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9029A -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9029A
CN115149029A CN202210762943.2A CN202210762943A CN115149029A CN 115149029 A CN115149029 A CN 115149029A CN 202210762943 A CN202210762943 A CN 202210762943A CN 115149029 A CN115149029 A CN 115149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heat exchange
hydrogen
exchange system
oxygen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29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炼
辛小超
邓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29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90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9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9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59Evaporative processes for the cooling of a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8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992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hematical or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e.g. feedback control loops, fuzzy logic, neural networks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应用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热交换系统设置有蒸发器,以及分别与蒸发器相连的氧气供给管路和氢气供给管路,在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之后,通过调整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确保液氢在经过蒸发器之后,通过与氧气供给管路热量交换,能够为电堆提供目标氢气供给压力的氢气,同时,提供目标氧气供给压力的氧气,完成液氢气化以及高温空气降温等过程,保证热交换系统的稳定运行,热交换系统可取消加热器以及两台中冷器的设置,可以极大的简化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缩小热交换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的体积,降低整体成本以及系统的运维难度。

Description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背景技术
因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燃烧值高、利用高效、清洁环保等优点,以氢气作为燃料的氢燃料电池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氢燃料电池能够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输出,进而驱动与其相连的用电负载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将氢气以液态存储是常用的储氢方式,因此,在燃料电池工作时首先需要将液态氢转换为氢气。但是,液态氢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通常需要在氢气供给路径中设置加热器,而且,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提供的燃料电池热交换系统往往设置两台中冷器,结构复杂,这些因素导致燃料电池体积巨大,成本较高,而且维护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基于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控制氢气供给管路以及氧气供给管路运行,利用氧气供给管路吸收液态氢的冷能,完成液氢气化转换过程,取消现有技术中加热器以及两台中冷器的设置,不仅可以简化热交换系统的结构,减少燃料电池的体积、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燃料电池的维护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蒸发器,以及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的氧气供给管路和氢气供给管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
确定与所述目标负载电流对应的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和目标氧气供给压力;
基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氢气供给管路;
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
可选的,所述氢气供给管路包括比例阀和氢气循环泵;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氢气供给管路,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对应的目标比例阀开度以及目标循环泵转速;
按照所述目标比例阀开度调节所述比例阀的开度,以及,按照所述目标循环泵转速控制所述氢气循环泵转动。
可选的,所述氧气供给管路包括空气压缩机和背压阀;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对应的目标空压机转速以及目标背压阀开度;
按照所述目标空压机转速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转动,以及,按照所述目标背压阀开度调节所述背压阀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在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所述氧气供给管路运行,以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预热;
若所述蒸发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氢气供给回路运行。
可选的,所述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混合排放管路,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经三通阀与所述混合排放管路相连;
