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7502B -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7502B
CN115107502B CN202210624121.8A CN202210624121A CN115107502B CN 115107502 B CN115107502 B CN 115107502B CN 202210624121 A CN202210624121 A CN 202210624121A CN 115107502 B CN115107502 B CN 1151075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assembly
electromagnetic
way valv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41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07502A (zh
Inventor
刘珣
林豪杰
周建刚
苏楚奇
袁晓红
汪怡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2106241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75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7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7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07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7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9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heat storage or buffering, e.g. heat capacity or liquid-solid phase changes or transi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组件、动力电池组件、水箱组件、冷却器组件、温度传感器组件、选择性连接组件、连接管路和控制器;发动机组件内设有温差热电装置用于对发动机冷却出口和排气的热量进行收集,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水箱组件包括基础水箱和相变储能水箱,相变储能水箱的温度设定为动力电池合理工作温度。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组件的温度监测信息控制选择性连接组件的连接方向,形成第一闭合回路或第二闭合回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合理利用发动机及回路的热量,实现动力电池的快速预热,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Description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与控制策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还涉及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逐渐重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过渡,混合动力汽车也得到极大的关注与发展。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由于内燃机经过上百年发展与技术沉淀,其各方面技术都已较为成熟,所以动力电池及电机的效率状态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影响显得十分显著。
现阶段,内燃机的热效率已到达发展瓶颈,发动机余热,尾气余热以及汽车热管理系统中余热基本占据汽车全部热量散失,这与混合动力汽车节能这一目标相悖。目前,大多数汽车热管理系统中的电子元器件基本靠传统蓄电池供能,而传统蓄电池大多依靠发动机曲轴的动能传送给发动机获取电能。因此,对发动机余热、尾气余热及热管理系统余热进行充分合理利用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对于动力电池,其工作温度对其效率以及安全有着较大影响。在冷启动时通常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目前大多数的热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是通过加热器来操作,这种方式会消耗额外的电能,减少纯电续航。
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热能进行合理的利用热管理系统及方法,以实现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及动力性的提升,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能够对系统内热量进行合理收集和利用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利用发动机及回路热量,显著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
本发明实现目的之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组件、动力电池组件、水箱组件、冷却器组件、温度传感器组件、选择性连接组件、连接管路和控制器;
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温差热电装置、蓄电池和散热器,所述温差热电装置对发动机冷却出口和排气的热量进行收集,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温差热电装置的热端出口及冷端出口均与散热器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动力电池组件包括电机和动力电池;
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水泵、基础水箱和相变储能水箱;所述相变储能水箱温度设定值为动力电池合理工作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发动机组件出口、动力电池组件出口和水箱组件入口的温度;
所述选择性连接组件包括多个分布于连接管路上的电磁三通阀,所述连接管路内设有冷却液;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的监测温度,控制选择性连接组件中各电磁三通阀的连通状态,形成第一闭合回路或第二闭合回路:
所述第一闭合回路经过基础水箱、水泵、温差热电装置、散热器和相变储能水箱;所述第二闭合回路经过相变储能水箱、水泵和动力电池组件;所述第一闭合回路与所述第二闭合回路均选择性地经过冷却器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础水箱与所述相变储能水箱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使基础水箱与相变储能水箱的水位高度保持一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组件还包括排气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所述温差热电装置的热端入口与发动机冷却出口、排气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相连通,其冷端入口连通至水箱组件;所述温差热电装置的热端出口及冷端出口均与散热器入口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机组件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水箱组件入口的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选择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第三电磁三通阀和第四电磁三通阀;
