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7511A -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7511A
CN115147511A CN202210800563.3A CN202210800563A CN115147511A CN 115147511 A CN115147511 A CN 115147511A CN 202210800563 A CN202210800563 A CN 202210800563A CN 115147511 A CN115147511 A CN 115147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set
control point
edge member
outer contour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05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7511B (zh
Inventor
杨金旺
康永君
唐军
饶明航
周盟
赵广坡
方超
叶波
刘济凡
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005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7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7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7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7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7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60Editing figures and text; Combining figures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包括:步骤1: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根据所述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步骤2: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步骤3:基于步骤2所得的点集信息以及所述旋转角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够方便快捷的绘制出以点筋图元,箍筋图元,拉筋图元,多义线构成的边缘构件详图,便于后续任意的修改,以有效缓解传统绘图软件参数众多、图层不清晰不易于修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设计详图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边缘构件详图是用于表示边缘构件截面配筋的二维图形,当前绘制边缘构件详图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族的边缘构件详图自动绘制和手工绘制两种方式。对于现有自动绘制方式,以revit为例子,边缘构件详图族的参数众多,且不便修改,使用门槛比较高。具体的,Revit族图元类似于CAD中的块,是一个整体,图元内部的点,线,文字等绘制都是通过图元的控制参数进行控制,不可以直接对图元内部的点,线,文字等进行直接编辑,而边缘构件详图图元的控制性参数数量比较大,因此所得图元不便修改,使用门槛比较高。而手动绘制方式则存在效率低下、易出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边缘详图绘制方法所存在的参数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本方法通过识别边缘构件的类型,确定类型对应的属性参数,即可基于五个属性参数自动绘制形成边缘构件的多个钢筋图元,所需参数简单、所得图元易修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根据所述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
步骤2: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的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步骤3:基于步骤2所得的点集信息以及所述旋转角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中,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包括:每种类型边缘构件对应的大箍信息;
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01: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中心点以及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形成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基于所述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的移动增量,确定所述外轮廓点集;
步骤202:基于预设偏移量将所述外轮廓点集向内偏移,形成所述角筋控制点集;
步骤203:基于所述大箍信息与所述角筋控制点集确定所述大箍控制点集;
步骤204:基于大箍控制点的位置,结合所述中间纵筋间距,确定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根据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合,进而确定中间纵筋之间的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中,所述步骤3,包括:
基于所得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绘制得到当前边缘构件的初始详图;
基于所述旋转角将所得详图进行旋转,其中,旋转基点为所述中心点,得到当前边缘构件的最终详图。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中,所述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包括:
S101、获取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图形信息以及边界顶点坐标;
S102、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将当前边缘构件图形中相邻顶点间的线段转换为向量;根据后一向量相对于前一向量转角的正负,确定相邻两向量共有顶点的编码是0还是1;将顶点的编码依次排列,得到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S103、将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与预先建立的二进制图形编码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图形类别;
S104:根据所述图形类别获得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中,所述边缘构件的类型,包括:一字型,L字形,T字形,具有端住的T字形,Z字形,镜像Z字形,F字形,F字形,镜像F字形,类F字形,镜像类F字形,十字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识别模块识别出的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计算模块生成的属性信息确定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绘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得到点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确定的旋转角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中,所述识别模块包括:提取子模块、编码子模块以及匹配子模块;
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图形信息以及边界顶点坐标;
编码子模块,用于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将提取模块提取到的当前边缘构件图形中相邻顶点间的线段转换为向量;根据后一向量相对于前一向量转角的正负,确定相邻两向量共有顶点的编码是0还是1;将顶点的编码依次排列,得到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与预先建立的二进制图形编码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图形类别。
