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8190A -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38190A CN115138190A CN202210825340.2A CN202210825340A CN115138190A CN 115138190 A CN115138190 A CN 115138190A CN 202210825340 A CN202210825340 A CN 202210825340A CN 115138190 A CN115138190 A CN 1151381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e gas
- carbon dioxide
- channel
- way valve
- waste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93 liqui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343—Heat recove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346—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96—Regeneration, reactivation or recycling of reacta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通过设置烟气换热器并将烟气依次通过再沸器和烟气换热器中,将其中的一部分余热用于再沸器中为解吸二氧化碳提供部分热能,另一部分余热则用于烟气换热器中对富液进行预加热。本发明对于烟气余热的两级充分利用使得在保证二氧化碳解吸过程高效的同时再沸器的热负荷得以降低,减少了低压缸蒸汽抽气,电厂发电效率得到了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吸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燃煤电厂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燃煤电厂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是控制控制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化学(液体)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是现有传统电厂常采用的一种技术路线,其原理是将CO2吸收到另一种材料的本体相中(例如将CO2分子溶解到液体溶液中),从而实现CO2富集的方法。
现有液体吸收法吸收CO2的技术由于解吸塔需要对富液进行加热从而促使CO2解吸,另外还需再沸器对乏液进行沸腾从而进一步促进CO2解吸。而在再沸器中热源主要来源于汽轮机低压缸的抽气,这将减少可做功的蒸汽量,从而降低火电厂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液体吸收法吸收CO2的技术中,CO2解吸过程所需的再沸器的热源主要由汽轮机低压缸的抽气提供,导致火电厂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包括: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二氧化碳吸收单元和二氧化碳解吸单元;
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的一端通入预处理后的烟气,另一端依次经过再沸器和烟气换热器与二氧化碳吸收单元相连通;
二氧化碳吸收单元通过化学吸收法对换热后形成的低温烟气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并将吸收完二氧化碳形成的富液通过富液通道送至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富液通道至少经过烟气换热器;
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对富液进行解吸并将得到的贫液通过贫液通道送至二氧化碳吸收单元;
其中,烟气在再沸器和烟气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以将余热分别通过再沸器对解吸过程进行供热以及通过烟气换热器对富液进行预加热,从而实现烟气余热的两级利用。
进一步的,二氧化碳吸收单元具体包括:吸收塔、烟气排放通道和富液通道;
吸收塔的底部通入低温烟气,自下而上经贫液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后由顶部的烟气排放通道进行排放;
富液通道的一端通入从吸收塔中出来的富液,并将富液依次经过烟气换热器、第一冷却器和贫富液换热器进行换热后通入二氧化碳解吸单元中。
进一步的,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具体包括:解吸塔、再沸器、二氧化碳回收通道和贫液通道;
解吸塔的上部通入富液进行解吸,解吸后形成的贫液经过再沸器沸腾,以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解吸塔内用于进一步的解吸过程;解吸后的二氧化碳经二氧化碳回收通道回收,二氧化碳回收通道至少经过第一冷却器;
贫液通道的一端通入从解吸塔底部出来的贫液,并将贫液依次经过贫富液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器进行换热后通入吸收塔。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
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的一端通入预处理后的烟气,另一端经过烟气换热器与二氧化碳吸收单元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预处理后的烟气的温度选择输入通道,其中,当烟气的温度不小于设定阈值时,将烟气通入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否则,将烟气通入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
进一步的,控制单元还用于:
对各通道的流体进行流量控制和温度控制。
进一步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实现输入通道的选择,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具体设置为:
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通入预处理后的烟气,第二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相接;
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依次通过再沸器和烟气换热器后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段相接;
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与烟气换热器相接;
其中,当烟气的温度不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打开,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关闭;否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关闭,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打开。
