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9050A -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9050A
CN115099050A CN202210801309.5A CN202210801309A CN115099050A CN 115099050 A CN115099050 A CN 115099050A CN 202210801309 A CN202210801309 A CN 202210801309A CN 115099050 A CN115099050 A CN 115099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equipment
replaced
conversion
rela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13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雷鸣
郝志杰
王靓
荣军
林家成
梁君华
申狄秋
蒋焕斌
赵琰
黄承喜
罗义晖
陈明佳
石万里
秦先坤
刘有强
黄聪
田湘桂
夏武
阮畅
欧俊延
李天喜
尹忠葵
镇威
吕习超
董杭天
罗昱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Liuzhou Bureau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to CN2022108013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9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9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9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当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根据第一模型文件中的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模型文件中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待使用节点。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二次设备更换成本,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Description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起到调度分配电力的作用。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指可以输配电能的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和GIS设备等,而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控、保护的装置如测量、继电保护、计量等装置。
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一般为12年,达到使用年限后,需要对二次设备进行更换,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设备故障,变电站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目前对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保护改造时,通常需要重新设计出图,拆除原有接线、重新敷设电缆、排线布线、退运并安装屏柜等,整个流程占用了停电时间的80%以上,并且整个流程资金投入量大,经济性差,在退运旧设备时还可能对运行设备造成影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更换过程简单迅速,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的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应用于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上,所述方法包括:
当将所述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所述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所述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所述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所述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所述待更换节点与各所述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所述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所述待使用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包括:
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所述待更换节点与各所述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
将所述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
若接收到用户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则确定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接收到所述用户基于所述可视化组态返回的调节指令,则确定所述转换配置指令不符合所述导通条件;
响应所述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所述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所述继电器组件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继电器组件中各所述继电器的通断信息;
根据所述通断信息与所述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节点匹配验证;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告警指令,将所述告警指令发送至所述继电器组件,控制所述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进行告警。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输入转接头、输入板、继电器组件、输出板、输出转接头以及主控芯片;
所述输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与待更换设备各节点连接,第二接口与所述输入板的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所述输入板的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板的第三输入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板的第三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四接口与所述待使用设备各节点连接,所述继电器组件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用于当将所述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所述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所述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所述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所述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所述待更换节点与各所述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所述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所述待使用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的接点数量与所述待更换设备的接点数量一致,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四接口的接点数量与所述待使用设备的接点数量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转接头的第二接口、输入板的第一输入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入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板的第三输出接口以及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三接口的接点数量均为标准接点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告警设备,所述告警设备与所述继电器组件中的告警继电器连接,用于在所述告警继电器导通时,进行告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可视化组态,所述可视化组态是根据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生成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确定两个设备中各节点以及各节点所对应的节点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以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中共同包括的节点功能作为参考,可以确定待更换设备的各节点与待使用设备的各节点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并通过转换配置指令控制继电器组件中继电器的开关,从而实现将待更换设备各节点与和其节点功能对应的待使用设备上的各节点进行导通,实现节点功能在不同新旧设备节点之间的转换。整个转换过程不需要对二次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也不用改变二次设备原有的排线布线,更换成本更低、转换过程简单迅速,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转接头与待更换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输出转接头与待使用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中。
