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7534A -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 Google Patents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7534A
CN115137534A CN202210554344.1A CN202210554344A CN115137534A CN 115137534 A CN115137534 A CN 115137534A CN 202210554344 A CN202210554344 A CN 202210554344A CN 115137534 A CN115137534 A CN 115137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iece
cavity
piece
rod
driv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43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联甲
闵信群
魏崇斌
江伟
周海利
张少坤
贾月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43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7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7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7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03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 A61F2/4609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of acetabular cu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包括:第一杆件,第一杆件包括有第一打拔平台;以及第二杆件,第二杆件的一端与第一杆件的中部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杆件包括有第二打拔平台,第一杆件的中轴线与第二杆件的中轴线之间呈夹角;以及夹持件,夹持件用于夹持假体。本发明公开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设计了横向与纵向双向打拔平台,方便医生将髋臼杯准确放置到髋臼窝内,避免髋臼杯植入过程中因臼杯位置摆放不到位导致骨盆骨折,进而避免造成二次伤害;且将植入器设计为“弓”形人体工学结构,植入器可以避开人体组织,也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再者,使用三段式万向节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器械主体位置的情况下,使器械与安装到人体的髋臼杯分离。

Description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背景技术
髋关节置换又称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将人工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其中髋臼部分包括了髋臼杯,在术中需要通过器械夹持髋臼杯,再将髋臼杯送入髋臼窝位置进行固定,该器械就是髋臼杯植入器。
现有技术中,髋臼杯的植入过程,如图1,是通过一支直杆或弓形外形的髋臼杯植入器D,使用锤子E敲击髋臼杯植入器的尾部,将人工假体髋臼杯C植入人体骨盆髋臼骨组织A处;然而,该植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杆状或弓形髋臼杯植入器D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安装髋臼杯C时,由于先髋病人髋臼窝非标准球形,同时髋臼杯植入器D只能施加纵向力,无横向力,同时由于人体软组织与手术切口限制,医生很难手动将髋臼杯与髋臼窝完全对应,髋臼杯C在无法完全摆正的情况下,直接沿图1纵向方向进行植入敲击动作时,髋臼杯C在术中具有撞击髋臼窝外缘的风险,从而会导致病人骨组织B处骨折,严重时可能导致骨盆环断裂,对病人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基于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包括:第一杆件,第一杆件包括有第一打拔平台;以及第二杆件,第二杆件的一端与第一杆件的中部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杆件包括有第二打拔平台,第一杆件的中轴线与第二杆件的中轴线之间呈夹角;以及夹持件,夹持件用于夹持假体。
优选的,第一杆件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把持直段、弯曲段、伸入直段,把持直段、弯曲段、伸入直段两两之间连接或一体成型,把持直段与伸入直段同轴,且把持直段与伸入直段的中轴线作为第一杆件的中轴线;第二杆件的一端与弯曲段的中部连接或一体成型。
优选的,夹持件为螺纹杆件,位于第一杆件的一端端部,植入器还包括有:抵接块,抵接块置于第一杆件接近夹持件的端部,与第一杆件连接;以及第一驱动杆件;以及第二驱动杆件,第二驱动杆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杆件通过第一万向节连接,另一端与夹持件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
优选的,第一杆件包括有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两端开口,且第一腔体的一端延伸至伸入直段的端部,另一端延伸至弯曲段的中部;第一驱动杆件、第二驱动杆件、夹持件均置入第一腔体内,夹持件的一端延伸出伸入直段的端部,第一驱动杆件的一端延伸出弯曲段的中部。
优选的,植入器还包括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位于第一腔体内,套设于第一驱动杆件上,并与第一腔体之间转动连接;以及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位于第一轴套的两端,其均与第一驱动杆件连接;以及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位于第一腔体内,套设于第二驱动杆件上,并与第一腔体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抵接块为环形件,套设于第一杆件的端部,与第一杆件之间通过卡环连接。