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包括:每种类型边缘构件对应的大箍信息;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中,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包括:每种类型边缘构件对应的大箍信息;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中心点以及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形成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基于所述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的移动增量,确定所述外轮廓点集;基于预设偏移量将所述外轮廓点集向内偏移,形成所述角筋控制点集;基于所述大箍信息与所述角筋控制点集确定所述大箍控制点集;基于大箍控制点的位置,结合所述中间纵筋间距,确定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根据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合,进而确定中间纵筋之间的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网络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通过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根据所述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进而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最后,基于求得的点集信息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据此,本发明对各类型边缘构件进行分析,确定能够用于控制每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从而在绘制时,通过自动识别边缘构件的类型及其对应的属性信息,即可基于属性信息自动绘制出绘制出包括多种独立图元(点筋图元、箍筋图元、拉筋图元、多义线)的边缘构件详图,所需属性信息简单易获取,所得详图图元易于修改,以有效缓解传统绘图软件参数众多、图层不清晰不易于修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一字形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L字形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T字形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T字形+端柱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Z字形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Z字形镜像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F字形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F字形镜像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类F字形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类F字形镜像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十字形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及控制点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填充区域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T字形边缘构件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L形(含端柱)边缘构件示意图1;
图16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L形(含端柱)边缘构件示意图2;
图17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识别得到的T字形边缘构件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识别得到的T字形边缘构件属性参数求解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架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根据所述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
步骤2: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步骤3:基于步骤2所得的点集信息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各类型边缘构件进行分析,确定能够用于控制每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五种参数),从而在绘制时,通过自动识别边缘构件的类型及其对应的属性信息,即可基于属性信息自动绘制出绘制出包括多种独立图元(点筋图元、箍筋图元、拉筋图元、多义线)的边缘构件详图,所需属性信息简单易获取,所绘制的详图中图元层级清晰,在编辑时,可对每个独立图元分别进行删除、移动、拉伸、添加等操作,因此方便对详图进行修改;以有效缓解传统绘图软件参数众多、图层不清晰不易于修改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述特征尺寸参数中包括:大箍信息;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201: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中心点以及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形成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基于所述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的移动增量,确定所述外轮廓点集;例如:根据边缘构件的中心点与特征尺寸参数形成用以确定外轮廓线点集的路径矢量集合P,中心点通过根据路径矢量集合上的移动增量,形成外轮廓点集,比如P为{{x0,y0},{x1,y1}},o的x,y坐标分别为{x,y},那么形成的点集为{{x+x0,y+y0},{x+x0+x1,y+y0+y1}}。具体的,上述路径矢量集合中的每个元素的数据结构为(dx,dy),据此,通过定义每个点的移动情况,即在x方向上移动dx,在y方向上移动dy;即可从中心点依次沿着集合中的每个元素进行移动,每次移动后形成的一个“新点”就是外轮廓的一个点,当中心点走完该集合,那么形成的所有“新点”,就是外轮廓点集合。
步骤202:基于预设偏移量将所述外轮廓点集向内偏移,形成所述角筋控制点集;此时,点集{{x+x0,y+y0},{x+x0+x1,y+y0+y1}}向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cornerPts。
步骤203:基于该类型对应的大箍信息,根据角筋控制点集确定所述大箍控制点集;以大箍控制点索引集为例bigStirIndex,此时根据cornerPts与bigStirIndex的大箍信息中的映射关系,确定大箍控制点集;
步骤204:基于大箍的位置,结合所述纵筋间距,确定中间纵筋控制点集,进而根据中间纵筋之间的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具体为:根据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的控制点索引集与middleIndex与bigStirIndex的映射关系,确定排布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再结合纵筋间距,计算得出中间纵筋的个数及控制点集,根据中间纵筋,确定中间纵筋之间的箍筋与拉筋控制点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3,包括:
基于所得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绘制得到当前边缘构件的初始详图;基于所述旋转角将所得详图进行旋转,其中,旋转基点为所述中心点,得到当前边缘构件的最终详图。
具体的,在步骤2中,已经基于属性信息确定了旋转角为0°时的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据此在步骤3中,绘制得到初始详图后,并将该详图进行旋转,其中旋转基点为中心点,旋转角度为旋转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边缘构件类型包括:一字型,L字形,T字形,T字形+端柱,Z字形,Z字形镜像,F字形,Z字形镜像,F字形,F字形镜像,类F字形,类F字形镜像,十字形。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有特征尺寸参数,旋转角度,纵筋间距,其中特征尺寸参数即为各个类型构件的长短边等特征,旋转角度是指附图说明中各种类型边缘构件的示意图,顺时针旋转到待配筋的边缘构件位置的角度,纵筋间距是指大箍内中间纵筋之间的间隔。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根据边缘构件类型,分别说明各个类型边缘构件的特征尺寸参数:
[a]一字形
一字形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B,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是H长边与H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0,B/2},{H,0},{0,-B},{-H,0}},根据o和P,形成如图2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2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2,3}},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3,2}},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2},{0,3}}。
[b]L字形
