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4707A -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4707A
CN115114707A CN202210642392.6A CN202210642392A CN115114707A CN 115114707 A CN115114707 A CN 115114707A CN 202210642392 A CN202210642392 A CN 202210642392A CN 115114707 A CN115114707 A CN 115114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information
bim
bim model
check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23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万齐
解亚龙
王科伟
冯文晖
呼腊梅
王志华
杨玲玲
郭鹏飞
徐文生
李烁
邵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Priority to CN2022106423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47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4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4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ometr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本申请能够快速有效的核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业务应用标准,能够有效降低BIM模型审查过程中人力及时间的投入成本,避免人工审核疏漏,保证BIM模型应用中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信息化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大力推广,BIM各阶段应用的交付成果要求也随之提高,BIM模型作为整个BIM技术在项目中实施的基础,对其要求自然不言而喻。一个高质量的模型,不仅需要建模符合规范,同时还要通过各个阶段对模型所承载的数据进行叠加,以保证后期项目在运用时,可通过三维可视化解读模型中承载的工程数据信息,辅助现场理解设计意图,优化现场施工方案及工艺,提高各方沟通效率,减少各方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损失。
BIM模型审核工作时保证BIM技术能顺利应用的前提。由于涉及面比较广,故暂时还没有对BIM模型审核标准做出具体、完善的规定。关于BIM模型数据属性信息的审核方法更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采用人工核对的方式进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包括:
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之前,还包括:
在Web端分别构建不同的BIM模型类型各自对应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存储各个所述BIM模型类型与各个所述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发送至web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BIM模型所属的BIM模型类型;
选取预存储的所述目标BIM模型所属的BIM模型类型对应的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并将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确定为所述目标BIM模型对应的目标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BIM模型类型包括:建筑、结构、消防、暖通和给排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包括:
接收针对目标BIM模型的属性校验请求,其中,该属性校验请求中包含有该目标BIM模型的标识;
基于所述目标BIM模型的标识,在预设的BIM软件中导出以表格形式显示的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
将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包括:
基于程序循环逻辑算法,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以得到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包括:
获取对比核验数据,其中,该对比核验数据种包括:所述属性信息所缺的属性字段及无属性值所在的位置数据;
根据所述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并以报告的形式输出该属性信息校验结果以确定是否修订所述目标BIM的属性信息。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装置,包括:
属性上传模块,用于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对比校验模块,用于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旨在解决利用现有技术整合算法、BIM工具协助BIM模型数据属性信息的审核,能够快速有效的核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业务应用标准,能够有效降低BIM模型审查过程中人力及时间的投入成本,避免人工审核疏漏;能够保证BIM模型应用中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够有效提高BIM模型的交付效率,进而有效提高采用核验后的BIM模型进行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本申请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申请的实践而获知。本申请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申请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申请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申请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申请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的总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标准内属性值的编辑页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标准的编辑页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BIM软件导出的属性信息表格页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上传BIM模型属性信息表格页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按照所设标准审核上传表格页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展示审查报告页面的举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申请,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申请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作为BIM模型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信息审查关系着后续项目应用中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申请实例提供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旨在解决利用现有技术整合算法、BIM工具协助BIM模型数据属性信息的审核,能够有效降低BIM模型审查过程中人力及时间的投入成本,快速有效的核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业务应用标准,避免人工审核疏漏;能够保证BIM模型应用中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够有效提高BIM模型的交付效率,进而有效提高采用核验后的BIM模型进行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参见图1,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可以理解的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涵盖了几何学、空间关系、地理资讯、各种建筑元件的性质及数量(例如供应商的详细资讯)。建筑信息模型可以用来展示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包括了兴建过程及营运过程。提取建筑内材料的信息十分方便。建筑内各个部分、各个系统都可以呈现出来。建筑信息模型用数位化的建筑元件表示真实世界中用来建造建筑物的构件。对于传统电脑辅助绘图用向量图形构图来表示物体的设计方法来说是个基本的改变,因为它能够结合众多图则来展示物件。
步骤200: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属性信息可以包含有构件的设计属性、识别属性和造价应用属性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构件的设计属性包括:从构件类型、几何尺寸、到材质(设备性能参数)和施工要求这些个方方面,构成构件的基本成分基础的这些参数属性,就是够贱的设计属性。该属性是用来对照工程量计算规范按设计属性确定构件工程量清单属性及工程量,是造价整体的基础中的基础。所述构件的识别属性包括:人都有名字,构件也是如此,所属的区域、楼层、地上/地下、业态、还有编码等的用于识别构件,传递信息,增加信息缜密和准确性质以及关联3D、4D、5D乃至nD信息,进行综合单价分析等的方面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属性。所述构件造价应用属性基于构件,可按部位、区域、专业乃至项目整体汇总,可全过程动态更新,可与模型其他属性集成并为项目管理其他业务所复用。除此之外,构件还需要有自身本身独特的构件类型、构件编码、命名规则、几何尺寸及工程量、类型属性、实例属性等的实际的属性划分。作为制作BIM模型的基础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这些都是不能够缺少的。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旨在解决利用现有技术整合算法、BIM工具协助BIM模型数据属性信息的审核,能够快速有效的核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业务应用标准,能够有效降低BIM模型审查过程中人力及时间的投入成本,避免人工审核疏漏;能够保证BIM模型应用中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够有效提高BIM模型的交付效率,进而有效提高采用核验后的BIM模型进行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为了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结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参见图2,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的步骤200之前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10:在Web端分别构建不同的BIM模型类型各自对应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步骤020:存储各个所述BIM模型类型与各个所述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可以用于存储其对应的一个BIM模型类型中的各个属性信息一一对应的标准数据,该标准数据可以为数值、数值范围、编码数据、文字数据及图形数据等内容。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存储。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通过预先在Web端分别构建不同的BIM模型类型各自对应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BIM模型选取对应的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而能够有效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结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并能够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过程的适用广泛性及灵活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结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参见图2,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的步骤100与步骤200之间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30:获取所述目标BIM模型所属的BIM模型类型。