优选的,植入器还包括:套环,套环套设于第一驱动杆件上;以及齿条,齿条与套环连接,且与第一杆件滑动连接;以及按钮,按钮与第一杆件铰接,按钮的一端设置有与齿条对应的齿牙。
优选的,植入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按钮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杆件上,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齿条与齿牙啮合。
优选的,第一杆件包括有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杆件内,且齿条伸入第二腔体内;第一杆件还包括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块,凸块包括有第三腔体,第三腔体的一端延伸至与第二腔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一杆件的外部连通,按钮置于第三腔体内,与第三腔体的内壁通过柱销铰接,齿牙设置于按钮的第一端,弹性件设置于按钮的第二端与第三腔体的内壁之间,按钮的第三端作为自由端伸出第三腔体外。
优选的,植入器还包括:第三轴套,第三轴套位于套环内,套设于第一驱动杆件上,且与套环之间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公开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设置了第一杆件和第一打拔平台,可以实现向髋臼杯纵向施力,同时设置了第二杆件和第二打拔平台,可以实现向髋臼杯横向施力,双向受力机构设计,使髋臼杯可以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调整,方便医生将髋臼杯准确放置到髋臼窝位置,避免了因髋臼杯植入过程中因臼杯位置摆放不到位导致骨盆骨折,进而避免了二次伤害;同时,医生还可通过横向敲击,使植入器克服软组织与手术切口的干扰;
2.本发明公开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主体杆件为“弓”形的人体工学结构,可以在手术中使植入器避开人体软组织,进而使髋臼杯更容易安装到位;
3.本发明公开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把持直段与伸入直段同轴,承受较大纵向力时,力的作用会沿着同轴传递,避免产生扭转力,进而避免了髋臼杯安装过程中发生周向翻转;
4.本发明公开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由于人体软组织的阻挡,弓形设计导致器械与髋臼杯安装时无法使用回转器械的方式使器械与安装好的臼杯分离,因此,设计了三段式万向节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器械主体位置的情况下,使器械与安装到人体的髋臼杯分离。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背景技术中传统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
第一杆件1,第一打拔平台1-1,把持直段1-2,弯曲段1-3,伸入直段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凸块1-7,第三腔体1-8,缘凸1-9;
第二杆件2,第二打拔平台2-1;
夹持件3;
抵接块4;
第一驱动杆件5;
第二驱动杆件6;
第一万向节7;
第二万向节8;
第一轴套9;
第一限位件10;
第二限位件11;
第二轴套12;
套环13;
齿条14;
按钮15,齿牙15-1;
弹性件16;
第三轴套17;
把持垫18;
卡环19;
柱销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髋关节置换术是将病变髋关节的髋臼及股骨头进行修整,再以人工关节替代的过程,进行手术时,医生将夹持有髋臼杯的植入器伸入病患的骨盆髋臼骨组织内适当位置以进行安装;然而,杆状的髋臼杯植入器并不符合人体工学,容易对髋关节处的肌肉组织产生二次伤害,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弓形的髋臼杯植入器,以解决该技术问题;基于此,又出现了新的技术问题:杆状或弓形的髋臼杯植入器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安装髋臼杯时,由于髋臼窝非标准球形,髋臼杯植入器只能施加纵向力,无法施加横向力,在人体软组织与手术切口的限制下,医生很难将髋臼杯摆正,髋臼杯在安装过程中有撞击髋臼窝外缘的风险,可能导致病人骨组织骨折。
基于上述,本申请提供实施例,具体为一种双向受力的假体植入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具体的,如图2、4,本假体植入器包括有第一杆件1,其中第一杆件1可以为直杆件,也可以为弓形杆件,用于将髋臼杯送入髋臼窝处,当第一杆件1为弓形杆件时,可以避开软组织肌肉,避免对髋关节处的软组织形成二次伤害;第一杆件1包括有第一打拔平台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打拔平台1-1优选位于第一杆件1的一端端部,且优选与第一杆件1一体成型,用于承受纵向的打拔力,并将该打拔力通过第一杆件1传递给髋臼杯。
进一步的,如图2、4,本假体植入器还包括有第二杆件2,第二杆件2的一端与第一杆件1的中部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一杆件1的中轴线与第二杆件2的中轴线之间呈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杆件2优选与第一杆件1一体成型,该夹角优选为锐角,当第二杆件2的一端伸入髋关节处时,第二杆件2暴露于创口外,用于传递另一打拔力,其中该打拔力可分解为平行于第一杆件1的纵向打拔力和垂直于第一杆件1的横向打拔力,且该打拔力通过第一杆件1传递给髋臼杯,使髋臼杯可以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调整,从而避免了髋臼杯撞击髋臼窝的风险;第二杆件2还包括有第二打拔平台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打拔平台2-1优选位于第二杆件2远离第一杆件1的一端端部,且优选与第二杆件2一体成型,用于承受另一打拔力,并将该打拔力传递给第二杆件2。
