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4901A -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4901A
CN115154901A CN202210874545.XA CN202210874545A CN115154901A CN 115154901 A CN115154901 A CN 115154901A CN 202210874545 A CN202210874545 A CN 202210874545A CN 115154901 A CN115154901 A CN 115154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stimulation electrode
assembly
stimulation
pulse st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45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健航
韩卫国
林玉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h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h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h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h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45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49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4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49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6779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50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61N1/36031Control systems us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for adjus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6Wearable electrodes, e.g. having strap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32Portable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46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s
    • A61B5/349Detecting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cardiograph cycle
    • A61B5/352Detecting R peaks, e.g. for synchronising diagnostic apparatus; Estimating R-R interv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46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s
    • A61B5/349Detecting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cardiograph cycle
    • A61B5/355Detecting T-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03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motor muscles, e.g. for walking assistan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设备包括主控单元、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第一电脉冲组件和第二电脉冲组件,第一电脉冲组件和第二电脉冲组件均由脉冲频率为1‑100Kz的中频脉冲刺激电极和脉冲频率为50‑300Hz的低频脉冲刺激电极组成。该可穿戴设备是一种无创、低风险且通过无线式通讯连接、小型化、便携、成本低廉的设备,无需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且能避免高压作用产生的皮肤损伤等风险。其控制方法基于心电信号设置控制算法,使第一脉冲组件、第二脉冲组件按照预设的指令以特定的调制波输出电子脉冲,产生锤击效应,达到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环境、有效提高下肢血流速度的效果,该控制方法操作简单、精准度高。

Description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理疗装置及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2亿多人。下肢PAD患者常常伴随着肢体缺血的问题,表现特征为:静息时伴有顽固性足部疼痛,严重者会导致组织坏死,其主要由血栓闭塞性动脉炎、下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由此导致的常见疾病包括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PAD的终末期伴随着严重的肢体缺血,导致生活质量受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终末阶段的重症下肢缺血(CLI)的病症,患者一年截肢率高达30%,死亡率高达25%,远期死亡率超过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
为缓解PAD,控制炎症和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是两个关键的手段,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其不但贯穿疾病的发展期、终末期及康复期,还会影响对炎症的控制。目前,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有很多治疗方法,如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但都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其中,改善生活方式主要是通过运动、戒烟等,这种方法较为适合轻微下肢缺血性疾病,对严重患者改善效果不明显;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抗栓和调脂,其对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的效果也很有限;传统外科手术存在血栓残余率高,并且手术的创伤增加了血栓的复发率和切口感染的风险,另外手术还存在对患者要求高、血管介入不良等缺点。