L字形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B1,B2,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是H长边,H短边,B长边,B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1/2,rB1/2},{H1,0},{H2,0},{0,-B1},{-H2,0},
{0,-B2},{-H1,0},{0,B2}},根据o和P,形成如图3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3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0,1,7},{4,5,2,3}},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5,0},{1,6}},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4,7}},B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6,2},{7,3}},B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5},{3,2}}。
[c]T字形
T字形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B1,B2,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长边,B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1-H2/2,B1/2},{H1,0},{H2,0},{rH3,0},{0,-B1},{-H3,0},{0,-B2},{-H2,0},{0,B2},{-H1,0}},根据o和P,形成如图4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4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2,3},{6,7,4,5}},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6},{3,9},{7,1},{8,2}},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2},{0,3}},B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8,4},{9,5}},B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6,7},{5,4}}。
[d]T字形+端柱
T字形+端柱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H4,H5,B1,B2,B3,B4,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长边,B短边,端柱H,端柱B,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2-H3/2,B1+B2/2},{H2,0},{H3,0},{H4,0},{0,-B1},{H5,0},{0,-B2},{-H5,0},{0,-B3},{-H4,0},{0,-B4},{-H3,0},{0,B4},{-H2,0},{0,B3},{-H1,0},{0,B2},{H1,0}},根据o和P,形成如图5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5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5,6,7},{0,1,12,13},{14,15,2,3}},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10},{7,9},{11,5},{8,6}},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7},{5,6}},B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6,2},{17,3}},B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4,15},{3,2}},端柱H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3,17},{0,14},{15,1},{16,12}},端柱B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0},{1,11},{13,9},{12,8}}。
[e]Z字形
Z字形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B1,B2,B3,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长边,B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2/2,B1/2},{H2,0},{H3,0},{0,-B1},
{-H3,0},{0,-B2},{0,-B3},{-H2,0},{-H1,0},{0,B3},{H1,0},{0,B2}},根据o和P,形成如图6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6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2,0,1,5},{2,3,10,7},{8,9,10,11}},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8,6},{11,7},{3,0},{4,1}},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8,11},{9,10},{2,5},{0,1}}。B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5,6},{4,9}},B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2,3},{7,10}}。
[f]Z字形镜像
Z字形镜像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B1,B2,B3,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长边,B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3-H2/2,B1/2},{H3,0},{H2,0},
{0,-B1},{0,-B2},{H1,0},{0,-B3},{-H1,0},{-H2,0},{0,B3},{0,B2},{-H3,0}},根据o和P,形成如图7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7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3,4,1},{2,3,7,11},{8,9,10,11}},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2},{1,5},{6,9},{7,10}},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3,4},{0,1},{8,11},{9,10}},B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5,8},{4,6}},B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2,3},{11,7}}。
[g]F形
F形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H4,B1,B2,B3,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1长边,B1短边,B2长边,B2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1-H2/2,B1/2},{H1,0},{H2,0},{H3,0},{H4,0},{0,-B1},{0,-B3},{-H4,0},{0,B3},{-H3,0},{0,-B2},{-H2,0},{0,B2},{-H1,0}},根据o和P,形成如图8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8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1,12,1},{7,8,3,2},{10,11,5,4}},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7},{1,6},{8,10},{9,13}},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1,12},{0,1}},B1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9,3},{6,2}},B1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7,8},{2,3}},B2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3,4},{12,5}},B2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0,11},{4,5}}。
[h]F形镜像
