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4422A -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4422A
CN115134422A CN202210576884.XA CN202210576884A CN115134422A CN 115134422 A CN115134422 A CN 115134422A CN 202210576884 A CN202210576884 A CN 202210576884A CN 115134422 A CN115134422 A CN 115134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terminal
request
processing
video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68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传森
亓娜
王艳辉
彭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68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44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4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4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5Conference systems involving storage of or access to video conference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业务处理方法包括: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主控设备基于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业务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主控设备基于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通过业务系统能够触发更多类型的业务请求,通过进行业务分组,在业务请求中无需再携带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信息,业务请求的结构更加简便。

Description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
现有技术中,视联网中的业务,是通过遥控器操作视联网终端触发业务请求,业务请求中携带需要加入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视联网终端将业务请求发送给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发送给主控设备,主控设备基于业务请求中携带的目标终端信息通知目标终端加入业务。
但是,通过遥控器操作视联网终端触发的业务请求结构复杂、内容较多,容易出现请求失败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视联网终端,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主控设备和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所述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
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所述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可选地,所述业务分组信息还用于指示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第一业务处理通知包括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处理通知,获取自身的终端类型,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包括:在所述终端类型为广播终端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建立请求,建立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基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在所述终端类型为操作终端时,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新增所述目标业务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建立所述操作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在所述终端类型为广播终端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之后,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记录广播时长;在所述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拆除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拆除请求,拆除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转移请求,将所述业务转移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代答请求,将所述业务代答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主控设备,所述主控设备与视联网终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转发的业务分组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转发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转移请求,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转移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代答请求,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所述业务代答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视联网终端,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主控设备和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联网终端包括: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所述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所述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可选地,所述业务分组信息还用于指示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第一业务处理通知包括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视联网终端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处理通知,获取自身的终端类型,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类型为广播终端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建立请求,建立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基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类型为操作终端时,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新增所述目标业务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建立所述操作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记录广播时长;在所述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拆除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拆除请求,拆除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视联网终端还包括:第三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转移请求,将所述业务转移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
可选地,所述视联网终端还包括:第四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代答请求,将所述业务代答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控设备,所述主控设备与视联网终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设备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转发的业务分组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转发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主控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转移请求,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转移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主控设备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代答请求,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所述业务代答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视联网终端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或者,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主控设备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视联网终端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或者,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主控设备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增业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在业务系统的界面上执行操作以便触发相应请求,业务系统与视联网终端进行通信连接,由视联网终端将业务系统的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一方面,通过遥控器操作视联网终端限于触发可视电话业务和视频会议业务,而通过业务系统的界面能够触发更多类型的业务请求,包括业务分组请求。