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2371B -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2371B
CN115162371B CN202210774795.6A CN202210774795A CN115162371B CN 115162371 B CN115162371 B CN 115162371B CN 202210774795 A CN202210774795 A CN 202210774795A CN 115162371 B CN115162371 B CN 115162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functional layer
positioning pin
reference positioning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47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62371A (zh
Inventor
魏占玺
马文礼
刘赟
毋远召
袁材栋
李振超
李云
李元
李万花
于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906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906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906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ai 906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47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23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2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2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62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2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2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flexible secur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通过多层功能层的设置及其结构、材质的改良,提高了耐久性,也为植物种子的定位及生长提供了稳定且适宜的环境;通过土层的喷涂、整形与功能层及固定支撑装置的配合,既提供了适宜的种植地基,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对土壤的固化与防护;对给液装置的结构进行改造,配合有机质混合液与水的供给方式与时机,有效对土壤进行改良;通过固定装置以及传感装置的复用,以及光纤与光栅的配置,提高了监测精度以及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化种植、挖方工程以及大数据自动化技术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领域的应用,涉及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众多,相应的山地环境也不少,对于山地坡面而言,伴随着暴雨、台风、大雪、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原因,或者土木工程、道路施工等人为原因,边坡斜面可能会发生滑动、下沉、坍塌、滑坡等事故,进而引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基于边坡的绿化种植方式及土壤加固手段,另一方面,亦发展出了各种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边坡斜面的运动变化。但是现有技术广泛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绿化种植地基的透水性、排水性以及阻水性无法均衡考量,既不利于植物的生长,随着时间推移也容易发生腐烂或损坏;第二,土壤的固化与防护工程繁琐复杂,成本高昂,且未能充分兼顾植物的生长;第三,灌溉装置无法胜任对土壤成分的改良;第四,对边坡斜面的运动变化以及运动趋势的监测精度不高,响应不够迅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重点针对上述种种不足,提供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现场控制单元、预警单元、通信单元、坡面整形设备、喷涂装置、贴覆装置、支撑网、固定销以及给液装置;
其中,所述喷涂装置用于在坡面形成碱性土层,所述坡面整形设备用于在所述碱性土层上形成凸部与凹部交替排列的波浪状表面,所述贴覆装置在所述波浪状表面形成功能层,所述支撑网布设于所述功能层表面。
优选的,将所述支撑网上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节点作为锚点,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锚点插入所述坡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销包括头端及尾端,所述头端插入坡面,在所述头端附近周向设置由头端向尾端方向倾斜延伸的至少三个倒钩部,在所述尾端附近周向设置由头端向尾端方向倾斜延伸的至少三个尾翼部。
优选的,将所述支撑网上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节点作为定位点,所述给液装置经过所述定位点插入所述坡面。
优选的,所述给液装置为长方体形状,内部设置有交替排列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转动铰接于所述给液装置的左、右侧面,所述第二挡板可转动铰接于所述给液装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二挡板不接触所述左、右侧面,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对称设置。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的自动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喷涂装置向所述坡面喷涂富含镁离子的高岭土石灰,形成碱性土层;
S2:通过所述坡面整形设备在所述碱性土层上形成凸部与凹部交替排列的波浪状表面;
S3:通过所述贴覆装置在所述波浪状表面形成功能层,并向所述功能层中填充添加物;
S4:在所述功能层表面布设所述支撑网,所述支撑网具有弹性;
S5: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支撑网上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节点,并插入所述坡面;
S6:所述给液装置经过所述支撑网上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节点,并插入所述坡面,以向所述坡面供给有机质混合液或水;
S7:所述固定销通过光纤连接基准定位销,以监测坡面的倾塌隐患,并及时给出预警。
