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3346A -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3346A
CN115163346A CN202210556961.5A CN202210556961A CN115163346A CN 115163346 A CN115163346 A CN 115163346A CN 202210556961 A CN202210556961 A CN 202210556961A CN 115163346 A CN115163346 A CN 115163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ure
cylinder
valve
electro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69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63346B (zh
Inventor
张福根
安然
付永刚
张宏涛
刘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69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3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3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3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63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3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3/00Apparatus for adding secondary air to fuel-air mix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3/00Apparatus for adding secondary air to fuel-air mixture
    • F02M23/04Apparatus for adding secondary air to fuel-air mixtur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提出了根据不同气缸内的燃烧工况确定需要进行补气的气缸,以及需要补气的气缸的补气量和补气时刻,从而实现精准补气。该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各气缸的燃烧工况;根据各气缸内的燃烧工况,确定待补气的气缸以及待补气的气缸的补气时刻和补气量;根据补气时刻控制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并根据补气量控制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其中,高压单向阀位于待补气的气缸与压缩气罐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缸径发动机一般采用的起动方式是缸内起动,即在发动机上电之后,按照点火顺序将经过增压器压缩后的气体以此输入到气缸中,以推动气缸内的活塞做功使得气缸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再向气缸内喷入柴油以实现起动。
但是由于目前研发的发动机搭载的增压器动态响应性较差,导致发动机在瞬态加载时各缸内的进气量严重不足,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因此,需要实施缸内补气措施。目前的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案为机械式分配盘对各缸进行补气,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进行补气,但是无法针对各缸的实际燃烧工况实现精准补气。因此,现有的缸内补气方法补气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针对各类发动机机型的适应性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实现精准地缸内补气。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根据所述各气缸内的燃烧工况,确定待补气的气缸以及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补气时刻和补气量;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并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
其中,所述高压单向阀位于所述待补气的气缸与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低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低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发动机的各气缸的燃烧工况,具体包括: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根据所述各气缸内的燃烧工况,确定待补气的气缸以及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补气时刻和补气量;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并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
其中,所述高压单向阀位于所述待补气的气缸与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低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低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控制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利用控制器中的硬件资源执行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法的操作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提出了结合发动机各个气缸的燃烧工况来确定需要进行补气的气缸,并根据燃烧工况再确定需要进行补气的气缸所需要的补气量和补气时刻。然后根据补气量和补气时刻控制需要补气的气缸对应的高压单向阀的开启时刻、开启角度以及开启的持续时间,以使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可以通过打开的高压单向阀进入到需要补气的气缸中,以实现精准的气缸补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缸内补气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缸内补气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文件中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保护。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中的“多个”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烟度的控制方法,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技术用语进行简单介绍:
(1)相继增压:相继增压是指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增压器并联组成的增压系统,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增加和降低,通过关闭和打开增压器涡端和压端的阀门,将投入运行的增压器的数量相应的增减,相继增压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柴油机与增压器匹配的矛盾,兼顾柴油机低负荷和高负荷的排放性能。
(2)过量空气系数:指实际供给燃料燃烧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是反映燃料与空气配合比的一个重要参数。也就是说,过量空气系数即为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供给量与理论空气需求量的比值。
(3)启动马达:用于将蓄电池的电能或压缩空气的动能转化成马达转子的机械能,驱动发动机上的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起动。
(4)上止点(Top Dead Center,TDC):活塞在气缸内运动时,其顶部达到最高点处的位置,称为上止点。
(5)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