进一步的,再沸器的气体输入端设置有第三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的具体设置为:
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入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
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用于通入汽轮机低压缸的蒸汽抽气。
进一步的,富液通道和贫液通道均设置有若干个泵,若干个泵用于实现系统中的液体循环流动。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通过设置烟气换热器并将烟气依次通过再沸器和烟气换热器中,将其中的一部分余热用于再沸器中为解吸二氧化碳提供部分热能,另一部分余热则用于烟气换热器中对富液进行预加热。本发明对于烟气余热的两级充分利用使得在保证二氧化碳解吸过程高效的同时再沸器的热负荷得以降低,减少了低压缸蒸汽抽气,电厂发电效率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烟气换热器,2-吸收塔,3-解吸塔,4-再沸器,5-贫富液换热器,6-第一冷却器,7-第二冷却器,8-第一三通阀,9-第二三通阀,10-第三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传统的液体吸收法捕集CO2技术中,从吸收塔底部出来的富液经过贫富液换热器换热升温后打入解吸塔中,解吸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由再沸器提供。而在燃煤电厂CO2液体吸收技术中,再沸器中水蒸气则由汽轮机低压缸抽气提供。捕集CO2所需能耗较高,燃煤电厂效率下降约10%。目前针对传统液体吸收法捕集CO2的高能耗的缺陷,CO2吸收端和CO2解吸端优化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比较有效的改进方法主要有:吸收塔内部冷却和贫液分流;解吸端改进的富液分流工艺等。然而,无论是传统的液体吸收法CO2捕集技术还是改进型的液体吸收法CO2捕集技术均关注于吸收系统本身的改进,而对与所捕集对象的耦合优化关注较少。
另一方面,锅炉排烟温度一般为100℃左右,该部分若未加利用直接排入大气将造成该部分能量得以浪费。据统计,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或更高。
因此,本发明为提高加装CO2捕集系统后的动力系统的整体效率,提出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采用锅炉排放的尾气中的低品位热能供给CO2的解吸,从而降低低压缸的抽气,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包括: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二氧化碳吸收单元和二氧化碳解吸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的一端通入预处理后的烟气,另一端依次经过再沸器4和烟气换热器1与二氧化碳吸收单元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单元通过化学吸收法对换热后形成的低温烟气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并将吸收完二氧化碳形成的富液通过富液通道送至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富液通道至少经过烟气换热器1。
具体的,二氧化碳吸收单元具体包括吸收塔2、烟气排放通道和富液通道。
吸收塔2的底部与烟气换热器1相连通,用于通入换热后的低温烟气。低温烟气自下而上流通,与贫液进行充分混合接触后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脱碳后的烟气由顶部的烟气排放通道进行排放。
吸收完二氧化碳后的富液从吸收塔2底部流入富液通道,并依次经过烟气换热器1、第一冷却器6和贫富液换热器5进行换热后通入二氧化碳解吸单元中。
在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对富液进行解吸并将得到的贫液通过贫液通道送至二氧化碳吸收单元。
具体的,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具体包括解吸塔3、再沸器4、二氧化碳回收通道和贫液通道。
解吸塔3的上部通入富液进行解吸,解吸后形成的贫液经过再沸器4沸腾,以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解吸塔3内用于进一步的解吸过程;解吸后的二氧化碳经二氧化碳回收通道回收,二氧化碳回收通道至少经过第一冷却器6;
贫液通道的一端通入从解吸塔3底部出来的贫液,并将贫液依次经过贫富液换热器5和第二冷却器7进行换热后通入吸收塔2。
其中,烟气在再沸器4和烟气换热器1中进行换热,以将余热分别通过再沸器4对解吸过程进行供热以及通过烟气换热器1对富液进行预加热,从而实现烟气余热的两级利用。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二氧化碳系统还包括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该通道的一端通入预处理后的烟气,另一端经过烟气换热器1与二氧化碳吸收单元相连通。
第一和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均由控制单元控制。具体的,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预处理后的烟气的温度选择输入通道,其中,当烟气的温度不小于设定阈值时,将烟气通入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否则,将烟气通入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此外,控制单元还用于对各通道的流体进行流量控制和温度控制。
具体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8和第二三通阀9实现输入通道的选择。其中,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端通入预处理后的烟气,第二端与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相接;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依次通过再沸器4和烟气换热器1后与第二三通阀9的第三段相接;第二三通阀9的第二端与烟气换热器1相接。当烟气的温度不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打开,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关闭;否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端关闭,第二三通阀9的第一端打开。
另外,再沸器4的气体输入端设置有第三三通阀10,第三三通阀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入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第三三通阀10的第三端用于通入汽轮机低压缸的蒸汽抽气。
