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4736B -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4736B
CN115144736B CN202211059561.XA CN202211059561A CN115144736B CN 115144736 B CN115144736 B CN 115144736B CN 202211059561 A CN202211059561 A CN 202211059561A CN 115144736 B CN115144736 B CN 115144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control line
qubit
relative delay
frequenc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95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4736A (zh
Inventor
赵勇杰
赵杨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yua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95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4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4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4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4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4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10/00Quantum computing, i.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ased on quantum-mechanical phenomena
    • G06N10/70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detection or prevention, e.g. surface codes or magic state disti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芯片中的可调耦合器作为中转媒介,首先获取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然后获取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可调耦合器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然后利用获取到的第一相对延时和第三相对延时直接获取第一频率控制线与第三频率控制线的第五相对延时,本申请的方案无需两量子比特逻辑门的参与,有效提高了量子芯片的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背景技术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是一门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实现计算与信息处理任务的交叉学科,与量子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最近二十年有着快速的发展。因数分解、无结构搜索等场景的基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算法展现出了远超越现有基于经典计算机的算法的表现,也使这一方向被寄予了超越现有计算能力的期望。由于量子计算在解决特定问题上具有远超经典计算机性能的发展潜力,而为了实现量子计算机,需要获得一块包含有足够数量与足够质量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且能够对量子比特进行极高保真度的量子逻辑门操作与读取。
量子芯片之于量子计算机就相当于CPU之于传统计算机,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量子芯片就是执行量子计算的处理器,量子芯片上集成有多个一一对应的且相互耦合的量子比特和读取腔。每一片量子芯片在正式上线使用前,均需要对量子芯片进行测试表征。量子计算机还包括为量子芯片提供测控环境的测控系统。该测控系统主要包括位于室温层的硬件设备和位于稀释制冷机内的低温器件和信号传输线。量子芯片封装完毕之后,被固定在稀释制冷机最下层的极低温层,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同轴线最终连接至室温的硬件设备。该测控系统中,在对量子比特的量子态进行调控时,主要用到两类线路,一类是用于对量子比特的量子态进行驱动的第一类传输线(也即量子态控制线),另一类是用于对量子比特的频率进行调控的第二类传输线(也即频率控制线)。
量子芯片上多个量子比特间的耦合是通过耦合结构实现的邻间耦合,在进行两量子比特实验时,一般是通过在第二类传输线上施加控制信号调整其对应的量子比特的频率使其与另外一个量子比特发生共振,以实现两量子比特门。但是由于第二类传输线上设置有多种微波器件,且不同第二类传输线的长度不能保证完全相等,使得不同第二类传输线上控制信号的传输延时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不同控制信号不能按照设计的时序到达其对应的量子比特,会严重影响两量子比特门的调控精度。现有技术中为了校准不同量子比特的第二类传输线上的线路延时,以保证不同控制信号按照设计的时序到达其对应的量子比特,提出了一种利用对两个比特执行两量子比特逻辑门以实现获取两个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线中信号的传输延时,但是申请人发现这种方案需要预先对两量子比特逻辑门进行标定,很影响芯片的测试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量子芯片的测试效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量子芯片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对应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可调耦合器对应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包括:
设置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对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施加具有不同所述第一延时的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
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一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延时的值为第一时间;
所述第一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一时间。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包括:
设置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三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三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三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三延时的值为第三时间;
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三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t5=t3-t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相对延时,t3为所述第三相对延时,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系列实验,所述系列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分别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二相对延时、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四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系列实验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的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包括:
设置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对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施加具有不同所述第一延时的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
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一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延时的值为第一时间;
所述第一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一时间。
可选地,所述系列实验还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的第二实验,所述第二实验包括:
设置第二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二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二延时的预设范围,对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施加具有不同所述第二延时的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
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二延时的第二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二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二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二延时的值为第二时间;
所述第二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所述系列实验还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的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包括:
设置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三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三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三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三延时的值为第三时间;
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三时间。
可选地,所述系列实验还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的第四实验,所述第四实验包括:
设置第四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四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四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四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四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四延时的第四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四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四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四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四延时的值为第四时间;
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四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t5=t3-t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相对延时,t3为所述第三相对延时,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六相对延时:
t6=t2-t4;
其中,t2为所述第二相对延时,t4为所述第四相对延时,t6为所述第六相对延时。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七相对延时;
t7=t5+t6;
其中,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t6为所述第六相对延时,t7为所述第七相对延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信号同步方法,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获取的各个相对延时对所述量子芯片中各个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线和/或量子态控制线的信号做同步校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实验执行模块,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对应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
第三实验执行模块,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可调耦合器对应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
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系列实验执行模块,其被配置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系列实验,所述系列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分别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二相对延时、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四相对延时;
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所述第五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所述第六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第七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所述第七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控制系统,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或包括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计算机,包括上述特征描述中所述的量子控制系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或上述特征描述中所述的量子芯片的信号同步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利用量子芯片中的可调耦合器作为中转媒介,首先获取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然后获取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可调耦合器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然后利用获取到的第一相对延时和第三相对延时直接获取第一频率控制线与第三频率控制线的第五相对延时,本申请的方案无需两量子比特逻辑门的参与,有效提高了量子芯片的测试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信号同步方法、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量子控制系统、量子计算机以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所述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量子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所述量子芯片包括第一量子比特、第二量子比特以及用于耦合连接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和所述第二量子比特的可调耦合器,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以及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S10: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对应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