所述控制所述氧气供给管路运行,包括:
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以及,控制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和所述混合排放管路。
可选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燃料电池的氢气入口与氧气入口的当前压力偏差;
若所述当前压力偏差大于预设压力阈值,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所述氢气供给管路,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偏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蒸发器,以及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的氧气供给管路和氢气供给管路,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负载电流对应的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和目标氧气供给压力;
第一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氢气供给管路,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
可选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所述氧气供给管路运行,以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预热;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蒸发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氢气供给回路运行。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电堆、热交换系统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热交换系统与所述电堆相连;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堆以及所述热交换系统相连;
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以及如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燃料电池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所对应的热交换系统设置有蒸发器、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并且,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分别与蒸发器相连,基于此结构,在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之后,通过调整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确保液氢在经过蒸发器之后,通过与氧气供给管路热量交换,能够为电堆提供目标氢气供给压力的氢气,同时,提供目标氧气供给压力的氧气,完成液氢气化以及高温空气降温等过程,保证热交换系统的稳定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热交换系统可取消加热器以及两台中冷器的设置,可以极大的简化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缩小热交换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的体积,降低整体成本,同时,由于系统结构简化,还可以降低系统的运维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燃料电池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热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液氢存储技术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安全性高以及加注时间短等优点,是燃料电池技术中广泛采用的氢气存储方式,但是,由于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与氧气反应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换的,因此,液氢在进行电堆前首先需要由液态转换为气态,即由液氢转换为氢气。
液氢转换为氢气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氢气供给路径中设置加热器,通过加热器释放的热量完成液氢向氢气的转换,显然,这需要在燃料电池的热交换系统中单独设置加热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燃料电池的整体成本。
进一步的,参见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热交换系统,储氢灌1中存储有液氢2,储氢灌1分别与第一中冷器4和第二中冷器5相连,其中,第一中冷器4和第一中冷器5的冷却液循环路径均经过电堆3,对电堆3进行散热,在此基础上,第二中冷器5还与乘客舱进行热交换,达到降低乘客舱环境温度的作用。
结合图1所示可知,现有技术中燃料电池的热交换系统为了完成液氢转换,不仅需要单独设置加热器,往往还设置两台中冷器,热交换系统结构较为复杂,这些因素将导致燃料电池体积巨大,成本较高,而且维护难度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热交换系统,该系统通过蒸发器取代现有热交换系统中设置的加热器以及两台中冷器,基于蒸发器中冷能管路、第一热能管路以及第二热能管路之间的热交换,可以利用氧气供给管路以及辅件散热管路的热量实现储氢装置输出的液态氢的气化,同时达到降低入堆空气温度以及吸收辅件散热管路热量的目的,由于本系统取消加热器以及两台中冷器的设置,可以极大的简化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缩小热交换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的体积,降低整体成本,同时,由于系统结构简化,还可以降低系统的运维难度。
结合上述内容,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包括:氢气供给管路10、氧气供给管路20、辅件散热管路30、储氢装置40以及蒸发器50,其中,蒸发器50包括冷能管路(图中未具体示出)、第一热能管路(图中未具体示出)以及第二热能管路(图中未具体示出)。
