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3699A - 一种微创持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创持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53699A CN115153699A CN202210805298.8A CN202210805298A CN115153699A CN 115153699 A CN115153699 A CN 115153699A CN 202210805298 A CN202210805298 A CN 202210805298A CN 115153699 A CN115153699 A CN 1151536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clamp
- shell
- spring
- minimally inva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06 microsurg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61—Holders for needles or sutures, e.g. racks, sta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持针器,包含外壳,定钳和一自锁组件;定钳与外壳外部的远端连接;外壳的远端设有一缺口;自锁组件包含依次连接的动钳、连接部、连杆、推柄;动钳与定钳啮合以夹紧缝针;连接部设在所述缺口处,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分别用于动钳与外壳的铰接和动钳与连杆铰接;连杆在推柄的带动下,通过位移,带动连接部以第一销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分开动钳与定钳;连杆设在外壳内;连杆的外表面缠绕设置一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设在外壳内壁上,第二定位部设在连杆或推柄上。本发明利用弹簧的设计保持对缝针的夹紧状态,使医护人员在缝合时不必一直用手压紧钳头,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缝合的稳定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持针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操作中,尤其是显微外科中,因操作空间小,缝合目标精细,缝针细小,常常需要使用微创持针器械。手术时经常需要保持住对缝针的紧固夹持的状态,就需要通过自锁装置保持对钳部的。现有微创持针器的自锁装置,多是通过捏压卡扣式锁定,容易滑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持针器的自锁装置锁定功能不可靠,容易滑脱的问题,提供一种夹紧缝针方便可靠,带有自锁功能,结构紧凑可以在较小的空间下有效缝合的持针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创持针器,包含一外壳,定钳和一自锁组件;
所述定钳与所述外壳外部的远端连接;所述外壳的远端设有一缺口;
所述自锁组件包含依次连接的动钳、连接部、连杆、推柄;
所述动钳与所述定钳啮合以夹紧缝针;
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缺口处,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用于所述动钳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第二销轴用于所述动钳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连杆在所述推柄的带动下,通过位移,带动所述连接部以第一销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分开动钳与定钳;
所述连杆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连杆的外表面缠绕设置一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在所述外壳内壁上,第二定位部设在所述连杆或所述推柄上。
较佳地,所述外壳包含手持部和伸入部,所述手持部设在所述伸入部近端,且所述手持部为圆筒状,其外径为8~12mm。
较佳地,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位于手持部内;所述手持部的内径>弹簧的外径>伸入部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销轴设在动钳侧,所述第二销轴设在定钳侧。
可选地,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销轴设在定钳侧,所述第二销轴设在动钳侧。
较佳地,所述手持部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凹面。
较佳地,所述外壳设有一操作孔,所述推柄通过该操作孔伸出外壳。
较佳地,所述操作孔设在所述外壳的侧面,该操作孔为条形,且其长度方向与连杆长度方向一致。
较佳地,所述定钳和动钳形成钳头,所述钳头包含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和尾部形成一夹角α,且30°≤α≤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含:
(1)利用推柄、弹簧和连杆的联动,控制动钳张开或闭合,达到放松和保持夹紧缝针的目的;
(2)利用弹簧的设计保持对缝针的夹紧状态,避免在缝合时施加额外的力保持缝针的夹紧,使医护人员在缝合时不必一直用手压紧钳头,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缝合的稳定上;
(3)本发明还利用定钳与动钳夹持面呈齿状的紧密啮合,能够可靠地夹紧缝针,防止缝针在缝合时脱落;
(4)弯曲的钳头使医护人员在缝合空间极小且复杂的情况下也能方便操作,在多个方向和角度的稳定地缝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微创持针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钳头设有夹角的微创持针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钳头与连接部部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手持部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4的钳头与连接部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定钳 2.动钳
3.伸入部 4.连杆
5.手持部 6.操作孔
7.弹簧 8.推柄
9.缺口 10.凹面
11.连接部 12.第一销轴
13.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远端”、“近端”分别指该持针器远离和靠近操作者的位置,“前”、“后”也分别指远离和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清楚地指出相反的,这里限定的每个方面或实施方案可以与任何其他一个或多个方面或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组合。特别地,任何指出的作为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可以与任何其他指出的作为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持针器,其包含一条状外壳,定钳1和一自锁组件;