S20: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可调耦合器对应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
S30: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施加在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施加在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上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三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施加在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上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五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另外,在对量子比特的量子态控制线上施加量子态控制信号(也即X门)将其激发到|1>态时,若此时频率控制线的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与量子态控制信号完全重合,由于量子比特的比特频率被调开,此时的X门就无法将该量子比特驱动到|1>态,量子控制信号与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已经对齐,我们利用这种现象,由于一般情况下频率控制线上信号传输速度比量子态控制线上信号传输速度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扫描频率控制线上施加的延时,测得|1>态概率最低(或者|0>态概率最高)对应的延时就是频率控制线路需要施加的延时大小。以上描述也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实验、第二实验、第三实验、第四实验可以获得相应延时的原理。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利用量子芯片中的可调耦合器作为中转媒介,首先获取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然后获取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可调耦合器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然后利用获取到的第一相对延时和第三相对延时直接获取第一频率控制线与第三频率控制线的第五相对延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无需两量子比特逻辑门的参与,有效提高了量子芯片的测试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包含可调耦合器的量子芯片而言,其结构一般为相邻的两个量子比特通过可调耦合器耦合连接,可调耦合器可以调节两个量子比特的耦合强度。量子芯片的结构可参考图1,其中,Q1和Q2为两个量子比特,C0为可调耦合器,R1和R2为两个量子比特的读取腔,XY1、XY2为量子态控制线,Z1、Z2、Z3为频率控制线,可调耦合器的结构实际上与量子比特的结构类似,区别仅在于可调耦合器只有频率控制线,没有配套的量子态控制线以及读取腔。在量子芯片的实际应用时,我们需要保证量子芯片中的时序能够对齐,以图1为例,需要保证XY1、XY2、Z1、Z2以及Z3的时序对齐,以此确保量子芯片中各种信号的同步。另外,量子比特的本征态包括|0>态以及|1>态。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包括:
设置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一延时,对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一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量子比特而言,施加在量子态控制线上的量子态控制信号其实就是量子比特逻辑门,在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量子态控制信号其实是π信号也就是X门,X门是单量子比特逻辑门的一种,其作用是将量子比特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例如,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为X门。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频率控制信号本质上是一种脉冲信号,优选为一种平顶高斯波,例如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为一种平顶高斯波。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一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延时的值为第一时间;
所述第一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一时间。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包括:
设置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三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三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三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三延时的值为第三时间;
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三时间。
具体地,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t5=t3-t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相对延时,t3为所述第三相对延时,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所述量子芯片包括第一量子比特、第二量子比特以及用于耦合连接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和所述第二量子比特的可调耦合器,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S100: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系列实验,所述系列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分别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二相对延时、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四相对延时;
S200: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S300: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
S400: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施加在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施加在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上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二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施加在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上的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施加在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上的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三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施加在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上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四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五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六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所述第七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可具体包括: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
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执行第二实验,所述第二实验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二相对延时;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四实验,所述第四实验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四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包括:
设置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一延时,对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一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一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延时的值为第一时间;
所述第一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一时间。
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执行第二实验,包括:
设置第二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二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二延时,对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二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二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二延时的第二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二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二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二延时的值为第二时间;
所述第二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二时间。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包括:
设置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三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三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三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三延时的值为第三时间;
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三时间。
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四实验,包括:
设置第四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四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四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四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四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随所述第四延时的第四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四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四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四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0>态或|1>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四延时的值为第四时间;
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四时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t5=t3-t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相对延时,t3为所述第三相对延时,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六相对延时:
t6=t2-t4;
其中,t2为所述第二相对延时,t4为所述第四相对延时,t6为所述第六相对延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七相对延时;
t7=t5+t6;
其中,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t6为所述第六相对延时,t7为所述第七相对延时。
在所述第三实验和所述第四实验中,由于可调耦合器没有配套的量子态控制线,在执行实验时,借助了与其耦合连接的两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态控制线,具体原理在上面已经描述过,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第一实验、所述第二实验与所述第三实验、所述第四实验的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所述第三实验和所述第四实验中,分别多了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以及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信号同步方法,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图2),或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图7)获取的各个相对延时对所述量子芯片中各个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线和/或量子态控制线的信号做同步校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所述量子芯片包括第一量子比特、第二量子比特以及用于耦合连接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和所述第二量子比特的可调耦合器,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以及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实验执行模块10,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对应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