目前,一般有两种发动机的起动方式。第一种是针对小缸径的发动机,在上电之后,通过启动马达驱动发动机上的飞轮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会持续升高,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向气缸内喷入柴油以实现起动。第二种起动方式是针对大缸径的发动机,在上电之后,增压器将外界空气或者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进行进一步压缩,将压缩后的气体按照点火顺序输入到各气缸中,以推动气缸中的活塞做功。当活塞做功使得气缸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向气缸内喷入柴油以实现起动。针对上述第二种的起动方式,由于目前研发的增压器动态响应性能较差,导致在一些工况(例如瞬态加载时)下各气缸内的进气量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等问题。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这种进气量不足的问题,一般采用减小进气和排气管径、减小增压器转动惯量或者增大发动机排量等方法。但是,减小进排气管径会增加气缸两端压力差,从而出现泵气损失。其次,为了减小增压器转动惯量,就必须选择更小的增压器,那么就需要搭载更多的增压器,选择多增压器或者相继增压的方式会提升成本以及整机布置难度。可能还会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增加发动机故障率,还会导致各缸进气不均等问题。另外,从成本的角度看,增加发动机排量来提高动态响应性显然不满足降低成本的战略。因此,亟需一种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补气策略。
现有的缸内补气策略是采用了机械式分配盘对各缸补气量进行控制,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进行缸内补气,但是无法实现对补气时刻和补气量的精准控制。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通过发动机各个气缸的燃烧工况,来确定需要进行补气的气缸,以及需要进行补气的各个气缸的补气量和补气时刻。根据该确定的补气量和补气时刻来精准地对各个气缸进行补气。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具体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至少一个气缸,每一个气缸分别对应的电磁阀和高压单向阀,压缩气罐以及降压阀。
其中,图1中电磁阀是受ECU控制开关的。电磁阀可以为采用PWM技术的电磁阀。图1示出的系统中包括两条气路,分别为高压气路和低压气路,高压气路为压缩气罐直接输出的气路,低压气路为降压阀降低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气路。降压阀用于将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体转为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打开的电磁阀冲向对应的高压单向阀,将高压单向阀冲开,使得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体可以进入到气缸中。也即是说,为了保证电磁阀的安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将压缩气罐输出的气路分为两条,低压气路用于通过ECU控制打开的电磁阀冲开高压单向阀,高压气路用于在高压单向阀打开时输入高压气到气缸中。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对于气缸、电磁阀和高压单向阀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图1中仅以三个气缸,以及三个气缸各自对应一个电磁阀和高压单向阀为例来进行介绍。可选地,本申请对于气缸和电磁阀,以及气缸和高压单向阀的数量对应关系也不做限定,图1中仅以一一对应为例。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系统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介绍。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流程图。可选地,该方法流程可以由ECU来执行。该方法流程具体包括:
201,ECU获取发动机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可选地,ECU可以实时获取每一个气缸做功冲程的瞬时转速,或者ECU也可以实时地根据发动机搭载的各种传感器获取各气缸喷入的油量、烟度、水温、排气压力或者排气温度等参数,并据此来判断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202,ECU根据各气缸的燃烧工况确定待补气的气缸,以及待补气的气缸的补气量和补气时刻。
其中,补气时刻为开始为待补气的气缸进行补气的时刻,补气量为需要对待补气的气缸进行补气的量。
作为一种举例,以图1中包括的三个气缸为例,ECU可以根据燃烧工况确定三个气缸中只有一个气缸内的燃烧物燃烧不充分,需要进行补气。进一步地,ECU可以根据该气缸中具体的燃烧工况确定开始为该气缸进行补气的时间,以及补气量。
203,ECU根据补气时刻控制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并根据补气量控制该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
其中,如图1所示的架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位于该气缸与压缩气罐之间。也就是说,高压单向阀的打开会使得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进入到待补气的气缸中。
作为一种可选地方式,ECU可以直接在确定的补气时刻控制高压单向阀打开。作为另一种可选地方式,ECU还可以根据补气时刻控制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参见图1示出的架构,电磁阀位于高压单向阀和降压阀之间,电磁阀打开,来降压阀的低压气就可以通过电磁阀冲开高压单向阀,使得高压单向阀在补气时刻打开,从而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可以进入从补气时刻开始进入到待补气的气缸中。
一些可能实现的情况下,ECU也可以直接根据补气量控制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是持续时间。或者,另一些可能实现的情况下,ECU可以通过控制电磁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来控制电磁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以使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可以在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持续进入到待补气的气缸中,直至打开持续时间结束,完成补气。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提出了结合发动机各个气缸的燃烧工况来确定需要进行补气的气缸,并根据燃烧工况再确定需要进行补气的气缸所需要的补气量和补气时刻。然后根据补气量和补气时刻控制需要补气的气缸对应的高压单向阀的开启时刻、开启角度以及开启的持续时间,以使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可以通过打开的高压单向阀进入到需要补气的气缸中,以实现精准的气缸补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ECU可以根据各气缸中喷入的油量以及气缸做功的转速来确定气缸的燃烧工况,例如,ECU可以通过发动机搭载的温度和压力等传感器来获取各个气缸的喷入油量、烟度、水温、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等参数,并以此来确定各缸的燃烧工况。在确定燃烧工况之后,ECU可以首先根据燃烧工况判断各个气缸是否需要进行补气,若确定某一个气缸不需要进行补气,则ECU可以返回继续获取其燃烧工况。若确定某一个气缸需要进行补气,则根据本申请提出的补气策略进行补气。
在一些场景下,ECU可以根据曲轴信号盘来确定需要进行补气的气缸的补气时刻,即开始为该气缸进行补气的时刻,也即为该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进一步地,ECU可以根据两个预先标定的图表(MAP)来确定该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其中一个预先标定的MAP可以用于表征油量、转速和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描述,后续将该MAP简称为第一标定MAP。另一个预先标定的MAP可以用于表征油量、转速和电磁阀的打开持续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描述,后续将该MAP简称为第二标定MAP。可选地,ECU在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气之前,还可以首先确定发动机是起动状态还是运行状态。若是起动状态,则可以按照正常的策略进行起动,即根据曲轴或者凸轮轴转角CA,控制在压缩上止点时对缸内进行补气,从而推动活塞做功,实现发动机起动。若是运行状态,则可以根据上述介绍的策略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气。
下面,为了更进一步地理解本场景下的发动机气缸的补气策略,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气方法流程图,该方法流程以任意一个气缸的补气方法为例进行介绍,为了便于描述,后续将该任意一个气缸简称为第一气缸。该方法流程具体包括:
301,ECU获取第一气缸的燃烧工况。
302,ECU判断第一气缸是否需要进行补气。
可选地,ECU可以根据第一气缸的燃烧工况来判断第一气缸是否需要进行补气。
若是,则继续步骤303。
若否,则返回步骤301。
303,ECU根据曲轴信号盘确定第一气缸的补气时刻。
其中,第一气缸的补气时刻即为开始为第一气缸补气的时刻。
304,ECU根据第一标定MAP确定第一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
其中,第一标定MAP用于表征油量、转速和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选地,ECU在获取到第一气缸的燃烧工况时,即可以确定相应的油量和转速,就可以根据这两个值以及第一标定MAP来确定第一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
305,ECU根据第二标定MAP确定第一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持续时间。
其中,第二标定MAP用于表征油量、转速和电磁阀的打开持续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选地,ECU在获取到第一气缸的燃烧工况时,即可以确定相应的油量和转速,就可以根据这两个值以及第二标定MAP来确定第一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持续时间。
306,ECU根据补气时刻、第一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来控制第一气缸对应的电磁阀开启和关闭。
可选地,ECU可以在补气时刻打开第一气缸对应的电磁阀,打开电磁阀的角度即为确定的打开角度,并保证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的时间为确定的打开持续时间。
在另一些场景下,ECU也可以根据气缸的燃烧工况来确定补气量,即根据气缸内燃料燃烧的情况,或者根据当前气缸的过量空气系数,来确定气缸是否需要进行补气,并据此确定补气量。在根据燃烧工况确定补气量之后,ECU可以根据补气量来计算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的打开持续时间。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场景下的气缸补气策略,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缸的补气方法流程图,为了便于介绍,该方法流程中依然以一个气缸的补气过程进行介绍,将该气缸简称为第二气缸。该方法流程具体包括:
401,ECU获取第二气缸的燃烧工况。
402,ECU判断第二气缸是否需要进行补气。
可选地,ECU可以根据第二气缸的燃烧工况来判断第二气缸是否需要进行补气。
若是,则继续步骤403。
若否,则返回步骤401。
403,ECU根据曲轴信号盘确定第二气缸的补气时刻。
其中,第二气缸的补气时刻即为开始为第二气缸补气的时刻。
404,ECU根据第二气缸的燃烧工况确定第二气缸的补气量。
例如,ECU可以根据第二气缸中燃料燃烧的情况,或者当前第二气缸的过量空气系数来确定第二气缸的补气量。
405,ECU根据补气量计算第二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
例如,ECU可以基于气体的流速,均衡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的关系,以使得在打开持续时间内经过打开角度的电磁阀的气体的量满足确定的补气量。
406,ECU根据补气时刻、第二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和打开持续时间来控制第二气缸对应的电磁阀开启和关闭。
以上,结合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对本申请提出的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进行了介绍。下面,对本申请方案适用的其他系统架构进行介绍。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架构图,具体包括:ECU、压缩气罐、高压气总阀、至少一个气缸以及每一个气缸对应的电磁阀和高压单向阀。基于图5所示的系统,ECU依然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介绍的气缸补气方法来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电磁阀开启时,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即可以通过电磁阀冲开高压单向阀进入到气缸中,实现气缸的补气。图5示出的系统架构无需分出两个气路,直接使用压缩气罐中输出的高压气冲开高压单向阀进行补气,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并且可以降低整机搭建的复杂度。
基于与上述方法的同一构思,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装置600。装置6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各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装置600包括: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发动机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处理单元602,被配置为执行:
根据所述各气缸内的燃烧工况,确定待补气的气缸以及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补气时刻和补气量;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并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
其中,所述高压单向阀位于所述待补气的气缸与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低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低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601,具体用于: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700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703,该通信接口703例如是网口,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通信接口703传输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控制器7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控制器701通过执行存储器702存储的指令,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例如,控制器701可以实现上述图6中的获取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的功能。
其中,控制器701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可选的,控制器7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控制器701可集成应用控制器和调制解调控制器,其中,应用控制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控制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控制器也可以不集成到控制器7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701和存储器7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控制器701可以是通用控制器,例如中央控制器(CPU)、数字信号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控制器可以是微控制器或者任何常规的控制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数据统计平台所执行的步骤可以直接由硬件控制器执行完成,或者用控制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7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7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7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通过对控制器701进行设计编程,例如,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法的步骤,如何对控制器701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控制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控制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发动机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根据所述各气缸内的燃烧工况,确定待补气的气缸以及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补气时刻和补气量;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并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
