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6455A -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6455A
CN115126455A CN202110312882.5A CN202110312882A CN115126455A CN 115126455 A CN115126455 A CN 115126455A CN 202110312882 A CN202110312882 A CN 202110312882A CN 115126455 A CN115126455 A CN 115126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oil reservoir
injection
viscosity
s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28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锁兵
吕成远
伦增珉
齐义彬
赵淑霞
谭中良
马涛
卢刚
许关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3128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6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6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6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4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surf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polym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4Injecting CO2 or carbonated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08/00Aspects relating to compositions of drilling or well treatment fluids
    • C09K2208/12Swell inhibition, i.e. using additives to drilling or well treatment fluids for inhibiting clay or shale swelling or disintegr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S2,将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S3,重复步骤S2i次;S4,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粘剂段塞,直至所述降粘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所述目标油藏为强水敏稠油油藏。该方法先利用黏土稳定剂段塞对储层进行保护,接着在注入井注入具有一定自乳化能力的降黏剂段塞进行驱替,然后再注入CO2段塞,实现多轮次降黏剂与CO2段塞的交替注入,最终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

Description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急速增加,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稠油就是一种储量非常丰富的非常规资源。
稠油黏度高、比重大,导致其流动性差,使稠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或从井筒举升到地面都非常困难,单纯依靠地层天然能量难以有效开发。利用加热降黏是最直接、有效的开发技术。稠油热采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工程项目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热水驱、火烧油层、电磁加热等技术,部分取得显著效果。在这些开发技术中,注蒸汽热采是主体技术。然而,随着开发时间延长、汽窜、水窜及“超覆”现象严重、后期注汽效果大幅降低。
因此,稠油冷采技术已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稠油冷采是指区别于传统的利用热的介质加热油层原油的技术,其利用某种技术手段,在不加热条件下解决了稠油在地层和井筒的流动性难题,从而实现对稠油油藏开发的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专利CN 109214016 A(一种特稠油油藏化学冷采优化方法)报道了一种特稠油油藏化学冷采优化方法,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注采井型、化学剂段塞浓度、化学剂注入顺序、交替注入方式、化学剂段塞大小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专利CN 109308358 A(一种稠油油藏化学驱数值模拟方法)报道了一种稠油油藏化学驱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室内实验规模稠油化学复合驱数值模拟模型,将地质模型与生产数据导入其中,从而建立矿场规模三维稠油化学复合驱数值模拟模型。
专利CN 101328798 B(一种稠油开采的方法)报道了一种稠油冷采的吞吐开采方法,主要应用于稠油油藏常温常压的开采,针对不同黏度的稠油,采取不同类型的降黏剂进行降黏,实现了地层及井筒中稠油黏度的降低,提高了稠油开采效果。
专利CN 107143319 A(浅层油藏稠油降黏冷采的方法)报道了一种浅层稠油降黏冷采的方法,针对浅层、酸值大于0.6mgKOH/g、20℃时地面原油黏度小于20000mPa.s的稠油油藏,通过注入碱性驱油剂实现了不加热开采。
然而,对于含有黏土矿物较多的稠油储层、特别是蒙脱石含量或蒙脱石/伊利石含量高的这类储层,遇到水或水基物质就会产生膨胀,进一步运移分散成细小微粒,再加上稠油的携带能力强,更加强了黏土矿物的运移,从而导致储层渗透率大幅降低,严重降低了油井产量,最终使得油田开发效果变差。而热采的开发方式存在投资大、成本高的问题,常规热采方式难以适应该类油藏开发,亟需探索新的开发方式。
由此可见,对于强水敏的敏感性稠油油藏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新的油藏开采方法,以解决目前该类油藏的难以动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水敏稠油油藏的开采过程中,解决了由于黏土矿物膨胀、运移对地层渗透率造成伤害的问题,并通过具有较强自乳化能力的降黏剂在地层条件下实现稠油的乳化,降低原油黏度,再加上二氧化碳段塞,更加强化了降黏剂与稠油乳化作用效果,同时二氧化碳与降黏剂形成的泡沫体系,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不利的流度比,也减少后续降黏剂的窜流问题,此外,即使发生二氧化碳的窜流,当其遇到前置的黏土稳定剂段塞中的硅酸钾后,会形成沉淀,堵塞窜流通道,进一步扩大了后续驱替相的波及体积。通过二氧化碳与黏土稳定剂及降黏剂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加了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降低驱替压力,也扩大了波及体积,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
S2,将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
S3,重复步骤S2 i次;
S4,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粘剂段塞,直至所述降黏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
所述目标油藏为强水敏稠油油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黏土稳定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黏土稳定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黏土稳定剂中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0.6~35wt%。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黏土稳定材料为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重量比为(0.5~35):(0.3~1.0),优选为(0.5~25):(0.3~1.0),更优选为(1~5):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盐为硅酸钾或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中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重量比为(0.5~15):(1~20),优选为(2~5):(5~15)。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物质为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优选地,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选自含有疏水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和含有双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20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降黏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降黏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降黏剂中降黏材料的含量为0.1~10wt%,优选为0.1~1.0wt%。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黏材料为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鼠李糖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黏土稳定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1~0.5PV。