所述定钳1与所述外壳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远端设有一缺口9;所述缺口9设在动钳侧;
所述自锁组件包含依次连接的动钳2、连接部11、连杆4、推柄8;
所述动钳2与定钳1咬合以夹紧缝针,且动钳2与所述连接部11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部11设在所述缺口9处,并设有第一销轴12,使得所述动钳2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连接部11还设有第二销轴13,使得所述动钳2与所述连杆4铰接;在推柄8的推动下,连杆4通过位移,带动所述连接部11以第一销轴12为中心旋转,从而分开动钳2与定钳1;
所述连杆4设在所述外壳内,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11和推柄8;所述连杆4的外表面缠绕设置一弹簧7;所述弹簧7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定位部(图中未示)与第二定位部(图中未示),所述第一定位部设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第二定位部设在所述连杆4或推柄8上,在不对推柄8施加推力时,通过弹簧7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具有相互作用力,从而分别带动外壳与连杆4的相互作用,最终使动钳2和定钳1自动闭合,实现自锁,具体的实现方法参考4个实施例。所述外壳上设有一操作孔6,所述推柄8通过该操作孔6伸出外壳。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含固定连接的手持部5和伸入部3,所述伸入部3固定连接所述定钳1;所述手持部5为圆筒状,使医护人员操作时更舒适,其外径为8~12mm。进一步地,所述弹簧7的两端均位于手持部5内;由于手术操作需要,所述伸入部3不宜太粗,手持部5的内径>伸入部3的内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孔6设在所述手持部5的侧面,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该操作孔6为条形,且其长度方向与连杆4长度方向一致,以保证推力方向与连杆4运动方向一致,使医护人员操作推柄8更加省力,也能防止连杆4损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5外表面设有若干凹面10,以增大摩擦力,防止医护人员操作时从手中掉落。
医护人员操作时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有时需要缝合的组织并不是与持针器进入方向垂直,方便缝合,这时就需要对持针器调整角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钳1和动钳2形成钳头,所述钳头包含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和尾部形成一夹角α,且30°≤α≤60°。对应地,所述定钳1和动钳2的夹持面也形成一个与夹角α相当的夹角。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在缝合空间复杂的情况下减少对于持针器本身的转动,在多个方向和角度实现稳定地缝合。
所述第一销轴12和第二销轴13分别设在动钳2同侧和定钳1同侧,包含以下技术方案:
1)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销轴12设在动钳2同侧,所述第二销轴13设在定钳1同侧,此时需要将连杆4向前推,才能通过第二销轴13推动连接部11,使动钳2以第一销轴12为中心转动,从而分开定钳1和动钳2。在医护人员不对推柄8和连杆4施加外力时,所述弹簧7的弹力需要将连杆向后拉,所以关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实施例1
如图3、图4所示,若第一定位部在第二定位部前方,则所述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在不对推柄8和连杆4施加外力时,所述弹簧7对连杆4施加向后的推力,从而带动连接部11和动钳2以第一销轴12为中心转动,使定钳1和动钳2闭合,使钳头实现自锁。进一步地,本例中,所述手持部5的内径>弹簧7的外径>伸入部3的内径;所述手持部5的远端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即为所述推柄8,因为所述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手持部5的远端和推柄8完全可以从弹簧7的两端限定其位置,所以无需对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进行专门的设计,也不需要设定弹簧与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的连接方式,对设计进行了简化。
实施例2
若第一定位部在第二定位部后方,则所述弹簧7处于拉伸状态,在不对推柄8和连杆4施加外力时,所述弹簧7对连杆4施加向后的推力,从而带动连接部11和动钳2以第一销轴12为中心转动,使定钳1和动钳2闭合,使钳头实现自锁。
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销轴12设在定钳1同侧,所述第二销轴13设在动钳2同侧,此时需要将连杆4向后拉,才能通过第二销轴13拉动连接部11,使动钳2以第一销轴12为中心转动,从而分开定钳1和动钳2。在医护人员不对推柄8和连杆4施加外力时,所述弹簧7的弹力需要将连杆向前推,所以关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实施例3
若第一定位部在第二定位部前方,则所述弹簧7处于拉伸状态,在不对推柄8和连杆4施加外力时,所述弹簧7对连杆4施加向前的推力,从而带动连接部11和动钳2以第一销轴12为中心转动,使定钳1和动钳2闭合,使钳头实现自锁。
实施例4
若第一定位部在第二定位部后方,则所述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在不对推柄8和连杆4施加外力时,所述弹簧7对连杆4施加向前的推力,从而带动连接部11和动钳2以第一销轴12为中心转动,使定钳1和动钳2闭合,使钳头实现自锁。
上述四种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持针器的自锁,使医护人员不必在缝合时施加额外的力去夹紧缝针,可使医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缝合的稳定。但是四种实施例相比较,实施例1的方案最为简单,无需对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进行专门的设计,也不需要设定弹簧7与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的连接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推柄8、弹簧7和连杆4的联动,控制动钳2张开或闭合,达到放松和保持夹紧缝针的目的;利用弹簧7的设计保持对缝针的夹紧状态,避免在缝合时施加额外的力保持缝针的夹紧,使医护人员在缝合时不必一直用手压紧钳头,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缝合的稳定上。另外,本发明还利用定钳1与动钳2夹持面呈齿状的紧密啮合,能够可靠地夹紧缝针,防止缝针在缝合时脱落;弯曲的钳头使医护人员在缝合空间极小且复杂的情况下也能方便操作,在多个方向和角度的稳定地缝合。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定钳和一自锁组件;