储氢装置40中存储有液氢,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堆提供运行所需的氢气,储氢装置40的输出口与蒸发器50的冷能管路的输入口相连,冷能管路的输出口与氢气供给管路10的输入口相连,即冷能管路连接于储氢装置40与氢气供给管路10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储氢装置40与蒸发器50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可控阀门,通过该可控阀门控制储氢装置40与蒸发器50之间的连通状态。至于储氢装置40的具体结构以及液氢存储的相关实现方式,均可以参照相关技术实现,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蒸发器50中的第一热能管路与氧气供给管路20相连,结合图2箭头示出的氧气流动方向,氧气供给管路20的输出口与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入口相连,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与氧气供给管路20的输入口相连,从而使得氧气供给管路20与第一热能管路形成完整闭合的氧气循环路径。通常,氧气供给管路20输出口输出的是高温、高压的压缩空气,因此,可以为液氢气化提供所需热量。
与氧气供给管路20和第一热能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类似,辅件散热管路30的输出口与蒸发器50的第二热能管路的输入口相连,第二热能管路的输出口与辅件散热管路30的输入口相连。通常,辅助散热管路30中流通有温度高于液氢的散热介质,比如水,基于前述连接关系,散热介质可以实现在辅件散热管路30与第二热能管路之间的循环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各个实施例述及的辅件散热管路30,可以是用于满足燃料电池辅件散热需求的散热管路,结合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燃料电池辅件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可以是与燃料电池电源端口相连的DC-DC功率变换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需要散热的辅件或需要提供冷能的车辆空间,比如需要提供冷气的驾驶舱等,本发明对于辅件散热管路30的具体管路路径以及散热对象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连接关系,冷能管路可与第一热能管路以及第二热能管路进行热交换,进而通过氧气供给管路20以及辅件散热管路30吸收液氢的冷能,降低氧气供给管路20中氧气的温度以及辅件散热管路30中冷却液的温度,同时,冷能管路中的液氢由于吸收了氧气供给管路20以及辅件散热管路30的热能,能够完成液态氢气化,最终得到满足入堆要求的氢气。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通过氧气供给管路和辅件散热管路提供液氢气化所需热量,可以取消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加热器,进一步的,只需设置一台蒸发器即可实现液氢与氧气供给管路以及辅件散热管路中相应介质的热量交换,而不需设置两台中冷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系统取消加热器以及两台中冷器的设置,可以极大的简化热交换系统的结构,缩小热交换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的体积,降低整体成本,同时,由于系统结构简化,还可以降低系统的运维难度。
可选的,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的可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表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还示出分别与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相连的电堆。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中,氢气供给管路10包括比例阀101、氢气循环泵102以及气水分离器103,其中,
比例阀101的输入口与蒸发器50中冷能管路的输出口相连,比例阀101的输出口与电堆60的氢气入口相连,进一步的,电堆60的氢气出口与气水分离器103的输入口相连,气水分离器103的第一输出口与氢气循环泵102的输入口相连,氢气循环泵102的输出口连接于比例阀101的输出口与电堆60的氢气入口之间。
基于上述连接关系,储氢装置40中存储的液氢流经蒸发器50后完成气化,并进一步经由比例阀101进入电堆60,通过调节比例阀101的开度即可调节进入电堆60的氢气的流量和压力。进一步的,在经过电堆60的氢氧反应之后,会有部分未反应的氢气流出,同时还夹杂有氢氧反应的产物-水。水和氢气进入气水分离器103后,分离出的氢气经气水分离器103的第一输出口进入氢气循环泵102,在氢气循环泵102的作用下,未进行反应的氢气会再次进入电堆60参与反应。同时,分离出来的水,则可以经气水分离器103的第二输出口流出。
进一步的,氧气供给管路20包括空气压缩机201、增湿器202以及背压阀203。空气压缩机201的空气入口连通自然环境,空气可通过空气入口进入空气压缩机201,空气压缩机201的空气出口经蒸发器50的第一热能管路与增湿器202的第一输入口相连,增湿器202的第一输出口与电堆60的氧气入口相连,电堆60的氧气出口与增湿器202的第二输入口相连,增湿器202的第二输出口与背压阀203的输入口相连。
基于上述连接关系,在空气压缩机201的作用下,空气压缩机201的空气出口可以输出高温气体,一般为150℃左右,高温气体进入蒸发器50,吸收液氢的冷能降温,同时为液氢气化提供所需热量,经过蒸发器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增湿器202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以满足电堆60对于空气湿度的要求。
基于增湿器202的基本原理可知,增湿器202能够增加入堆空气湿度的实现依赖于出堆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即利用出堆的湿度较高的气体对即将入堆的湿度较低的气体进行加湿处理,基于此,电堆60的氧气出口与增湿器202的第二输入口相连,为增湿器202提供富含水分的空气。
增湿器202的第二输出口通过背压阀将反应后的气体输出。同时,通过背压阀203的开度可以调节整个氧气供给回路的气体压力,确保空气压缩机201的正常运行。
辅件散热管路30与蒸发器50之间的连接,以及蒸发器50实现热交换的过程,均可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实现,此处不再展开。
综上所述,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给出氧气供给回路20以及氢气供给回路10的可选构成方式,并且,氧气供给回路20中设置有空气压缩机201,充分利用空气压缩机201输出的高温空气的热量实现液氢气化,同时,通过液氢降低进入电堆的空气的温度,在可以取消中冷器的情况下,确保入堆空气满足电堆的正常运行需求。此外,氢气循环管路中设置有氢气循环泵,可以有效提高氢气的利用率。
可选的,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热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给出氧气供给回路、氢气供给回路以及辅件散热管路的优选实现方式。
具体的,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氢气循环管路10中还设置有引射器104和排氮阀105。其中,引射器104的第一输入口与比例阀101的输出口相连,引射器104的输出口与电堆60的氢气入口相连,即引射器104串联于电堆60的氢气入口与比例阀的输出口之间,进一步的,氢气循环泵102的输出口与引射器104的第二输入口相连。