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01~0.3PV。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CO2的单次注入体积与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体积之比为(0.1~3):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黏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O2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i为2~10;优选为2~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储层黏土含量为10~25wt%,水敏指数为70%~90%,渗透率<2500mD,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50000mPa·s。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在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优选为强水敏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方法首先利用黏土稳定剂段塞对储层进行保护,接着在注入井注入具有一定自乳化能力的降黏剂段塞进行驱替,然后再注入CO2段塞,实现多轮次降黏剂与CO2段塞的交替注入,最终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该方法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储层保护、乳化降黏驱油以及扩大波及范围的协同作用。通过注入黏土稳定剂(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复配溶液)对油藏进行保护,该黏土稳定剂既能增强与砂粒间的固结作用,防止砂粒运移造成伤害,又能增强与黏土间的胶结能力,从而防止黏土水化膨胀;通过注入降黏剂,在储层条件下通过自动乳化,显著降低了稠油的黏度,增加了其流动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了驱油效率;后续CO2段塞的注入,强化了降黏剂与稠油在地层条件下的接触可能性及接触面积,同时形成的泡沫段塞,利用贾敏效应,减缓了后续驱替相的窜流问题,扩大了驱替相的波及范围,通过多轮次的降黏剂段塞及CO2段塞的驱替,进一步提高了目标油藏的采收率。通过黏土稳定剂以及降黏剂和CO2段塞交替驱替的协同作用,解决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动用难题,从根本上改善了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含有黏土矿物较多的强水敏稠油油藏储层中的稠油没有很好的开采方法。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首先利用黏土稳定剂段塞对储层进行保护,接着在注入井注入具有一定自乳化能力的降黏剂段塞进行驱替,然后再注入CO2段塞,实现多轮次降黏剂与CO2段塞的交替注入,最终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
S2,将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
S3,重复步骤S2 i次;
S4,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黏剂段塞,直至所述降粘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注入;
所述目标油藏为强水敏稠油油藏。
根据本发明,驱替达到的设计时间可以根据所选定的目标油藏性质和储层物性确定,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中所述“强水敏”是指油藏的水敏指数大于70%。
上述冷采方法中,首先利用黏土稳定剂段塞对储层进行保护,接着在注入井注入具有一定自乳化能力的降黏剂段塞进行驱替,然后再注入CO2段塞,实现多轮次降黏剂与CO2段塞的交替注入,最终实现了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黏土稳定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黏土稳定材料混合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黏土稳定剂中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0.6~35wt%。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黏土稳定材料为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混合物。通过注入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复配溶液(黏土稳定剂)对油藏进行保护,该复配溶液既能增强与砂粒间的固结作用,防止砂粒运移造成伤害,又能增强与黏土间的胶结能力,从而防止黏土水化膨胀。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重量比为(0.5~35):(0.3~1.0),优选为(0.5~25):(0.3~1.0),更优选为(1~5):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盐为硅酸钾或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通过在储层中注入硅酸钾可以有效地长期稳定黏土,从而基本上防止由于储层渗透率降低而采油量减少。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中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重量比为(0.5~15):(1~20),优选为(2~5):(5~15)。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物质为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优选地,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选自含有疏水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和含有双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季铵根离子是一种强吸附性基团离子,可以强烈吸附于带负电的黏土表面,同时含有疏水长链,可有效地排斥出黏土层间水,从而起到抑制黏土水化膨胀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20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降黏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降黏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降黏剂中降黏材料的含量为0.1~10wt%,优选为0.1~1.0wt%。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黏材料为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鼠李糖脂。鼠李糖脂主要由一系列同系物构成,分别包含1~2个鼠李糖分子和1~2个碳链长度为8~12的脂肪酸分子(可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注入降黏剂,在储层条件下通过自动乳化,显著降低了稠油的黏度,增加了其流动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了驱油效率。如采用申请号为201910124300.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记载的鼠李糖脂。该鼠李糖脂由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发酵制得。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假单胞菌属的菌株活化后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第一预设时间,得到种子液;(2)将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至第二预设时间,即得到含鼠李糖脂的发酵液。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黏土稳定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1~0.5PV。控制上述注入量的有益之处在于:保证黏土稳定剂能覆盖到大部分岩心孔隙,起到防膨、防运移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01~0.3PV。控制上述注入量的有益之处在于:充分发挥降黏剂的经济性,太少起不到降黏驱油效果,太多经济性能变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CO2的单体注入体积与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体积之比为(0.1~3):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本发明中,所述黏土稳定剂也可以以反注、合注的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但此时不能存在套管漏失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降黏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本发明中,所述降黏剂也可以反注、合注的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但此时不能存在套管漏失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O2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本发明中,所述CO2也可以以反注、合注的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但此时不能存在套管漏失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所述i为2~10;优选为2~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储层黏土含量为10~25wt%,水敏指数为70%~90%,渗透率<2500mD,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50000mPa·s。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油田注入水和黏土稳定材料进行混合,配成黏土稳定剂;