近些年来,除上述方法外,还发展出一些新型物理疗法、机械预防疗法,主要采用间歇式气动压缩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逐级加压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足底加压泵(venous foot pumps,VFPs)和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等。其中,GCS及VFPs挤压疗法主要用于下肢静脉疾病治疗,如小腿水肿、静脉曲张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疾病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作用很小。IPC被认为对于有改善小腿动脉流入有一定影响,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发展及改善间歇性跛行,但其疗效和安全性尚需更多的临床循证证据来验证,IPC由于没有与心脏运动过程相配合的作用,对于改善下肢血管血流速度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且由于IPC采用严密包裹足部、小腿和大腿的气囊,如果患者存在下肢感染,该气囊结构将对感染区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感染恶化的风险。而EECP主要作用在于可改善上半身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对于下肢血液流速的改善效果目前是存疑的,甚至还存在减少心动周期里下肢血流的流入的可能,并且,EECP所采用的高压气压还有引起皮肤擦伤、挫伤、下肢肌肉酸痛等问题的风险,尤其是在下肢存在病变或感染并发症的情况下,风险更高。另外,对于IPC和EECP这两种需要高压气体发生及控制部件的方法,装置体积、重量和造价较高,操作复杂,还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以防止发生事故,应用范围小,不适于非医疗机构尤其是普通家庭的使用。
综上,上述三种挤压疗法对于下肢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改善均相对有限,另外,这些基于力学刺激的挤压疗法潜在的严重风险,也限制了其临床的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装置和控制方法予以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改善效果、降低风险和成本,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手段效果不佳且存在风险,成本高昂、且难以操作,从而提出一种改善效果好、风险低、便携性好且易于操作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问题的可穿戴状态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
主控单元,
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用于佩带于人体胸部,与所述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第一电脉冲组件,用于佩带于人体大腿部,与所述主控单元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脉冲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每组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至少为三个,至少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分别对应于大腿外侧和内侧设置,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远离所述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三脉冲刺激电极;
第二电脉冲组件,用于佩带于人体小腿部,与所述主控单元信号连接,所述第二脉冲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每组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至少为三个,至少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分别对应于小腿外侧和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远离所述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四脉冲刺激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和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的脉冲频率为1-100KHz,所述第三脉冲刺激电极和所述第四脉冲刺激电极的脉冲频率为50-300Hz。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脉冲组件还包括第一佩戴部,所述第一佩戴部包括第一佩戴部本体,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可调连接部,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与所述第一可调连接部围合形成一佩戴空间,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和第三脉冲刺激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内壁;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还连接有第一温控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脉冲组件还包括第二佩戴部,所述第二佩戴部包括第二佩戴部本体,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可调连接部,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与所述第二可调连接部围合形成一佩戴空间,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和第四脉冲刺激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内壁;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还连接有第二温控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单元包括可调节腕带和连接于所述可调节腕带的主控器,所述主控器包括微处理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的通讯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心电信号监测单元包括可调节胸带和连接于所述可调节胸带的心电信号采集模块,所述心电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无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可调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一端的第一铰接连接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另一端的第一可调弹力带;所述第二可调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一端的第二铰接连接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另一端的第二可调弹力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人体信号,所述人体信号至少包括心电信号;
处理所述人体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生成控制信号,所述处理结果包括获取到的所述心电信号中的R波、T波或P波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交替进行正向刺激和负向刺激。
