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4249A -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4249A
CN115134249A CN202210681615.XA CN202210681615A CN115134249A CN 115134249 A CN115134249 A CN 115134249A CN 202210681615 A CN202210681615 A CN 202210681615A CN 115134249 A CN115134249 A CN 115134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y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topology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16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Cisco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16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42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4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4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确定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设备信息对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确定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第一变量数组确定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根据第二变量数组和链路信息对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本申请实现了新页面模块的动态输出,实现了自适应spine‑leaf组网和三层组网,使模型自动排列不同的组网拓扑,关系清晰明了,无需手动拖拽设备生成组网关系图,使组网过程简单化、减少了组网时间,提升了组网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叶脊(spine-leaf)架构,也称为分布式核心网络,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用于数据中心的堆叠方式,它包括两种类型节点:第一种节点连接服务器和架顶设备(leaf节点),第二种节点连接交换机(spine节点),这种堆叠方式能有效提高转发带宽。
在配置spine-leaf组网模型的时候,WEB界面的网络拓扑会由于设备组的加入,设备和链路之间变得杂乱无章,显示不出网络设备的物理逻辑关系。因此,当配置好spine-leaf组网后,如何使界面可以根据设备组的关系,自动排列spine-leaf组网,清晰的显示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包括: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具体包括:将所述设备信息进行解构,以将所述设备信息的二维数组解构为一维数组;根据所述一维数组的排列顺序将所述一维数组赋值给新变量,以得到所述第一变量数组。
在一个示例中,确定第一变量数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的设备类型,根据所述设备类型确定所述设备的层级,并将所述层级赋值给所述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量数组。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层级确定所述设备预先设定的顶部距离;根据所述层级将所述第一变量数组进行归类,以得到层级数组,并将所述层级数组进行解构,以确定所述设备的左边距离;根据所述顶部距离和所述左边距离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将所述层级数组进行解构,以确定所述设备的左边距离,具体包括:确定所述设备的尺寸值以及所述设备之间的间隙值,确定所述层级数组的数组长度,并确定所述拓扑画布的画布宽度;根据所述尺寸值、所述间隙值、所述数组长度和所述画布宽度确定所述层级对应的第一个设备的第一左边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左边距离确定每个所述设备的所述左边距离。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赋值给新变量,并通过拓扑插件根据所述新变量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以得到拓扑图。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单设备信息和设备组信息,其中,所述单设备信息为一维数组,所述设备组信息为二维数组;所述链路信息包括源端设备ID、目的端设备ID、链路ID,所述链路信息为一维数组。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具体包括:将解构后的所述层级数组赋值给新数组,以得到所述第二变量数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设备能够执行: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本申请通过对spine-leaf组网模型数据分析,实现了新页面模块的动态输出,实现了自适应spine-leaf组网和三层组网,使模型自动排列不同的组网拓扑,关系清晰明了,无需手动拖拽设备生成组网关系图,使组网过程简单化、减少了组网时间,提升了组网成功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在进行组网模型的拓扑过程中,spine-leaf组网模型的拓扑结构增加了一层平行于主干纵向网络结构的横向网络结构,并在这层横向结构上增加相应的交换网络、添加设备组,这使得网络拓扑界面变得杂乱无章。此外,采用手动拖动节点位置的方式,将设备排列为正确的逻辑关系,并对当前整个组网的节点位置信息进行保存,以便之后的正确展示。上述过程需要用户先将整个组网的逻辑关系先画出来,再在WEB界面上手动拖动为正确的组网拓扑,使得拓扑过程非常繁琐、耗时较长,且手动过程容易出错,大大降低了拓扑效率和正确率。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方法包括:
S101、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
在进行拓扑准备时,前端通过API接口获取整个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该拓扑数据包括spine-leaf组网模型的设备信息switch和链路信息link。
在一个实施例中,switch是一个对象,表示所有的设备信息,包含单个交换机设备信息single和设备组的交换机设备信息group。其中,single是一维数组,每项都是一个交换机设备的详细信息;group是二位数组,二维数组的每一项都是一对设备组。链路信息link也是一维数组,每项数据是一条链路的信息,包括源端设备ID、目的端设备ID以及链路的ID。
S102、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
获取拓扑数据后,对设备信息进行处理。先将设备组的group中的每个设备组解构为一维数组,从而得到第一变量数组,以重新处理spine-leaf组网模型的节点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group进行解构,以将二维数组转化为一维数组,并按数组的排列顺序赋值给新变量nodes,将single中的的所有单个设备解构并追加到nodes,以得到第一变量数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需要在网页上将不同类型的交换机按照不同的层级展示出来,类似于楼层的展示方式。确定第一变量数组之后,根据交换机设备的设备类型赋予每个交换机设备不同的层级level,设备类型包括BorderLeaf、Spine、ServerLeaf等。将上述层级level与第一变量数组结合,即BorderLeaf为level1,在第一层;Spine为level2,在第二层;ServerLeaf为level3,在第三层。
S103、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
接下来,确定每个设备的在WEB界面的位置。先确定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其中,拓扑画布是指网页上分配给展示拓扑信息的区域。根据第一变量数组确定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层级在界面上的上下位置不同,该上下位置具体表现为设备距离拓扑画布顶部的距离。根据每个层级预先设定属性值确定每个设备的顶部距离y,例如,定义level1的y为100、level2的y为300、level3的y为500,其中,y是一个定义的属性,根据y的值,可以将设备按照y值在拓扑画布以距离顶部的高度展示。不同层级的设备的顶部距离可以自定义设定。根据层级将第一变量数组进行归类,以得到层级数组,即将层级相同的设备信息存放在一起,具体表现为level1的赋值给level1Nodes数组,level2的赋值给level2Nodes数组,level3的赋值给level3Nodes数组,其中,层级数组包括level1Nodes数组、level2Nodes数组、level3Nodes数组。并将层级数组进行解构,以确定设备的左边距离。根据顶部距离和左边距离即可确定设备在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设备的尺寸值以及设备之间的间隙值,例如,定义每个设备的大小为50,设备之间的间隙为120。处理每类levelNodes每个设备的左边距离x,其中,x为一个定义的新属性,根据x的值,可以将设备按照x值在拓扑画布上以对应的距离左边的宽度展示。配合x和y,就可以在拓扑画布上定义设备的所在位置。具体步骤为:计算每组levelNodes的数组长度n,n表示每组包含n个设备。每个设备的大小乘上设备的个数可得出所有设备所占的宽度,再根据设备的个数减1乘上设备之间的间隙得出所有设备所占的间隙宽度,最后再将所有设备所占的宽度加上所有设备所占的间隙宽度得出每类设备所占页面屏幕的宽度,再通过拓扑画布的宽度减去每类设备所占页面宽度的值除以2,得出每类设备的第一个设备的起始x(在此称为第一左边距离),公式如下:
x=(nodesLen–1)*nodeSep+nodeSize*nodesLen
其中,nodesLen指每组层级设备的总数,其值为n;nodeSep指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nodeSize指设备的大小。
最后遍历每类levelNodes,通过数组下标,每个设备的x为设备的间隙加上上一个设备的x,即得到每个设备的左边距离,y则为每类level的最开始定义的y。根据x和y即可确定设备在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层级数据的所有levelNodes解构赋值给一个新的nodes数组,得到第二变量数组。