(2)将所述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
(4)将油田注入水和降黏材料混合,配成降黏剂;
(5)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A1;
(6)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B1;
(7)重复步骤(5)和步骤(6)i次,依次分别形成所述目标油藏的第二级次的降黏剂段塞A2和CO2段塞B2、第三级次的降黏剂段塞A3和CO2段塞B3、......第i-1级次的降黏剂段塞Ai-1和CO2段塞Bi-1和第i级次的降黏剂段塞Ai和CO2段塞Bi。
(8)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粘剂段塞,待降粘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在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优选为强水敏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或组分若无特殊说明均可以通过商业途径或常规方法制得。
下述实施例中采用申请号为201910124300.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记载的鼠李糖脂作为降黏剂中的降粘材料。
实施例1
油藏条件:储层黏土含量为12wt%,水敏指数为70%,渗透率为550mD,油藏温度为28℃,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2500mPa·s。
用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0.6wt%的黏土稳定剂,该黏土稳定剂中的黏土稳定材料由水溶性硅酸钾(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与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0000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8,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构成,二者混合比例为质量比5:1。将上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模拟油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单次注入量为0.2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由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降粘材料的含量为0.1wt%的降黏剂,注入0.01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后完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A1;继续注入CO2,其中注入CO2的体积与注入的降黏剂的体积比为0.1:1,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B1,完成一个注入单元,连续重复2个注入单元;再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上述降黏剂,注入2.0PV后结束,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油藏条件:储层黏土含量为15wt%,水敏指数为75%,渗透率为1100mD,油藏温度为29℃,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4500mPa·s。
用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2.0wt%的黏土稳定剂,该黏土稳定剂中的黏土稳定材料由水溶性硅酸钾(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与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5000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8,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构成,二者混合比例为质量比4:1。将上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模拟油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单次注入量为0.5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由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降粘材料的含量为0.2wt%的降黏剂,注入0.05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后完成降黏剂段塞A1;继续注入CO2,其中注入CO2的体积与注入的降黏剂的体积比为0.5:1,形成CO2段塞B1,完成一个注入单元,连续重复2个注入单元;再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上述降黏剂,注入2.0PV后结束,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油藏条件:储层黏土含量为15wt%,水敏指数为80%,渗透率为1200mD,油藏温度为40℃,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5500mPa·s。
用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10wt%的黏土稳定剂,该黏土稳定剂中的黏土稳定材料由水溶性硅酸钾(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与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0000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8,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构成,二者混合比例为质量比3:2。将上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模拟油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单次注入量为0.5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由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降粘材料的含量为0.3wt%的降黏剂,注入0.1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后完成降黏剂段塞A1;继续注入CO2,其中注入CO2的体积与注入的降黏剂的体积比为0.8:1,形成CO2段塞B1,完成一个注入单元,连续重复3个注入单元;再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上述降黏剂,注入3.0PV后结束,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油藏条件:储层黏土含量为25wt%,水敏指数为85%,渗透率为1560mD,油藏温度为46℃,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8000mPa·s。
用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15wt%的黏土稳定剂,该黏土稳定剂中的黏土稳定材料由水溶性硅酸钾(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与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0000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8,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构成,二者混合比例为质量比1:1。将上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模拟油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单次注入量为0.5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由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降粘材料的含量为0.3wt%的降黏剂,注入0.2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后完成降黏剂段塞A1;继续注入CO2,其中注入CO2的体积与注入的降黏剂的体积比为1:1,形成CO2段塞B1,完成一个注入单元,连续重复3个注入单元;再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上述降黏剂,注入3.0PV后结束,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油藏条件:储层黏土含量为25wt%,水敏指数为90%,渗透率为2010mD,油藏温度为45℃,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8200mPa·s。