优选的,上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将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而成的无纺布贴覆于所述波浪状表面,以形成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形成有与所述波浪状表面的所述凸部与凹部对应的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
S32:向所述第一功能层喷洒磷酸钾;
S33:向所述第一凹部填充添加物;
S34: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贴覆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而成的无纺布,以形成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的表观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层的表观密度;
S35:对层叠的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实施针刺处理并缝合;
S36:在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相接触的界面处形成过流间隙。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33中,向所述第一凹部填充的所述添加物包括种子、营养基以及保水材料,所述营养基包括泥炭苔、火山灰、沸石、蛭石、高炉污泥等,所述保水材料为藻酸盐颗粒。
优选的,上述步骤S6具体包括:
S61:在第一时刻,转动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以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沿自液体出口至液体入口的方向倾斜;
S62:向所述坡面供给有机质混合液,所述有机质混合液包括粘合剂、木粉、椰子油以及水溶性肥料;
S63:在第二时刻,转动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以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沿自液体入口至液体出口的方向倾斜;
S64:向所述坡面供给水。
优选的,上述步骤S7具体包括:
S71:垂直于所述坡面设置第一基准定位销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所述第一基准定位销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下部埋入所述坡面,上部露出所述坡面;
S72:所述第一基准定位销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的上部均分别设置第一基准支点以及第二基准支点,所述第一基准支点具有第一高度,所述第二基准支点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绝对值;
S73:按照步骤S5中的方式垂直于所述坡面设置多个所述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下部埋入所述坡面,上部露出所述坡面,所述固定销的头端位于所述固定销的下部,所述固定销的尾端位于所述固定销的上部;
S74:所述固定销的上部设置第一测量点,所述第一测量点具有第一高度;
S75:所述第一测量点分别通过光纤连接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其一,通过多层功能层的设置及其结构、材质的改良,提高了耐久性,也为植物种子的定位及生长提供了稳定且适宜的环境;其二,通过土层的喷涂、整形与功能层及固定支撑装置的配合,既提供了适宜的种植地基,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对土壤的固化与防护;其三,设计了一种新的给液装置,通过其结构的改变,配合有机质混合液与水的供给方式与时机,有效对土壤进行改良;其四,通过固定装置以及传感装置的复用,以及光纤与光栅的配置,提高了监测精度以及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销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给液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坡面监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碱性土层1、功能层2、第一功能层21、第二功能层22、支撑网3、固定销4、上部41、下部42、尾翼部43、倒钩部44、光栅45、第一测量点46、给液装置5、第一挡板51、第二挡板52、添加物6、第一基准定位销7、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71、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72、第二基准定位销8、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81、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82、光纤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技术可进行多种变换,并可具有多种实施例,在此结合附图以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将下文描述的技术限制于特定实施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下文所描述的技术的精神和技术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包括所有类似的修改、等同及替代。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现场控制单元、预警单元、通信单元、坡面整形设备、喷涂装置、贴覆装置、支撑网3、固定销4以及给液装置5;
其中,所述喷涂装置用于在坡面形成碱性土层1,所述坡面整形设备用于在所述碱性土层上形成凸部与凹部交替排列的波浪状表面,所述贴覆装置在所述波浪状表面形成功能层2,所述支撑网3布设于所述功能层2表面。
其中,将所述支撑网3上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节点作为锚点,所述固定销4穿过所述锚点插入所述坡面。
支撑网3对其下方的功能层2以及坡面岩土起到支撑与防护的作用,而将支撑网3上的节点作为锚点,可以起到对固定销4的定位与支撑作用。将固定销4插入凸部,可以避免对凹部中所承载的种子、营养基以及保水材料的破坏与伤害。
其中,所述固定销4包括头端及尾端,所述头端插入坡面,在所述头端附近周向设置由头端向尾端方向倾斜延伸的至少三个倒钩部44,在所述尾端附近周向设置由头端向尾端方向倾斜延伸的至少三个尾翼部43。
本发明将固定销4复用为坡面传感器,通过在固定销4以及基准定位销7、8之间连接光纤9,能够高精度的监测固定销4所在位置垂直于坡面方向的垂直位移以及平行于坡面方向的水平位移。