步骤040:选取预存储的所述目标BIM模型所属的BIM模型类型对应的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并将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确定为所述目标BIM模型对应的目标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通过针对目标BIM模型的类型选取对应的标准,能够进一步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结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并进一步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过程的适用广泛性及灵活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过程的适用广泛性及灵活性,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各个所述BIM模型类型包括:建筑、结构、消防、暖通和给排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通过设置建筑、结构、消防、暖通和给排水等多种类型的BIM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过程的适用广泛性及灵活性,进而能够为多种类型的工程提供更为准确且可靠的BIM模型。
为了进一步降低人力及时间成本,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参见图2,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的步骤100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10:接收针对目标BIM模型的属性校验请求,其中,该属性校验请求中包含有该目标BIM模型的标识。
步骤120:基于所述目标BIM模型的标识,在预设的BIM软件中导出以表格形式显示的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
步骤130:将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通过接收针对目标BIM模型的属性校验请求,能够有效提高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程度,进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人力及时间成本,进一步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过程以及BIM模型交付的效率,以提高工程进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参见图2,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的步骤200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210:基于程序循环逻辑算法,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以得到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的步骤210,通过采用程序循环逻辑算法对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能够进一步提高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过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保证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步骤220:获取对比核验数据,其中,该对比核验数据种包括:所述属性信息所缺的属性字段及无属性值所在的位置数据。
步骤230:根据所述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并以报告的形式输出该属性信息校验结果以确定是否修订所述目标BIM的属性信息。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的步骤220和步骤230,通过明确所述属性信息所缺的属性字段及无属性值所处的位置数据,并以报告的形式输出该属性信息校验结果,能够有效提高技术人员后续根据报告确定是否修订所述目标BIM的属性信息的可靠性、便捷性及效率。
从软件层面来说,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执行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装置,参见图3,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属性上传模块10,用于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对比校验模块20,用于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的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上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装置进行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的部分可以在服务器中执行,而在另一种实际应用情形中,也可以所有的操作都在客户端设备中完成。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客户端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限制等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所述客户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的具体处理。
上述的客户端设备可以具有通信模块(即通信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任务调度中心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包括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任务调度中心服务器有通信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上述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端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包括在本申请提交日尚未开发出的网络协议。所述网络协议例如可以包括TCP/IP协议、UDP/IP协议、HTTP协议、HTTPS协议等。当然,所述网络协议例如还可以包括在上述协议之上使用的RPC协议(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EST协议(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协议)等。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装置,旨在解决利用现有技术整合算法、BIM工具协助BIM模型数据属性信息的审核,能够快速有效的核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业务应用标准,能够有效降低BIM模型审查过程中人力及时间的投入成本,避免人工审核疏漏;能够保证BIM模型应用中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够有效提高BIM模型的交付效率,进而有效提高采用核验后的BIM模型进行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包括:构建BIM三维模型项目业务应用所需属性信息标准、从BIM三维模型中导出所有属性信息表格、上传到Web端、通过与所设标准进行比对核验、导出审查报告。本申请可以快速有效的核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业务应用标准,减少BIM三维模型审查时间,避免人工审查疏漏,节约人力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应用实例包含以下要点:
(1)在Web端构建项目应用所需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2)三维模型属性信息上传后通过后台算法与所设标准比对校验,导出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所缺属性字段及无属性值的位置。
参见图4,所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在Web端构建项目应用所需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可以理解的是,在Web端网页构建项目应用所需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可以理解的是,BIM三维模型的专业不同,应用所需标准可能不同,按专业划分模型种类,如建筑、结构、消防、暖通、给排水等。
其中,标准内属性值的编辑页面举例参见图5,标准的编辑页面参见图6。
S2.利用BIM软件自带功能导出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属性信息表格。
其中,BIM软件导出的属性信息表格页面举例参见图7。
S3.在Web端上传BIM模型属性信息表格。
其中,上传BIM模型属性信息表格页面举例参见图8。
S4.BIM模型属性信息表格上传完成后与已设定的标准通过程序循环逻辑算法进行比对核验。
可以理解的是,三维模型属性信息上传后通过后台算法与所设标准比对校验,导出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所缺属性字段及无属性值的位置。
其中,按照所设标准审核上传表格页面举例参见图9。
S5.通过上步得出比对核验结果,导出核查报告,判断当前BIM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项目应用所需标准。
其中,展示审查报告页面举例参见图10。
综上,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上述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核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业务应用标准,能够有效降低BIM模型审查过程中人力及时间的投入成本,避免人工审核疏漏,保证BIM模型应用中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也即电子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及发送器,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该接收器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处理器、存储器连接。所述计算机设备与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装置之间通信连接,以自所述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接收实时运动数据,并自所述视频采集装置接收原始视频序列。