其中,所述高压单向阀位于所述待补气的气缸与压缩气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低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低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发动机的各气缸的燃烧工况,具体包括: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7.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根据所述各气缸内的燃烧工况,确定待补气的气缸以及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补气时刻和补气量;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的高压单向阀的打开时刻,并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高压单向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
其中,所述高压单向阀位于所述待补气的气缸与压缩气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低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低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降压阀之间,所述降压阀位于所述压缩气罐与所述电磁阀之间;所述低压气是通过所述降压阀降低所述压缩气罐中的高压气得到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时刻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时刻,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待补气的气缸对应的电磁阀的打开角度以及打开持续时间,以使来自压缩气罐的高压气在所述打开持续时间内通过所述电磁阀冲开所述高压单向阀;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高压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气罐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7、8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各气缸的燃烧工况。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56961.5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163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6961.5A CN115163346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6961.5A CN115163346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3346A true CN115163346A (zh) 2022-10-11
CN115163346B CN115163346B (zh) 2024-04-16

Family

ID=8348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6961.5A Active CN115163346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3346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96869A1 (fr) * 1977-07-08 1979-02-02 Alsacienne Constr Meca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melioration du fonctionnement des moteurs thermiques
JPS5756642A (en) * 1980-09-19 1982-04-05 Toyota Motor Corp Air-fuel ratio control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373501A (en) * 1981-09-17 1983-02-15 Ford Motor Company Fuel metering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4179841A (ja) * 1990-11-13 1992-06-26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空気供給装置
CN2736549Y (zh) * 2004-08-20 2005-10-26 余琛 内燃机电子补气系统及其电控装置
CN201141322Y (zh) * 2007-12-20 2008-10-29 通旺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电喷式汽油机分区稀薄燃烧电控节油器
CN201141323Y (zh) * 2007-12-20 2008-10-29 通旺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化油器式汽油机分区稀薄燃烧电控节油器
CN201162590Y (zh) * 2008-03-27 2008-12-10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增压补偿装置
CN101545411A (zh) * 2008-03-27 2009-09-30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增压补偿装置
CN201496170U (zh) * 2009-08-12 2010-06-02 倪天云 改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加速性的电动补气增功装置
CN101915154A (zh) * 2010-07-16 2010-12-15 常州天大龙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燃烧油气智能控制配比装置
CN102042128A (zh) * 2009-10-16 2011-05-0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补气装置的发动机
CN103527349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南京林业大学 柴油发动机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
CN106555710A (zh) * 2015-09-29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补气控制方法
CN108678839A (zh) * 2018-07-19 2018-10-19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制动能回收的dpf补气再生系统及补气再生方法
CN108869103A (zh) * 2018-07-17 2018-11-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发动机增压进气系统
CN208330570U (zh) * 2018-05-18 2019-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柴油机的进气补气系统及具有该进气补气系统的柴油机
US20200049084A1 (en) * 2016-10-07 2020-02-13 Cummi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ylinder fuel dosing for exhaust aftertreatment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CN111255602A (zh) * 2020-02-17 2020-06-0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可调补气装置及其起动、加速、加载控制方法
CN114263542A (zh) * 2021-12-31 2022-04-0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96869A1 (fr) * 1977-07-08 1979-02-02 Alsacienne Constr Meca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melioration du fonctionnement des moteurs thermiques