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进行业务分组,由主控设备生成业务分组信息,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因此,在业务请求中无需再携带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信息,而是由主控设备自动根据业务分组信息确定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因此,业务请求的结构更加简便、内容更少,能够避免出现请求失败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分组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请求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转移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代答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视联网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主控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视联网核心服务器包括主控设备、分控设备和视联网终端。其中,主控设备与分控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通信连接,分控设备与视联网终端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通信连接。一个主控设备下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分控设备,一个分控设备下可以连接至少一个视联网终端。业务系统运行在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端、手机端等智能终端。业务系统与视联网终端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通信连接。一个业务系统可以连接至少一个视联网终端。
示意性的,业务系统可以为运行在PC端或者手机端等的业务程序,业务系统可以给系统管理员、业务处理员、用户等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也可以进行业务处理。业务系统和视联网终端之间可以基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Socket(套接字)通信。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如图2所示,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所述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执行相应操作,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业务分组请求,业务分组请求中可以携带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也即业务处理终端)的信息。示意性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可以提供“业务分组”选项,系统管理员选择“业务分组”选项,并在界面中输入上述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信息,然后选择“确定”选项,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业务分组请求。业务系统将业务分组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视联网终端,此时该视联网终端为业务分组终端。
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与其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转发至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业务分组请求,基于业务分组请求中携带的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相关信息,可以生成业务分组信息,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也即业务处理终端)。主控设备存储该业务分组信息,以便后续使用。
步骤202,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所述业务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用户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执行相应操作,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中可以携带目标业务的相关信息。示意性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可以提供具体的“业务”选项,用户选择具体的“业务”选项,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用户选择的具体业务即为目标业务。业务系统将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视联网终端,此时该视联网终端为业务发起终端。其中,目标业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呼叫业务等。
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转发至与其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转发至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存储的业务分组信息,确定处理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向处理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对应的分控设备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再由分控设备将第一业务处理通知发送至处理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第一业务处理通知用于指示处理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需要处理该目标业务。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如图3所示,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转发的业务分组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
步骤302,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转发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对于步骤301和步骤302,可以参照上述对步骤201和步骤202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增业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在业务系统的界面上执行操作以便触发相应请求,业务系统与视联网终端进行通信连接,由视联网终端将业务系统的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一方面,通过遥控器操作视联网终端限于触发可视电话业务和视频会议业务,而通过业务系统的界面能够触发更多类型的业务请求,包括业务分组请求。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进行业务分组,由主控设备生成业务分组信息,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因此,在业务请求中无需再携带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信息,而是由主控设备自动根据业务分组信息确定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因此,业务请求结构更加简便、内容更少,能够避免出现请求失败的情况。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如图4所示,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所述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
步骤402,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所述业务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步骤403,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主控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处理通知,获取自身的终端类型,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业务分组请求中还可以携带各分组对应的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相应地,主控设备生成的业务分组信息中也包含各分组对应的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
其中,终端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广播终端、操作终端等。广播终端用于在处理业务时推送广播数据,广播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宣传音频、广告音频、宣传视频、广告视频,等等。操作终端用于在处理业务时执行具体的业务处理操作,业务处理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入业务(比如呼叫业务等)、处理业务,等等。可以理解的是,任意一个分组对应的处理该分组对应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中,可以包括广播终端和操作终端,也可以只包括操作终端,不包括广播终端。
主控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处理通知中,可以携带处理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主控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处理通知,从该第一业务处理通知中获取自身的终端类型,并基于自身的终端类型对目标业务进行处理。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1~A2:
步骤A1,在所述终端类型为广播终端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建立请求,建立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基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
广播终端生成用于请求建立广播终端和业务发起终端之间链路的链路建立请求,链路建立请求中可以携带广播终端的信息和业务发起终端的信息。广播终端将链路建立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转发至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接收到链路建立请求,基于链路建立请求中广播终端的信息和业务发起终端的信息,建立广播终端与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主控设备向广播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响应,再由分控设备将链路建立响应发送至广播终端。在第一通信链路建立成功的情况下,链路建立响应具体为建立成功响应,在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失败的情况下,链路建立响应具体为建立失败响应。