F形镜像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H4,B1,B2,B3,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1长边,B1短边,B2长边,B2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1-H2/2,B1/2},{H1,0},{0,B2},{H2,0},{0,-B2},{H3,0},{0,B3},{H4,0},{0,-B3},{0,-B1},{-H4,0},{-H3,0},{-H2,0},{-H1,0},{0,B1},},根据o和P,形成如图9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9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9,12,1},{2,3,6,7},{10,11,12,13}},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4},{1,7},{5,8},{6,13}},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9,12}},B1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3,5},{2,4}},B1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2,3},{7,6}},B2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0,8},{11,9}},B2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0,11},{13,12}}。
[i]类F形
类F形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H4,B1,B2,B3,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1长边,B1短边,B2长边,B2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1-H2/2,B2/2},{H1,0},{0,B1},{H2,0},{0,-B1},{H3,0},{H4,0},{0,-B2},{0,-B3},{-H4,0},{0,B3},{-H3,0},{-H2,0},{-H1,0}},根据o和P,形成如图10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10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1,12,1},{2,3,8,9},{10,11,4,5}},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6},{1,9},{7,10},{8,13}},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11,12}},B1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3,7},{2,6}},B1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2,3},{9,8}},B2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3,5},{12,4}},B2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0,11},{5,4}}。
[j]类F形镜像
类F形镜像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H4,B1,B2,B3,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1长边,B1短边,B2长边,B2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1-H2/2,B2/2},{H1,0},{H2,0},{H3,0},{0,B3},{H4,0},{0,-B3},{0,-B2},{-H4,0},{-H3,0},0,-B1},{-H2,0},{0,B1},{-H1,0}}。根据o和P,形成如图11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11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1,12,1},{6,7,2,3},{10,11,4,5}},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6},{1,9},{8,13},{7,10}},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11,12}},B1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8,3},{9,2}},B1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6,7},{2,3}},B2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10},{5,11}},B2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5},{13,12}}。
[k]十字形
十字形的特征尺寸参数有H1,H2,H3,B1,B2,B3,排布中间纵筋的特征尺寸为H长边,H短边,B长边,B短边,中心点为o,路径矢量集合P为{{-H1-H2/2,B2/2},{rH1,0},new{0,B1},{H2,0},{0,-B1},{H3,0},{0,-B2},{-H3,0},{0,-B3},{-H2,0},{0,B3},{-H1,0}}。根据o和P,形成如图12的外轮廓点,将外轮廓点进行内偏移,形成角筋控制点集,编号如图12所示,大箍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1,2,3},{4,5,6,7}},H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0,8},{3,11},{9,1},{10,2}},H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2},{0,3}},B长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11,7},{10,6},{4,8},{5,9}},B短边的控制点索引集为{{4,5},{7,6}}。
最后根据点筋控制点集,外轮廓多义线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拉筋控制点集,绘制外轮廓线,点筋图元,箍筋图元,拉筋图元,即可完成边缘构件详图的绘制。
Figure BDA000373742851000010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1中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具体包括:
S101、获取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图形信息以及边界顶点坐标;
S102、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将当前边缘构件图形中相邻顶点间的线段转换为向量;根据后一向量相对于前一向量转角的正负,确定相邻两向量共有顶点的编码是0还是1;将顶点的编码依次排列,得到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S103、将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与预先建立的二进制图形编码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图形类别;
S104:根据所述图形类别获得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计算机软件在自动绘制边缘构件大样时首先需要对图形形状进行识别,而目前,对于边缘构件大样图形形状识别还没有较为高效的技术方案,这也是导致边缘构件详图绘制智能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选取二进制编码特征这一与边缘构件大样关联性较高的编码方式,将当前边缘构件的图形状态转换为二进制编码,再通过二进制编码查找到预先图形编码库中预设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图形类别,从而识别出当前边缘构件的图形的类别,极大地提高了从CAD等二维图像中提取图层信息从而完成边缘构件详图自动绘制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101具体包括:拾取有序的图形点集,以特定的规则对图形点集进行编码。例如:选取图13所示形状的填充面域,程序从填充面域中直接获取其边界各个顶点的点集。其中,图形的顶点坐标获取的步骤包括:从其他工业绘图软件(如CAD软件)中拾取图形,拾取的图形为程序中的填充面域,该填充面域的数据中包含一个记录顶点的数组,且各个顶点是按一定顺序记录在数组里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102具体包括:假设图形的第一个顶点为图13中标注为0的顶点,第二个顶点为图13中标注为1的顶点,其余点以此类推。由顶点7指向顶点0作为向量1,由顶点0指向顶点1作为向量2。向量2相对于向量1转角为-90度(以逆时针转角为正),因此图形的第一个顶点0的编码为1;由图14我们不难推出其他各个顶点的编码,从第一个顶点0到最后一个顶点7的编码依次为11101101。上述编码仅为从顶点0开始逆时针识别生成的编码,图13所示的图形还可以从其他顶点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识别生成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103具体包括:将生成的待识别的编码与图形编码库的编码进行比对,例如矩形的编码1111,程序无法将图13的图形与之匹配。假设此时程序将待识别的编码与T字形(图14所示的图形类别)的编码比对,因为编码选取的起始点位置不同,图形编码库中的T字形为10111101,此时程序无法将图13与T字形匹配。将图13的图形起始点选为顶点1,此时编码为11011011;因为没有匹配成功,程序将继续选取下一个点为起始点,当选择顶点5为起始点逆时针识别时,编码为10111101,与图形编码库中的T字形匹配上了,因此程序可以推断图13可能是T字形。此时,需要对待识别点集进行进一步分析,甄别出该点集具体图形类别。