更进一步的,固定销4为中空结构,包括埋入坡面的下部42以及露出坡面的上部41,上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在上部的中空结构内均匀设置多个光栅45,能够根据固定销4上部41的形变监测坡面运动。光纤9与光栅45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气候如温度等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尾翼部4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缓甚至避免沙土滑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聚拢滑落的沙土及流岩,进而提高了监测灵敏度,尤其是坡面表层运动变化的监测灵敏度。
倒钩部4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固定销向外剥离或滑落,另一方面有利于凹部中植物根系的盘绕,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
其中,将所述支撑网3上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节点作为定位点,所述给液装置5经过所述定位点插入所述坡面。
其中,所述给液装置5为长方体形状,内部设置有交替排列的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一挡板51可转动铰接于所述给液装置5的左、右侧面,所述第二挡板52可转动铰接于所述给液装置5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二挡板52不接触所述左、右侧面,所述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均对称设置。
针对所要供给液体类型的不同,调整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的倾斜方向,基于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的结构特点,可形成汇聚流或者发散流,从而更好的向土壤供给相应类型的液体,改良土壤。此外,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的倾斜角度也可根据需要调节,从而微调液体流速。
如图4-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的自动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喷涂装置向所述坡面喷涂富含镁离子的高岭土石灰,形成碱性土层1;
碱性土层1一方面能够中和坡面土层的酸性,防止酸性水分渗透入功能层,另一方面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可塑性地基。
S2:通过所述坡面整形设备在所述碱性土层1上形成凸部与凹部交替排列的波浪状表面;
凹部可用于承载种子、营养基以及保水材料,凸部可用于固定固定销4,且为植物根系的横向生长提供空间。
S3:通过所述贴覆装置在所述波浪状表面形成功能层2,并向所述功能层中填充添加物6;
S4:在所述功能层2表面布设所述支撑网3,所述支撑网3具有弹性;
S5:所述固定销4穿过所述支撑网3上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节点,并插入所述坡面;
S6:所述给液装置5经过所述支撑网3上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节点,并插入所述坡面,以向所述坡面供给有机质混合液或水;
S7:所述固定销4通过光纤9连接基准定位销7、8,以监测坡面的倾塌隐患,并及时给出预警。
其中,上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将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而成的无纺布贴覆于所述波浪状表面,以形成第一功能层21,所述第一功能层21形成有与所述波浪状表面的所述凸部与凹部对应的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
第一功能层21能够很好地起到阻水及保水功能,为植物种子的生长提供稳定且适宜的环境。
S32:向所述第一功能层21喷洒磷酸钾;
喷洒磷酸钾能够进一步防止坡面内与外界间水分的互相渗透。
S33:向所述第一凹部填充添加物6;
S34:在所述第一功能层21上贴覆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而成的无纺布,以形成第二功能层22,所述第一功能层21的表观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层22的表观密度;
S35:对层叠的所述第一功能层21和第二功能层22实施针刺处理并缝合;
针刺处理以及固定销的穿设,能够在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上形成孔隙,进而提高了通风透气性。
S36:在所述第一功能层21和第二功能层22相接触的界面处形成过流间隙。
由于第一功能层21的表观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层22的表观密度,使得二者相接触的界面处的透水性有所差异,因而当外界降雨等水分透过第二功能层22后,并不能够迅速的透过第一功能层21,而是通过过流间隙沿着坡面流向地面。
更进一步的,第二功能层22的厚度小于第一功能层21的厚度,有助于种子的发芽与生根。
其中,在上述步骤S33中,向所述第一凹部填充的所述添加物6包括种子、营养基以及保水材料,所述营养基包括泥炭苔、火山灰、沸石、蛭石、高炉污泥等,所述保水材料为藻酸盐颗粒。
其中,上述步骤S6具体包括:
S61:在第一时刻,转动所述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以使所述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沿自液体出口至液体入口的方向倾斜;
S62:向所述坡面供给有机质混合液,所述有机质混合液包括粘合剂、木粉、椰子油以及水溶性肥料;
给液装置5在第一时刻所处的状态,使得通过的液体会形成发散流,且在第二挡板52处形成回流,由此所产生的涡流会抵消液体流向方向的流速。也就是说,在通过给液装置5时,由于涡流的存在,一方面使得有机质混合液中的各种成分能够有效混合,另一方面使得有机质混合液能够缓慢而充分的浸入土壤中。
S63:在第二时刻,转动所述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以使所述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沿自液体入口至液体出口的方向倾斜;
S64:向所述坡面供给水。
给液装置5在第二时刻所处的状态,使得通过的液体会形成汇聚流,能够确保水顺畅的流入土壤中。
此外,由于第一挡板51与第二挡板52的倾斜角度可以调节,因而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液体的流速进行微调。
其中,上述步骤S7具体包括:
S71:垂直于所述坡面设置第一基准定位销7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8,所述第一基准定位销7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8下部埋入所述坡面,上部露出所述坡面;
S72:所述第一基准定位销7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8的上部均分别设置第一基准支点71、81以及第二基准支点72、82,所述第一基准支点71、81具有第一高度h1,所述第二基准支点72、82具有第二高度h2,所述第二高度h2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高度h1的绝对值;