广播终端在接收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后,基于第一通信链路向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在接收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失败响应后,不向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广播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记录广播时长;在所述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拆除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拆除请求,拆除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在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广播终端生成用于请求拆除广播终端和业务发起终端之间链路的链路拆除请求,链路拆除请求中可以携带广播终端的信息和业务发起终端的信息。广播终端将链路拆除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转发至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接收到链路拆除请求,基于链路拆除请求中广播终端的信息和业务发起终端的信息,拆除广播终端与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主控设备向广播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链路拆除响应,再由分控设备将链路拆除响应发送至广播终端。在第一通信链路拆除成功的情况下,链路拆除响应具体为拆除成功响应,在第一通信链路拆除失败的情况下,链路拆除响应具体为拆除失败响应。
广播终端在接收到主控设备返回的拆除成功响应或拆除失败响应后,停止向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
步骤A2,在所述终端类型为操作终端时,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新增所述目标业务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建立所述操作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操作终端生成新增目标业务的通知,并将该通知发送至业务系统。业务系统接收到该通知后,在可视化操作页面中更新业务列表,在业务列表中增加该目标业务。
业务处理员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选择该目标业务进行处理,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中可以携带业务发起终端的信息和操作终端的信息。业务系统将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操作终端。
操作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将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转发至与其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转发至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如果已建立业务发起终端和广播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则主控设备拆除该第一通信链路,主控设备根据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中携带的业务发起终端的信息和操作终端的信息,建立操作终端与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主控设备在第二通信链路建立成功后,生成目标业务的第一处理结果通知,将目标业务的第一处理结果通知发送至操作终端和其他处理该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发送至操作终端和其他处理该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操作终端和其他处理该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接收到目标业务的第一处理结果通知,将该通知发送至自身连接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接收到该通知后,在可视化操作页面中更新业务列表,如果处理结果为成功,则在业务列表中更新该目标业务的业务状态。广播终端在接收到该通知后,如果处理结果为成功,则停止向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并清除广播时长。
主控设备还向与业务发起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目标业务的第二处理结果通知,再由分控设备发送至业务发起终端。业务发起终端在接收到目标业务的第二处理结果通知后,如果处理结果为成功,则基于第二通信链路与操作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404,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转移请求,将所述业务转移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
业务处理员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执行相应操作,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业务转移请求,业务转移请求中可以携带业务接收终端(也即需要将业务转移到的目标终端)的信息。示意性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可以提供“业务转移”选项,系统管理员选择“业务转移”选项,并在界面中输入业务接收终端的信息,然后选择“确定”选项,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业务转移请求。业务系统将业务转移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视联网终端,此时该视联网终端为业务处理终端。
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转移请求,将业务转移请求转发至与其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转发至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业务转移请求,基于业务转移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接收终端的信息,向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业务转移可以选择按组转移或按指定终端转移。
如果是按组转移,则业务转移请求中的业务接收终端的信息包括需要转移到的组的信息,比如该组对应的业务信息等。该种情况下,主控设备向该组下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第二处业务处理通知与上述第一业务处理通知类似。之后的操作与上述步骤403类似,具体参照上文的相关描述即可。
如果是按指定终端转移,则业务转移请求中的业务接收终端的信息包括需要转移到的指定终端的信息。该种情况下,主控设备向指定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指定的业务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为操作终端,第二处业务处理通知与上述第一业务处理通知类似。之后的操作与上述步骤403类似,具体参照上文的相关描述即可。
步骤405,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代答请求,将所述业务代答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
业务处理员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执行相应操作,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业务代答请求,业务代答请求中可以携带业务代答终端的信息。示意性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上可以提供“业务代答”选项,系统管理员选择“业务代答”选项,并在界面中输入业务代答终端的信息,然后选择“确定”选项,从而触发业务系统生成业务代答请求。业务系统将业务代答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视联网终端,此时该视联网终端为业务处理终端。
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代答请求,将业务代答请求转发至与其连接的分控设备,再由分控设备转发至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接收到业务代答请求后,建立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主控设备向业务代答终端和业务发起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响应,再由分控设备将链路建立响应发送至业务代答终端和业务发起终端。在第三通信链路建立成功的情况下,链路建立响应具体为建立成功响应,在第三通信链路建立失败的情况下,链路建立响应具体为建立失败响应。
业务代答终端和业务发起终端在接收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后,基于第三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如图5所示,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转发的业务分组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
步骤502,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转发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步骤503,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转移请求,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
步骤504,主控设备响应于接收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代答请求,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
对于图5所示的流程,可以参照上述对图4所示的流程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下面,分别对业务分组、业务请求、业务转移、业务代答过程进行介绍。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分组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业务分组的流程包括:
1、系统管理员通过业务系统界面选择业务分组,业务系统封装业务分组请求,将业务分组请求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业务分组终端;