图15和图16为L形(含端柱)边缘构件,在图形编码库同样为10111101,而它们并非T字形边缘构件,其参数不一样。由步骤S102尚且无法确定待识别的图形1具体是T字形还是L形(含端柱)边缘构件。但是因为已经找到匹配的编码,程序可以将待识别图形点集与编码库对应的标准图形点集一一对应,待识别图形点集的起始点可认为是图13的顶点5,对应于图14、图15、图16的顶点0;以此类推图1的顶点6对应图15、图16、图17的顶点1。
观察标准图库中的图14、图15、图16不难发现,三者图形的差别在于顶点1和顶点6的位置关系。此时以顶点3为局部坐标原点,4为局部坐标X轴正方向上的点建立局部坐标系,令顶点1的局部坐标为(x1,y1),顶点6局部坐标为(x6,y6),图14的y1=y6,图15的y1>y6,图16的y1<y6。
图14、图15、图16中的顶点1和顶点6分别对应于图1的顶点6和顶点3。此时以图1顶点0为局部坐标原点,1为局部坐标X轴正方向上的点建立局部坐标系,令顶点6坐标为(x6,y6),顶点3坐标为(x3,y3),由图1可知,y6=y3。此时则可以判断待识别图形为T字形边缘构件,而不是图15、图16的L形(含端柱)边缘构件。据此,我们已经准确识别出待识别边缘构件的类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104具体包括:由步骤S101、S102、S103确定了待识别图形为T字形边缘构件,且将图13的每个顶点与标准图库中的T字形边缘构件(图14)的顶点一一对应。本实施例的最终目的为获取该构件的图形参数,包括:水平方向的尺寸参数H1、H2、H3;垂直方向的尺寸参数B1、B2;边缘构件的控制点pt;图13的待识别边缘构件相对于图14的标准T字形边缘构件的转角。
对图13进行局部坐标转换,以顶点0为局部坐标原点,1为局部坐标X轴正方向上的点建立局部坐标系,图13各个顶点的局部坐标如图17所示。考虑到实际工程图纸中,各个顶点的坐标不可能都像图17这样精确,因此本实施例以各个边长的中点来作为基准点来计算边缘构件尺寸参数,保证参数数值的唯一性和工程对参数的精度要求,如图18所示。
图形的尺寸参数H1、H2、H3分别为Cx5-Cx7、Cx3-Cx5、Cx1-Cx3;图形的尺寸参数B1为Cy0-Cy6、Cy0-Cy2中的较大值;图形的尺寸参数B2为Cy0-Cy4–B1;控制点pt取C1C7连线和C0C4连线的交点,程序根据局部坐标求得pt的局部坐标,再将局部坐标转换为整体坐标,即为控制的pt的坐标点;所述边缘构件相对于图14的标准T字形边缘构件的转角,实际上就是求图13建立的局部坐标系X轴与整体坐标系X轴的角度。对应于本实施例,就是求图13中顶点0到顶点1的向量与X轴(平面视图的水平方向)正向的夹角,本实施例转角为90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识别模块识别出的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计算模块生成的属性信息确定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绘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得到点集信息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中,所述识别模块包括:提取子模块、编码子模块以及匹配子模块;
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图形信息以及边界顶点坐标;
编码子模块,用于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将提取模块提取到的当前边缘构件图形中相邻顶点间的线段转换为向量;根据后一向量相对于前一向量转角的正负,确定相邻两向量共有顶点的编码是0还是1;将顶点的编码依次排列,得到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与预先建立的二进制图形编码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图形类别。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网络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访问行为监控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访问行为监控方法。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处理器读取存储介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简称DRRAM)。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介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该理解到,本发明所揭露的系统,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模块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服务器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根据所述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
步骤2: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确定的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步骤3:基于步骤2所得的点集信息以及所述旋转角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包括:每种类型边缘构件对应的大箍信息;
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01: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中心点以及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形成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基于所述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的移动增量,确定所述外轮廓点集;
步骤202:基于预设偏移量将所述外轮廓点集向内偏移,形成所述角筋控制点集;
步骤203:基于所述大箍信息与所述角筋控制点集确定所述大箍控制点集;
步骤204:基于大箍控制点的位置,结合所述中间纵筋间距,确定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根据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合,进而确定中间纵筋之间的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基于所得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绘制得到当前边缘构件的初始详图;
基于所述旋转角将所得详图进行旋转,其中,旋转基点为所述中心点,得到当前边缘构件的最终详图。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包括:
S101、获取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图形信息以及边界顶点坐标;
S102、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将当前边缘构件图形中相邻顶点间的线段转换为向量;根据后一向量相对于前一向量转角的正负,确定相邻两向量共有顶点的编码是0还是1;将顶点的编码依次排列,得到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S103、将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与预先建立的二进制图形编码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图形类别;
S104:根据所述图形类别获得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构件的类型,包括:一字型,L字形,T字形,具有端住的T字形,Z字形,镜像Z字形,F字形,F字形,镜像F字形,类F字形,镜像类F字形,十字形。
6.一种基于BIM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当前边缘构件的类型;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识别模块识别出的类型确定当前边缘构件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特征尺寸参数、中心点、旋转角以及纵筋间距;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计算模块生成的属性信息确定边缘构件的外轮廓点集、角筋控制点集、大箍控制点集、中间纵筋控制点集、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绘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得到点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确定的旋转角绘制当前边缘构件的详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提取子模块、编码子模块以及匹配子模块;
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待识别边缘构件的图形信息以及边界顶点坐标;
编码子模块,用于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将提取模块提取到的当前边缘构件图形中相邻顶点间的线段转换为向量;根据后一向量相对于前一向量转角的正负,确定相邻两向量共有顶点的编码是0还是1;将顶点的编码依次排列,得到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形信息对应的二进制编码与预先建立的二进制图形编码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图形类别;