作为优选,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进行正向刺激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小腿远端至小腿近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在预设时间间隔后,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大腿远端至大腿近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作为优选,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进行负向刺激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大腿近端至大腿远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控制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小腿近端至小腿远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至监测到T波,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第二脉冲刺激电极停止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负向刺激过程中,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三脉冲刺激电极和所述第四脉冲刺激电极输出脉冲调制波的步骤;
所述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交替进行正向刺激和负向刺激之前,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三脉冲电极和第四脉冲电极输出脉冲调制波并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升温至35-45℃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主控单元、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第一电脉冲组件和第二电脉冲组件,第一电脉冲组件和第二电脉冲组件均由脉冲频率为1-100Kz的中频脉冲刺激电极和脉冲频率为50-300Hz的低频脉冲刺激电极组成,从而分别在大腿和小腿部位通过中频电子脉冲作为主要动力源干预下肢血管运动,并辅以低频电子脉冲降低末端微小血管阻抗,是一种无创、低风险、血流动力学明确且通过无线式通讯连接,更为小型化、便携、成本低廉的可穿戴设备,其无需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即可实现更精准的多级干预,有效提高了下肢血流速度,实现了增加流向下肢远端的血流灌注量的效果。与常规基于高气压驱动的挤压装置相比,还具有减少了体积、重量,降低了造价的优势,且能避免高压作用产生的皮肤损伤等风险。
(2)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基于心电信号设置控制算法,使第一脉冲组件、第二脉冲组件按照预设的指令以特定的调制波输出电子脉冲,产生锤击效应,促使下肢肌肉与血管产生规律性的变形及运动,与人体心脏运动配合,从而达到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环境、有效提高下肢血流速度、增加流向下肢远端的血流灌注量的目的,该控制方法精准度高,即便在心电信号不稳定、质量不佳的情况下依然能控制脉冲刺激电极有效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主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主控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主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第一脉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第二脉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原理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控制方法中获取的心电信号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控制方法中正向刺激的脉冲输出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控制方法中负向刺激的脉冲输出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主控单元;101-可调节腕带;102-主控器;1021-壳体;1022-触控屏;1023-控制按键;1024-功能按键;1025-同步按键;1026-数据接口;1027-充电接口;2-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01-可调节胸带;202-心电信号采集模块;3-第一脉冲组件;301-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2-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3-第一佩戴部本体;304-第一铰接连接件;305-第一可调弹力带;306-第一灯光显示模块;307-第一脉冲充电接口;308-第一脉冲显示模块;4-第二脉冲组件;401-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2-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3-第二佩戴部本体;404-第二铰接连接件;405-第二可调弹力带;406-第二灯光显示模块;407-第二脉冲显示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用于干预血液流速和流动方向,从而缓解下肢缺血的问题,可应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技术领域。
请参阅图1-6,该可穿戴设备包括主控单元1,本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优选为腕戴式主控装置,用于佩戴于人体手腕部,对其它部件进行控制,主控单元1信号连接有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优选为胸带式结构,可环绕佩戴于人体胸部,用于监测人体的心电信号,并将心电信号传输至主控单元1。
主控单元1还信号连接有第一脉冲组件3,第一脉冲组件3可佩戴于人体大腿部,用于向人体大腿部输出电脉冲,具体地,第一脉冲组件3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分别对应于大腿内侧和外侧设置,且每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至少为3个,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包括3个,沿大腿长度方向顺次间隔排布,从而使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可刺激到大腿不同肌肉部位的血管,本实施例中,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分别用于贴紧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以分别刺激大腿内外两侧的血管,且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的脉冲频率为1-100KHz,脉冲宽度为200-400us,最大输出幅度有效值≤25V(50mA)、单个脉冲最大输出能量≤300mJ,为中频脉冲。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远离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根据距人体心脏部位的距离,定义大腿部和小腿部靠近心脏的一端为近端,远离心脏的一端为远端,即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位于大腿的远端。