第三实验执行模块20,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可调耦合器对应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
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实验执行模块10、所述第三实验执行模块20以及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可以合并在一个装置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子模块,或者,所述第一实验执行模块10、所述第三实验执行模块20以及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功能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实验执行模块10、所述第三实验执行模块20以及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以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所述第一实验执行模块10、所述第三实验执行模块20以及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所述量子芯片包括第一量子比特、第二量子比特以及用于耦合连接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和所述第二量子比特的可调耦合器,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系列实验执行模块100,其被配置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系列实验,所述系列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分别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二相对延时、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四相对延时;
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200,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所述第五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0,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所述第六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第七相对延时获取模块400,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所述第七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系列实验执行模块100、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200、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0、所述第七相对延时获取模块400可以合并在一个装置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子模块,或者,所述系列实验执行模块100、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200、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0、所述第七相对延时获取模块400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功能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系列实验执行模块100、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200、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0、所述第七相对延时获取模块40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以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所述系列实验执行模块100、所述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200、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模块300、所述第七相对延时获取模块40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模块的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量子控制系统,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图2),或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图7),或包括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量子计算机,包括所述的量子控制系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图2),或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图7),或所述的量子芯片的信号同步方法。
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所述计算机程序,并转发该计算机程序,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可读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 (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程序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程序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程序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可读存储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程序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可调耦合器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包括:
设置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对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施加具有不同所述第一延时的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
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一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延时的值为第一时间;
所述第一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一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包括:
设置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三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三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三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三延时的值为第三时间;
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三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t5=t3-t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相对延时,t3为所述第三相对延时,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7.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系列实验,所述系列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分别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二延时的第二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二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四延时的第四变化情况以获取第四相对延时,其中,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二延时为待施加在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上的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待施加在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上的第二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可调耦合器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四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
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实验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的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包括:
设置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一延时的预设范围,对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施加具有不同所述第一延时的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
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一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一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一延时的值为第一时间;
所述第一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一时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实验还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的第二实验,所述第二实验包括:
设置第二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二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二延时的预设范围,对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施加具有不同所述第二延时的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
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二延时的第二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二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二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二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二延时的值为第二时间;
所述第二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二时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实验还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的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包括:
设置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三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三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三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三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三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三延时的值为第三时间;
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三时间。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实验还包括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的第四实验,所述第四实验包括:
设置第四延时的预设范围,所述第四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根据设定的所述第四延时,对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
判断所述第四延时的预设范围是否均已遍历;
若否,则调整所述第四延时的值,并返回执行所述对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施加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
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所述第四延时的第四变化情况;
基于所述第四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四变化情况获取所述第四相对延时,包括:
在所述第四变化情况中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的极值点对应的所述第四延时的值为第四时间;
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设置为所述第四时间。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t5=t3-t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相对延时,t3为所述第三相对延时,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六相对延时:
t6=t2-t4;
其中,t2为所述第二相对延时,t4为所述第四相对延时,t6为所述第六相对延时。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包括:
基于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七相对延时;
t7=t5+t6;
其中,t5为所述第五相对延时,t6为所述第六相对延时,t7为所述第七相对延时。