JPS5756642A (en) * 1980-09-19 1982-04-05 Toyota Motor Corp Air-fuel ratio control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373501A (en) * 1981-09-17 1983-02-15 Ford Motor Company Fuel metering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4179841A (ja) * 1990-11-13 1992-06-26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空気供給装置
CN2736549Y (zh) * 2004-08-20 2005-10-26 余琛 内燃机电子补气系统及其电控装置
CN201141322Y (zh) * 2007-12-20 2008-10-29 通旺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电喷式汽油机分区稀薄燃烧电控节油器
CN201141323Y (zh) * 2007-12-20 2008-10-29 通旺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化油器式汽油机分区稀薄燃烧电控节油器
CN201162590Y (zh) * 2008-03-27 2008-12-10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增压补偿装置
CN101545411A (zh) * 2008-03-27 2009-09-30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增压补偿装置
CN201496170U (zh) * 2009-08-12 2010-06-02 倪天云 改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加速性的电动补气增功装置
CN102042128A (zh) * 2009-10-16 2011-05-0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补气装置的发动机
CN101915154A (zh) * 2010-07-16 2010-12-15 常州天大龙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燃烧油气智能控制配比装置
CN103527349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南京林业大学 柴油发动机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
CN106555710A (zh) * 2015-09-29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补气控制方法
US20200049084A1 (en) * 2016-10-07 2020-02-13 Cummi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ylinder fuel dosing for exhaust aftertreatment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CN208330570U (zh) * 2018-05-18 2019-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柴油机的进气补气系统及具有该进气补气系统的柴油机
CN108869103A (zh) * 2018-07-17 2018-11-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发动机增压进气系统
CN108678839A (zh) * 2018-07-19 2018-10-19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制动能回收的dpf补气再生系统及补气再生方法
CN111255602A (zh) * 2020-02-17 2020-06-0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可调补气装置及其起动、加速、加载控制方法
CN114263542A (zh) * 2021-12-31 2022-04-0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品佳;闵永军;张永辉;: "涡轮增压柴油机补气技术的试验研究",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no. 12, 10 December 2014 (2014-12-10), pages 55 - 58 *
徐成耀;路平;宫向;滕勤;: "柴油机压缩空气补气系统的车载实验研究",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no. 06, 15 December 2011 (2011-12-15), pages 33 - 3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3346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0732B (zh) 用于气缸起用和停用控制系统的进气端口压力预测
CN102124199B (zh) 内燃机控制装置
US7177751B2 (en) Air-hybrid and utility engine
US9945305B2 (en) Supercharging control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628013B2 (en) Control device of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921707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distribution variation sensing device
US9097175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upercharger
CN102066727B (zh) 控制具直接燃料注入的汽车内燃引擎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51758A (zh) 进气歧管和气缸空气流量估计系统和方法
CN110657035B (zh) 发动机瞬态进气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56134A (zh) 喷射燃料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87933B (zh)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U2709233C2 (ru)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двига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двигателя
US1103531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jecting fuel to an engine
CN109458253B (zh) 补气系统和补气控制方法
Casoli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simulation and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in the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and energy saving of mobile machinery
CN103946525B (zh) 用于内燃引擎的控制单元
CN103452675B (zh) 用于调整发动机节气门的方法和系统
BR102014018992B1 (pt)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com pistão recíproco, método de operação do mesmo, veículo motor e veículo comercial com um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com pistão recíproco
CN115163346B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的补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655549B2 (en) Engine configuration for performing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in a single cylinder
CN114165348A (zh) 用于将燃料喷射到发动机的系统和方法
Baccile et al. An innovative control system for a 2/4 stroke switchable engine
CN114087081B (zh) 用于甲醇发动机的喷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CN109083757B (zh) 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比例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