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控制水泵的出口连通至连接发动机冷却口或电机冷却口;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决定是否与电机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三通阀决定冷却液是否先通过冷却器组件冷却,再进入相变储能水箱;所述第四电磁三通阀控制水泵的入口连通至基础水箱或相变储能水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管路上还设有六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分别位于温差热电装置热端出口与散热器之间、温差热电装置冷端出口与散热器之间、第一电磁三通阀与第二电磁三通阀之间、散热器与第二电磁三通阀之间、第二电磁三通阀与第三电磁三通阀之间、动力电池与第三电磁三通阀之间。
本发明实现目的之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目的之一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包括电机工作模式、发动机工作模式和充电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机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A1、控制第四电磁三通阀、第一电磁三通阀和第二电磁三通阀,使水泵入口与相变储能水箱连通,使其出口与电机冷却入口连通;
A2、控制水泵从相变储能水箱中抽冷却液,冷却液经过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电机、动力电池到达第三电磁三通阀;
A3、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三电磁三通阀的出口连通至相变储能水箱或冷却器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B1、控制第四电磁三通阀和第一电磁三通阀,使水泵入口与基础水箱连通,使其出口与发动机冷却入口连通;
B2、温差热电装置收集发动机冷却出口、排气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的热量,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控制第二电磁三通阀使散热器出口与第三电磁三通阀入口与连通;
B3、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三电磁三通阀的出口连通至相变储能水箱或冷却器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充电模式下,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选择从基础水箱或相变储能水箱中抽取冷却液,进行充电模式下的热管理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发动机组件内设有温差热电装置用于对发动机冷却出口和排气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将热量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相对于依靠发动机曲轴动能的蓄电池组件,本发明的蓄电池充电充分利用发动机组件浪费掉的热能,不需要占用已经转化为机械能的那部分能量。水箱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包括基础水箱和相变储能水箱,相变储能水箱的温度设定值为动力电池合理工作温度,利用相变储能水箱对余热进行收集,用于对动力电池启动阶段的进行预热,避免了动力电池外置加热器的使用。该热管理系统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工作效率高、节能和低成本等优势。
(2)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根据混合动力汽车不同动力状态,提供不同的热管理模式,在各管理模式下,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组件的温度监测信息控制选择性连接组件的连接方向,形成对应的闭合回路。既能够在发动机运行阶段对其产生的余热进行合理收集和利用,又能在动力电池启动快速预热动力电池,并在其运行阶段进行温度控制。该热管理方法合理利用发动机及回路热量,能够显著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组件;11-发动机;12-温差热电装置;13-蓄电池;14-散热器;15-排气收集装置;16-尾气处理装置;17-发动机相变水箱;18-暖风系统;2-动力电池组件;21-电机;22-动力电池;3-水箱组件;31-水泵;32-基础水箱;33-相变储能水箱;34-浮球阀;4-冷却器组件;5-温度传感器组件;51-第一温度传感器;52-第二温度传感器;53-第三温度传感器;6-选择性连接组件;61-第一电磁三通阀;62-第二电磁三通阀;63-第三电磁三通阀;64-第四电磁三通阀;65-电磁四通阀;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发动机组件1、动力电池组件2、水箱组件3、冷却器组件4、温度传感器组件5、选择性连接组件6、连接管路和控制器7;
所述发动机组件1包括发动机11、温差热电装置12、蓄电池13和散热器14,所述温差热电装置12对发动机11冷却出口和排气的热量进行收集,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13中,温差热电装置12的热端出口及冷端出口均与散热器14的入口相连通。散热器14的设置能够避免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过高,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4包括散热水箱和散热风扇。
所述动力电池组件2包括电机21和动力电池22;所述水箱组件3包括水泵31、基础水箱32和相变储能水箱33;所述相变储能水箱33温度设定值为动力电池合理工作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用于监测发动机组件1出口、动力电池组件2出口和水箱组件3入口的温度;所述选择性连接组件6包括多个分布于连接管路上的三通阀;所述连接管路内设有冷却液;
所述控制器7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的监测温度,控制所述选择性连接组件6中各三通阀的连通状态,形成第一闭合回路或第二闭合回路:
所述第一闭合回路经过基础水箱32、水泵31、散热器14和相变储能水箱33;所述第二闭合回路经过相变储能水箱33、水泵31、动力电池组件2和冷却器组件4;所述第一闭合回路与所述第二闭合回路均选择性地经过冷却器组件4。
在上述热管理系统中,采取了温差热电装置12与相变储能水箱33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了综合节能热管理的效果:
一方面,将温差热电装置12设置于发动机组件1中,能够利用发动机冷却回路以及尾气作为温差热电装置12的热端,并利用该回路未经发动机的支路及空气作为冷端进行发电,利用蓄电池13收集电能为系统电子元件供电。
另一方面,在保留基础水箱32的同时,增设了相变储能水箱33,利用相变储能水箱33的温度特性,为动力电池组件2提供稳定的、适于其工作的温度。相变储能水箱33的设置,既能在动力电池22启动以及充电阶段对其进行预热,避免了加热器的使用,又能在动力电池22放电运行期间温度进行控制,确保动力电池22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组件3中,基础水箱32与相变储能水箱33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浮球阀34,所述浮球阀34使基础水箱32与相变储能水箱33的水位高度保持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基础水箱32与相变储能水箱33相互连通,其中所有的连接状态下出口均先连接至相变储能水箱33,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再利用,而多余的部分再进入基础水箱32;基础水箱32能够在发动机11或动力电池22运转情况下进行冷却和散热,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水箱相互配合的设计,满足混合动力汽车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预热或散热的需求。