进一步的,如图2,本假体植入器还包括有夹持件3,本实施例中,夹持件3优选位于第一杆件1远离第一打拔平台1-1的一端,用于夹持假体,即用于夹持髋臼窝。
进一步的,为了在髋臼植入的过程中避免对肌肉组织产生二次伤害,将第一杆件1设计为弓形结构,具体的,如图2,第一杆件1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把持直段1-2、弯曲段1-3、伸入直段1-4,把持直段1-2、弯曲段1-3、伸入直段1-4两两之间连接或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把持直段1-2、弯曲段1-3、伸入直段1-4三者优选为一体成型,且第二杆件2的一端与弯曲段1-3的中部连接或一体成型,其中把持直段1-2用于人手把持,弯曲段1-3用于避开肌肉组织,伸入直段1-4用于伸入髋关节处;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医生感知和控制打拔力,把持直段1-2与伸入直段1-4同轴,如此,纵向打拔力可沿着第一杆件1的中轴线传递,其中将把持直段1-2与伸入直段1-4的中轴线作为第一杆件1的中轴线,使第二杆件2的中轴线与第一杆件1的中轴线之间呈锐角,保证第二杆件2的纵向打拔力。
进一步的,本假体植入器还需要执行夹持髋臼杯的动作,因此,如图2,夹持件3为螺纹杆件,位于第一杆件1的一端端部,植入器还包括有抵接块4,抵接块4置于第一杆件1接近夹持件3的端部,与第一杆件1连接;需要夹持髋臼杯时,把持第一杆件1,带动夹持件3旋入髋臼杯的螺纹孔内,至髋臼杯的内壁与抵接块4相互抵接,可完成髋臼杯的夹持动作。
进一步的,将髋臼杯植入人体后,还需要将髋臼杯卸下,因此需要操作夹持件3脱离髋臼杯,又由于第一杆件1是弓形的结构,且手术空间狭窄,因此操作夹持件3脱离髋臼杯时,需要沿着第一杆件1操作,同时还要适应第一杆件1的结构;基于此,如图2,本假体植入器还包括有第一驱动杆件5,第一驱动杆件5的一端优选连接有把持垫18,方便手动操作第一驱动杆件5;还包括有第二驱动杆件6,第二驱动杆件6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杆件5通过第一万向节7连接,另一端与夹持件3通过第二万向节8连接;通过万向节连接的各杆件形成弯曲结构,可以与第一杆件1的形状贴合,以适应狭小的手术空间,需要卸下髋臼杯时,手动转动第一驱动杆件5,通过第二驱动杆件6将力传递给夹持件3,将夹持件3旋出髋臼杯的螺纹孔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的适应髋关节处狭窄的空间,考虑将各杆件置于第一杆件1的内部,具体的,如图2,第一杆件1包括有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腔体1-5,第一腔体1-5两端开口,且第一腔体1-5的一端延伸至伸入直段1-4的端部,另一端延伸至弯曲段1-3的中部;第一驱动杆件5、第二驱动杆件6、夹持件3均置入第一腔体1-5内,夹持件3的一端延伸出伸入直段1-4的端部,第一驱动杆件5的一端延伸出弯曲段1-3的中部,为了便于操作,第一驱动杆件5优选与把持直段1-2平行,第二驱动杆件6优选沿着弯曲段1-3的腔体,夹持件3优选与伸入直段1-4同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第一驱动杆件5和第二驱动杆件6在第一腔体1-5内传动时产生卡顿,需要设置引导结构,具体的,如图2,设置了植入器还包括有第一轴套9,第一轴套9位于第一腔体1-5内,套设于第一驱动杆件5上,并与第一腔体1-5之间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9两侧优选设置有轴销,且轴销穿过第一腔体1-5的侧壁上,使第一轴套9与第一腔体1-5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轴套9用于限制第一驱动杆件5的位置,同时可引导第一驱动杆件5,使第一驱动杆件5可沿着第一轴套9发生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同时,第一轴套9可随着第一驱动杆件5发生角位移;还包括有第二轴套12,第二轴套12位于第一腔体1-5内,套设于第二驱动杆件6上,并与第一腔体1-5之间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套12两侧也优选设置有轴销,且轴销穿过第一腔体1-5的侧壁上,使第二轴套12与第一腔体1-5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轴套12用于限制第二驱动杆件6的位置,同时可引导第二驱动杆件6,使第二驱动杆件6可沿着第二轴套12发生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同时,第二轴套12可随着第二驱动杆件6发生角位移。
进一步的,为了限制夹持件3轴向移动的距离,使夹持件3保持在第一杆件1的端部处,如图2,设置了植入器还包括有第一限位件10与第二限位件11,其中第一限位件10与第二限位件11分别位于第一轴套9的两端,其均与第一驱动杆件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0与第二限位件11优选为环形件,套设于第一驱动杆件5上,并与第一驱动杆件5焊接,当第一限位件10或第二限位件11与第一轴套9相遇时,可限制第一驱动杆件5的轴向位移,从而限制夹持件3的位移。
进一步的,如图2,抵接块4为环形件,套设于第一杆件1的端部,与第一杆件1之间通过卡环19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1的端部优选设置有缘凸1-9,抵接块4一端与缘凸1-9抵接,当夹持件3旋入髋臼杯的螺纹孔时,抵接块4与髋臼杯的内壁抵接,利用抵接力和旋紧力将髋臼杯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如图2~3,夹持件3旋入髋臼杯的螺纹孔后,需要将其状态进行锁定,以避免髋臼杯窜动,基于此,考虑通过锁定第一驱动杆件5的状态来锁定夹持件3,基于此,本假体植入器还包括有套环13,套环13套设于第一驱动杆件5上;还包括有齿条14,齿条14与套环13连接或一体成型,且与第一杆件1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套环13与齿条14优选为一体成型;还包括有按钮15,按钮15与第一杆件1铰接,按钮15的一端设置有与齿条14对应的齿牙15-1;需要锁定夹持件3时,利用指腹向把持垫18施加下压力,使第一驱动杆件5带动套环13下压,从而带动齿条14压着第一杆件1滑动,进而带动按钮15发生角位移,带动齿牙15-1与齿条14上其他齿牙啮合,利用齿牙15-1与齿条14的啮合力,锁紧第一驱动杆件5。