如图1所示,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100包括:输入转接头101、输入板102、继电器组件103、输出板104、输出转接头105以及主控芯片106。
其中,输入转接头101的第一接口与待更换设备107各节点连接,第二接口与输入板102的第一输入接口连接,输入板102的第一输出接口与继电器组件103的第二输入接口连接,继电器组件103的第二输出接口与输出板104的第三输入接口连接,输出板104的第三输出接口与输出转接头105的第三接口连接,输出转接头105的第四接口与待使用设备108各节点连接,继电器组件103与主控芯片106电连接;
其中,输入转接头101分别与输入板102以及待更换设备107的各节点连接,用于将待更换设备107各节点与输入板102进行导通,使输入板102继承待更换设备107各个节点的具体位置与节点功能。
其中,输出转接头105分别与输出板104以及待使用设备108的各节点连接,用于将待使用设备108的各节点与输出板104进行导通,使输出板104继承待更换设备各个节点的具体位置与节点功能。
其中,继电器组件103分别与输入板102、输出板104连接,同时与主控芯片106电连接,当接收到主控芯片106传输的转换配置指令后,响应转换配置指令控制继电器组件103内部各继电器的开关,从而将输入板102与输出板104上节点功能一致的各个节点进行导通,实现设备接线转换的目的。
具体地,当输入转接头101与输出转接头105分别与待更换设备107、待使用设备108连接时,主控芯片106获取待更换设备107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108的第二模型文件,其中,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107中各个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对应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108中各个待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对应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个待更换节点与各个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给继电器组件103。
继电器组件103响应转换配置指令,开启对应的继电器开关,将输入板102与输出板104上节点功能一致的各个节点进行导通,实现设备接线转换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芯片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芯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的接点数量与待更换设备的接点数量一致,输出转接头的第四接口的接点数量与待使用设备的接点数量一致。
其中,输入转接头与待更换设备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输入转接头101的第一接口201用于与待更换设备107的待更换节点202连接,因此,输入转接头101的第一接口201上的接点数量与待更换设备107的待更换接点202数量一致。可以理解的,输入转接头101接口的接点结构与待更换接点202的结构相匹配,如图2中所示,若待更换接点202的结构为针结构,则第一接口201的接点的结构就为孔结构。
输出转接头与待使用设备的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输出转接头105的第四接口301用于与待使用设备108的待使用接点302连接,因此,输出转接头105的第四接口301上的接点数量与待使用接点302的数量一致。可以理解的,第四接口301的接点结构与待使用接点302的结构相匹配,如图3中所示,若待使用接点302的结构为针结构,则第四接口301接点的结构就为孔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转换接头的第二接口、输入板的第一输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出口、输入板的第三输出口以及输出转接头的第三接口的接点数量均为标准接点数量。
具体地,为了使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的普适性更高,能适用于各种生产厂家生产的二次设备的转换,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中的输入转换接头的第二接口、输入板的第一输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出口、输入板的第三输出口以及输出转接头的第三接口的接点数量均设计为标准接点数量。其中,标准接点数量是指能涵盖所有节点功能的接点数量。
例如,若当前市面上二次设备的节点功能有40项,则生产厂家所生产的二次设备的节点数最多为40个,此时就可以将标准接点数量设置为40个,以使制备得到的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能够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二次设备的转换。在实际使用时,仅仅需要保持输入转换接头的第一接口与待更换设备的适配性,以及输出转换接头的第四接口与待使用设备的适配性即可,大大节省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时的成本,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还设置有告警设备,告警设备与继电器组件中的告警继电器连接,用于在告警继电器导通时,继续告警。
具体地,主控芯片在检测到待更换设备与待使用设备导通的节点,其对应的节点功能不一致时,说明节点导通错误,此时主控芯片将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控制继电器组件中的告警继电器接通,告警设备通电后进行告警。可以理解的,告警设备可以为蜂鸣器、指示灯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通过告警设备可以使工作人员及时知晓二次设备更换时内部节点对应的情况,避免由于节点导通错误而导致设备使用故障的情况发生,维护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还设置有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与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接收主控芯片发送的可视化组态,可视化组态是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的。
具体地,在正式下发转换配置指令之前,主控芯片会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并将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设备看到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显示设备与主控芯片进行交互。通过显示设备,工作人员可以人为的确定或调整各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避免由于计算机逻辑出现偏差导致的节点配置错误的情况产生,提升了节点匹配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装置包括:输入转接头401、输入板402、继电器组件403、输出板404、输出转接头405、主控芯片406、告警设备407以及显示设备408。
其中,输入转接头401通过第一接口4011与待更换设备409连接,第一接口4011上的接点个数与待更换设备409的接点4091数量一致,例如,若待更换设备409的接点4091数量为20个,则第一接口4011上的接点个数也为20个。
其中,输入转接头401通过第二接口4012与输入板402的第一输入接口4021连接,将待更换设备409各节点与输入板402进行导通,使输入板402继承待更换设备409各个节点的具体位置与节点功能。
输出转接头405通过第四接口4052与待使用设备410连接,第四接口4052上的接点个数与待使用设备410的接点4101数量一致,例如,若待使用设备410的接点4101数量为20个,则第四接口4052上的接点个数也为20个。
输出转接头405通过第三接口4051与输出板404的第二输入接口4041连接,将待使用设备410各节点与输出板404进行导通,使输出板404继承待使用设备410各个节点的具体位置与节点功能。
输入板402通过第一输出接口与继电器组件403连接,输出板404通过第二输出接口与继电器组件403连接。继电器组件403中包括有多个继电器与告警继电器,除告警继电器控制告警设备407的通电外,其他每个继电器都控制待一个待更换节点与待使用节点之间的连接。
主控芯片406分别与继电器组件403以及显示设备408通信连接,主控芯片406用于当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409和待使用设备410时,获取待更换设备409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410的第二模型文件;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409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410中各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403,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组件403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待使用节点。