业务分组请求命令包遵循视联网协议。业务分组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分组请求)、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编码、处理该业务的组内视联网终端的信息,等等。每个视联网终端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号码、终端类型(比如0表示广播终端,1表示操作终端),等等。
2、业务分组终端将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分控设备;
3、分控设备将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
4、主控设备进行业务分组,生成业务分组信息;
5、主控设备向与业务分组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返回分组结果通知;
业务分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各组对应的业务编码、处理该业务的组内视联网终端的信息,等等。
分组结果通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分组结果通知)、接收终端的信息(也即处理该业务的组内视联网终端的信息)、执行结果(比如0表示成功,其他表示失败),等等。
6、分控设备将分组结果通知转发至业务分组终端;
7、业务分组终端将分组结果通知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请求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业务请求的流程包括:
1、用户通过业务系统界面选择目标业务,业务系统封装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发送至业务发起终端;
业务请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请求)、目标业务的业务编码、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等等。
2、业务发起终端将业务请求转发至分控设备;
3、分控设备将业务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
4、主控设备解析业务请求,根据目标业务的业务编码查询处理该目标业务的所有业务处理终端。
5、主控设备封装业务处理通知发送给与业务处理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
业务处理通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处理通知)、处理该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终端的信息(包括终端号码、终端类型等)、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目标业务的业务编码,等等。
6、分控设备将业务处理通知转发至业务处理终端;
7、业务处理终端判断自身是否为广播终端;若是,则执行步骤8;若否,则执行步骤20;
8、广播终端接收业务处理通知,封装链路建立请求发送至分控设备;
链路建立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建立收看直播链路请求)、直播收看方的视联网终端(也即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直播源视联网终端(也即广播终端)的终端号码,等等。
9、分控设备将链路建立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
10、主控设备建立业务发起终端与广播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11、主控设备向与广播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返回链路建立响应;
链路建立响应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建立收看直播链路结果)、结果接收方的视联网终端(也即广播终端)的终端号码、直播收看方的视联网终端(也即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执行结果(比如0表示成功,其他表示失败),等等。
12、分控设备向广播终端返回链路建立响应;
13、广播终端在链路建立成功后,向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
14、广播终端记录广播时长,如果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则向分控设备发送链路拆除请求;
链路拆除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拆除收看直播链路请求)、直播收看方的视联网终端(也即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直播源视联网终端(也即广播终端)的终端号码,等等。
15、分控设备将链路拆除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
16、主控设备拆除业务发起终端与广播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17、主控设备向与广播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返回链路拆除响应;
链路拆除响应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拆除收看直播链路结果)、结果接收方的视联网终端(也即广播终端)的终端号码、直播收看方的视联网终端(也即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执行结果(比如0表示成功,其他表示失败),等等。
18、分控设备向广播终端返回链路拆除响应;
19、广播终端停止向直播终端推送广播数据,清除广播时长;
20、操作终端接收到业务处理通知,向业务系统发送新增目标业务的通知;
21、业务系统更新业务列表,在业务列表中增加该目标业务;
业务列表中包括但不限于: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状态(等待办理、转接业务、办理中、已办结等)、等待时间(状态为等待办理时有效)、办理人员(状态为办理中、转接业务时有效),等等。
22、业务处理员从业务列表中选择等待办理的目标业务,业务系统封装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操作终端;
业务处理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处理请求)、操作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编码,等等。
23、操作终端将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分控设备。
24、分控设备将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主控设备;
25、主控设备拆除业务发起终端和广播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建立操作终端与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26、主控设备向与处理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目标业务的第一处理结果通知;
第一处理结果通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处理结果通知)、通知接收终端(业务处理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编码、执行结果(比如0表示成功,其他表示失败),等等。
27、分控设备向业务处理终端发送目标业务的第一处理结果通知;
28、业务处理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向业务系统发送目标业务处理成功的通知;
29、业务系统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处理成功;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处理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目标业务处理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处理失败。
30、主控设备向与业务发起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目标业务的第二处理结果通知;
第二处理结果通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处理结果通知)、操作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编码、处理结果(比如0表示成功,其他表示失败),等等。
31、分控设备向业务发起终端发送目标业务的第二处理结果通知;
32、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与操作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送目标业务处理成功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提示用户业务处理成功;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目标业务处理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提示用户业务处理失败。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转移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业务转移的流程包括:
1、业务处理员在业务系统界面上选择需要转移的业务发起业务转移,业务系统封装业务转移请求发送至原业务处理终端(也即当前处理该需要转移的业务的操作终端);
如果用户发起的业务超出了当前选择的业务范围,那么业务处理员可以把当前业务转移到对应的业务队列中。
业务转移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转移请求)、转移方式(比如0表示按组转移,1表示按指定终端转移)、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原业务处理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接收终端的终端号码(方式为按指定终端转移时有效)、需要转移业务的业务编码。
2、原业务处理终端将业务转移请求发送至分控设备;
3、分控设备将业务转移请求发送至主控设备;
4、主控设备判断是否为按组转移;若是,则执行步骤5;若否,则执行步骤6;
5、主控设备在按组转移的情况下,根据业务编码查询业务接收终端(也即处理该业务的业务处理终端),封装业务处理通知发送给与业务接收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之后过程与上述图7中的步骤5~步骤30相似,具体参照上文的相关描述即可。
业务处理通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处理通知)、业务接收终端(也即该组中处理该业务的业务处理终端)的信息(包括终端号码、终端类型等)、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原业务处理终端的终端号码、需要转移业务的业务编码,等等。
6、主控设备在按指定终端转移的情况下,封装业务处理通知发送给与业务接收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
业务处理通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处理通知)、业务接收终端的信息(包括终端号码、终端类型等)、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原业务处理终端的终端号码、需要转移业务的业务编码,等等。