本系统的富液通道和贫液通道均设置有若干个泵,若干个泵用于实现系统中的液体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系统的工作流程具体为:电厂尾部烟气经除尘、脱硫等工序后对烟气温度进行测量,若温度在100℃(实际实施时确定的阈值)以上,将三通阀开启1-2回路;否则,开启1-1回路。
当1-1回路开启后,烟气直接经过换热器与吸收塔2底部出来的富液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烟气温度,另一方面预热富液;完成换热的烟气进入吸收塔2底部,与逆流而下的吸收液进行CO2吸收,烟气在吸收塔2中CO2被吸收后被排放入大气。吸收完CO2后的富液从塔底排出吸收塔2后由泵吸入烟气换热器1,吸收烟气剩余热量后再由泵抽至解吸塔3排出的CO2处,经与解吸塔3解吸的CO2换热后再泵至贫富液换热器5,经过贫富液换热器5后由泵抽入解吸塔3解吸CO2;解吸塔3所需的热量由再沸器4提供,再沸器4的热量由蒸汽抽气提供。
当1-2回路开启后,首先将烟气通入贫液再沸器4为再沸器4提供部分热量;经换热后的烟气再与吸收塔2出来的富液进行换热,对富液进行初步加热,然后再将烟气泵入吸收塔2进行CO2吸收,烟气在吸收塔2中CO2被吸收后被排放入大气。吸收完CO2后的富液从塔底排出吸收塔2后由泵吸入烟气换热器1,吸收烟气剩余热量后再由泵抽至解吸塔3解吸的CO2处,经与CO2换热后再抽至贫富液换热器5,经过贫富液换热器5后由泵泵入解吸塔3解吸CO2。解吸塔3所需的热量由再沸器4提供,再沸器4的热量一部分由烟气提供,另一部分由蒸汽抽气进行提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通过设置烟气换热器并将烟气依次通过再沸器和烟气换热器中,将其中的一部分余热用于再沸器中为解吸二氧化碳提供部分热能,另一部分余热则用于烟气换热器中对富液进行预加热。本发明对于烟气余热的两级充分利用使得在保证二氧化碳解吸过程高效的同时再沸器的热负荷得以降低,减少了低压缸蒸汽抽气,电厂发电效率得到了提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二氧化碳吸收单元和二氧化碳解吸单元;
所述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的一端通入预处理后的烟气,另一端依次经过再沸器和烟气换热器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单元相连通;
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单元通过化学吸收法对换热后形成的低温烟气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并将吸收完二氧化碳形成的富液通过富液通道送至所述二氧化碳解吸单元,所述富液通道至少经过所述烟气换热器;
所述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对所述富液进行解吸并将得到的贫液通过贫液通道送至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单元;
其中,所述烟气在所述再沸器和所述烟气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以将余热分别通过所述再沸器对所述解吸过程进行供热以及通过所述烟气换热器对所述富液进行预加热,从而实现烟气余热的两级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单元具体包括:吸收塔、烟气排放通道和富液通道;
所述吸收塔的底部通入所述低温烟气,自下而上经所述贫液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后由顶部的所述烟气排放通道进行排放;
所述富液通道的一端通入从所述吸收塔中出来的所述富液,并将所述富液依次经过所述烟气换热器、第一冷却器和贫富液换热器进行换热后通入所述二氧化碳解吸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解吸单元具体包括:解吸塔、再沸器、二氧化碳回收通道和贫液通道;
所述解吸塔的上部通入所述富液进行解吸,解吸后形成的贫液经过所述再沸器沸腾,以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解吸塔内用于进一步的解吸过程;解吸后的二氧化碳经所述二氧化碳回收通道回收,所述二氧化碳回收通道至少经过所述第一冷却器;
所述贫液通道的一端通入从所述解吸塔底部出来的贫液,并将所述贫液依次经过所述贫富液换热器和第二冷却器进行换热后通入所述吸收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
所述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的一端通入所述预处理后的烟气,另一端经过所述烟气换热器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单元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处理后的烟气的温度选择输入通道,其中,当所述烟气的温度不小于设定阈值时,将所述烟气通入所述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否则,将所述烟气通入所述第二烟气余热利用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对各通道的流体进行流量控制和温度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实现输入通道的选择,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具体设置为:
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通入所述预处理后的烟气,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相接;
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依次通过所述再沸器和所述烟气换热器后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段相接;
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烟气换热器相接;
其中,当所述烟气的温度不小于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打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关闭;否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关闭,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沸器的气体输入端设置有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的具体设置为:
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入所述第一烟气余热利用通道;