本实施例中,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为一组,且一组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包括两个分别对应大腿外侧和大腿内侧的脉冲刺激电极,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的脉冲频率为50-300Hz,脉冲宽度为100-300us、最大输出能量≤250mJ,输出幅度最大时单个脉冲电量:≥6μC;最大输出幅度有效值:≤25V(50mA),为低频脉冲。当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每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也可以采用其它数量,只要能起到刺激不同大腿肌肉位置的血管作用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主控单元1还信号连接有第二电脉冲组件4,可佩戴于人体小腿部,第二电脉冲组件4包括至少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每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至少为3个,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脉冲组件4包括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每组为3个,沿小腿近端至远端的方向,每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顺序间隔排布,其中,两组第二电脉冲刺激电极401分别对应于小腿外侧和后内侧,对应于小腿外侧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可紧贴腓骨肌至胫骨前肌,对应于小腿后内侧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可紧贴比目鱼肌至腓肠肌,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的脉冲频率为1-100KHz,脉冲宽度为200-400us,最大输出幅度有效值≤25V(50mA)、单个脉冲最大输出能量≤300mJ,为中频脉冲。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远离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即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对应于小腿的远端设置。本实施例中,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为一组,且一组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包括两个分别对应小腿外侧和小腿后内侧的脉冲刺激电极,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的脉冲频率为50-300Hz,脉冲宽度为100-300us、最大输出能量≤250mJ,输出幅度最大时单个脉冲电量:≥6μC;最大输出幅度有效值:≤25V(50mA),为低频脉冲。当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每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也可以采用其它数量,只要能起到刺激不同小腿肌肉位置的血管作用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根据下肢动脉(腓动脉、胫动脉、腘动脉、股动脉、髂动脉)、静脉(腓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大小隐静脉)的位置与走向设置第一电脉冲组件3、第二电脉冲组件4,第一电脉冲组件3中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二电脉冲组件4中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起到输出中频脉冲的作用,中频脉冲通过调制后,以方波输出,可产生锤击效应以及10KPa等级的等效压力,从而有效诱导下肢小腿、大腿肌肉与血管的形变和运动,最终达到干预和调控下肢血液循环的目标。此外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起到输出低频脉冲的作用,可松弛四肢肌肉、扩张血管、减少肢端血管阻抗,如此,可对大小腿相应的动脉、静脉部位进行中频电脉冲、低频电脉冲刺激。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分别在大腿和小腿部位通过中频电子脉冲作为主要动力源干预下肢血管运动,并辅以低频电子脉冲降低末端微小血管阻抗,是一种无创性、低风险、血流动力学明确且通过无线式通讯连接,更为小型化、便携、成本低廉的可穿戴设备,且无需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即可实现更精准的多级干预,有效提高了下肢血流速度,实现了增加流向下肢远端的血流灌注量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其作为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下肢血流促进与康复理疗设备,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与常规基于高气压驱动的挤压装置(如IPC、GCS、VFPs、EEPC)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以特定频段的中、低频电子脉冲结合作为动力源的可穿戴设备具有能量集中、响应速度快,设备体积、重量小、造价低的优势,还可提高干预的精确性,且能避免高压作用产生的皮肤损伤等风险。另外,第一电脉冲组件3、第二电脉冲组件4的布置方式是基于大腿与小腿动静脉血管的走向特性予以确定的,显著提高了诱导血管变形的效率。
具体地,请参阅图2-4,主控单元1为腕戴式主控单元,包括可调节腕带101,用于佩戴于人体左手腕,其中可调节腕带101可采用魔术贴腕带,其具有一安装部,当主控单元1佩戴于人体手腕时,可调节腕带101的两端通过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彼此贴合,可调节腕带101的安装部可拆卸连接有一主控器102,主控器102包括壳体1021,和设置于壳体1021内部的各功能模块(如图7所示,)功能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信号连接有主控通讯模块,本实施例中,主控通讯模块优选为蓝牙通讯模块,微处理器还信号连接有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以及A/D转换模块,其中,控制模块采用微控制单元AVRMCU芯片(如ATMEL公司的ATmega8芯片),其具备多路16位计时器和8位计时器,可实现多路、序贯、分布式干预模式,可精确计算电脉冲发生时间节点及时间间隔并对脉冲组件的波形发生器(CPLD)发出指令。
A/D转换模块用于将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获取的心电信号进行A/D转换。为向主控单元1供电,微处理器还连接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优选为可充电式锂电池。
壳体1021一个表面连接有一触控屏1022,触控屏1022与显示模块连接,还连接有控制按键1023、功能按键1024和同步按键1025,上述按键用于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壳体1021一侧设置有数据接口1026和充电接口1027,分别用于数据传输以及连接外部电源。
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为胸带式结构,可佩戴于人体胸部,包括可调节胸带201和连接于可调节胸带201的心电信号采集模块202,其中可调节胸带201为弹性带或者是两端通过卡扣或魔术贴连接的带状结构,如图7所示,心电信号采集模块202包括心电通讯模块,其优选为低功耗物联网BLE4.0/5.0蓝牙通讯模块蓝牙模块,与主控通讯模块信号连接,还包括彼此连接的信号放大模块和信号采集电极,信号采集电极采用织物电极,其用于获取人体心电信号,获取到的心电信号经信号放大模块放大和模数转换后,通过心电通讯模块传输至主控单元1。信号放大模块包括放大电路,本实施例中,信号放大电路采用精密仪器放大器(如AD公司AD62*系列),放大电路还连接有高通及低通滤波/陷波电路、模数(A/D)转换电路,其中模数转化电路采用高速、低功耗的16位模数(A/D)转换器(例如AD公司的AD7705、TI公司的TLC548/549等),信号采集电极连接有DSP控制芯片,其作为数据采集及传输、控制硬件处理电路的核心器件,该芯片可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芯片。