7、分控设备将业务处理通知发送给业务接收终端;
8、业务接收终端向业务系统发送新增需要转移的业务的通知;
9、业务系统更新业务列表,在业务列表中增加该需要转移的业务;
10、业务系统判断业务接收终端是否处于业务中;若是,则执行步骤11;若否,则执行步骤12;
11、业务系统等待业务接收终端空闲时,提示有转接业务,请优先处理;之后执行步骤13;
12、业务系统提示有转接业务,请优先处理;之后执行步骤13;
13、业务处理员从业务列表中选择需要转移的业务,业务系统封装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业务接收终端;
14、业务接收终端将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分控设备;
15、分控设备将业务处理请求发送至主控设备;
16、主控设备建立业务接收终端与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17、主控设备向与业务接收终端、原业务处理终端、业务发起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业务转移结果通知;
业务转移结果通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转移结果通知)、业务编码、业务接收终端的终端号码、原业务处理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执行结果(比如0表示成功,其他表示失败),等等。
18、分控设备将业务转移结果通知发送给业务接收终端、原业务处理终端、业务发起终端;
19、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与业务接收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送业务转移成功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提示用户业务转移成功;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业务转移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提示用户业务转移失败。
20、业务接收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向业务系统发送业务转移成功的通知;
21、业务系统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转移成功;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接收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业务转移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转移失败。
22、原业务处理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向业务系统发送业务转移成功的通知;
23、业务系统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转移成功。
可以理解的是,原业务处理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业务转移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转移失败。
参照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代答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9所示,业务代答的流程包括:
1、业务处理员在业务系统界面上选择需要代答的业务发起业务代答,业务系统封装业务代答请求,将业务代答请求发送至原业务处理终端(也即当前处理该业务的操作终端);
如果业务处理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出现无法解答问题,可以向同组业务处理员发起同组业务代答。
业务代答请求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代答请求)、业务编码、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原业务处理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代答终端的终端号码,等等。
2、原业务处理终端将业务代答请求发送至分控设备;
3、分控设备将业务代答请求发送至主控设备;
4、主控设备重新建立通信链路;
具体地,建立业务发起终端与业务代答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建立原业务处理终端与业务代答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业务代答终端接收业务发起终端的音视频;业务发起终端接收业务代答终端的音视频;原处理业务终端接收业务发起终端的音视频和业务代答终端的音视频。
5、主控设备向与业务代答终端、原业务处理终端、业务发起终端连接的分控设备发送业务代答结果通知;
业务代答结果通知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码(业务转移结果通知)、业务编码、业务代答终端的终端号码、原业务处理终端的终端号码、业务发起终端的终端号码、执行结果(比如0表示成功,其他表示失败),等等。
6、分控设备将业务转移结果通知发送给业务代答终端、原业务处理终端、业务发起终端;
7、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与业务代答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发出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送业务代答成功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提示用户业务代答成功;业务发起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业务代答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提示用户业务代答失败。
8、业务代答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向业务系统发送业务代答成功的通知;
9、业务系统提示业务代答成功;
可以理解的是,业务代答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业务代答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提示业务代答失败。
10、原业务处理终端在处理结果为成功时,向业务系统发送业务代答成功的通知。
11、业务系统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代答成功。
可以理解的是,原业务处理终端在处理结果为失败时,还可以向与其连接的业务系统发出业务代答失败的通知,业务系统可以更新业务列表,提示业务代答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增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的业务系统,主控设备新增业务分组及相应的业务处理功能;视联网终端新增呼叫业务及相应的业务处理功能,使视联网产品使用更加广泛。
参照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视联网终端的结构框图。
如图10所示,视联网终端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第一转发模块1001,用于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所述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
第二转发模块1002,用于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所述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可选地,所述业务分组信息还用于指示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第一业务处理通知包括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视联网终端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处理通知,获取自身的终端类型,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类型为广播终端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建立请求,建立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基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类型为操作终端时,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新增所述目标业务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建立所述操作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记录广播时长;在所述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拆除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拆除请求,拆除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视联网终端还包括:第三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转移请求,将所述业务转移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
可选地,所述视联网终端还包括:第四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代答请求,将所述业务代答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
参照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主控设备的结构框图。