进一步的,如图3,利用齿牙15-1与齿条14的啮合力锁紧第一驱动杆件5后,需要对按钮15的状态进行锁定,否则与第一杆件1铰接的按钮15无法提供足够的啮合力,因此,本假体植入器还包括有弹性件16,弹性件16的一端抵接于按钮15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杆件1上,在弹性件16的作用下,齿条14与齿牙15-1啮合,按钮15在弹性件16的作用下保持锁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6优选为弹簧。
进一步的,为了使本植入器结构紧凑,如图3,第一杆件1包括有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1-6,第二腔体1-6位于第一杆件1内,且齿条14伸入第二腔体1-6内,如此实现齿条14与第一杆件1的滑动连接方式;第一杆件1还包括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块1-7,凸块1-7内包括有第三腔体1-8,第三腔体1-8的一端延伸至与第二腔体1-6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一杆件1的外部连通,按钮15置于第三腔体1-8内,与第三腔体1-8的内壁通过柱销20铰接,齿牙15-1设置于按钮15的第一端,弹性件16设置于按钮15的第二端与第三腔体1-8的内壁之间,按钮15的第三端作为自由端伸出第三腔体1-8外,需要撤销对第一驱动杆件5的锁紧力时,向按钮15的第三端施加力的作用,弹性件16被压缩,齿牙15-1与齿条14分离即可。
进一步的,锁紧第一驱动杆件5时,也需要对第一驱动杆件5进行引导,具体的,如图2,本植入器还包括有第三轴套17,第三轴套17位于套环13内,套设于第一驱动杆件5上,且与套环13之间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三轴套17两侧优选设置有轴销,且轴销穿过套环13的侧壁上,使第三轴套17与套环13转动连接,其中第三轴套17用于限制第一驱动杆件5的位置,同时可引导第一驱动杆件5的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包括有第一打拔平台;
以及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部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杆件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中轴线之间呈夹角,所述第二杆件包括有第二打拔平台;
以及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假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件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把持直段、弯曲段、伸入直段,所述把持直段、所述弯曲段、所述伸入直段两两之间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把持直段与所述伸入直段同轴,且所述把持直段与所述伸入直段的中轴线作为所述第一杆件的中轴线;
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弯曲段的中部连接或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螺纹杆件,位于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端部,所述植入器还包括有:
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置于所述第一杆件接近所述夹持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杆件连接;
以及第一驱动杆件;
以及第二驱动杆件,所述第二驱动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件通过第一万向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持件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件包括有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两端开口,且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伸入直段的端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弯曲段的中部;
所述第一驱动杆件、所述第二驱动杆件、所述夹持件均置入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夹持件的一端延伸出所述伸入直段的端部,所述第一驱动杆件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弯曲段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器还包括有:
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件上,并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转动连接;
以及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套的两端,其均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件连接;
以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套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件上,并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条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为环形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杆件之间通过卡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条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件上;