主控芯片406还用于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可视化组态,将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408,通过显示设备408向工作人员展示各节点之前的待连接关系,工作人员可以基于显示设备408与主控芯片406进行交互,人为的确定或调整各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主控芯片406还用于在节点匹配验证失败时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403,控制继电器组件403中的告警继电器接通使告警设备407告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主控芯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当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
其中,二次设备是指对变电站中可以输配电能的设备进行监视、测控和保护的设备,例如测量、几点保护、计量等装置,为了避免二次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设备故障,使变电站无法安全运行的情况发生,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例如12年,达到使用年限后需要进行更换的二次设备即为待更换设备,而接替待更换设备即将投入使用的二次设备则为待使用设备。
其中,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是用于将待更换设备的节点功能转移到待使用设备上的装置。具体地,在需要更换二次设备时,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分别与待更换设备与待使用设备连接,通过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将待更换设备的节点功能转移至待使用设备上来,使转换过程更加简单迅速。
其中,第一模型文件是待更换设备出厂时预先生成的信息文件,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具体地,厂家在待更换设备出厂时,将待更换设备中各个节点的节点标识与节点功能进行绑定,得到第一映射关系并将第一映射关系进行存储得到第一模型文件。可以理解的,第一模型文件中还可以包括有待更换设备的使用参数、使用年限等信息。
其中,第二模型文件是待使用设备出厂时预先生成的信息文件,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中各待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具体地,厂家在待使用设备出厂时,将待使用设备中各个节点的节点标识与节点功能进行绑定,得到第二映射关系并将第二映射关系进行存储得到第一模型文件。可以理解的,第二模型文件中还可以包括有待使用设备的使用参数、使用年限等信息。
具体地,主控芯片当检测到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分别与待更换设备与待使用设备连接时,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对第一模型文件与第二模型文件进行解析得到包含有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包含有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可以理解的,第一模型文件与第二模型文件可以预先存储在主控芯片的数据存储系统中,主控芯片直接从数据存储系统中读取即可;也可以存储在云服务器中,主控芯片从云服务器中获取。
步骤504,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
其中,第三映射关系是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主控芯片在得到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后,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中的不变量,即节点功能,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各对应关系,将各对应关系集合得到第三映射关系。例如,当节点功能为过流保护时,若在待更换设备中,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过流保护对应的节点为12,而在待使用设备中,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过流保护对应的节点为6,则可以确定待更换节点12与待使用节点6对应。
步骤506,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待使用节点。
其中,转换配置指令是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的继电器导通指令。
具体地,继电器组件中包括有多个继电器,继电器的个数与节点对应关系的个数相关,主控芯片在确定了第三映射关系后,根据第三映射关系中待更换节点与待使用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导通的继电器,根据需要导通的继电器生成相应的转换配置指令。例如,当待更换节点12与待使用节点6对应时,主控芯片根据此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导通的为待更换节点12与待使用节点6连接线路上的继电器8,主控芯片根据继电器8生成转换配置指令。
其中,导通条件是用于判断第三映射关系是否正确的条件,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说明此时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可以连接转换;当转换配置指令不符合导通条件时,说明此时各待更换节点与待使用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不可以直接连接转换。
具体地,主控芯片在确定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中,继电器组件根据转换配置指令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导通,实现节点的转换。
上述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中,通过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确定两个设备中各节点以及各节点所对应的节点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以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中共同包括的节点功能作为参考,可以确定待更换设备的各节点与待使用设备的各节点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并通过转换配置指令控制继电器组件中继电器的开关,从而实现将待更换设备各节点与和其节点功能对应的待使用设备上的各节点进行导通,实现节点功能在不同新旧设备节点之间的转换。整个转换过程不需要对二次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也不用改变二次设备原有的排线布线,更换成本更低、转换过程简单迅速,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2,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
其中,图形化工具是用于生成图形显示和操作的管理工具,用于生成可视化组态界面。
其中,组态的含义是配置、设定、设置的意思,是指用户通过类似“搭积木”的简单方式来完成自己所需要的软件功能,而不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可以看做是一个二次开发的过程。
具体地,主控芯片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转换配置指令对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对应关系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从而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可视化组态可以理解成一种可视化界面,但这一可视化界面同时还具备控制功能。其中,图形化工具预先存储在主控芯片的数据存储系统中。
步骤604,将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
具体地,主控芯片将生成的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上,在显示设备上向用户或工作人员展示组态界面。
步骤606,若接收到用户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则确定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
其中,确认导通指令是用户或工作人员根据显示设备上展示的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没有出现错误时所生成的。具体地,当主控芯片接收到用户基于显示设备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时,则可以认为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此时主控芯片才可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控制继电器组件中对应的继电器导通。
本实施例中,调用图形化工具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并将可视化组态通过显示设备向用户与工作人员进行展示,在接收到用户和工作人员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时,才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中进行继电器导通,通过人为验证的方式确认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对应关系无误后再导通,有效避免了盲目导通导致节点转换错误的情况发生,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接收到用户基于可视化组态返回的调节指令,则确定转换配置指令不符合导通条件;响应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继电器组件中。