19.一种量子芯片的信号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或利用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获取的各个相对延时对所述量子芯片中各个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线和/或量子态控制线的信号做同步校准。
20.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实验执行模块,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执行第一实验,所述第一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第三实验执行模块,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第三实验,所述第三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获取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可调耦合器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
21.一种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芯片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第一量子比特、可调耦合器和第二量子比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具有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一频率控制线,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具有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与第二频率控制线,所述可调耦合器具有第三频率控制线,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系列实验执行模块,其被配置对所述第一量子比特、所述第二量子比特以及所述可调耦合器执行系列实验,所述系列实验为利用单量子比特逻辑门分别获取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一延时的第一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一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二延时的第二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二相对延时、所述第二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三延时的第三变化情况以获取第三相对延时、所述第一量子比特处于选定本征态的概率随第四延时的第四变化情况以获取第四相对延时,其中,所述第一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一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二延时为待施加在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线上的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待施加在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上的第二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三延时为所述第一量子比特的第一量子态控制线上待施加的所述第一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可调耦合器的第三频率控制线上待施加的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四延时为所述第二量子态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在时序上的起始时刻的时间差;
第五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三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五相对延时,所述第五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四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六相对延时,所述第六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三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第七相对延时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五相对延时以及所述第六相对延时,获取所述第一频率控制线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线之间的第七相对延时,所述第七相对延时用于反映所述第一频率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频率控制信号之间的相对延时。
22.一种量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或利用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或包括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装置。
23.一种量子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量子控制系统。
2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或权利要求7-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量子芯片的信号同步方法。
CN202211059561.XA 2022-09-01 2022-09-01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Active CN115144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561.XA CN115144736B (zh) 2022-09-01 2022-09-01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561.XA CN115144736B (zh) 2022-09-01 2022-09-01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4736A CN115144736A (zh) 2022-10-04
CN115144736B true CN115144736B (zh) 2022-12-06

Family

ID=8341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9561.XA Active CN115144736B (zh) 2022-09-01 2022-09-01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4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3060A (zh) * 2023-04-27 2023-08-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量子测控通道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5500A1 (en) * 2017-03-10 2018-09-13 Rigetti & Co, Inc. Performing a calibration process in a quantum computing system
CN111713018A (zh) * 2018-02-12 2020-09-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使用模拟积分和控制脉冲门控的快速量子反馈
CN112444713A (zh) * 2019-08-28 2021-03-05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量子芯片检测方法
CN112444714A (zh) * 2019-08-28 2021-03-05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量子比特工作参数检测方法
CN112615693A (zh) * 2020-12-08 2021-04-0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用于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213069884U (zh) * 2020-05-07 2021-04-27 Iqm芬兰有限公司 量子计算系统和装置
CN114326925A (zh) * 2021-12-15 2022-04-12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同步输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49096B2 (en) * 2018-02-01 2020-08-18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a state of a qubit assembly via tunable coupl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5500A1 (en) * 2017-03-10 2018-09-13 Rigetti & Co, Inc. Performing a calibration process in a quantum computing system
CN111713018A (zh) * 2018-02-12 2020-09-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使用模拟积分和控制脉冲门控的快速量子反馈
CN112444713A (zh) * 2019-08-28 2021-03-05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量子芯片检测方法
CN112444714A (zh) * 2019-08-28 2021-03-05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量子比特工作参数检测方法
CN213069884U (zh) * 2020-05-07 2021-04-27 Iqm芬兰有限公司 量子计算系统和装置
CN112615693A (zh) * 2020-12-08 2021-04-0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用于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4326925A (zh) * 2021-12-15 2022-04-12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同步输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a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processor with a fully-integrated radio-frequency system on a chip;Mats O. Tholén等;《arXiv》;20220601;全文 *
Superconducting and Silicon-Based Semiconductor Quantum Computers: A review;Zhilong Jia等;《IEEE Nanotechnology Magazine》;20220616;第16卷(第4期);全文 *
可扩展超导量子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周宇轩;《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2101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4736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9087B1 (en) Bayesian tuning for quantum logic gates
Linder et al. How many dark energy parameters?
RU2430409C2 (ru) Методология измерения покрытия в структурном состоянии взаим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CN110073375A (zh) 用于量子位读出的补偿脉冲
CN115144736B (zh)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量子计算机
CN115470921B (zh) 量子比特校准方法以及装置、量子计算机
US20210264242A1 (en) Rapid time-series prediction with hardware-based reservoir computer
US7168014B2 (en) Propagating an error through a network
CN115146781B (zh) 联合读取信号的参数获取方法、装置及量子控制系统
CN115470923B (zh) 可调耦合器dc谱的获取方法、装置、量子计算机
US76277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crete test access control of multiple cores
US7693694B2 (en) Shape simul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CN117852657A (zh)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量子计算机
CN118095454A (zh) 两量子比特逻辑门的补偿方法及装置、量子计算机
CN115902393B (zh) Ac调制谱获取方法和装置、量子计算机
CN117952217A (zh)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量子计算机
CN118095455A (zh) 量子比特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量子计算机
CN118095471A (zh) 两量子比特逻辑门的偏移量标定方法及装置、量子计算机
CN116933883A (zh) 多量子比特的控制信号时序误差的校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852658A (zh) 量子芯片的测试方法、量子计算机
CN115470922B (zh) 量子比特校准方法及装置、量子控制系统、量子计算机
CN115700384B (zh) 量子比特之间的直流串扰系数以及直流串扰矩阵获取方法
CN118036760A (zh) 两量子比特逻辑门的调整方法及装置、量子计算机
US20050015214A1 (en) Measuring constraint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ircuit parameters
CN115470920B (zh) 量子比特校准方法以及装置、量子计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88 6th floor, E2 building,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nyua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6th floor, E2 building,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COMPANY, LIMITED, HEFE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esting methods, devices, and quantum computers for quantum chip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206

Pledgee: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fei area sub branch of Huishang Bank Co.,Ltd.

Pledgor: Benyua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Hefei)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297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