所述定钳与所述外壳外部的远端连接;所述外壳的远端设有一缺口;
所述自锁组件包含依次连接的动钳、连接部、连杆、推柄;
所述动钳与所述定钳啮合以夹紧缝针;
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缺口处,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用于所述动钳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第二销轴用于所述动钳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连杆在所述推柄的带动下,通过位移,带动所述连接部以第一销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分开动钳与定钳;
所述连杆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连杆的外表面缠绕设置一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在所述外壳内壁上,第二定位部设在所述连杆或所述推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含手持部和伸入部,所述手持部设在所述伸入部近端,且所述手持部为圆筒状,其外径为8~12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位于手持部内;所述手持部的内径>弹簧的外径>伸入部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销轴设在动钳侧,所述第二销轴设在定钳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销轴设在定钳侧,所述第二销轴设在动钳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凹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一操作孔,所述推柄通过该操作孔伸出外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孔设在所述外壳的侧面,该操作孔为条形,且其长度方向与连杆长度方向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钳和动钳形成钳头,所述钳头包含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和尾部形成一夹角α,且30°≤α≤6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5298.8A CN115153699A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微创持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5298.8A CN115153699A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微创持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53699A true CN115153699A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349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05298.8A Pending CN115153699A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一种微创持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53699A (zh) |
-
2022
- 2022-07-08 CN CN202210805298.8A patent/CN11515369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289111A1 (en) | Stitching device with long needle | |
EP3496589B1 (en) | Endoscopic suturing system having external instrument channel | |
US6004332A (en) |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multiple rotatably mounted offset needle holder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EP2163216B1 (en) | Medical instrument | |
US5674230A (en) |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 |
US5601578A (en) |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 |
EP1342451B1 (en) | Surgical device with malleable shaft | |
US8123762B2 (en) | Suturing instrument | |
US5776146A (en) | Laparoscopic surgical clamp | |
US20030014060A1 (en) | Endoscopic clip applier and method | |
US20100249700A1 (en) | Surgical instruments for in vivo assembly | |
KR20100110801A (ko) | 수술 기구 | |
JP2020025857A (ja) | 回転ノブ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外科用器具 | |
AU2019201904A1 (en) | Latch assemblie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1803165B (zh) | 左心耳闭合器输送系统 | |
CN115153699A (zh) | 一种微创持针器 | |
CN210277289U (zh) | 一种滑槽式多臂夹 | |
EP2308386A1 (en) | Tissue anchor applicator | |
CN219814206U (zh) | 一种消化内镜下缝合装置 | |
CN219557423U (zh) | 一种消化内镜下使用的持针器 | |
CN214857060U (zh) | 一种多功能持针器械 | |
US20240050088A1 (en) | Surgical Device | |
CN115844495A (zh) | 一体式穿刺抓钳 | |
CN114376676A (zh) |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 |
JPH09262242A (ja) | 持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