S73:按照步骤S5中的方式垂直于所述坡面设置多个所述固定销4,所述固定销4下部42埋入所述坡面,上部41露出所述坡面,所述固定销4的头端位于所述固定销的下部42,所述固定销4的尾端位于所述固定销的上部41;
S74:所述固定销4的上部41设置第一测量点46,所述第一测量点46具有第一高度h1;
S75:所述第一测量点46分别通过光纤9连接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71、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81、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72、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82。
基于该种设置,向光纤9入射光,根据反射光的时间延迟即可快速且精确的求出光纤9形变后的长度,且第一测量点46与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71、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81之间,第一测量点46与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72、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82之间,均构成三角形排布,通过三角测量法即可得出固定销4相较于坡面的垂直位移以及水平位移。
更进一步的,将坡面划分为多个监控区域,对于任意一个监控区域,经过设定时间,该监控区域内所有固定销4所发生的垂直位移均小于设定阈值,则将该区域内所生长的第一植物替换为第二植物。第一植物可以是草木犀、小叶锦鸡儿等豆科植物,第二植物可以是白莲蒿、金鸡菊等菊科草本植物。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专利范围为限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的其它变化和修改,仍包括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中,所述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现场控制单元、预警单元、通信单元、坡面整形设备、喷涂装置、贴覆装置、支撑网、固定销以及给液装置;
所述给液装置为长方体形状,内部设置有交替排列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转动铰接于所述给液装置的左、右侧面,所述第二挡板可转动铰接于所述给液装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二挡板不接触所述左、右侧面,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对称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所述喷涂装置在坡面形成碱性土层;
S2:通过所述坡面整形设备在所述碱性土层上形成凸部与凹部交替排列的波浪状表面;
S3:通过所述贴覆装置在所述波浪状表面形成功能层,并向所述功能层中填充添加物;
S4:在所述功能层表面布设所述支撑网,所述支撑网具有弹性;
S5: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支撑网上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节点,并插入所述坡面;
S6:所述给液装置经过所述支撑网上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节点,并插入所述坡面,以向所述坡面供给有机质混合液或水;
具体为:
S61:在第一时刻,转动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以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沿自液体出口至液体入口的方向倾斜;
S62:向所述坡面供给有机质混合液,所述有机质混合液包括粘合剂、木粉、椰子油以及水溶性肥料;
S63:在第二时刻,转动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以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沿自液体入口至液体出口的方向倾斜;
S64:向所述坡面供给水;
S7:所述固定销通过光纤连接基准定位销,以监测坡面的倾塌隐患,并及时给出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将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而成的无纺布贴覆于所述波浪状表面,以形成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形成有与所述波浪状表面的所述凸部与凹部对应的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
S32:向所述第一功能层喷洒磷酸钾;
S33:向所述第一凹部填充添加物;
S34: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贴覆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而成的无纺布,以形成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的表观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功能层的表观密度;
S35:对层叠的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实施针刺处理并缝合;
S36:在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相接触的界面处形成过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S33中,向所述第一凹部填充的所述添加物包括种子、营养基以及保水材料,所述营养基包括泥炭苔、火山灰、沸石、蛭石、高炉污泥,所述保水材料为藻酸盐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7具体包括:
S71:垂直于所述坡面设置第一基准定位销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所述第一基准定位销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下部埋入所述坡面,上部露出所述坡面;
S72:所述第一基准定位销以及第二基准定位销的上部均分别设置第一基准支点以及第二基准支点,所述第一基准支点具有第一高度,所述第二基准支点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绝对值;
S73:按照步骤S5中的方式垂直于所述坡面设置多个所述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下部埋入所述坡面,上部露出所述坡面,所述固定销的头端位于所述固定销的下部,所述固定销的尾端位于所述固定销的上部;
S74:所述固定销的上部设置第一测量点,所述第一测量点具有第一高度;