如图11所示,主控设备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生成模块11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转发的业务分组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1102,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转发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主控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转移请求,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转移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主控设备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代答请求,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所述业务代答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增业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在业务系统的界面上执行操作以便触发相应请求,业务系统与视联网终端进行通信连接,由视联网终端将业务系统的请求转发至主控设备。一方面,通过遥控器操作视联网终端限于触发可视电话业务和视频会议业务,而通过业务系统的界面能够触发更多类型的业务请求,包括业务分组请求。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进行业务分组,由主控设备生成业务分组信息,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因此,在业务请求中无需再携带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信息,而是由主控设备自动根据业务分组信息确定处理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因此,业务请求结构更加简便、内容更少,能够避免出现请求失败的情况。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当所述指令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视联网终端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或者,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主控设备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视联网终端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或者,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由主控设备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视联网终端,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主控设备和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分组请求,将所述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
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所述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还用于指示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第一业务处理通知包括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处理通知,获取自身的终端类型,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处理,包括:
在所述终端类型为广播终端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建立请求,建立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基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业务发起终端推送广播数据;
在所述终端类型为操作终端时,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新增所述目标业务的通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业务的业务处理请求,将所述业务处理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建立所述操作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类型为广播终端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建立请求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控设备返回的建立成功响应,记录广播时长;
在所述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链路拆除请求,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链路拆除请求,拆除所述广播终端与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5.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控设备,所述主控设备与视联网终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转发的业务分组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转发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转移请求,向所述业务转移请求指示的业务接收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转移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处理终端时转发的业务代答请求,建立所述业务代答请求指示的业务代答终端和所述业务发起终端之间的第三通信链路,所述业务代答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7.一种视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主控设备和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联网终端包括: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业务分组请求,将所述业务分组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将所述业务请求转发至所述主控设备,以使所述主控设备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
8.一种主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设备与视联网终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联网终端与业务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设备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分组终端时转发的业务分组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生成业务分组信息,所述业务分组信息用于指示各分组对应的业务和处理所述业务的视联网终端;所述业务分组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终端在作为业务发起终端时转发的目标业务的业务请求,基于所述业务分组信息,向处理所述目标业务的视联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处理通知,所述业务请求由所述业务系统发送至所述视联网终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
当所述指令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
CN202210576884.XA 2022-05-25 2022-05-25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1344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6884.XA CN115134422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6884.XA CN115134422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4422A true CN115134422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6884.XA Pending CN115134422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44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14542A (zh) * 2022-10-20 2023-04-04 海南乾唐视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14542A (zh) * 2022-10-20 2023-04-04 海南乾唐视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7820B2 (ja) 転送エラー復帰技術
CN108712485B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资源订阅方法和装置
EP262087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lback processing in telecommunication capacity opening
US20040073670A1 (en) Method of queuing requests to access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8055311B (zh) Http异步请求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8170285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交互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134422A (zh) 业务处理方法、视联网终端、主控设备、电子设备及介质
US20090175437A1 (en) Call transfer between differing equipment
WO2019201111A1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20578B (zh) 一种实现链路连接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38584B (zh) 消息撤回方法和消息传输系统
CN115883668A (zh) 一种话务调度平台
US892951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essage server,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thereof
WO2021136465A1 (zh) 多播用户操作的通知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10545527B (zh) 呼叫转移方法、视频通信服务器及主叫终端
CN113765745A (zh) 一种业务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60377B (zh) 呼叫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1649393B1 (en) Providing modular telephony service
EP1570637A2 (en) Enhanced call queuing system
CN114466025B (zh) 会话处理方法及第一集群控制功能实体
US9742924B2 (en) Methods for handing over a circuit switched call to an internet protocol call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N115426509B (zh) 直播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459786B1 (en) Call and connection control
CN111552488B (zh) H5跨引擎客户端数据自动化更新的方法、存储介质
CN112449312B (zh) 宽带集群系统中多媒体群发业务群组成员获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