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实施例中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单元,该收发单元可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送器可通过总线系统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控制收发单元收发信号。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中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来实现,处理器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或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即将实现处理器,接收器和发送器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接收器和发送器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前述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的步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存储介质,诸如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软盘、硬盘、可移动存储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明白,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描述的各示例性的组成部分、系统和方法,能够以硬件、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具体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本申请中,针对一个实施方式描述和/或例示的特征,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以相同方式或以类似方式使用,和/或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相结合或代替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之前,还包括:
在Web端分别构建不同的BIM模型类型各自对应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存储各个所述BIM模型类型与各个所述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发送至web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BIM模型所属的BIM模型类型;
选取预存储的所述目标BIM模型所属的BIM模型类型对应的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并将该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确定为所述目标BIM模型对应的目标BIM三维模型属性信息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BIM模型类型包括:建筑、结构、消防、暖通和给排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包括:
接收针对目标BIM模型的属性校验请求,其中,该属性校验请求中包含有该目标BIM模型的标识;
基于所述目标BIM模型的标识,在预设的BIM软件中导出以表格形式显示的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
将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包括:
基于程序循环逻辑算法,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以得到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包括:
获取对比核验数据,其中,该对比核验数据种包括:所述属性信息所缺的属性字段及无属性值所在的位置数据;
根据所述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并以报告的形式输出该属性信息校验结果以确定是否修订所述目标BIM的属性信息。
8.一种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自动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属性上传模块,用于将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上传至web端;
对比校验模块,用于在web端对所述属性信息和预设的目标BIM模型属性信息标准进行对比核验,并根据对应的对比核验数据生成所述目标BIM模型的属性信息校验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
CN202210642392.6A 2022-06-08 2022-06-08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1147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2392.6A CN115114707A (zh) 2022-06-08 2022-06-08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2392.6A CN115114707A (zh) 2022-06-08 2022-06-08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4707A true CN115114707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26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2392.6A Pending CN115114707A (zh) 2022-06-08 2022-06-08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470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4341A (zh) * 2021-01-29 2021-05-11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im模型的属性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2862A (zh) * 2020-07-27 2021-06-25 深圳市前海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检查方法、检查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154217A (zh) * 2021-12-02 2022-03-08 浙江华东工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数据标准的bim模型属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2862A (zh) * 2020-07-27 2021-06-25 深圳市前海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检查方法、检查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784341A (zh) * 2021-01-29 2021-05-11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im模型的属性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4217A (zh) * 2021-12-02 2022-03-08 浙江华东工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数据标准的bim模型属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rkar et al.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cloud-base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platform for asset management of elevated metro rail projects
CN103337006A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09359866A (zh) 基于租赁设备的风险隐患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JP2024513455A (ja) 戦略的軌道及び保全計画検査用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125808A (zh) 智慧工地管理模型构建方法与装置
JP2019061630A (ja) 帳票自動化システム
Likhitruangsilp et al. A BIM-enabled system for evaluating impacts of construction change orders
Ismail et al. BIM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in IBS building maintenance
CN115114707A (zh) 基于Web端的BIM模型属性信息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05590151A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12200491B (zh)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Xavier et al. Web service for positional quality assessment: the WPS tier
CN109362040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6663098A (zh) 基于bim的施工场景图形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26170B (zh) 通信工程任务全生命周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567873A (zh) 物联网资产设备定位追踪和应急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15278529A (zh) 一种移动终端分布可视化方法及装置
Louis et al. Platform for real time operational overview of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CN111160710B (zh) 多目标资源调度自动化管控方法及装置
Zhu et al. Vision-based precast concrete management plan in off-site construction site: Using PC member quality grades
CN113011944A (zh) 交互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734968A (zh) 一种巡检数据设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14376580U (zh) 一种预制构件的信息整合系统
Mohtat Construction material tracking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using smart Bluetooth/NFC tracking devices
CN114422940B (zh) 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