基于引射器104的工作原理可知,引射器104可利用高速高能的引射流(即来自于比例阀101侧的氢气流)引射另一股低速低能的被引射流(即来自于氢气循环泵的氢气流)的装置,引射流经收缩形喷嘴迸入混合室,其周围是被引射流,引射流将能量传递给被引射流,掺混形成的混合区逐渐扩大而充满整个引射器混合室,再经过一段混合过程,流出引射器104的气流即成为均匀流。
在设置引射器104之后,可以实现氢气循环路径中氢气的自动循环,因此,可以极大的降低氢气循环泵102工作所需功率,进而降低氢气循环泵102的选型标准,有助于降低热交换系统的整体成本,同时,由于引射器104属于被动作业器件,不需要外加动力源,设置引射器104并不会增加系统的功耗。
进一步的,进入电堆60的空气中含有氮气,在电堆60进行氢氧反应时,空气中的氮气会不可避免的进入氢气侧,从而使得氢气供给管路中含有氮气,为了保护电堆60、确保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需要将氢气中的氮气排除,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中,氢气供给管路10中还设置有排氮阀105。如图4所示,排氮阀105的输入口与气水分离器103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排氮阀105的输出口作为氢气供给管路10的氮气排放口,以排放混杂的氮气。
对于氧气供给管路20而言,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三通阀204、过滤器205以及流量计206。
参见图4所示,三通阀204的输入口与蒸发器50中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相连,三通阀204的第一输出口与增湿器202的第一输入口相连,同时,三通阀204的第二输出口与混合排放管路70相连。
基于三通阀204与系统中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可以看出,通过三通阀204可以改变经由蒸发器50流出的氧气的循环路径,通过调整氧气循环路径,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燃料电池启动初期,蒸发器50的整体温度较低,难以高效吸收液氢的冷能,有可能影响液氢气化的实现效果,在此情况下,调整三通阀204,使蒸发器50中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直接与混合排放管路70连通,利用空气压缩机201输出的高温空气加热蒸发器50,当然,此时第一热能管路输出的空气并未进入电堆60。待蒸发器50的整体温度升高、能够进行高效的热交换之后,调整三通阀204,使第一热能管路与增湿器202的第一输入口连通,经过降温处理后的空气进入电堆60。而在燃料电池停机阶段,还可以通过调整三通阀204,再次使得蒸发器50中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直接与混合排放管路70连通,利用高压空气进行混合排放管路70中的尾气以及水分的吹扫,从而避免管路水淹与结冰。
进一步的,在与三通阀204连通的基础上,混合排放管路70还与背压阀203的输出口以及排氮阀105的输出口连通,使得增湿器202输出的反应后的气体以及排氮阀105输出的氮气、分离出来的水,均可以通过混合排放管路70输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中,在空气压缩机201的输入侧还设置有过滤器205和流量计206。其中,过滤器205的输出口与流量计206的输入口相连,环境空气由过滤器205的输入口进入,通过过滤器205对空气中可能含有的杂志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空气进入流量计206。流量计206的输出口与空气压缩机201的输入口相连,为空气压缩机201提供空气,同时,流量计206可以采集氧气供给管路20中的空气流量,为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氧气供给管路20的工作过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作为一种示例,图4所示实施例中,通过辅件散热管路30进行散热的辅件以DC-DC功率变换器示出,冷却液通过在辅件散热管路30中循环流动,在流经蒸发器50时,与蒸发器50中的冷却管路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却液自身温度的同时,为液氢气化提供热量,当然,还可以实现对DC-DC功率变换器的散热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辅件散热管路30与DC-DC功率变换器之间热交换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相关技术实现,本发明对比不做限定。
在图4所示示例中,辅件散热管路30还与空气压缩机201接触,能够与空气压缩机201进行热交换,降低空气压缩机201的运行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辅件散热管路30还设置有过压排气阀301,该过压排气阀301可以设置于辅件散热管路30中冷却液流通的任何位置,并且,该过压排气阀301在辅件散热管路30的内压大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将处于开启状态,释放管路内压,平衡热交换过程导致的气压变化,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过压排气阀301属于被动器件,只有在管路中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才会处于开启状态,其他情况下均处于闭合状态,并不会影响辅件散热管路30的封闭性要求,即不会存在冷却液外泄的情况。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系统中,包括有三路热交换介质,即流经冷能管路的液氢、流经第一热能管路的高温压缩空气以及流经第二热能管路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热能管路和第二热能管路吸收冷能管路的冷量,即可以实现液氢气化,为电堆60提供满足使用要求的氢气,还可以降低空气温度,为电堆60提供满足使用要求的氧气,从而确保电堆正常运行。与此同时,还可以散发辅件散热管路30中的热量,为相应的辅件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一台蒸发器50就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取消加热器以及两台中冷器的设置,极大的降低了热交换系统的复杂度,有助于降低燃料电池的整体成本以及运维难度。
基于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集成于热交换系统的控制器,也可以是独立于热交换系统以外的其他控制器,比如燃料电池的控制器,或燃料电池所属的电源管理系统的控制器或整车控制器等,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应用于网络侧的服务器。
参见图5,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燃料电池启动完成、处于平稳运行阶段的控制场景中,在此控制场景中,针对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操作通常是由于燃料电池负载电流的变化引起的,通过调整热交换系统,满足燃料电池的负载需求,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
S100、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