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包括:每种类型边缘构件对应的大箍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或6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包括:每种类型边缘构件对应的大箍信息;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当前边缘构件的中心点以及所述特征尺寸参数形成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基于所述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外轮廓路径矢量集合的移动增量,确定所述外轮廓点集;基于预设偏移量将所述外轮廓点集向内偏移,形成所述角筋控制点集;基于所述大箍信息与所述角筋控制点集确定所述大箍控制点集;基于大箍控制点的位置,结合所述中间纵筋间距,确定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根据中间纵筋的控制点集合,进而确定中间纵筋之间的箍筋控制点集以及拉筋的控制点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网络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
CN202210800563.3A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Active CN115147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0563.3A CN115147511B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0563.3A CN115147511B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7511A true CN115147511A (zh) 2022-10-04
CN115147511B CN115147511B (zh) 2023-03-14

Family

ID=83411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0563.3A Active CN115147511B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75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3462A (zh) * 2022-07-12 2022-10-18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度编码的建筑结构边缘构件识别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751A (zh) * 2013-01-10 2013-06-12 江苏易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在数字地图中实现建筑物内外一体化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13392256A (zh) * 2021-06-15 2021-09-14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构件对象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48269B1 (en) * 2017-07-27 2022-05-31 AI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to construct a floor pla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751A (zh) * 2013-01-10 2013-06-12 江苏易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在数字地图中实现建筑物内外一体化的三维建模方法
US11348269B1 (en) * 2017-07-27 2022-05-31 AI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to construct a floor plan
CN113392256A (zh) * 2021-06-15 2021-09-14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构件对象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军: "关于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一些疑问的探讨", 《建筑结构》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3462A (zh) * 2022-07-12 2022-10-18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度编码的建筑结构边缘构件识别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7511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2411B (zh) 一种基于语义误差图像的视觉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9376830A (zh) 二维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881892B (zh) 有序点云5d纹理网格数据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729968B (zh) 一种二维码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CN110827202A (zh) 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47511B (zh) 一种边缘构件详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A3045391C (en)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long-range high-density visual markers
CN111275776A (zh) 投影增强现实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729166B (zh) 结构光编码方法、编解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0910463B (zh) 全视角点云数据定长有序化编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18932A (zh) 相机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95758B (zh) 点云数据的编码方法、解码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191759A (zh) 一种二维码的生成方法和基于gpu的定位、解码方法
CN115577728B (zh) 一维码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2345B (zh)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冶金库区局部三维重建方法及系统
CN115203462B (zh) 一种基于多维度编码的建筑结构边缘构件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5908841A (zh) 图像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15001B (zh)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房建面积快速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807875B (zh) 石英器件的三维数据逆向重建和尺寸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8052880A (zh) 一种提高相机运动解算精度的编码点设计及识别方法
CN116431964A (zh) 一种复杂河网水系骨架线生成的游程剥离法
CN117934524A (zh) 建筑物轮廓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6777995A (zh) 车辆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S6252911B2 (zh)
CN112748700A (zh) 数控代码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inniu District Star Road Chengdu 610000 Sichuan province No. 8

Applicant after: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 9, Xinghui West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pplicant before: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