为向心电信号检测单元2供电,心电信号采集模块202连接有可充电锂电池。本实施例提供的胸带式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基于DSP芯片辨识和提取心电R、S、T、P波,模数转化后传送至主控单元1,与传统体外反博装置采用湿性心电电极贴片及复杂的线材连接方式相比,上述无线传输的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结构简洁,易于佩戴,且操作简单,舒适度更佳。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脉冲组件3包括第一佩戴部,第一佩戴部具体包括第一佩戴部本体303,第一佩戴部本体303为塑料材质,第一佩戴部本体30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具有圆弧曲面的片状结构,两个片状结构适于贴合人体大腿部内、外侧设置,第一佩戴部本体303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可调连接部,第一可调连接部与第一佩戴部本体303围合形成一佩戴空间,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连接部,使第一佩戴部本体303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于大腿部,其中,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两个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分别贴覆于第一佩戴部本体303的内侧壁,且沿第一佩戴部本体303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均为圆盘型电极。第一可调连接部包括连接于第一佩戴部本体301一端的第一铰接连接件304和连接于第一佩戴部本体303另一端的第一可调弹力带305,具体地,第一铰接连接件304分别连接于两个片状结构的侧边,将两个片状结构连接起来,两个片状结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可调弹力带305,第一可调弹力带305还进一步可通过魔术贴结构实现松紧的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佩戴部本体303还连接有一第一温控模块(图中未示出),其连接有一远红外加热模块,其用于通过提升紧贴于下肢皮肤的金属电极的温度,调节与人体接触处的温度,提供热敷作用。第一佩戴部本体30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灯光显示模块306,用于显示电极工作状态,第一佩戴部本体303内部设置有第一脉冲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其采用任意波形发生器CPLD(如Altera公司的MAXⅡ系列芯片)、第一脉冲通讯模块和第一脉冲电源模块,其中,第一脉冲控制模块为控制电路板,第一脉冲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第一脉冲通讯模块与主控通讯模块信号连接,在接收到主控单元1器的指令后,按照特定的调制波、频率、带宽、幅值、序贯间隔、空间位置,第一脉冲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发出电子脉冲信号。第一脉冲电源模块为可充电锂电池,为向可充电锂电池提供电能,第一佩戴部本体303还连接有第一脉冲充电接口307。第一脉冲控制模块还连接有第一脉冲显示模块308,其用于显示第一脉冲组件3的电量、温度、操作时间等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脉冲组件3,将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蓝牙模块等封装于塑料材质的第一佩戴部本体303内,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减小了体积。另外,第一佩戴部本体303具有内凹的圆弧面,与人体大腿部皮肤贴合度更好,进而使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和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更好地贴合大腿皮肤,其具体包括两块分别对应于大腿外侧和内侧的塑料片状结构,两块塑料片状结构通过第一铰接连接件304和可调弹力带305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连接件304和可调弹力带305均为4个,间隔连接于第一佩戴部本体303,该可调连接结构使得第一脉冲组件3穿戴方便,符合人体工学,佩戴更紧密,且舒适性更佳。第一铰接连接件304和可调弹力带305使得第一佩戴部本体303的调节更佳灵活和精准,还可降低干预过程机械振动造成的脉冲刺激电极移位的几率。其中,控制电路板集成有升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由于电子脉冲输出的电流幅值较低,而人体体表的电阻较高,因此需要设计升压电路将所输出的电子脉冲电压提升到足够高的水平。本发明专利设置变压器,将所输出的直流信号加到高频载波上,利用变压器实现电压增压。进而经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最后输出符合电压与电流要求的恒流源电子脉冲作用于人体。第二脉冲组件4的结构与第一脉冲组件3基本相同,如图6所示,包括第二佩戴部,第二佩戴部具体包括第二佩戴部本体403,第二佩戴部本体40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具有圆弧曲面的塑料片状结构,两个片状结构适于贴合人体小腿部内、外侧设置,第二佩戴部本体403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可调连接部,第二可调连接部与第二佩戴部本体403围合形成一佩戴空间,通过调节第二可调连接部,使第二佩戴部本体403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于小腿部,其中,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两个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分别贴覆于第二佩戴部本体403的内侧壁,且沿第二佩戴部本体40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均为圆盘型电极。第二可调连接部包括连接于第二佩戴部本体401一端的第二铰接连接件404和连接于第二佩戴部本体403另一端的第二可调弹力带405,具体地,第二铰接连接件404分别连接于两个片状结构的侧边,将两个片状结构连接起来,两个片状结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可调弹力带405,第二可调弹力带405还进一步可通过魔术贴结构实现松紧的调节。
进一步地,第二佩戴部本体403连接有一第二温控模块,其连接有一远红外加热模块,其用于通过提升紧贴于下肢皮肤的金属电极的温度,调节与人体接触处的温度,提供热敷作用。第二佩戴部本体403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灯光显示模块406,用于显示电极工作状态。第二佩戴部本体403内部设置有第二脉冲控制模块、第二脉冲通讯模块和第二脉冲电源模块,其中,第二脉冲控制模块为控制电路板,第二脉冲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第二脉冲通讯模块与主控通讯模块信号连接。第二脉冲电源模块为可充电锂电池,为向可充电锂电池提供电能,第二佩戴部本体403还连接有第二脉冲充电接口407。第二脉冲控制模块还连接有第二脉冲显示模块407,其用于显示第二脉冲组件4的电量、温度、治疗时间等信息。