目标负载电流,即燃料电池需要输出的负载电流,在实际应用中,目标负载电流可以由燃料电池控制器提供,也可以由整车控制器提供,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本发明对于目标负载电流的具体来源不做限定。
S110、确定与目标负载电流对应的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和目标氧气供给压力。
对于确定的热交换系统而言,系统内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的具体路径布局以及传输管路规格等具体参数均可明确获得,通过设计阶段的台架试验,可以准确的确定燃料电池负载电流与氢气供给压力以及氧气供给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此,为便于在不同负载电流需求下方便、快捷的确定相应的氢气供给压力和氧气供给压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记录有燃料电池不同负载电流与相应的氢气供给压力以及氧气供给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之后,查询该映射关系,即可确定目标负载电流对应的目标氢气供给压力以及目标氧气供给压力。
S120、基于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氢气供给管路,并基于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氧气供给管路。
结合前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氢气供给管路的可选构成可知,能够调节氢气供给压力的部件包括比例阀和氢气循环泵,基于此,在确定目标氢气供给压力之后,首先根据目标氢气供给压力确定与之对应的目标比例阀开度以及目标循环泵转速,然后按照目标比例阀开度调节氢气供给管路中的比例阀的开度,同时,按照目标循环泵转速控制氢气循环泵转动,从而为燃料电池电堆提供目标氢气供给压力。
至于基于目标氢气供给压力确定相应的目标比例阀开度以及目标循环泵转速的过程,同样可以参照前述映射关系的构建,基于台架试验完成,此处不再展开。
相应的,能够调节氧气供给压力的部件包括氧气供给管路中的空气压缩机和背压阀,二者是配合作用的。在确定目标氧气供给压力之后,即可根据目标氧气供给压力,确定与之对应的目标空压机转速以及目标背压阀开度,然后,按照目标空压机转速控制氧气供给管路中的空气压缩机转动,同时按照目标背压阀开度调节氧气供给管路中背压阀的开度,使得氧气供给管路可以为电堆提供目标氧气供给压力的氧气供给。
至于基于目标氧气供给压力确定相应的目标空压机转速以及目标背压阀开度的过程,同样可以参照前述映射关系的构建,基于台架试验完成,此处不再展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不论是对于氢气供给的调节过程,还是对于氧气供给的调节过程,均可以采用PID闭环控制实现,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具体控制方法实现,在不超出本发明核心思想范围的前提下,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基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通过调整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中的相应部件,确保液氢在经过蒸发器之后,通过于氧气供给管路以及辅件散热管路的热量交换,能够为电堆提供目标氢气供给压力的氢气,同时,提供目标氧气供给压力的氧气,完成液氢气化以及高温空气降温等过程,保证热交换系统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节过程主要是对供给压力的调节,对于确定的热交换系统而言,通过大量的实验以及设计验证,在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控制之后,通过前述实施例述及的热交换过程,自然就可以保证入堆空气与入堆氢气的温差处于预设温差范围内,满足电堆运行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主要是基于目标负载电流调节热交换系统的氢气供给和氧气供给,在调节过程结束、目标负载电流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氢气供给管路实际提供给电堆的氢气以及氧气供给管路实际提供给电堆的氧气,难免会与相应的目标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偏差持续扩大,显然会影响燃料电池的稳定运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另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
S200、监测燃料电池的氢气入口与氧气入口的当前压力偏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氢气供给管路中设置第一压力采集装置,具体的,可以设置在靠近电堆的氢气入口的位置,相应的,在氧气供给管路中设置第二压力采集装置,具体的,可以设置在靠近电堆的氧气入口的位置。基于前述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压力采集装置获取氢气供给管路中的当前氢气压力,通过第二压力采集装置获取氧气供给管路中的当前氧气供给压力。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相应的气体供给压力,本发明对于当前氢气供给压力以及当前氧气供给压力的具体获取方法不做限定。
计算当前氢气供给压力与当前氧气供给压力之差,即得到当前压力偏差。
S210、判断当前压力偏差是否大于预设压力阈值,若是,执行S220,若否,返回执行S200。
如果当前压力偏差大于预设压力阈值,则执行S220,相反的,如果当前压力偏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则返回执行S200,继续对热交换系统中实际的氧气供给压力以及氢气供给压力进行监测。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压力阈值主要基于实际的控制精度需求,以及热交换系统的调控精度设置,本发明对于预设压力阈值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
S220、调整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直至当前压力偏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
在当前压力偏差大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即需要按照缩小该当前压力偏差的方向调整热交换系统中的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直至所得当前压力偏差小于等于预设偏差阈值。