具体地,相变储能水箱33是由相变储能材料制成的水箱,在热管理系统工作过程中,相变储能水箱33中的相变储能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热量进行潜热储能,根据预设温度自主吸收冷却液的热量或向外释放多余热量,进而使保温水箱中的冷却液温度始终保持合理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相变储能水箱33温度设定值为动力电池22合理工作温度,优选地,该温度设定值为15~35℃,该温度设定值能够确保动力电池22安全、高效的完成充电或放电过程。
此外,相变储能水箱33还与冷却器组件4相连通,在连接管路中冷却液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利用冷却器组件4对进入相变储能水箱33的冷却液进行冷却,能够保证发动机和动力电池22工作处理合理温度范围。当处于发动机工作模式下,如果发动机回路温度经温差热电装置12和散热器14处理后仍过高,冷却器组件4可以作为二级冷却部件,对其进行进一步冷却;当处于动力电池工作模式下,冷却器组件4同样可以对温度较高的电池回路进行冷却,保持动力电池22的温度处于合理工作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组件1还包括排气收集装置15和尾气处理装置16;所述温差热电装置12的热端入口与发动机11冷却出口、排气收集装置15和尾气处理装置16相连通,其冷端入口连通至水箱组件3;所述温差热电装置12的热端出口及冷端出口均与散热器14入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发动机组件1的蓄电池13用于对热管理系统中电子元器件供能,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散热器14的风扇、水泵31、冷却器组件4的冷却风扇、控制器7等。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1、第二温度传感器5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5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用于监测发动机组件1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2用于监测动力电池组件2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3用于监测水箱组件3入口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选择性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电磁三通阀61、第二电磁三通阀62、第三电磁三通阀63和第四电磁三通阀64;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61控制水泵31的出口连通至连接发动机11的冷却口或电机21的冷却口;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62决定是否与电机21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三通阀63决定冷却液是否先通过冷却器组件4冷却,再进入相变储能水箱33;所述第四电磁三通阀64控制水泵31的入口连通至基础水箱32或相变储能水箱33。
其中,通过设置第四电磁三通阀64选择性连接基础水箱32或相变储能水箱33,既能够在动力电池启动阶段利用相变储能水箱33对其进行预热,又能在发动机11运行阶段,从基础水箱32中抽取相对低温的水进行冷却散热,进而减少因降温散热(如使用电子风扇)而消耗的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路上还设有六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分别位于温差热电装置12热端出口与散热器14之间、温差热电装置12冷端出口与散热器14之间、第一电磁三通阀61与第二电磁三通阀62之间、散热器14与第二电磁三通阀62之间、第二电磁三通阀62与第三电磁三通阀63之间、动力电池22与第三电磁三通阀6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的设置能够防止支路相互干扰,控制冷却液流动方向。例如,当控制器7控制第一电磁三通阀61使水泵31与第二电磁三通阀62相连通时,散热器14右侧的单向阀可以防止回路冷却液向左进入散热器14等部件。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散热器14包括发动机相变水箱17。发动机相变水箱17与暖风系统18相连通,暖风系统18用于对乘员舱进行供暖。常规情况下,当发动机11刚启动时水温通常很低,需要等待水温上升或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才能获取暖风。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发动机相变水箱17,能够在发动机水温未上升时,利用发动机相变水箱17为暖风系统18提供热量,实现快速、便捷的获取暖风的目的。
发动机相变水箱17与相变储能水箱33相似,也是由相变储能材料制成,用于在发动机11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根据预设温度自主吸收冷却液的热量或向外释放多余热量,进而使保温水箱中的冷却液温度始终保持合理范围。优选地,发动机相变水箱17的温度设定为90℃。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四电磁三通阀64调整为电磁四通阀65,电磁四通阀65在第四电磁三通阀64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与发动机相变水箱17相连的出口。电磁四通阀65的设置,将水泵31与发动机组件1形成第三闭合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发动机相变水箱17、暖风系统18、电磁四通阀65,形成第三闭合回路,既能够在发动机初始运行阶段,对其进行辅助升温和预热;又能在发动机运行阶段,对发动机多余的热量进行贮存,进而实现在后续发动机刚运行或未运行的情况下,快速获取暖风的效果。该设计通过将发动机组件1的能量的梯度利用,起到了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起到了节能的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方法,其包括电机工作模式、发动机工作模式和充电模式。
所述电机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A1、控制第四电磁三通阀64、第一电磁三通阀61和第二电磁三通阀62,使水泵31入口与相变储能水箱33连通,使其出口与电机21冷却入口连通;
A2、控制水泵31从相变储能水箱33中抽冷却液,冷却液经过第一电磁三通阀61、第二电磁三通阀62、电机21、动力电池22到达第三电磁三通阀63;
A3、控制器7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52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三电磁三通阀63的出口连通至相变储能水箱33或冷却器组件4。
所述发动机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B1、控制第四电磁三通阀64和第一电磁三通阀6,使水泵31入口与基础水箱32连通,使其出口与发动机11冷却入口连通;
B2、温差热电装置12收集发动机11冷却出口、排气收集装置15和尾气处理装置16的热量,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13中;控制第二电磁三通阀62使散热器14出口与第三电磁三通阀63入口与连通;
B3、控制器7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52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三电磁三通阀63的出口连通至相变储能水箱33或冷却器组件4。
在所述电机工作模式、发动机工作模式中,当第三电磁三通阀63的出口连通至冷却器组件4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器7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5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53的监测信息,控制冷却器组件4中冷却风扇的转速,使冷却液温度控制在动力电池合理工作温度。