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用于通入汽轮机低压缸的蒸汽抽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液通道和所述贫液通道均设置有若干个泵,所述若干个泵用于实现系统中的液体循环流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25340.2A CN115138190A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25340.2A CN115138190A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8190A true CN115138190A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1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25340.2A Pending CN115138190A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38190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48890A1 (en) * | 2005-02-07 | 2006-11-09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and power generation |
CN102895860A (zh) * | 2012-09-29 | 2013-01-30 | 华北电力大学 | 化学吸收co2捕获流程的降耗方法及系统 |
US20140041523A1 (en) * | 2012-08-09 | 2014-02-13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Exhaust gas treatment system |
CN110152489A (zh) * | 2019-05-27 | 2019-08-23 | 重庆大学 | 基于汽轮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
CN114713003A (zh) * | 2022-04-15 | 2022-07-08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化学吸收法电厂烟气co2捕集过程中热量利用方法 |
CN216935390U (zh) * | 2022-03-16 | 2022-07-12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高温热风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2022
- 2022-07-14 CN CN202210825340.2A patent/CN11513819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48890A1 (en) * | 2005-02-07 | 2006-11-09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and power generation |
US20140041523A1 (en) * | 2012-08-09 | 2014-02-13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Exhaust gas treatment system |
CN102895860A (zh) * | 2012-09-29 | 2013-01-30 | 华北电力大学 | 化学吸收co2捕获流程的降耗方法及系统 |
CN110152489A (zh) * | 2019-05-27 | 2019-08-23 | 重庆大学 | 基于汽轮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
CN216935390U (zh) * | 2022-03-16 | 2022-07-12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高温热风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CN114713003A (zh) * | 2022-04-15 | 2022-07-08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化学吸收法电厂烟气co2捕集过程中热量利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61979B (zh) | 一种多级分流再生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与工艺 | |
CN102895860B (zh) | 化学吸收co2捕获流程的降耗方法及系统 | |
CN106582200B (zh) | 一种利用中间抽汽的变温吸附电厂烟气碳捕集系统 | |
CN203803335U (zh) | 一种多级分流再生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CN214809675U (zh) | 一种部分富氧燃烧与燃后捕碳耦合的燃煤发电系统 | |
CN218637003U (zh) | 一种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CN218544490U (zh) | 一种耦合碳捕集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114713003A (zh) | 一种基于化学吸收法电厂烟气co2捕集过程中热量利用方法 | |
CN105749728B (zh) |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及装置 | |
CN115463516A (zh) | 一种烟气余热用于碳捕集再生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9027994B (zh) |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脱碳废热与吸收式热泵燃煤发电系统 | |
CN111023076A (zh) | 一种烟气余热全热梯级深度回收的全开式吸收热泵 | |
CN106693614A (zh) | 氨‑水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驱动的紧凑型氨法碳捕集系统 | |
CN114191942A (zh) | 一种烟气co2捕集系统超重力再生节能工艺 | |
CN206492364U (zh) | 一种利用中间抽汽的变温吸附电厂烟气碳捕集系统 | |
CN217340799U (zh) | 基于节能减排的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系统 | |
CN217410284U (zh) | 一种新型化学吸收法烟气co2捕集系统 | |
CN105258141B (zh) | 独立太阳能相变梯级蓄热间接热力驱动脱除co2的系统 | |
CN217909691U (zh) | 一种节能节水的碳捕集装置 | |
CN217795387U (zh) | 一种低能耗碳捕集装置 | |
CN218077173U (zh) | 一种焦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CN115138190A (zh) |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化学吸收法吸收二氧化碳系统 | |
CN217526998U (zh) |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CN106669372B (zh) | 太阳能升温型吸收式热泵驱动的燃煤电厂碳捕集系统 | |
CN105251316B (zh) | 独立太阳能直接热力驱动利用混合工质脱除co2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