S104、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将第二变量数组和链路信息赋值给新变量,并通过拓扑插件根据新变量对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以得到拓扑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有的nodes以及links合并赋值给新变量datas,并datas传入G6拓扑插件,通过G6拓扑插件进行渲染拓扑,得到最终拓扑效果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设备能够执行:
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
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
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和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和介质与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设备和介质也具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设备和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
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具体包括:
将所述设备信息进行解构,以将所述设备信息的二维数组解构为一维数组;
根据所述一维数组的排列顺序将所述一维数组赋值给新变量,以得到所述第一变量数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变量数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的设备类型,根据所述设备类型确定所述设备的层级,并将所述层级赋值给所述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量数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层级确定所述设备预先设定的顶部距离;
根据所述层级将所述第一变量数组进行归类,以得到层级数组,并将所述层级数组进行解构,以确定所述设备的左边距离;
根据所述顶部距离和所述左边距离确定所述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层级数组进行解构,以确定所述设备的左边距离,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设备的尺寸值以及所述设备之间的间隙值,确定所述层级数组的数组长度,并确定所述拓扑画布的画布宽度;
根据所述尺寸值、所述间隙值、所述数组长度和所述画布宽度确定所述层级对应的第一个设备的第一左边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左边距离确定每个所述设备的所述左边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赋值给新变量,并通过拓扑插件根据所述新变量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以得到拓扑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单设备信息和设备组信息,其中,所述单设备信息为一维数组,所述设备组信息为二维数组;
所述链路信息包括源端设备ID、目的端设备ID、链路ID,所述链路信息为一维数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具体包括:
将解构后的所述层级数组赋值给新数组,以得到所述第二变量数组。
9.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设备能够执行:
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
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10.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获取组网模型的拓扑数据,其中,所述拓扑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和链路信息;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的设备组,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设备组进行解构,以确定第一变量数组;
确定所述组网模型所在网页的拓扑画布,根据所述第一变量数组确定所述设备组的每个设备在所述拓扑画布中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变量数组;
根据所述第二变量数组和所述链路信息对所述组网模型进行渲染拓扑。
CN202210681615.XA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1342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1615.XA CN115134249A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1615.XA CN115134249A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4249A true CN115134249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7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1615.XA Pending CN115134249A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424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9826A1 (en) * 2015-04-13 2016-10-13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Device topology definition system
CN112737853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绘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2963A (zh) * 2021-09-22 2021-12-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绘制及展示拓扑图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38246A (zh) * 2021-12-08 2022-03-04 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99826A1 (en) * 2015-04-13 2016-10-13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Device topology definition system
CN112737853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绘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2963A (zh) * 2021-09-22 2021-12-21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绘制及展示拓扑图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38246A (zh) * 2021-12-08 2022-03-04 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拓扑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5700B (zh) 算力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454408B2 (en) Managing network utility of applications on cloud data centers
Angelelli et al. Congestion avoiding heuristic path generation for the proactive route guidance
WO2021012609A1 (zh) 神经网络切分方法、预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80365339A1 (en) Applic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261898B1 (en) Concurrent marking of location and shape changing objects
Xiang et al. Solving Large‐Scale TSP Using a Fast Wedging Insertion Partitioning Approach
CN10903336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375360A (zh) 一种图数据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24473A (zh) 云平台的构建方法及云平台
CN103294799B (zh) 一种数据并行批量导入只读查询系统的方法及系统
CN109710542A (zh) 一种满n叉树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4268243A (zh) 一种位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792237B (zh) 卡片式布局的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4951442A (zh) 一种确定结果向量的方法和装置
TW201517555A (zh) 網路視覺化系統及方法
CN110362298B (zh) 一种基于浏览器的目标对象绘制方法、装置和浏览器
CN115134249A (zh) 一种基于组网模型的拓扑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018812A (zh) 一种图形绘制方法和装置
CN104932982B (zh) 一种消息访存的编译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661827B (zh) 弹性伸缩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08591A (zh) 一种流量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3194107B (zh)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特性的寻址方法和装置
CN108667893A (zh) 数据推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782313B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