通常,缩小压力偏差的调节过程是以调整氧气供给管路为主导的,具体的,可以调节空气压缩机的转速,同时,配合调整背压阀的开度,以增大或减小氧气供给压力,进而缩小氧气供给压力与氢气供给压力之间的压力偏差。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氢气供给管路中比例阀的开度以及氢气循环泵的转速来调节氢气供给压力,这同样可以缩小当前压力偏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在热交换系统以及所属燃料电池的运行过程中,对氢气供给以及氧气供给情况进行监测,避免入堆气体压力偏差过大,有助于确保燃料电池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结合燃料电池的实际使用经验可知,燃料电池在启动阶段往往存在启动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入堆的空气温度以及氢气温度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导致燃料电池启动失败次数增多,不仅影响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再一种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参见图7,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300、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氧气供给管路运行,以对蒸发器进行预热。
开机指令可以来自于燃料电池控制器,也可以来自于整车控制器,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开机指令,本发明对于开机指令的具体获取方式不做限定。
响应于开机指令,首先控制氧气供给管路运行,通过氧气供给管路为热交换系统中的蒸发器提供高温空气,通过高温热空气对蒸发器进行加热,从而达到提高蒸发器运行温度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针对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氧气供给管路运行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如下步骤实现:
首先控制三通阀204连通蒸发器50中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和混合排放管70,然后控制氧气供给管路20中的空气压缩机201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在此情况下,空气压缩机201提供的高温空气经由蒸发器50、对蒸发器50进行预热后,直接经由混合排放管路70排除,并不会进入电堆60。
当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内容中述及的对于空气压缩机以及三通阀的控制过程也可以同时进行,或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同样是可行的,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预设转速的具体取值,可以结合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蒸发器的预热需求设置,本发明对于第一预设转速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
S310、判断蒸发器的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若是,执行S320,若否,返回执行S300。
通过氧气供给管路的预热,蒸发器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判断蒸发器的温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若达到,则可以执行后续S320,相反的,如果蒸发器的温度尚未达到预设温度阈值,说明预热尚未完成,返回继续执行S300。
与前述第一预设转速的选取类似,预设温度阈值的取值同样需要基于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蒸发器的预热需求设置,本发明对于预设温度阈值的具体取值同样不做限定。
S320、控制氢气供给管路运行。
在蒸发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判断蒸发器预热完成,控制热交换系统中的氢气供给管路运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此步骤中,可以按照预设比例阀开度控制氢气循环管路中的比例阀开启,同时,按照预设循环泵转速控制氢气循环泵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此过程对应于燃料电池的启动过程,预设比例阀开度以及预设循环泵转速可以选取的较小,能够满足燃料电池稳定运行、平稳启动即可,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蒸发器中热交换过程进行的更为充分,有助于提高燃料电池启动成功率。
结合图7所示,在完成燃料电池启动之后,即可执行后续S100-S120步骤,即响应于目标负载电流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过程,具体实现可参照图5所示实施例对应内容,此处不再复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氧气供给管路对蒸发器预热,可以有效提高燃料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启动成功率,有助于避免燃料电池使用寿命迅速衰减,同时,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散热管路中设置有过压排气阀,该过压排气阀在辅件散热管路的内压大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将处于开启状态,释放管路内压,平衡热交换过程导致的气压变化。也就是说,辅助散热管路的调节过程是被动实现的,因此,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中,均未涉及辅助散热管路。
结合前述图5-图7各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管理方法可以看出,本发明分别针对燃料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启动过程、响应于负载电流的氢氧供给过程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纠偏过程提供相应的控制方法,至于燃料电池响应于停机指令的停机控制过程,可以参照相关技术实现,此处不再展开。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进行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同一申请构思,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此处不再加以赘述。
可选的,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本装置应用于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中,具体的,本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
确定单元20,用于确定与目标负载电流对应的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和目标氧气供给压力;
第一调节单元30,用于基于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氢气供给管路,以及,基于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氧气供给管路。