由于第二脉冲组件4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脉冲组件3基本相同,其具有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也与第一脉冲组件3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测量人体血压,若血压小于或等于160/100mmHg,执行手续控制步骤:
S1、获取人体信号,其中人体信号至少包括心电信号。
心电信号监测单元2中的信号采集电极测量人体的心电信号。
S2、处理获取的人体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生成控制信号,处理结果包括获取到的心电信号中的R波、T波或P波信号。
具体包括:
S21、人体信号处理步骤,将心电信号通过放大模块进行放大,放大后的心电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至主控单元1,在主控单元1中进行滤波及通过A/D转换模块进行A/D转换,并通过数据分析处理模块计算心动周期并获取心电信号中的R波、T波或P波信号。
S22、判断步骤,主控单元1判断心电信号中的心率(HR)是否小于或等于100,若否,则退出治疗操作,若是,则根据处理结果生成控制信号,使第一脉冲组件3和第二脉冲组件4与主控单元1同步。
S23、预热步骤,当HR小于或等于100时,主控单元1控制第一脉冲组件3中的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以及第二脉冲组件4中的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在如下参数下以指数型波形输出特定的调制波:脉冲频率为50-300Hz(低频);脉冲宽度为100-300us;单个脉冲最大输出能量:≤250mJ;输出幅度最大时单个脉冲电量:≥6μC;最大输出幅度有效值:≤25V(50mA),同时主控单元1控制第一温控模块305和第二温控模块405升温至35-45℃,预热步骤时间为3-5min。
上述预热步骤,通过低频刺激脉冲刺激人体大腿和小腿远端并辅以加热,起到了松弛下肢肌肉与血管、降低血管阻抗、提高血流动力学的干预效率。
S3、基于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交替进行正向(回心方向)刺激和负向刺激。
具体地,当准确检测出T波及P波时,控制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按照由小腿远端至小腿近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每个第二脉冲刺激电极输出脉冲调制波的时间间隔为10-15ms,然后10-15ms的间隔后,控制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按照由大腿远端至大腿近端的方向序贯式输出脉冲调制波,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顺序启动的时间间隔为10-15ms,当检测到P波时,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停止工作。
其中,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输出的脉冲调制波是基于低频调制的中频方波电脉冲调制波,参数为频率1-100kHz、脉冲宽度200-400us,最大输出幅度有效值≤25V(50mA)、单个脉冲最大输出能量≤300mJ,该电脉冲调制波可模拟锤击挤压效应,作用于下肢血管,产生规律性变形,促进下肢血液于舒张期向上半身回流。
当检测到R波时,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按照由大腿近端至大腿远端的方向序贯(顺次)输出中频方波脉冲调制波;控制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按照由小腿近端至小腿远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至监测到T波,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二脉冲刺激电极302停止工作。
上述正向刺激过程具体的步骤和采用的算法如下:
(1)当主控单元可以准确获取心电信号中的T波和P波,采用第一算法:
S31、基于检测到的心电信号中的T波和P波信号,计算保压时长:
ΔtPM=tP-tT
其中,tP为心动周期中P波的时间节点,tT为心动周期中T波的时间节点(如图9所示)。
S32、主控单元1控制处于最远端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第一级)启动,输出上述基于低频调制的中频方波电脉冲调制波(如图10所示),最远端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开始启动的时间节点:tinfl1=tT
其中,tT为心动周期中T波的时间节点,低频调制的时长为:
Δt1=ΔtPM
S33、主控单元1控制其余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以及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除最近端的一个)沿由远端至近端的方向序贯(顺次)启动中频刺激脉冲,形成多级电脉冲序贯作用,相邻两级脉冲刺激电极的启动时间间隔为:
Figure BDA0003755794660000161
其中,△tinfl为多级序贯作用的时长,本实施例中,该时长取60-100ms可调范围,n为电脉冲加压作用的级数,n≥3。
多级电脉冲刺激中,第i级(多级电脉冲中任一级)中频电脉冲的作用时间节点:
tinfli=tinfl1+(i-1)·Δtseg
对第i级中频电脉冲进行低频调制的时长为:
Δti=ΔtPM-(i-1)Δtseg
S34,控制处于最近端(最后一级)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启动中频刺激脉冲。
其中,该最近端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的作用时间节点为:
tinflL=tinfl1+(n-2)·Δtseg
对该中频刺激脉冲的低频调制时长为:
Δtn=ΔtPM-(n-2)Δtseg
(2)当主控单元无法准确获取心电T波及P波,采用第二算法:
S31’、获取心电R波,并计算确定心动周期TCC
S32’、主控单元1控制处于最远端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第一级)启动,输出上述基于低频调制的中频方波电脉冲调制波,其中,最远端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开始启动的时间节点:tinfl1=tR+k1·Tcc
其中,tR为R波时间节点,k1为常数。
该最远端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的关闭时间节点:tdetl=tR+k2·Tcc
其中,k2为常数,且k1、k2的取值范围为:k1∈[0.2,0.25];k2∈[0.8,0.85]。
S33’、主控单元1控制其余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以及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除最近端的一个)沿由远端至近端的方向序贯(顺次)启动中频刺激脉冲,形成多级电脉冲序贯作用,相邻两级脉冲刺激电极的启动时间间隔为:
Figure BDA0003755794660000181
其中,△tinfl为多级序贯作用的时长,取60~100ms可调;n为电脉冲加压作用的级数,n≥3。
多级电脉冲刺激中,第i级(多级电脉冲中任一级)中频电脉冲的作用时间节点:
tinfli=tinfl1+(i-1)·Δtseg1
第i级电脉冲的低频调制时长:
Δti=ΔtPM-(i-1)·Δtseg1
S34’、控制处于最近端(最后一级)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启动中频刺激脉冲。
其中,该最近端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的作用时间节点为:
tinflL=tinfl1+(n-2)·Δtseg1
对该中频刺激脉冲的低频调制时长为:
Δtn=ΔtPM-(n-2)·Δtseg1
上述负向刺激过程具体的步骤和采用的算法如下:
S35、获取心电R波,并计算一个心动周期里的负向刺激干预时长:
ΔtNag=k1Tcc
S36、主控单元1控制处于最近端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第一级)启动,输出上述基于低频调制的中频方波电脉冲调制波(如图11所示),其中,最近端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开始启动的时间节点:tNag1=tR
S37、主控单元1控制其余第一脉冲刺激电极301以及第二脉冲刺激电极301(除最远端的一个)沿由近端至远端的方向序贯(顺次)启动中频刺激脉冲,形成多级电脉冲序贯作用,相邻两级脉冲刺激电极的启动时间间隔为:
Figure BDA0003755794660000191
多级电脉冲刺激中,第i级(多级电脉冲中任一级)中频电脉冲的作用时间节点:
tNagi=tR+(i-1)·Δtseg2
S34’、控制处于最远端(最后一级)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401启动中频刺激脉冲。
该最远端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的作用时间节点为:
tNagL=tR+(n-2)·Δtseg2
在上述负向刺激过程中,同时持续开启第三脉冲刺激电极302和第四脉冲刺激电极402的低频电脉冲作用,以降低大腿和小腿远端的血管阻抗,引导血流流向远端。
本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3和第二脉冲组件4输出脉冲调制波交替进行正向刺激和负向刺激具体是:先重复上述正向刺激步骤完成5个心动周期,以促使血液回流上半身主动脉,再重复上述负向刺激步骤10个心动周期,以促使血液流向下肢远端,上述正向刺激和负向刺激重复30-45min,即可完成对该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过程。
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脉冲组件3和第二脉冲组件4进行序贯式控制,并基于特定的控制算法,可达到有效调控下肢局部血液运动的效果,克服了传统气压驱动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单元,
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用于佩带于人体胸部,与所述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第一电脉冲组件,用于佩带于人体大腿部,与所述主控单元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脉冲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每组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至少为三个,至少两组第一脉冲刺激电极分别对应于大腿外侧和内侧设置,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远离所述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三脉冲刺激电极;
第二电脉冲组件,用于佩带于人体小腿部,与所述主控单元信号连接,所述第二脉冲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每组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至少为三个,至少两组第二脉冲刺激电极分别对应于小腿外侧和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远离所述心电信号监测单元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四脉冲刺激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和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的脉冲频率为1-100KHz,所述第三脉冲刺激电极和所述第四脉冲刺激电极的脉冲频率为50-300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脉冲组件还包括第一佩戴部,所述第一佩戴部包括第一佩戴部本体,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可调连接部,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与所述第一可调连接部围合形成一佩戴空间,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和第三脉冲刺激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内壁;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还连接有第一温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脉冲组件还包括第二佩戴部,所述第二佩戴部包括第二佩戴部本体,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可调连接部,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与所述第二可调连接部围合形成一佩戴空间,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和第四脉冲刺激电极贴附于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内壁;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还连接有第二温控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包括可调节腕带和连接于所述可调节腕带的主控器,所述主控器包括微处理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的通讯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信号监测单元包括可调节胸带和连接于所述可调节胸带的心电信号采集模块,所述心电信号采集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无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一端的第一铰接连接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佩戴部本体另一端的第一可调弹力带;所述第二可调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一端的第二铰接连接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佩戴部本体另一端的第二可调弹力带。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人体信号,所述人体信号至少包括心电信号;
处理所述人体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生成控制信号,所述处理结果包括获取到的所述心电信号中的R波、T波或P波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交替进行正向刺激和负向刺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进行正向刺激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小腿远端至小腿近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在预设时间间隔后,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大腿远端至大腿近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进行负向刺激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大腿近端至大腿远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控制所述第二脉冲刺激电极按照由小腿近端至小腿远端的方向顺次输出脉冲调制波;