用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35wt%的黏土稳定剂,该黏土稳定剂中的黏土稳定材料由水溶性硅酸钾(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与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5000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8,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构成,二者混合比例为质量比1:1。将上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模拟油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单次注入量为0.5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由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降粘材料的含量为0.4wt%的降黏剂,注入0.2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后完成降黏剂段塞A1;继续注入CO2,其中注入CO2的体积与注入的降黏剂的体积比为1.5:1,形成CO2段塞B1,完成一个注入单元,连续重复4个注入单元;再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上述降黏剂,注入4.0PV后结束,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油藏条件:储层黏土含量为25wt%,水敏指数为70%,渗透率为2410mD,油藏温度为45℃,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15000mPa·s。
用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35wt%的黏土稳定剂,该黏土稳定剂中的黏土稳定材料由水溶性硅酸钾(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与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5000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8,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构成,二者混合比例为质量比1:1。将上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模拟油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单次注入量为0.5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由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降粘材料的含量为0.4wt%的降黏剂,注入0.3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后完成降黏剂段塞A1;继续注入CO2,其中注入CO2的体积与注入的降黏剂的体积比为2:1,形成CO2段塞B1,完成一个注入单元,连续重复4个注入单元;再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上述降黏剂,注入5.0PV后结束,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油藏条件:储层黏土含量为25wt%,水敏指数为75%,渗透率为2450mD,油藏温度为50℃,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20000mPa·s。
用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35wt%的黏土稳定剂,该黏土稳定剂中的黏土稳定材料由质量比为2:5的水溶性硅酸钾和氢氧化钾(均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的混合物与小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15000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3:8,购自北京华瑞新成公司)构成,二者混合比例为质量比1:1。将上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模拟油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单次注入量为0.5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由油田注入水配制的降粘材料的含量为0.5wt%的降黏剂,注入0.3PV(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后完成降黏剂段塞A1;继续注入CO2,其中注入CO2的体积与注入的降黏剂的体积比为3:1,形成CO2段塞B1,完成一个注入单元,连续重复5个注入单元;再以正注方式(注入压力为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50%)注入上述降黏剂,注入5.0PV后结束,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不注入黏土稳定剂以及降黏剂和CO2交替段塞,直接采用降黏剂驱替,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不注入降黏剂和CO2交替段塞,直接采用降黏剂驱替;同时黏土稳定剂为20wt%的氯化钾溶液。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注入黏土稳定剂后,直接采用降黏剂驱替,没有进行CO2交替注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
Figure BDA0002990617640000131
Figure BDA0002990617640000141
从以上实验数据可看出,随着黏土稳定剂与降黏剂的浓度、用量,CO2段塞体积以及注入单元次数的增大,原油采收率不断提高;复合体系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强水敏稠油动用并大幅提高了采收率。通过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对比可知,在实施降黏驱油剂驱替之前,如果不进行储层保护,由于水敏性黏土矿物造成的储层伤害,使得原油采出程度大幅下降。通过对比例2和实施例1的对比可知,单纯地采用氯化钾作为黏土稳定剂,由于后期驱替液的反复冲刷,没有起到长久有效的防膨作用,造成该方案采收率较低。通过对比例3和实施例1的对比可知,没有采用CO2段塞强化以及多段塞循环注入,采收率提高幅度有限。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10)

1.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黏土稳定剂注入目标油藏,形成黏土稳定剂段塞;
S2,将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降黏剂段塞;将CO2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第一级次CO2段塞;
S3,重复步骤S2 i次;
S4,将所述降黏剂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形成最终降黏剂段塞,直至所述降粘剂的驱替达到设计时间后结束;
所述目标油藏为强水敏稠油油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黏土稳定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黏土稳定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黏土稳定剂中黏土稳定材料的含量为0.6~35wt%;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黏土稳定材料为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混合物;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的重量比为(0.5~35):(0.3~1.0),优选为(0.5~25):(0.3~1.0),更优选为(1~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为硅酸钾或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中硅酸钾与氢氧化钾的重量比为(0.5~15):(1~20),优选为(2~5):(5~15);和/或
所述有机物质为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优选地,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选自含有疏水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和含有双季铵盐基团的有机阳离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20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降黏剂由油田注入水和降黏材料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降黏剂中降黏材料的含量为0.1~10wt%,优选为0.1~1.0wt%;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降黏材料为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鼠李糖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黏土稳定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1~0.5PV;和/或
步骤S2中,以目标油藏孔隙体积为1PV计,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量为0.01~0.3PV。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CO2的单次注入体积与所述降黏剂的单次注入体积之比为(0.1~3):1。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稳定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和/或