所述充电模式下,根据动力电池22的温度,选择从基础水箱32或相变储能水箱33中抽取冷却液,进行充电模式下的热管理操作。
具体地,当电池温度较高时(如刚刚停车或环境因素等),先从基础水箱32抽取冷却液,进行热管理,以便于对电池进行快速散热;当电池温度较低时(如长时间停车或环境因素等),先从相变储能水箱33中抽取冷却液,对动力电池22进行预热一定时间后,再按照电机工作模式的操作步骤,进行充电模式下的热管理操作,可以使电池在充电的起始阶段就保持良好的状态。
采取先预热一定时间对电池进行升温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较高的充电效率,防止因低温产生阻抗增加造成的充电困难。其中,预热时间根据电池温度、外部环境温度等因素决定。
本发明充分考虑到了电池充电阶段存在产热的问题,以及不同电池温度条件下对热管理方式需求的差异性,增设充电模式下的热管理方法,在动力电池充电过程中,调节冷却回路使动力电池保持在合理工作温度范围。该方法既能充分利用充电过程产生的余热,也能使电池的合理工作温度范围进行维持,防止产生大量热使电池温度过高对安全性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电池工作效率,延长电池寿命。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组件(1)、动力电池组件(2)、水箱组件(3)、冷却器组件(4)、温度传感器组件(5)、选择性连接组件(6)、连接管路和控制器(7);
所述发动机组件(1)包括发动机(11)、温差热电装置(12)、蓄电池(13)和散热器(14),所述温差热电装置(12)对发动机(11)冷却出口和排气的热量进行收集,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13)中,温差热电装置(12)的热端出口及冷端出口均与散热器(14)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动力电池组件(2)包括电机(21)和动力电池(22);
所述水箱组件(3)包括水泵(31)、基础水箱(32)和相变储能水箱(33);所述相变储能水箱(33)温度设定值为动力电池合理工作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用于监测发动机组件(1)出口、动力电池组件(2)出口和水箱组件(3)入口的温度;
所述选择性连接组件(6)包括多个分布于连接管路上的电磁三通阀,所述连接管路内设有冷却液;
所述控制器(7)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的监测温度,控制选择性连接组件(6)中各电磁三通阀的连通状态,形成第一闭合回路或第二闭合回路:
所述第一闭合回路经过基础水箱(32)、水泵(31)、温差热电装置(12)、散热器(14)和相变储能水箱(33);所述第二闭合回路经过相变储能水箱(33)、水泵(31)和动力电池组件(2);所述第一闭合回路与所述第二闭合回路均选择性地经过冷却器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水箱(32)与所述相变储能水箱(33)的连通管路上设有浮球阀(34),所述浮球阀(34)使基础水箱(32)与相变储能水箱(33)的水位高度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组件(1)还包括排气收集装置(15)和尾气处理装置(16);
所述温差热电装置(12)的热端入口与发动机(11)冷却出口、排气收集装置(15)和尾气处理装置(16)相连通,其冷端入口连通至水箱组件(3);所述温差热电装置(12)的热端出口及冷端出口均与散热器(14)入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件(5)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1)、第二温度传感器(5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53);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用于监测发动机组件(1)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2)用于监测动力电池组件(2)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3)用于监测水箱组件(3)入口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性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电磁三通阀(61)、第二电磁三通阀(62)、第三电磁三通阀(63)和第四电磁三通阀(64);
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61)控制水泵(31)的出口连通至连接发动机(11)冷却口或电机(21)冷却口;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62)决定是否与电机(21)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三通阀(63)决定冷却液是否先通过冷却器组件(4)冷却,再进入相变储能水箱(33);所述第四电磁三通阀(64)控制水泵(31)的入口连通至基础水箱(32)或相变储能水箱(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上还设有六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分别位于温差热电装置(12)热端出口与散热器(14)之间、温差热电装置(12)冷端出口与散热器(14)之间、第一电磁三通阀(61)与第二电磁三通阀(62)之间、散热器(14)与第二电磁三通阀(62)之间、第二电磁三通阀(62)与第三电磁三通阀(63)之间、动力电池(22)与第三电磁三通阀(63)之间。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工作模式、发动机工作模式和充电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A1、控制第四电磁三通阀(64)、第一电磁三通阀(61)和第二电磁三通阀(62),使水泵(31)入口与相变储能水箱(33)连通,使其出口与电机(21)冷却入口连通;
A2、控制水泵(31)从相变储能水箱(33)中抽冷却液,冷却液经过第一电磁三通阀(61)、第二电磁三通阀(62)、电机(21)、动力电池(22)到达第三电磁三通阀(63);
A3、控制器(7)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52)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三电磁三通阀(63)的出口连通至相变储能水箱(33)或冷却器组件(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B1、控制第四电磁三通阀(64)和第一电磁三通阀(61),使水泵(31)入口与基础水箱(32)连通,使其出口与发动机(11)冷却入口连通;
B2、温差热电装置(12)收集发动机(11)冷却出口、排气收集装置(15)和尾气处理装置(16)的热量,将其转化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13)中;控制第二电磁三通阀(62)使散热器(14)出口与第三电磁三通阀(63)入口与连通;
B3、控制器(7)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52)的监测信息,控制第三电磁三通阀(63)的出口连通至相变储能水箱(33)或冷却器组件(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模式下,根据动力电池(22)的温度,选择从基础水箱(32)或相变储能水箱(33)中抽取冷却液,进行充电模式下的热管理操作。
CN202210624121.8A 2022-06-02 2022-06-02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1075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4121.8A CN115107502B (zh) 2022-06-02 2022-06-02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4121.8A CN115107502B (zh) 2022-06-02 2022-06-02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7502A CN115107502A (zh) 2022-09-27