至监测到T波,控制所述第一脉冲刺激电极、第二脉冲刺激电极停止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向刺激过程中,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三脉冲刺激电极和所述第四脉冲刺激电极输出脉冲调制波的步骤;
所述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输出脉冲调制波交替进行正向刺激和负向刺激之前,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三脉冲电极和第四脉冲电极输出脉冲调制波并控制所述第一脉冲组件和第二脉冲组件升温至35-45℃的步骤。
CN202210874545.XA 2022-07-20 2022-07-20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1549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4545.XA CN115154901A (zh) 2022-07-20 2022-07-20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2/126779 WO2024016501A1 (zh) 2022-07-20 2022-10-21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4545.XA CN115154901A (zh) 2022-07-20 2022-07-20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4901A true CN115154901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9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4545.XA Pending CN115154901A (zh) 2022-07-20 2022-07-20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4901A (zh)
WO (1) WO202401650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501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6938A1 (en) * 2007-07-30 2009-02-05 Cardiac Pacemaker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KR101809635B1 (ko) * 2015-10-07 2017-12-15 각꼬호우진 구루메 다이가쿠 심박동기형 혈액순환 보조시스템, 제어방법 및 심박동기형 전기자극장치
CN210494891U (zh) * 2019-01-27 2020-05-12 上海帝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神经肌肉刺激的静脉血栓预防仪器
CN110384864A (zh) * 2019-07-25 2019-10-29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血栓治疗仪
CN113426010A (zh) * 2021-06-17 2021-09-24 台州市立医院 一种基于神经肌肉刺激及血流监测的静脉血栓预防仪
CN115154901A (zh) * 2022-07-20 2022-10-11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501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6501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32982B1 (en) Method of treating a living organism to achieve a heart load reduction,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RU2002107014A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живого организма для сокращения нагрузки на сердц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JP7107531B2 (ja) 血圧算出方法及び装置
US20210204867A1 (en) Monitoring physiologic parameters for timing feedback to enhance performance of a subject during an activity
US20230165539A1 (en)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anomalous physiologic events indicative of hypovolemic shock of a subject
CN115154901A (zh) 用于改善下肢缺血的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TW509566B (en) Extracorporeal auxiliary device for massaging heart
TWI296103B (zh)
JP2876303B2 (ja) 血行促進装置
CN111374877A (zh) 一种足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Nogawa et al. Assessment of slow-breathing relaxation technique in acute stressful tasks using a multipurpose non-invasive beat-by-beat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 system
JP6150963B1 (ja) 心拍同期型の血液循環補助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心拍同期型の電気刺激装置
CN211584894U (zh) 一种预防血栓治疗仪
CN114404247A (zh) 一种心血管疾病辅助康复理疗装置
Yu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MP3 player for music therapy on hypertension
JP3995852B2 (ja) 血行促進装置
US20220409135A1 (en) Electrode-equipped band and wearable apparatus
CN115445080B (zh) 一种肢体用电极绑带
CN212308660U (zh) 一种主被动间歇脉冲加压抗栓装置
Peczalski The electrical impedance methods in cardiology
CN117064355A (zh) 血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TWM635976U (zh) 以正壓下肢回饋灌流改善老人夜間頻尿之ai穿戴裝置
WO2023003562A1 (en) Physiological signal assisted acupuncture system and automatic electroacupuncture system
CN111359098A (zh) 一种主被动间歇脉冲加压抗栓装置
Kostka et al. THE MAGNABOOT FOOT RESCUE: ANew APPROACH TO COMPRESSION THERA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