所述降黏剂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和/或
所述CO2以正注方式注入目标油藏,且注入压力≤目标油藏储层破裂压力的85%。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i为2~10;优选为2~5。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储层黏土含量为10~25wt%,水敏指数为70%~90%,渗透率<2500mD,30℃下地面脱气原油黏度≤50000mPa·s。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优选为强水敏稠油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CN202110312882.5A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5126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2882.5A CN115126455A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2882.5A CN115126455A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6455A true CN115126455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4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2882.5A Pending CN115126455A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645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6611A (en) * 1979-08-30 1981-05-12 Texaco Inc. Oil recovery method employing alternate slugs of surfactant and fresh water solution of polymer
CN103510932A (zh) * 2012-06-19 2014-0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中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化学冷采方法
CN104265254A (zh) * 2014-09-06 2015-01-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深层超稠油多段塞注油溶性降粘剂和液态co2采油工艺方法
CN105952425A (zh) * 2016-07-11 2016-09-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化学剂辅助co2吞吐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7605444A (zh) * 2016-07-12 2018-01-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油方法
CN108729893A (zh) * 2018-03-22 2018-11-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泡沫复合冷采方法
CN109812249A (zh) * 2017-11-20 2019-05-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驱油方法
CN110541692A (zh) * 2019-08-29 2019-1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超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油方法
US20200199442A1 (en) * 2017-08-04 2020-06-25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Heavy oil activa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6611A (en) * 1979-08-30 1981-05-12 Texaco Inc. Oil recovery method employing alternate slugs of surfactant and fresh water solution of polymer
CN103510932A (zh) * 2012-06-19 2014-0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中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化学冷采方法
CN104265254A (zh) * 2014-09-06 2015-01-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深层超稠油多段塞注油溶性降粘剂和液态co2采油工艺方法
CN105952425A (zh) * 2016-07-11 2016-09-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化学剂辅助co2吞吐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7605444A (zh) * 2016-07-12 2018-01-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油方法
US20200199442A1 (en) * 2017-08-04 2020-06-25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Heavy oil activa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9812249A (zh) * 2017-11-20 2019-05-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驱油方法
CN108729893A (zh) * 2018-03-22 2018-11-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泡沫复合冷采方法
CN110541692A (zh) * 2019-08-29 2019-1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超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驱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ng Polymer flooding technology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CN105089603B (zh) 一种裂缝内暂堵转向形成缝网的储层改造方法
CN101314710B (zh) 泡沫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US3741307A (en) Oil recovery method
CN101314711B (zh) 弹性颗粒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CN101314712B (zh) 微球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CN103410486B (zh) 一种用于油田深部调驱的三合一复合调驱工艺
CN103232839A (zh) 一种适于高温高盐油藏堵水调剖用的堵水剂
CN104989347A (zh) 一种无机凝胶调剖技术
CN103013480A (zh) 改性石油胶颗粒复合调剖堵水剂及多轮次双向调堵技术
CN111636848B (zh) 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2533240B (zh) 一种高温油藏复合调驱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4494606A (en) Process for improving vertical conformance in a near well bore environment
Khamees et al.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in-situ gelation system
CN110578502B (zh) 一种高含水稠油油藏的微生物吞吐采油方法、高含水稠油油藏的稠油降粘方法、营养激活剂
Abdo et al. Field experience with floodwater diversion by complexed biopolymers
CN103289665B (zh) 驱油组合物、含其的多元热流体驱油组合物及驱替方法
US3523581A (en) Oil recovery process using viscosifier and shear-thickening liquid
CN115126455A (zh)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复合冷采方法及其应用
CN100526415C (zh) 相渗透率改善剂和利用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Khamees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water-soluble sodium silicate gel system for fluid diversion and flow-zone isolation in highly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CN104179488B (zh) 一种提高开发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效果的方法
CN1237256C (zh) 利用三元复合驱乳化作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14059978B (zh) 一种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化学冷采方法
CN112852395B (zh) 一种增注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