可选的,氢气供给管路包括比例阀和氢气循环泵;
第一调节单元30,用于基于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氢气供给管路,包括:
确定与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对应的目标比例阀开度以及目标循环泵转速;
按照目标比例阀开度调节比例阀的开度,以及,按照目标循环泵转速控制氢气循环泵转动。
可选的,氧气供给管路包括空气压缩机和背压阀;
第一调节单元30,用于基于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氧气供给管路,包括:
确定与目标氧气供给压力对应的目标空压机转速以及目标背压阀开度;
按照目标空压机转速控制空气压缩机转动,以及,按照目标背压阀开度调节背压阀的开度。
可选的,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40,用于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氧气供给管路运行,以对蒸发器进行预热;
第二控制单元50,用于若蒸发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氢气供给回路运行。
可选的,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混合排放管路,蒸发器的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经三通阀与混合排放管路相连;
第一控制单元40,用于控制氧气供给管路运行,包括:
控制空气压缩机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以及,控制三通阀连通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和混合排放管路。
可选的,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监测单元60,用于监测燃料电池的氢气入口与氧气入口的当前压力偏差;
第二调节单元70,用于若当前压力偏差大于预设压力阈值,调节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直至当前压力偏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
可选的,参见图11,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包括电堆60、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100,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中,
热交换系统100与电堆60相连,具体的,热交换系统100中的氢气供给管路与电堆60的氢气侧连通,热交换系统100中的氧气供给管路与电堆60的氧气侧连通。至于电堆60与热交换系统10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电堆中辅件与热交换系统100中辅件散热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复述。
控制器分别与电堆60以及热交换系统100相连,对于热交换系统100而言,控制器主要与系统中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氢气供给管路中相应的可控部件的控制端相连,并且,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
可选的,参见图12,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包括:图1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驱动电机200以及传动系统300,其中,
燃料电池的电源接口与驱动电机200相连,以为驱动电机200提供运行所需的电能;
驱动电机200的输出轴与传动系统300相连,经由传动系统300输出机械扭矩,并进一步带动与传动系统相连的其他部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以及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其中,
燃料电池设置于车架上。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蒸发器以及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的氧气供给管路和氢气供给管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
确定与所述目标负载电流对应的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和目标氧气供给压力;
基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氢气供给管路;
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供给管路包括比例阀和氢气循环泵;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氢气供给管路,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对应的目标比例阀开度以及目标循环泵转速;
按照所述目标比例阀开度调节所述比例阀的开度,以及,按照所述目标循环泵转速控制所述氢气循环泵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供给管路包括空气压缩机和背压阀;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对应的目标空压机转速以及目标背压阀开度;
按照所述目标空压机转速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转动,以及,按照所述目标背压阀开度调节所述背压阀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所述氧气供给管路运行,以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预热;
若所述蒸发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氢气供给回路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混合排放管路,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经三通阀与所述混合排放管路相连;
所述控制所述氧气供给管路运行,包括:
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行,以及,控制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热能管路的输出口和所述混合排放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测所述燃料电池的氢气入口与氧气入口的当前压力偏差;
若所述当前压力偏差大于预设压力阈值,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以及所述氢气供给管路,直至所述当前压力偏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