S75:所述第一测量点分别通过光纤连接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一基准支点、第一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第二基准定位销的第二基准支点。
CN202210774795.6A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162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4795.6A CN115162371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4795.6A CN115162371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2371A CN115162371A (zh) 2022-10-11
CN115162371B true CN115162371B (zh) 2023-07-07

Family

ID=8348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4795.6A Active CN115162371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237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4469A (zh) * 2019-09-12 2020-01-2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红砂岩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3250B2 (ja) * 1995-07-26 2000-09-04 ソイルアンドロッ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法面の補強・緑化工法
JP3053071B2 (ja) * 1996-05-16 2000-06-19 ソイルアンドロッ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自然生態自己復元式法面工法および法面構造
CN107242039A (zh) * 2017-06-01 2017-10-13 三峡大学 一种浸灌网式复合防护结构及其用于高陡边坡生态防护的方法
CN107963838B (zh) * 2017-09-10 2020-08-28 湖南中大园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喷锚护坡结构及方法
CN109328809A (zh) * 2018-08-01 2019-02-15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边坡生态系统恢复方法
CN109329259B (zh) * 2018-09-04 2021-08-27 湖北二零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团粒胶囊喷播植物措施方法
CN110268957B (zh) * 2019-07-22 2021-10-29 湖南杨氏鲜果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93745B (zh) * 2020-04-20 2022-03-04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矿山酸性废石场生态修复的改良基质及其生态修复方法
CN212458284U (zh) * 2020-08-11 2021-02-02 河南大学 一种钻进式y翼型河岸边坡监测桩
CN112878340A (zh) * 2021-01-13 2021-06-01 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系统的边坡加固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4469A (zh) * 2019-09-12 2020-01-2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红砂岩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岩质坡面喷混快速绿化新技术浅析;章梦涛,付奇峰,吴长文;水土保持研究(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2371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499B (zh)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系统及该系统的实施方法
CN105325226B (zh) 条带状活植物栅栏式沙障防护体系建植方法
CN105625443B (zh) 一种高陡坡土钉植草护坡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KR100656817B1 (ko) 하천변 식물성장불가능한 호안부에 대한 직접 식생녹화방법
CN109315200A (zh) 青海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植被修复方法
CN101622931B (zh) 岩质边坡护面墙的绿化坡面及施工方法
CN112323828A (zh) 一种绿色矿山边坡碎石滩治理方法
CN105706677A (zh) 一种陡坡的绿化方法
CN213756006U (zh) 一种矿区废弃地工程治理及生态恢复系统
CN115162371B (zh) 一种泥岩边坡土壤修复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1887067B (zh) 高陡岩石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的方法
CN212427140U (zh) 一种破损山体修复绿化用复合型复绿装置
CN101720643A (zh) 一种固沙保墒技术
CN111733834A (zh) 一种破损山体修复绿化用复合型复绿装置
KR200412590Y1 (ko) 사면녹화용 식생블록
CN102138467A (zh) 一种促进寒区植被快速恢复的措施
CN114532099A (zh) 一种荒漠公路边坡植被固土系统及固土方法
KR100427588B1 (ko) 기존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녹화시공방법
Zhang et 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vegetation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in stone slope
Heede Overland flow and sediment delivery: An experiment with small subdrainage in southwestern ponderosa pine forests (Colorado, USA)
CN110681691A (zh) 有机土壤调节材料、制备、土壤修复方法以及矩阵
CN113121178A (zh) 一种边坡生态恢复喷播抗冲剂
CN214385234U (zh) 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种植孔
CN110012711A (zh) 一种梨树防氮素淋溶节水灌溉方法
CN114215081B (zh) 一种露天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