其中,调节指令是用户基于对可视化组态进行重新配置得到的。
具体地,主控芯片在生成第三映射关系或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时,有可能因为各种影响因素导致最终得到的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对应关系出现错误,不符合导通条件。用户根据显示设备显示的可视化组态发现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对应关系出现错误时,可基于可视化组态对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对应关系进行手动调整,基于用户手动调整的过程生成调节指令。
主控芯片在接收到返回的调节指令时,响应调节指令对原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当前的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继电器组件中,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导通。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显示设备中显示的可视化组态与主控芯片进行交互,在节点的对应关系出现错误时,及时进行人工干预调整,有效避免由于计算机逻辑出现偏差导致的节点配置错误的情况产生,提升了节点匹配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获取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通断信息。
具体地,主控芯片在继电器组件响应转换配置指令,导通对应的继电器后,获取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通断信息。
步骤704,根据通断信息与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节点匹配验证。
具体地,主控芯片根据获取到的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通断信息确定已导通的继电器。将各已导通的继电器与转换配置指令中需要导通的继电器进行节点匹配验证,确定是否有遗漏或有错误导通的情况产生。若不存在遗漏或错误导通的情况,则认为节点匹配验证成功。若存在遗漏或错误导通的情况,则认为节点匹配验证失败。
步骤706,若验证失败,则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控制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进行告警。
具体地,主控芯片在确定节点匹配验证失败后,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告警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对应的告警继电器,向用户进行告警。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节点匹配验证失败后,通过生成告警指令控制告警设备进行告警,提醒工作人员对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的节点对应关系进行检查与调整,有效避免由于继电器导通过程中的失误导致节点匹配错误的情况产生,提升了节点匹配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该方法应用在图4所示的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当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主控芯片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将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
显示设备向用户显示可视化组态,用户基于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初次验证节点对应关系是否准确,若准确,则返回确认导通指令。若不准确,则基于可视化组态返回的调节指令。
主控芯片在接收到确认导通指令时,确定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在接收到用户基于可视化组态返回的调节指令时,确定转换配置指令不符合导通条件;响应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继电器组件中。
继电器组件基于主控芯片发送的转换配置指令,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导通,将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待更换设备与待使用设备之间的更换。
在继电器组件完成相应的继电器导通后,主控芯片获取此时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通断信息,根据通断信息与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节点匹配验证,确定是否有遗漏或有错误导通的情况产生。若不存在遗漏或错误导通的情况,则认为节点匹配验证成功。若存在遗漏或错误导通的情况,则认为节点匹配验证失败。若验证失败,则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控制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进行告警。
本实施例中的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利用可编程的主控芯片,控制待更换设备与待使用设备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节点在不同设备同种功能的转换,并通过两次验证,确定节点连接是否正确,提升了节点转换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本申请的主控芯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模型文件、第二模型文件、图像化工具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
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
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待使用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
将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
若接收到用户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则确定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继电器组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通断信息;
根据通断信息与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节点匹配验证;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控制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进行告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
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
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待使用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
将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
若接收到用户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则确定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继电器组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通断信息;
根据通断信息与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节点匹配验证;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控制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进行告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将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
根据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
基于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待使用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待更换节点与各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
将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
若接收到用户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则确定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将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对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继电器组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通断信息;