以及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套环连接或一体成型,且与所述第一杆件滑动连接;
以及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第一杆件铰接,所述按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对应的齿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按钮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杆件上,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所述齿条与所述齿牙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件包括有两端开口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杆件内,且所述齿条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所述第一杆件还包括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块,所述凸块包括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杆件的外部连通,所述按钮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壁通过柱销铰接,所述齿牙设置于所述按钮的第一端,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按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壁之间,所述按钮的第三端作为自由端伸出所述第三腔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轴套,所述第三轴套位于所述套环内,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件上,且与所述套环之间转动连接。
CN202210554344.1A 2022-05-19 2022-05-19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Pending CN115137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4344.1A CN115137534A (zh) 2022-05-19 2022-05-19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4344.1A CN115137534A (zh) 2022-05-19 2022-05-19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7534A true CN115137534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7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4344.1A Pending CN115137534A (zh) 2022-05-19 2022-05-19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75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557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articular surfaces
EP3244839B1 (en) Assembly tool
EP2670360B1 (en) Arthroplasty plate
US7335207B1 (en) Minimally invasive cup impactor
EP1332732B1 (en) Adjustable long bone prosthesis
US8974537B2 (en) Method for an articulating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US8414585B2 (en) Flexible trephine and method of removing a bowed implant from a bone
US20070010816A1 (en) Tool driver, coupl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070010821A1 (en) Screwdriver, kit and associated method
KR20050042228A (ko) 뼈 수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90216240A1 (en) Surgical insertion device for use in orthopedic surgery
JP2017513579A (ja) 寛骨臼カップの除去装置
EP0339879B1 (en) Hip prosthesis
CN115137534A (zh) 双向受力假体植入器
EP4183374A1 (en) Femoral cup impactor assembly
CN111956372B (zh) 偏心股骨柄击入器
CN204049803U (zh) 一种前推式髋关节置换的导向装置
EP3111897B1 (en) Orthopedic impactor
CN220512959U (zh) 一种假体限深安装装置
WO2019169357A1 (en) Prosthetic component extractor
US11382640B2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hip joint
US20220313281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hip joint
WO20140429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anting a prosthesis
WO2023006913A2 (en) Tool for placement of an acetabular cup
KR20230037124A (ko) 비구 컵 임팩터, 안테버전 가이드 및 그 수술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