7.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蒸发器,以及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的氧气供给管路和氢气供给管路,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燃料电池的目标负载电流;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负载电流对应的目标氢气供给压力和目标氧气供给压力;
第一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氢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氢气供给管路,以及,基于所述目标氧气供给压力调节所述氧气供给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所述氧气供给管路运行,以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预热;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蒸发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氢气供给回路运行。
9.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堆、热交换系统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热交换系统与所述电堆相连;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堆以及所述热交换系统相连;
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燃料电池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CN202210762943.2A 2022-06-30 2022-06-30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Pending CN1151490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2943.2A CN115149029A (zh) 2022-06-30 2022-06-30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2943.2A CN115149029A (zh) 2022-06-30 2022-06-30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029A true CN115149029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2943.2A Pending CN115149029A (zh) 2022-06-30 2022-06-30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90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6863A (zh) * 2023-08-02 2023-10-24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冷启动的液氢储供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6863A (zh) * 2023-08-02 2023-10-24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冷启动的液氢储供系统及其方法
CN116936863B (zh) * 2023-08-02 2024-03-12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冷启动的液氢储供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0448B2 (en) Fuel cell system
US8263279B2 (en) Apparatus for optimized cooling of a drive unit and a fuel cell in a fuel cell vehicle
CN102610838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5395050A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1446467B (zh) 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68732B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13972389B (zh) 一种多堆燃料电池系统的水热管理集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4198157B (zh) 一种燃料电池能量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649283A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低温启动方法
CN116190706A (zh) 一种车载液氢气化供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49029A (zh) 热交换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燃料电池及车辆
CN114284524B (zh)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热交换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220989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散热系统
CN202474108U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6779909B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CN111211340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216850010U (zh)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热交换系统
CN114023999B (zh) 一种具有快速冷启动功能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US20230231159A1 (en) Heat exchanger system for operating a fuel cell stack
CN214705996U (zh) 燃料动力总成与汽车
CN111725543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及其控制方法
CN217881580U (zh) 热交换系统、燃料电池及车辆
CN211405756U (zh) 发电系统及汽车
CN110803070B (zh) 一种以液氢为气源的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方法
JP2022157407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