおよび該ファイバを用いたファイ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ファイバアンプ、ファイバレーザ |
CN103765264A (zh) * | 2011-08-25 | 2014-04-30 | 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 | 多芯光纤以及多芯光纤的纤芯的配置方法 |
US20150147039A1 (en) * | 2013-11-25 | 2015-05-28 | Fujikura Ltd. | Multicore fiber |
CN104678484A (zh) * | 2014-12-26 | 2015-06-03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纤芯单模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226269A (zh) * | 2017-01-26 | 2019-09-10 | 泰拉二极管公司 | 利用蜂窝芯光纤进行光束整形的激光系统 |
CN112180498A (zh) * | 2019-07-03 | 2021-01-0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多芯光纤 |
EP4006597A1 (en) * | 2019-07-22 | 2022-06-01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and design method |
CN110441862A (zh) * | 2019-08-02 | 2019-11-12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低插入损耗的串扰抑制型多芯光纤分束器 |
WO2021240880A1 (ja) * | 2020-05-26 | 2021-12-02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コンバイナ及びレーザ装置 |
CN112198586A (zh) * | 2020-09-25 | 2021-01-08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多芯光纤 |
CN112711091A (zh) * | 2021-01-19 | 2021-04-27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增益均衡的多芯掺铒超模光纤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HOICHIRO MATSUO: "《Crosstaik behavior of cores in multi-core fiber under bent condition》"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66894B (zh) | 2023-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63653B2 (en) | Multicore fiber for communication | |
JP6722271B2 (ja) |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 |
CN105425335B (zh) | 一种通信用抗弯多芯光纤 | |
JP5855351B2 (ja) |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 |
JP5468711B2 (ja) |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 |
CN112198587B (zh) | 一种多芯少模光纤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 | |
JP2014010266A (ja) |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 |
US11614581B2 (en) |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multi-core fiber | |
EP3754390A1 (en) |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multi-core fiber | |
JP2011215556A (ja) |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 |
CN111474626A (zh) | 一种多芯光纤 | |
CN110568548B (zh) | 一种多层纤芯可控的多芯光纤 | |
US10295736B2 (en) | Multicore fiber | |
JP6192442B2 (ja) | 結合型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 |
CN115166894B (zh) | 一种多芯光纤 | |
CN111897045A (zh) | 一种抗弯曲多芯光纤 | |
CN112198586B (zh) | 一种多芯光纤 | |
CN211826597U (zh) | 弱耦合二十模式少模光纤 | |
CN210090726U (zh) | 一种弱模间耦合少模光纤 | |
WO2016114514A1 (ko) | 소형화된 단일모드 광섬유로 구성된 리본 광섬유 | |
CN113589422A (zh) | 一种易于识别的多芯光纤 | |
JP2016075938A (ja) |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 |
Sasaki et al. | High density multicore fibers employing small MFD cores for datacenters | |
CN111999799B (zh) | 一种多芯光纤 | |
EP3904925B1 (en) | Novel optical fib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