CN115107502B true CN115107502B (zh) 2024-04-12

Family

ID=83326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4121.8A Active CN115107502B (zh) 2022-06-02 2022-06-02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750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5170A1 (de) * 2017-10-26 2019-05-02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Wärem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und ein elektrofahrzeug
CN110758088A (zh) * 2018-07-27 2020-02-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211032147U (zh) * 2019-08-07 2020-07-17 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换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WO2020186589A1 (zh) * 2019-03-20 2020-09-24 天津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重型载货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498180A (zh) * 2020-12-02 2021-03-16 吉林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81013A (zh) * 2021-07-14 2021-11-0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热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2297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The Boeing Company Power generation using a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5170A1 (de) * 2017-10-26 2019-05-02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Wärem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und ein elektrofahrzeug
CN110758088A (zh) * 2018-07-27 2020-02-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WO2020186589A1 (zh) * 2019-03-20 2020-09-24 天津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重型载货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1032147U (zh) * 2019-08-07 2020-07-17 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换热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498180A (zh) * 2020-12-02 2021-03-16 吉林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81013A (zh) * 2021-07-14 2021-11-0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热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7502A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9657B (zh) 燃料电池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6921003B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温度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097664B (zh) 一种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6004336B (zh) 一种混动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7839433B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1370804B (zh) 一种电电混合的燃料电池汽车水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0734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3119688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2445A (zh) 一种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61868B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09572486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5038078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providing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a rechargeabl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battery
CN102610838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0525237A (zh)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50007A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系统
CN103660916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10823223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08621832A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CN10847096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
CN210349980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3771699B (zh) 一种基于涡流加热的两相浸没式液冷电动汽车冷启动系统
CN208515373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2474108U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10634381U (zh) 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的复合加热系统
CN115107502B (zh) 基于热电及相变材料的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