根据通断信息与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节点匹配验证;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告警指令,将告警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控制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进行告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应用于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将所述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所述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所述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所述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所述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所述待更换节点与各所述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所述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所述待使用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包括:
调用图形化工具,根据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生成各所述待更换节点与各所述待使用节点的可视化组态;
将所述可视化组态发送至显示设备;
若接收到用户返回的确认导通指令,则确定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到所述用户基于所述可视化组态返回的调节指令,则确定所述转换配置指令不符合所述导通条件;
响应所述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调节指令对所述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转换配置指令作为转换配置指令,下发至所述继电器组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继电器组件中各所述继电器的通断信息;
根据所述通断信息与所述转换配置指令进行节点匹配验证;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告警指令,将所述告警指令发送至所述继电器组件,控制所述继电器组件导通装置告警节点,进行告警。
5.一种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输入转接头、输入板、继电器组件、输出板、输出转接头以及主控芯片;
所述输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与待更换设备各节点连接,第二接口与所述输入板的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所述输入板的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板的第三输入接口连接,所述输出板的第三输出接口与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四接口与所述待使用设备各节点连接,所述继电器组件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用于当将所述二次设备接线转换装置连接待更换设备和待使用设备时,获取所述待更换设备的第一模型文件与所述待使用设备的第二模型文件;所述第一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更换设备中各待更换节点与节点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模型文件中包含有所述待使用设备中各使用节点与所述节点功能的第二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各所述待更换节点与各所述待使用节点的第三映射关系;基于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生成转换配置指令,当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符合导通条件时,将所述转换配置指令发送至继电器组件,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组件中各继电器的开关,导通与各所述待更换节点对应的各所述待使用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的接点数量与所述待更换设备的接点数量一致,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四接口的接点数量与所述待使用设备的接点数量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转接头的第二接口、输入板的第一输入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入接口、继电器组件的第二输出接口、输出板的第三输出接口以及所述输出转接头的第三接口的接点数量均为标准接点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告警设备,所述告警设备与所述继电器组件中的告警继电器连接,用于在所述告警继电器导通时,进行告警。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可视化组态,所述可视化组态是根据所述转换配置指令生成的。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01309.5A 2022-07-08 2022-07-08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5099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1309.5A CN115099050A (zh) 2022-07-08 2022-07-08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1309.5A CN115099050A (zh) 2022-07-08 2022-07-08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9050A true CN115099050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97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1309.5A Pending CN115099050A (zh) 2022-07-08 2022-07-08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90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77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grammable device installations
CN109709936A (zh)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14527B (zh) 检修视图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im et al. Design of a backup IED for IEC 61850-based substation
JP6647824B2 (ja) 異常診断システム及び異常診断方法
CN103377110A (zh) 在状况监视中使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11756111B (zh)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监控方法
CN109142949A (zh) 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85998B (zh) 一种配电系统中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监控方法
CN111198921A (zh) 数据库的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678704B1 (ko) 배전 관리 시스템의 고장 관리 장치
CN112737124B (zh) 一种电力设备监测终端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9490675A (zh) 预警方法、电子设备、以及测试系统
KR101555225B1 (ko) 전동기 제어반 고장 예측 진단 장치
CN107102633B (zh) 一种配电终端故障自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5099050A (zh) 二次设备接线转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585350A (zh) 一种电力控制站通信和分析系统
CN110855003A (zh) 一种主站自适应配置召唤与比对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27044A (zh) 一种故障保护功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7422A (zh) 一种基础平台测试方法、测试终端、主机及测试系统
CN110737256A (zh) 一种用于控制变频传动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79954A (zh) 配电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和配电服务器
CN109787225B (zh) 一种配网模型导出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961395A (zh) 芯片化保护装置的即插即用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12769228A (zh) 一种基于动态模拟数据的顺控操作票校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